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入大学时代
进入大学时代
——从高三走入大一的过程
希望能帮到你的学长 上海电力 20092426
说句实话,每一届的大一新生,除了极个别的人外,没有多少人对自己的学校,对自己的专业,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有什么认识。大家经历的那么多,在残酷的高考中存活了下来,却要来到一个自己都未知的异地,生活四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正因为这种未知和迷茫,还有来到学校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付出和回报的不成正比,不满和消沉情绪,和离家时的恐慌一样,代代相传。
在我已经过去的三年大学生活中,见过很多勤奋,务实,好学,贪玩,堕落,沉默,荒废消极,纸醉金迷的人,不用惊讶,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黑暗的衬托,大学正如社会一般,人生百态,世间五味,功名利禄,明争暗斗,风起云涌。在还没有踏入校园,或者是还没有融入学校,我要以一个在校学长的身份告诉你,“大学,和我们以前幻想的不一样”,如果你已经有了这种准备,如果你不反对,反感我的这个观点,那么请继续,看看我对从高三到大一,这种身份转变过程中的看法!
一.身份方面:
为什么第一点就谈这个话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成为大一会在十八周岁!这个时候,你的身份不是高中生,不是xx人,对于你的定义,“学生”是在“成人”之后,你已经是一个要为自己行为所负责的成人,不再是属于拥有诸多特权的群落。
要记得,如果你意气用事,凭借一腔热血去违反约束我们的条条框框,侵害到别人合法权益,你是要接受社会的制裁。记过,通报,退学不再是向以往那般流于形式,成人就是要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很多时候,一切理想都会因为一次意外成空。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躲在父母背后的雏鸟,我们会碰见很多人,遇到很多事,自己处理,恪守自己的底线,不要心存侥幸,因为我们不是谁都可以输得起。
此外,大学生犯罪也不是一个陌生词汇,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以前学过的政治,也许就真的有了用武的时候!
二.学习与交际方面:
大学里的学习和以前的不一样,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不然落差会很大,只因太现实。在这里会颠覆你的很多惯性认知,你体会到的会更加真实。高中时,常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挂在嘴边,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古时会有那么多辛劳的农民饿死吗?“耕耘”是“收获”的充分条件,但“收获”受到的制约很多,“天气”,“种子”,“虫灾”、、、、、、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时,你还可以接受吗?
在现阶段的大学考核里,除了极其个别的学校外,其他的都差不多——一门学科,你从头认真学到尾,和那些拿到老师给的范围学一个礼拜,甚至是三天的人,在分数是没有差别的,极其残酷的一面是,有时你还会略低一些。如果,你到大学,不想考研保研,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话,就把自己从课堂上“释放”
出来吧。大学,应该学到的东西可不都在课堂上。
从课堂上释放出来后,怎么挥霍我们旺盛的精力,一般有三种选择,一个是图书馆,评判一个大学师资设备的强大与否,首先应该看看他的图书馆面积和藏书,评判一个大学学校氛围的优良与否,先看看图书馆低下的人头;另一个是轰轰烈烈的一场恋爱,有了对象,不求轰轰生,也不希望烈烈死,有了时间,你会发现有好多事可以做,虽然很多事都被限制,但恋爱的快乐和悲伤会让人快速成长,会发现自己大的格外快;最后一个是投身开始还有人支持,后来就没人待见的班会,晚会,联谊,比赛(顺带说一句,很多大学都可以取消运动会,学校不支持,学生不积极,没有领导,没有观众,没有奖励!)!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大学生涯里最重要的几点是:一,学会做人;二,学会学习做事的方法;三,建立自己人脉。在这个迅速成长的舞台,我们都会体会到很多从未踏足的领域、、、、、、第一次组织晚会,第一次参加社团,第一次和一群“人渣”彻夜未归,或大战网吧,或大累ktv,第一次大醉、、、、、、对于这些陌生,新鲜的第一次,我们在期待的同时更多的是害怕?大学,有时有些像试车间,不断把我们调适,不管我们最终会怎样,四年后还要把我们踢出场,所以在学校中,你必须要有给自己定义的意识,“自己该以什么姿态活着”!
