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香巴拉信》使有感

时间:2019-05-14 12: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香巴拉信》使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香巴拉信》使有感》。

第一篇:观《香巴拉信》使有感

观《香巴拉信使》有感

欣赏一部好电影都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感受,甚至有些场景会触动观众的心弦,并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打上一个深深的烙印。

电影《香巴拉信使》是一部关于常年行走在深山老林的邮递员的故事。真实再现了王顺友的日常工作生活,并在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甚至乏味的生活中,精心塑造出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电影里面的主人公——王大河,是木里县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邮员,每年有三百多天行走在邮路上,每个月只有两天在家休息。这是一个多么负责、而又老实的人,偶尔还显得有些滑稽。

我看了这部电影,犹如看到了一个交通堵塞、土地贫瘠、贫穷落后,但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和谐生活的世界。虽然那地方贫穷落后,但那里的山、雪、悬崖却又保留着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美。

时常听说木里县是一个如何贫穷落后的地方,但是始终没有一种切身的体会,没有太多的感情。但看了这部电影,尽管没有亲身经历,但是有所感触,犹如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那种感情来得如此的真切、那么激烈。

影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全心全意为木里人民服务、敬业、负责的无私精神。但是王大河也是人,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重担几乎都压在自己的身上,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他也可以低俗到偷猪给别人,可以向上级索要新马的私心。然而,这些看起来是有不像一位英雄的举措,但是他所做的好事远远胜于这些,尽心尽责,他把送信当作了这辈子唯一的职业。让我感到很敬佩的是当翔秋(王雨生)问到:“你这么多年这么走老不老火哦?”他说,“杂不老火哦,但是我不来送哪个来送哦,再说如果我不来送,他们就说政府就不管他们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站在了政府的角度,站在了国家的立场为人民着想。或许他仅仅只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快乐,但是谁又能把一份那么艰辛的工作当一辈子的快乐呢?

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王大河为了把一封录取通知书送到王雨生的手中,历经千辛在屋角乡和芽租乡之间来回奔波,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点着火把赶路,走在洪水陡崖边,还差点命丧悬崖,为的只是简单的送封信。最后却在水落村找到王雨生,才知道她在结婚。可是新郎的家长坚决不同意王雨生去上学。面对这种现实情况,他不向任何人妥协,认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他想尽办法和乡长一起说服了老扎西家,终于同意王雨生去上学。可最好笑的是老扎西还让王大河写一封保证书,保证王雨生在大学不能喜欢别人,大学毕业后和扎西结婚。老扎西还不让乡长担保,必须由王大河做担保,这也看出了那儿的人们是多么的单纯,同时也很无知。其实王大河只是一个普通的邮递员,连国家的基本工作人员都算不上,但是在他们看来他是从县里来的人,是邮政局的人,于是他在那地方也算是个名人吧!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坚强、执着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匹马跟一个人,孤独的行走在那片深山老林,21年的汗水与泪水早已足够浇灌路边的整片花草。他那平凡的出身与崇高的精神同时在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所谓平凡的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第二篇:香巴拉信使 观后感

香巴拉信使观后感

近日,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刘老师给我们看了香巴拉信使这部影片。看后好像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我的心情!但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纵然前方千难万险、艰难险阻,奈何我坚定之心一颗!

剧中的主人公王大河,多少年与金龙(一匹马)穿梭于山地与急流之间,为山区的人们送去家人的信件与包裹。他不曾有过怨言。这偏远的山村,不通公路,每次送信都只能走山路、爬悬崖。他不曾有过恐惧。这,只因为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印象最深刻的是送最后那封信——录取通知书的那部分。他到了一个村,却找不到此人,便根据性别猜测一个王雨生出来,找到此人家却得知此人早已去另一村刷油漆。到那村后,他召集乡长帮忙找人,却找来这么多同名的人!其中一个说:“王雨生是个女娃,叫翔秋,是我的同学。她还在我们村呢。”他便迅速折回那村,谁想到翔秋一家已去她舅舅家探亲戚。而这舅舅就在芽葅村!他又折回去。到那儿又得知两家一起去了此乡最远的一村。他便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奔赴米洛村。到那惊然发现翔秋正要与村长的儿子结婚!可她是大学生了已经,大学生是不允许结婚的!经历几番周折、终于在乡长的调解下达成协议:翔秋大学毕业后回村与村长之子完婚。第二天,他们俩一起踏上征程。路上走过了山地、急湍、陡壁。金龙摔折了腿,大河的胃溃烂严重!但是他没放弃自己的任务,在翔秋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翔秋顺利的赶上了欢送会。而大河躺在了病床上。他努力的招手,翔秋努力地寻找大河。两人“擦肩而过”。

