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6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009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六人口资源、环境
1、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主要存 于下列哪些地区()
A、欧洲一些国家B、北美洲国家
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D、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2)下列现象中,与人口增长过快无关的是()
A、毁林开荒,过度放牧B、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C、人口老化,劳动力短缺D、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2、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
(1)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水污染C、水土流失D、酸雨
(2)产生上述现象的人为原因有:①大面积森林遭到破坏②过度开采地下水③大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④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长江沿江经济地带的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
A、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变B、水资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D、能源不足
4、图中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5、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开工建设,“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
()
A、展现我国世界一流的铁路修建技术水平
B、节约东部地区的土地资源
C、投资大,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D、防止环境污染
6、下列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
A、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D、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7、图反映了我国某一著名高原的地表景观,造成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A、农民修筑梯田B、水土流失严重
C、大规模开采煤矿D、大量取土烧砖建房
8、青藏地区丰富洁净的能源指的是()
A、铀矿、石油B、地热能、太阳能
C、煤、水电D、水能、天然气
9、下列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游可以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业
B、中上游水能丰富,水电业发达
C、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严重
D、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10、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沙尘暴 C、台风D、地震
11、长江沿江地带最大的酸雨区是()
A、西南酸雨区B、华南酸雨区 C、华中酸雨区 D、华东酸雨区
12、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B、退耕还林、还草
C、减少放牧的牧畜数量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13、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的景观,出现在黄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源头
(2)形成该图所示的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
C、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内蒙古草原严重沙漠化
14、能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B、缩减农田面积以减少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1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有关,能够最有效地减轻这种天气灾害的人类活动是()
A、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B、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C、适当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不断开垦草原、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
16、下列人类活动方式可取的是()
A、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D、在青藏高原上发展畜牧业
17、我国土地面临的问题()
A、由于大规模造林种草,使耕地迅速减少
B、由于大规模“开源”,使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C、近几年来,我国土地资源没有发生变化
D、由于水土流失,沙漠侵吞,盲目开发,使耕地面积快速减少
18、图中各地段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3eud
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B、①耕地②村落③林地
C、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 D、①林地
②耕地③果园19、2007年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主题是“应对水短缺”。结合图,分析回答问题。
(1)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全世界有
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______________地区。
(2)世界上惟一的城市岛国是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代号),该国虽位于
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区,但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
(3)同样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①、③等地水资源数量稀少,而我国东南部地区水资源数量丰富,成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这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
(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和非洲确定建立新型的经济伙伴关系,非洲具有______________、市场和劳动力三个方面的突出优势。若有15万吨原油从支付及亚历山大港运往广州,油轮沿途依次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______________海峡和南海。
(5)围绕是否存在“水短缺和水危机”,小明和小玲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地球上水的总量是一定的,而且不会跑到其他星球上去,因而不会有水短缺和水危机。”小玲则不同意他的观点,假设你是小玲,你会列举哪些理由来说服小明?
2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自然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3)本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在广大牧区已采取的退耕还草、还林,减少载畜量等措施,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牧民的经济收入在短时间内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请你出谋划策,从长远看,如何使牧区生态在不断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同时,牧民的经济收入又不断增加?
21、读西气东输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送工程,起点位于新疆的轮南,终点_________。
(2)新疆突出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新疆因地制宜,发展了绿洲农业,请说出新疆两种著名农产品_____________。与“西气东输”沿线东端地区相比,新疆农业生产突出的气候优势是_____________。
(4)下面民居景观图位于“西气东输”沿线A、B、C中的_____________地区。说说
该地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5)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昼量避免破坏
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B、保证沿线粮食种植面积
C、提供少数民族就业机会D、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_____________(国家),乙图是_____________(国家)
(2)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
河流:①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海洋:C是_____________。海湾:A是_____________。
(3)城市②_____________是重要的__________工业中心,也是该国最大的__________。
(4)甲图中所示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但其信息软件产业发达,其中_____________
(序号和名称)就是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新兴工业中心。
(5)乙国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沿海地区,为缓解城市人口带来的压力,该国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首都从沿海的__________迁到内地巴西高原的__________(城市)。
(6)甲、乙两国工业分布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
(7)甲国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乙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它影响着全球气候。
参考答案
一、1、(1)C(2)C2、(1)A(2)D3、A4、A5、B6、A7、B8、B9、A10、A11、C12、D13、(1)C(2)C14、D15、B16、A17、D18、C19、(1)干旱(炎热干燥)中东(西亚北非)
20、(1)干旱(2)D(3)土地荒漠化①对草场、性畜进行科学管理;②建立
畜产品深加工基地;③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21、(1)上海(2)“三山夹两盆”(3)哈密瓜、长绒棉、葡萄等(任选2种即可)日
照时间长,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B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黄土
层深厚且直立性好,易于开凿窑洞。(5)D22、(1)印度巴西(2)恒河亚马孙河大西洋孟加拉湾
(3)孟买棉纺织海港(4)④班加罗尔(5)东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
(6)分布在沿海且靠近原料产地(7)水旱热带雨林破坏严重
第二篇:地理中考复习
