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人香》观后感
《女人香》观后感
电影《女人香》第一篇观影感受就写这么好的电影,很担心自己的对电影的感悟不透彻。但写观后感的想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就这么写下去吧。总不能只看了电影却毫无收获。以此来纪念大学里的电影生活。
女人香或闻香识女人,电影的名字和主题联系不大,但充分反应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也许也对应到了影片最后弗兰克评价大学生时提到的character。喜欢女人,好色,但是色得有品位。他非常熟悉女人身上的香皂和香水的味道和品牌,以此来想象女人的外貌体征,这也给他增添了应有的魅力。
电影《女人香》大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他们在纽约的经历。通过这次旅程,使他们都互相对对方都有了充分了解。他们对方的性格,也是彼此之间所缺少的。查理缺少的是涉世,而中校缺少的是人性的真诚。在别人眼中,中校只是个不懂事理的退伍军人,而他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他当过兵,上过战场。他对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如此,但决不能容忍可能是除了查理以外的人妄加评论他。
在他哥哥家的晚饭席间,在微笑着听完对他的评论,批评和把他的伤疤和缺点一一揭露出来后终于忍不住自尊被践踏而上前给了那个人一顿拳头。中校的表现充分证明他是了解自己的,也知道这是不好的,就是不想面对。在这之后经历数次挫折,不堪的心终于忍不住使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是查理却一再阻止了他。查理哭着哀求他,劝阻他,在中校情绪渐渐缓和后,他对查理说,千万不要长大。何为长大?就是丢失了你原本有的天真。
有人说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越发觉得以前的自己有多傻逼的过程。但是当你长大后发现谁又会不喜欢以前傻逼的自己呢。中校开车是这次旅行中最后的狂欢,这次狂欢是他们对彼此彻底敞开了心扉。让一个盲人开车,如此疯狂的事,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彼此的信任和零距离感。
当堂对峙是影片《女人香》的高潮,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台词。印象最深的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但我从来不走,因为那条路太他妈难了,而他会毫不犹豫的走下去。面对人生的抉择,作何思考?
最后查理获得了赦免,他的正直和无私得到了支持,他没有用人格换取前程,因为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正确的那条路。回到家中,中校对孩子们的态度180度转变,查理欣慰的笑了。中校从一个冥顽不化的糟老头变为一个慈祥的老人,他从查理那里学会了面对自己并勇敢的改变自己,不再围在自己的城里,从而忽略了他人也迷失了自己,而是学会了关爱他人,替别人着想。当然,那一句“你结婚了吗”告诫我们,他唯一不变的是爱女人,爱女人香。
第二篇:女人香诗歌
女人如花花芬芳
自古英雄谁人当
女人如酒酒飘香
醉倒多少男儿郎
难得三国周瑜将
唯与小乔流水长
一代君王唐明皇
迷恋玉环如痴狂
女人香 花芬芳 男儿郎 谁人当
女人香 流水长 君莫让 女人伤
多少红颜葬春光
多少佳人空彷徨
多少爱恨两茫茫
多少孤零的鸳鸯
女人香中有坚强
经得起岁月风霜
走过多少世间沧桑唯留下女人香
第三篇:女人香 影评
《女人香》影评
我是在一个宁静安详的下午观看的这部电影《女人香》,我依稀记得那部影片开头和结尾的小提琴曲,就似那个下午般地清雅悠扬。
影片的主人公之一查理是一个贫困的大学生,这通过他在感恩节找工作,没钱和同学们去游玩可以看出。查理找到一个勤工俭学的工作,去帮人照顾一位盲人——即影片的另一个男主人公弗兰肯。刚来到弗兰肯家中,他的女儿就告诉查理,不能叫他先生,不要问他太多问题,站不起来的时候不要试图搀扶他。这是抛出来的第一个悬念。果然,来到门外就听到弗兰肯的大声喊叫,证实了这个悬念的准确性。而当查理在这位孤僻、粗鲁、毫不客气、摆老资格的盲中校面前进退维艰时,我也被这种紧张、尴尬的气氛给镇住了,为查理捏一把汗。屋内光线很暗,但是从窗外似乎是很刻意的射进来一道光线,隔在两个人之间,使得两人之间的隔阂无形之间加重了。也让人觉得,这个老头很难靠近。
