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简介

时间:2019-05-14 11:1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简介》。

第一篇: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简介

生物与医药产业

高新区依托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长春生物所、吉林大学和东北师大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致力于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医药企业203户,其中,生物制药企业32户,中药企业42户,医疗器械企业45户,其它企业84户。全区生物医药企业现有生产品种600多个,其中有甲肝疫苗、白介素等一类新药4个、人生长素、干扰素等二类新药11个,胃乐新等中药保护品种17个。区内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亚洲最大的疫苗和细胞因子产品生产基地,在国家审批的总计35种疫苗产品中,长春高新区获准生产的达17种,其中,甲肝减毒疫苗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以上,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占韩国市场的30%。在国内获准生产的25种基因工

程药物中,长春高新区有6种,其中,干扰素栓剂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长春百克药业公司开发了与国际水

平同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型

艾滋病疫苗,已经进入Ⅱ期临床应用

研究,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技术与

产品科技攻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

生生物有限公司是国家甲型H1N1流

感疫苗的重点生产企业。

重点企业和产品主要有:在疫苗

方面,有长生生物的吸附无细胞百日

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冻干甲

型肝炎减毒灭活疫苗,狂犬疫苗;长

春祈健生物的水痘疫苗,长春百克药

业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流行性感冒

裂解疫苗等。在基因工程药物方面,有长春金赛药业的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奇健生物的生物酶等。在中药方面,有修正药业的妙泰冲剂,吉林天药的德欧欣捷宁、脑痛宁,万通药业的蚯激酶。全区形成了以修正集团、天药科技、金赛药业、百克药业等企业为骨干的产业群体。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研发企业的发展壮大,生物与医药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的良好势头。

长春高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技术优势,区内医药领域的科研机构众多,由长春生物制品所、吉大化学学院、吉大药学院、长春中医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等12家科技机构;有13个医药方面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医药方面的专业国家级资质检测机构实验室;有10家医药企业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医学、制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中90%以上具有研发能力。

在新一轮发展中,高新区依托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疫苗品种占全国50%的产业优势和份额较大的市场优势,以及150多项在研项目(已获新药证书的一类新药8个,二类新药7个)储备,借助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以长春生物为龙头,以长生科技、长春祈健、长春百克

等骨干企业为基础,推进产业资源整合,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重点打造生物疫苗产业链;在现有狂犬、水痘、甲肝灭活和流感裂解等生物疫苗基础上,重点发展预防人与动物常见病、多发病、重大传染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等生物疫苗。

第二篇:高新区总工会简介

部长:鲁 前国

姜晶 杨硕 王德意 朱俊明 唐鑫 电 话:84799971 *** 电 话:84820511 电 话:84820509 电 话:84799038 电 话:84799038 电 话:84799038

第三篇:张江高新区简介

张江高新产业园

一、张江高新区简介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1992年上海的国家级高新区更名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其组成部分;之后,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金桥园、嘉定园等其他4个园区陆续成为其组成部分,于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区六园”的格局。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上海张江高新区)。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张江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一区十二园),张江园区被列为核心园,规划面积扩大至75.9平方公里,包括原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等区域。据悉,2012年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8万亿元、税收980亿、出口创汇570亿美元;集聚了科技型企业3万余家、各类研发机构1030家,孵化器有63家,就业人100万,拥有 425名国家级专家和340名。市级千人计划人才80%以上在张江,在原来“一区十二园”29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又新增加奉贤、普陀、金山、陆家嘴、临港、崇明等六个园,形成470平方公里的“一区十八园”的“大张江”格局。核心园仍然是张江高科技园区,俗称“小张江”。

二、张江高新区现状

“一区十二园”分别是张江核心园;金桥现代科技园(金桥园);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园);市北-上大创新走廊(市北-上大园);嘉定技术创新园区(嘉定园);青浦科技园(青浦园);松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松江园);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莘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紫竹园/莘庄园);杨浦知识创新基地(杨浦园);徐汇技术创新基地(徐汇园);长宁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基地(长宁园);大柏树知识创新产业基地(虹口园)。加上后加入的奉贤园、普陀园、金山园、陆家嘴园、临港园、崇明园形成了目前“一区十八园”的格局。