7.(14分)山地被称为“大地的骨架”,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中,山脉①两侧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省和
(写简称)。
(2)
图中,山脉②东侧的地形区是
。山脉③、④、⑤、⑥中,属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填数字)。
(3)
图中,山脉③是,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此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
热带、亚热带分界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
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
D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4)
阅读图,观察图中北纬30°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其中
(填数字)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图中②是“世界屋脊”
(地形区),③是低平的(地形区),整个地势特点是。
8.(11分)读我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是,北侧的地形是,平原B是,丘陵C是。
(2)
我国的地形类型,布局农业生产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填如下到各地形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D
业,E
业。
(3)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给东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4)
我们的家乡在(地形区),位于我国的第级阶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9.(10分)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
;⑥。
(2)
写出山脉⑥两侧的地形区名称A
;B。
(3)
写出山脉⑤西侧的地形区名称是。
(4)
图中地理事物中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高原,“地面平坦”
“牛羊成群”的是
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⑧是
高原,“紫色盆地”之称的⑦是
盆地。
(5)
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
。(填代号和名称)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0.(15分)读图回答问题.(1)
A、B、C、D四地中,属于热带的是
;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2)
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地;年较差最小的是
地。
(3)
属于冬季多雨的是
地,此地应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
岸;属于夏季多雨的是
地,常年降水较均匀的是
地。
(4)
北京对应于
地,属于
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5)
C地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主要分布在,气候特点。
(6)
A地的气候类型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1.(12分)读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1)
邻国②是,内海③是,省区⑩主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是:。
(2)
省区⑧是,我省的行政中心是。
(3)
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的省区简称自西向东依次是。
(4)
我国一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山脉是
(字母+名称)。
(5)
处在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山脉是
(字母+名称),位于⑤省我国主要高原是。
(6)
图中A,B,C,D四条山脉位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
(字母、名称),海峡⑦是,岛屿⑥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2.(13分)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
奔流入海,沟通了
交通,方便了沿海与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
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级阶梯,地形以
为主。主要的地形区为。
(3)
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级阶梯,平均海拔为
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4)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
——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太行山——
——雪峰山。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3.(12分)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高原:A
高原,C
高原;
(2)
盆地:E
盆地,H
盆地,除此外,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盆地;
(3)
平原:K
平原,L
平原;
(4)
山脉:⑬
山脉,其主峰
峰是世界第一高峰,⑥
山脉,⑦
山脉,(5)
我国地势具有
特点。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4.(7分)(2017•昆明)如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
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西北内陆递减。
(2)
根据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推测,我国西北内陆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_为主。
A
.耕地B
.草地C
.林地D
.建设用地
(3)
我国水资源南方,北方少,西北最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4)
根据图推断,南方河流流量比北方
(大/小),四大地理区域中发展农业最缺水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5.(14分)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使我国各地的人民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②。
(2)
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3)
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该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4)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双选)
A
.A地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B
.B地种植花卉蔬菜,方面供应城区C
.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
.D地发展海水养殖
(5)
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简要分析E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6.(7分)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是图中的类土地利用类型
(填数字),分布区的地形主要为。
(2)
③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的干湿地区为。
(3)
①②两类土地类型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山脉)——
(河流),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
℃等温线大体一致。
(4)
④⑤两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7.(10分)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填序号),A区域一年可收获
次
①林地
②耕地
③草地
④难利用土地
(2)
区域A和B大致以
岭—
河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及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
从温度带来看,A,B,C,D区域各分布在、、、。(填序号)
①寒温带
②中温带
③暖温带
④热带和亚热带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8.(5分)(2011•玉溪)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
(1)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
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沿
运河北上把水输送到华北地区。
(3)
图中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世界著名的“
”。
(4)
长江干流上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5)
首都北京已经相当“干渴”了,除了跨流域调水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替她解渴?(至少写两点。)。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9.(8分)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水稻适宜在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图中①、②两地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
地;该地水稻一年能够成熟
次。
(2)
③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③地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上。
(3)
④地因为纬度较高,(热量或水分)不足,农作物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4)
读图可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
北
”的特点。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20.(7分)读“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甲、乙、丙、丁代表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它们集中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填代码)。
(2)
乙工业基地是,丁工业基地是,连接乙、丁两大工业基地的两条铁路干线是
和
。(填名称)
(3)
甲为辽中南工业基地,它所在省的行政中心是。
(1)
图中山脉名称是
。A是
港,它终年不冻。
(2)
B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海港,名称是。
(3)
E是
高原,该高原南部的大湖泊名称是
湖,它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4)
G是俄罗斯的首都
。J
洋;N
