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解三国和企业管理

时间:2019-05-14 11:5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事新解三国和企业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故事新解三国和企业管理》。

第一篇:故事新解三国和企业管理

三国教导我们:年轻人可堪大用。

干事用年轻人,他们目标明确,精力旺盛,建功立业心切,自己想很多办法。当时的教育也不错,大家认字识理就好了,不像现在培养了很久,书呆子不少,动不动就要待遇讲条件,诸葛亮他们也就要求能给一个位置,展平生所学而已,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真正的抱负。孙权18岁当政,诸葛亮27岁参与赤壁之战,周瑜当时30岁左右,鲁肃40,而曹操同志已经53了。毛主席说:赤壁之战是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能用的人,不要管他13岁还是31,汉武用霍去病,只二十几岁就狠狠打击了异族,和他舅舅卫青被皇帝封为“全国联合总司令”(想起李国庆和爱人的头衔都是“当当网联合总裁”,所以对古代职衔“大司马”有此独特译法),成为“帝国双壁”。年轻人精力集中,有了目标就投入研究,不像年纪大的人,上午要剪彩,要会个同学,中午有个饭局,下午要去钓鱼,傍晚迎送个领导,应酬一二,周末要去澳门赌一把,晚上还要“开会”,11点回家了,精力用完了。事务间隙把任务交给年轻人了,年轻人他职务不高,职责不大啊,不太会花太多心思去研究。事情做好了,打赏也是杯水车薪,不如自己多想办法实现自我去了。

三国还教导我们:要重视专才教育。

诸葛亮把马谡和姜维带在身边,随时教导。曹操让司马懿当太傅,专门教育他儿子曹丕权术。曹操临死的时候对他儿子直说:“了不起、了不起”。“老子英雄儿好汉”也算是一种专才教育了,孩子从懂事的7、8岁开始一直到17、18岁都是在老子面前耳濡目染,吃饭作息都是管理、用人、权谋、资源分配、点子、谋略等等话题,能不了解个中奥秘吗?而一般人只有在上大学,才能接触到一点,还是羞羞答答的半遮半掩的。当代中国也有不少年轻人,像韩寒、丁俊晖都是没有受过所谓正统教育的,都成了人中龙凤,后起之秀大有人在。我问一个理工科刚大学毕业的:你背背元素周期表“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他说:“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我说:“完了?”他说后面忘记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的正统教育。要大家学成全才,结果什么都不是。而中途辍学的,大多成就了独特气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辍学搞电脑软件,外国的教育也这样?书读的多不会混的很差,但冒尖的鲜有。扯远了,我收。

三国又说:要成事,需要用能干事之人。

曹操让蒋干去江南去做说客,无意中蒋干自封为特务,窃取了“重要军事情报”回来,结果让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这是曹操此时的不智,实际上是太骄傲了,有几个人枪就楞充大个,打仗得靠脑子,用能人,侬晓得不?像诸葛亮这样的,军师兼三军总参谋长兼总后部长兼中央气象台台长的人物,曹操没有得到,绝对是他的大不幸。刘备用黄忠引诱敌军深入,几乎全歼吴军,似汉武帝时期打击匈奴时用飞将军李广带3万人冲敌阵一样,都是用了能干事的人参与,战争胜利了。能干事的人,都有他们的特质,孟尝君时期的鸡鸣狗盗,虽然角色不大,但把戏耍得好。周瑜同志有大能力,就是气量太小了,当然这些是文艺作品的描述了,符合刻画人物性格冲突的一般原则,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细分一下,这里有能干事的技术型人才,有管理型专才,要求不能一样。比如管理型的,你道德要好,要善于哭鼻子,能摔孩子笼络人心。比如技术型的,就是你要能干成一个专项的事情,蔡瑁张允能练水军,张飞能耍丈八蛇矛,黄忠善骑射,郭嘉思维敏捷能谋善断出谋划策,这都是技术专才。做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没有叫板和讨价还价的资本,回家练两年再出山吧您哪。三国又说:忠义之人是人们心中的长久记忆。

关云长绝对是人们心中的忠义化身,是武圣,是好兄弟,是神仙,是忠勇,是灵魂。后世人把他供在了关帝庙,成了帝王,成了中国人心中永久的记忆。有楹联赞关羽: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查查历史脸谱,古代领袖们的脸上分明写着一行字:“我们要用人,就要用忠于我们的人(不会做就教他们做事),和能干事情的人(不过得防着点哦)。”教人做事不会太累,防人太累了。所以古人喜欢忠勇的蠢人胜过喜欢不是自己人的智者。曹操喜欢关羽,上马金下马银,拜汉寿亭侯,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最后云长探得兄长消息夺关杀将背他而去,他也不曾追究。曹操用司马懿,跟他儿子说了秘诀,曹丕用司马懿,身边给安插了红颜知己,曹睿用司马懿,因为有粉墙特务传短信。曹睿死时,又把风筝线给了后继者。长沙太守韩玄被魏延带兵所杀,黄忠见刘备真诚、仁德,进入刘备阵营。但他向刘备请求厚葬前主公,不枉他名字中的“忠”字。也被刘备们刮目相看。也有关于小人物的记录,如:国舅董承与太医吉平密谋干掉曹操,结果被董承家的下人告密,下人不但没被封赏,曹操当着董承的面,先杀了不忠于主人的下人,以警告自己手下官吏。

