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十七团(四川仪陇)1组 孙佳男
在办公室领导的关爱支持和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团工委组织的“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在胡总书记于2004年视察过的四川仪陇县日兴镇白塔村,利用五天调研时间,通过走访、慰问、座谈、参观等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以个人视角承载了许多难忘的片段。希望这一帧帧、一幅幅以意识流形态记录的画面,能够描绘出那方红色土地上的山、水、人,一卷心中永远珍藏的难忘回忆。
青山间、绿水畔、白云边
——旖旎风光无限,叹问谁愿在此久居
仪陇县坐落于川东北嘉陵江畔,幅员1767平方公里,历史久远,早在公元502年就已建县。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一批批热血儿女从这里走出,仅1935年就有1万多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5000多人血洒疆场;这是一片令人自豪的土地,诞生了一代伟人、三军总司令、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元帅,培育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对中国革命做出特殊贡献”的殊荣。
白塔村,因其村中山上有一座建于清朝的白塔而得名。过去这里靠天吃饭,靠雨饮水,世代为水所困,缺水程度堪用“水资源比老百姓眼泪还吝啬”来形容。胡总书记视察后,在各方支持下,解决了26万人的饮水难问题。白塔村也抓住这一机遇,开展扶贫项目对接,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完全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农田灌溉也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观,很多村民自建了楼房,购置了家电。
择高处放眼整座村落,巍巍的青山、翠绿的苍柏、袅袅的青烟、错落的梯田,加之被一片静谧、祥和的云雾所笼罩,无异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仙境,再配上鸟儿欢快清脆的鸣唱,真是难以不为这动静相伴、浑然天成的山川秀美所动容。在体会原生态的自然风光,领略雄浑浩荡的山野魂魄之时,难免会有种渴望通过激扬文字,镌刻、锁定和承载这美好的冲动。
村里安排下,我们小组7人分别住进了门前通路的3户农家,位于村中3个不同的社,形同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散落分布在村庄中。抛除该村 586米的海拔高度,三户间彼此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可面对山上山下的海拔落差和九曲回肠依山而建的绵延小路,小组成员每聚首1次,都要走1个多小时,近10里山路。虽无法深切体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种山路的陡峭坎坷,却已着实让我们领会到了“看着近,骑死马”的交通不便。
走进白塔村小学,映入眼帘的不仅有乡村孩子那倍感亲切的质朴笑容和带着好奇的求知目光,还有狭小老旧的教室及残缺破损的桌椅。这是一所仅有2名乡村教师,只能开设3个班级的私立学校。教学条件的极度有限,仍无法压制农村孩子渴望获取知识的梦想,以及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期盼。这种现实场景的冲击力不免令人心生酸楚,当城市里已非常重视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追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仍有多少农村孩子还在把获得九年义务教育当作一种奢求。
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风光之美丽与工业发展之富饶,两者间往往是相悖的。伴着自然风光的青山绿水已被城市发展的钢筋水泥所淹没或取代,自然景观的缺失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悲哀,“富饶的地方不美丽,美丽的地方不富饶”,亦然已成为具有讽刺意味的真实写照。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沉浸在秀美的自然风光中稍作停留,很难不心生留恋,但面对道路、交通、教育、卫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都非常滞后的农村现状,即便具有诗情画意也很难笑对生活不便的残酷现实。努力在脑海中勾勒出定居于此的场景,可那种境遇真的很难想像。
我不深刻,但这一情形却无法令我不深思……
五分地、两亩田、四千元
——农民收入之痛,还是土地经济之殇
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仪陇,看到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还不尽如人意,作出“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后,县域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去年全县税收总额突破了2亿元。作为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县,境内粮油、生猪、蚕桑、獭兔、木瓜基地等已颇具规模,但仍然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白塔村紧邻仪陇老县城金城镇,全村有320户人家,6个村民小组共1128人,全村耕地面积652.8亩,除去修路等占地外,目前实际耕种面积530多亩,人均耕地不足五分。仪陇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白塔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500人,有劳动能力的留守村民,平均可耕种面积近两亩地,大多数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4000元左右,与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基本持平。
丘陵地带,类似于平原上那种成规模的平整耕地,绝对堪称稀缺资源。地形原因造成了耕地高低不平、分布散落,致使大型农业机械无法投入农业生产,土地种植基本上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传统阶段,农民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劳作。农业机械化的难以实现,使这里不能发展大规模集约农业,严重制约了现代高效农业的普及推广。这也意味着只能进行粗放式的农业种植,农民既要承受高强度的体力付出,还要面对微薄收入的残酷现实。
村支书家院前,一片荒弃了的水田已化作一汪沼泽,旁边充满生机的稻田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探其究竟后,才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原来是一场大雨彻底损毁了田埂,造成水田不能蓄水,无法种植水稻,可低洼地势的泥泞田地,也只能用作水稻种植。若想耕种这片水田,就必须用宽1米以上的条石进行修缮,确保水田能够蓄水。修复水田用于买石料、请工人、雇吊车等费用将不低于5千元,辛苦种植这块地很多年才能达到这个数额。一边是微薄的种地收入,一边是高昂的修缮费用,面对这种抉择,无奈的农民也只能弃地而去。