结局很美满,闪电顺利的产下幼仔,大河为之取名——金龙。翔秋上了大学,大河的病也治好了。

看完果然是内心复杂。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好奢靡、好颓废!我不能在如此下去。。我需要提起精神,我需要努力学习,我需要报效国家,我需要报答父母!我不得不集中精神去实践自己的梦想!我们大学生,离社会最近的地方。我们要提起自己的斗志!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争取做到对社会有用,对家人有益,对同学有谊,对老师有情。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坚定之心,淡然之心。由此我们才可乘风破浪,直至梦的彼岸!我们要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笃行。我们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知识型人才,我们是社会、是祖国的希望,是家人的期盼、骄傲。我们须珍惜大学的时光、重视大学的学业、规划大学的生活!总之,还是一句话:纵使前方千难万险、艰难险阻,奈何我坚定之心一颗!让我们共同创造自己的明亮的未来、二外灿烂的明天!让我们为社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我们与祖国共同进步,让我们前进吧!

旅管四班 张少为

第三篇:一个人的长征---观《香巴拉信史有感》

一个人的长征

——观《香巴拉信使》有感

《香巴拉信使》以其原滋原味的特色、感人的情节,和平凡中但见伟大的人物感动了观众。同时,也赢得了华表奖评委的一致好评,一举获得了优秀导演、优秀故事片、优秀演员三项提名。

这是一部关于行走的故事。影片围绕找人、带人这条单一的线索,以朴实无华的画面语言,清新自然的音乐,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写实故事,传递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情感,呈现出乡镇邮递员别样的人生。

影片开头,伴着辽阔而高亢的少数民族女音,一匹托着行李的马,一个戴着破帽的邮递员出现在画面中。前方是层层叠叠的山路,一直蜿蜒到白云深处,从全景到中景,逐渐模糊。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留在了观众的心中。

1、一个人

《香巴拉信使》根据感动中国的优秀邮递员王顺友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电影并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而导演正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以一种真挚朴实的内在情感为基础,塑造出了王大河这个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形象。

电影打破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常规模式,并不片面地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是从平凡处着眼,表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挖掘出主人翁不平凡的内心世界,带给观众纯粹的感动。英雄人物也是平凡人,有着普通人一般的七情六欲,有着普通人一般的狡黠和心思。王大河也如此。

他是一个苦行者。他每天要翻过数从山,要淌过数条河,孤寂地走在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只为了一个简单的信念,“我不来送信,这里就没人来了,他们会觉得政府不管他们了。”

他是一个使者,传递着人间的讯息。他向大山里的乡亲们捎去外界的信息,捎去亲人的思念,带去他们必需的被子,送去象征知识的报刊杂志。他把送信当作自己的事业,也当作自己的使命。不管有多苦,都一定要把每一封信件交到当事人手中。

他是一个好人。他会每次进山都带上一枚邮票,发给村里的小朋友。他会给已经被亲人遗忘的老太太每月送去自己并不多的工资。

同时,他又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有些老实人的小狡黠,他会自己写信骗儿子希望他再考一年大学,会跟邮政局长谈条件,会随意拿去街边的小商品喂马,会运谷子到山里赚点小钱,也会偷了小猪撒谎赔给别人。他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不懂白内障,禁止砍伐森林,在他眼中也是走路的时候多个荫凉。可是他知道上大学的重要,他嘲讽儿子读书读到猪肚子里去了,也明白深山里出一个有知识的大学生对贫困的乡镇意味着什么。