三国还说:重视调查研究非常重要。

毛泽东语:我们祖先使用的十八般兵器中,刀矛之类属于进攻性武器,弓箭是戈矛的延伸和发展。由于射箭误差大,于是又有了弩机,经诸葛亮改进,一次可连发十支箭,准确性提高了。他征孟获时使用了这种先进武器。可是孟获也有办法,他的三千藤甲军就使诸葛武侯的弩机失去了作用。诸葛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藤甲是用油浸过的,于是一把火把藤甲军给烧了。有调查研究,并不能保证一定行,但不如此,肯定不行。街亭战役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屯兵山上,说明他老兄还是调查了山形地势的,但此子还是书呆子气息甚浓,尽信兵书则不如无书,山无水源,皆成困兽。诸葛亮出山前跑遍了大好河山,先行做了特务,绘制了祖国地图,如此功劳,也堪当测绘局局长了。这是调查研究,否则就不会有隆重对这样明传千古的佳话了。

三国还告诉我们: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也许这是一个概念,但现在我把它分开并区别一下。我认为管理者就是在决策、在沟通、在控制、在定计划,那么你也许就要问了,那领导呢?在我眼中,领导就是名义上头,他的职责就是代表集体,如果说他还要发挥点作用的话,那么他就是任人者,用人者。

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诸葛亮是个管理者,刘备是个领导者,而曹操则既是个管理者又是个领导者。在战术上诸葛亮是很厉害的,可是在战略上他就不行了。三国提示:信任是不是一种错?

不信任人不对,而绝对信任人又不对,那么领导者应如何做呢?诸葛亮对魏延的不信任导致了这样一个人才在蜀国的浪费,而对关羽的信任又致使放走了曹操,看来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做好呀!而事实上我们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开出的条件足够的话,任何一个人你都可

以得到,但得到了一个人并不代表得到一份力,你得把他用到适当的地方。至于是否信任,你要看他的性格,要看你的条件是否过时了?

所以我觉得,若吕布在曹操手下,以曹操对关羽宝马,美人的风格来看,吕布应该不会背判的。

三国最后强调:注意授权管理。

不授权不分权危害大:诸葛亮凡事亲力亲为,最后怎么样?累死了。授权,信息传达要及时:曹操放走关羽千里寻兄,但没有给通关文书,忘了还是故意不给,两说着,但被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虽是无名之辈,若非文远来的及时,夏侯兄弟恐怕和关羽有恶战了。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全国的奏章全部由皇帝批阅,每天阅览量为每天121斤。后来隋朝搞了3省6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一直沿用至清。企业也是学了这一套,原来是总经理一个对一个管理,8个人以内还勉强管得过来,超过8个了,要累死他了,后来聪明人出现了,由一个老总对几个部门,一个部门再管几个员工,这样他管理范围大了,精力并没有增加多少。但你注意到没有,老总们要开会,传达上层意图,了解下情。开会频率越高,办得事情越多越复杂。勤政,才能推动机器运转;但勤政未必就有好结果,如诸葛亮,五十几岁就累了,还属于联合国规定的中年(达年)范畴。但如乾隆皇帝他儿子嘉庆帝,勤政但无作为(他爸爸乾隆刚死他就杀了宠臣和珅那一件事除外),凡事都按个案处理,心中没有大格局,手里没有大手笔,是个庸才。

其实,最重要的是用“仁”字治理家国天下。全书贯穿的就是这个字。曹操最怕的就是把刘备留在徐州,人心是别人的了,曹操有个破首都守个破皇帝有啥用处呢?汉朝初年,休养生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了文景之治,然后才有了武帝用兵,北逐匈奴,廓清寰宇。清朝嘉庆帝说:“损上益下,朕之愿也”,也算仁政了,虽皇朝走了下坡路,但国家还没有倾覆

