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工作的迷茫
深度的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啊,纠结,纠结什么,纠结以后的去路,按理说现在找工作也不算很早,早点行动好。可是不知道怎样的岗位才是适合自己的,老师,其实蛮喜欢,喜欢和小孩子呆在一起,喜欢和小孩子玩,可是真正的做为一名老师怕又是不同么?怎么这会儿这么怕这怕那的了?不知道啊,500强?要去试下吗?当初那么兴奋,是啊,想进酒店,喜达屋的网申都没完成啊,没底气,还真没底气,你怎么能这么没自信呢/ 难道硬要参加了很多很多活动才可以吗,你个傻蛋,怎么可以这样,你说你现在不想去当老师,因为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下,看看自己还能干什么,是么,你的英语真的要加强啊,是啊,好吧,我答应你,先不去当老师,先去找其他的工作,五百强也去试下,倒看他们要的是什么东西,可是管理,销售,连我自己都不清楚是否要去做的工作,该怎么写,你太死板了啊,是么,最近一直觉得其实自己很安逸,不是好强和强势的人,我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我只想好好用自己的能力挣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于穷爸爸和富爸爸里所说的那种对比,我觉得是缺乏一定的全面性的,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是那样,但是有时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并不是那样的,当然可以挣很多钱,可是或许相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我希望的生活是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份工作不要压力太大,我也不期望工资会很高,只要能够让我衣食无忧就好了,然后我要喜欢这份工作,觉得它有意义,我的生活不全是关于工作,我可以有其他的爱好,有其他的活动,在社会上我可以参加其他有意义的活动,我的生活圈子有工作,家人亲戚,但是更有这些之外的人,我希望工作上出色,做好工作,但是它不是我的全部,还有我的家人,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也许会很平凡,但是我们很开心。哎。。也许我就是一个追求平淡生活的人吧,不求大富大贵,也不求名声显赫,哎,我是不是胸无大志啊,怎么读了个大学这么地颓废了啊,这是颓废吗/不是吧,以前不是羡慕毛爷爷么,是被他影响了么,这影响也太大了吧,额额,待会儿我们换了,那。。还没有啦,自己瞎想。那这么说来,当老师是个很好的选择,去五百强当管理培训生,怎么一开始就要扼杀无限种可能呢?不是的啊,放弃宝洁了,恩,也不想去联合利华了,恩,其实你想过来,这些快消行业的管理培训生都差不多的,要么销售要管理,可能是分到哪个门店,在国内的话就不要想用英语了,以后那肯定要转销售或管理,我也知道,做什么想要做得好的话,都得这么转,可是我想保留我的英语和语言优势,我想去一个可以运用我较强的语言习得能力和理解能力,和较强表达沟通能力的地方,我知道所有的职位都需要这些,销售也是,可是销售到时候更多的销售的策略,你不想吗?我不知道。。。。。。我想去旅游行业,会展,或者外贸行业,想么,我都不清楚是干嘛的啊,哎。。要是都可以体验就好了,真的很痛苦很痛苦,不想去五百强啊,我晕了。而且这样一搞,学习也被耽误了,口试,笔试,其实都没多少时间了,要自己好好把握啊,问下辅导,然后再看吧,美的肯定要申的,春秋国旅就先问了辅导再说吧。恩,安下心,先好好看书,早读,复述,然后按计划来,宁波那个肯定要去试下的。
第二篇:做到这9点,留学生毕业求职找工作时不再迷茫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做到这9点,留学生毕业求职找工作时不再迷茫
公司今年的校招已经接近尾声,这也是走出校园后跟学生接触最多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我总会找机会跟他们聊天,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晰。而这种困惑也经常出现在我公众号的后台留言中。
“我的专业是环境工程,今年大二,就业空间很小,你说我要不要考研?”“马上要毕业了,深圳的面试没有通过,意外的收到北京一家大企业的offer,可是男朋友要回深圳,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今年刚上大一,大学生活比起高中,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可是也多了更多的不安,这四年时光,我该怎么度过?”