三、各园区简介以及产业发展

(一)“小张江”-张江高科技园区

1、简介

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基地。1999年上海市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张江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张江园区”作为国内自主创新的主要承载地、中国高科技园区的重要名片,其品牌影响力也快速提升。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张江高新区”);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张江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一区十二园),张江园区被列为核心园,规划面积扩大至75.9平方公里,包括原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等区域。

2、产业发展

经过20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 2 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正逐渐形成。

(二)金桥现代科技园

1、简介

1998年4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内高新技术密集的6平方公里建立金桥现代科技园。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金桥已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生产性服务、出口加工、生活居住和商贸及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多功能、城区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良好的配套环境优势,引进和组建了美亚金桥能源、新金桥国际物流、工业物业和设备管理、工业废弃物处置等项目,打造了碧云国际社区,高标准引进和建设完善的社会配套体系。

2、产业发展

金桥现代科技园依托金桥出口加工区,充分发挥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电、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为骨干产业群为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与特点,一是强大的产业支撑优势,集聚的先进制造业为开发区的科技创新与经 3 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累计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开发项目522个;金桥入围上海市工业500强排名的企业达到了37家。目前,已有4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金桥投资了79个项目;二是集聚的创新资源优势,已集聚了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科技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创新人才等各方面形成了综合竞争力。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跨国公司及国内大企业的集聚,使金桥形成了高水平、国际化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强大的创新竞争力。

(三)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1、简介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即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2003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漕河泾出口加工区;2004年7月,国务院批准漕河泾开发区扩地发展,在闵行区浦江镇扩建浦江高科技园,为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 10.7平方公里,其中9.4平方公里为高科技产业区,其余为综合配套区。出口加工区位于园区北面,占地约0.9平方公里于2004年3月封关运作。浦江高科技园及漕河泾出口加工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引进高层次的相关配套产业。作为漕河泾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基地,园区在总体上将借鉴美国硅谷、英国阿灵顿园区的成功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高起点的园区规划、科学的开发建设,并同时注重完善配套功能,力争把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建设成为 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兼具研发功能、技术服务功能和高科技产业制造功能的科技工业园区。

2、产业发展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创建20多年来,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机构1500 多家,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配套为重点产业,以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产业集群框架。

(四)市北-上大创新走廊(市北-上大园)

1、简介

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创办于1991年,现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六园”组成部分,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大学延长孵化基地、市北工业园和松江莘莘学子创业园。上大科技园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素质企业家为宗旨,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特色,充分依托上海大学科研成果众多、专业人才聚集、技术平台先进等综合资源优势,为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培育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和技术转移,强化企业孵化服务,推进高新区建设等工作,上大科技园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含延长基地、市北园、莘莘学子创业园)入驻企业营业总收入达31.20亿元,税收5.65亿元,其中延长基地企业数170家,营业总收入7.2亿元,税收7250万元。

2、产业发展

上大科技园延长基地初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园 5 区引进了房地产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9年10月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十二五”期间,上大科技园将继续紧密依托大学创新源头,强化科技成果集聚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大功能,充分借势延长校区整体改造,全面拓展园区营运体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入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充分拓展产业集聚培育和创新功能,使上大科技园在探索“三区联动”运行机制和构筑区域经济引领高地的进程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嘉定技术创新园区

1、简介

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定园(简称:嘉定园)是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纳入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当时纳入的是嘉定高科技园区、中科高科技园区和复华高科技园区三个板块,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嘉定高科技园区1994年创建,1996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留学生创业园,1998被列入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最具活力科技园区”和“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等,中科和复华也是分别在1997年和1994年建立的。2011年和2012年张江两次扩区,在市张江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嘉定园从2平方公里扩至现在的45.67平方公里,在全部张江分园中排第三,我区12个行政区划中9个涉及张江园的范围。据初步统计,张江嘉定园现有各类企业3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占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2012年的产值约1500亿元,6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约800亿元,占到53%,单位面积产值为32.8亿元/平方公里,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争取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先进重大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总包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发展清洁高效煤电装备、燃气轮机、轨道交通装备、关键基础件、检测控制设备等装备,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着力发展干支线飞机及其发动机、航空电子等装备,促进卫星、导航及其应用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扶持一批有潜力的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加快突破抗体药物、微创器械、有源数字化大型诊疗设备、生物育种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新型制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加快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新材料产业。发展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新材料。另外积极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型业态。

