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鹿洞镇“双学双比”女能人裴玉兰推荐材料
慧眼识得致富路真情换来和谐村
——记苏仙区白鹿洞镇上白水村妇女主任裴玉兰
裴玉兰,女,42岁,中共党员,苏仙区白鹿洞镇上白水村人,现任上白水村妇女主任、计生专干,曾荣获2009年度郴州市“巾帼女英雄”荣誉称号。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但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村妇女的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精神,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终于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一、立足实际,选准路子
过去,上白水村自然条件极差,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大家靠着家里种的几亩三分地过活,经济条件很不好。可随着郴州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个重点项目纷纷进驻郴州,头脑灵活的裴玉兰心里逐渐萌生了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可究竟干哪一行、如何干,她并没有具体的想法。为了抓住机遇,2002年裴玉兰多次自费去长沙进行了考察,当看到别人的制管工厂时,她恍然明白自己要找到致富路就藏在这里。当时郴州制管行业比较落后,城市建设所用管道比较麻烦,而她考察发现的这家制管厂,制作的管道可以给城市建设带来极大的便捷。说干就干,学到技术的裴玉兰2003年毅然决定投资建厂,目前她所经营的万通管业在郴州小有名气,年盈利额达到了上百万元,还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二、心系同乡,共同致富
上白水村位于郴州市城东距离市中心5公里处,地理位臵及其特殊,相山大道、郴州大道、茶园路等贯穿全村,形成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图,还有湘南学院和郴州职业学院落户,为村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俗话说“富不富,看看我们的党支部;强不强,看看我们的领头羊”。富裕起来的裴玉兰不忘众乡亲,为了彻底改变上白水村经济落后局面,她和其他村干部多次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办法。考虑到当地已有很多村民自发购买了货车、挖机、压路机等,裴玉兰提出以规范化的管理创造经济优势的想法,即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组建运输业协会、建筑业协会和服务业协会,有计划有目标的带领村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据统计,现在上白水村这三个协会的从业人员有492人,年产值1400多万元,人均收入可达7000余元,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
三、尽心尽职,服务村民
“村干部是村民的公仆,要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她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村妇女主任,她是妇女儿童最贴心的“代言人”,时刻将妇女儿童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把妇女儿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妇女儿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妇女儿童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从妇女满意的事情做起,解决好妇女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切实实为妇女办实事、办好事。几年来,她已记不清自己走过多少路、磨破多少嘴皮,只记得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女党员人数急剧增加,妇女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而作为计生专干,裴玉兰的工作更是辛苦,为了做到计生工作情况明、底子清,她不得不经常起早摸黑入户调查育龄妇女、流动人口情况,有时候遇到不理解她工作村民,甚至面临挨打的局面,可她始终保持谦卑有礼的态度,耐心向村民解释政策,最终获得了群众的支持。
四、家庭和睦,村风和谐
裴玉兰家庭幸福美满,丈夫通情达理、一心为家,能与妻子同甘共苦、同心同德;两个女儿乖巧懂事,大女儿在大学读书期间年年拿奖
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现在福建工作,小女儿还在读初中,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婆婆和父母亲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她和丈夫从不嫌弃,而是尽全力精心侍奉,将父母亲和公婆照顾的无微不至,一家人其乐融融,给乡里乡亲树立了一个家庭和谐美满的好榜样。裴玉兰始终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她积极组织举办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评选等活动,引导农村妇女树立良好的家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前两年,村里一对夫妇大闹离婚,她一次又一次地苦口婆心地劝说,多次上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巧手化干戈,妙语息纠纷,终于使这对夫妇和好如初,如今,这对夫妇逢人就说,要不是裴玉兰,哪里有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1年,村支两委换届工作已然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了,在裴玉兰任职期内,她干劲十足,像一叶鼓涨的风帆,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她求真实干,饱蘸浓浓乡情,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人生理想的篇章。我们能够充分相信,在这个有着灵活经济头脑的巾帼女英雄带领下,妇女可以撑起半边天,上白水村的明天也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二〇一一年元月二十日
第二篇: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材料
是县汪湖镇方正纺织公司副总经理,十几年来,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先后开过饭店,卖过服装,承包过水库,经营过企业,一步步将年收入由1万元左右增长到如今的600多万元,成为拥有职工260人、固定资产1200多万元、公司占地面积达100亩的当地农民企业家,并被市妇联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走出家门,用智