煤矿,O
油田。
(5)
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铁路网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横贯亚洲大陆的大铁路是世界最长的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3.(9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于2015年6月29日在湖南韶山举行,这也是中国红色旅游首次在国家层面与外国展开合作。这次活动促使两国的红色旅游向更大空间、更深层次迈进,也推动了中俄两国的交流。
读《俄罗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字母E所代表的北京的友好城市名称:
(2)
图中数码代表中国的是。
(3)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A
平原,B
平原,G被誉为“俄罗斯的母亲河”是,F是亚欧分界线
山脉。
(4)
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5)
B,C两地形区的地势高低情况是,判断的依据是。
4.(8分)读俄罗斯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是俄罗斯的邻国,E是俄罗斯的邻国。
(2)
俄罗斯横跨亚、欧两大洲,但是通常将它历来被认为是
洲国家,图中B即为两洲的界限山脉,D
为首都。
(3)
俄罗斯东部濒临C
洋。
(4)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
6.(10分)读澳大利亚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方位)。
(2)
图中数字①是
洋;数字②是
洋,A为
(山脉)
(3)
甲是
(城市),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4)
澳大利亚是
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高度
化的农牧业和蓬勃发展的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5)
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地区,关于该地区人口集中原因错误的是。
A、煤铁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开发最早
D、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7.(10分)读澳大利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布特征是。
(2)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是。
(3)
澳大利亚绵羊养殖数量和羊毛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被誉为“
”。
(4)
从图上可看出澳大利亚占重要地位的两种矿产是,试描述这两种矿产的分布特点,试分析这样分布的好处。
(5)
澳大利亚的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简要分析其原因:。
(6)
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主要矿产是,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8.(10分)读以下两幅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国是一个岛国,最大的岛屿是
岛,乙国最大的岛屿是
岛;甲国的领土大部分位于
(低、中、高)纬度,乙国位于
(南半球、北半球)。
(2)
甲国矿产资源贫乏,其工业主要分布在的狭长地带;乙国矿产资源丰富,素有“
”的国家之称。
(3)
甲国的耕地面积狭小,以使用
(大型、小型)农机具为主;乙国农牧业发达,素有“
”的国家之称。
(4)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两国都是
国家;从图中可见,两国城市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内陆)。
9.(7分)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即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巴西东临
洋。
(2)
巴西大部分位于
带(温度带)。
(3)
巴西境内有两大地形区,图中A位于
平原、B位于
高原。
(4)
巴西首都是。
(5)
有关巴西语言和艺术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巴西通用西班牙语B
.巴西居民多信奉佛教C
.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D
.巴西的桑巴舞、狂欢节以及足球运动透射着民族的活力与激情
10.(13分)下图是非洲略图和拉丁美洲略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非洲略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
海,④
湾,⑥
河。
(2)
写出拉丁美洲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
洋,B
洋,C
高原。
(3)
从纬度位置来看,非洲与拉丁美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以
带的气候类型为主。从人种的分布来看,非洲以
人种为主,拉丁美洲以
人种为主。
(4)
⑤
山峰为非洲最高峰,有“赤道雪峰”之称,这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5)
C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为。
第三篇:中考地理复习经验总结
优化地理教学三举措
栗溪实验学校地理教研组
地理是一门极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学科,但由于其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涵盖信息量大、联系纷繁复杂,所以综合性较强。在我校地理学科老师们的齐心努力下,这次地理中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
首先是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达到减少无效劳动,师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尽量轻松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我们认为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一是兴趣,二是基础,三是地图。只有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所以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夯实基础: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要有45分钟上课的效率;为此我们要求学生上课时学懂、学会,不遗留问题,并及时通过练习和我们搜集的资料,拓展相应的基础知识。如果上课时有了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找老师或同学解决,不要留下学习死角。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建议学生读一些地 1
理方面的书籍,还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生活处处有地理。
其次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只要遇到书上有的地图,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自主观察、小组或师生交流、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填、写结合,我们把它叫做“地理事物定位法”。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练、测并重,我们把它叫做“对比强化记忆法”。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教材、转绘教材,结合老师的分析总结,就能进一步加强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充分把握教材,明确重点考点的目的。
二、构建复习体系
知识是系统的,尤其是地理知识,复习时只有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才能夯实基础。我们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全力复习教材。首先是理清脉络,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学生在复习时应该首先把握课本的整体脉络,以图表的形式理出知识结构框架,构建复习的整体概念。夯实基础,重视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从历年中考题型上的改变可以看出,试题突显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书上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单独的整理,以便复习。同时对知识点加以分类,对于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及时的进行分专题的总结。比如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
第二阶段以做模拟题为主。加强读图、用图能力方面的训练。结合中考指导,查漏补缺。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复习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训练,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基本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地势等一定要牢固掌握。读图的同时还要把基本知识点与图形有机地结合,提高从地图、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参照中考指导对考点内容和要求做全面、大致地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在初
一、初二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对于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要了解清楚,这样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老师们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一是结合近年的各地初中地理中考试题,明确考试内容,把握知识和能力要求,使复习有的放矢。二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倡导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人地关系等实际问题。复习时以课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做题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三是宏观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四是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严谨。课上用规范性语言教学,引导学生用规范性地理术语表达地理知识,包括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方法。五是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有用地理,留心观察,提出问题,关注身边及国家大事。六是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如去年地理中考题中就有一个填空题是根据地图填我国的一个文化遗产的名称,因为这个地方大致位于我市,所以很多人都能答出“明显陵”这
个正确答案。所以我们在选择习题时尽量涉及到一些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如今年的汶川地震后,我们就及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组织学生观后电视上的专家分析,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周边热点时事的习惯。