在学校闯了事的查理终于满怀心事地正式来做这份工作——陪这位孤僻盲鬼。随着盲中校的侄女儿、侄婿及外孙女一家三口要出远门,这位盲鬼也开始在他的小屋子里收拾行囊,并且也要出远门,而且是去纽约,这时惊诧的不仅仅是查理,也有我。一位平时足不出户的盲鬼,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干嘛?会发生什么枝节?顿时又成为心头的悬念。
故事的重头戏也是在此次旅行。这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旅行,悬念从旅行的开始就抛给观众:为什么这一家看起来并不富裕,弗兰肯却坐头等舱,住最好的饭店,要最好的服务,还雇了一个豪华轿车,去24美元一个汉堡的酒店„„接着,再加上弗兰肯的“死亡”誓言,让这场旅行成了死亡之旅,查理也不知所措。
在这个旅行过程中,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相互影响着彼此,确实让人回味深思。弗兰肯想要死,是因为自己生活的支柱和希望破灭。他对生活失望,对社会失望,觉得世界上每个人的灵魂都污染了,良知早已死了,他明显是一个要强的人,他有着荣誉的过去,他叛逆,反对一切,只是希望自己被重视。这么多年,他不许别人称呼他先生,只让别人叫自己中校,这算是对过去的一种的怀念,恋恋不舍,或者对过去的荣誉一种难以忘却。在瞎眼以后,这些荣誉只能通过叫他中校来维持。
当他撑不下去了,还有自己的希望,希望有一个女人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可是自己瞎了,世界上一切都是黑的,他无法再拥有女人了。他心中,第一的是女人,第二的是跑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远远、远远排在女人后面的,是车,一部法拉利跑车)。这两个东西,就是弗兰肯的希望之光,是生命重要的支撑。可是这两个希望都随着眼睛的失明而破灭。希望破碎,支柱坍塌,生存的欲望也随之消散。
这个打击对他这么一个眼里只有女人的老头真是一个致命打击,这也怪不得他做出各种奇怪的举动了。
影片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那段探戈。因为弗兰肯是安排自己死去的,这一场旅行原本不过是死亡前的回光。只是,死亡之前的这段舞蹈,实在是太美妙了。于是乎看的时候,那段舞蹈深深撞击了我的心,是的,他确实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围绕在他周围的,都是黑暗,但是他的生命最后的绽放与燃烧,却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绚丽!这样的绽放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他原本可以继续活在这世上,可是这一段光彩夺目的燃烧却让观众涌起了无数遗憾。法兰肯最终没死,而诱惑着法兰肯活下来的东西,是他对真情的留恋及渴望,以及查理所开的理由:跳探戈、开法拉利。可以说正因为得不到自己所渴望的,法兰肯决定赴黄泉,而在他赴死之际,却从年轻的查理这儿找到了他之所需——查理的真诚是法兰克心灵的极大慰藉。因而他又选择了活。活着的理由原来却是如此地简单。生命在洗尽了它所有的铅华之后,变得是那么单纯。单纯到就是一些简单爱好及人的真诚使得生命安宁。
直到现在,《女人香》的片头音乐,那一阵缓慢而有忧伤感的调子,总是回响在我的心
头,它总让我想起法兰肯这个可怜而又可爱、可敬的、下流的、会跳探戈、会开法拉利的、对生活抱有希望却又绝望的盲老头子,他的悲惨人生以及他最后对生活意义的重新寻得。
第四篇:《闻“香”识女人》演讲稿
闻“香”识女人
明楼中学 狄文玲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闻“香”识女人》。“闻香识女人”,一听这个题目也许很多人会联想起这部奥斯卡的经典电影,还有那位能靠闻对方的香水味道识别其身高、发色乃至眼睛的颜色史法兰中校。但是,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不是香水,不是那部经典电影,更不是那位神奇的中校。我说的“香”,是“书香”,以及飘着书香的女人。
书是智慧的殿堂,是金玉良言的宝库,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华。读书的女人远离了胭脂庸俗的味道,有丰富的内涵。有着为人母的慈爱,为人妻的贤淑,为人友的体贴。
朋友的博客里上传了一首赵雅芝的《新诗》,从《上海滩》里的冯程程到博洋家纺的代言人。宁波人对赵雅芝都熟悉不过,但真没想到这么个大忙人还这样爱读书爱写诗啊。机缘巧合,曾在宁波的向阳渔港见过这位公认的美女,岁月虽然不饶人,但她走在花团锦簇、浓妆艳抹的女人中间,依然格外引人注目。是气质,是修养,是浑身流溢的书卷味使她显得与众不同。
飘着书香的女人,即便素面朝天,依然自信而美丽!