2004年,县里用扶贫资金推广枇杷种植项目,村里也借此机会建了60亩琵琶林,提高了部分农户的经济收入。可惜这并不是村民收入增长的主流,改善生活条件主要还是依靠年轻劳力外出务工或做生意。种一亩地一年仅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要赚钱就必须外出打工,种植粮食只能维持生计,根本无法提高生活品质。面对“种地只能糊口,打工才能赚钱”的现实,这种老幼结合的家庭模式,已成为村民不得不接受的生活景象。
从村里小学了解到,在此就读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亲的关爱,很多孩子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在与孩子们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有些则表现出不善于沟通、较为自闭。让孩子们写出最想给爸爸妈妈的一句话,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希望爸爸妈妈能在自己身边,有位孩子甚至无法克制住相念,提及父母就泪流满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浓厚陆地文化的国度,栖息于此世代耕作的农民,对土地特有的情感已融入血液,渗入骨髓。农民为何忍心离开眷恋的热土而漂泊异乡,与其说是想外出寻找致富机会,不如说是微薄的土地收入,迫使其不得不离开。面对令农民已经产生“鸡肋”心情的土地,也就不难找到造成留守儿童缺失健康成长环境等社会问题的根源。此番景象所带来的沉闷感觉,着实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我不深沉,但这种现状却无法令我不深省……
身离去、心未远、情长留
——关注三农领域,胸中不灭的牵挂
“你是我老汉,有空上北京耍撒!”(你是我父亲,有空到北京玩),用刚学的四川方言道出这句离别,是称谓、是感激、是难舍、是期望,是太多的五味杂陈,但亲切而又厚重。住在村支书家的5天里,当他知道我与其儿子同岁后,我总能感受到那慈祥的目光。这句道别,分明触动了支书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看着他那面带微笑却泪光闪闪的面庞,我情不自禁张开双臂,一个释放情感的拥抱,成了最真实的内心独白。挥手离别的瞬间,这些天的一幕幕如立体电影般在眼前浮现。
来时火车上,我们来自7个部委的14名年轻人,在从陌生到熟识之中了解到,有13人自城市中长大,唯独1名有过农村生活的同志,也已离开农村十几年,大家都对农村有太多的不解和疑惑。我们或许正是中央国家机关年轻干部的一个缩影,反映出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经历,且又不在一个涉农部门工作,对“三农”问题基本上就处于一种不够了解、不够清楚、不够关心的状态,深感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单纯意义的农村之行,更是一次难得的“补课”良机。
几天里,我们坚持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走访12户村民,获取了11份调研问卷;慰问了贫困农户,献上了我们的爱心;同乡村小学的孩子互动,给他们上了一堂课,共同做了游戏,还捐赠了现金和文具用品;参观了村里的砖厂和水泥板厂;专访了村委会一班人、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体验了农村劳动,亲手进行了果树修枝。饱满而又充实的行程安排,只为能够最大限度去了解和发现。虽然对很多问题还没有答案,但至少进一步体恤到了农民的艰辛,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农村的情感。
走街串户访谈调研的过程中,每当大学生村官向村民介绍,他们是从北京来的中央机关干部时,可以看到很多村民的眼神都明亮了许多。刹那之间仿佛读懂了什么,是一种纯朴的期许,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更是一生坚守的担当。更加深切体会到,无论官员大小都必须经常深入基层,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大家普遍感到,这次寻根觅源之旅收获巨大,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国情,掌握了民意,还培养了对群众、对基层的情感,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对作风的一次促进,对思路的一次更新,对今后工作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调研中,大家也纷纷让我向团工委的同志转达谢意,非常感谢能够提供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更希望能够多搭建这种平台。大家的赞许中,我为工委组织这样的活动而骄傲,为自己是工委的干部而感到自豪。
五天时间短暂,仅有些粗略的体会与模糊的概念,对“三农”领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走进这“冰山一角”,也开启了持续关注的“启航之旅”,坚信这种情结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的力量也许很微薄,但这次调研迸发出的炽热情感,已将我们年轻人的心和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未来相捆绑。关注“三农”问题的种子已在这里萌发,必将会不断茁壮成长,并汇聚成一股不竭的力量,鞭策和激励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才华!别了,仪陇!别了,白塔!转身而去绝不意味着永远的离别,我们的心已留在了那里。
我不深邃,但那方热土却无法令我不深情……
第二篇:百村调研实践见闻和心得体会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百村调研实践见闻和心得体会
韦云福
在办公室领导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的百村调研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六天时间(从 6月8日——13日),但通过在内蒙古太仆寺旗访谈、参观等活动,期间所见所闻所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
赴太仆寺旗的是百村调研第15团,全团20人、分为4组,其中:两组人员奔赴牧区,另外两组人员则扎入农区。我分在第一组,到了条件比较艰苦的农区——太仆寺旗红旗镇红旗村。调研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团委负责。
太仆寺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辖下的一个旗,背靠锡林郭勒大草原,面对经济发达京津张地区,是个经济上以农牧业为主,人口分布为汉蒙融合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旗县之一。
在太仆寺旗期间的感受,可以说是沿着期待——愉快——沉重——希望——理性思考的心路,在驰去的车上,可以尽情欣赏着草原的美景,碧草蓝天,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但抵达目的地后亲历了种种感动和震撼,我的心情也不断在困惑和希望中沉浮。
一、困惑——农村的未来在哪里?
