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1:0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于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或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外出务工人员的原居地,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社会近来关注度较高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命运,所以留守儿童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且需要慎重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家庭是每个孩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留守儿童知识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没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家校共育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和我校实际,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

一、缺乏对留守学生的关注

1、关注面不够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表现好的学生或表现差的学生,更不应该随自己的喜好关注学生,应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应站在育人的立场上对所有学生负责。避免关注的片面性与趋向性。

2、关注深度不够

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只看到表面现象,凭看到的学生的某种行为或其他学生的言论对学生进行形式教育,缺乏与学生的内心交流。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与教师的精力、时间、心理状态以及近期的处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肩负起培育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心浇灌每一个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做详细记录,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才能更好的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缺乏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中,有很多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观而造成的。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此,我觉得学校应该至少每一个月有一次德育专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真正的有所体验与领悟。对个别学生要有特殊的指导,多渠道、多形式的把正确的德育观植入学生的内心,以此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正如我最近教的一篇课文一样: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缺乏全面发展

虽然我们一直打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旗号,可是更多的只是形式。许多课程都未开设或只是敷衍了事。不是教育局领导不重视,不是学校领导不重视,而是我们所有的教育人员都适应了追求成绩的理念。不想改变,觉得麻烦,疲于应付家长的追问便是大多数学校没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根本原因。当然有的学校是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但我们最终都要克服困难,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实现转变!

第二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我的学校是这样做的,应该说很多学校都是如此:

一、建立、建全留守儿童的档案。

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家校常联系。

通过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重视《儿童心理学》。

各科教师要重视儿童心理学,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老师要在网上多学习一些疏导儿童心理知识,针对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四、加强社会关爱

社会的关爱是留守儿童不可缺失的,必要的正面的社会关爱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否则将逆道而行。因此,让孩子多参与社区活动,呼吁社区活动更多地呈现的多样化,健康化,去成人化等。

第三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姓名:徐培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监护的,年龄在6—16周岁之间的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供子女上学、修房子、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务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孩子的祖辈或其他的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据网上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0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的儿童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主要问题:

心理不健康,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逆反心理重,学习成绩差

“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监护人,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之中,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性格内向、孤僻,厌世自闭,不善言谈,交往能力差,社会逆反心理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甚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染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恶习。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亲情的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性格扭曲,易走极端。“留守儿童”参加打架斗殴、逃学的事经常发生,不听管教,顶撞老师,甚至报复心极强。

大部分“留守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不积极举手发言,也不思考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也是答非所问,或直接说“不知道”了事,至于作业则是应付了事,错误百出,更有甚者连题都抄错了,更不用说结果了。当然,抄袭或不做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二、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父母长期在外,与子女分离的时间较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祖辈或其他抚养者。祖辈或其他抚养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四种情况:

(1)、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对“留守儿童”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无论其要求是否合理,也无论是否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是尽力满足。而对其顽劣习性却舍不得严加管教。从而养成了“留守儿童”的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懒惰习性,这样的孩子在家大多饭不能做,衣不会洗。性格倔强,不服从管教。稍有不如意,极易发脾气。

(2)、有的老人信奉“不打不成人,黄棘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言语粗鲁,动作粗暴,轻者辱骂,重则棍棒相加。这样教育下的孩子,逆反心理重,往往与教师或其抚养者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听不进他人的规劝,做事我行我素,不计后果。(3)、大多从三、四十年代走过来的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加之年纪较大,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还是智力方面,都无力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4)、有的农村老人因种种原因与儿子、儿媳的关系紧张,对儿子、儿媳留在家中的孙儿、孙女不愿过问。

2、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1)、大班额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

2006年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全省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75026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43.7%,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分别达到24752和19190个分别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4.4%和11.2%;全省初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51987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84.8%,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18051和16229个,分别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29.5%和26.5%。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现在的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都采用大班额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没有时间顾及每一位同学。