其实,大学生中最多的一群人是哪类?就是每天按时上课,按时下课,然后,然后自己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做了什么的人。在刚进校的迷茫大一,没有多少人不是这样。辅导员总是给你规划这个专业多好多好,学长们都是诱惑你这个活动,这个社团多好多好,也许被欺骗后“长大”才知道,大一是需要欺骗,因为欺诈是社团运作的必要手段,因为青涩是你们的专利,因为蒙骗是最好的催熟剂。
三.生活与兼职方面:
大学的生活极多时候是空闲,空虚的。高中天天有老师,家长在过问你的一切,到了大学突然不管了,爸妈是太远管不着,辅导员是只要不太过分,除非必要,你是不怎么见得着。所以,来大学的第一件事是适应,恭喜你,你得到你想要的自由了,你有了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有了供自己支配的空间,有了供自己支配的金钱,可是就是有一点奇怪的——我那些曾经很喜欢打球的同学现在不怎么打球了,我那些曾经贪恋游戏的同学现在居然戒网了,是“沉迷”的不够深,还是真的玩伤了呢!
大学可以玩,可以沉迷,但切忌入迷太深,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还是要学会生存本领。个人建议,大一上学期,还是尽量保证每节课出勤,毕竟有些规律是需要时间来验证。而想生存,想混的开,就先打开自己的人际脉络。
宿舍,是一个很重要的集体。因为,你要知道,你床边的这几位,是四年里陪你时间最多的(光算睡觉的就够了),同时他们也是你最先熟悉的人。宿舍关系不好,会极大的影响到你正常,正确的大学生活,没有一个有力的后盾,没有铁定支持你的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很难继续的。所以,保持宿舍的团结,哪怕是台面上的团结是非常重要。
宿舍的团结和和睦,不是说你看谁都很爽,都舒服。这些很爽的,很舒服的人,一般都是你的死党,闺蜜,他们可以是你的老乡,可能是你的校友,更多的是你同班同学,总之一点,不能孤单,不要自闭,不然大学很难算“圆满”!
有了朋友,有了知音,那你就会憧憬一些“经历”。对于大学生兼职,往往都是褒过于贬,基本上的说法是,磨炼,独立,证明自己,获得资历、、、、、、可
是在我看来,做兼职与否,一个看个人,另一个看从事的行业!如果你舍本逐末,岂不是遗憾了吗?
加上刚进入大一,稚气还没有散去,不适宜被社会的现实冲击,所以,个人建议是不要在太早的就从事在校兼职。毕竟现实社会中,层出不穷的发生大学生因为兼职而遭受到种种伤害,谨慎选择兼职,切勿因为一时好奇,而犯下不可重来的错误。
相见即是缘分,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一个人本是不易,而发现一个对的人,该是多么难得!
如果那年,多看一个知识点,或者漏看一个知识点,多得一分,或者少得一分,是否还会遇到你,是否还会在这个学校,发生这些事情!也许就去了不一样的学校,认识了一群不一样的朋友,做了一切不一样的事情、、、、、、高考的魅力不在梦想成真,而在阴差阳错,而在命运的交错!
珍惜你的同学,珍惜你的大学,珍惜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不要因为她排名低,不要因为她面积小,不要因为她种种不好,而觉得自己委屈了,而觉得自己母校渣的可以、、、也许四年,也许不用四年,你会知道:母校是一个你一天可以骂十遍,而不许别人骂一次的“家”。
愿你四年后,可以说出:我的大学值了
xx远
2012-8-20
(qq1542661726,给出我的建议,尽力帮助你)
第二篇:进入大学后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来时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身上蒸发。我们所关心的是未知的现实的世界。大学是一个从理想世界到残酷社会的跳板。我想,对我们整天呆在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就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但是,我们应该好好考虑就业问题,那样才不会被将来的就业问题打个措手不及。
听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很有感触。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似有惊醒梦中人之意。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实渴求更多,应该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理想和现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让人向往。
从这堂课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理论部分。老师向我们讲的身边实际经历的事情最真实、最具震撼力、最让人有一种与社会接触的感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变得更加严峻。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迈出第一步。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一、自我定位是关键
一般而言,影响毕业生自我定位有如下因素:其一是职业定位模糊。由于是初次择业,大家都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认真想一想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也没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其二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价自己,因此总是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到最后失望而归。在择业中盲目从众,过于自尊,过于自卑都会对毕业生顺利就业形成巨大的障碍。
二、准确把握自身优势
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职业的选择上却常常处于劣势。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其抱有偏见,从而给广大“三流学生”择业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增加优先就业几率。
三、努力克服心理弱点
对于面临职业选择的毕业生来说.能否战胜自身心理弱点,直接影响到其择业的成败。一是自愧不如的心理。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不少毕在择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应该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找寻失败的原因。求职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过程,必须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作为一名毕业生,要坚持自尊、自信、自立。在心理亡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和名校生一样有实力,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怯懦等不良心理状态。
