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扶正式文件(2011年一号文)
陕西双扶钛业有限公司文件
关于全公司开展以《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为主题的学习通知
公司全体员工:
经公司领导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以《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这篇文章为主题学习。现印发给你们,请仔细阅读,认真领会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在公司我们怎样才能快速、有效、认真的完成领导交办的事情,“做一个能把信送达加西亚的人”。请结合实施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双扶钛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附件:《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主题词:公司员工 学习通知主送:各部门负责人
抄送:全体员工双扶钛业总经办2011年12月14日(共印7份)
致加西亚的信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
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让你得以温饱,为他工作——称赞他,感激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
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件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一般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否则,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吗?
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他过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
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
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
“我看到了,他怎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了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的人士”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从没有人提到,那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
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没有自己创业的能力,而对别人来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因为他老是疯狂地怀疑他的雇主在压榨他,或存心压迫他。他无法下命令,也不敢接受命令。如果你要他送封信给加西亚,他极可能回答:“你自己去吧。”
当然,我知道像这种道德不健全的人,并不会比一个四肢不健全的人更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企业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漠不关心、偷懒被动、没有良心的员工不太离谱而日增白发。如果没有这份努力和心血,那些员工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不过,当整个世界变成贫民窟,我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同情的话——在成功机会极小之时,他们导引别人的力量,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们从成功中所得到的是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外,就是一片空无。
我曾为了三餐而替人工作,也曾当过老板,我知道这两方面的种种甘苦,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推介的,但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一样。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第二篇: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业内人士认为,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推动种业、农机等行业大发展。
农业科技成为龙年关键词
农业科技已成为近期农业发展领域的关键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多个场合强调,目前依靠增加物化投入推动粮食增产难度很大,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而就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天,2011年12月26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
有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指导方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向产业需求,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在资源约束下,发展农业科技出路在于提高单产,可以预见种子和农机相关行业将最受益。以玉米为例,目前美国一亩地种植6000株玉米,而我国最好的地方一亩地才种植4200株,平均水平为3600株,仅为美国平均水平的60%。这么大的差距只能靠良种培育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农
第三篇:陈锡文解读一号文件
陈锡文解读一号文件:今年存在生产滑坡风险 2009年02月03日11:25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直播回放:陈锡文解读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稳粮 增收 强基础 重民生(政策解读·解读中央一号文件①)
连续第6个中央一号文件 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背景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并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存在农业生产滑坡、收入徘徊、发展逆转风险
在介绍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时,陈锡文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在把握全局工作的基础上,决定今年的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并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考虑有以下几点: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起步之年,将《决定》提出的要求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经济情况变成了一种复杂的局面。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必须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所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指导2009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三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综合分析国内外因素影响,今年确实存在农业生产滑坡、农民收入徘徊、农村发展势头逆转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大力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约两千万农民工因金融危机失去工作返乡
在回答过去一年间有多少农民工在城市失去工作被迫返乡的问题时,陈锡文表示,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总量来看有15.3%,大约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
陈锡文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去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其中有六条大的政策:一是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二是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都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五是要求各地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权益,农民工回来以后如确实没有其他工作可做,家里的承包地还可以保证他的温饱;六是各地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农民工工作,特别在当前,要做好监督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经费的缴纳等等工作。
三条政策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陈锡文表示,今年一号文件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三条大的内容: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对于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第二,是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
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所谓要规范,就是要重申过去的法律和政策,必须让农民自愿地选择,任何人不能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或者阻止农民自愿地流转土地。按照这个要求,在土地流转中,像文件里强调的主要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严格地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必须做到三个“不得”,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损害承包方的利益。第二方面工作就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给农民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让农民知道谁需要转让出土地来,谁需要有承包别人土地的愿望和要求,并且依照法律规范地签订合同。
第三项大的政策内容就是强调必须落实好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来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等待具体的政策措施出台之后再稳妥地推进。
多项措施缓解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
关于如何保持我国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问题,陈锡文表示,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是今年农村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已经反复研究,陆续地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概括起来有: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这些方面的投入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去年的补贴水平是1029亿元,今年预计会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三是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府基本上有一个初步考虑,今年的各类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0.11元左右。按去年10570亿斤粮食产量算,如果每斤提高0.11元,农民在粮食上的收益就可以增加1100亿元。第四项政策就是增加政府的储备,如果说市场上供给的粮食多了,相对于需求来说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跌,政府会采取增加储备的办法,减少市场的流通量,价格就会处于合理的水平。