诸如此类的问题枚不胜举,每次在公众号后台,看到 “不知道该找谁述说,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梁子的回复,就当给自己找一个宣泄的去处吧”,这样的消息,我既感动于他们的推心置腹,又为他们的迷茫不安感同身受。作为已经毕业将近两年半摸爬滚打一路摸索过来的学长,针对这些同学提出的共性问题,我总结出一些实用经验,希望能给还在迷惘中困顿不已的你们一些引导。
1/把兴趣坚守成信仰
儿时,第一次认识基督教徒,却不能理解他们为何能虔诚于无形无影的上帝,臣服于他,奉献于他。后来在与我的高中舍友的一次聊天中,才有所体悟。他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祷告是他每天必行的routine,我们聊到信仰与守诫,他跟我说道“我在主面前许过誓言,这辈子决不抽烟,所以我不能破戒。”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有所敬畏,有所追求,故能自立方圆。其实信仰并不一定从属于宗教,也可以归从于一种信念。对梦想的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可和趋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安放信仰。于是后来的故事就是——我把“爱生活,爱设计,爱分享”作为生活信条,我就开始与自己约定诫律:拒绝糜烂的生活。我开始抓住schedule的每个空隙,自学各种设计软件,开始运营公众号,与更多人分享生活。最后,我把兴趣坚守成了信仰,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感召下,我才能有所收获。
而许多在校大学生可能会对在读的专业不满意,处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但大多数人却没办法成功转专业;也有一些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才发现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无奈。面对这种迷茫,信仰或许可以拯救你,从看到这篇文章开始,培养一个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兴趣。这个兴趣可以跟专业相关也可以是完全无关的,比如健身、设计、瑜伽、外语、绘画、跳舞、口才,甚至打网游,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这个兴趣可能会为你今后的求职加分项,甚至会成为你的主业。我见过不少副业变事业的案例,有人读的计算机专业,却热衷于画手帐,最后成了插画师;有人爱自拍,越拍越专业,最后成了摄影师开了工作室;有人爱旅行,最后成了旅行生活家。
毕竟生活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把兴趣坚守成信仰可以使生活多一种可能。2/性格测试挖到你的萝卜
而把兴趣坚守成信仰的第一步就是要挖掘兴趣,但有的小伙伴会说,我根本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去寻找兴趣?我推荐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找到你的萝卜——性格测试。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真理的前提就是“知已”,而性格测试可以让你更理性地认识你自己。有的小伙伴又要说,我做过不少性格测试呀,可是似乎毫无助益。确实如此,大多数人进行性格测试时,大多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来测的,对测试结果也只是抱着看看就好的心理,而忽视了测试结果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通过这次校招,我对性格测试和行为风格测试有了全新的认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报名财务岗位的人基本具有“猫头鹰型”的性格,而报名人力资源、招商的大多数人都是“孔雀型”或者“老虎型”的性格。其实每个岗位所对应的人才都是具有性格共性的,而我们可以从做性格测试入手,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定位适合自己的岗位,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点。例如我做过的DISC测试就显示出我是“孔雀型”加“老虎型”的性格,是沟通者与劝说者兼容的一种行为者类型,有较强的社会交际和说明沟通的能力,这样的性格者就较适合做社交型的工作。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后,我对自己在分享之路上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就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并能有效地发挥所长,避开其短。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测试方式:DISC测试、性格色彩、九型人格、生命数字、霍兰德职业测评、职业锚等。除了性格测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高峰体验”来寻找自己的兴趣,就是回忆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够使自己快速进入到忘我的状态,并且能在完成这件事情后收获较多的成就感。利用这种方法也可帮助你迅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3/刷实习技能赚取经验值
学生时代是最无忧的时期,但也是最穷的时期。为了使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大部分同学会利用假期时间去找兼职。我赞成同学自力更生的骨气,但我不建议去发传单或做促销员(当然,如果你的志向是做营销,促销可以成为起点,但可以选择有发展性的营销岗位),我更建议去找一些跟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行业相关的实习,也许收入不高,也许只提供餐补,但你要相信这只是延迟变现,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这样的延迟变现绝对比你辛苦发传单一天赚100元来得更值得。因为这些实习经历正是你未来就业的加分项,例如华为,每年招收了不少本科生,其中非常看重的就是你的实习经历,而华为2016年的底薪标准就是1.3万起跳。同时实习工作也是很好的试错机会,让自己提前了解行业,还能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方面的工作。
记得我的一个大学舍友,因为名字里有个“鹏”,我们称他小鸟,平日里就喜欢宅在宿舍打CS,大学3年成绩平平,还是补考教室的常客。就在大四上学期,他找了一家公司实习,两个月后,我们要开始毕业设计。辅导老师给我们做课题辅导的时候,令我们目瞪口呆的是,对所有的问题他几乎都能轻松回答,我们不禁感慨前三年所学还不如2个月的实习经验。“笨鸟”终于要先飞了。
你可能会问“这么早去实习会有公司录取吗?”,我的建议是,任何实习机会可能都是腆着脸要来的。我有个师姐,立志要到三联实习,于是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了实习机会。要知道,三联向来只要清华北大的博士生,而师姐当时只是一个非清华北大的硕士二年级的学生。所以,与其自我怀疑,不如放手一搏生猛前行,利用各种渠道多去尝试,毕竟“天道酬勤”不无道理。
