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1:0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第一篇: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郑璐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老师和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同时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本情况、原因、问题、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郑璐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老师和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同时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本情况、原因、问题、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第二篇: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郑璐【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老师和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同时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本情况、原因、问题、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2021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作者:黄连富

为弘扬.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实践背景

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救济为主要特征的.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险制度,是一种.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难,年轻人合老年人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第四篇: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作者:黄连富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第五篇: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作者:黄连富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难,年轻人合老年人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下载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2015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xx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外出务工农民达10万多人,留守儿童约2万人,空巢老人约3万人,留守妇......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呈现出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副产品,但又具有了单独的社会意义。 家庭、学校和社......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调查姓名:××× 学号: ×××××× 学院: ××××学院 专业班级: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状况的调查报告 参加人:××......

    溆浦县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对农村留守儿童影响的调查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关于网络对农村留守儿童影响的调查报告摘要:据了解,目前农村孩子占全县儿童70%之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信......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

    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和生活问题,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指导教师:朱梁 团队成员: 一、引......

    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及对象】 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在2013年上半年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