这些年农村一直在发展,我们也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脱贫致富的例子,但与此同时,亲历了农村的许多衰败的现象,特别是农村“三化”——农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和村民老龄化,让我深切体会到中国农村全面发展的复杂程度,心情沉重之余,也不断激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中国农村的未来在那里?
(一)人口萎缩加剧
进入村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农村的一幅萧条景象,令人震惊的是农村严重萎缩——几乎是全方面的。村子不大,有1500多人,低矮的平房就撒落在南北走向1公里长的公路两旁。走上大街,举目之下也看不到几个人,青壮年人更是难觅踪影。据了解,45岁以下、具有较强劳动力的青壮年都跑到周边的城市打工了,只剩下走不动的老人、没有能力带走的小孩,人口流失90%左右,并且返乡创业者寥寥无几,人口结构和战争年代相似,老龄化、空巢化非常严重,这种现象在当地极为普遍。我们一位调研团员住在一个三口之家,但这个“三口之家”却是隔代家庭——小女孩的父母外出务工,留下爷爷奶奶照顾生活。有天早上到地里一看,两个老人在广袤的草原上弯腰耕作,那一幕给人以夕阳西下的悲凉感。
★实录1——“一切都在萎缩,人们不愿多生孩子,青壮年出去打工,再过20年,现在会种地的都老了,村里就没有劳动力了。”太仆寺旗红旗镇红旗村王支书说。
★实录2——“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缺乏一个年轻的带头人,劳动力也不够。”太仆寺旗红旗镇红旗村养鸡专业户张大哥说。
(二)产业空洞化严重
与人口萎缩伴生的问题是农村产业空洞化,基础设施匮乏。劳动力不足直接导致农业边缘化,一些农民企业家也不断反映,在农村雇不到壮劳力,连老年劳力也不易雇到。经济产业萎缩又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红旗村基础设施条件在太仆寺旗已算较好,公路比较平坦。但由于人口外流严重,镇上没有集市,街道两边少数的商店也是门可罗雀。镇里唯一算得上工业的是一家加工马铃薯产品的作坊,那是粮站关闭后已经转让给一个返乡青年创业使用。公共服务部门也在萎缩,公共服务产品严重不足。当地邮局因为业务减少已经亏损撤走,仅有的两家电信营业厅也都已经关门,只有信用社还开着门。交通发展的滞后在经济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显得不可思议,虽然路况还算不错,但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少得可怜,这和一些南方农村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当初国家支持发展交通所配套建设的新车站,投入20多万元后,由于官商勾结,车站路权已转包私人,村民出行旗里只能依靠垄断的早晚两趟班车,在交通发展迅速的今天反而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
★实录3——“很喜欢看报纸,但现在邮电所撤走了,只能等20多天才能看到报纸,如果有快递还得到旗里取。”红旗村村支书说。
(三)持续发展能力欠缺
历史上,太仆寺旗曾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但由于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始终处于价值链低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近几年,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加大,旗里农村经济发展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但仍处于国内较低水平。而且,环境恶化、人口流失等新问题的出现,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逐步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太仆寺旗仍以农牧业为主,但农业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拉动规模经济的工业,缺少对人口和投资的吸引力,因此自身经济造血功能严重不足,近半财政收入来自于中央和自治区划拨,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村里普遍每户都拥有土地四、五十亩以上,但农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大约只有20%具备灌溉条件,其他完全靠天吃饭,近几年遇上干旱,种地更是血本无归,即使拥有灌溉条件,由于地下井水越抽越深,成本越来越高,村民郭大哥说,盼望下雨就像盼望过年一样,但连年干旱,今年至今基本没下什么雨,主要依靠着种植玉米养猪的他很着急:“下一场雨能让我节约1千元,两场雨2千元,三场雨就是几千、上万元了。”由于种地难以改善生活,导致劳力大量外流,脱贫致富极为缓慢。
我们被安排住在村里相对较好、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农户家里,但我所客居的那家户主郭大哥,是村里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养猪合作社,还当上了沼气服务站站长。经过多年打拼,现在通过种地酿酒养猪,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年纯收入2、3万元,相比多数村民要高很多,但生活仍然清苦单调,终日早出晚归、辛苦劳作,饮食上也大多是极其简单的面食,蔬菜极少,并且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娱乐生活,像他这样返乡并坚守来的青壮劳动力凤毛麟角。
★实录4——“(国家)政策好了,老天不帮忙了。”红旗村村民最担忧的是持续几年的干旱。
★实录5——“这边连旱了三年,每年都打不下多少粮食,我们吃的都是从外面买来的。”跃进村村民谈到粮食产量时说。
(四)教育发展困境
主要还是贫困的直接影响。到达太仆寺旗的第一天,借捐赠电脑的机会,我在保昌三中和一个学生进行了一次成长对话。“长大了想当医生”,说到这,初一的小女孩崔颖脸上这才有了憧憬的笑容,此前突然面对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叔叔阿姨,说话一直怯生生地。“为什么呢?”“因为爸爸得了癌症晚期,没有钱医治。”这个因为贫困而有点自闭的小女孩由于营养不良,个子明显比同龄孩子矮小很多。学校的伙食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远远不够,主食只有馒头,每周二、五才有一点肉吃,回家对于她来说过于奢侈——在正蓝旗的家距离学校1个多小时、要花60多元的路费,而她每个月生活费只有100元。她希望将来能考上一所好点的大学,但那毕竟对于这个过早经历家庭、生活的辛酸与无奈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遥远,她将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知道稚嫩的肩膀和受伤的童心能否让她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顺利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是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太仆寺旗留守儿童比较严重,这是“三化”派生的庞大群体,他们正当成长期,本应有一个天真灿烂的童年,却被很多灰色甚至血色笼罩,对心灵造成伤害,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由于长期得不到关爱,管教缺失,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走入犯罪道路,宝昌镇一位中学老师说:“学校里留守儿童很多(占全部学生40%—50%),我们也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因为父母常年在外,这些学生受到的关心比较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去上网来排遣他们的孤独感,而孩子的筛选能力往往是很弱的。因此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希望能够有机会把孩子带到北京等大城市、大环境锻炼,加强心灵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让当地共青团组织、老师开展青少年工作面临挑战,旗团委每年工作经费只有1万元、乡镇团委没有办公场所,“我们不缺工作能力,也不缺工作热情,但是真的很困难,就是想去寻求帮助。”一位团干部说。