7(六)青浦科技园

1、简介

张江青浦园区是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的基础上,将青浦工业园区部分优质资源和区域申报扩区为市级高新区,并纳入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系。公司开发范围规划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开发面积13.35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北区四至范围为北青公路以北、同三国道以西、沪常高速以南、青赵公路以东,约23平方公里;南区为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开发区域,约2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内拥有美国英威达、日本住友金属、法国博舍工业、美国奎克化学、中国置信电气、德国霍尼韦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2、产业发展

张江青浦园区抓住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青浦区环境优美、区位便捷、产业集聚的基础优势,不断凸显张江品牌效应、政策效应和创新带动效应,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推动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重大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引领科技进步的先导区,聚焦产业发展的功能区和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区。(七)松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简介

上海市松江高科技园区,经松江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科委批准,于2000年7月6日在松江区九亭镇设立,是松江区区级工业园区,也是松江唯一的高科技园区。上海松江高科技园区地处上海市西郊,位于松江区的东大门九亭镇的西北部。区域东西宽1.8公里,南北长3.4公里,总面积3.7平方公里。区域内南北主干道九泾路南接沪松公路,北接318国道,距市中心约20公里。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是投资者的富地沃土,合作者的最佳选择,创业者的广阔天地。上海松江高科技园区主要吸纳中外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吸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创新项目,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化基地。区内按照国际标准建成“七通一平”的市政基础设施。对落户企业的开办或迁入,均实行“一条龙”服务项目。上海松江高科技园区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永大电梯、现代汽车、采埃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台湾桦塑科技股份公司、佳预信息等世界知名企业。

2、产业发展

上海市松江高科技园区是在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背景下成立的,园区将以吸纳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主导,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在园区注册、落户,将松江高新技术园区建成为上海的“绿谷”。松江园的主导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新能源产业。

(八)紫竹园/莘庄园

1、简介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紫江集团、上海联和投资公司等七家股东单位共同投资组建。于2002年6月25日奠基,一期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2003年,被列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3月,通过国家省级开发区审核并予以公告; 2009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被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2009年10月,被中组部认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被上海市商务委授予“上海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2010年12月,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揭牌;2011年3月,被上海市评为“上海品牌园区”;2011年6月,获得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2012年12月,被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3年1月,被上海市版权局授予“上海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5月,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节水型工业园区”称号;9月,荣获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认定的“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称号。自2004年始,高新区连续8年四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2、产业发展

高新区由大学园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三部分组成。大学园区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主,通过校企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大学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研发基地瞄准世界科技革命中的新兴产业领域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发展发向,吸引各 10 类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并大力促进EDA平台、IP平台、设计企业孵化中心、多项目芯片加工服务中心和创业投资中心等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紫竹配套区位于高新区东南角,将规划建设大型生态化国际社区。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新能源、航空、数字内容、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六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九)杨浦知识创新基地

1、简介

上海张江高新区杨浦园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科教资源,不断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坚持“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通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优势互补、紧密互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各类科技园区已成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区域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杨浦园正以汇聚天下英才的宽广胸襟,以鼓励创新发展的进取精神,加速打造知识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创业集聚地与服务经济先行区、高端人才汇聚地与高教改革试验区、先进文化弘扬地与品质生活示范区。

2、产业发展

主导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杨浦区重点发展与创意产业、环保节能、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有关研发及其他相关产业。杨浦园在老城区建设高新区,充分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以“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为核心理念,依靠区域科教资源密集的优势,优先发展以设计研发、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做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设计研发业、科技金融服 11 务业、专业服务业、电子信息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市场培育等措施,围绕产业链优化升级,调整基地内各园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形成了一个聚合商业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科技公司、初创企业、风险投资、现代服务业企业、高校的“知识生态圈”。

(十)徐汇技术创新基地

1、简介

张江高新区徐汇园主要由交通大学板块、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板块、滨江板块、华东理工大学板块、华东理工大学华泾第块一以及华径地块二组成。

2、产业发展

张江高新区徐汇园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为发展方向,带动园内高新技术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以及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园区重点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的发展,积极培育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产业能级、完善产业配套和鼓励自主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