4/先定目标,再拆目标
记得在学生时代,在每个新学期来临之际,我总会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这个学期不能再像上学期那样贪玩,从今天起要认真上课,不翘课,做预习,泡图书馆。但现实往往和理想隔着一个东非大裂谷的距离,而且每个学期都在上演着惊人相似的历史。
后来我开始沉下心来反思,为何开头信誓旦旦,结尾却总无疾而终,相信这也是许多小伙伴的通病。而造成这种通病的关键就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短期计划,而要形成有效的短期schedule就必须客观盘点自己近期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拥有的时间。我们总是天马行空,写下的心愿清单一大串,比如去南极,出本书,拍电影……我并非在否定心愿清单的作用。但是你要清楚地认识到心灵鸡汤博主只会告诉你,我列了心愿清单,有多难实现,最后我实现了。但他们不会告诉你,为了达成这些心愿,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以及最重要的他们如何通过分解计划来达到目标。大多数人的共病就是想得多,做得少,缺少将计划和时间视觉化拆解的思维。
今年10月份我开始运用心动清单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之前写过的经验帖《心动清单法》)来制定自己的月度计划,一个月时间过去,看着被填满的复盘清单,成就感油然而生。因此与其有许多宏大的目标,还不如将把目标在弹性时间内进行拆解,然后个个攻破、逐一完成。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5/复盘比定计划更重要
大多数人做计划最后不了了之的原因无外乎两点:要么计划制定得不合理,要么是重计划,轻执行,无复盘。我提倡,如果要学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那么首先需要养成的习惯就是复盘。复盘这个词源自于中国围棋,是每个棋手成为棋王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一盘棋罢,棋手通过回忆重新将棋子一步步摆回棋盘中,重新体悟每一步着棋的精妙之处。复盘法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计划制定过程。但我们可能会觉得复盘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没完成计划而故意逃避复盘。
其实无论计划是否完成,通过复盘,我们不仅可以直观看到计划的进展情况,更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进度,每一次就算只进行微调,也会发现在制定计划时我们会越来越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事规律。孔老夫子留下的 “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至今仍受用无穷。秉承着孔子的遵遵教诲,我们将更有底气坚信复盘的必要性,不要害怕复盘结果与预期有巨大落差,更不要因怕麻烦而放弃每一次自省的机会。我知道人的惰性难以摆脱,因此我建议懒癌患者在复盘习惯养成前期,不妨每天给自己定3个复盘提醒,时刻提示自己要关注小目标的完成情况。
6/与其学双专业不如参加培训班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因为不满意自己的专业,便报了学校的《金融学》第二学位,原本想着能通过第二学位让自己在未来找工作的路上发挥作用。可实际上在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这一领域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因为是第二学位的授课,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大多都属于概念式传输。而且现在企业对双学位的认可度也越来越低,最终第二学位的加分并不明显。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更愿意将这些学费花在我更感兴趣的培训班上,在培训班中学习更实效的技能技巧,考取与之相关的资格证书,还可以利用培训班所学,来做兼职获取额外收入。我认识一个妹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投资了几万元学习瑜珈,从零基础学成了专业的瑜珈教练。起初在瑜珈馆兼职做教练,后来时机成熟、毅然辞职,开起了自己的瑜珈馆,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带着更多人在瑜珈中沉下心,享受慢下来的生活,从此把日子过成了诗。因此学会投资自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有效地投资自己。
6/别为学生工作倾其所有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曾经或者当下正为学生工作奉献着自己的热血激情,从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使没有报酬,我们也会斗志昂扬为之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我记得在大二时候,我担任了校学生会的外联部部长,舍友常调侃我:“我们睡着的时候你还没回来,我们起床的时候,你已经出门,要不是偶尔周六末还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能见到你,我们都差点忘了还有你这个舍友。”,虽然学生工作给我带来了不少学习之外的成就感,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之士,拐到了女朋友,但过于投入学生会的工作,却使我忽视了跟室友和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经常为了学生会的工作而放弃班级活动,甚至还因学生工作险些挂科。所以在大三的时候我回到班级担任班长,重新跟班级同学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图书馆也跑得更勤快了。希望小伙伴以我为前车之鉴,不要本末倒置,偏离了学习的主线。在其位,谋其职,在学生之位,尽学生之责。
8/拿酒换故事,青春本就该有诗和远方
《天堂电影院》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在年轻时去旅行是一种让自己迅速成长的方式,从制定路线到定青旅买车票和旅人聊天都是在课堂里学不到的青春修炼术。我见过许多很酷的人生,他们走过很多的路,交换过很多故事。有的人玩着玩着就成了摄影师,有的成了写手,有的出了旅行手帐,……。而这些在年轻时就大胆玩世界的人见完了大风大浪就比别人多了一份洒脱和从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界”决定 “演界”,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不过前提是旅行的经费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积累。小伙伴可以选择传统的旅行方式,也可以尝试时下兴起的打工换宿、国际义工、暑假班等途径,相信每一种体验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与旅人潇洒调笑道,我有故事,你有酒换吗?