(2)、教师心理因素

由于新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们害怕自己在对某些逆反心理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学生顶撞自己而一时冲动,引起自己的教育行为触犯法律,给自己带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们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给自己惹麻烦”的心态,对那些品质恶劣,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由发展。(3)、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方面的因素

现在,虽然我们口头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却无标准可依。素质教育的东风刚吹进一丝新鲜空气时,一些“有识之士”又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本没有

错,但却被偷换了概念:更高的教育质量=更高的考试分数。社会、政府都只看升学率,当然各级教育主管领导也只有投大家之所好,表面上大讲素质教育,背后狠抓应试教育。错误的政绩观必定导致错误的政策导向。

各级部门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决定了学校的校誉,甚至能决定领导的升迁、去留。在高升学率的重压下,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就成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加训练量、反复机械地训练就成为主要方法,时间加汗水成了提高成绩的法宝。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以校或班为单位,全学区拉通排位次。年终评职晋级、评选先进,学生成绩好,位次靠前者上了,而学生成绩稍差、位次靠后的教师,只能望“级”兴叹。考核机制的偏差,直接导致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这样,大多数教师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升班级在全学区的位次上。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学生品行的校正,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的这种成绩看不见、摸不着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来呢?

3、社会方面的因素

(1)、社会功利主义思潮影响

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衡量一个国家发达富裕与否,是看GDP的多少,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看个人资产的多少。一些外出务工者,回家过年,当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的打工经历时,当他们出手阔绰、大把大把地花钱时,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炫耀的色彩。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看谁比谁更有钱的相互攀比的心理。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读书的意义认识不清楚,加之受父母、兄弟、朋友在外打工挣钱的诱惑,甚至有些父母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他们自己已经亲身体会到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读书无用,不上学也可以挣钱,不上学还可以多挣几年钱,不上学可以挣很多钱”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厌学情绪的滋生,最终辍学。混迹于社会,无任何劳动技能,成天与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青年混在一起。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经营着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所。如舞厅、游戏厅、网吧,这些不但对未成年人开放,而且对学校也已形成包围之势。加之大多数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于是,许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监护人或教师的监管的情况下,时常进入这些游乐场所,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

三、应对策略

1、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大力推进各种制度的改革,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及住房制度等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农民工及其子女真正的市民待遇,废除各种不合理的教育收费,如过别学校收取非本地学生的择校费、建校费等。从政策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让他们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平等地就近入学,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工业企业,为农民工就近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让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在家也能劳动致富,减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数量,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父母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

2、正确引导家庭教育

政府和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严峻形势及其重要意义。

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广大农民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积极正确地引导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成才的意义。

3、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额问题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适度超前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应加强资金投入,对城乡中小实行超前规划、超前建设,扩大城乡基础教育规模。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数量,预测学生人数,为扩建和新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遏制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择校风”,从源头上遏制“择校”而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心,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以缓解“大班额”压力。学校自身应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新策略和组织方式;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师生课外生活,缓解师生的心理负担。

4、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要想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真正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这种对教师的“分数评价”体制,淡化“分数”观念。

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教师不再为“分数”所累,不再成天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拼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让每一位教师教得轻松,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让每一位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学困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联系,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向他们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5、结对子,传递爱心

学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足球比赛、蓝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让青少年在比赛中为班集体争光,让“留守儿童”在比赛中感受到为集体争光的荣耀。从而在集体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鼓励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每周与“留守儿童”有一次谈心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家访,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要求在外务工的父母定期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和学困生,让他们能感受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的乐趣;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在集体的活动和游戏中的温暖。

6、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力度,坚决禁止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等游乐场所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开放。

充分发挥社区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努力协调,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成立如妇女儿童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组织离退休教职工配合村委会构建群众性组织,他们完全有能力胜任中小学的教育和监护工作,给孩子在家庭的学校之间构筑一道健康的桥梁。借助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村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的爱心的培养,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身边的“留守儿童”,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社区儿童保护体系。

当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综合性的问题,要想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只有广大农民在国家的系列优惠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要想真正的标本兼治,彻底解决,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人文上整体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中,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工作单位:四川省三台县百顷镇初中校 详细通讯地址: 四川省三台县百顷镇初中校 邮

编:621100 联系电话:***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林家坪镇中心校 刘海有

曾几何时,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纷纷离开祖辈辛勤耕作的贫瘠土地,到外面世界去发家致富。而将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孩子留在老家上学,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类学生的教育,也日益成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问题一:家庭教育出现死角 父母外出赚钱,孩子的教育咋办呢?