葛老师是红旗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料。临走那天清晨,我们特意到学校去转了转,眼前一幕令人心酸。不需要着落很多笔墨,等到他们吃早餐的时候就去看看,其情景非常具有冲击力。看着那些远离父母(远的距家60里)寄宿学校、天真幼稚的小学生,手捧盛着缺乏营养的饭菜的饭盆四散开来吃饭,心灵上受到的震撼是我们这些在大城市里过着舒适的现代生活、在机关食堂里享受着丰盛午餐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此外,人口萎缩也给教育资源整合带来的新问题也令人担忧。红旗镇原来还有一所初中,但去年由于生源减少已经撤销,学生只能远离父母来到生活成本更高的县城宝昌镇就读。而红旗小学则迁入原红旗中学校舍,但前景仍然让人不敢乐观,“最迟熬不过明年,小学也将要取消(并入县城)”,村支书说。而且,由于孩子太小,到县城里生活和学习难以自理,有条件的家长到城里打工陪读,没有条件的,孩子最终的命运恐怕还是辍学。
★实录6——“没人的时候,我总是自己哭,不是伤心,是感激感动的眼泪,为了一个养大了三个儿子又养孙女的老母亲。”宝昌三中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父母外出务工多年,奶奶抚养她长大。
★实录7——“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家人的陪伴。”红旗村小学生文敏这样回答我的问题,我想到她外出打工的父母,突然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残忍。
(五)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缺陷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此行我深深体会到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对于“三农”发展太重要了,可谓任重而道远。落实国家政策、规划农村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调研走访中看到,群众对那些充满热情、干出实事的干部口碑极佳,但也对贪腐干部深恶痛决,认为是制约农村发展、影响农民幸福感的痼疾,最突出的是贪污腐败和政策执行力低下。
一方面是部分村干部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国家的好政策到了村干部家里就出不来。临到选举就使用贿选影响民主选举,甚至勾结黑恶势力打击报复,让老百姓“有怒不敢言,有言不敢怒”,有时被逼无奈通过贿赂才办妥事情。另一方面群众深受其害却投诉无门。比较典型的是有些村子不大,但青壮劳力都流失了,只剩下老弱病残幼,而村干部家里兄弟十人,势力庞大,即使村民直接选举也难阻其控制村委会。因此有的村民希望村干部选举也搞任前公示,投诉有门,但又顾虑“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些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可见一斑。现在,村干部待遇有旗财政保障,更缺乏谋大局、干实事来推动农村发展的意愿和动力。
★实录8——“村干部都开上高档轿车了,老百姓有苦没处说”,“政策好,但可怜来可怜去,只是苦了老百姓。”
“政策是好的,但老百姓不敢去接受,不是因为(政策)不好,而是对具体操作过程和效果没有信心。”
——红旗村村民对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申诉无门。
★实录9—— “中国农村的民主改革搞好了,村干部是个牺牲品。”红旗村支书有点反对村民直接民主选举。
★实录10——“腐败也有推动力。”费了很大劲才争取到自己的项目,红旗村一个青年致富带头人有点高兴,但透出更多无奈。
这几年,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到基层锻炼,为“三农”发展服务,确实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实录11——“我希望能住到村里来,这样才能增强村民对我的认可,有利于开展工作。也希望能真正参与到村委会的具体事务中去。希望我们四年合同期满后,能给转成正式的工作。”一位大学生村官谈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希望时说。
★实录12——“看待遇呗!”红旗村支书看待如何留住大学生村官时说,一些村官平时都在镇上或旗里,根本没有深入农村。
二、希望——前进的映像
存在那么多问题,难道农村就没有希望了吗?调研期间,我们同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感动: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乐观,对党政策发自内心的拥护,还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很多基层干部的坚守……更有中央实施农村改革、支农惠农政策的决心,2004—2011年,我们党颁布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8年聚焦农村,加快加强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要从根本上转变“三农”发展的落后状态,让我们对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充满希望和信心。
如果问道:中国共产党最坚定的支持在哪里?我一定会说,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不是享受着现代生活的城市中产阶级,而是依然挣扎在贫苦边缘的农民。革命时期,正是依靠农村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发展壮大,夺取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是“三农”默默地无私奉献,中国的工业才有了长足发展;直到今天,农民还忍受着许多人的歧视,为城市的现代化作出巨大牺牲。但在与农民的访谈中发现,虽然他们生活还很清贫,虽然很多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但只要提起我们党和党的政策,发自内心的拥护溢于言表,中国农民真是太淳朴、太善良、太懂得知足了!2008年,温家宝总理到湖南雪灾区慰问时说:“我常听到群众自发地说出对政府的感谢,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8亿农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票仓,没有理由不去反哺农民,让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录13——“在99年,有个孩子特别优秀,成绩数一数二,但没赶上国家‘两免一补’的好政策,还是辍学了,在地里还捧着书本看,特别可惜。”红旗村农民郭大哥感叹现在的政策好多了。
★实录14——“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政策出台,使农民的日子早日富起来,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红旗村农民郭大哥说出自己的心愿。
但农村没有一味等待和索取,红旗镇党委任书记向我们介绍当地发展规划时,雄心勃勃地说,红旗镇要在“十二五”结束时,经济水平要比目前翻一番。在我客居的那位户主郭大哥,仅有初中文化,17岁就外出打工,挖过9年煤矿,摆过蔬菜水果摊,做过玉米花和糖葫芦小生意,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始终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又经历了种地酿酒养猪的多次挫折,终于练就一手技术,成为村里青年致富带头人,虽然事业刚刚起步,但不忘记贷到款事业发展壮大了要向村民传授自己的技术,将来有一天带领村里共同致富……像这样感动的事例很多。
★实录15——“国家政策扶你,你得愿意站起来,要不白搭。”红旗村住户刘大嫂评扶贫。
★实录16——“其实每天干活我全身都麻木了,也只是靠着信念在支撑,因为我知道,只要好好干,总能干好。” 红旗村住户郭大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感动。
农民的质朴真诚永远都那么令人感动,也是中国社会幸福和谐的希望所在。红旗村治安状况很好,郭大哥家里养着很多猪,院落里停放着拖拉机、虽然也拴着狗看护,但大门都是敞开的,人际间信任和坦诚要比城里好得多,我们住上几天,对人戒备之心也少了许多。农民已经为中国维护稳定大局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将来中国社会的要更加和谐,很大程度要依靠农民和我们党的鱼水之情。
★实录17——“我作为一个返乡创业青年,很感谢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我一定再接再厉,干好家乡创业,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红旗村住户郭大哥自身艰苦创业,却不忘党的恩情。
★实录18——“你们今天就要走了,我心里特别复杂,(凌晨)四点钟就睡不着了。” 红旗村住户郭大哥对我们依依不舍。
