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4 12: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研究》。

第一篇: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研究

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研究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可言;

60%的人,目标比较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但大多是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安稳地生活和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最后那27%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生活救济,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会。调查结论是: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二篇:哈佛大学25年跟踪调查研究

哈佛大学25年跟踪调查研究:

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第一个故事: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方。但是自从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之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塞尔人也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大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对沙漠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现实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

第二个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告诉了众人这样一个成功的秘诀:我刚开始参加比赛时,总是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线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山田本一的话令人深思。看来,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成,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的实现堆砌起来的。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第三个故事: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老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50年前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水,都没有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其它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薄,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有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也会发生的。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保存着我们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假如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梦想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第三篇:哈佛大学关于目标调查

哈佛大学关于目标调查2008-08-09 16:15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跟踪研究的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把一只蜥蜴截成两段,一半向前跑去,另一半向后跑去。这正如一个人做事情将目标分开一样。成功不会光顾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人。

第四篇:目标的威力——哈佛大学调查研究

目标的威力——哈佛大学调查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25年的跟踪研究,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占10%的,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占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可以看出,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第五篇:哈佛大学的教育目标

哈佛大学的教育目标

这时,从欧洲大学结构的标准看,哈佛才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学。艾略特出任校长后,在每一个典礼上,哈佛大学校长都要欢迎新毕业生参加进有教养的人行列中去。

著名哈佛大学史研究专家莫瑞森(Samual Eliot Morison)曾指出,殖民地时期,哈佛学院成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增进学问以利子孙后代;二是担心从英国迁移来的牧师谢世后会给教会留下一批不学无术的牧师。因此,建校初期的哈佛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牧师,后来培养目标才逐渐世俗化,政府官员、文法学校教师以及各行业专门人才能也成为哈佛学院的培养目标。1642-1689年间,哈佛学院共毕业学生388人,其中有180人担任了牧师,43人担任了政府官员,27人做了医生,13人做了教师,11人做了种植园主和士绅,10人做了商人,5人做了士兵海员,其他人职业不详、不定或夭亡。实际上,初期的哈佛并没有像中世纪大学那样设科或学院,而是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其培养模式具有浓厚的古典自由教育彩色。它培养的是上层社会的“绅士”和通才。到了18世纪,哈佛才出现了专业教育的萌芽。1782年,哈佛医学院成立,1817年哈佛又建立了法学院,1819年神学院正式招生开学。这时,从欧洲大学结构的标准看,哈佛才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学。

艾略特出任校长后,对哈佛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他认为传统的哈佛以培养“品格和虔诚”为中心,培养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旁观者和批评家而不是实干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实干家和能做出成就的人,他们成功的事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祉。我们不要培养世界的旁观者、生活的观众或对他人的劳动十分挑剔的批评家。”正是为了实现哈佛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转变,艾略特通过选课制把科学教育引入哈佛大学。

与艾略特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研究生教育和科研上不同,劳威尔更加重视本科生教育,认为本科生教育是基础。在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上,劳威尔也不同意艾略特的观点,主张重建自由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自由教育的精髓在于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态度,熟知思考的方法,具有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记住一些事实,不管这些事实多么有价值。„„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自由教育的最佳目标是,培养知之甚广而在某一方面又知之甚深的人。”他进一步指出:“学院应该培养智力上全面发展的人,有广泛同情心和判断能力的人,而非瘸腿的专家。”

科南特在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上,与劳威尔有着相似的看法。他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学生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对某个专门职业的选择,无论是化学家、医生、工程师,还是某个手工或技术性行业的专家,„„专业化是推动我们变换社会结构的方式”,“我们无法拒绝专业化”,但又不能一味地强调专业化,因为一个完全由专家统治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有条不紊的社会。因此,大学应该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艺术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公民的普通艺术的专家。在科南特看来,大学应该培养负责任的人和公民,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集自由的人与专家于一身的人。

劳威尔和科南特要求哈佛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科南特的继任者普西(Nathan M.Pusey)则提出哈佛大学要培养有教养的人(educated man and women of character)。他说;“哈佛最希望为国家和世界培养的是有教养的人。哈佛的希望是一如既往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思想的人,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信仰和行动继续更新和加强世界生活的优良品质;培养有知识和信念的人,他们乐于向他人学习,诚实地评价自己的文化,认识到文化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独立地、公正地看待这些优缺点;他们不是抱怨,不理智地批评,或者傲慢、冷漠地改变方向,而是坚定不移地从自己做起,投入到工作中,去改良文化,将文化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展现给别人。”

自普西以后,哈佛大学就致力于培养有教养的人。正如博克时期担任哈佛大学文理院院长的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所言:“在每一个典礼上,哈佛大学校长都要欢迎新毕业生参加进有教养的人行列中去。”罗索夫斯基受命研究制定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他认为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是有教养的人。他指出虽然并非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是有教养的人,也不是所有有教养的人都必须是大学毕业生,但是学士学位应该表明一个学生较为满意地完成了若干必修的大学本科课程,在学业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说:“我们并不期望他们成为艺术、科学或专业方面的饱学之士,如果一个学士学位就等于他们在知识上已到达了顶点,那么我们就失败了。欢迎毕业生们参加到有教养的人们的行列中来,只是意味着我们相信他们的智力水平已达到一定的合理标准。”罗索夫斯基为此制定了五条标准:1)必须能够清晰而明白地书写;2)应该对认识和理解的宇宙、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3)对其他文化不应该是一个狭隘无知的人;4)应能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并思考过伦理和道德问题,在进行道德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5)应在某些知识领域里拥有较高的成就。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陆登庭校长基本上继承了博克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哈佛学院和文理学院1999-2000年课程指南,在有关核心课程的介绍中指出:“核心课程的哲学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每一个哈佛的毕业生不但在某一个专业方面训练有素,而且应该接受广泛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一些指导,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技能、养成思考的习惯,而这些都是有教养的人(educated man and women)的标志。”可见,哈佛大学要求培养的还是有教养的人,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分专业化和片面发展。

下载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哈佛大学的正式注册名称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总地址是Bye......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流学府之一,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隔查尔斯河与波士顿相望。哈佛大学有两所学院招收本科生,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它......

    哈佛大学演讲

    The Spider’s Bite 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 a poisonous spider bit my right hand. I ran to my mom for help—but instead of taking me to a doctor, my mom se......

    哈佛大学经典语录大全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 点之间。————曾经改变了千万人的人生经典语录 于晚上 8 点到......

    哈佛大学经典语录(精选合集)

    哈佛大学经典语录1、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经典语录五:人生途中,有些是无法逃避的,比如命运;有些是无法更改的,比如情缘;有些是难以磨灭的,比如记忆;有些是难以搁置的,比如爱恋……与其被......

    哈佛大学(5篇模版)

    哈佛大学,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城,总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邮编为02138。医学院......

    哈佛大学(5篇)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全球最多亿万富豪就读的大学她与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第一条电话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几乎所有的革命先驱都出自于她的门下,她被......

    哈佛大学简介

    引子: 为了方便大家对国外大学有更多了解,我们开辟专栏,对国外的著名大学进行分别介绍,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本期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最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