现在不少村庄都是老弱病残看门照户,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淘金”。谁来监护、管理孩子,就成了首要问题。据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监护及管理多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老人对隔辈子孙“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疼爱有加,管理出现死角。而且有些老人对孙辈儿也颇动脑子,无奈教育方法多是过去的一套,好心不得好报,不少孩子一听老人唠叨,就退避三舍,撒脚丫就走,半句也不想听。要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更有甚者“你让朝东,我偏向西,你让撵兔,我偏赶鸡”,逆反心理让人哭笑不得。可怜这些老人,一提起孩子,只有无奈叹息。若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亲友,则更是“深不得,浅不得”双方更是缺少感情沟通,其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即便有的父母隔三岔五打电话问询孩子的情况,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这可以说是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死角的原因吧!

父母外出谋生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对子女的管教问题却不可忽视。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业吧!

问题二:花钱大手大脚,无节制

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长,无论挣钱多少,对滞留在老家的子女普遍存在愧疚心理,

第五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李胜旺 导师:林建红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高潮,随之而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的亲友一起生活。由于缺少了父母的亲情,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继而影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失衡和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On rur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the re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a large amount of superfluous peasant laborers, a great many peasants crowed into urban cities.Accordingly, there appears a special group of “hometown-remaining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s.Most of them are living with their grandparents or their parents’ relatives.For lack of parents’ love, it has caused many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the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influence in children, education and so on.What is worse, it can lead to the unbalance of the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rural area in our Country.The method of setting this problem depends on the joint effort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amily, the school and the society.Key words: rural children left at home;education question;countermeasure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拉大了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农民生活的提高与否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长治久安。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许多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纷纷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出现了农村打工潮流。虽然农村打工潮给农村注入了更多的资金,农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实现了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这批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所遭受的困扰和问题,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1.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这部分被留在农村的由未成年儿童组成的特殊群体,称为农村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了城市,虽然也有一部分儿童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但更多的儿童由于受到经济状况、住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的限制而留在农村,由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照顾,这类由未成年儿童形成的特殊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且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

[1](P.119)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特别庞大,而留守儿童中小的只有两三岁,大的已有十七、十八岁,而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70%以上。[2](P.116)伴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材特别是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 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给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困难。2.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的教育问题

随着农村打工潮流的出现,许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而他们留下的儿童却得不到完整家庭的熏陶。家庭是儿童教育、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父母既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不但可以在亲子教育中使孩子增长知识,而且使孩子在成长中享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影响人的一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3](P.120)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是在宽松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具有稳定性,留守儿童的人格是在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下形成的,影响了孩子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导致其人格的不健全。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艰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接受的是隔代教育,导致其生活和学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不断地上升

农村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与人格培养,同时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促使许多学生因成绩不良而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走上了辍学的的道路。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一部分农村家长看到很多有钱人一样没读多少书,在外面赚了不少钱,而自家的生活状况又不是很好,于是就把自家孩子送到外面去打工挣钱,逐渐形成了“孩子上不了学,可以一起出来打工挣钱”的想法,从而助长了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思想。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流失的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比例在缩小,因学习成绩差、不爱上学或自己感觉升学无望而离开校园的人数比例在迅速扩大。这样就使得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2 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不健全

孩子接受的健全的教育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 老师的父母并没有履行好他们的职责,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并没有从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引导和鼓励他们,反而过分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忽略了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是隔代教育,接受的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有误导和偏差,使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2.3 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健全

