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几点意见
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几点意见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中学 唐荣钊
摘要:当今时代我们中学教师面临着一群特殊的学生——“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我们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在他们身上,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但我们在关爱他们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师 关爱 方式方法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农村的大多数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人进城打工本来生活就很艰辛,因此好多农村夫妇进城打工的同时都是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年迈的父母身旁或者寄养在亲朋好友处,这样一来很多农村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这一群体还很庞大,约占所有儿童的47%。而这样一来这些“留守儿童”突然之间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这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为严重的。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家就不算一个完整的家,一个不完整的家很多时候是无法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的,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一般都会存在各种问题,比如生活问题、心理问题、道德问题等等。作为人民教师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群体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关爱,而具体落到实处我们应该怎样去呵护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呢?以下我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些个人意见。
第一、是关爱而不是怜悯。
对于这些缺失“家爱”的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去关心、关爱他们,可以说既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是我们人道的呼唤。然而,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给予他们关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最纯真的关爱变为有身份等级的怜悯,不要让我们暖暖的爱变成他们肩上沉重的包袱,这样一来不但不能帮助他们反而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具体该怎样做呢?
我认为在给予他们关爱的时候一定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以平等的身份去和他们交往,当我们给予他们关爱的时候,不要以一种施舍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可伶的“乞丐”的感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和那些有健全家庭背景的孩子是一样的,没有等级的差别,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也是美好的。这样一来的话,这些“留守儿童”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健康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反之,如果我们在给予他们关爱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强者与弱者的关系,透露出的是一种同情和怜悯的感觉,那么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自卑的情怀,认为自己原来低人一等,原来自己是弱者,于是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更加胆小,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给他们带来极其严重的心里伤害,严重的可能会走向极端而痛恨自己的家庭,痛恨学校,痛恨整个社会,这是我们很不希望看到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时不时有这样的案例出现,我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2011至2012学年度上学期我初二(1)班石兴红同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留守儿童”,其基本情况是:母亲在她三岁多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一去就10多年,期间很少回家,回来也只是一两天的时间,父亲常年卧病不起,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更不用讲来教育孩子了,下面还有一个需要自己照顾的弟弟。其生活的艰难我们可想而知了,幸好还时常有些亲戚来照看一下。对于这样一个“留守儿童”来说,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要给她一个健全的“家”,给她缺失的爱与温暖。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把我更多的所谓的关爱给她,学校有什么补贴补助首先给她,甚至把其他同学的一些份额也拿给她,甚至有时候为了在经济上去帮她在全校去宣传她的家庭背景让同学们给她捐款······等。悲哀的是由于方式方法不对我已彻底把她当成了一个社会的“弱者”来看待,而不是和其他学生一样,放在平等的位置去看待她,我无意中把她降了一等级。突然有一天她写了好长一封信给我,信的主要内容是她说“她在学校里就是我们眼中的可伶虫,没有人以平等的身份与我交流,与我竞争,感觉你们总在让我,我似乎就是一个另类。”信的结束语是:“老师!我好累啊!”看完后我哭了,哭的是我已深深的伤害了一个幼小的心灵,本是一番好意却变成了帮倒忙。就像你请一个患有酒精肝的朋友喝酒,本是一番好心,却不知是在害他!忽然,我想起了一个同事讲了这样一句话:“当学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好老师”。各位同行切记,当我们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关爱变成怜悯!!
第二、给他们营造“家”的氛围。
人们常说:“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是温暖的地方,是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无形中就没了一个完整的家,没有完整的家,就没有完整的爱、没有该有的温暖,也就没有快乐健康的成长。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加上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逐渐使缺失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那么对于这些缺少家的感觉的“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他
们一样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与关爱。具体方法很多,比如,制定一些软性制度,要求“留守儿童”家长们要定期与孩子们取得联系与沟通交流(方式方法不限,比如,打电话,网上聊天,写信等),让“留守儿童”们对父母不会太疏远,心理始终有一个家的感觉;比如,从学校出发,可以适当转变观念,让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适当融合,让学生在学校能感觉到家的味道,把所有学生分配到每个老师的人头上,所有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家长,课余时间要多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他们的父母;比如,在校期间的一些重要节假日,学校组织让老师在校陪同“留守儿童”一起欢度节日,让“留守儿童”们同样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以及学校犹如家的温暖。具体方法很多,就看我们怎么去发现。
第三、主动出击,走进他们的生活。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正常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使他们变得孤僻、抑郁,甚至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部分孩子甚至会走向极端,一种情况是,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没人管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行为变得放浪不羁。另一种情况是,认为父母早早就离开了自己,是因为父母不想要自己了,把自己抛弃了,于是他们变得极端的自卑,孤僻,时间长了甚至会患上抑郁症。想到这种情况我的心会有一种“莫名”的痛!