第二篇:故事新解三国管理之道和企业授权管理

故事新解:三国管理之道和企业授权管理

三国教导我们:年轻人可堪大用。

干事用年轻人,他们目标明确,精力旺盛,建功立业心切,自己想很多办法。当时的教育也不错,大家认字识理就好了,不像现在培养了很久,书呆子不少,动不动就要待遇讲条件,诸葛亮他们也就要求能给一个位置,展平生所学而已,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真正的抱负。孙权18岁当政,诸葛亮27岁参与赤壁之战,周瑜当时30岁左右,鲁肃40,而曹操同志已经53了。毛主席说:赤壁之战是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能用的人,不要管他13岁还是31,汉武用霍去病,只二十几岁就狠狠打击了异族,和他舅舅卫青被皇帝封为“全国联合总司令”(想起李国庆和爱人的头衔都是“当当网联合总裁”,所以对古代职衔“大司马”有此独特译法),成为“帝国双壁”。年轻人精力集中,有了目标就投入研究,不像年纪大的人,上午要剪彩,要会个同学,中午有个饭局,下午要去钓鱼,傍晚迎送个领导,应酬一二,周末要去澳门赌一把,晚上还要“开会”,11点回家了,精力用完了。事务间隙把任务交给年轻人了,年轻人他职务不高,职责不大啊,不太会花太多心思去研究。事情做好了,打赏也是杯水车薪,不如自己多想办法实现自我去了。

三国还教导我们:要重视专才教育。

诸葛亮把马谡和姜维带在身边,随时教导。曹操让司马懿当太傅,专门教育他儿子曹丕权术。曹操临死的时候对他儿子直说:“了不起、了不起”。“老子英雄儿好汉”也算是一种专才教育了,孩子从懂事的7、8岁开始一直到17、18岁都是在老子面前耳濡目染,吃饭作息都是管理、用人、权谋、资源分配、点子、谋略等等话题,能不了解个中奥秘吗?而一般人只有在上大学,才能接触到一点,还是羞羞答答的半遮半掩的。当代中国也有不少年轻人,像韩寒、丁俊晖都是没有受过所谓正统教育的,都成了人中龙凤,后起之秀大有人在。我问一个理工科刚大学毕业的:你背背元素周期表“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他说:“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我说:“完了?”他说后面忘记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的正统教育。要大家学成全才,结果什么都不是。而中途辍学的,大多成就了独特气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辍学搞电脑软件,外国的教育也这样?书读的多不会混的很差,但冒尖的鲜有。扯远了,我收。

三国又说:要成事,需要用能干事之人。

曹操让蒋干去江南去做说客,无意中蒋干自封为特务,窃取了“重要军事情报”回来,结果让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这是曹操此时的不智,实际上是太骄傲了,有几个人枪就楞充大个,打仗得靠脑子,用能人,侬晓得不?像诸葛亮这样的,军师兼三军总参谋长兼总后部长兼中央气象台台长的人物,曹操没有得到,绝对是他的大不幸。刘备用黄忠引诱敌军深入,几乎全歼吴军,似汉武帝时期打击匈奴时用飞将军李广带3万人冲敌阵一样,都是用了能干事的人参与,战争胜利了。能干事的人,都有他们的特质,孟尝君时期的鸡鸣狗盗,虽然角色不大,但把戏耍得好。周瑜同志有大能力,就是气量太小了,当然这些是文艺作品的描述了,符合刻画人物性格冲突的一般原则,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细分一下,这里有能干事的技术型人才,有管理型专才,要求不能一样。比如管理型的,你道德要好,要善于哭鼻子,能摔孩子笼络人心。比如技术型的,就是你要能干成一个专项的事情,蔡瑁张允能练水军,张飞能耍丈八蛇矛,黄忠善骑射,郭嘉思维敏捷能谋善断出谋划策,这都是技术专才。做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没有叫板和讨价还价的资本,回家练两年再出山吧您哪。

三国又说:忠义之人是人们心中的长久记忆。

关云长绝对是人们心中的忠义化身,是武圣,是好兄弟,是神仙,是忠勇,是灵魂。后世人把他供在了关帝庙,成了帝王,成了中国人心中永久的记忆。有楹联赞关羽:

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查查历史脸谱,古代领袖们的脸上分明写着一行字:“我们要用人,就要用忠于我们的人(不会做就教他们做事),和能干事情的人(不过得防着点哦)。”教人做事不会太累,防人太累了。所以古人喜欢忠勇的蠢人胜过喜欢不是自己人的智者。曹操喜欢关羽,上马金下马银,拜汉寿亭侯,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最后云长探得兄长消息夺关杀将背他而去,他也不曾追究。曹操用司马懿,跟他儿子说了秘诀,曹丕用司马懿,身边给安插了红颜知己,曹睿用司马懿,因为有粉墙特务传短信。曹睿死时,又把风筝线给了后继者。长沙太守韩玄被魏延带兵所杀,黄忠见刘备真诚、仁德,进入刘备阵营。但他向刘备请求厚葬前主公,不枉他名字中的“忠”字。也被刘备们刮目相看。也有关于小人物的记录,如:国舅董承与太医吉平密谋干掉曹操,结果被董承家的下人告密,下人不但没被封赏,曹操当着董承的面,先杀了不忠于主人的下人,以警告自己手下官吏。

