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2:5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

第一篇: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2、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

3、了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

课堂流程

自主学习(8′)→预习检测(PPT)(5′)→教师解疑(5′)→

小组展示(15′)→知识总结(2′)→达标测评(PPT)(5′)

问题设计

A层: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1、衣:___________大幅度增加,____________明显提高。

2、食:数量品种增加到讲究营养质量。

3、住:城市居民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农民普遍把

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首要的选择。

4、行:各种______________快速发展,居民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

5、用:用品消费经历了从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提高的过程,城乡居民对

_______________的拥有量迅猛增加。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1、国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成为新的就业观念。

2、择业者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增强就业能力成为时尚。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

2、实行城市居民________________制度。

3、探索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制度。

B层: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民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2、下列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以大米为主B.肉禽蛋奶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D.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

C层: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各项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统包统配”B.劳动者自主就业C.市场调节就业D.政府促进就业

2、游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游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抗美援朝B.“大跃进”C.红卫兵D.网上购物

第二篇:《海陆变迁》导学案A

株洲市第七中学地理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授课教师:

课题:海陆变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掌握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4.阅读地图,说明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交流展示

学法指导:通过师徒结对或者组内群学,解决自学导航中的个人疑问,交流完毕请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讲解。

三、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通过师徒结对或者组内群学,完成以下活动题,要求人人参与,交流完毕请组员作好上台讲解的准备。

活动一:人人都来当预言家!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1.红海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

2.地中海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

活动二: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情景模拟:1.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家里,该怎么办?

2.如果遇到大地震,你被压在废墟下不能自行脱险时,你该怎么办?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教材P33-P37的内容,用红色笔划记重点并且圈出疑问,然后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一)地表形态变化 1.举例:

三、整理与评价:(1)我国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去是__________。

(一)自我整理

过程:由________变________(海洋或陆地),原因:地壳的运动。学习了世界海陆的变迁,你从中得到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台湾海峡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痕迹,说明这里过去是__________。

(二)自我反思

过程:由________变________(海洋或陆地),原因:海平面的上升。1.学习状态:①很认真;②还可以;③还要加油(3)荷兰、日本面积狭小,为了解决人地矛盾,成为围海造陆较多的国家。2.参与程度:①展示了___次;②质疑、补充了___次;③板书了___次。

过程:由________变________(海洋或陆地),原因:人类的活动。

四、随堂检测 2.结论: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 之中。

(一)你记住了吗?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安第斯山脉是由______ ___板块和_____ ____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1.发现者: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 提出的。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 ___板块和_____ ____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2.证据:(1)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的边缘轮廓互相拼合。

(二)你会选择吗?

(2)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上生活的古生物相似。

4、下列选项中,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是()

(3)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上的古地层分布相似。A.台湾海峡的形成 B.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中国万里长城的形成 D.青藏高原的形成 3.过程: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______ ____”的庞大陆地,被叫做

5、“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___”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A.大陆漂移 B.气候变暖 C.人类活动 D.植被迁移 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______ ____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读图,完成6、7题。形成了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三)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观点:

(1)全球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和______ ____。其中,______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见教材P35的图2-48)

6、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大洲,其排序正确的是()(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A.北美洲、非洲 B.南美洲、非洲 C.大洋洲、南美洲 D.非洲、大洋洲 地壳比较__________。

7、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四)火山与地震 A.甲、乙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体 B.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 ______ ____山脉带以及______ ____山脉带,是世界上地C.各大洲动物进化的相似性 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审查人:

第三篇: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潜山县卫民中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历史导学案

___八年级___历史___(科目)编号:__001____主备人:____储高明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教研组长:___________教导处:__________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具体情况。2.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在________召开,目的:为______________。

1、建国筹备 ①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它起着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主要内容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_________;

③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大会确定国旗是______;代国歌是《_______》;首都是______(把北平改为北京);

纪年方式是______________;

开国大典④大会还决定建立____,以表示对先烈的崇敬。

2、开国大典:________年__月___日下午三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

式成立,中国开始由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过渡。

时间 : _______年,人物: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为

3、西藏和平解放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结果:双方达成了____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说是“进京赶考”?你能结合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吗?

2、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回顾有关的事件:三年以来指什么?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为什么要上溯到1840年?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4、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能向同学们具体阐释一下吗?

5、为什么解放西藏要一方面进军,一方面力争和平解放?

