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课程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1:0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课程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课程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马哲课程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留下了众多的孩子在农村留守。如今这些留守孩子却面临着严重问题,他们的处境令人堪忧。他们在安全、教育、心理、性格培养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序社会化和正确教育,已成为摆在基层教育者面前的难题。本论文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入手,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改变留守儿童现状的相关问题。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成因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的主体。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这就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多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

响。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孩子的学习辅导基本是真空状态。,而对于隔代教育来说,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何况祖孙两辈代沟横亘,观念悬殊。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留守儿童一般在16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很少设立专门的德育、美育教师。对于孩子们的心理辅导、生活指导也相当缺乏,更谈不上专门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怀和教育。另外,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尚未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很多“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都普遍的安静,不善于和人交流,甚至偏激,在学习上,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等问题,很容易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忽视的群体,从而更降低了对他们进行良好教育的可能性,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三)社会的关爱不足

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系“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成长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三方面缺一不可。

(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完善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家庭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完善家庭教育模式,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合适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是终身受益的,如果看护人选取不当,不但不能起到看护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灵产生巨大的伤害,影响其健康的心灵。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家乡的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予以关心、教育和指导,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注意留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关注。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学校要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义务,防止教师歧视留守儿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把一个问题学生推给家长和社会。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儿童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其健康成长。学校除了配有班主任之外,最好能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家庭功能缺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补偿。

(三)、强化社会教育,拓展社区教育,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制度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农村社区要充分发挥优势,建立留守家庭与社区的互动机制,帮助留守家庭教育、关爱孩子。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加强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导社会爱心人士自愿组成“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生活关怀、心理咨询、教育辅导等综合性的情感慰藉,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道德引导和心理疏导等,共同搭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

(四)、政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留守儿童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三农问题和农村义务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农村孩子身上的体现。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明显化,对于儿童的保护和关注引起了国家领导,教育部门以及各方社会人

士的高度重视。孩子作为国家的未来,肩负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切实保障农民子弟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特别是较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首先要在财政上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针对此问题,国家在2005年颁布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全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切实保障农民子弟受教育的权利。对于广大农民同胞来说,这无疑是国家为农民送上的一缕春风,是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热切的关注和关怀。另外,还应当及时将农民工女子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提出和采取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力和义务的措施,保证教育的公平性。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留守儿童”是新时期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社会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共同教育的事。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和齐抓共管。温家宝总理发出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要求各级政府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阳,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微笑永远挂在他们的嘴边,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7.[2]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4]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

院学报,2005年07期

[5]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7] 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年01期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定稿)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留下了众多的孩子在农村留守。如今这些留守孩子却面临着严重问题,他们的处境令人堪忧。现在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因此,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就摆在了眼前。社会要和谐,留守儿童就必须健康成长。

【关 键 词】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过两千万,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堪忧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育欠缺。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总而言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错误思想观念极易在留守儿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其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软弱无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学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绩差的问题,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关调查显示有47%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有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有10%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生成绩优秀。在调查中对老师的采访我们还有以下结论: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有多达54.5%的教师认为“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较差”。(注:数据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这是中途退学方面,另外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也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上高中的几乎微乎其微。另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

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在这种教育局面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链接被迫中断,使留守儿童极易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诸如留守儿童被拐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由以上分析可见,不论是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怵目惊心,拯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第三篇: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

当代留守儿童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宁化二中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在当代中国,当社会改革不断地推动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同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活动方式和交往方式以及认同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逻辑。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无疑是一辆迟到的“马车”,负重太多的车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沿着“前车之辙”顺利前行。建国以后,中央政府适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构想。重工业导向的战略使得我国很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强国的战略联系的“高强度的积累模式”保证有限的资本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共同形塑了“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垄断”的总体性社会城市单位制及农村公社制作为基本的支持性设置使得城乡间的资源和人口社会流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同时,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导向的工业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重工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必然转向,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的城市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会遭遇瓶颈;导致了经济结构出现了“重、轻、农”比例失调的问题,“非农产业部门在产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业增长缓慢”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从乡镇企业时代“离土不离乡”的流动模式到后来的“离土又离乡”的流动模式,其命运起起伏伏。在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过程中,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触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些没有条件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的大量儿童则留守在农村家园。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目前中国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调查中发现,95%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5%的监护人有时辅导孩子学习,仅有5%的监护人会和老师联系。平时,留守儿童最苦恼的事是“作业不会做,不知问谁好”、“功课跟不上,没有人辅导”。在某小学调查时发现,有20%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各班倒数几名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困惑。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奔波在外,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他们的性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

由于代沟所致,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很少和监护人谈心,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受到委屈就憋在心里。有的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孤僻、不合群。

在留守儿童中,有19%的人从不与同学、老师、监护人谈心,46%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别人欺负后,有27%有人表示非常恨欺负他(她)的人,18%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