而对于这些多多少少有些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来说我们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去充当他们的心理疏导“医生”,打开他们心理的那些疙瘩,让他们重新找回本应该属于他们的那份天真与快乐,让他们重新变得活泼与开朗。而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摆正好心态,以老师加朋友的身份主动出击,走进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慢慢去了解他们,感悟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之间的沟通,并最终以引领者的身份把他们带出心理阴霾。具体的方法很多,因校而异,因人而异。
第四、搭建一座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心灵桥梁。
“留守儿童”由于年龄都比较小,心智都不太成熟,他们对自己父母离开自己外出打工挣钱一般都不太理解。他们一般都习惯片面的去理解这些问题,只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是父母不喜欢自己了才会“抛下”自己外出打工,而没有能从深层次去分析原因。这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会误解父母,甚至是怨恨父母,时间长了他们的心里可能还会发生扭曲,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下面就是一个看了让人心痛,让人想哭的例子,例子来源于网上记者报道,一个叫林林的“留守儿童”说“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在江西赣县有记者报道一些“留守儿童”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小小
年纪说出如此骇人的话语,让人心寒啊!
对于这些心理有阴影的“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呢?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工作性质来给这些“留守儿童”与他们的家长搭一座“桥”,心与心沟通的一座桥,让“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父母都能彼此理解对方,重新给他们找回家的感觉,让他们再次感受到家的亲,家的爱,家的温馨与温暖!具体方法很多,比如,可以组织“留守儿童”集体观看一些农民工访谈节目,让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抛弃”自己为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定期让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视频聊天,在视频里让“留守儿童”去观察父母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状态,以致理解父母为什么会外出打工;比如,动员那些有条件的“留守儿童”父母在两个长假的时候接他们到身边团圆,同时也感受他们的工作,让孩子们理解他们出门打工的原因。方法很多,就看我们怎样去挖掘。
“留守儿童”由于其特殊性给我们当代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而这挑战就必然要求我们人民教师把更多的精力与爱心放在这些学生身上,让他们同样能享受到阳光与雨露,同样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第二篇: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在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深知责任的重大,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爱心、耐心。
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班有个学生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经常迟到,上网吧,逃课。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唯唯是喏,转身又我行我素。后来,我给他买早饭;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同学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逃课了。俗话说:精诚所到金石为开。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持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图书角、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外,又抓住迎“六一”这个契机对他们进行了格外关照。说是契机,是因为迎“六一”期间,学校要组织很多的大型庆典活动,比如我们学校就抽调精干教师组织了大型的秧歌队、鼓号队、腰鼓队以及不同形式的“弟子规”的诵读表演活动,需要抽调很多的同学。在抽调同学时,我们有意识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政策倾斜,争取让他们都来参加到这些大型活动中来。此举既保证了我们各项活动的充足的训练时间,又填补了留守儿童的思想空白,可谓一举两得。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五、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班集体
班主任老师要建立一个比较良好的班级的学习氛围,和谐的班集体,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同学关爱。以班级为单位,号召全班同学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集体的温暖。比如“六一”期间正值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号召下,同学们都纷纷从家里拿来了父母刚包好的粽子送给这些留守儿童们,让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关怀,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第三篇: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家的温暖
2015年,四川省毕节市四名留守儿童集体自杀事件,让我们看见了在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教师,深知责任的重大,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做好家访,多了解自己的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多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留守儿童,所以教师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学校就每周必须对班上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并且做有家访记录,影像资料,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家的温暖,有问题及时和老师、学校沟通,老师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也便于对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与引导,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关爱自己学生,给学生以家的温暖。
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核心,在教学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父母的关爱,心中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留守儿童由于家长不在身边,难免在心灵上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他们孤独、寂寞的性格缺点,表现为烦操、孤僻、内心甚至迟到、逃课的现象,此时,老师要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多开导他们,多给他们交心,用情感去打动他们,对他们晓之以情,精诚所到金石为开,给他们慈母般的爱,这样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三、让学生学会感恩。
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父母在外打工,缺乏家庭温暖,与子女沟通少,所以造成了部分学生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办事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理解作为父母的拳拳之心,体谅父母的难处,了解父母迫不得已离开孩子的原因,让他们懂得感恩,好好听话,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奉献社会。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多与他们沟通,多了解他们,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以家庭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集体的温馨,社会的关注,走出心理的阴霾,让留守儿童的天空不在下雨
第四篇: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年龄阶段,由于缺少三大教育模块之一的家庭亲情教育,致使儿童心理和生理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卫生习惯差、畏惧困难、性格孤僻且暴躁、逃学、厌学、打架、迷网等不良习性。所以,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给予他们热情的帮助,耐心的开导,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一、以爱打动留守儿童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取决于学校丰富多样精神生活的创设。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教师必须亲近留守学生,用爱去打开动他们,同时,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时,要不急、不火、不粗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真正热爱留守儿童的人,才能把这种关爱落到实处,得以升华。