(十一)长宁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基地

1、简介

长宁区被命名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软件和信息化)产业基地。根据规划,上海将着力建设十个软件和信息产业化基地,我区日前获首批命名,明确重点领域是IT总部、IT供应 12 链、软件、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及其他由龙头企业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上海张江高新区长宁园分为临空片区、中山公园片区以及虹桥片区。

2、产业发展

长宁园的主打产业为新一代信息产业。园内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同时还拥有电子商务产业如上海虹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云计算产业、多媒体产业以及物联网产业。

(十二)大柏树知识创新产业基地(虹口园)

1、简介

大柏树知识创新与服务贸易圈是虹口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区域,与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四川北路商业商务文化休闲街共绘虹口“一区、一街、一圈”发展蓝图。以科技创新功能为核心,促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企业集聚,大力发展以知识服务业、数字媒体产业为重点的知识经济;以商贸商务功能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以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内容的服务经济,为产学研结合和创新价值实现提供环境和服务支持。

2、产业发展

虹口区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以科技创新功能为核心,促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企业集聚,大力发展以知识服务业、数字媒体产业。

(十三)奉贤园

1、简介

上海临港产业区奉贤园区成立于2008年,是上海临港产业区的主导园区之一,总体规划17.04平方公里,南拥得天独厚的杭州湾岸线码头资源,北接浦东铁路中心站与G1501、S2等高速路出入口,东连洋山深水港、浦东机场,西临上海东部休闲旅游黄金海岸,具备航空、港口、铁路、公路、内河“五龙汇聚”的区位优势。

上海举全市之力为临港制定的以“特别机制、特殊政策”为核心的双特机制也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了产业扶持、政府服务、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最有力支撑。

成立以来,园区围绕产业发展战略,紧盯“大集团、大项目”,已成功吸引三一项目群、徐工项目群、天合石油装备、厦门建发物流、中储股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初步形成“以工程机械板块为核心,汇聚海洋工程装备、能源环保装备、航空配套、物流贸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园区经济发展新格局”。预计至十二五期末,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园区导入人口数将突破两万人,成为奉贤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产业发展

自上海临港奉贤园区成立以来,园区围绕产业发展战略,紧盯“大集团、大项目”,已成功吸引三一项目群、徐工项目群、天合石油装备、厦门建发物流、中储股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随着世界级工厂的落成投产,重大产业不断集聚,上海临港奉贤园区万象更新,产业能级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 14 作用已经得到初步显现。

园区现定位为综合发展以工程机械、精密机床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配套服务业,将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十四)普陀园

1、简介

张江普陀园分为南北两个区块,涵盖11个科技园区,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北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未来岛高新技术园区已集聚了较多的龙头企业,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真如铁三角科技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同济沪西科技园也成为该区域产学研发展的关键要素环节。南区创新资源丰富,集聚了众多科技园区、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依托大虹桥的辐射效应,在现代服务业、新一代智能电网方面发展优势凸显,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已形成较强基础,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将以张江高新区普陀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园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不断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加快发展,中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把张江高新区普陀园建设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之一。

(十五)金山园

1、简介

上海市政府已同意批准创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山园,作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纳入张江高新区管理范围,要求金山工业区加快园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不断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把张江高新区金山园建设成为上海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2、产业发展

金山园其前身上海金山工业区依托上海雄厚的产业基础,工业区分为一个主中心、一个新金山国际社区和两个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及研发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十六)陆家嘴园

1、简介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沪府【2012】118号文件,同意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范围内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活跃、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部分区域,建设张江高新区陆家嘴科技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其中一个主要的金融中心区,位于浦东新区黄浦江畔,面对上海外滩。整个金融贸易区总面积共有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开发地区为6.8平方公里,已有约100座大厦落成。

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设办事处,因此陆家嘴是不少外资 16 银行的总部所在地。目前共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陆家嘴设立办事处,当中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

2、产业发展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集金融、贸易、商业、房地产、信息和咨询等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商务区。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共有171家银行、保险、证券等中外金融机构入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花旗、汇丰等19家中外资银行在陆家嘴设立了中国总部级营运中心;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区内成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新一轮的开发目标是以金融和现代服务贸易产业为核心,辅以商业、旅游、会展、高科技等相关产业,构建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浦东核心城区和上海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核心地域载体之一,成为现代经济精华的活动中心,配套完善、兼具生态和人文环境、24小时有活力的完整社区和现代都市生活的典范。(十七)临港园