慧启动创业的梦想”
1986年,高中毕业后的时培花披上嫁衣,在亲人的祝福声中,与同在一个乡镇的王贤中喜结连理,两年后生下儿子,当时丈夫在镇卫生院工作,有一份固定收入。邻里亲人都羡慕她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按理说,她应该满足于这种相夫教子的安稳日子。但一次偶然机会,她与丈夫到潍坊探亲,亲戚说的一番话,触动了她:“你们两个都是高中生,难道就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难道不想创一番事业吗?”回家后,她反复思量,是啊,如果一辈子靠丈夫打工和经营2亩土地,何年何月才能熬出头?于是,她到镇上转悠了几天,结果发现镇驻地餐饮业很网少,她又处在206国道上,何不出点钱发展餐饮呢?因此,她反复与丈夫思量,动员他辞去了工作,于1992年东挪西借2万余元,在206国道北边盖起了一处200平方米左右的2层小楼,借镇党委建设十华里商业走廊的机会,搞起了饭店经营,虽然最初她也获得了不少的利润,但由于厨艺不过硬、品牌菜打不出,她于1995年关闭了饭店,改行卖服装。随着服装行业的相继兴起,加上乡镇人员的消(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费水平较低,一年到头除去各项费用所剩无几。
就在她四处考察,准备另转行业的时候,丈夫从朋友处得知,镇淮河水库公开发包,她迅速凑足10万元,竞得了水库的承包权。淮河水库是墙夼水库的西半部分,总共300亩,每年平均放养鱼苗5万尾。当时水库管理混乱为防止成鱼被盗,她全家搬到了离水库不远的三间简陋的房屋里,又聘请了三名人员,日夜轮流看守水库,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她一步步的都熬过来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当年年底她就获得了60多万元的收入。随着水库管理的一步步正规,她的生活也逐渐改善,买上了轿车,新盖了10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她用双手和智慧启动了成功创业的梦想。
“勇挑重担,用行动诠释女人的坚强”
她的生活改善了,日子稳定了。亲友们都说她该知足了,但看到附近村庄有那么多的闲散人员无收入,为他们找一条就业路子的信念在时培花心中陡然升起。,她经过多方考察,决定立足汪湖镇是一个产棉大镇、棉纺织业发达、纺织女工较多的优势,成立纺织公司。这一想法的提出,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说她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更没有销路,上厂子会把自己搞垮。但时培花主意已定,在镇党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出资260万元,购买了60台丝织机,成立了方正纺织公司,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难题。厂子建起来了,困难也接踵而至,机器出故障了,她四处找人来修;布织出来了,却没有大的销路......面对困难,她迎难而上,经过多日摸索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管理经验,为此,她们夫妻分了工,丈夫负责跑销路,她在厂子负责后勤、业务、财务等;就这样,厂子里几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工人们有的背后议论;“一个女人能干什么!”面对流言蜚语,她没有流泪,也没有退缩,她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因此她通过向其他企业老总学,向纺织老干家学,并注意听取职工的意见,与职工交流想法,不以身份自居,不以管理者压人,凭女性特有的细腻赢得了职工的好评,大家同心协力,使企业逐步走出了困境,转入了正轨,产品远销到了江苏、上海等地,保证了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时培花的经验足了,步子迈的更大了。,她又投资200多万元,建厂房,买织机,把经营规模扩大到200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就在这年,她的经历被拍成新闻在市电视台《今日乡村》栏目里播出。
3月份,随着纺织行业的滑坡、原有设备的陈旧,时培花经多方考察,毅然将200多万元的设备淘汰,重新转行,投资600多万元新上了塑料拉丝编织项目,成为县第一家塑料拉丝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此项目的实施,使她盈利可观,不但工人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她又在附近乡镇增设社会加工点13处,年生产编织袋5000吨以上,完成销售收入8200万元,利税780万元。
今年年初,她通过销售点青岛方介绍,与日本株氏会社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利用外资600万美元,
第三篇: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
——河街村 焦喜先
今年50岁的焦喜先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全村公认的致富能手,她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无不饱含着创业中的艰辛、勇于拼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通过她的努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自己生活好了,却忘不了一部分村民还处在贫困之中,一心只想帮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
一、致富路上不忘众乡亲,扶贫济困共同富。
焦喜先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兄弟姐妹众多,家庭不富裕。穷则思变,踏入经商之路才能改变命运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于是贷款开了一个纸袋厂,一年下来,收入还很可观,两三年后,在外面经常出差的她看到汽配行业的形势很好,就转行开起了汽配厂,通过几年的努力,经济效益还不错,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在创业的路上终于看到了一丝光明。焦喜先经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她总是毫不保留的向别人传授自己的致富心得,每当邻里生活上有困难时,她都主动上前帮助,并引领他们走上致富。
二、积极参与村中公益事业。
这几年,每到九九重阳节那天,凡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去领5斤鸡蛋,这都是她捐的善款。还有就是只要谁家有困难,只要和她说一声,她都伸出援助之手,尽力量帮助他们,所以她在群众中威信极高。
