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选择题卷
姓名:总分:
1、确立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八大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宪法》
3、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4、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5、一首歌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6、1950年10月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总司令是:A.毛泽东B.朱 德C.彭德怀D.林 彪
7、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严守纪律被火活活吞没的英雄是: A.刘胡兰B.董存瑞C.黄继光D.邱少云
8、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9、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
A.《土地法案》B.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13、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其主要表现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5、、“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消失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16、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相符的: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78年,取名援朝C.生于1945年,取名红兵D.生于1834年,取名振邦
17、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获得解放的是:A.渡江战役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结束
18、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全权代表是:
A.**喇嘛B.**额尔德尼.确吉坚赞C.阿沛.阿旺晋美D.凯墨.索安旺堆
20、“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这段话是针对哪一件事件而发表的: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D.英国侵略印度
21、有一座烈士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顾全整个战局,视纪律重于生命而勇于献身的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你认为
这座纪念馆可能是为了纪念:A.黄继光B.董存瑞C.邱少云D.罗盛教
22、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下列人物中的:
A.林彪B.刘伯承C.邓小平D.彭德怀
23、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是在:A.1949年底B.1950年底C.1952年初D.1952年底
24、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在:
A.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后B.中华民国成立后C.清朝统治被推翻后D.土地改革完成后
25、新中国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6、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B.进行抗美援朝C.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工业化建设
27、“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
A.重工业B.运输业C.轻工业D.农业和商业
28、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经过努力,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一标志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
29、对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1954年制定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定D.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30、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无计划盲目垦荒B.人口数量急剧增长C.“大跃进”时期的毁林炼钢D.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31、“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D.“大跃进”时浮夸风
3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
A.反对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走资派B.激发人民斗争热情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D.提高群众斗争水平,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
3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使经济得到短暂回升C.毛泽东批评江青的错误行为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34、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用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你认为这个场景应发生于:A.建国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文革”时期D.“大跃进”时期
35、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西藏和平解放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3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7、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年B.40年C.50年D.60年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南京B.北京C.重庆D.北平
39、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0、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打的旗号是:A.多国部队B.联合国军C.美国军队D.美英盟军
4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刘伯承D.彭德怀
4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
43、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44、抗美援朝的目的有:①抗击美国侵略者②保家卫国③支援朝鲜人民④保卫和平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5、全国进行土地改革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
46、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改革开放B.民主集中制C.四项基本原则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7、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依法办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48、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沿海城市C.经济特区D.农村地区 5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
A.分田到户,由农民自己耕种的制度B.组织生产互助组实行互助合作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生产队责任制
5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D.农民反对“大包干”
52、一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进行游览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面貌,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不包括的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
5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54、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D.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55、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两个凡是”的思想C.社会主义制度D.四项基本原则
56、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57、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精确的理解是: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B.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D.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58、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却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上C.中共十三大上D.中共十五大上
5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C.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0、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61、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 ①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②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年代
③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④他具有卓越的才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2、针对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姓”社”的困扰,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过程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特区姓”社”不姓”资”③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些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①②③B.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④③② 63、下列各选项是邓小平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实行改革开放③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 64、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邓小平B.毛泽东C.江泽民D.周恩来 65、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是: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6、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规章规定了党的行动指南,他们是: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邓小平理论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⑤
67、确定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68、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78年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C.坚持民主集中制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6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
70、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举行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渡江战役胜利
72、一首老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A.抗日战争胜利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3、为了整顿课堂纪律,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你觉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最适合在这个班会上宣()A.罗盛教B.黄继光C.邱少云D.孔繁森 74、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A.抗日战争的胜利B.抗美援朝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
75、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A. 中国人民解放军B. 朝鲜人民军C. 中国人民志愿军D. 中朝军队
7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A.邱少云B.黄继光C.罗盛教D.杨根思
77、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 78、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9、右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A.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B.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 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D.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80、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 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81、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七千人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2、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83、当今的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8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A BCD.①②③④ 85、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合作化C.手工业合作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86、“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抗美援朝时期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8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88、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心慰的当属()A.王进喜B.邓稼先C.雷锋D.焦裕禄
89、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 90、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题是“文革往事”。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A. 王老师,1954年B. 张老师,1976年C. 李老师,1982年D. 郑老师,1978年 91、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和灾害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一起冤案③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奠定了()A.组织基础B.政治基础C.思想基础D.经济基础 9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9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
9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实现伟大的转折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路线的核心是()A.实事求是B.四项基本原则C.发动和依” 靠群众D.改革开放
96、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B.珠海C.深圳D.广州 97、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98、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
99、“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下列政策与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的农民生活变迁息息相关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0、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其中,实行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以下25题留课后再写:
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A.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了!B.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祖国大陆统一了!4.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7.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9.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11.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12.“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 D.刘胡兰 1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4.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5.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6、下列不属于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17.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代表大会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8.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9.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21.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共“八大”决议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土地
22.“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3.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24.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C.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5.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5 ADCBC6-10 CDBBA11-15 DBADD16-20 DCCAA21-25 CCADC
1-5 CBBBB6-10 CDCAD11-15 BADCC16-20 ACACA21-25 CDDDC26-30 DACAC31-35 DCDDA 36-40 DDDAB41-45 AABAA46-50 DDCDC51-55 BDBCD56-60 CDCCB61-65 BCCCC66-70 DDBCD 71-75 BBCBC76-80 BBDAA81-85 DDDBA86-90 BAAAA91-95 DCBAA96-100 CDADB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列表格内)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五星红旗----中国的骄傲!随着奥运健儿的夺冠,随着“神州七号”的升天,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飘到了奥运赛场,从中华大地升上了茫茫太空!自豪之余,我们不禁想到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是:
A.开国大典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改革开放
3.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A.和平解放B.武力解决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4.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
5.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7.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
8.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
A.“解放”牌汽车B.“长安牌”汽车C.“吉利”牌汽车D.“奇瑞QQ”牌汽车
10.1956年 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11.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3.观看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
14.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15.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改革,国家稳定
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16.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⑤调整巩固⑥ 力争上游
A.②④⑤⑥B.①③⑥C.①②③④D.①③⑤⑥
1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8.邮票记录着历史。与右图邮票中人物相关联的称号是:
A.“铁人”B.“党的好干部”
C.“两弹元勋”D.“最可爱的人”
19.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A.打土豪,分田地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0.在建国后开展的哪一运动中,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2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3.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4.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
25.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26.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
A.改革开放中国特色B.加入世贸市场经济
C.对外交流大国崛起D.西部开发解放思想
27.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8.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一个圈”指的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B.澳门特别行政区C.经济特区D.沿海经济开发区
29.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B.打开国门C.南巡讲话D.高举旗帜
30.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8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3分,第35题12分.第36题10分.共7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5分)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右图壁画解说词: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摘自中国共产党哪一次会议的决议?(2分)
(2)材料二应出自哪一运动过程之中?(2分)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各有何影响?(4分)
33.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4分)
(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结束的时间?(4分)
(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2分)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
3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4分)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2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4分)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3分)
35.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大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否则酌情减分。满分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着世界的挑战。简要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4分)
3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10分)
文 章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cuer/77942.htm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20、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
答: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全国人大加强立法工作,颁布的法律文献: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22、改革:A:农村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内容: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城市的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其内容有哪些?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3、开放:A: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B:确立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为开放城市。C: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24、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答: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5、时间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82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92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6、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具有什么意义?
答: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7、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采取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成就:西藏地区废除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我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8、“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由谁提出的,含义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提出者邓小平。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9、港澳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答: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意义:中国人民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0、中央不同时期分别对台采取了什么政策?
答:新中国成立后武力解放台湾
50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1、两岸关系的发展:
答: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38年的格局状态被打破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九二共识”,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1993年 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1994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
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的指导思想。
32、目前,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是在哪些领域进行?
答: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是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第四篇: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地图版)
(加★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1)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
(2)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内容(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重工业建设;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①重工业方面——建成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重要项目近600个,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加强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内容:①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规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5)意义: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四、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3)措施(形式):①农业改造——走集体化道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的改造——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公私合营(具体政策:赎买政策——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2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分析矛盾,经济建设(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点)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中央确定并颁布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3)表现(影响):由于忽视客观规律(缺点),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济连续3年出现严重困难。
(4)教训: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5(6(7)纠正:从1960年起,中共中央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等“左”倾错误;在城市压缩生产项目,确保重点工程,控制城镇人口,支援农业生产。
(8)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
三、艰苦创业的好榜样
先进人物:石油工业—王进喜(铁人),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
第3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发动原因:①毛泽东对国内政策形式作出错误判断;②个人崇拜;③左倾错误严重发展。
(2)开始的标志:①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②中
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决定》
(3)矛头指向: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4)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5)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也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6)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1967年2月)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7)林彪叛逃事件(九一三事件):林彪因迫不及待地图谋提前“接班”,甚至还秘密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败露后,林彪乘飞机仓皇外逃,于1971年9月 3日,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8)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9)影响(后果):①严重践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治;②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③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序幕: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在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2)意义: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起点)
(1)时间:1978年12月。(2)地点:北京。
(3)内容:思想上: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②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③果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政治上);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⑤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组织上);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②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③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三、拨乱反正