第三篇:哲学故事新解

哲学故事新解:掩耳偷钟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春秋末年,晋国有个姓范的贵族,在政治斗争中被别的贵族打败,逃到国外去了。姓范的贵族本来是很富有的。有个人便乘机到范家去偷东西。他偷到一口大钟,背着走不方便,就拿出铁锤,要把钟敲碎。一敲,钟声很响。他又怕被别人听见,连忙把耳朵捂起来。他以为自己听不见钟声,钟的声音就没有了,别人也就不会听见了。结果,当然还是被别人发现了。这个掩耳偷钟的故事,唐朝有人曾经把它说成是偷铃,宋朝以后的许多人都跟着这样说。于是,“掩耳偷铃”或者“掩耳盗铃”就成了人们熟悉的一句成语。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笑话,以为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蠢人。在实际生活当中,做出这类蠢事的人,是常常有的。有的人不讲卫生,苍蝇爬过的食物,也照样吃下去。他说,“眼不见为净”;认为没有看见脏东西,就等于没有。然而,事实上存在的脏东西,不会因为他没看见就不存在了;病菌也不会因为得不到他的承认,就不在他的肚子里捣乱。

还有人就怕别人说他的缺点,一说就生气。好像只要别人不说,特别是不当他的面说,不让他听见,缺点就不存在了。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他的缺点只能越来越多。这些人看世界上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为只有他们知道、他们承认的事情才存在;他们不知道、不承认,这个事情就不存在了。人们对世界上的事情有各种看法。有些是对整个世界的、带有根本性的看法,在哲学上,就叫做世界观。各种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有许多不同的世界观。比如,有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思想是从物质当中产生出来的,是物质的反映。有人却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物质,只有自己的感觉。也有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存在在他的思想里。又比如有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有人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不过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一圈一圈地循环。还有人认为世界上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有人却认为这种变化是不可捉摸的。如此等等,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除了刚生下来的孩子和某些神经系统有缺陷的人(例如白痴),人总会对整个世界形成一定的看法,都会有自己的世界观。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学哲学呢?首先,因为这些世界观,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我们学哲学,是为了获得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

其次,人们虽然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往往是不自觉、不系统的。有时候,一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对那件事的看法还会互相矛盾。例如,那位偷钟的人,在砸钟的时候,认为自己听不见,钟的声音就不存在。我们说,这是在用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看待事物。但是,偷钟的人并没有认为那口钟也是靠自己的感觉而存在的。他没走进范家屋子的时候,虽然还没看见钟,可决不会认为那口钟在那时候是不存在。他明明白白地认为那口钟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别人手里是一口钟,到了他手里也是一口钟。否则,他就不会花力气去偷它了。学哲学,就是为了有一个自觉的、系统的、正确的世界观,克服那些不正确的世界观。我们对这个世界总的看法是正确的、系统的,就可以自觉地用这个看法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的事情就可以做得更好。正好像有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一样,也有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才是唯一正确的哲学。许多人觉得哲学讲的内容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懂,因此不爱学。其实,哲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关于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不同的是,其他各门科学研究的是世界上某一种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哲学研究的不是这些具体事物,而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哲学道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当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

这本小书中收集的三十几个故事,只是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同学们看了这些故事以后,不妨也试着分析分析其他的故事中的哲学道理。(故事见《吕氏春秋·自知》)

哲学故事新解4:疑心生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有一个又笨又胆小的人,名叫涓蜀梁。一天晚上,月光很亮,涓蜀梁出门去办事。走在路上,他偶然低头一看,只见地上有个黑影。他想,不好,一定是遇到鬼了,于是拔腿就跑。那黑影老追着他。他跑多快,黑影也跑多快。他越跑越害怕。跑着跑着,他的发髻〔j ì 〕也跑散了。古时候的人把头发留得很长,发髻一散,头发披了下来。他看见自己披散的头发,以为又碰上一个站着的妖怪,于是又回转头向家里跑。他跑到家里,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没等坐下来,就断了气。荀子说:人自以为看见鬼的时候,多是在神志恍忽不清的时候,因为神志不清才会把有当作无,把无当作有。

荀子不相信有鬼,更反对求鬼神保佑的迷信活动。他说,如果有人得了风湿病,不去找医生,而去敲鼓、杀猪、祭鬼神,那么,白白地把鼓敲破了,损失了大肥猪,也不可能治好病。这样的人,和那位涓蜀梁并没有多少差别。

我们学过自然科学知识,知道世界上确实没有鬼神。然而在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弄不明白,对人为什么会做梦也解释不清楚,就很容易以为风雨雷电、山川草木都各有各的“神”,以为人的身上还有一个灵魂,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躯体,便成了鬼。这种原始的迷信思想,是唯心主义的胚胎。

到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之后,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往往要借用鬼神的名义,来骗人,吓唬人。他们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创造的,由神安排的,神的意志决定一切。他们还胡说,神和鬼比活人有更大的本领,能够决定人的祸福。世上发生了灾难,是鬼神在作怪,人们只能求鬼神保佑。劳动人民受剥削,也是“命”里注定的,因此不能反抗,反抗就要受到鬼神的惩罚。