三、推动“三农”繁荣稳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这些年来,太仆寺旗的农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但似乎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特别是粮食、人口、生态问题还很突出。人口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连年干旱,地下水位剧减),粮食难以自给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农民生活仍很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必须把培育人口控制机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开展生态建设和调整重点扶持政策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之间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实行大农业规模生产战略
这次目睹的农村衰败景象有点超出我的想象,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崛起、大力实施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这种景象极不符合发展趋势。“三农”举步维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三化”中的农业副业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低收入无法维持生活,又直接导致大量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类似太仆寺旗农区这样的地区,无法像江南鱼米之乡那样,坐拥自然资源禀赋,仅靠小农生产经营即可衣食无忧。北方平原和牧场土地辽阔,但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靠天吃饭”的困境更为突出,自我保障能力较差,一旦连续收成不好,农民返贫、人口流失、土地荒漠化、农业副业化立即浮出水面。
因此,有必要实施大农业规模生产战略,采取集体农庄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就像现代企业制度一样,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建立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联合体,统一规划、合作生产、集中管理,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发挥生产技术、设施建设的规模优势,比如农民土地集中管理后,可以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更快地走向集约化、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保障能力、市场话语权等农业产业链价值,把农村从“原始材料生产基地”转化为全面开发、深化加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二)大力推行开发建设式扶贫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发展多种多样的合作社,多建一些种养合作社,多成立一些绿色环保节约的沼气站,帮助农民通过努力获得自身发展,要比直接拨款救济要有效得多。中国农村基本上是小农经济状况,农业起步低、规模小,依靠原始积累来脱贫致富存在风险大、效率低、见效慢的先天性弱点。一大批农村青年特别是返乡创业青年,是农村人才中的精英,有志气、有思路、有技术,但苦于缺乏信贷支持,无法启动创业计划或扩大再生产。在太仆寺旗调研期间,那些青年致富带头人有的希望扩大生产,还有的希望创立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但普遍面临的最大困扰是缺乏信贷支撑,大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少,农村信用社贷款则条件苛刻。如果中国多几个像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尤努斯这样的金融机构和银行家,多提供一些小额贷款,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福音。大批农村精英去创业,农民企业家成长起来,这是农村的希望。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来,“三农”工作一直是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已连续发布8个涉农一号文件,农村发展加快,农民收入也有恢复性增长。但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两种制度安排和政策产生的矛盾日益凸现,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继续扩大。以目前国家经济水平,完全有能力加大反哺“三农”力度,将更多更好政策向“三农”倾斜,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农村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分解了城市发展压力,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四)改革农村民主制度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一些滥权、腐败现象,支持农村健康发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必须要有广泛的民主监督和公正严明的党纪国法。特别是与过去相比,农村发展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远不是很多人心中往日的旧农村概念了,比如农村“三化”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对农村民主造成很大影响,远远超出“三农”范围,成为中国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深感迫切的是,新形势下应切合实际,针对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的新问题早日进行研究解决。
四、难忘的经验和体会
“很苦、很累,但很充实。”这次调研实践让我感悟很多。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于我们这些久居城市、常坐机关的青年来说,得到了很好的历练,锤炼了为人处事作风,提高了思想认识境界,收获了终身受益的财富,是一次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希望将来这种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一、瞻前顾后,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
调研团安排我为第一组组长,开始就面临这很大的压力。一是人员少,完成调研任务主要依靠4个组员,在调研团中,我们是人数最少的一个组。二是组员频繁变动给组织协调工作带来困难,短短几天就变动了五次,直到出发当天仍在调整。出发前,我抓紧时间根据组员年龄、性格、特长等确定分工,详细做好调研期间工作计划;调研期间,带领组员有步骤、有计划地落实调研任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及时调整工作;回京后,为圆满完成调研任务,第二天即强化责任,制订了详细的后续工作安排。组织工作得到了调研团长的充分肯定,很好地发挥了带头作用,很多做法成为调研团的榜样。调研结束时,陪同调研的太仆寺旗委李村民副书记这样评价:“准备工作认真细致,方式方法灵活,调研真实深入。”
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多做贡献
毛主席说:“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而且要读‘无字之书’”。长期在城市生活,习惯了“眼睛向上”的工作思路,让我们脱离实际、缺乏对社会尤其农村发展变化的认识。这次深入三农,真正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精髓,切身感受到基层是充满群众智慧的肥田沃土。六天时间虽短,但我们了解到更多民情社情,了解到更多农民的心声、诉求和困惑,体会到了农民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期盼什么;挖掘到更深的问题本质,看清农村发展存在哪些真问题;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读懂了很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真挚期待和质朴理解,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启发,为将来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更多作用。