1、简介

2012年底,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创建张江高新区临港科技园。张江高新区临港科技园由浦东分区和奉贤分区组成。临股港集团将以建设张江高新区临港园为契机,大张江专项资金申报为抓手,加快园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不断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努力把临港园建设成为上海最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2、产业发展

张江高新区临港园将建设成为上海最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之一。上海临港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随着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和联动发展,启动开发建设航空产业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将为临港产业区进一步提升装备产业和供应链能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十八)崇明园

1、简介

2012年12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同意崇明县创建张江高新区崇明园,作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纳入张江高新区管理范围。张江高新区崇明园由长兴岛海洋装备基地、长兴海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和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组成。

2产业发展

崇明园主要发展海洋装备产业、以数据产业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其中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基地目前主要以中船集团长兴基地、中海长兴修造船基地和振华重工长兴基地为主构筑了产业发展态势,三家央企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均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主导产业为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港口机械、船舶修理等,产品包括:双40英尺集装箱、大型钢结构、海洋钻井平台以及30万吨级的VlCC、17.7万吨散货轮及军品船舶的制造和修理。长兴海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建成岛内的核 18 心地带---中央商务区、高端商务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世界级海洋装备产品交易中心、人才和高新产业孵化基地、园中园式的物流园区与环保园区;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区将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级发展标准的船舶配套企业;综合配套区以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船舶机电、通讯导航与自动化设备配套企业为主。

第四篇: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写写帮推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在新医改紧张推进之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又提上日程。日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发布,其中公布了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布局现状,并对产业未来分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生物医药产业生产制造向山东和江苏等地倾斜

山东和江苏是我国生物医药总产值最高的两个省份,2010年二者的总和基本占到全国生物医药产值的1/3。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这两个地区在研发水平和人才资源上虽不占优势,但位于这两省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是应用已经成熟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活动,以高市场占有率来赢得利润。

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是生物医药产业核心

研究认为,中国各地区开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时间不同,因而产业分布具有鲜明的特征,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三大集聚趋势将有进一步强化,尤其是研发和临床环节仍将进一步集聚于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科研院所集中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热点区域将持续涌现

珠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其中,深圳市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信息安全领域研发水平有望得到较快提高,成为中国在基因技术、生命信息学专项领域的研发中心。

其他地区如山西太原、福建厦门、甘肃兰州等城市,或依托原材料等资源优势,或拥有一批龙头骨干医药企业和实力园区,将成为带动区域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要素将加速向上海、北京集聚

1、科研基础好,高水平研究所、大学分布集中。北京和上海拥有全国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生物医药科研机构。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孕育了大量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疫苗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在美国Nasdaq上市的科兴控股、在香港上市的诊断试剂公司中生北控等。

2、大量高等级医院和临床试验人群资源。作为中国医院评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三级甲等医院,北京拥有53家,上海有37家,超过了全国总数的10%。这为新药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人才集中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北京、上海等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城市,聚集了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近2/3的智力技术资源。此外,北京和上海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对其他地区的人才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和上海的生物医药人才优势。

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11年,世界制药企业前20强大部分均已在上海、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其中设于北京的有诺华、拜耳和诺和诺德等4家,设在上海的有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8家。

5、资本运作体系较完善。北京市、上海市均不断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风险投资的整合力度。2009年,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创业投资涉及的行业分布中已经占据最大比例,达到近20%。此外,最近几年,约70%以上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风险投资均投向这两个城市的企业,如上海的诺康生物、诺凡麦医药、凯晟生物、华大天源,北京的科美东雅、坤奥基医药等。

第五篇: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

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

(一)上海引领中国七大基地发展生物经济

如果要说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目前发展格局的话,就不能不提过去两年国家设立的七大生物产业基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石家庄、长春。

北京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着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加快推进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发展,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研发,加快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按照统一规划,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整合和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则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农业,推进生物服务业生物技术研发等发展,要建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建成产业特色突出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到2020年生物经济将主导上海

从以上布局中可以看出,发展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中的重头。上海将在新一轮发展中成为生物经济先驱之地,其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招牌已打向了世界。