在新社会,也还有些坏人装神弄鬼,骗人钱财,干坏事。有些无知的人往往要上当。

有人说,死去的某人的鬼魂,附在他的身上了,因此他能够预言别人的吉凶祸福。

有人说,什么地方的破庙里有“大仙”显圣,那里的水和土都成了能包医百病的仙丹妙药。如果你求得了“药”,仍旧治不好病,那只能怨你的心“不诚”。

有人说,你的命从一生下来就定了。他能从你的生日,或者从你的指纹算出来。还说这是从海外来的“最新科学成就”。

这些当然都是骗人的鬼话。可是有些在学校里学过科学知识的青少年居然也相信。这说明,他们的科学知识没有学好;也说明,他们对于人生、对于社会还有许多疑问,没有得到解释。

我们提倡解放思想,目的就是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如果我们相信鬼神,以为它们可以主宰人的命运,那我们就用不着努力干“四化”了。因为,照那些迷信的人的说法,如果鬼神不保佑,你干也是白干;如果鬼神保佑,你躺着睡大觉,“四化”也能成功。同样的道理,什么努力学习,努力劳动,也统统可以用不着。奇怪的是,那些提倡迷信的人,个个都不肯不吃饭。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都变成了“唯物论者”。我们很想问他们一下:如果鬼神注定你活一百岁,那你不吃饭也不会饿死,何必还要浪费粮食呢?

(故事见《荀子·解蔽》)

哲学故事新解5:琵琶成神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古时候,有个书生到扬州去,路过江西。这一天遇到顶头风,不好开船。书生闲着无事,便到岸上散步。他穿过小树林,上了山坡,看见一个小庙。走进庙里,没碰着和尚。只见和尚住房的门开着,旁边还放着笔砚。这书生本来爱画画,就拿起笔,在门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差不多。画完之后,看看风停了,书生也就回船上路了。

和尚回到庙里,看见门上画的琵琶,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他问村里的人,都说不知道。和尚笑着说:“那恐怕是五台山的圣琵琶吧!”山西的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关于它,有种种神话传说。过去希望得到菩萨保佑的人,往往要到五台山朝山进香。和尚找不到琵琶的来由,就说可能是从五台山飞来的,这本来是带着开玩笑的意思。谁知村里的人信以为真,互相传说,纷纷来向这个“圣琵琶”磕头礼拜,烧香求福。有的病人烧了香,碰巧病好了,就以为这琵琶真的有灵。这样,“圣琵琶”的名气越来越大,越传越远,连远在扬州的那个书生也听到了。

书生心里很疑惑。一年之后,他离开扬州回家,故意把船停在原来的地方。他找到庙里,和尚又没在。他画的琵琶还是老样子,只是前面供着鲜花和香炉。书生找了点水来,把自己画在门上的琵琶洗掉了,不等和尚回来,就回到船上过夜去了。

第二天,书生又到庙里去,只见许多人围在那里伤心叹气。原来,昨晚和尚回到庙里,发现琵琶不见了,马上告诉乡邻。这时候,大家正聚集在一起议论失去琵琶的原因。他们说:“一定是有人背后做了坏事,菩萨不高兴了,所以琵琶才跑走了。”书生听了大笑起来,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他们听,才把这个谜解开。

每一件事都有它发生的原因。有时候,人们弄不明白某件事的原因,就很容易把做成这件事的“功劳”送给神。

例如,人是从哪里来的,最初,人们不明白,就说是神造的。中国人说是女娲〔w ā〕造的,欧洲人说是上帝造的。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人不是神造的;事实正好相反,无论是女娲或者上帝,所有的神倒都是人们自己造的,而且是按照人自己的模样造的。你看,从印度传来的菩萨,额上都点着朱红的吉祥痣;从欧洲传来的天使,都是白皮肤、高鼻子。而中国人画的玉皇大帝,和我们在旧戏里看到的古代汉族皇帝又有多少两样?

现在,相信进化论的人多了,因为证据放在那里,不由你不信。但是,没有弄清楚原因的事总还是有,总有人要用这些事情来“证明”神的存在,神的力量。牛顿是个大科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的三大定律,对于近代天文学和物理学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但是他不能解释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最初的推动力是从哪里来的,也去找上帝帮忙。他认为这位上帝“是非常精通力学和几何学的”。至于类似画琵琶那样的暂时不知道原因的小事,被人利用来说神道鬼,更是常有的。那么,从这些事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教训呢?

这就是:承认我们对有些事情的原因暂时还不了解;这些原因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最后总是可以被了解的。人类的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事物的本领也会愈来愈大。许多事情,在某个时期弄不清楚,以后总可以逐步地认识清楚。世界上绝没有永远不能认识的东西,决不要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相信那些东西,只会蒙蔽人的聪明,堵塞人们走向进步的道路。

(故事见〔唐〕皇甫氏《原化记》)

哲学故事新解3:郑人买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古时候,有个郑国人,想买双新鞋子。上街之前,他先找了根草,量了脚的尺寸。可是出门的时候,他匆匆忙忙的,忘了把记尺码的草带上。他走到街上,进了鞋店,拿到鞋子,打算用那根草来量一量大小是否合适,但是在身上摸来摸去,找不到那根草。别人问他找什么。他说:“我把尺码丢在家里了。”说罢,他回头就往家里跑。等到他在家里把那根草找到,急急忙忙赶到街上,天已经晚了,鞋店也关门了。他白跑了两次,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你是替别人买鞋子吗?”