电影风格细腻,对主人翁情感的细微处理尤其令人称道。导演多处利用细节的刻画来渲染王大河这一人物形象。电影开头,从乡村回到城市的一场戏中,广场上人山人海、载歌载舞,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刚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王大河是如此的不适应。导演这个时候把握到他脸上细微的表情,麻木、尴尬、不知所措。从某种角度上说,王大河和现实社会是脱节的,他操着的是最原始的送信这一职业,导演利用这一微小的细节反映出了更为深刻的文化背景。除此之外,念保证书时候的疑惑懵懂,翔秋感谢他时候的憨厚害羞,都极其精妙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

在刻画人物情感的同时,导演更加重视情感的收放自如。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努力把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在情感最激烈的时候把节奏放慢,有意识地克制情感。最后在翔秋欢送会那场戏,导演并没有安排翔秋来到王大河床前探望。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王大河起身对着窗户挥手。镜头特写那只窗前挥动的手,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镜头,饱含了王大河对翔秋所有的期望和祝愿。而翔秋的反打镜头又含蓄地暗示了她感应到了王大河来自病床上的祝福。这种现代化的电影表现方式,给观众留下了言尽意不尽的想象空间。

导演在音乐上也贯穿了他隐藏动机的意图。每当主人翁遇到危险,剑拔弩张的时刻,导演并不为了渲染而安排同样紧张的音乐。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地运用轻快的女声吟唱。天籁一般的清脆女声,从天际远远飘来,像冥冥之中有天使保护着他一般,使观众紧张的心变得宁静而清澈。而每当主人翁艰辛地跋涉在路途中的时候,影片又配以略带悲伤的轻柔音乐,把人物和自然贴切地融为一体。

2、一匹马

马作为情节的重要铺垫,是被作为影片关键符号构建到电影中的。电影着重从主人翁爱马、马对主人翁忠实可靠这两方面来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以主人翁爱马、马救人、亲自杀马作为线索贯穿始终。

孤独是最可怕的,在这条行走的路上,有荒山野岭,有电闪雷鸣,而至始至终陪伴王大河的都有这匹叫做“金龙”的马。人和马之间必然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马不辞劳苦,托着行李,数十年来陪着王大河在山间往返。行走的路上,和马聊天,给马念报纸,成为王大河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马是王大河的同事,是他的战友,更是他亲密无间的朋友。而马更是他的救命恩人。王大河险些掉下山崖,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马救了他。

电影中表现最多的是王大河对马的爱。从一开始晚上和老婆对话开始,不管走到哪里,王大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都是“给马多喂点好料”。马把他踢下山崖,他仍然喊着它的名字,拍着它的脑袋并不责怪。

而正是这样一个爱马之人,电影却安排了他亲手杀死自己心爱的马。在那开满山花的坡地上,马儿翻滚着一路摔下去,然后是王大河撕心裂肺的晃动镜头。王大河努力地拉扯马儿,希望它能重新站起来。可是马儿腿断了再也不能站起来,王大河眼含泪水地拔出了匕首„„镜头特写他扭曲的面孔,嘴里撕心裂肺地喊着“走好!”,那是怎样一种肝肠寸断。镜头逐渐拉到远景,这时候,那个一直贯穿电影中悲伤而苍凉的琴弦声又响了起来。

3、一条路

原生态是本片特色所在。与原生态的人文写实特色相交融的是原生态美丽自然的呈现。香巴拉是藏语天堂的意思,木里确实是一个风景优美犹如天堂的地方,那里有着天使一样美好的人和善良的邮递员。而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带给长途跋涉邮递员的却是地狱般的遭遇。

电影正是把环境写实和写意恰倒好处地结合起来,在主人翁赶路的过程中,不断地插入空镜头,对王大河往返了二十几年的这条路进行了最有力的描述。

在这条路上,他喝泉水,睡草地,一点都不压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是极其渺小的,环境成了最大的敌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命丧悬崖。