三、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焦喜先是一个农家女发展成为群众公认的女能手,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大胆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她不但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村妇女的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精神,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干、敢想、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少困难,必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就是焦喜先,河街村一组村民,一直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她的成功之路,从而带领了更广大的人走上了富裕之路并朝着这样一个目标不断地前进着。
第四篇:女能人建设情况
女能人建设情况
近年来,桂林市妇联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妇女发展意愿为导向,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妇女创业就业小额贷款为推手,结合‚百万妇女学技能‛,大力实施‚妇女成才支持行动‛,加强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女能人,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城乡女能人建设基本情况
(一)女能人现有人数资源
现有各类女能人人数172人,其中全国级‚女能手‛21人,自治区级‚女能手‛50人,自治区级‚种养女状元‛14人,市级‚女能手‛107人。每年还产生县级‚女能手‛80人以上。
(二)女能人现有培训资源
到目前为止,各级现有妇女培训学校1448所,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398期,培训妇女20万人次,每年筹集36万元培训资金。
(三)‚农村妇女人才库‛建设
2009年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村妇女人才库‛,其中市级人才库现有各类人才198人,县(区)、乡镇级人才库现有各类人才共525人。
(四)‚绿色证书‛培训情况
到目前为止,有5.8万名妇女获‚绿色证书‛,1467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称号,1209名妇女参加了农函大、农广大学习。
二、女能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培训,全面提高女能人素质
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产生女能手必要环节,也是提高女能手重要手段。近年来,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妇联加大了对城乡妇女和女能人的培训力度。利用各类培训学校和‚农家女课堂‛ 进行了美容、保健按摩、服装裁剪缝纫工、服装设计定制工、电脑技术、插花技术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每年培训8万多人次;利用‚五月科普月‛、‚十月科普大行动‛、积极参加职能部门的‚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对广大女农民进行各种行业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累计有5.8万名妇女获‚绿色证书‛,1467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称号。
(二)抓服务,为女能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想发挥女能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她们的进一步发展,就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市妇联千方百计地为女能人解决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难题,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大力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为10400多名发放贷款5.1亿元,有效解决了妇女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通过扶持有一定创业经验和经济能力的妇女创业,直接带动了30000多人受益。组织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经验交流会,为女能人技术交流提供服务平台。聘请市农业局的专家为女能人就如何办好农民专业合社,发挥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高了经济组织带头人管理能力,做了详细地讲解。
(三)抓宣传,扩大女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女能人无疑是本行业、本地区的姣姣者,实事求是地宣传她们的优秀业绩,对本行业、本地区妇女起到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因此,各级妇联利用各种
场合,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宣传女能人。利用每年的‚三八‛节,表彰先进工作者,授予各级‚女能手‛、‚女状元‛,目前我市有市级‚女能手‛107人。每年还产生县级‚女能手‛80人以上。向上级积极推荐女能人,我市现有全国级‚女能手‛21人,自治区级‚女能手‛50人,自治区级‚种养女状元‛14人。推荐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赖玉梅为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
(四)建网络,提高女能人的组织化程度
女能人大都分散全市各地,相互间联系比较少,不能进行交流合作,形成不了合力。因此,为提高女能人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妇女人才资源作用,带领更多农村妇女勤劳致富,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协调小组于2009年7月下发了《关于建立‘桂林市农村妇女人才库’的通知》,指导市、县、乡三级建立‚农村妇女人才库‛,并于2011年对各级人才库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人才库共分为 A、B、C、D、E、五类,分别为经济协会(妇字号基地)女带头人、女经纪人、种植女能手、养殖女能手、女农民企业家。对入库妇女,可优先获得推荐培训、小额信贷、评选先进等。到目前为止,各级妇女人才库共525人,其中,市级各类妇女人才198人。这些女能人大多是文化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有一技之长、带头致富作用明显的农村妇女,为下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三、女能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在加强女能人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了一批‚土生土长‛的女能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女能人队伍的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