他说:“是给自己买。”

“那你为什么不伸出脚来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周围的人听了

都哈哈大笑起来。

尺码之所以可信,就在于它是根据脚的大小量出来的,脚的大小是鞋子是否合适的标准。像这位郑国人那样,有了尺码就不相信自己的脚,在实际生活当中有没有呢?有的。这就是那些迷信“本本”的人。人从实践当中得到知识,把它们总结起来,记录下来,这就是书本知识。一切正确地反映了实际的书本知识都是很可宝贵的。没有它们,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怎么进行呢?但是,这些书本知识所以靠得住,只是因为它们是从实践当中来的。如果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实践,那就同郑人买鞋差不多了。这位郑国人拿草量脚的尺寸,这件事情还比较简单,一般来说,不容易发生差错。如果他出门的时候没有忘记带上这个尺码,大概是可以买到合适的鞋子的。书本知识的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首先,记录到“本本”上去的东西,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都是正确的。

例如:现代科学早已证明鬼神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古时候的书上,写着有鬼神的地方就不少。我们是相信科学,相信事实,还是相信那些书上的迷信话呢?

其次,人在往“本本”上写东西的时候,只能根据当时已经认识的东西来写。有的事实,在写的时候还没有发现,就写不上去。一九**年,毛主席根据当时的考古材料,说人类的历史大约有一百万年左右。后来,在东非又发现了更古老的人类遗迹。有位教授根据新发现的材料说人类的历史有二百多万年。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他因此被打成“反毛泽东思想”。你说冤枉不冤枉?

再有,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本本”写出来以后,又发生了新的情况,我们能因为“本本”上没有写就不承认吗?马克思活着的时候,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所以他的书上不可能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列宁没有看见过原子弹,他也不可能提出“禁止原子弹”的要求。我们能因为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本本”上没有写这些东西,就不去想办法对付这些怪物吗?

书一定要认真读,但是也一定要记住,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做出许多蠢事来。(故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哲学故事新解:守株待兔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犁地。

忽然,有只兔子从树丛中慌慌张张跑出来,一头撞在田里残留的大树根上,折断了头颈,死了。

这个农夫捡起死兔子,美滋滋地把它带回家去。他心里盘算着:这件事情太上算了,又不费力,又能吃到兔子肉,兔子皮还可以卖钱。要是每天能够捡到一只兔子就好了。于是他撂下田里活,天天坐在大树根前等着捡兔子。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可是再没有第二只兔子来送死。他的田却全荒了。这件事传遍了宋国,人人都拿它当笑话。我们日常遇到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然的,一类是偶然的。

太阳一定从东边出来,黑夜过去一定是白天,冬天过去,春天就该来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等等,这些都是按照客观规律必然发生的现象。鸡蛋得到一定的温度可以孵出小鸡;精耕细作可以得到好收成;刻苦努力而又方法对头一定可以把知识学到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一定可以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些,也都是必然的。其中,“一定的温度”、“精耕细作”、“刻苦努力而又方法对头”、“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叫做条件。只要具备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会出现后面的结果。这也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我今天早上在街上碰到一位小学时的老同学;昨天一阵龙卷风刮走了邻村的一条水牛;小张前天下午看足球被灰沙迷了眼睛;明天我要到姑母家去玩,等等。这些事情就带有偶然性。不是说偶然发生的事都是无规律的,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些事所以发生的具体原因,但是很难用一条规律来说明,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定在此时此地此人身上发生,而不会发生在其他时刻、其他地方、其他人身上;更难于断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的结果一定会重复发生。有些事情发生的机会,只不过是百分之

一、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甚至是亿分之一。

譬如,这位宋国的农夫要白捡一只死兔子,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需要在他的田地附近有兔子存在。其次,至少有一只兔子遇到极大的危险,使它拚命地奔跑来摆脱危险,它必须跑得非常快,甚至顾不得看清路上的障碍。最后,这只兔子在逃跑的时候,还必须正巧撞在大树的残根上,偏一点也不行。因此可以断定,如果这位农夫一直在那树根旁等下去,等到他头发白了,也是很难捡到第二只兔子的。

有个同学头一天没有复习,第二天提心吊胆,可是正好老师提问没有叫到他。他觉得捡了个便宜,认为以后不复习也可以。

有个同学复习功课时,有一部分题没有弄明白,可是考试时正巧没有这部分题,他得了一百分。他也觉得捡了个便宜,认为以后功课不完全弄明白也可以。

你们看,这两位同学比那位宋国的农夫究竟高明多少呢?