如此多的儿童留守在农村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世纪之痛,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人口问题,劳动力问题,户口问题等等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的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引起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说,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是现阶段中国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建议加大法律保护监督力度,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有效实施。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把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体系。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任玉奇领衔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议案,建议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在议案中,任玉奇代表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群体。据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达20%,有55%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他们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也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因此,应该把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声中,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政策并提高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四川省将加强政策推动,积极建立起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意味着一些省份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将不再停留在关爱层面。

从政策层面来说,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涉及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在江苏、浙江的一些富裕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政策。在湖州,企业给那些已经成为技术工人的农民工提供住房,鼓励他们接子女来城里读书,不收高价学费。在义乌等地,规定企业必须给农民工一定社会保障投入。

以上各种呼声和一些解决办法反应出大量留守儿童被留在家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必须正视这样的问题。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对人口问题的忽视必然导致更深远的社会问题。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个案:

在2007年07月17日东南快报中有这样一则文章“征集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你是一名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吗?你的父母是否都进城务工,把你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这个暑假里,你是否也希望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那就赶紧报名参加我们的“海西留守儿童亲情夏令营”吧!”

“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有热情的社会人士,那就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吧,给农民工子女们当一回“志愿妈妈”或“志愿爸爸”。“海西留守儿童亲情夏令营”将通过组织“志愿妈妈”“志愿爸爸”与“留守儿童”心手相牵,走进宁德少先队精神体验营,体验“尽责任、爱集体、勤体验、善探求、惜生命、勇自强”的精神;亲近闽东自然风光,感受闽东亲水游的魅力。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体验社会关爱,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与同伴交往、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2009年5月29新华网“甘肃年内将建成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今年初,甘肃省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列入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省政府批转了省妇联“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实施方案。4月,“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正式启动,计划投资2452万元,在全省1226个乡镇各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目前甘肃省财政已经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年内建成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同时,将继续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动员机关、企业、各社会团体和爱心组织、爱心人士捐建一批“留守儿童之家”。甘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目前进展顺利,“留守儿童之家”年内将覆盖全省的1000个乡镇。全国妇联已将甘肃列为全国首批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试点省,已协调解决到位100万元建设资金。

一种声音,一种呼唤,让在家中缺失亲情的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抚慰,爱心的培育必然开出爱心之花。虽然不论群众团体,政府机构和社会人士都在对策上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在解决对留守儿童问题解决上仍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协力推进。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成长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明确政府责任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具体来说: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议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让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实施建设,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政府要发挥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的体系。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2、推进政策的配套完善。要进一步落实、建全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要积极推进与农民工相关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促进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相关政策的衔接与配套,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善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但对他们入学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4、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和食堂,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明确家庭责任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

1、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家庭的教育不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给孩子的教育。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是走向失败的,是对社会和对家庭有危害的,所以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父母都有责任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2、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留守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还有他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如何等等。父母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的朋友、知心的好朋友。

现代发达的通信给我们带来沟通的便利。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此外,还要多和家里的监护人、学校电话联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各种情况,有利于对孩子及时教育与帮助。

3、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活到老,学到老”。孩子要学习,父母更要学习。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工作之余有机会的还是要积极学习,不断提高。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父母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在难得的相处时间里,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举止印象是十分深刻的。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等这些优良传统不是口头上说的,是要亲身示范的。

三、明确学校责任

培育新一代新人,教育是关键。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上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

2、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建议农村中小学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或

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3、健全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架起家、校畅通的桥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深入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形成家长联系制度。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四、明确社会责任

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

1、构建监护体系。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团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2、加强调查研究。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各级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要深入基层,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实际需求,反映广大家长和儿童的意愿和呼声,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决策服务。加强相关创新性政策制度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探亲休假等制度的研究,我们要充分整合、转化研究成果,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扩大社会宣传。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优秀典型,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4、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

5、建立帮助机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倡: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助。各级妇联组织 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结合“春蕾计划”,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或“代理妈妈”活动,组织动员各界妇女如女干部、女党员、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户,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基层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开展青年志愿者、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教育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南宁市横县教研室 施丹宁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04-02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人口已逾1.2亿,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我县2011年小学72 238人中留守儿童就有20 474人,占小学在校生的28.3%,初中39 356人中留守儿童就有16 261人,占初中在校生的41.3%。现笔者根据我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现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

留守儿童大部分自控能力差,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同时,监护人多数因文化素质较低或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据教师们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非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而留守儿童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此外,经过抽样调查我县29所中学的辍学率及学习成绩显示,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留守儿童46%成绩较差,42%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2%成绩较好以上。

(二)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

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但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温暖、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据我们对全县36 735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有24.6%的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顽皮任性,有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内向孤僻、自卑多疑、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缺乏有力的监管,不良行为多

监护人往往只管留守儿童的吃住问题,忽视其他方面的监管,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抵制不住社会上的诱惑,出现了厌学、逃课、迷恋网吧、玩游戏等现象,有些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逐渐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恶习。

(四)安全意识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判断能力较低,不能对人身安全方面的隐患和危险因素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诸如交通意外、溺水等突发性灾难的应变自救能力差。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留守儿童存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和严重,我们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笔者通过对横县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旨在给当地政府、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使其以后更好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一)政府要认真重视,加大投入,有的放矢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当地党委和政府要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除了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还要重视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净化社会环境,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如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别让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到留守儿童。