9/培养专注力,告别小剧场
若干年前的某广告说:认真的女人最美。我也坚信认真的男人最帅。但是能做到真正全神贯注并持续相当时长的人屈指可数,毕竟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和知识都被冲击得支离破碎。我们一边在怀念着木心先生笔下的“从前的日子很慢”的老时光,一边把自己投身到瞬息万变的信息流中无法自拔。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把专注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超过30分钟。我们却把责任推御到干扰因素太多的客观原因上,但其实干扰不仅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内在的干扰,其杀伤力远甚于外部的影响,而这内部的干扰就是我们大脑里随时都会跳出的小想法,俗名“小剧场”。
“刚刚是不是手机响了”“唉呀,我的衣服忘记洗了”“前两天买的衣服发货了没有”……
诸如此类的干扰都会随时会打断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而数据表明人在投入状态后被打断要花费7分钟的时间才能恢复专注。而且不时出现的小剧场会使我们不断在寻求专注的状态中虚度,导致我们难以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从而降低我们的效率,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金钱<时间<专注力”,我特别认可这样的观点。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但时间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本迟早会消耗殆尽。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而想使时间效率达到最大化,最快捷的途径就是提高专注力。
关于专注力的练习我有两个建议:1.避免外部干扰:利用番茄工作法来工作2.避免内部干扰:把跳出来的小想法写在纸上,完成手上的事情后再决定什么时候执行“小想法”。
最后,来聊聊创业,我的建议很简单,如果你有好团队,有好项目,能够承担创业初期的经济基础和承受它给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双重压力,那就勇敢的去尝试,失败了又何妨,因为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
以上这坛陈年佳酿,与二三素心人共饮。
第三篇:找工作
我的IE(工业工程)之路
找工作
像这样的夫妻档快餐店,在工业区随处可见,没有门面、没有招牌,只有用篷布围了三面加个顶篷的简易帐篷,里面有3张桌子,看着老板光着膀子端着炒票在那儿摇晃着炒菜,在等待美食上桌的间隙彼此可以天南海北拉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老乡们的话语中丝毫没有对未知工作的担忧,倒是我,吃饭的时候还是忘不了纠结一会儿。也难怪,老乡们大都初中毕业,他们就指望能进厂就行了,而我则不一样。我是带着自己的执着、家人的期待和同事们的质疑出来的,我必须为自己负责。哥哥习惯性地抢着结完帐,我们走出小店,朝工业区走去。想着哥哥刚拿出来的一张红票子,转身就变成几张块块钱,越发觉得上班很重要,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必须尽快上班。于是我加快了脚步。
工业区夜市,每到下午和晚上是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到底是南方,又是工业区,所以招工的厂很多,要想找份工作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一个又一个的招工招牌,一个又一个的俊男靓女,坐在各自的招牌后面,极力地搭讪着前来咨询工作的人们。原以为负责招聘的都是中年人,没想到到了这里,让我大开了眼界,这么多看似稚嫩的90后面孔,他们竟然成了招聘别人的人。不由得让我羡慕起来。就是这家了,我们暗自想着,仔细地看着招牌上的简介和待遇,一下觉得自己的未来已经开始有曙光了,一个储备干部的职位还比较符合我的心意,于是我向招聘漂亮女孩报以微笑,并柔声细语的问道“你们这里还招这个职位吗?”我指着储备两个字。她婉儿一笑“当然招啦”说着拿一张表递给我,她示意我坐下来填表。我努力地填每一个空,她不时弯下腰来指点我哪个空该填什么,一股桂花香随她弯腰的霎那浸入我的鼻孔,化妆,抹香水是女孩的必需品吧,爱美的女孩总容易给人好感。“跟我来”她拿着表转身超一排开店的小店铺方向走去,目光不经意转到她身上,无法形容现在女孩的装扮,上衣短、薄、透;牛仔裤勾勒出的身材,让人难以将目光挪开。“这里上去”这才留意到在驾校和饭馆之间的楼梯口,挂着个招牌,东江人力资源中心。