读书使你更谦逊。先辈的真知浩如烟海,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很多很多,生活中也会以谦逊的态度待人接物。
读书使你更美丽。当你把他人的智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轻轻说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涂抹任何色彩更加鲜艳欲滴。
读书使你更智慧。女人是一本书,容颜只是封面,智慧才是内容。没有人会无休止地盯着封面看,令他们长久留恋的是书中的内容。读书能让你懂得淡淡的溢出,轻轻的释放,让人回味和向往。
读书的女人即使发如霜雪,仍美丽依然。而有的女子尽管年轻漂亮,但很难显现典雅的韵律。作为一个女人,长得再漂亮,也经不起岁月的磨砺,如果口无遮拦,行为放荡,腹内空空,即使貌若天仙,珠光宝气,也让人乏味。只有读书,才能使你充实明理,使你境界升华,使你拥有平和的心态。大学时代被我们共认最美丽最富有气质的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将近退休的张沂南老师。老师曾感慨:活了大半辈子,也曾迷于许多爱好,到头来,觉得最合适自己的还是在青灯下看看书、写写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飘着书香的女人,即使年华不再,依然会显得智慧而优雅!
第五篇:《女人四十》观后感
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我看《女人四十》 生活的琐碎与空洞密密麻麻的回旋、缭绕,编织成铺天盖地的一张网,人们在网中央神色安详的坐着,没有逃跑的欲望与冲动。
1995年许鞍华的一部《女人四十》轰动华人影坛,年底,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把数项大奖都颁给了该片。片中,许鞍华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一个寻常家庭的寻常故事,细腻而富有亲和力。
《女人四十》说的是一个女性在其中年时期遇到许多生活问题的故事,它所叙述的是香港低层家庭的生活琐事,家里的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让大家措手不及,生活开始有点混乱,如何照顾好老人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慢慢的,大家都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那永远割舍不掉的血缘关系,体会到了亲情,渐渐地,生活的乐趣也就回来了。
《女人四十》这整部电影,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却有非常丰富的生活情节。片中的很多细节,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里面的人物,就是我们自己。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会心而笑中,我们渐渐感觉出生活的甘美和人生的温情,就像走在午后秋阳照耀的林阴小道上。
影片的开场运用了一组符合都市生活节奏的客观镜头,阿娥在神情凝重的低着头,让人感到奇怪: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知
1道,她是在等一条垂危的鱼死,因为买死鱼比买活鱼要便宜。但鱼贩开口催促她,无法再等,只好指要那条鱼。一秤,竟要一百五十元,鱼贩说:“它还未死哩!”阿娥趁有人喊鱼贩听电话转头之间,闪电般出手把鱼打死了。大家看到这一幕,都笑了。然而这幽默的一幕,却从侧面反映出阿娥生活的酸楚与无奈。就如同小说中的“楔子”部分,交待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物形象。作为影片的插叙部分,既揭示了影片小说式的结构,亦将情节引入故事发展的轨迹。
殡仪馆里冷调的光源,老伴的突然病故直接刺激了公公成为老年痴呆患者。集合了三兄妹及其家人的主观视角的中景镜头,公公神情木然的对着婆婆的遗像鞠躬,故事在这一刻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引人入胜的开端。