随着父母的外出打工,虽然这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由于缺乏情感方面的交流,缺乏亲情,使他们的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容易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孤僻内向、情感冷漠无情、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道德情操不高、自信心不足等症状。由于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有了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他们与祖辈之间观念的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同时对老师存在着一种畏惧的心理,不敢向老师请教,容易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受到影响。另外,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管教和引导,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社会持有不满的态度,进而进行泡网吧、聚众赌博、偷窃、抢劫、打架斗殴等活动,容易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4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佳,智力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在外打工,他们由于经常想念父母而致使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课,听课的效率明显下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在学校可以找老师解决,但老师不可能时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在家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又无法解决,导致一拖再拖,最后就放弃了学习的好机会。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家务活、农活全部落在祖辈的身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而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祖孙辈的年龄相差30岁以上,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文盲率超过70%,使得他们只能照顾孙辈的日常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的约束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又无人辅导,作业无人督促,进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自然就无法提高。另外,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看到别的孩子的父母经常接送而又关爱有加,自己却无人照顾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2.5 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生活清贫简朴,不能很好地行使监护权,使孩子有病 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遇到问题和困难无人解决,孩子的生活质量较低,使得留守儿童在健康、教育、娱乐等基本权利得不到保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年纪尚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又经常独来独往,给一些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另外,由于农村有较深的江河,许多孩子经常到江河去游泳,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意识上的麻痹、思想上的放松和行为上的粗略,是留守子女最大的潜在安全隐患。[4](P.20)2.6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严重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容易形成性格上的孤僻,使他们在交往上存在着困难,独立性较差,坚持性较差,同时他们又不积极参加学校与班级的集体活动,难以与同学交流与交往,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的能力。3.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教育问题的原因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与落后,使得许多农村的青年人迫于生活压力而外出打工,由此留下了大批的未成年儿童,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生活的残缺、父母亲情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思想意识的落后等等,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缓慢,农民收入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经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状态。农村经济的衰落及城乡收入的差距导致农民生活忧患日益加深。[5](P.1)许多农民仅仅依靠土地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但难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而且读书要面对着昂贵的学费,迫于生活的压力,许多农村的青壮年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但是受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无法连儿童一起带进城市里,把孩子留给老人来抚养,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这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3.2 农村农民思想意识落后、愚昧

由于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的政策,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一样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一样不好,许多家长认为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一样要去打苦工,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甚至收入还不如一些文化低的同龄人,还不如趁年轻出去学点技能捞一把,而且读书又要花费许多钱,正是这种“不读书还可以省很多钱,出去外面打工还可以挣点钱”的新读书无用论,使得许多家长让自家孩子辍学而外出打工,别家看到了也纷纷效仿,他们容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使许多农村孩子辍学,义务教育受到了冲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辍学率不断上升。3.3 隔代教育的影响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他们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来抚养,接受的是隔代教育,虽然老人有在苦难岁月中奋斗的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有抚养孩子的丰富经验等等,但是这些老人往往将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事故,同时重感情轻理智,重物质轻精神,重静轻动,并且容易与孩子产生不一致的倾向。由于大多数老人都是文盲,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活,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事,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力不从心。另外,老人容易对孩子过分地溺爱和放纵,尽量从物质方面满足他们,不管家境如何,都对孩子千依百顺,有求必应,使孩子处于无人限制的状态,致使老人无力管教也无法管教。因此,留守儿童虽然从抚养他们的祖辈那里获得了无穷的关心与爱抚,但老年人不论是在精力还是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如年轻的父母们,他们的爱也不够敏感和细致,也不及年轻的父母们有活力。[6](P.72)况且老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陈旧,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状况,并没有过多地与孩子交流,使孩子的许多心事无人倾诉,精神空虚。同时由于老人与孩子的价值观念差距太大,容易产生隔膜,使他们之间根本无法交流与沟通,农村留守儿童自然就无法健康地成长。