我们识趣地在长龙的最后排起队来,环顾四周,拿着文件袋的人不多,我算其中一个,里面除了有相片、身份证外,还有大学期间获得的4个荣誉证书、毕业证书、预备党员结业证书、国家秘书四级资格证书以及自考本科的13门单科成绩单。不知道这个高分低能的教育背景下获得的东西是否对我有用,只不过还是有点小沾沾自喜,毕竟总比那些只能身份证、相片的人多点被关注的几率吧。忐忑中除了几个身份证有问题的外我们一群人被清秀大方的短发女孩叫进会议室安静地坐着。她递给台下第一张桌男孩一叠A4纸印刷的表格类的东西,示意他往后传递,拿到属于我的表格,看了一下,首先让我不解的是很多字都用的是繁体字。高考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不能用繁体字写作文,否则扣分,那么为什么这里不执行呢,或许这就是学校与社会的区别吧。看看周围很多人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估计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吧,一会功夫就有人填完了,坐在那儿边东张西望边把笔放在右手的5个指头间不停的绕圈,隔三差五能听到笔绕到地上的声音。好在那个女孩并没有催我们快点,我的原则是每空必填,这和应对高考采取的战略一样。所有空空填满,舒了口气,交了卷子。女孩宣布上午面试结束,下午自发去南璇医院体检,明上午再来。
出了厂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对面的话厅,给哥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上午的阶段性成果,然后美滋滋地等待公交前往医院。透过车窗看到绿油油的草莓园,忽然觉得自己很幸福,上班有钱赚,下班还可以逛街偶尔来园里摘草莓。。想着想着就笑了,透过车窗玻璃还能隐约见到自己弯弯上扬的眉头和嘴角的笑容,还是故作淡定吧,让人看出来可不大好。很快我们就来到医院,从小没生过大病没去过医院,除了高考体检,还没再抽过血,看着他们用棉签按着手腕以及毫无表情的面孔,女孩直往后缩,我倒是在观察了几个人被抽血后并未出现针头断在肉里的可能性后勇敢地挤了上去。“放松一点”女护士给我手腕扎个橡皮筋,用力地拍打我的手背对我说。“好”我微微松了抓紧是手,只见美女护士蘸点黄黄的药水在青筋处摸几
下,便熟练地将针头伸进我肉里,还是有点针扎的味道,一会儿就被流出来殷红的血分散了注意力。“满了”我急切的说。“急什么,还有一管”她边换了个试管边说。其实我是心疼我的血啊。两个月都补不回来吧。
第四篇:怎么找工作
工作对我而言这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一份工作中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重要性。
现很多人都以待遇为主,我把他理解成现发展。在现在的青春和能力给现在的自己更好的生活。活在当下,人生短短数十年,及时行乐。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的祸与福。
但我现在还是始终把待遇看得其次,在找一份工作,我会思考怎么在这份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工作有没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在这份工作中体现什么样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份工作到最后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什么。。
现在谈谈我们要怎么找工作?