最后一项,政府要合理地调控进出口。目前,国内粮食供给比较充裕,如果国际上有需要,中国会按照合理的价格适当地增加一部分粮食的出口。
总体来看,只要粮价能够保持在合理水平上,应该说其他大多数农产品也就都能够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农民关心下乡后的家电质量和售后服务
陈锡文表示,过去农民购买一些耐用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出于质量方面的考虑,往往是到城市里面来买,特别是到县城买。自从实行家电下乡政策以来,在1月31日以前全国有14个省区实行了这个政策,从2月1日开始,全国31个省区全部实行了家电下乡,给农民补贴13%的政策。
实行家电下乡政策中,到农村去销售的家用电器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是农民最关心的,所以中央政府特别强调,销售到农村去的电器质量必须要过关,同时要搞好农村家用电器的售后服务。
发生群体事件领导干部要到一线
关于个别地方发生群体性事件问题,陈锡文表示,由于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贯彻得不够,单纯地追求GDP,损害农民利益,处理不好,就引起了突发性的群体性事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处理这类问题的原则历来都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样一个理念。要事前化解一些容易产生矛盾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比如像今年的1号文件就明确地提出,高度重视农村的社会稳定工作,很关键的是要妥善解决好农村的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以及集体资产的处置这样一些比较敏感的和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和问题,平时就要依照法律和政策处理好这些问题,避免这些矛盾的激化。
二是一旦发生了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到第一线,直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地做解释和说服工作,不能领导干部躲着不出来,就让公安部门、警察到第一线去,这样容易激化矛盾。除了发生打砸抢烧这些不幸的情况外,原则上不能动用警力。
三是事态平息之后,要迅速地总结教训,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同时要制定出整改方案,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作者: 宁启文)
来源:农民日报
第四篇:一号文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业内人士认为,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推动种业、农机等行业大发展。
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
有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指导方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向产业需求,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此外,一号文件重点强调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农机推广服务,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
第五篇:河北省一号文件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实施意见
(2012年1月13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现就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战略全局
省第八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河北兴,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全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持久动力。建设经济强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本立足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我省农村人口占多数,集中着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当前,我省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社会保障相对薄弱,导致农村居民现实购买力不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较快增收,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激活农村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建设经济强省,必须坚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下大力气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为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河北的紧迫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工农城乡相互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更加广泛,相互作用更加直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范围的重大问题。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河北的重要基础。当前,我省农村总体稳定,但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一些矛盾还可能诱发或发展为影响区域和全省大局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和谐,要在切实做好维稳工作的基础上,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成效,最大限度地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河北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团结和依靠广大农民,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虽然近年来我省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面貌依然落后,与城市快速发展态势形成巨大反差。有的地方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有的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地方损害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最广泛地把农民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今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第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城乡统筹、三化同步”方针,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建设幸福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紧紧扭住“一产抓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集中力量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建设吨粮市、吨粮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基本农产品供给的同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特色主导、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园区支撑”,以畜牧、蔬菜、果品为重点,着力提升农业特色水平,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建设。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成化创新、市场化运作,切实把结构调优、产业调特、效益调高。在布局上出特色,积极调整全省特别是环京津地区种植结构,扩大高端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种植面积,加大山区、沿海、坝上等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农区畜牧产业带、山区优质果品产业带。奶业是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年产1000万吨奶的奶业振兴计划,大力扶持肉、蛋、禽的规模养殖。2012年全省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50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面积50万亩,新增优质果品面积150万亩,主要畜蛋禽产品产量提高10%以上,优质水产品产量提高8%以上。在品种上出特色,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2012年三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积极创建1000个省部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加快建设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和500个蔬菜标准园,特别是抓好环首都蔬菜产业重点县建设。强力推进苹果、梨、核桃、红枣、板栗、葡萄、观光采摘等七大优势果品基地建设,2012年果品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在品质上出特色,健全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优质果品率达到70%以上,中高档蔬菜率达40%以上,优质水产品率达50%以上。在品牌上出特色,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2012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农产品60个。在营销方式上出特色,强化与京津对接与合作,立足生产基地,依托中心村镇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沿国道、省道建超市、搞连锁,打造冀产鲜活农产品直销走廊。建设北京河北名优农产品直销中心,推进冀菜进京、净菜进城。推动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城市社区增加直销网点。扩大农产品出口,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出口品牌,构建外销网络。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各级安排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示范区建设。有条件的市、县要安排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示范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开发引进、多功能拓展等方面补助。抓紧制定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技术规程,以环京津区域为重点,紧紧围绕蔬菜、果品、苗木、花卉、水产等特色产业,每个县建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注重连群连片发展,构建环京津地区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基地、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天然的生态环保基地,逐步形成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培植龙头、壮大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012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5000亿元,产业化经营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支持366家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1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化建设项目。