三、聚积情感,干出实事
“树高千尺不忘根,饮水思源不忘本。”我来自农村,却又“脱离”农村,这次带着感情沉下去,是一次心灵回归之旅。六天下来,在中央国家机关青年面前强化了工委意识,结下深厚的友谊。更在农民兄弟中展现了的国家机关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我的住户户主郭占军大哥对我说:“你们不抽烟、不喝酒,好招待!”
到“三农”中去,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收拾行李离村返回太仆寺旗时,我们和住户家人依依不舍,相约回首再到村里“走亲戚”,郭大哥在给我写的信《百村调研·国家机关干部到我家》中说:“他们的到来,受到了周边百姓热情的接待……农民兄弟都希望,像这样的活动多搞一些,把农民的心声带到中央……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政策出台,使农民的日子早日富起来,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他们的殷切期待,更让我萌发了与基层建立长期联系支持帮扶的念头。临行前,我们共同用一首《走向复兴》的歌声,表达了对农村的关注和农民的真挚感情,还有对草原青年盛情欢迎的诚挚感谢。太仆寺旗之行的一幕幕已徐徐消失在身后,但脑海中服务“三农”的想法越来越明亮清晰……
6月15日,《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国家惠民惠农政策一定会越来越多,我衷心希望太仆寺旗乃至中国“三农”能够抓住机遇,未来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文章来 源w w
w.5 Y K J.Com 1
第三篇:实践调研心得体会
实践调研心得体会
在每个成员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一周多的社会实践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回想过去的一周多,每一天的故事都清晰地在我脑海中回旋,在烈日炎炎下有我们的身影、在暴雨中也有过我们的身影,这一周多的经历也让我感慨颇多,从一开始只是抱着一颗去参观考察的心,到后来被一个个历史故事所打动而发出的感慨。我们的此次实践为响应“四史”号召,贯彻学习和研究“四史”的理论指引,通过舟山古建筑去深入的学习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土木专业的学习,更能提高我们的人生认识。
从鸦片战争遗址开始,虽然很多都是近现代改造的但是亘古不变的是该地的历史和先辈们用血肉之躯守住的遗址。那里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在半山腰广场上的三座雕像,郑国洪、葛云飞、王锡朋三位烈士的雕像,他们神情坚毅,目视着当时的定海城,誓死保卫国门。虽是调研红色建筑,但带给我的是铭记先烈、勿忘国耻。
到定海古城,这座古色古香的老城仿佛是包裹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下的,到这里就让人忍不住想要揭开面纱一探究竟。这个神秘的古城下每一个普通的定海人有着不普通的历史认知和令人为之崇拜的思想观念。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古越昌史迹馆的胡老先生,起初以为他只是给我们带个路,没想到在那么热的下午他给我们很耐心的讲了一个多小时,胡老先生一额头的汗水也阻止不了他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讲述先辈们的红色历史。在胡老先生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当时抵抗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精神。
定海测候所、展茅、沈院每一座建筑都对我们的人生认知提高了一个层次,也对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得到了净化。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感觉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除了帮忙之外还能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和他们的一周多时间里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大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去调研,也是在去更好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也为今后踏入社会打下了基础。而且在调研中接触的也是社会上的人,还能很好的锻炼我们的口才,在和长辈们谈话过程中我们的语气以及语言的变通,说话的技巧,以及怎么样说别人才会更愿意帮助我们。虽然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我们还是及时的解决。这次的红色古建筑调研是我真正意义上对红色历史摆脱书面字义,去实地调查亲身感悟的一次,带给我的远超过视频和文字对我的熏陶,站在红色建筑下,心中油然而生出身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永远积极向上。是社会实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我们当代大学生走出去亲身感受,锻炼才干、提升修养。我也更应该刻苦学习,争取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的发展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关于开展“走百村访千企进万户”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走百村访千企进万户”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创建日期:2009-6-9 8:40:22点击率:768
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走百村访千企进万户”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要求,市城建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全面铺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庄、企业和农户认真调查村情民意,查找影响和制约企业、村庄科学发展的问题。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调研活动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根据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4月24日,市城建局深入组织开展了“走百村访千企进万户”实践活动。在走访调研中,局党委专门制定了详细的走访活动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安排,由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局机关、污水处、质监处、亮化处等23个党支部的428名党员,组成15个调研组,分头到店埠镇孙洲庄村、李权庄镇双龙埠村和泰光制鞋、优尼飞汽车散热器、麦克美高制笔等13个企业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设置热线电话和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共组织召开座谈会15次,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和各类征求意见表200份,访谈干部群众500多人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身体力行践行科学发展,为扎实有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强村富民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村庄方面:
一是村庄缺乏长期规划,乱搭乱建现象突出。由于长期以来村庄规划缺位,致使村庄建设呈无序状态,普遍存在着“小、散、乱”现象。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对涉及违章建筑的推诿不管、视而不见,有的甚至参与乱搭乱建行为,造成建设用地的严重浪费,也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配套,居住环境较难全面改善。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松散、零乱的村庄布局已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也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局已帮助双龙埠村设计了村庄平面图,为村庄日后的总体规划打下了基础。
