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张爱玲的简要评价
对张爱玲再评价
在中国的近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抬高,许多评论家对张爱玲的评价是一边倒的。内行的人知道一个人变得红火会有两种原因:一是被某些人炒作红火起来的;另外一些人则是靠真实水平红起来的。上世纪香港的很多明星就是被香港黑社会集团炒红的,所以对于张爱玲一直受到人们的吹捧的现象我们应该仔细考察一番,不能够盲目崇拜。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通过对张的了解我发现张爱玲的生活态度是很有问题的。张爱玲自幼性情孤僻、自负、极端,写出来的文章页是很反传统的。既然张爱玲的生活态度很糟糕为什么她的文章却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呢?这就首先要说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了。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普遍的人们都是很反传统的,而且颇有些性压抑,张爱玲的文章正好能迎合这个社会人的某些这种变态心理,这是张爱玲的作品受到追捧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像诸如有一个女的喊叫什么淳子的,为了出名处心积虑,迎合时代之风找到“恋父情结”这个时髦的词对张进行继续追捧。百家讲坛中所谓淳子是很缺乏学术水平的,从开讲到开讲10分钟我统计了一下淳子说了“恋父情结”说了16次,但是都没有见所谓淳子论证一下张爱玲怎样的“恋父”,有的一点简单的论证也都是一笔带过的,论证过程很糟,人家复旦大学教授同时用精神分析方法分析鲁迅的时候不知道比她强很多倍。而且我看那个淳子很像作公关方面的人,眼神和行为举止、气质都很想是搞公关的,不像是做学问的。所以淳子评价张爱玲很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一个误导。排除了这种误导,张爱玲就是就是一个水平很一般的人,她的作品极会给人们以坏方面的误导。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定的成就,但绝不是现在文学界把她炒作形成的那样,她的实际成就应该比文坛炒作的更低一些。她和鲁迅之流迟早会因失去追捧者而一落千丈的,到时看到历史前头的人预言的真正有水平的文学就会出现。那时的人们也会正确的用一种批评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这些所有的文学家的,而不是现在的毫不负责任的一边倒。
第二篇:浅谈张爱玲专题
浅谈张爱玲
话说张爱玲,个人总是以为,她只是一个良好的记录者。而非一个良好的作者。
诚如她所说: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
无论是什么,她所写的,都是她的真实感受。所以,自从她和胡兰成黯然的分开之后,她就没能再创作出诸如《金锁记》一般的精品了。或许,也有别的方面的因素吧。但是,本人还是认为那大约就是因为她所创作的都是,或者,至少是part of her story。诸如《小团圆》,《半生缘》,无论是什么,都是包含着一种非常浓厚的悲剧主义浪漫色彩。或许美丽的如梦似幻,但却是最终逃不开现实化悲剧的色彩。
在她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是不会那样在离别之后又奇迹般的相遇的。分开,就是分开。或许,是新的开端。或许,又是永远的记忆定格。也许,在分开后也曾有过深情的回眸,也许,在离别后也有黯然的瞬间。但至少,曾经爱过。至少,有过曾经。那样,就够了么?或许吧,感情的事,又有谁说的清楚呢?
这般缜密的生物反应,至少是现在的科技所无法参透的。是爱,还是不爱;是恨,亦或者只是难以割舍?没有人知道答案,也没有人能确切的感知别人的内心。这就注定了的,让爱情变成了一个如此难解的玩意。
就好像,你写着这个字,无论多少划,都不足以体现你心中的繁杂。就好像,是古往今来那么多的痴男怨女,那么多的哭笑恨骂都被熔融到这10划之中了。原来以为,爱是承诺。但经历了,才渐渐的醒悟过来,爱,不过是一个苍白而脆弱无力的字眼。所有的情感,早已不是这个字所能承载的了。
一如张爱玲所言:“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爱情就又如这世上最优秀的猎者,先是用甜蜜诱惑你上钩,再来,就用那原先的甜蜜细细的打磨你内心最为柔软的角落。慢慢的,揉烂了,便成了灰,然后,心就死了,却依旧流着泪,不止。
这种感情就又如福寿膏一般,浅浅的一品,便上了瘾,然后,就再也无法割舍了。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无数次的重复着快乐的癫狂与失落的无望。大好的时光,便这样的在无望的等待之中一晃而过。
得到乎?失去乎?