而全景镜头的运用,更是把人和马置身于大的自然环境中,或者陡峭的山崖,或者翻滚的河水,主人翁便牵着马匹走在这恶劣的大自然中,更加突出人在恶劣自然中的渺小和王大河送信的艰难。

导演并不仅仅着眼于旅途中的艰辛,而更是以幽默诙谐的笔调,通过生活细节来突出主人翁在这条路上快乐的经历,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好。伴着轻快的扫弦、少女的和声,主人翁在田野上寻觅着丢失的小猪,牵着马匹在孩子们的追逐中逃跑,都填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主人翁在扎西家作客那场戏导演也表现得极其具有特色,镜头语言活泼夸张,充满戏剧式的情趣。

是的,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短短的九个字不仅概括了电影的全部,也反映出电影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关系。《香巴拉信使》正是从老生常谈的材料中挖掘出最人性化的闪光点,将电影本体与电影的哲理象征层面结合起来,极富思想深度。我们在伴随一个人、一匹马的长征路上感受着精神的力量,影片中传达出的真实与美好无不如流水一样浸润着我们久已干涸的心。

第四篇:读《深山信使王顺友》有感

读《深山信使王顺友》有感

昨天下午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中央宣传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国家邮政局、四川省委联合举办的“深山信使王顺友”事迹报告会(光盘),王顺友的事迹感人至深。今天又细读了《深山信使王顺友》这本书中的几篇文章,卷不释手,不由自主地提起了笔:王顺友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

可以感受到一位来自同行、来自战友的形象,是那么的可亲、可敬;一位“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是那么的质朴、纯真、丰满、鲜活、撼动人心。20年来,他以超乎常人的坚韧,錾赝瓿闪斯ぷ魅挝瘢用谎游蠊桓霭嗥冢游炊Ч环萦始兜葑既仿?ANlang=EN-Ugt;100,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视人民群众为亲人,常年不辞辛劳送服务进山乡、带方便给山民,被山里群众誉为“福音天使”。

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这是人一生当中要不断思索的基本问题,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王顺友的事迹对此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共产党员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只有把自己全部精力和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个人的命运才会因与人民的利益相连而辉煌,个人的奋斗才会因与人民的奋斗相融而升华,个人的生活才会因与人民的生活同步而充实。

王顺友同志为我们邮政职工树立了榜样,展示了一幅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生动画面。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邮政职工都要像王顺友同志那样,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信使,把为人民服务深深扎根在心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从自身做起、小事做起,担当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00五年八月十日

第五篇:北疆信使

附件1:

北疆信使

张德义,男,1960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伊春地区邮政局嘉荫县青山乡邮政支局乡邮员兼支局长。200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黑龙江北部边陲嘉荫县青山乡凹凸不平的坎坷山路上,无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呼啸的严冬,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身穿邮政绿色制服走村串户的中年汉子,他就是嘉荫县邮政局青山乡支局的乡邮员张德义。今年52岁的他承担着13个投递点,2000多户的投递任务。在20年里,他行程邮路35万公里,投送邮件报刊60万份。为自己平凡的人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97年被邮电部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称号;2001年荣获黑龙江省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标兵、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乡邮员荣誉称号。

尽职尽责,乡邮路上的“铁脚板”、“活钟点”

张德义,一个杰出而又普通的邮政人,他的事迹在北部边陲的这个小镇上广为传扬,予以讴歌。

1988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张德义以劳务工的身份被聘入局,此时的他兴奋得一夜没合眼,成为一名绿衣使者走进千家万户。从此他便踏上了这条充满理想而艰辛的乡邮路,与邮政结下了不结之缘。

张德义所担负的邮路地处半山区,邮路往返全程49公里,其间有1/2的路是一到开春或是雨季就“和泥”,到了冬季就“溜滑”的山道崎岖难行,到了雨天或雪季不要说推自行车,就是空手走也足以叫人心惊,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年中张德义共走了10多个“长征路”的里程,被称为“铁脚板”、“活钟点”、“北疆信使”“边陲的鸿雁”。