(1)时间:1979—1982年
(2)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意义:这使党和政府赢得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信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
四、党中央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评价=地位+功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
(1)地位: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伟大的物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金额理论家。
(2)功过:虽然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负有主要责任,犯了严重错误,但是毛泽东的错误始终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第2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一阶段(全面展开):
(1)时间:1985—1993年。(2)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5)措施: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第二阶段(改革的加快):
(1)时间:1993年—2000年。(2)背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3)目标: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特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4)形式:公司制、股份制。
(5)效果:到2000年底,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第3课对外开放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2)目的:为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
(3)设置:①1980年,国家设置深圳(一夜崛起的城市)、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②1984年,我国有对外开放了广州、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起,还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发区;④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⑤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逐渐向内地推进。
(4)格局: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主权):A、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B、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6)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7)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4课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一、1982年宪法(宪法至上)
(1)颁布原因:②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②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修改宪法成为当务之急。
(2)会议审议通过: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3)内容: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应;②加强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1)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法制认识的突破。是新时期中国开始走上民主法制化道路的里程碑。
二、民法与刑法的制定
民法:(1)颁布原因:改革开放后,这些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旨在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财产、人身关系的法律。
(2)颁布时间: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3)颁布意义:旨在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刑法:(1)1979年,我国颁布了建国后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较大修改。
(3)为什么要颁布新刑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79年宪法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形势,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新刑法。
(4)新刑法修改内容:①取消了“反革命罪”和不科学的“类推”原则;②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罚相当”原则。
(5)新刑法特点:增加了刑法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严密性。
(6)新刑法的地位: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比较全面、完备的刑法。
三、依法治国
(1)过程:①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②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重申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对依法治国作出了进一步阐述,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
(2)目的:依法治国就是保障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第5课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2)具体事例:①开始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③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特点: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④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中共十三大功绩: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路线。
(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改革开放第二个春天)
(5)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②1997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正式写入党章。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2002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课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上)
(1)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行使自治权。
★(2)原因:①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②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民族风俗和习惯;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建立了亲密关系。④主要原因:我国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3)概况:①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建议在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制度,被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所采纳;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内容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中写道: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样,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③自治区域分自治区(最早建立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最晚建立的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④1984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意义: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保证了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经济上)
★(1)措施:①党和政府实行各民族经济、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②在政策和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西部大开发:
A、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①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有些地方还从未被开垦过,还处在睡眠状态,地上和地下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浪费;②我国是全国一盘棋,就是要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东西部地区得到均衡发展。
B、援藏好干部之一:孔繁森(山东聊城人,殉职于1994年11月)(孔繁森纪念馆建立在山东省聊城市)
C、原因:为少数民族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
D、成就: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3)成绩:乡镇企业得到发展(伊利集团),富有民族特色的经济令人瞩目,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一五计划期间);包兰、兰新等铁路;青藏铁路(改革开放后,西部大开发)】,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2课祖国统一大业
方针
总体目标一国两制实践理论依据港澳回归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时间:改革开放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提出者:邓小平
(3)目的(总体目标):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根本目的(出发点):维护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
(4)针对问题(直接原因):台湾问题
★(5)“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两种制度(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港澳台与大陆的关系:大陆——中央;港澳台——地方。
★(7)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符合中国国情,代表了民意,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扬,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开辟了广阔前景,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
三、香港、澳门的回归(主权归属)
1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1)香港回归:○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澳门回归:①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②行政长官:崔世安(现任)。
(3)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③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当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后,中国政府采取“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原则。实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
四、海峡两岸的交往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①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邓小平)。④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基本思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解决,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1992年,海协会(大陆)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台湾)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④2008年,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正式启动。
(4)两岸“三通”实现的意义:①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②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重大进展。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1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1
一、选择题(15道每题2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A.新疆B.台湾C.西藏D.海南
2、开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五四运动开始D.土地改革的完成
3、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有()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董存瑞④刘胡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4、下列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一项是()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B.解放了生产力,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创造了条件
5、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
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
8、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起止时间是()A.1949年─1956年B.1956年─1966年 C.1958年─1968年D.1966年─1976年
9、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76年的是()
A.刘少奇含冤而死B.文化大革命结束 C.四五运动D.毛泽东逝世
10、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主持中日常工作的人是()①周恩来②邓小平③叶剑英④华国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到完全纠正是在()A.党的八大B.党的九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
12、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开放中,要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就必须坚持()A.四项基本原则B.党的领导C.社会主义道路D.毛泽东思想
13、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一大二公”的旧体制B.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次会议是()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15、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的事件是()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2)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了《(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
(3)1971年9月13日,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反革命集团覆灭。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党的十四大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5﹞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三、材料解析题(共2题,30分)
1、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材料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阅读以上二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年的哪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②结合材料二,列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时期的楷模有哪些?
2、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两项)?
③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四、简答题(共2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
1、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2、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做了哪些努力?
五、探究题(8分)
请评议一下从文革十年到改革开放这其间的得失和经验教训(观点正确,表达准确,语言流畅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