大力发展乳品、肉类、粮油、果品、蔬菜、水产品六大加工业,重点支持30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强化信贷支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谋划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市、县都要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竞争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拓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渠道。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全部跨市干渠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廊涿干渠、石津干渠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加快双峰寺水库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45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推进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建设,2012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环省会生态林等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2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
(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产品安全、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循环农业等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组建支撑科技创新专家团队,完善平台体系条件建设。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造就新型职业农民。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着力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着眼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带着资金和项目到基层创业、办实体。加快农业机械化,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
(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县级区域测报站建设步伐,县级全部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和疫病预防机构,加强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县级综合质检站达到100个以上,对主要农产品及重点监管对象实现检测全覆盖。加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打造全省农业数据中心,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加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储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储藏设施予以补助。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
三、紧紧扭住“腾飞计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城乡统筹、三化同步、富民强县”的要求,组织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2012年,力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五年内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倍增。
(一)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县域涵盖“三农”,连接城乡,壮大县域经济对加快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城乡统筹、“三化”同步的重要抓手,作为带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村民生的有效支撑,真正摆上位、抓在手,着力解决县域经济结构不优、活力不够、实力不强的突出问题,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加快县城改造和扩容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切实提高综合承载和吸纳带动能力,真正把县城打造成县域产业集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人口转移居住中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按照放开、放宽、放活的要求,认真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支持,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打造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做优特色产业,做强示范园区,做响农业品牌,做大龙头企业,健全支持体系。进一步做大劳务经济,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联系与协调,搞好定向、定单培训,打造一批特色培训基地,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推进劳务输出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2012年力争全省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
(三)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抓紧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每都要排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三十强”和“后三十弱”,实行分类指导,强化激励措施,通过强县带动、弱县推动,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县(市)都能明确方向、加快发展、争先进位。进一步完善扩权强县和财政直管县有关政策,切实增强县域自主发展能力。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激励性财政体制和政策,不断增强困难县的财政保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紧紧扭住“幸福乡村计划”,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幸福乡村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明确建设方向。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要把实施幸福乡村计划作为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作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拓展与提升,作为实现农民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集中力量,强力推进,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
(二)突出建设重点。按照“山、水、林、田、村”综合整治的要求,以加强“房、水、路、电、讯(邮)”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文、教、医、保、服”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保障农村民生。加大农村新民居建设力度,在巩固提高5000个已有示范村的基础上,年内再规划启动2000个省级示范村,并着力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精品新民居示范点建设,2012年省级财政安排4亿元支持新民居建设。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建设和防震安全水平,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继续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年内完成10万户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2年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三年内让群众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推进农村公路互通工程,开展连村道路和村内街道硬化,2012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投资5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改造危桥1.2万延米。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年内行政村通车率达99%以上。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2年安排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资金29亿元,加快改造一批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切实提高农村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通讯通邮水平,加大农村互联网宽带建设力度,2012年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6.5%以上。推进乡村通邮工程,2012年实现乡乡设所,重点抓好1.2万个行政村标准化村邮站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健身设施等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优先位臵,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筹资标准,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比例,2012年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从200元提高到240元。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逐步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实现全省制度全覆盖。加快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2012年全省覆盖率达到40%。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建设一批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连片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村屯绿化,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三)加大推进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县级党委政府是实施幸福乡村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合力攻坚。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幸福乡村建设的要求,搞好与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衔接,科学编制幸福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坚持示范带动,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2012年在永久保留的中心村或行政村中优选1000个村,重点建设、配套提升,两年基本建成幸福乡村示范点。其他村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和发展条件,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什么问题急迫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年内村村有变化,农民幸福指数年年有提高。