找工作有很多方法,互联网、朋友介绍或人才市场等。
在很多方法中最不可取有两种,一是单靠个人力量吓找吓逛,现在已经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大但与这时代和社会相比他就应该知道他自己的渺小。其二是人才市场找工作,人才市场会让人办一张人才卡,一般需要¥100元/张,卡的有效期是三个月,三个月内工作不满意可包换。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但是谁知道他会不会忽悠你呢?人才市场的招牌信息也是从互联网和市场中得来。而且绝大部分都未经过筛选。他会介绍很多工作信息给你,但真正好的能有几个。还有一份工作他也可以同时介绍给好几个人。但也有一些人也幸运的找到了好工作。
杀敌一千,损兵八百。这种赢能算真的赢吗?同样的,如果你选择拿一百元和三个月的时间去碰运气的话,你能耗得起这些损失吗!特别是刚出社会,和待业已久的朋友们。慎重。
我较为推荐的是互联网,58同城,赶集网,中华英才 智联招牌等,现在一些公司和大企业都喜欢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但也有一些鱼目混珠。所以在网络上还是可以试试的。。在网上找工作我必然最先看的是最新的信息,因为最新发布的信息几率最大,竞争最小。把自己看到觉得比较好的先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筛选。我在看一条招牌信息的时候,会主要看他的评论和它的真实性。然后打电话给自己认为几率最大的开始咨询,谈一些基本问题,和具体面试时间。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号公司名称、地址、电话。。多记几个,大概更具你第二天的时间和地点能跑几个面试的地方那样。。然后带上你的简历,便可以进行你的寻职之旅了。特别注意的一点,简历做的好也有很大的重要性,最好能带上你相关的作品和证明。
祝各位工作顺利,生活美满。。求分享找工作经验和一些建议.....友友们留下你的笔迹吧
第五篇:找工作
“找工作”的年轻人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实习生 苏桐 岳进祥 唐宇婕 杨宝宝 张媚 2013-06-28来源:南方周末
编者按
699万,是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数字。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比宁夏回族自治区的630万人口,还多69万。
今年是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庞大的就业人数,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让这群90后一出校门,便承受着白热化的竞争压力。
对于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找工作”是现实社会给他们上的第一课。能力与学历、门第与机遇,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他们最后的就业选择?在和社会的碰撞中,他们有哪些领悟?在找工作的成功与失败中,他们如何看待社会,如何认识自己?
和毕业生同样忙碌的,还有各级政府。对于它们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最难就业季”里,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在“就业公平”问题上,有哪些现象或趋势值得警惕?请见南方周末本期“大学生就业”专题报道。
一些国企会直接把招聘机会和大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做资源互换。
“社交和情商是大学生能力的一部分,未来你能否成功,这起到很大作用。”
虽然“关系”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吃重,但李春玲研究发现,“个人能力以及大学生文凭的价值,还是排在第一位”。
张卫从来没想到,找工作会有这么难。
他是江苏一所211高校新闻学院毕业生。最初,他的目标是在省内找份与媒体相关的工作。在网投和校园招聘会上,他向南京报业、现代快报等媒体投了简历,都没有消息,“感觉媒体不怎么招人”。几番尝试之后,张卫发觉今年文史哲应届生找工作“真心很惨”,“一般工作月薪最多2500到3000”。他不得不放宽了简历的投放范围,开始漫无目标地尝试,甚至连火车上搬货物的工作也投了简历,“对方只要初中文凭,工资有5000元,竟然就是这个收到了回应”。
作为今年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之一,张卫遭遇的求职困境决非特例。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3年比去年新增19万毕业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社会知名调查机构麦可思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
张卫所属新闻学院的就业情况不算理想,男生除了几个做公务员、进电视台和银行外,其他大多进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企业”;女生中有3个考上了公务员,还有一些人“以实习的名义在上班”。
四处碰壁之后,张卫赶上老家(一个县级市)的公务员考试,并有幸成为全班六名未来公务员之一。只是这个职位——法院新闻宣传部门,已与他最初的媒体志向渐行渐远。
在这个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季”里,许多大学生找工作的努力一次次受挫,理想中的工作方向也被迫让位于现实的生存压力。能力与学历,门第、社会关系和机遇,究竟何种因素决定了大学生最终的“签约”?那些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在和社会的初步碰撞中,又有哪些现实的经验和领悟?