然而大学生总会陷入几个就业心理误区:
一:自我期望值过高。
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们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自然择业困难。二:迷恋大型企业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有到大型企业去干,才能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他们认为大型企业机遇好,福利好,工作稳定,而小企业奖金不雄厚,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但是大型企业里面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而一般的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其实,不管在大企业里,还是在小企业里,只要有真才识学,脚踏实地,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三:追求热门职业
行政、人事、财会是大学生追求的热门,可毕竟僧多粥少,人才济济,用人单位只好“百里挑一”,落选者甚众。而一些冷门职业尽管急需大批人才,但问津者寥寥无几。这样,在人才市场就出现了“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怪现象。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误区,是在社会、个人双方合力下形成的。其实,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此时应该多一点“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豁达”,不要过分计较一时的顺逆,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上是我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感想。因此,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未来生活的种种挑战。此外,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那些对自己职业有用的东西。要学会包装、推销自己。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轻生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总结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三篇:培训进入领导力时代
培训进入领导力时代
2009年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迅速战胜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第一次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有关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长贡献将过半,未来数年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这是5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首次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有美国学者甚至提出了中美共同决定世界事务的“G2”,生造出了“Chinamerica”(中美)的新词汇,各方面信息显示,中国正逐渐从全球经济事务的跟随者变成领导者。
同样,2009年对于中国的培训界也具有里程碑意义,那就是管理培训进入了领导力时代!当然,这并不是说领导力培训始于2009年,而是说从现在开始,领导力培训正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和“必需品”,从少数领先企业的专利变成广大企业的迫切需求,领导力培训将和一直占据主导的专业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并驾齐驱,在打造企业的“硬实力”的同时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首先来看管理教育的核心机构——商学院教育的新变化。2009年,经过了一年时间的细致研究和反复讨论,以及2008级MBA的试点之后,清华经管学院在2009级MBA正式推出了新版MBA课程体系,新版清华MBA 的定位是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新版清华MBA将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自我认知”,第二模块是“分析基础”,第三模块是“管理基础”,第四模块是“整合性实践课程”。四个模块构成了培养未来领导者在“认知”、“知识”和“实践”三个环节上的完整的核心课程体系。第一模块的前8周以“软课程”为主,包括“管理思维”、“领导力开发”、“管理沟通”、“职业发展规划”等,重在提升MBA作为未来领导者的“软实力”。清华经管学院长期与哈佛商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等世界一流商学院合作,期望为中国MBA教育探索新的方向,以领导力为核心的“软技能”课程的引入标志着中国MBA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此前,领导力培训在EDP课堂中已经广受欢迎,2002年清华经管学院率先在EDP推出了“卓越领导再造”“卓越领导力”等培训项目,光华管理学院推出了“中国企业的领导艺术”、“卓越领导力提升”项目,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0年更是推出了“领导艺术与变革管理”、“情商领导力”等七个领导力项目。