上海计划到2010年,生物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35%以上,部分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生物工业为快速增长点,生物农业为绿色资源基础保障,制造与服务齐驱的生物经济雏型。到2020年,上海生物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实现40%,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总值在全市GDP占7-8%,在国际市场份额占2-3%,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经济逐步上升为上海社会经济的主导。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上海已采取或考虑采取更为有力的推进措施,例如:率先制订地方生物产业促进法,就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产业资源利用、产业生产的推进与实施、研发和技术及推广支持和规范、区域发展、市场规范、社会应用推进、生物安全、人力资源、投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审批制度等方面做出法律规定,以法规形式高度保障和推进上海生物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与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指导、规划、预算、协调功能更为强大的生物经济产业发展委员会;加大财政支持宽度与引导力度;缩短科研成果转化距离,快速提高产业创新力;制订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计划,培养和吸引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北京形成四大产业格局

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拉开了长长的战线,形成南北四大中心的格局,即北边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园,南边的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开发区。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祝峰博士表示,他加入园区工作以后成就感很强。据他介绍,生命园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等国家研发机构,以及北大、协和国际医院两大临床治疗医学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形成了一批生物技术研发产业要素资源;在产业化资源上,汇集了扬子江药业集团、江中制药集团和养生堂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并吸引了诺和诺德、日本Takara、德国贺力氏等著名跨国公司。

据北京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士琦介绍,创业中心目前在园210多家企业,电子信息行业企业为主,第二就数生物医药企业了,比例占到16.4%。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资本规模最高,达647万元,而园内平均注册资金为332万元。从拥有的专利数量看,生物医药企业也是最高的。该中心有40多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基本上聚集在生物医药园。这个生物园定位是做孵化器,花费巨资建起了中试实验室为众多创业企业提供公共平台。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太过薄弱

生物经济对于世界未来的意义似乎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美国《时代周刊》预测,2020年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韩国等都在不遗余力推进健康产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生物经济又多了一层意义,它是一次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对中国而言正是如此,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被普遍认为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最小的领域,鉴于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战略意义,国家“十一五”规划已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实现重点跨越的国家战略。国内各省市更是早已将生物产业与地方经济的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国外的资本和服务也正在嫁接到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

风险投资进入中国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极其缺乏风险投资。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生物医药产业本身风险太大,十五年投入巨资能够有一个结果那就算很幸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在生物医药产业亏得前仆后继,所以对风险投资是慎之又慎。这样一来,进入国内的国际生物产业风投更是少而又少,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创业者而言就更难了。

不过这种局面眼看着正在改变。美国生物行业的专业风险投资博乐公司大中国区的总经理王健最近开始频繁地往来于中美之间,加紧建设他的本地团队和开展中国业务。尽管这可能是国际生物同投的第一家本地团队,但博乐正在中国做一些桥梁工作,据王健透露,一个专门投资中国的基金正在建立之中。

留学生创业是产业发展一大动力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总经理刘荣耀的总结很有代表性:这个行业主要是靠留学生撑着。另据一项留学生创业大赛的统计,有多半以上的创业计划与生物医药有关。可以说,留学生支撑了这个新兴的产业,同时,生物医药产业也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

北京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为此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创业园,并在清华附中为创业人员子女建立教育基地。在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所做的《留学人员出国与回国创业特点分析》中,在这样几组数字:1978年至2004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万人,留学回国总数近20万人。2001年以后回国人数明显上升。2000到2004年间回国留学人员数达8.5万人。一项调查显示,海外留学人员中的近88%表示愿意回国发展,其中三分之一表示毕业后即回国,53%的人表示先在国外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回国,超过一半的人肯定留学归国是大势所趋,持相反意见的人只有9%。

创业者中有刚毕业的年青人,也有在海外奋头几十年、功成名就的资深人士。落户南通开发区的张国华博士算是一个代表,他的公司一开始就瞄准生产向美国FDA报批的药品。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拉大

来自官方的统计说,中国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只有美国的5%左右,而研发成功的药品和临床药品却已达到美国的六分之一。

在美国昆泰等大公司有过成功职业生涯的张丹博士提醒说,其实中国与世界在生物医药行业上的差距在拉大,最简单的一个参数就是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太少。对于以上的数字比较,张丹认为这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两个国家的审批标准不一样,不在一个平台上。