三、加强考前指导
中考前的五月份,我们结合历年中考阅卷分析和学生的反馈,认真分析地理答题失分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前指导: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考要求,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努力做到:
(一)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比如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二)仔细读图,看清图示。今年的中考地图占重要内容。因此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
(三)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在答题时要注意对
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
四、全卷分成两次答题,先易后难。做完后认真检查,尽量避免失分。另外我们平时经常鼓励学生,还对不同学生心理方面的特点做了针对性引导。
不同往常,今年的教学和复习,我们比以前更轻松了,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助手--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很多好的建议、做法、教案,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提高了学习、复习的效率,起到了变难为易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校地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兄弟学校,离创人民满意教育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更加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执笔:赵德华
第四篇:九年级地理中考复习总结
明目标求真务实 重基础精讲细练
——2014年地理中考工作总结
xx中学 xxx 2014年中考已落下帷幕,在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我校教导处、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地理中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回顾近两年的地理教学和中考备考工作,我们在教学、备考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现简单汇报如下,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
一、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从基础抓起,即抓好七、八年级的教学环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尽量轻松的掌握知识点。要抓好七八年级的地理教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兴趣,培养兴趣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气候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二是基础,难度不一定很大,但要紧扣课本,认清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三是地图,让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喜欢地图。
(二)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只要遇到教材上的地图,我们都认真对待,尤其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地图、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这却是学习地理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地图教学效率,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1、填、写结合。在掌握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在一张地图上,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方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2、练、测并重。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让学生适当做一些针对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张地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二、九年级的复习环节,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分两个阶段,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一)2014年4月前,也就是九年级的第一轮复习阶段,我们集 中全力复习教材。
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有的考,有的不考。我们参照中考说明对考点内容和要求做到全面了解,同时消灭在七、八年级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学生在复习时我们首先把握课本的整体脉络,以图表的形式整理出知识结构框架,将中考的知识点制成完备的复习题纲,以方便学生掌握。为了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备考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2014年十堰市地理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把握知识能力要求,使复习有的放矢,不走弯路。
2、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倡导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时以课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做题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力争当堂的内容,当堂识记,绝不留到课外。
3、宏观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
4、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留心观察,提出问题,关注身边及国家大事。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始终是中考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命题材料多取材于新闻报道,时事动态,各种数据等资料,命题的地理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我们通过搜集 资料,专门分析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二)中考前的五月份,我们结合历年中考阅卷分析和学生的反馈,认真分析地理答题失分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前指导。
这个阶段,我们以仿真模拟考试为主,在模拟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⑴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⑵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⑶读图技能不够熟练、答题不够规范。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努力做到: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比如选择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2、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教学生怎样审题,如选择题要会从题干中找准关键词,关键词即是考查的知识点。理解题意后,迅速从记忆库中提取与采分点相关的知识,再去查看教材、图册中有关的资料,最后提取正确信息做答。
3、加强读图训练,攻克学习难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考查必考的重点难点。我们以专题图的形式进行学法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的说明,了解是哪一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政区图、交通图等。再对照教材和图册资料查找相应信息,再次认真读图。
三、临近中考的前二十天,我们要求学生自由复习,注意“回归”课本,落实下面五个“回看”。
一、回看教材。对照地理教材目录,依据考试说明列出的考试范围,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现,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要求理解的内容,能否说明“为什么”;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否懂得“应用”,以便掌握解题思路。
二、回看地图。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于一身,掌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回头看看地图,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复习方法。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的地图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图、中国交通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回头看看所练的各种与图有关的考题类型。如:地理景观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形在试题中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需的。
三、回看解题方法。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之所在?选择、读图试题应答策略?讲解时应着眼于知识点的剖析和整理,告诉学生怎样运用已有的知识,怎样发现解题条件(隐含的和明显的),利用条件用何种思路、方法解题。
四、回看解题错误。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考前有针对性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如看过去考卷中错解的题以及近年中考试题的错解分析等,分析导致失误主要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失误,避蹈覆辙。
五、回看社会热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命题成为中考的主旋律。所以,有必要回头看看一年来的“新闻”。诸如: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等。⑵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⑶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⑷人类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2014年中考已经结束,回望来路,脚印深深;眺望前方,阳光灿灿。但在复习备考中的经验和教训仍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与备考中,我们将不断的努力奋斗,力争总结出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有效的提高地理学科成绩的方法和策略。
2014-7-5 6
第五篇: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 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