佛曰:“不可说也”
第三篇:对预备党员评价
XXX同志在学习与工作上,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能及时发现学习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一项学生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班级的各项活动任务,我愿介绍XXX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XXX同志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对党的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缺点,在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思想品德端正,团结同志,对党忠诚,为人正派,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用党章规定的标准全面衡量XXX同志,我认为她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愿介绍XXX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XXX同志对党有正确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她平时能够自觉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前一时期的工作调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本职工作和组织上交给的其它任务都完成得较为出色。总的说来,我认为XXX同志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愿介绍XXX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XXX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改革开放,发扬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身体力行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并将其溶合于实际工作与学习当中,我愿介绍XXX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四篇:近几年来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
近几年来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边巴德吉 2011010830 摘要:张爱玲是中国文史上一个独特的个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新的开拓,一代才女张爱玲除了有传奇的人生经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魅力之外,对她及她的作品的接受和研究也走上了一条颇具戏剧性色彩的研究道路。本文主要依据对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以及张爱玲小说笔下的女性形象,还有张爱玲作品中苍凉意蕴等。
关键字:艺术特色;女性形象;社会环境
引言:张爱玲,这个40年代曾经红头上海滩的女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犹如一颗流星,光彩夺目却又转瞬即逝。张爱玲初登文坛,就迅速地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并引起了当时文坛的震惊。但是,与她的作品在读者中激起的热烈反响相比,对其作品的研究却显得冷落滞后。1949年之后的30年间,张爱玲被人们长久的遗忘,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史和研究者都没有提及过这个名字。新时期以来,海外的张爱玲研究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并对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这股热潮迅速影响到国内的研究界,于是人们重新审视、评价这个“天才奇女”。评论者们一直承认张爱玲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文学史上应给予其一定的位置。199
5[1]年张爱玲去世,又重新掀起了一股“张爱玲热”.一、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姚文准确地把握了张爱玲小说中将古典的形式与现代人情感体验相融合这一特点,突 出了张爱玲的生命悲剧和惘然无依漂泊感,朱文娟的论文《浅论张爱玲的悲剧生命意识与悲剧文化心态》也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张爱玲的文化心理指向传统性,并且指张爱玲作品中荒凉已经“外化为一种生存意识不再局限于一种情感内涵。”范智红的论文《在“古老的记忆”与现代体验之间—沦陷时期的张爱玲及其小说艺术》将张爱玲置于特殊的年代背景加于考察,认为张爱玲表达了对于这个“时代”和“现实”的更深刻而且跟更独特的体验,并且使之艺术形式化。张爱玲认为时代是仓促的,“为了证实自已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的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是记忆”,张爱玲《自已的文章》1944年12月。因而,范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道,张爱玲“在生存体验上连接了历史”与“现实”,在时空体验上使过去时代的“人生”与“现实感受”打成一片,这一点直接影响到张爱玲小说的叙述结构。范智红的文章在此研究中石油深度的。张洪的《无奈与悲哀—张爱玲小说的基调》认为,“张爱玲以女性是纤弱和宽泛的人道主义目光无法洞悉复杂的世态人生,对世界的焦虑不安代替了对世界本身的关注”。因而,[2] 张爱玲是无力的,她的悲剧困境是缺乏行动的,但又是超越行动的。
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就十分成功。因此,很多研究者抓住“女性”这一角度研究。于青《论传奇》一文认为张爱玲在作品中着重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着的女奴群像,在张爱玲笔下,无论是怎样女性,“骨子里,却都惊人地一致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这样的论断开起了对张爱玲作品进行真正的女性女性的先河。李继凯的文章《论张爱玲中的女性异化》同样着眼于女性的视点。认为“张爱玲对女性异化作了全面的描写”李文分析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异化1/2种类型,即奴化,物化与兽化,女性的“奴化”是性压迫,男性跋扈的结果,女性的“物化”是经济的压迫,金钱跋扈的结果。“随着女性异化程度的加深,女性也就不可避免第越来越远离“人道”而趋近“兽道”。该文深刻地剖析了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悲剧意识。谢倩霓的《女性生存及其物质指归—对张爱玲几部中篇的一种解读》认为,张爱玲了作品“在展示人们惯常认为的一些洋场怪状及人性负面外,主要是描述了生