不计报酬,不断延伸着脚下的乡邮路

张德义每天都能准时到达各村屯,到了晚上却不然,有时为了多收订报刊,就得耽误1-2小时,晚上7点钟以后才能归班。经他手投递的报刊及信件从没有出现过差错,即便是一封平常的信件,收信人的邻居要替他捎回,他也会婉言谢绝。宁愿跑上几十里的路,也要亲自交到收信人的手里。因通往建华村、建边村的路是夏季泥泞、冬季溜滑的山间小路,所以,局里规定这2个地方改为“自取点”就是由用户派人到青山支局去取邮件和报刊。张德义认为这样做不仅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还容易造成邮件、报刊的积压和丢失,就主动提出把这2个自取点改为“直投点”,这样一来,张德义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近30%。建边村看到他这么辛苦,曾提出每年给他500元钱,但他说什么也没要,只是说了句:还是用这钱多订几份报纸,让大家多掌握些致富信息吧。在他的感召下,村里的3名小学教师一次就订了1000多元的报刊.在距支局9公里处的边防65931部队的70分队,原来的报刊邮件是由部队派通信员到支局自取的,很不方便,张德义知道后,主动向领导表示,要求延伸服务。多年来他为部队官兵服务的事迹不胜枚举。他把官兵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张德义不但主动延伸投递段,而且还义务为部队和偏远村屯的广大村民代邮、代取包裹、汇款,20年来他共义务代邮、代取各类邮件共2万来件。

张德义始终把用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哪怕有天大的困难,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决不让用户利益受到损失。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张德义对村民的事,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化肥种子,只要是用户求他,他都尽力去办。当地驻军全体官兵曾多次向上级邮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寄去表扬信,感谢邮政系统对祖国边防事业的支持,述说张德义感人的事迹以及官兵们对他的感激之情。这个分队的同志不论年纪大小都愿对张德义叫声“张哥”。

待人真诚,老百姓满意是他最大的幸福

张德义刚进局时只是一名劳务工,有人问过他:每月600多元钱,又不是正式工,图个啥?就凭你这么能干,要是自己种点木耳段不但落得一身自在,一年咋也闹个万八的。对此,张德义是这么想的:人各有志,我既然选择了邮政,邮政就是我的家,挣钱多少不重要,只要老百姓满意,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在热心服务用户的同时,张德义时刻不忘宣传揽收业务。他走到哪里,就把邮政业务办到哪里。张德义凭借用户的信赖,在每年报刊收订活动期间,在摸清用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他揣着报刊收订目录,边投递边宣传,有针对性地介绍报刊内容,并随时收订,每年的收订期他都把投递段的2000多户居民走一遍,每年收订中都得翻烂2本以上报刊简明目录,每年都超额完成报刊流转额的收订任务。特别是《农村报》一次性收订64份,占全局收订《农村报》总份数的14%,成为名符其实的收订能手。

为宣传邮政新业务,他逢人就讲,邮政储蓄实现全国通存通兑了,方便多了;邮政局开办的快运业务方便、安全、快捷,值得信赖等等。为了方便用户他每天都随身携带空白的汇款单和包裹单,遇到有汇款或邮寄包裹的居民就随时收寄。由于大家的信任,有时用户就直接把电话打到家里找张德义前去办理业务,这些年来他几乎把一半以上的休息日用到为用户邮、取邮件上了。

20年的邮路生涯,大大小小的困难不知遇到了多少次,可每次张德义首先想到的是用户。2001年初冬的一天,他给用户代捎包裹,由于地面结冰,路滑难走,加之包件沉重,在44公里处的一段坡路上摔倒了,张德义咬着牙想:怎么说都要把用户的邮件带回去,不能放在这野地里。那天他回到局里已近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他带着受伤的腿,又出现在崎岖的山路上。