张丹是最早一批赴美留学生,获得沃顿商学院的医院管理硕士和哈佛的公共卫生硕士。对于国内行业的发展现状,张丹认为产业化太薄弱,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发层面。据了解这些国家资金支持的研发项目,实际上很多处于为求生存无力研发的状态或不了了之。张丹分析,产业化过于薄弱的现状与留学生的背景单一有关系,多数“海归”只在研究室里工作,具有产业化经验和背景的太少,而国家对成果的评价不能以发表论文多少为标准。不少评论认为国家对行业的支持过于单一,在资金投入之外缺乏配套措施。张丹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美国是怎么扶持研发向产业转化的:政府投资5000万美金给两位科学家,支持禽流感研究。投资之后,还不放心,考虑到科学家只有研究经验,政府又派过去临床报批、项目开发等相关人员进行配套扶持。

生物血液制品:几家撑天下

在生物制药这个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新兴朝阳产业里,血液制品是其中可谓技术成熟的老产品。这个在外界看来专业得近乎有些封闭的小行业里,掌控着广为人知的救命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VIII因子,其一举一动都与生命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财富息息相关。这个行业内的综合实力大佬、也被称为亚洲第一大的上海莱士血制品公司被披露的利润率是15%-20%,但同时据称这个数字在行业内算低的,因为莱士是纯美国的技术和设备,美国老板在安全和质量上的成本投入要高。

特殊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以说明血液制品的特殊作用。重度甲型血友病人,如果遇到胸、腹腔或颅内出血时,需要一次性输入每千克体重40-50IU的第VIII因子,并在其后的7-21天内,每隔12小时一次按每千克体重20-25IU的剂量予以维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这就意味着需要一次性输入几乎相当于患者总血量的全血或总血容量一半的血浆才能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所需的第VIII因子剂量,还不包括其后的维持剂量。这种情况下,只有中纯度或高纯度的第VIII因子血液制品才能满足要求,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是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据统计先进国家的成分输血率已经超过输血总量的90%。专家们解释说,成分输血就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予其必要的血液成分,而不是一概输全血,而血液制品行业就是掌握这种技术把血浆中的蛋白质成分一一分离出来,经纯化加工成适合临床治疗用的血液制品,一血多用。

说这个行业特殊,其实主要是指其血浆为原料的物殊性。这里最让人戒备的是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国际通例,血液制品只能地产地销。但专家说,自从国家对血源和生产加强管理以后,增加病毒灭活步骤,安全性应该是可以放心的。另外白蛋白已打破地产地销原则,因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经过巴氏灭菌,安全风险很小。

中国市场在血制品的应用上又有其独特性,需求与西方市场恰恰相反。西方对免疫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而国内恰好相反,白蛋白供不应求,各大公司的白蛋白产品基本上都是100%的产销率,免疫球蛋白则供过于求。留美生物学博士许心雄分析说,这是因为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在国外预防性用药多,在国内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而白蛋白是某种情况下的必用药品,主要用于纠正因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急性血容量减少处理大面积烧伤、呼吸窘迫等引起的体液水、电解质和胶体平衡失调,以防止和控制休克。

从这个行业的市场格局来说,重点产品的市场主要被几家比较大的企业控制着,总体来说,技术开发能力强的厂家开发的品种就多,事实上,决定这种格局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技术开发能力,一个是原料的来源。

原料的限制

在采访中发现,血制品生产厂家衡量自己每一年的规模变化、同行之间的竞争,不是像大多数行业一样以销售额、产品数量或产值来说话,而是以投浆量多少为衡量标准,这从侧面说明了原料之于该行业的瓶颈作用。

莱士常务副总唐建说,莱士的白蛋白一向供不应求,内部职工购买也不会打一分钱折扣。对莱士来说有浆就有钱,每年300多吨的投浆量还满足不了工厂的需求。

自从1995年河南发现因输血传染的艾滋病病例后,1996年卫生部发布管理条例,对采血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国家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对布局、数量和规模制定总体规划。血浆站只能由血液制品生产商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自此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允许私自采血。