3.4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氛围,缺失亲情

家庭是子女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环境,是人类个体早期生活的基本环境和个体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通常是一年回来一次,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回来一次,孩子与父母缺少联系与交流,自然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呵护,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不但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而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习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看到别的孩子受到的关爱有加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无法集中精神来学习。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的自信心也不足,一次考试的失败就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又无人引导和鼓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很大的影响。

3.5 学校教育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学校是家庭以外主要的社会化主体,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指导的作用,然而应试教育仍是当 前教育的主流,即使是九年义务教育。评判学校教育效果的仍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缺乏教育的育人理念。学校和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并进行积极的辅导,对成绩不好的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导致本来就缺失亲情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又受到了排斥,更加无心向学,经常旷课、迟到,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又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学校的处分,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许多学校过分注重智育,对德育和体育等方面缺少教育和指导,使许多学生的专业特长得不到发挥,错失了发挥他们的特长的机会,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与他们的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同时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也使得老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的教育和辅导。3.6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许多网吧、游戏机室都是对未成年人开放的,农村留守儿童有一定的零花钱,他们精神空虚的时候就去网吧或者游戏机室打游戏或者上网聊天以求解脱,有的甚至整天泡在网吧、游戏机室里,不去上课。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读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但身心发育不平衡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无人管束的自由,期望和社会接触,但他们辨别能力差,缺乏选择和判断能力,而校外正好有那么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一群不良少年,其实这些人也是刚从学校走出去的,他们又不去工作,整天拉帮结派,而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这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经常参与赌博、打架斗殴、喝酒、抽烟等,容易使他们走上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重大,关乎下一代教育和未来,他们的命运包含在我们民族命运的共同体中。[7](P.103)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通过理性的方式妥善解决,主要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问题考虑: 4.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打工潮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许多农村青壮年迫于生活压力而外出打工的,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愚昧的状态,解决“三农”问题,留住父母,提高农民的收入,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由此应该大力 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消除社会体制根源,使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同享优质教育的公共资源。[8](P.12)同时应该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9](P.42)由此可以在乡镇兴建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或者其他产品的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或者深加工,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又可以吸收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在自己的家乡工作,既可以打工挣钱养家,又使得他们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更加有效。政府有关部门要减少城市对农村流动人口的歧视政策,适当提高农民工的收入,使他们有能力负担得起孩子在城市的生活和教育费用。

4.2 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这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帮助他们解决其子女的就学问题,从农民工自身角度来说,他们非常愿意留在城市生活,为当地做出贡献,健康的城市应该是开放的城市,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人们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因此,要从制度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才能保证社会持续和谐的发展。

[10](P.120)

4.3 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降低农村的辍学率

政府应该加强体制改革,加强宣传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应该严格执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促使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

[11](P.5)教育子女的关系,争取降低辍学率。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开展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与教育沟通方式,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P.32)

[12]让家长认识到儿童应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过早让孩子外出打工对他们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外出打工由于技术与技能的不足只能做苦力,挣的钱也不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应该让孩子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职业的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父母双方要争取留一方留守在家教育孩子,的确要双方出去务工的,也要争取创造一切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以更好地进行教育。即使双方要外出打工,也要慎重选择孩子的监护人,尽可能把子女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的能更好监督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

4.4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条件的地区兴建打工子女学校,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 学习和生活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问题,但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呼唤学校、教师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的同时,也应该唤起政府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

[13](P.32)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免了学杂费,但仍有许多地区的学校简陋,学生的学习环境恶劣,由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政府对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农村中学的投入的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但是单纯靠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现实,在很多地方,农民工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可以由政府多出一点,一般地方,可以发动一些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进行捐款,条件较好的农民工也应该出一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采用不同的教育机制、给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流动儿童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太高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降低教育收费,使流动儿童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在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的同时,应该把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考虑进去,多给他们一些情感补偿,长远来看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也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