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张卫从小被外婆带大,毕业时一直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将来可以照顾她。不过,对于他这样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来说,在老家找份媒体工作月薪至多有两千多元,很难生存。“但公务员工资标准要好很多,能达到5000元左右,至少买房子差不多了。”
考公务员,的确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项。华东一所二本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班31人中,有十多人考公务员。北京大学某文科学院50多名硕士毕业生里,90%参加了各级公务员考试。
2013年2月,江苏省推出了公务员招考公告。张卫查了下职位表,在他家乡中文类的职位只有五个,便选了法院的新闻宣传岗位。后来他发现这个岗位报名人数不多,“只有33个”。3月底,张卫在苏州参加笔试,结果在所有报考者中排名第一。
公务员录取比率极低。上述北大某文科学院,只有李风一人考中国家公务员。去年11月底,当李风打开那个巨大无比的公务员职位EXCEL表格时,才发现不需要基层工作经验的岗位只占三分之一,且多数是语言专业。其他要求也五花八门,如省级台办需要考生会讲闽南语,只有福建同学适合,“适合自己的不超过5个”。
李风报考的职位录取率是1比200,开放报名第一天,就有超过200人报名。整个流程走下来,李风认为“笔试基本是公平的”。按规定,面试成绩要在两天内登录进人社部的系统里,只有考生本人可以查到。
据一位地级市国税局干部介绍,公务员考试正规化程度越来越高,面试采用从其他地方调考官面试的方法,考场、主考官都是临时通知,供社会关系操作的难度明显增大,“我们局副局长的女儿今年通过了国考笔试,面试差了0.1分,还是没办法进政府部门。”
在山东某地级市参加国考面试时,本科毕业生张磊磊被要求绝不能透露个人信息。“比如有300人参加面试,我会被分配一个号,进考场后只能说我是多少号,不能说我叫什么,在哪里毕业等,否则就是0分。” 公务员考试笔试时,应试者全靠成绩说话。许多政府官员为了儿女能成为公务员,会想尽办法提高他们的考试能力。华东某地级市一位政府官员说,当地许多干部子女,从大二开始就抱着国考复习指导书啃。在面试前一到两个月,父母也会通过关系找到行政学院和党校老师,帮子女进行培训。“这些老师经验丰富,通常是前几年当过面试官的老师。”这位官员说,“许多政府部门中还有专人负责联系考官老师,以便当有领导需要时,随时和老师联系。”
上述华东二本院校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八成,“他们的家庭资源和社会关系没城市孩子丰富,对就业很难起作用。”一位长期负责就业工作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师介绍,该学院本科生只有1%考上市、省级公务员。
就业机会“不公平”
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稳定”和“高福利”往往是他们对理想工作的定义。
清华大学曾于2010年启动了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6059位应届毕业生中,学生最理想的单位类型是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总数的六成以上。
一位地级市计生委副主任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公务员考试是„净土‟,但是要想进一些事业单位,关系很重要。”山东籍大学毕业生张磊磊记得,他去外地考公务员时的室友,就有亲戚是副厅级干部。当时进考场时,室友提前做了标志,让考官知道他是副厅级干部推荐的人,“最后他考到了事业单位编制”。
在甘肃兰州一所师范类高校里,硕士生毕业后往往回家当老师。2011年硕士毕业时,张莹莹的同学去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的三线城市高校教书并不难,“基本上以二本或三本学校为主”。但为了留在兰州市区,张莹莹不得不走了导师的“关系”,最终如愿留校做老师。
到国企就业更不容易。一般大学生想获得招聘信息,都需要一番力气——将招聘信息挂在网上的国企并不多。北大毕业生李风说,一些企业不会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你就算知道他们招人也没用。”不同的国企,信息公开程度迥异,航空公司做得最好,能源类央企最次。一些央企虽然公开了招聘信息,但门槛很高,“非金融、非北大清华、非硕士,你就不用投简历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新进入央企,纯属撞上了好运气。在他为找工作四处扑空、一筹莫展时,一家央企找到学校就业办,希望老师推荐几个好学生。刚好老师比较了解赵新,就推荐了他。这家企业本来要招一名人力资源专员,面试时对赵新印象也很好,见他英语不错,就专门为他安排了一个企业宣传和组织会议的岗位。
许多国企对自己的员工都有政策倾斜。湖南省一家国企,每年都在固定几所大学开宣讲会,如果碰巧有员工子女在招聘范围内,本身条件又不差,“招进来就没什么问题”。该企业一位人士透露,“招聘前,员工向人力资源部反映一下,那边就会留心。这既没有违反企业用人制度,又照顾了员工。”
一些国企会直接把招聘机会,和大学生背后的“社会关系”做资源互换。今年5月初,一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三线城市招人,一个本科学导演的女生也报名考试。她专业虽然不对口,但银行领导层下死命令“必须要她”,“因为她父亲是一个县级市的公积金中心主任,每年弄来1亿存款不成问题”。
另一位毕业生张明也签约某三线城市的中国银行。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人家愿意吸收我,主要是我有社会资源”。应聘是省行统一组织笔试,面试则由各个地市自行组织。在关键的面试环节,张明告诉对方,他有个亲戚在当地经营一个中型企业,“这其实就是说你可以拉到的存款贷款数额”。
“不公平包含两种,一种是结果不公平,一种是机会不公平。”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研究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2003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到现在,10年时间内,社会关系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越发重要。