五、紧紧扭住“扶贫攻坚行动”,大力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突出任务,组织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纲要,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着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一)明确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省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
(二)提高扶贫标准。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扶贫标准。建立贫困识别机制,摸清全省农村扶贫对象底数,逐户建档立卡。搞好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三)突出重点区域。按照重点突破、集中扶持、加速提高的要求,编制实施燕山——太行山区、黑龙港流域和环首都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规划要到县、到乡、到村、到户,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以环首都丰宁等9个贫困县为重点,把加强基础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作为突破口,着力在招商引资、培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力争经过2—3年努力,实现整体面貌的历史性改变,将首都周边县建设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强化扶贫措施。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以特色养殖、设施蔬菜、优质果品作为支持重点,每年扶持10万个增收脱贫示范户,到2015年力争帮助列入规划的每个贫困家庭建设一项经常性增收项目,到2020年在重点县基本形成县有龙头带动、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科技扶贫,支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贫困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建设一批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积极推进人才扶贫,以退居二线的有经验和有责任感的老干部、大学生村官、医疗卫生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主,组成5—6人工作队,驻村开展服务、帮扶发展。积极推进整村扶贫,全面启动30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计划。积极推进移民扶贫,引导搬迁户向小城镇、中心村集聚。积极推动对口扶贫,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对口帮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重点村及革命老区,广泛动员民营企业、扶贫志愿者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
六、紧紧扭住“农村增活力”,大力深化农村改革 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城乡联动改革,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健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臵,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2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发证工作,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探索建设农村产权流转平台的路径和办法,有序推进农村资源可抵押、可流转、可臵换、可交易。完善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提高农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二)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年内流转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推动土地指标进城与城市资本下乡良性互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因增减挂钩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要全部及时返还农村,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公司,尽快培育一批独立的法人实体。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四)完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健全信贷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省农村信用联社分别安排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和幸福乡村计划信贷资金330亿元、50亿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推动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发展、规范发展。规范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具备监管条件下,争取每个县建立1个农业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致富带头人担保、农户联保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等担保方式以及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方式。创新农业保险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探索推行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
(五)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在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同时,有效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有效整合农业发展资金,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以实施幸福乡村计划为平台,有效整合农村建设资金,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扶贫攻坚行动为平台,有效整合扶贫资金,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和幸福乡村建设。
(六)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石家庄、唐山、秦皇岛3个试点市,率先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管理体制一体化发展。冀州、任丘等12个试点县(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和路径探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动环京津、沿渤海、冀中南经济区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自觉践行“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切实做到思想真重视、领导真加强、工作真落实,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涉农部门各负其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自觉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深入研究重大问题,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突出矛盾。县(市)党委、政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主体,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责任,把方向、定政策、抓典型、搞动员、强保障,统筹谋划、科学指导、协调各方,形成强大“三农”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继续实行市、县一名党委或政府负责人担任农村工作综合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做法,配强力量、强化职能、赋予手段,切实发挥好其统筹协调、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职能作用。
(二)健全涉农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在政绩考核上,进一步体现“重中之重”的导向,完善涉农考核指标体系,把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民居建设和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开展扶贫攻坚行动、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打牢基层组织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扎实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组织万名干部进村帮扶,谋划发展路子,解决突出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精心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严格选人标准和民主程序,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实施“双育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继续推行村“两委”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和“双述双评”制度,深化“一定三有”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集中发放制度,适当提高村干部补贴标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送教下乡,大力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农民民主权利。推行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综合维稳组织四个覆盖,着力提高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巩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果。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服务与管理,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社区管理新模式。支持村级公益服务员队伍建设。健全党委政府主导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乡村创建活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特别是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农口部门干部直接联系农户制度,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确保各项工作合民情、得民心、顺民意。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出实招、办实事,脚踏实地干工作,掷地有声抓落实,确保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部署的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办成几件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实事,真正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大兴开拓创新之风,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发展规律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