昔日是荣光满身的空军英雄,如今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需要人照料、提点,实足的老年痴呆形象,以至于,公公无可厚非的成了影片情节发展的主线人物。这一人物形象的突兀转变,导演使用隐喻蒙太奇手法,利用殡仪馆中阴阳对立的转变作为象征,隐喻着人物形象的转变。资深演员乔宏饰演的公公,时而痴呆得可爱,时而严肃得煞人。对着父亲这个巨大的包袱,三个子女立即被打出原形。市侩、自私的二哥夫妇,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三女儿阿兰远道起来,却自作聪明的以婆家为借口,蓄意开溜;只有大哥夫妇,虽觉委屈,也备感无奈,但出于道义与责任,最终扛下了一切。而影片的另一条主线变是萧芳芳饰演的阿
2娥。她把年近四十的中年妇女所承受的压力及她不胜长期超负荷运转的辛苦,表现得那么真实、可信,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艺术即分寸,深度不仅在于厚积,更在于薄发。同时还在于萧芳芳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与吸收。片子最感人的应该就算阿娥照顾她公公的这份情了。这是件很让人矛盾与烦恼的事情。痴呆的公公无疑是家中的大麻烦,照顾他是很费力气的,而且照顾他就得让我们的阿娥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痴呆的公公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健壮,相信还可以活得很长很长,这就意味着他们受苦受累的日子也会很长很长。可是善良的阿娥却把这重担担了下来。她同时身兼核货员、老婆、媳妇、母亲等数职。工作上的不顺,公司新招聘进来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来打理财务。这位女子告诉同事,运用电脑软件管理财务,可以以一当十,大量节省人工。她的建议受到公司经理的欣赏和推崇。这使得阿娥的地位受到威胁。生活中的压力,终于使她在情感上爆发,当她在天台上依稀听到听见婆婆唱过的曲子,忍不住放声大哭:“婆婆我好想你呀,婆婆……我很累了,我受不了了,婆婆……”
在公公的这条主线上导演大量运用了表现蒙太奇手法,通过对“不相关”镜头的剪接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加强了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抒发及表达了导演自己对于老龄化的危机及社会福利系统滞后的困境所产生的深刻反思。而在阿娥这条主线中,导演许鞍华塑造了一位精明强干、持家有度的称职主妇,同时也是一倍博闻强识、爱岗敬业的好职员。导演的立场就体现在选了
3这么一个平凡、动人的女性故事,在叙事中透露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
《女人四十》将沉重的中年危机和老年痴呆话题,以相对诙谐轻松的笔调勾勒出来,没有制造太多伤痛,始终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战胜困难的积极精神。许鞍华将这样一个严苛的题材拍得堪称游刃有余,市井风味又不是很过——那些夕阳下老街的空镜头足可以弥补厨房和菜市的烟熏火燎。世俗家庭原本的沉重与苍凉却被导演拍得有声有色,温情于细微处泛开,散落在每一个动人的情节里。
《女人四十》带给人的感动是从每一个细节的刻画中凸现的。平常,甚至琐碎,但是有着感人的真实,那些生活里的点滴的快乐与悲伤,就这么一点一滴的植入骨髓了。故事里的人笑了,你也笑了。故事里的人没哭,你却泪水满眶了。
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幸福与快乐,亦或生死离别,原本淡泊的喜与愁,仍旧可以这样刻骨铭心,细节的温情,比起轰轰烈烈来得更动人,因为更真实,因这无处不在。生活,从来就真实得无处可逃。正如婆婆的歌声所唱的那样“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