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能人队伍的构成比较单一。现有的女能人种养方面的比较多,而管理和经营方面的女能人较少。
(二)女能人培训经费不足。尽管各级妇联想方设法为女能人队伍的建设筹集资金,但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有很多活动没有办法组织。
(三)女能人队伍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现代经济向大规模高效益方面发展,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就弱。我市女能人队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组织化还处在起步阶段。
(四)女能人的进一步发展政策支持还待加强。比如,女能人发展的资金问题,因为专门为解决女能人发展资金的政策现在还试点阶段,对女能人发展壮大形成制约。
四、加强女能人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女能人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把女能人队伍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
(一)提高女能人队伍建设的思想认识,增强女能人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二)加大女能人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女能人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三)完善女能人激励机制,为女能人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环境。
第五篇:女能人村支书事迹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女能人村支书事迹材料
美丽的河畔,提起,认识她的人都说她豪爽、泼辣,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碑廓镇唯一的一名女支部书记,工作踏实,干事有魄力。就是这样一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带领着全村1300多名群众走上了一条由乱到治、脱贫致富的路子。
勇跳重担
1998年,时任村妇代会主任的被组织上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村,交通闭塞,村级组织瘫痪,集体经济薄弱,是远近出了名的贫困村。面对这样的局面,亲戚们劝她:“前几任大老爷们都没把工作搞上去,你一个女人家,又只有初中文化,如何能将工作搞好呢?还是不干的好。”朋友们劝她:“家里孩子正读书,又搞电焊场,又有责任田,负担这么重,就不要干了。”丈夫也劝她:“不要那么辛苦,有个妇女主任干着就行了。”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也曾有过犹豫,但她想的更多的还是镇党委和全村党员对她的信任。她“铁”下心,接过这个烂摊子,当好这个支部书记。
当时,村各项管理比较混乱。上任后,首先从网村民意见最大的村财务问题入手,成立理财小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村里的帐务进行认真核查,一笔笔清算。发动党员、群众代表带头缴纳村里欠款,并把交付情况张榜公布。短短几天的时间,村民拖欠的各种款项全部收齐,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了集体余款。又在村两委会上对村内招待问题作了规定,以后来人一律在村委大院吃饭,标准不超过5块钱。一段时间去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村民们从新班子的行动看到了村的希望。
一心为民
说: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群众才会真正认可干部。
村紧靠河,每到雨季来临,村民只好挽着裤腿过河,又危险又不方便。看到这一切,便有了修桥的想法。修桥需要钱,村集体拿不出那么多,怎么办?在村民会上来了个“总动员”,一方面号召村民出工,一方面四处筹措资金。一次,她到一家企业寻求帮助,厂长明明就在办公室,却说到外面开会了,将她拒之门外。面对这种情况,没有放弃,硬是在厂长办公室门口等了一整天。最后那个厂长被的精神感动了,破例为村里提供了支持。一番奔波后,共争取到市物价局及
免费
分享
创新
各企业帮扶资金近10万元,加上集体出资,两个月后,这座凝聚着心血的漫水桥投入使用。剪彩仪式上,村民代表老魏说:“有了桥,孩子上学再也不用大人背着过河了!”简单的一句话溢出了群众浓浓的感激之情。
桥修好了,并没有止步。村座落的位置比较低洼,过去村庄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大街上废土、柴火、垃圾成堆,每到雨天,地上污水横流。又带领村民开始了清街工程。由于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村民非常支持,不仅出工清街,还主动整修了路面。经过这么一拾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业兴村
村远离镇驻地,发展农村经济缺乏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村里唯一的资源就是大片肥沃的土地。如何立足现实带领村民加快致富步伐?跟支部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反复论证形成了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大棚蔬菜生产,加快群众致富步伐的发展思路。
一些村庄在农业结构调整时,从群众认识到调整成功往往要经过很长甚至反复的过程。但是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却非常顺利。因为带领一班人早就把蔬菜种植中需要的信息、技术、品种等各项服务做得扎实细致,群众引种、试种、销售没有后顾之忧。几年来,村里共发展蔬菜大棚近300个,棚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蔬菜收获季节,村民们结队卖菜,欢喜同归。村靠大棚蔬菜一举兴村。
在的带领下,村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安上了电话,水泥路也通到了家家门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村,村情稳定,经济繁荣,群众安居乐业,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市“双学双比”女能手。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ianjinsh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