任何社会中,有权势者都会想办法将资源笼络到自己手里,为子女后代谋福祉,但一个好的社会,应当建立完善制度,维护公民平等获得就业机会。“靠家庭资源就业,是机会的不公平。”李春玲说。
“社交和情商是大学生能力的一部分”
在具有“关系”传统的中国社会里,除了依靠父母提供的社会资本,“关系”还包括靠个人努力建立起社会网络。对此李春玲并不反对——“社交和情商是大学生能力的一部分,未来你能否成功,这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陈蕊进入一家央企,就与家庭关系无关。本科阶段当过学生会主席和团干部的她,为了敲开一家央企大门,找到认识的某领导,整个过程并不费力。在陈蕊同学看来,这份工作待遇相当好:解决户口,有统一的宿舍,不用加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特别多”。
中国人民大学应届硕士生小牛,也深刻理解关系的重要性。她出身普通家庭,但凭着聪明和努力,在各大中外企业实习得“风生水起”,每到一处都成为老板手下的得力干将。到小牛找工作时,她给所有“前老板”都发了邮件,拜托他们在HR前多加举荐,前老板们都很乐意帮忙,“确保她进入面试环节”。
一些大学生也会让学长帮忙在企业内部推荐,俗称“内推”。例如百度公司内部就有专门的内推通道,凡百度员工都能内推,“一种内推方式是直接将简历给对应的负责人,如果他觉得这个同学不错,就会发起面试”。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百度员工小陈,已经引荐过多名学弟学妹进入百度。当他知道部门需要人时,就会在人人网上发布消息,想找工作的同学把简历发给他,“我一般只推荐自己学校的毕业生”。
在香港获得硕士学位的周兴,就是靠内推获得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工作。在他看来,“内推最大的作用就是让HR能看到你的简历。毕竟网上投的简历太多了,你可能根本不会被注意到。”
一些高校也主动帮学生延揽社会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院,考虑到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推行“校外导师制”。当学生读到研二时,学校会专门请法制类媒体总编当学生的第二导师,“他对学生负有一定义务,如可以到他的单位实习。”万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可以去第二导师单位上班。
虽然“关系”在大学生就业过程里的作用越发吃重,但李春玲研究发现,“个人能力和大学生文凭的价值,还是排在第一位。”根据南方周末记者对中山大学09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做的问卷调查,超过六成学生认为,“如果找工作难,一定是„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
社会流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北京大学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周星云没觉得找工作有多难。2012年7月,她在校内BBS上看到,国内某知名房地产公司招实习生,顺手投了个简历。实习一年后,她的表现得到公司认可,于是懒得再找其他工作,直接与公司签约了。
当无法考取公务员,又无门路进入国企时,民企便成了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的信息显示,中国民企大多短寿,存活期平均为3到5年;与党政部门、国企相比,党政部门正常被辞退员工占总数的比例约为0.05%,而民营和非国有企业的淘汰率一般在5%到15%之间。
但对2013年的毕业生来说,民企也不是那么好进的。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些毕业生发现,由于IT行业招聘人数严重缩水,今年找工作没往年容易。该校毕业生王晶晶说,“我们专业三个班一百多人,只有十几个人找到了好工作。”四处投简历没结果后,王晶晶不得不依靠在国企工作的老爸,帮他在深圳一家银行谋了一次面试机会,“我爸企业和银行业务联系多,帮忙安排一个工作并不难,各取所需嘛”。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企,一般依据应聘者学历“择优录取”。一位市场化媒体执行主编透露,他们喜欢先要重点高校本科生或硕士生,其次是国内一般本科外加国外硕士,“最不喜欢国外读本科的,这些人要么是因为家里条件好,要么本身就学习不好”。
华南某省一所医科大学为了应对就业压力,鼓励学校老师为学生联系工作,“每联系成一份工作,就有几百块钱提成”。该校一位老师透露,有的学生通过病人找到工作,“比如在高干病房认识了领导,他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工作”。一些学生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甚至改行卖饮料,去超市站柜台,“总要吃饭啊”。一些毕业生即使身在民企,心也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上述华东二本院校中,只有极少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另有一成学生考上市、县级事业单位临时岗位。负责就业的老师透露,“剩下的学生中,很多在普通私企里工作,有不少边工作边坚持每年考事业单位、公务员,直到考中为止”。
李春玲认为,对于农村家庭出身或家庭背景一般的中下层人群来说,“他们在社会阶层中流动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
在社会学者眼里,社会流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比如美国社会,它贫富差距也很大,但是社会稳定。”李春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社会当前明显的趋势是,当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时,既要有能力也要有关系,两者兼备就能确保未来成功,这一趋势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