二﹑细心理解信任留守儿童
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细心理解留守儿童,对他们不应有偏见,而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要了解他们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更要了解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他们。作为老师,不仅应在本职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而且应该和其他任课教师、班内同学尽可能多的交流沟通,了解情况,制定出适合每一位同学的个人学习方案。有时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闪光的东西发挥出来。
三﹑关爱要持之以恒
教师要善于维持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使其愉快的接受教育,这样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的问题往往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而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教育、影响、感化。这就要求我们有恒心和耐心,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对学生失去信心。
四﹑以诚相待感化留守儿童
以诚相待感化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真心诚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优点。以心换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师生间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消除隔阂,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二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鼓舞,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活泼、健康地成长。
五﹑对留守儿童多赏识
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长期以来,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利用留守儿童内在的潜力?这就要欣赏它,鼓励它,激发他们进取向上的情感。也就是善于在所谓有问题的留守学生群中发现每个儿童的闪光点。只有真诚的欣赏和热情的鼓励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反复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因为基础薄弱或努力不够及家庭条件等因素影响,心理比较脆弱,更在乎教师对其的评价和态度。教师如引导得法、教育得当,大力强化情感教育,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身心愉快地完成学业,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0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五篇:浅谈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一名直接和留守儿童相关联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幼小子女却留在了农村的家里,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或是叔叔、阿姨„„照料,还有的孩子们独自留在家里,成了任其发展的“野孩子”。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与监护人、父母、老师或同学们交流,自卑心理极度严重。加之抚养他们的老人们所生活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不同,存在明显的“代沟”,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长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晚辈们,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单一,导致他们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除此之外,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恶习。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等等,导致学习状况不稳定、厌学情绪的产生。
那么明确 “留守儿童”的成因后,我们生为他们“第二父母”的教师,就更应该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去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感化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教师,他才能教育好孩子。”的确没错,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教师更应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在生活中要用爱心感化他们体谅父母、感激其监护人。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给子女,子女更要感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朋好友,他们本来既要承担自己繁重的家庭责任,又还得承担我们烦琐的家务活。在学习、交往中,感化他们学会学习,融入班级集体,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交往能力等等的良好习惯。
二、多用赏识教育
曾经视听过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讲座,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是对孩子本质的认同,最终肯定了赏识教育的先进性,有效性。我们教师决不能漠不关心、疏远、鄙视、处罚,而更应该尽量多的去赏识,那些渴望得到他人关注,但心灵上早已失去平衡,学习生活中充满悲观或可能发泄,而“没有人”赏识的“留守儿童”。充分尊重了他们较强的自尊心,尽可能多的调平乃至偏重于他们的砝码。使他们内心平衡,挥发其不甘落后的内在动力,促进努力、创造性的学习,力争先进。培养了“留守儿童”自己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更好的生活、学习,提高其自身素质。
三、建立家校联系
我校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孩子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好差,完全由我们去管教。其实监护人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靠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校每个班级都建有师生最便捷的电话联系、最稳定的通讯详细地址等多种方式。
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刚踏入教师行业时,带的是小学五年级。班上个名叫杨锟的学生,其母亲在他早年时去世,父亲早已外出打工,由六十多岁的奶奶抚养,从小就缺少父母之爱和家庭的温暖,因此脾气古怪,个性孤僻,课堂上我经常找他回答问题,他也马上站起来,就是不张嘴,我再问几遍,他依然如故,没任何反应,像听不见似的,弄的很尴尬。这样几次之后,我可真是来气了,对他狠狠的批评了一顿。第二天他竟然没来上学,也没请假,这下可不好了,于是我马上打他邻居电话询问情况,也无济于事,只好亲自去他的家。只有一间既潮湿又矮小的木瓦房。奶奶正在做饭,看见我来,热情的招呼,我也连忙表明来意,奶奶愣住了,急忙去找,正巧刚到门口,看见杨锟弯着腰、驮着一大兜猪草回来了,他显然还没有看见我。奶奶走近准备帮他接下背兜,同时告诉他“老师来了”,刹那间奶奶被背兜推倒在地上,他却直往外跑,我赶紧扶奶奶,同时叫杨锟吃我买去的水果。家住路边上的叔叔站出来看看“情况”,这才把杨锟挡住。我“撒谎”说:“听低年级的小朋友说你病了,特意来看望你的,怎么不欢迎呀!”过来吃水果,奶奶也附和着,他这才慢慢地往回走。
在往后的教学中,从鼓励杨锟与大家一起“玩”开始,经常关注他、赏识他,在生活、学习上适当地给予帮助,慢慢的乐观了起来,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
“留守儿童”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问题在教育中具有负面地独特性,需更多的关爱及帮助。我们作为一名直接和留守儿童交往最密切的教师,更应当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尽可能多的赏识,同时建立起家校互联的关系,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献出自己应尽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赏识教育》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
丁榕
《杨志和她的学生们》
王洋
中国教育学习网
周宏老师的讲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学校:大坪乡大冲小学
姓名:王浩友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