一般说来,一堂课上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提问,一次考试的题目也不可能包括所有学过的知识,这确实是必然的。每次提问谁,考什么题目,又带有偶然性。这次没有叫到你,不等于下一次也不会叫到你;这次没有出你没弄明白的题,不等于下次也不会出这样的考题。而且,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不但提问和考试的时候用得着,以后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需要用现在学的知识做基础;在将来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也许还会用得着。拿偶然的侥幸做根据,贪图意外的便宜,放松了应有的艰苦奋斗,那就会一辈子吃苦头。这更是必然的。

(故事见《韩非子·五蠹》)哲学趣味故事两则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将脑袋打开一毫米美国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10%——20%。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董事部对此三年的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对董事部说:“我有个建议,若要采用必须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上个月都有支付你薪水,另有红包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毛钱也不支付,”年轻经理解释说。“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牙膏开口扩大1mm。总裁马上下今更换包装。试想,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而这一毫米只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点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运动、变化、发展中,这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案例中那名年轻经理没有按照市场常规去营销,而是将包装稍加改动,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效益。人生也莫过于此 , 在别人疑为山穷水尽之际 , 你换个角度去思考 , 换种办法去解决 , 说不定峰回路转 , 柳暗花明 , 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成功之路。

二、微笑创造财富一个人可以没有资产,没有后台,但只要有信心,有微笑,就有成功的希望。希尔顿于1987年出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其父去逝时,只给年轻的希尔顿留下2000美元遗产。加上他自己的3000美元,只身去得克萨斯州买下了他的第一家旅馆。凭借着精准的眼光与良好的管理,很快,希尔顿的资产增到了5100万美元,他欣喜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母亲,可是,他的母亲却意味深长的说:“照我看,你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比这更值钱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得想办法让每一个顾客住地了还想再来,这样你的旅馆才会有前途。” 他想了又想,始终没有想到一个好的办法,于是他每天都到商店和旅馆去参观,以顾客的身份感受一切,他终于得到一个答案:微笑服务。于是,他订出了四大信条:微笑、信心、眼光、辛勤。他要求员工始终保持对顾客微笑姿态。从1919年到1976年,希尔顿旅馆从1家扩展到70家,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各大城市,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旅馆之一。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服务人员的微笑的影响力。微笑,是一个内心真诚的外露,它具有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它可以创造难以估量的财富。正如卡耐基所说:微笑,他不花费人才,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在一刹那间产生,却给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第四篇:三国经典故事

1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2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3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反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4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5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6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7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极。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8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9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10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11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后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12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13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吕布不愧是三国第一武将啊)

14水淹七军

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领七支军队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关羽命人堵住襄江各处水口。等江水高涨时,水淹七军。曹军死伤无数,庞德被斩,于禁被俘。

15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16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17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但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18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诸葛亮

19隆中对:刘备在所有人都已放弃他的时候找到了诸葛亮。在隆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总结诸侯间的关系,可谓一针见血,未出门而已知天下三分,并为刘备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体系,这在当时是具有绝对的前瞻意义的,而诸葛亮也因此成名,虽然隆中对的战略构思本身就有漏洞(为什么?加我啊),但这也是不能影响他成为伟大人物的。20陆逊

计取荆州:建安二十四年,陆逊设计,书骗关羽,让关羽以为东吴无可用之将,放心进攻樊城,而此时,吕蒙进军江陵,陆逊顺江而上,掐断关羽后路,迫使关羽走麦城,使一代名将就此命丧黄泉。此役,陆逊功不可没,而且已显出其能力,强于吕蒙,直追周瑜。

21火烧连营:关羽死后一年,刘备兴兵攻荆州。陆逊拒敌于夷陵。在朱治兵败,孙桓势危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不贸然出击,最终大败刘备于猇亭,而此役以火攻,数万破敌70万(额、、二三万对七八万吧),彻底打败刘备,巩固了孙权在荆州的统治和自己在东吴的地位。

22、赵云

长坂坡之战:罗贯中让长坂坡成了赵云的成名和表演的地方,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夸张。演义上,赵云闯83万军阵,斩杀敌将53员,七进七出,救出刘阿斗,使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保住了性命。而事实上,赵云是闯入曹操先锋3000人的阵里,三进三出,就出刘禅的。

23百骑劫营:逍遥津战败后,曹操攻下汉中,支援张辽,进军濡须。(三国演义中曹军四十万,实则应有十万余众)甘宁选百人,趁曹军新至,立足未稳,夜袭曹营。曹军不备,大乱,甘宁一骑未失,一人未伤,斩敌数十人,伤敌无数,重创曹军,挽回了自逍遥津之败后一直低迷的士气,也让我们见识了甘宁的威力。

24桃园结义

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25乐不思蜀

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26连环计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吕布、董卓为了貂蝉而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拨之下,吕布终于手刃了董卓

