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云寺镇三中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白云寺镇三中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白云寺镇三中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有人“留”,无人“守”;“留”得下,“守”不住的现象。对此,我校不断创新“关爱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每学年开始,学校及时调查摸清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学生个人,监护人、家长等具体情况,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做到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通过开设亲情电话、给留守儿童一封信等方式,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家长联系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为留守儿童架设亲情桥梁,加强学生与父母的交流。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谈心制度。班主任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及时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学校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教职工必须做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监管和照顾。让他们体验温暖和幸福。(孙红建)
第二篇:巴山镇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巴山镇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宁强县巴山镇初级中学崔子荣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巴山镇共有中小学生860人,留守儿童就有835人,占97.1%。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该镇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既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对此,该镇出台了《巴山镇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根据校情也制定了相应方案,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对留守儿童入学、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管理。
做好调查摸底,加强动态管理。各校在开学初,通过与镇、村及本人联系,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专项档案和留守儿童联系卡,内容涉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育状况和思想动态等方面。学校安排专人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借助学校阵地,丰富课余生活。为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各学校广泛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一是尝试开设留守儿童之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在周末、节假日无人监管的情况,学校安排专职教师担负管理工作,在安排好学生生活的同时,组织留守儿童观看电影,开展打球、下象棋、读书等文体活动,或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学生感受家的温暖,消除离开亲人关爱的孤独、失落心理。二是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每学期开学,学校均提前深入学生家庭了解留守学生入学的具体困难,留守学生到校后免费为他们发放作业本,并号召全体学生开展向留守学生献爱心活动,同时在“一补”、助困保学、助学金等政策上给予倾斜。三是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等问题,通过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每学期对各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要求教师积极与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尤其是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四是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积极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重点对家长和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为他们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严明委托监护的责任,促其认真履行监护责任,搞好所监护学生的教育管理,并对家长提出“五个一”的要求,即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尽可能回家一次。五是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到出门在外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对自
己的厚爱,懂得了感恩。
利用有效措施,做好安心工作。一是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修建了学生宿舍、食堂等用房,提供热水,安装空调,大力改善学生的食宿条件,尽量满足留守学生的食宿需要,将留守学生纳入校园统一进行管理。二是学校配备了专职的男女生活指导教师,分别指导帮助学生在校生活,帮助学生管理钱物,对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同时严格住宿管理,保障学生在校的安全。三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每学期教育体育局联合综治、公安、工商、卫生和司法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的饮食摊点和商店,治理交通和文化市场,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安全和学生安全的不法分子,确保学校周边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四是通过登门走访、校讯通、电话、信函、QQ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告诉家长,解留守儿童之所忧,促使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五是开展家访、谈心促成长、帮扶结对等活动,使老师们当好孩子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六是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第三篇:西陵寺镇三夏生产多措并举
西陵寺镇“三夏”生产多措并举 秸杆禁烧和林木管护工作成绩斐然
西陵寺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夏”生产和林木管护工作。截止目前,全镇未冒一次烟,未少一棵树。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营造禁烧秸秆和林木管护工作的氛围。全镇拉横幅标语12副,出动宣传车22次,各村张贴标语15-20条,村级大喇叭不间断的宣传,并向每户农民下发禁烧秸杆和林木管护告知书11623份。特别是今年新植桐树的农户,乡村干部深入家中逐户宣传,做好群众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由于宣传到位,有力的保障了“三夏”和林木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措施,保障工作的圆满完成。麦前,根据县委县政府“三夏”生产和林木管护工作的总体要求,镇党委、政府召开党委扩大会,围绕目标,制定奖罚措施。一是乡全体干部麦收期间不放假,日夜坚守工作岗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定时的检查,凡发现麦收期间一次不在岗的,罚款50元,全镇通报批评;两次不在岗的,罚款100元,必须向党委、政府写出深刻检查,根据认错态度,作出组织处理。若造成损失者,根据情节,给予党政纪处分,并与包村干部、村干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各村委至少搭建指挥篷一个,既保证了乡村干部的晚间休息,又起到了禁烧秸植和林木管护工作的震慑作用。三是坚持乡村干部跟机作业,使机收麦茬降低到10公分以下,有力的遏制了燃烧秸杆的行为,有力的保证了桐树的正常生长。四是成立帮扶组织。镇政府成立了以基干民兵为骨干的帮扶队,31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帮扶小分队,对社会困难户、外出户工未归户特别是今年麦田植树的农户,加大帮扶力度。在桐树两侧,帮扶群众人工割麦30公分,不影响机械收割,对树木的保存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五是保证通信联络,乡村干部274小时不准关机,保证通信畅通,以便于协同作战。六是加大燃烧秸杆和毁坏树木的打击力度,发现毁树或燃烧秸杆者,由公安机关进行依法处理。有力的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落实到位。镇政府成立了“三夏”生产和林木管护工作指挥部,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各区区长任副指挥长。“三夏”期间责任明确,分工负责。抽调所有人力投入“三夏”和林木管护中去。同时,各村委成立相应组织。做到科级干部包区、包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地块目标责任制。谁出现问题,板子就打到谁身上,有力的保证了“三夏”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我镇在“三夏”生产和林木管护工作中做到了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组织落实,使今年的“三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落实了县委县政府要求的“三夏”期间不冒一次烟,不毁一棵树的目标。
西陵寺镇人民政府
2010年6月15日
第四篇:白寺镇中心校多措并举保安全
白寺镇中心校多措并举保安全
为了给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白寺镇中心校抓住新学期开学有利时机,多措并举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一是上好“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班会等阵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等教育。
二是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制订并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学校安全管理细则,逐级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到了处室、班级,落实到每个教师,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人人担负安全责任。
寄宿制学校在开学前三天完成了对食堂的清理整治和餐具的彻底消毒;严把食品的“进货、保鲜、加工”三关;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管理培训。
第五篇:辰溪白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辰溪白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大队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人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免费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通知家长,并提出建议。对严重者进行资助,其中六年级一学生为先天性心脏病,学校行政资助600元整。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白云小学 201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