活干乱世而又一无所长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及她们为了生存而做出了个各种努力和挣扎。这种女性生存最终都指向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对女性自身生存的关注参透着张爱玲自身的深切感触,此外,只有一些文章表达了比较新颖的观点。王枫的论文《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小说散论》认为张爱玲深受西方通俗小说和中国传统小说结构常常是分裂的。缺少完整性和均衡性。此外,该文还认为张爱玲的家庭是中西合璧的,这种家庭也就带给她造成特殊而又复杂的影响。“《流言》是她母亲的世界,而《传奇》是她父亲世界。”总的来看,张爱玲作品的文学中意义远远超过它的文学意义,几个传统在她这儿汇流,因此她的出现带有很大的总结性意义。这俩个传统就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和明清以来的白话小说传[3] 统。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苍凉意蕴。
张爱玲的创作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把那个变动的社会作为她所写生活与人物活动背景,描写那个社会中属于旧时代的人们便懂得生活,人与人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她在精神的思维中确认人类存在的荒诞性和人本来的孤独状态。她的作品也因此营造出一种悲凉的存在主义氛围。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环境 的展示,使她同存在主义哲学间建立了某种可以相互阐述的关系。张爱玲关注的是女性本质上的孤独和被抛掷状态,直逼人类生存环境,这就是张爱玲的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存在主义倾向。张爱玲生存于乱世,这就决定了她的小说创作中出现的荒凉悲哀的意象。有人认为:“张爱玲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的精神家园也是悲凉的,他的小说也始终弥漫着一种令人低徊不已[4]悲凉气氛”。还有些人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没有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那种清峻的风貌和潜藏于其中的理性力量,基调是苍凉的,骨子是荒诞的。她笔下的洋场是喧嚣掩饰下的精神沙漠,光怪陆离不过是点缀。她的传奇,不过是一个个说不尽的苍凉故事,渗透着令人刻骨铭心的寒意。她专写没落,语调没有批判与谴责,有的只是嘲弄。她赋悲剧以喜剧的形式上演,每一个看似悲剧的故事都有喜剧笔调的渗入和喜剧情节的穿插,故事表现精巧滑稽和尬的不和谐。从而在精神上与现代派取得了联系。张爱玲生活的时代与反映的时代同出一处。她童年的不幸,她的无爱的家庭环境,自然是她产生孤独嘲世心理的催发剂。她对人生的悲剧感与
[5] 荒谬感是和现代派作家相通的。
参考文献:
[1]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ISBN978-7-303-09156-0 [2] 季羡林.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2002(1)[3] 季羡林.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名誉主编 季羡林 主编<张燕瑾 吕薇芬> 出版社.2002(3)[4] 郭晓鸿.《沉稳与苍凉---轮张爱玲小说的人生主题 》, 杭常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 杨玉清.《张爱玲研究综述》, 陕西西安 710215.2008(3)
第五篇:张爱玲经典语录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爱》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半生缘》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倾城之恋》(范柳原对白流苏说的)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张爱玲三恨
张爱玲,一个永远的贵族,她的“出名要趁早”言论早就成为超女和超男们的座右铭。《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倾城之恋》,当然还有她的《红楼梦魇》。《红楼梦魇》中张爱玲研究红楼梦的作品,她曾以红楼人物宝玉的“绿蜡春犹卷”斗胆对上一句“红楼梦未完”。红楼梦魅力在于她的不完整性(高鄂、程伟元续书不算),没有人看到人物的结局,到了八十回,就缺失了。梦没完,所以对梦的结局就有多种猜测,加上梦前的种种若隐若现、欲说还休的线索,每一个有都会设计结局,N种结局,只可惜雪芹写的结局只有一种,当然他自己在写时也可能设计了无数种结局,他以天才般的只定了他认为最符合他自己天才的结局。可是天妒英才,让他的天才在八十回后嘎然而止。不论你是不是坐在剧场里,舍不得走,可惜幕硬生生地谢了,结局没看到,好象剧本上有,愣就是没演。
张爱玲不由得发出生至少是她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其实红楼梦是梦完了,要不怎么会有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梦虽完,大家没看到,总认为梦未完,人生最难过莫过于此了。
实际上从脂评语,大家都认为曹公是至少是大概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只不过有的回目被借阅者丢失了(四恨),有的自己还没敲定,可能还有穿插,也可能他一边写,外边就在一边传抄,估计与金庸有一拼(报社是每天等金庸写好一段,就连载一段),可惜曹公书法太好(五恨),有点潦草(恐怕相当的潦草),外面传抄,由于知识结构差距太多,好多抄错了,一版错了,二版(其实还是手抄本)能不错吗,又二版也只能在此基础上将错误放大下去,结果诞生了红楼分支学——版本学,又流到了国外,有圣彼得堡版、美国、大英帝国的也有,估计全球不知哪个角落静静地都躺着不知是谁抄的版本,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胡适逃到台湾时只带动了一本书,那就是他自己淘的脂评甲戌本,这可是周汝昌老先生借后感觉书太珍贵了,在胡逃跑前还给胡的,也算是一段佳话。文革中,有一人声称在自家的先人留下的藏书楼里看到与程甲本八十回后完全不一样的完整的红楼梦,可惜后来离奇散失了(六恨)。
张爱玲有三恨,我们是安徽老乡,我斗胆加了三恨。我常常会读张爱玲。
今天一早,起来又读张爱玲的《女妖》。
张爱玲的华美和悲戚都在于她的爱情。我很迷恋她度过的哀怨并且华美的一生。
如果不以尊荣而论,我也欣赏她的敢爱敢恨。
她爱上胡兰成的时候,自己已经光芒万丈。胡兰成只不过当时文化圈的一混混儿。但是,他描写看到胡兰成的感受:“见到你的那一刻,我很低微。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像尘埃里开出了花。”多么的惊心,多么地幸福!