二是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村庄负债较大。在取消了农业“两税”和“两工”后,很多村庄面
临经济困难,特别是孙洲庄、双龙埠这些以农业为主的村庄表现更为突出,连基本的道路养护、村干部的工资都难以保障。据统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两个村庄全部有外债,其中孙洲庄村11万元、双龙埠村35万元,村庄无钱投入、无钱办事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主要梗阻。
三是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亟需加快步伐。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和医务人员水平低,农民小病不理会、大病难治疗现象突出;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村庄文化建设落后,虽然去年我局投资4万元帮助李权庄镇双龙埠村建设了文化大院,但由于村庄无力购买文化设施,致使实际性文化活动很难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全面覆盖,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二)群众方面:
一是群众致富难。尽管已到了21世纪,但村庄农民思想保守,缺乏接受新事物、使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据统计,孙洲庄村和双龙埠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21%,初中文化程度者占68%,这直接导致了农民只会靠传统经验耕作,卖力打工,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步伐。二是村庄行路难。受经济条件限制,目前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大部分村庄道路都是泥土路和沙石路,特别是遇到雨雪天,地面非常泥泞,农民的出行都成问题,很多收购农产品和运送农用物资的车辆想进进不去、要出出不来,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是维护稳定难。在日常生活中,群众想的是富裕、盼的是健康、求的是平安。但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偷盗抢夺案件时有发生,群众的意见非常大,市场上欺行霸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
四是环境整治难。“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农村“三大堆”和乱搭乱建设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企业方面:
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企业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外出口销路不畅,市场萎缩,出现产品滞销局面。
同时,原材料价格逐步上涨,成品却不断落价,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生产困难,造成经营亏损,甚至濒临破产,致使大批职工面临下岗或待岗,职工生活得不到保障。
二是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迟缓,创新能力不足,使生产能力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受冲击最严重、经营状况最困难的,就是这些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
三是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观念陈旧,管理落后,创新意识不强。
三、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一)村庄方面: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让村庄环境“亮”起来。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优化村庄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重大意义,要进一步加大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和深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村庄布点和建设规划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城乡一体化道路,也是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局坚持城乡并重,启动农民住房建设试点,为新农村建设抹上了重重的一笔。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让集体经济“强”起来。针对村级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的实际,要采取措施帮助村级化解债务,对已发生的借贷,实行分类处理,严控新债发生,逐笔核实债务,对农民直接受益的生产性投入而形成的债务,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对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而形成的债务,在村集体收入中逐年偿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庄,可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在“一事一议”筹资中安排偿还,使村级债务逐步减少,尽快化解。同时,立足村庄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发展的格局,增加村集体经济。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助农措施“实”起来。立足于服务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增加教育投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二)群众方面:
一是结构调整,破解致富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20字”指导方针的首要
目标,在当前大多数群众以农业为主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向群众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引导他们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和创汇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二是硬化街道,破解行路难。加大帮扶村庄“五化”建设力度,帮助村庄架设自来水,在去年投资4万元帮助李权庄镇双龙埠村建设村委办公房的基础上,下一步计划帮助修筑村庄道路,硬化道路6000多平方米,将于近期内开工建设,帮助店埠镇孙洲庄硬化道路12000多平方米,下一步还将抓好两个村庄的绿化和亮化建设,努力为村民提供一个舒心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三是警民联动,破解治乱难。把农村治安人员全部纳入公安派出所的全程管理之中,由公安派出所对村级治安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调控。同时,推行干部上岗、轮流值班、义务防范模式,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注重环保,破解环境整治难。结合村庄实际,逐步开展改水、改厕、改灶活动,并积极探索实施 “户集、村收、镇外运”的垃圾集中处理举措。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我局在违法建筑清理活动中,积极出动宣传车20车次,发放清违通告2000多张,制作横幅、固定标语50幅,营造了浓厚的清违氛围。
(三)企业方面:
一是企业仍需要自身努力,强化品牌战略,加强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在企业经营中周密考察市场趋势,采取较灵活的经营策略,具有前瞻性,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团结职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挖掘潜力,使企业品牌焕发生机,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
二是要更新设备,引进人才,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帮助开发建设、施工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化压力为动力,我局积极组织深入各企业调查研究,内容涉及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立情况、对施工技术创新及工程管理的建议、对分户验收制度的看法,等等,共征集意见建议9条,采纳5条。同时,注重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以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和新技术标准为主,并将相关工作要求、建筑创优做法等内容汇编成册,附带工程技术资料多媒体光盘,免费送到
企业,受到了企业好评。
二00九年五月六日
第五篇:市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调研报告
市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调研报告
百村共富结硕果,富而思进创新篇
----广州市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调研报告
为全面总结我市近三年来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的情况,探讨如何使这项活动在我市农村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由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委农村基层建设领导小组
办公室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百村共富工程”活动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调查组历时三个多月,深入各区、县级市及部分镇村,全面调查了解活动情况,还组织召开了多种类型的座谈会、研讨会,分析“百村共富工程”活动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研究进一步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的新对策、新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百村共富工程”活动成绩显著
1997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全市先富起来的地区挑选100个集体经济综合实力强,有向外发展的要求的村,与100个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村结成对子,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据初步统计,到1999年底,共有103个富裕村与102个欠发达村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在共富活动中,富裕村帮扶欠发达村共投入资金2586.47万元,其中无偿投入1480.43万元;为欠发达村兴办集体经济项目近百个,投入1545.29万元;兴办公益事业100多件,投入888.98万元。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百村共富工程活动进展顺利,成绩喜人。
一是壮大了欠发达村集体经济的实力。被帮扶的欠发达村,由于自然条件差,市场发育程度低,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集体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下,相当部分村只有3万元左右。为了帮助欠发达村尽快脱贫致富,参与“百村共富”活动的富村,都坚持把帮助结对村发展集体经济放在工作首位,千方百计帮助选项目,找路子,帮助建立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经济项目,为发展集体经济打好基础。如天河区的10个村筹集130多万元资金在从化神岗、太平两镇购买铺位10间共410多平方米,使扶持的村每年各增收5000元以上,有的达到3.5万元。番禺市石基镇石岗东村,为结对的文边村引进了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占地100亩的企业福田化工厂,文边村以土地作价投入,每年收取土地管理费和租金100余万元,每5年递增20,1999年文边村的集体纯收入近200万元,是结对子前10余万元的近20倍。“百村共富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欠发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初步改变了欠发达村的落后面貌。
二是改善了欠发达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欠发达村一般都地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在百村共富活动中,各富裕村普遍重视帮助搞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资助建造村委办公楼,修桥建路,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如:天河区结对村在从化兴建村办公房6幢共1900平方米,还资助一批办公用品;海珠区石溪村支持从化光联村2万元维修4公里村道;增城市东华村资助长岭村改善小学校舍;海珠区土华村资助3万元给结对村发展老人活动中心;沥滘村资助5.09万元给结对村改造自来水,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等。富裕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三是改变了欠发达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通过百村共富活动,使欠发达村干部受到了一次生动具体的艰苦创业教育。他们通过与富裕村艰苦创业精神对比,找到了贫困落后的根源,看到了希望,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并且从富裕村那里学到了管理、营销、洽谈、签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开阔了视野,明白了要发展经济,必须了解市场,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天河区共投入20多万元,无偿资助从化市太平镇、神岗镇10个结对村的优秀青年到华南农业大学大专班学习。一些富裕村也组织科技人员到结对村开设短期培训班,帮助欠发达村培养各类农业技术、管理专门人才。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欠发达村寻找发展路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滑坡,使部分欠发达村党支部、村委会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发挥带领村民致富的模范作用。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不少欠发达村在富裕村的帮扶下,集体经济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壮大,少数欠发达村每年增加收入10万以上,一般可增收几万元。欠发达村的党支部、村委会战斗力、凝聚力大大加强,基层农村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五是拓宽了富裕村的投资渠道和发展空间。参与百村共富活动的富裕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资金充足,但由于土地资源等条件所限,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投资项目,而欠发达村资金、技术、信息等缺乏,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丰富,这为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发展提供了可能。一些富裕村正是通过百村共富活动,促进了欠发达村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比如:天河区石牌村投资160万元,租用从化高埔村8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