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严打、抓管各个帮派,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

二是政府要大力支持创办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坚持树立“教学相长,和谐共进,全力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思想,以“留守快乐,寄宿温馨”为目标,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同时,应给学校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尤其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使学校能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例如,针对留守儿童自卑、怯懦的心理,组织学校开展“确立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人物,确立一条激励、奋进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生存技能,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业余爱好,参与一次提升素养的实践活动”的社会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热线电话,让缺少亲情的留守儿童有机会通过电话与父母倾心交流。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实行“学校主管、家长学校搭桥,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管理体制,为留守儿童提供系统、全面的服务。教育部门要帮助学校通过梳理留守儿童的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例如,除了让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校刊、班刊,与监护人、班主任签订责任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生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之外,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还要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联动起来,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摸清留守儿童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什么愿望等,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留守儿童才能得到帮助,让自己也坚强起来,学会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二)学校教育应主动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极其重要,强化学校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多方合作,齐抓共管,建立社会监护体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大事,学校应积极争取和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不断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努力构建覆盖到边、监护到底的社会监护网络。二是搭建平台,构筑校园关爱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例如,发挥学校、班级大集体的资源优势,以争当文明学生活动为载体,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他们成为学习上、生活上的知心朋友,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学校还可动员班主任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爸妈”,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子帮扶,全程跟踪教育,通过为他们洗衣服、拉家常、改作业、解难题、聊生活等,让他们感受家的亲情和温暖。另外,各校还可根据本校条件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动员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例如,在学校内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并明确帮扶的内容(主要是义务参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学习跟踪,义务承担留守儿童突发性事件的辅助性处理,义务参与学校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活动)。

三是建立档案,强化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每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应要求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将其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纪律情况以及其他表现记入档案,明确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潜力生的管理、教育和转化。首先是明确对象,对症下药。哪一个是留守儿童潜力生?存在哪些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深入调查了解,建立潜力生档案,并组织教师进行对口帮教,对潜力生进行心理疏导,为潜力生消除障碍。其次,对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留守儿童,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其按规定时间到学校政教处汇报每天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督促其改正缺点的时间。最后,学校还可通过多表扬、多鼓励的办法,挖掘留守儿童的优点或创造机会让他们做出成绩,促进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在心理素质、安全意识、自控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三)应多方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所以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学校、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由于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所以社会各方也要配合留守儿童家庭抓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是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营造留守儿童安全上学的良好环境。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学校要与辖区公安机关、社区、村委会、家庭等联动,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上学环境。如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安全教育问题,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板报、演讲、安全演练等手段,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其次,明确监护人承担保护学生安全上学的重要职责。另外,学校教师、公安人员、社区人员、村委会人员还要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与监护人沟通的责任,让监护人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的时机让家长代表作打工感言,使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或让留守儿童一周打一次电话给父母,或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等,以此让孩子明白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儿女,从而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遵守纪律、好好学习,感恩父母,报效社会。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如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季度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看望自己的孩子等,让留守儿童得到爱的浇灌。

二是加强引导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在满足孩子物质条件的前提下,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建议家长在外出务工前,首先要慎重考虑合适理想的委托监护人。其次是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各方面加以关心,如多打电话给委托监护人、孩子及教师,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切实关心孩子的行为养成和学习情况。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来延伸学校教育。如应尽可能把家长学校办到每个自然村,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实行送教上门,让他们在家中就能接受如何教育孩子的教育指导。其次,利用节假日或春节与清明节家长回家的时机,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介绍留守儿童在校基本情况,向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再次,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外出打工的家长联系沟通,指导他们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建议他们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肯定孩子的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并不是某个人或单个部门的事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地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至2013年,我县已建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515所,做到了全覆盖,也配备了图书、电话、电视、电脑等设备。

虽然留守儿童之家的硬件设备已全覆盖,但现状事实是:很多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就是聋子的耳朵——是个摆设。

我问过全乡十多个学校的校长,他们的留守儿童之家是怎么操作的,他们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不用、无用、没用、没法用。

很多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根本就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发挥过一点应该发挥的作用。

2013年10月,我倒过一些学校去做调查,我自己进行的,没有领导指示,没有组织安排,虽然不具备权威性,却是事实,想看看我调查的这几所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么?想的话,请随我来……

A校:两间小平房,玻璃门,电脑、电视、电话都有,还有一副乒乓球台,两块体操垫。猛一看,硬件配备不错,很好的。

但是,电话:打不通;

电脑:没联网;

电视:收不到节目。

下载马哲课程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课程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摘要: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1985年的“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这二十多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仅增大了,而且留守儿童......

    论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 目录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 桐柏县城关一初中课题组 杨庆军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留......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 湖南省汉寿县洋淘湖中学教师李志伟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的地位与命运,是一个民族地位与命运的标志儿童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新建县全面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新民网49分钟前工作职责及完成时限、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动农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