第四篇:海南岛社会生活变迁分析

海南岛社会生活变迁分析

摘要:社会生活变迁是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结果,不同地区社会变迁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海南岛作为我国第二大岛,在岛域整体层面揭示海南岛个性较强的社会变迁,对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积极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我对海南岛社会发展阶段进行划分通过不同阶段社会主体、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等的梳理、归纳,揭示其承接关系、演进进程和特点,以再现海南岛社会变迁历史过程。

解放后至建省前(1950~1987年)

一是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设立行政区和黎族苗族自治区,但由于孤悬于海的区位条件和从属于广东的历史传承,海南一直作为广东省的一个行政区域,纳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南岛社会变迁的独立性、自主性、开放性。198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加快海南岛社会变迁的高层驱动。1984年海南行政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全岛区域开发和社会变迁。本阶段,由于身处海防前线的国防地位以及从属于广东省的行政建制,海南岛社会变迁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和跟随性。同时,由于孤悬南海,社会变迁又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和迟滞性。

二是经济变迁。解放初期,海南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始终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格局。改革开放前,海南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对封闭的政策,由于地处海岛,交通闭塞,农业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海南岛经济始终处于欠发达状态。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历史条件,海南岛作为国防前哨,国家对海南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很少,经济发展缓慢,并创立了一种亦城亦乡、亦农亦工、亦政亦企的特殊经济体制——海南农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经济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由于人口、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变迁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本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正式确立和海南国家一级行政区建置,赋予了此间海南岛社会变迁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特征。

注:左图为海南农垦 东升菠萝蜜收割。

三是人口变迁。解放以来,人口稠密地区多为开发较早的海岛北部地区,东部沿海及南部、中部地区开发较晚,人口稀少。解放后,为了发展经济,巩固国防,政府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使人口呈现快速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海南人口变化呈明显的高一低一高增长类型。民族地区分布也不均衡,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黎族主要居住在山区,苗族则居深山密林。

建省后至今(1988年至今)

一是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办特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最大的海洋省份。特区省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海南在对外开放的各个环节享受了许多独有的优惠政策,如落地签证、26国免签证、航权开放、离境退税等,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海南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此外,海南省为精简机构,还率先实施了省管县(市)的地方管理体制。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拉开了国家层面全面推动海南岛积极社会变迁的序幕,海南岛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区。

二是经济变迁。海南建省和办特区,实行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海南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1993年以来,海南明确提出了三次产业发展的方向,初步形成了以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热带海岛旅游业为支柱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1996年海南提出逐步建设“一省两地”,即中国沿海的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南方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本阶段海南经历了历史上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迁,岛屿经济增速明显加快,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旅游业日益成为全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省内东、中、西部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广大中西部县市经济水平还较落后。

注:左图为海南发展成国际旅游岛后开发的沙滩

三是人口变迁。建省后海南人口呈有序稳定增长态势,总人口上升幅度渐趋合理。城市数量明显增加,非农业人口总数及其比重逐年稳定上升,人口分布不均衡;海岛北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口也较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人口构成更加广泛;海南建省办特区和建设国际旅游岛,吸引了大量外来人才和民工涌入琼岛,极大地改变了海南人口结构,并带来不同地区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人口性别比偏高,老龄化趋势明显。此外,海南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05年,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为70.73万人,占8.56%。

海南岛特殊的岛屿环境和资源禀赋,决定了海南岛不同于内地的特色经济结构,必须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升级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总结:纵观两个阶段海南岛总的社会变迁特征和规律,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海南岛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长。国家在政策上也逐渐向海南重点倾斜,海南岛社会生活变迁逐渐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但由于岛屿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和闭塞性,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海南岛总体仍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岛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政治体制逐渐理顺,人口数量和素质也逐渐提高,海南岛社会生活变迁开始进入积极变迁阶段。

建省办特区,极大地促进了海南岛良性社会变迁;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掀起了新时期海南岛社会积极变迁与岛域全面开发共轭演进的新一轮热潮,这表明了国家层面对海南岛战略地位的重视,对推动海南岛积极社会变迁和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岛必须大胆探索创新,创建独特的海岛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和积极的社会变迁模式,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把海南岛建成一个富强文明的和谐岛、生态岛、文明岛和旅游岛。

注:左图为建省前黎族姑娘单一的服饰。

注:左图为建省后黎族姑娘花样丰富的服饰

第五篇:《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内容标准】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建国以来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等知识。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了解建国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要点】

重点:建国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取得巨大变化及其原因 难点:建国以来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变化的原因。【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文化娱乐)两方面,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制定了 20 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蓝图,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初步进行小康阶段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新课探究】

一、从贫困走向小康

提问:两张生活照片,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请同学观看,回答:照片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从服饰 发式、神态 物质生活条件改善。)

你家居住的房屋与以前的住房有什么不同?(原来我们村都是土房,现在都是砖房,并且还有的进行室内装修。)

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

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

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

讨论: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充实,家庭收入增加。)勤奋劳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现在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引入提问: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时事新闻、国家大事?