其次,从中国企业的实践来看,领导力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危机和动态竞争环境的关键因素。2009年11月,《中国企业家》与Hay(合益)集团合作推出“2009年中国最佳领导力培养公司榜”,华为、联想和中粮集团排行前三名。在对40家(包括中国香港、台湾的大公司)最优秀企业的领导力培养的各个层面进行调查、分析、访谈,结果显示,在上榜的前20家企业中,有85%的企业在增加投入推动领导力发展项目方面表现优秀;经济低迷时期,接近七成的被调查公司增加了培养各层领导人的紧迫性,六成的被调查公司在各层领导岗位都安排有内部培养的继任者;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拥有领导力素质模型,成功的企业能将领导力素质与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增强企业的战略执行力,确保企业持续增长对人才的需求;超过八成的公司“一把手”足够重视各级领导人才的培养,接近九成的公司高管团队会以身作则,而且经常参与领导力发展项目。排名第一的华为在1998年发布的《华为基本法》中就明确提出了 “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坚持把各级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
第三,领导力专业书籍和领导力培训课程大幅度增加,为领导力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培训选择。2009年,著名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的六部领导力著作全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被《商业周刊》评为最销售书之一的库泽斯和波斯纳著《领导力》多次再版,广受好评;DDI等国际知名的领导力咨询和培训机构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办事处,为中国领先的企业提供领导力咨询和培训。清华等多家高校和机构成立了领导力研究中心,一批领导力咨询和培训机构也逐步发展起来。近几年来,国际领先的领导力培训资源源源不断的引入中国,以及与中国企业实际结合之后的再创造,极大的丰富了领导力培训的市场供给。在谷歌和百度搜索“领导力”一词,可以分别获得1170万条和700万条信息,这也表明领导力已经广受关注。
领导力培训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是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今天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形成,与此相应的是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中坚,传统管理重视企业的“硬件”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动态竞争的市场环境的需要,“人”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动态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实现成长的决定因素,因此,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善于应对变革和激励员工的各级领导者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现代企业领导力培训始于西方,引入中国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情,一是跨国公司把先进的领导力培训体系移植到其中国公司,培养各级领导者;二是中国一些领先的企业尝试学习军队、政府或者外企培养后备干部的方法进行领导力开发;三是商学院的教授学贯中西之后为EDP或者MBA开设领导力课程。但总的来说,企业领导力培训在中国还是比较年轻,处于从模仿到创新的阶段,无论是理论体系、师资队伍,还是课程体系,都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中国企业家》与Hay(合益)集团的领导力调研也表明,中国优秀企业在领导力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企业未建立起领导人培养领导人的文化和制度。其次,领导人未建立起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的工作氛围。近50%的中国领导人对团队成员工作氛围的影响不仅不是积极的、激励式的,反而是负面的、打击式的。而全球领导力发展最成功的20家公司中,这一数字不足10%。第三,内部领导力发展专家明显不足。即使中国最佳领导力发展公司,拥有足够的内部领导力发展专家的公司也仅为55%,而在全球领导力发展最成功的20家公司中,这一数字达到了95%。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这个观点对于企业同样适用,决定企业战略和执行的关键是各级管理者,“出主意”就是出思路、做决策、定战略,“用干部”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企业领导力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企业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级管理骨干队伍,培训的目标是让各级管理者成为教练式领导者,培训的重点是思维决策能力和带队伍的能力,培训的方式是岗位锻炼和专题培训相结合。
2007年,美国的企业培训支出为585亿美元,其中,领导力培训支出达到120亿美元,占全部支出的20.5%,绝大部分规模企业都有比较成熟的领导力培训体系。比较之下,领导力培训在中国企业培训的占比还是相当低的,即使优秀的企业也少有达到10%,大多数中小企业几乎是空白。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企业的逐渐成熟和人员结构的变化,领导力体系建设将成为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领导力培训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徐中 博士
第四篇:反恐进入后拉登时代
反恐进入”后拉登时代”
历经十年艰辛,牺牲无数平民及军人的生命,耗费数以亿计的资源……本·拉登,这个全球恐怖主义的象征性人物,最终没能逃过美国人的枪口。拉登之死,对全球恐怖主义有哪些重大影响,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究竟能占据什么地位,它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今后的反恐进程,已经成为“后拉登时代”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1.“美国精神”胜利的里程碑
拉登的死不仅证明美国终于雪洗了曾经遭受的耻辱,还向整个世界展现出美国的有仇必报与无所不能。奥巴马宣称的“不管是为了人民的繁荣还是国民的平等,我们对全球传递美国价值观的承诺不变,我们为世界安全宁愿自我牺牲的承诺不变”的激昂言辞,也隐含了只有美国才是无私无畏的救世主的意味,这迎合了那些爱国青年躁动的心,也会更加坚定其为美国而自豪的信念。在得知拉登已死的消息后,纽约和华盛顿都有大量民众在深更半夜走上街头,狂欢庆贺,他们心中纠结不去的阴影,终于随着拉登之死而烟消云散了。2.拉登之死起到了一次加息的作用