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主要治理措施: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上海、成都、贵阳、南昌、南宁、广州、香港、澳门、台湾„„ 附录: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 一年两次或三次
传统运输方式 陆运为主(汽车、马车)水运为主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气候
传统娱乐方式 滑雪 游泳、赛龙船
第二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
2、地表景观
⑴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四、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2、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天气气,稀土的储量大。
六、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行:马、骆驼、小毛驴。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位置范围
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日昼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高原农牧业
1、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农作物单产高,青稞喜温凉,还有小麦,豌豆。
2、高寒牧区:本区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1、气温低,太阳能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年日照3000多小时,羊八井。
2、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区。
五、交通运输的变化
1、解放前,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
2、解放后,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北京、成都、西安、广州民航线;龙羊峡、羊卓雍湖水电站。
六、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3、行:牦牛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七、保护三江源头
三江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49%,长江25%,澜沧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长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驴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改善三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
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
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台湾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二、源丰富的宝岛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立足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立足于“岛” 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
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门
一、港澳对比
名称 回归时间 人口(万)面积(KM2)位置 主要居民 组
成香港 1997.7.1 678万 678万 广东省珠江东口 中国血统98%,英、其他2%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 1999.12.20 44万 16万 珠江口西岸 中国血统95%,葡3% 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
二、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1、加工工业
航空便利,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背靠大陆,地窄人稠,市场狭小,本岛加工,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2、世界地位
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
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齐名;
全球航运中心之一。
3、发展战略
不利因素:缺少发展空间、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工资水平高,地价高。
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香港方面:在盐田,蛇口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轻工业,金融业迁至深圳,扩大营业规模,同时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支持;内地方面: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广州—深圳—香港发展轴线。
三、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
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人口:1925万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
二、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气候:深居内陆。
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植被:荒漠为主。
影响:由于新疆地下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西双版纳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景观: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北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的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等。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热带动植物王国;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重振对策: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黄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
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3、容易发生沙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长江沿岸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纽带作用: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2、辐射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加国际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成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它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②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资源丰富,热量较为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国我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③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3、①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②长江地带辐射的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的产业;③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方向——由本地向南北辐射;④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意义——以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1、长江是沿江城市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
2、依托长江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在长江沿江地带己形成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3、这些特大城市是本区域内的济经、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四大工业基地:①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②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③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
2、四大“工业走廊”雏形:①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②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重庆(嘉陵、银钢)等汽车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轻纺。
3、(P83页活动)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的协作: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
五、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频繁绵地区;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防治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坡度在25°的严禁开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结合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标。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宏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国土整治;
2、微观到具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3、中观到区域之间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区域联系和区域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发挥地区优势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区域之间的合作恰恰是区域优势之间的互补。
二、在世界中发展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2、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各个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多方面的合作,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加入竞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