优秀乡邮员,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张德义同志走街串巷,对用户的疾苦了如指掌,家住47屯的张志段有4个孩子上学,家庭十分困难,他就主动买头母牛送给他,帮他致富,4个孩子上学,午间吃不上午饭,他为孩子们捎带午饭,一带就是6年。现在二女儿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一头牛现已繁殖到了4头,日子渐渐富起来了。嘉荫局知道此事派人到张志段家了解情况,张志段握着来人的手泪流满面,不知说什么好。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喊“邮局,恩人”。

如果说张德义帮助张志段是出于善心对贫困者的救助,那么,他帮扶一位老军人则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格的升华。在他投递区域内,有一位多次荣立战功如今年迈无人照顾的老军人,老伴又患有严重的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为了不连累政府,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老人的精神感染了张德义,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老人在战争年代流血流汗,我们有责任帮助他安度晚年。

张德义家4口人,爱人没工作,只靠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及采山货来生活,本来就不富裕。但他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减轻国家和政府的负担,对于他人的难处,自己绝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老人劈柴、压水、用自己的乡邮补助费长年给老人家买药。到1997年他看到老人的身体有所好转,为了帮助老人家尽快过上好日子,给老人又买了一头牛,还帮老人收集养牛的知识,老人养的牛慢慢发展到了6头,价值1万多元。后来老人卖掉牛又换成了四轮拖拉机。为了让他了解掌握当今的致富信息,张德义用自己的钱为老人订了《农村报》和《家庭保健报》。几年来在老人身上花了3600多元钱,他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裕起来的老人逢人便说:没有张德义就没有我的今天。老人曾几次让邻居陪同到县政府及县邮政局向领导反映张德义主动扶贫的这一善举,感谢党组织和邮政系统培养了这么一位优秀乡邮员。张德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长期以来,张德义所在的大砬子村村里的路非常落后,村民要把农作物运往村外要花费一大笔运费。有的地方,因为没有路,拖拉机、收割机都没法用。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直是村民的心声,也是几届村书记欠下来的一笔“旧账”,张德义任村书记后,经过多方争取,终于在06年初夏天把这条路给修好了。青山乡地少人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导致“留守老人”问题的出现。为此,他积极张罗修建了老年公寓,使全村留守的24位老人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现在他每回送信路过这里都会走进去看看,当老人握着他的手的时候,他说:无论付出多少辛苦都值了。

一名优秀的乡邮员,愿他的事迹能够带动和感染更多邮政人,愿他像小兴安岭的山鹰一样振翅高飞。

下载观《香巴拉信》使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香巴拉信》使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有感

    观有感 1010409班101040916赵丹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上网查了一些和此电影相关的一些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消息.话说影片《田禹治》是根据古典英雄小说《田禹治传》改编而成的,而《......

    观2012有感

    科技之光——观 科技之光——观《2012》有感 之光—— 》 最近有关世界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开开玩笑而已。 虽然科学早已 揭示地球会在很久的以后的未来......

    观 有感

    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 在一次留学生中,主人公遇到了教授的刁难。他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多么尴尬,在思维敏捷的情况下,他凭着他那爱国情怀使教授向他脱帽致敬,自己依靠自......

    信使往来成语

    【成语】:信使往来【拼音】:xìn shǐ wǎng lái【简拼】:xswl【解释】: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出处】:《魏书?西域传论》》:“西域虽......

    信使往还成语

    【成语】:信使往还【拼音】:xìn shǐ wǎng huán【简拼】:xswh【解释】: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出处】:《资治通鉴?陈纪·高宗宣皇帝......

    观暖有感

    观《暖》有感 有幸在选修课上看了由莫言写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故事讲诉了一个大学留校的农村人十年后回乡看望老家的桥,老家的雨和家乡的人以及深怀愧疚的......

    观《北伐战争》有感

    观《北伐战争》有感 信息五班 万强 北伐战争开启了中国用武力保卫自己的篇章,观看这段历史,总能使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在此,以我的拙见进行浅显的总结并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

    观铁军有感

    观铁军有感20XX年X月26日,教员组织大家去XXX中队观看铁军训练。说实话,在基层中队当兵锻炼时,每每都会听到战士们议论说某某人素质好,某某是打铁出来的。那是我就在想打铁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