4.5 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特别关注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变化状况。[14](P.81)学校可以建立寄宿制教育模式,由专人照顾和管理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营造和谐人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精神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就学之余,也能感受到生活上的温暖。学校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注意从情感方面来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辨别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生活在一个无人关心的孤独的世界,促使他们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对子女教育的职责,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精神上与生活上的苦难,以及打工者在外演绎的种种感人故事,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家长应时刻保持与学校老师和孩子的联系,可以采取电话、书信、校访等形式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积极引导他们的情感发展。同时家长也不能过分地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孩子考试失败的时候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家长应多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各方 面的综合素质,缩小自身的教育能力与需求的差距。家长和祖辈等监护人不能过分地溺爱和放纵孩子,过分地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让孩子认识到挣钱的困难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而作为孩子临时监护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则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消除祖辈和孙辈之间的隔膜,同时也不要让孩子承担过多过重的农活和家务,给孩子更多的生活和学习的自由与空间。4.6 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虽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但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应该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乐于施教、安于从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15](P.38)

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加强与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交流与沟通,注意从情感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4.7 农村留守儿童面对现实,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农村留守儿童应该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与苦衷,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面对现实,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主动加强与学校、老师、同学、父母的交流与沟通,努力学习,遵纪守法,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交往辨别能力,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则要向父母或老师倾诉和请教,遇到坏人则要保持冷静,防止自己遭受伤害,并且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农村留守儿童还要懂得约束自己,努力克制自己的脾气,不能意气用事,懂得如何结交良友,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避免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以防止自己走入歧途,走上一条不归路。

4.8 注重清理和整顿学校的周边环境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寄宿在学校,经常在学校外面吃饭,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周边的食品店、饭馆等卫生检查,以防止学生吃不干净的食品,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机室的整顿与清理,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网吧与游戏机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或者游戏机室,打击不正之风,净化社会环境,从而减少他们与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青年接触的机会,也减少了犯罪分子的作案时机,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和谐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一代信任,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和谐农村 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农村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6](P.26)农村打工潮的出现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形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任重道远,他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我们要明确划分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子女的教育体系,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确保留守儿童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只要全社会都伸出一双热情的手,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那么,我们的农村留守儿童就会与其他的孩子一样,拥

[17](P.53)有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也利于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一句话:用我们共同的爱心,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综合教育网络,创造一个文明洁净、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促进教育社会的诞生。

致谢:

我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林建红副教授。本论文是在林老师的谆谆教导、悉心指导及严格要求下完成的。林老师治学严谨、博学多才、平易近人,给了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师从这样的导师是我人生的幸事。本论文的选题、大纲的修定、资料的收集、正文的撰写与修改无不凝聚着林老师的心血,笔者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再次感谢我的导师和韩山师范学院的各位领导和全体老师!

参考文献:

[1][3][10] 李斌强,赵鹏程.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6,(1).[2] 程良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和对策[J].湖北师范院学报,2005,(6).[4] 王家良.关爱留守子女 促进教育和谐[J].德育新探索,2006,(3).[5] 邢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反思与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 [6] 梅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7] 李根寿,廖运生.农村“留守子女”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5,(12).[8] 邹长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政策[J].观察与思考,2006,(5).[9] 周长春.关注农村留守孩子思想品德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基[J].科学中国人,2007,(1).[11]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6,(5).[12] 许旭.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6).[13] 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3).[14]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政策[J].理论观察,2005,(4).[15] 杨素苹.关注农村留守子女[J].基础教育参考,2004,(7).[16] 刘岳启,周宏.农村“留守儿童”与和谐农村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06,(9).[17] 黄菊,李绍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下载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以怀宁县江镇镇为例 摘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是我国首个“面点师之乡”,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的务工人员超过2万人,全镇2476名在校学生中,留......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 院 系: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目前,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在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经济学的思维与应用》期末论文 任课教师:王超 课时:周三5—6节 学院班级:管理(2)班 姓名:薛天骄 学号:P09231476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纲) 一、 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当前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且亟待......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板吉小学:吴子刚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对策和建议(精选合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口大量流动,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因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