2、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3、概括主要表现:

⑴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

⑵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⑶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

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提前消费、休闲生活成为新时尚。

4、深入理解并提问:

1)你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说说你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或内涵。

国家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富足,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城乡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有益于人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总体文化素质。

2)你家是如何过春节的?

3)特别说明:消费观念的变化,反映出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消费自主权得到尊重。丰富多彩的消费行为要以正确的消费观念来指导。

①从物质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从精神生活上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坚决反对凶杀暴力,黄色下流,封建迷信的精神糟粕。

③从消费习惯上:提倡合理消费,反对大手大脚;提倡健康消费,反对大吃大喝 ;提倡绿色消费,反对污染环境 ;提倡品位消费,反对低级趣味。

4)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请学生议一议:当今,我国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那些明显变化?教师可列出戏剧、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请学生说说哪些作品最为难忘。

5)从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看消费观念的新变化

让学生结合身边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讨论发生的变化?

可向学生介绍,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品位也大大提高了。以人们的衣饰而言,在 20 世纪的 50-70 年代,人们的穿着打扮大都雷同。看课本第 141 页的左下图,图中的人们头戴军帽,身穿中山装和式样一致的长裤。不仅服装样式一致,而且颜色也单调,一般非蓝即灰。人们不仅工作时是统一服装,下班后逛街游玩也是这般服装。

而今大不同了。看课本第 141 页右下图,人们在工作时的穿着也都各有特色,有的穿 T 恤衫,有的穿夹可衫。左边一位女性穿着缀着大花朵的鲜艳衣衫,中间的男士则穿着 T 恤衫。他们好看的衣饰与大棚里青翠玉滴的农作物交相辉映,组成了美丽的画面。这一画面与左边的场景相比,令人感慨万分。

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们身着风格不同、色彩斑斓的服装,像一道流动的风景,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服饰是时代发展的外在表现,从缤纷绚丽的衣着色彩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深刻变化。

人民物质生活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衣着方面,过去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绝大多数走向小康生活的人们,已不大穿缝补的衣服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乐意旧衣换新装,追求时装的美,这已无可厚非。乐意消费,敢于消费,还出现了提高消费的观念,既“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比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等。

请学生讨论:提前消费对于社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富足、休闲方式的不断翻新,反映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是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讲求生活品味,追求舒畅、惬意的生活。这是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时代的又一次飞跃。

【真题训练】

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主要原因是(B)

A、计划经济

B、改革开放

C、人民建设热情高

D、平均主义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开始(B)

A、脱离贫困

B、迈向小康

C、解决温饱

D、走向

富裕

3、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A)

A、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B、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

C、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D、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

4、文化成为一种世俗的消费融入市场的大潮之中开始于(C)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

5、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C)

A、绿色食品

B、出门旅游

C、凭票购买

D、提前消费

6、下列不属于目前的时尚消费行为的是(D)

A、购买家用汽车

B、贷款购买住房

C、出境旅游

D、长期储蓄

7、关于今天五彩缤纷的服装,表述不正确的是(C)A、衣服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

B、衣服是看得见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审美潮流

C、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是看不见的 D、一个社会的历史也是写在衣服上的

8、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

A、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

B、文化精神生活日益缺乏

C、很少人意识到知识信息的重要

D、医疗、养生、保健很少有人重视

9、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C)

A、基本持平

B、时增时减

C、大幅度增长

D、大幅度下降

10、我国的旅游“黄金周”主要是指(C)

A、元旦

B、暑假

C、“五一”“十一”长假

D、中秋节

11、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消费的表述,正确的是(C)

①在生活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②不同群体与个人表现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的差异 ③生活出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 ④提前消费、休闲消费等成为新时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2、20世纪90年代中期家庭文化消费的“三大神器”是(B)

A、彩电、冰箱、VCD

B、卡拉OK、彩电、VCD

C、卡拉OK、彩电、电脑

D、电脑、彩电、手机

1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走向了小康,你认为生活条件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14、在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5、现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差异,展现出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个性化,你认为如何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下载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复习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复习专题构成 所谓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个方面,一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然意味着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新教材 导学案

    编号:sh9010301主备人:胡晓杰研讨时间:2014年9月10日审核人:课题: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导学案(精选5篇)

    玉门市油城学校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主备人:蔺渊使用人:蔺渊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 份数:__......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荐)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

    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曹斌锋 教师寄语: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

    导学案 文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