27三让徐州

曹操派人去接父亲曹嵩和家人,路经徐州,刺史陶谦派一个姓张的去护送曹家人,结果这个张某人有前科,贼心不改,杀了曹家全家,携带私逃。曹操大怒,发兵攻徐州。陶谦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带领数千人马奔赴徐州。先打了一小仗,暂缓危机,陶谦把刘备迎进城,要让徐州,刘备不干;刘备写给曹操一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曹操被吕布偷袭濮阳,就卖给陶谦一个人情,撤了。

陶谦设宴招待众人,席间又要让徐州。刘备还是不干,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接受徐州。刘备开始不干,后来百姓苦求,才接受徐州。28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29夜走麦城:话说关羽守住襄阳城,吴魏联合来攻取荆州.东吴吕蒙将战船伪装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骗过烽火台的守兵,夺了襄阳.无奈,关羽只得弃城而走, 半夜到了麦城,却被众军围住.最后被捉.30割须弃袍

操起兵三十万,径下江南。

权使鲁肃取备,孔明叫备作书于马腾之子马超,令兴兵入关,操不敢下 江南。

马岱回西凉告马超以叔父马腾等被曹操所杀之事,又接刘备书信,教其入关,便与西凉太守韩遂及马岱,庞德等计夺长安,直抵潼关。

潼关一战,曹操大败,又脱红袍,又割髯,又扯旗角包颈,几乎丧命。

操欲渡河遏马超之后,超赶操下船,许褚和渭南县令丁斐救操脱险

第五篇:三国故事(本站推荐)

桃园三结义(刘备 关羽 张飞)

怒鞭督邮(张飞 督邮)

温酒斩华雄(关羽 华雄)

三英战吕布(刘备 关羽 张飞 吕布)

连环计(王允 貂蝉 董卓 吕布)

三让徐州(陶谦 刘备)

淯水之战(曹操 典韦 张绣 胡车儿 曹安民 曹昂)

辕门射戟(吕布 刘备 纪灵)

煮酒论英雄(曹操 刘备)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 孔秀 韩福 孟坦 卞喜 王植 秦琪)

千里走单骑(关羽 曹操)

古城相会(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官渡之战(曹操 袁绍)

三顾茅庐(诸葛亮 刘备)

大战长坂坡(赵云 张飞)

舌战群儒(诸葛亮 张昭等)

群英会(蒋干 周瑜 曹操)

草船借箭(诸葛亮 鲁肃 曹操)

火烧赤壁(周瑜 曹操 诸葛亮)

三气周瑜(诸葛亮 周瑜)

割须弃袍(曹操 马超)

截江夺阿斗(赵云 张飞 孙尚香 周善)

定军山之战(黄忠 夏侯渊 张郃)

败走麦城(关羽 关平潘璋 马忠 孙权)

白衣渡江(吕蒙)

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 刘备)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备)

七擒孟获(诸葛亮 孟获)

失街亭(马谡 王平司马懿 张郃)

空城计(诸葛亮 司马懿)

关羽

斩颜良诛文丑 关羽

赚城斩车胄

关羽

挂印封金 关羽

千里走单骑 关羽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

华容道放曹操 关羽

义释黄忠 关羽

单刀赴会

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

败走麦城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三顾茅庐

------------------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刘备听谋士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学才兼备,于是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恰巧诸葛亮那天出门在外,刘备失望地回去了。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没想到诸葛亮又是出外闲游。张飞是个急性子,本来他就不愿意再去,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说明自己的来意,然后就回去了。

虽然,刘备回去了,可是他请诸葛亮的心并没有改变。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他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很鲁的说:“让我一个人去,如果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很生气的把张飞责备了一顿。

刘备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坐下来谈话,恳请他替国家做事。助他一臂之力。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三国演义”把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后人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关羽温酒斩华雄

袁绍和曹操开战那是官渡之战,华雄不是袁绍手下大将。

温酒斩华雄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袁术恐先锋孙坚立下头功不发粮草,以至孙文台兵败汜水关,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斩,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

下载故事新解三国和企业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事新解三国和企业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螳臂当车新解的故事

    一天清晨,刚下过雨,一只螳螂趴在树上喝露水,忽然看见树下道路的路面上陷下去一个大坑,这个坑真大,足可以掉下去两匹大马。螳螂心想:糟了,这么大的坑,如果待会儿谁的车从这里过,肯定要......

    三国人物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

    三国故事(整理49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49篇《三国故事》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三国故事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

    观《三国》-联系企业管理有感

    观《三国》-联系企业管理有感 作者:林文书近期,闲暇之余,观看了热播的新《三国》 。如果说易中天的《品三国》用了一个“品”字道出了三国的韵味,那么新《三国》就像一杯茶,越品......

    三国时期小故事

    三国时期小故事 1.刮骨疗毒: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

    三国经典故事(共5篇)

    1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

    三国人物的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

    《三国》小故事(合集5篇)

    《三国》小故事 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恰逢煮酒正熟,派人请刘备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他们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