这样的一个女子,抗战胜利后,因为胡兰成,她甚至连带背上文化汉奸的恶名,加上胡兰成对感情的始乱终弃,终于让她死心。纵使这样,她对陷入四面楚歌、颠沛流离的胡兰成还施以援手,将自己两本书的稿费30万元寄给胡兰成,在分手的书信里,她这样写:“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使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怎么看来,凄楚比决绝多,血性比仇恨浓。
这个胡兰成,是让张爱玲太委屈了。不说胡兰成认识张爱玲之前的纠结,单是在他与张爱玲结婚后,也从未断过勾搭外面的女人(即使在逃难途中,还勾搭上范秀美)。最可恨的一次是,胡兰成在外面让女人怀了孕,还跑来让张爱玲帮着去打胎,那一次,张爱玲气得咬牙疯掉,最后还是给了对方一副镯子,像生生欠了人家的。这个时候的张爱玲,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忍气吞声得一点不高贵不强势。因为,爱情是她生命里最噬骨的东西,她要放低尊严抓牢她。
是的,很多人已经哀婉甚至从内心有责备了:张爱玲辛苦爱着的,把青春给搭上的,怎么会是这样一个有着政治错误、生活极度混乱的男人?但是,我们真的该责怨她爱得愚钝甚至罪错了吗?不可以的吧,为爱柔弱的女人,恰恰是写真了女人的。
张爱玲童年过得很哀怨。父母很早离异。在父亲少爱而禁锢的情形下生活,养成了胆怯而需要保护的心理。所以,张爱玲的爱里,安全感和被疼爱是第一的。她找到都是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张爱玲爱过的男人,都比她有经验。那样的经验及花言巧语,是很能迷惑经历单纯的女性的。胡兰成是,后来的赖雅也是。可惜,两人都只是感情上的玩家,没一个省心的。张爱玲不缺钱,不缺才华,她爱上一个人,不会是因为世俗的理由。她只依从内心的崇拜就可以了。所以她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而她的崇拜很简单:只要那个男人是可以带给他身心快乐的男人,就足矣。女人啊~~~
所以,写了很多爱情故事的张爱玲,自己是一个爱情的悲剧角色,浑然不觉。甘心得很彻底,迷惘得也彻底。
我有时在想:是不是文人都会有这样爱的愚昧呢?
好在张爱玲还说了这样聪明的一句话,警示和启迪女人:不幸的女人终生忙碌却两手空空,幸福的女人左手抓钱,右手抓爱。
这个女人咋就这样有才呢?她说得真经典啊。我疑心张爱玲有一双穿越时光的慧眼,她看到了今天:如今,几多的女人就是左手抓钱、右手抓爱的女人啊。
但是,世俗得幸福的女人比满身心只要装爱的张爱玲,几多的失却色彩和生动啊。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白玫瑰》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更衣记》
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倾城之恋》
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半生缘》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十八春》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倾城之恋》 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自我牺牲的母爱是美德,可是这种美德是我们的兽祖先遗传下来的,我们的家畜也同样具有的 ─ -我们似乎不能引以自豪。
6、狂喜的人,我还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心理,你们这种谦逊得过份的人,我简直没法了解!、装扮得很象样的人,在象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份来。、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有人共享,快乐会加倍,忧愁会减半。、“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自己的文章》、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籍的黑白的瓜子壳——出自张爱玲的小说《连环套》、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一个有爱情的家庭里面的孩子,无论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旧是富于自信心与同情--积极,进取,勇敢.
21、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