许必雄博士和唐建都对血制品未来的血浆来源问题充满担忧: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血浆来源源自两种不同的模式。西方国家主要依靠的是无偿献血模式,而中国的血源地集中在贵州、广西、湖南、安徽、四川、陕西等贫困地区,以此获得一部分经济收入,而随着国家的富裕、贫困地区的减少,血源将越来越是个大问题。

有鉴于此,基因工程产品被寄予了更大希望,据悉,莱士正在开发的重组VIII因子等产品进展乐观。

生物医药产业化:弱势背后的巨大机遇

有专家估计中国大约有3000家号称生物医药类的企业,但有药可生产和有临床药的比例不足1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严重不足几乎已是公论。但是就在这种强大的反差背后,中国其实面临着一个极大的产业化机遇。这就是建立全球化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这是海外许多留学生对祖国的一个理想,并且已为此呼吁多年。这项伟业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全球人才有限。据国际上的估算,此事动辄几亿美金,需3-5年方能建成。之所以说建立全球抗体药物生产基地对中国是一个巨大机遇,是因为在理论上已可以论证出其足够的可行性。

美好的市场前景

据全球权威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2004年生物技术药物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400亿美元。从1998年至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在15%~33%,远高于年增长率为7%~10%的传统制药业。2003年6月~2004年6月最新的10个年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9个是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其中排在前6位的药物2004年的年销售额都超过20亿美元。

据统计,抗体药物市场2000年销售额达21亿美元, 2001年销售额已达29亿美元,2002年接近4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0%。有预计说,到2008年将有70多个产品上市,预估市场销售将达200亿美元。

全球生产能力不足

近10年来抗体药物尤其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快速发展,新药的出现对原有的生产能力造成巨大压力。据测,全球对哺乳动物细胞产品生产能力的需求2011年将达到300多万升,是2004年76.2万升的4倍。因此,新加坡、韩国等地在建设总容量达几十万升的生产基地。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225家公司在研发临床治疗用单克隆抗体, 有335个产品在研发中,由于国际上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致使许多药品生产厂家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估计,目前的生产能力短缺在100-150万升。

据介绍,全球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能力主要控制在Genentech,Lonza Biologics 和Boehringer Ingelheim三家公司手中,生产能力严重饱合。

行业人士分析,由于资金的问题,对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来说要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解决这个难题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其他合同加工企业或制药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方式对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很有效。通常,他们会在上市拓展 阶段寻找合作伙伴,通过合作解决生产加工难题。

嫁接中国的制造优势

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说,中国有做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中国有成本优势,有优质劳动力的优势。在中国做这样一个抗体制造基地应该更具有竞争力。而对国家来讲,这样的高科技制造业将大大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

有一种保守的分析为中国设计了一种基地模式:一是国家或公司能负担得起,即总投资规模控制在5亿元人民币之内;二是抗体产量能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即单一抗体年产量为100千克~300千克级;三是反应器的规模适度,受投资规模的限制,反应器的规模为10个500升反应器;四是使病人用得起药,抗体的生产成本应控制在5000~10000元人民币/克,病人负担的抗体药物费用在1万~4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抗体产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近的情况下,投资规模、反应器规模和生产成本等都要低于国外相应指标的10倍。国内已有公司进行了小规模的尝试,但还不能面向全球市场。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海内外正有一批有识和有志之士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全球化抗体生产基地”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有评论说,此基地若建成将把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下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建立以中药、民族药、天然药为重点,包括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及诊断......

    简介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情况

    简介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情况: 首先从医药国际市场来看:对出口国来说,市场规模大,其差异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越强;对进口国来讲,市场规模越大,其需求能力也就越强,即市场规模能够促进产......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发展回顾 (一)产业在快速增长中凸显效益优势 (二)结构在优化升级中突出高......

    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五篇]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 会议安排 会议主题:协作创新—加速融合发展 会议时间:2011年11月1日至3日 会议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一) 大会报告 2013年,中国将......

    第三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

    第三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The 3rd International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novation Forum主题:全球药业变革——创新药物研发与人类健康Topic:......

    天津滨海新区力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力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投顾问提示:目前,30多项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天津滨海新区积极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建成并投入生产。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http://.cn2009年08月13日10:12常州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5日下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要从加大投入,引导社会......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2007-03-21源自: http://www.xiexiebang.com/Ar您是第316位阅读者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