拉登死了,随后,美国就要加息了吗?资本市场很希望我们这么想。美元上扬,油价下跌,这就是他们特有的庆祝方式。但很遗憾,如同拉登死了,恐怖主义不会消失一样,经济基本面不改变,这些利好只能是一次“狂欢”。显然,美元贬值不是一个拉登可以改变的。
从资本市场一系列反应来看,拉登之死已经起到了一次加息的作用,但又没有伤害流动性,伯南克或者奥巴马的算盘很精明。但拉登只有一个,作用再大也是一次性的。拉登之死意味着美国反恐已经进入2.0时代。3.拉登被毙 恐怖主义未死
拉登的死,并没有让大多数媒体和分析人士如释重负,相反,他们预计,这将会激起“基地”组织和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的同仇敌忾,引发针对美国和西方的更大规模的疯狂报复性恐怖袭击。
作为恐怖活动的主要头目,拉登的使命在其死前已经完成。他接过了文明冲突轮的大旗,号召动员起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阿拉伯青年,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为他们提供资金资助和精神食粮,现在这一运动已成气候,无需拉登继续添砖加瓦,拉登原来有句话是“他死了比活着还重要”,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死来激发出更多的反美斗士。精神领袖没了,精神象征仍存。所以拉登之死已无碍于恐怖活动的继续蔓延甚至能助其加速。因此,当下一个拥有乌萨马·本·拉丹这样精神感召力的新领袖诞生并脱颖而出,新形态的恐怖主义又将卷土重来。这就是奥巴马总统在演讲中强调反恐任务并未结束的原因。
所以,拉登虽然死了,但美国的麻烦并未结束。甚或,这个世界的麻烦才刚刚开始。4.“后拉登时代”反恐战争进入新阶段
战争政策没有为世界带来安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恐怖威胁。因此,反恐战争不能简单地以“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这种方式只会更增强恐怖分子利用恐怖活动光大自己的生命意义的决心。打场恐怖主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观念。以战争方式惩治恐怖主义只是治标,恐怖主义袭击以及以反恐名义出现的不受制约的军事行动都会给世界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武装镇压并不是国际社会提倡的惩治策略,无论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爆炸、袭击等,还是依靠武力惩治国际恐怖犯罪分子的“战争”,都会与联合国要求每个国家“在处理他们的国际关系中避免威胁或使用武力”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有效惩治恐怖主义的关键是治本,而治本的关键是逐渐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国内法律文件和国家之间的充分合作,及时消除导致恐怖主义犯罪产生与蔓延的不公正现象,从根本上杜绝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与发展,防止或者减少愤怒的情绪和报复的心理,从而减少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宁造成的威胁。
拉登之死,可以令“9·11”走向完结,却并不会让被“9·11”改变的世界再变回去。拉登之死,是奥巴马继承小布什压迫性军事行动的结果,他将因此重新获得推动经济改革和政治上的主动性。但恐怖主义也会同样继承拉登之死的结果。所以,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并不会随着拉登之死而终止。本·拉登的确是死了,但是他的影子还活着。
来源:观点中国
第五篇:啤酒进入价值时代
中国啤酒业迈进“价值”竞争时代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华夏酒报、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变革·共赢”为主题的2011中国(首届)啤酒高峰论坛将于5月21—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啤酒业各巨头企业负责人首次聚首,就新时期的啤酒产业发展、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探讨,这次高峰会议将掀起中国啤酒业历史新篇章,“变革·共赢”理念将把中国啤酒行业带进“价值”竞争时代。
过去的5年,是中国啤酒业逐渐走向成熟的5年,也是中国啤酒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的5年,中国啤酒业在世界大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是中国啤酒品牌成长最快的5年,雪花、青岛、燕京、金星、珠江、金士百等民族品牌价值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这5年间,啤酒产业价值观日益清晰,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产业升级步伐大幅加快,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彰显,寡头竞争格局初现雏形,中国啤酒业由此迎来新局面。
2011年,中国啤酒业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将拉开“啤酒大国”向“啤酒强国”迈进的新序幕。从成本竞争走向价值竞争,成为中国啤酒业的历史新使命。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产业形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品牌价值创造,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和谐产业,将成为中国啤酒业主导型企业的共识和根本战略。走出价格战泥潭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价格竞争也是一把“双刃剑”。把握适度,则有利于活跃市场,打开销路,扩大市场份额;运用不当,轻则伤及品牌价值,重则危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价格竞争是原始的、初级的工具,所以其消极影响可随意放大。
啤酒行业近年来激烈的“份额战”、“终端争夺战”等就是价格竞争过度的产物,长期徘徊于此,企业易患“贫血症”,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整个啤酒行业的赢利能力和品牌形象。
一直以来,啤酒行业在整个酒类行业中盈利能力表现最差,主要是由于啤酒市场过度竞争造成的。我国目前啤酒品牌1000多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之争异常激烈,进攻品牌主要通过价格手段强攻,防御品牌主要通过把控渠道和终端抵抗。过度竞争使所有啤酒厂商深陷价格战泥潭,产品售价提高非常缓慢,轻言提价意味着丢失市场,因此,国内大多数啤酒厂商主要通过增加销量的方式来创收。过度竞争损害了全啤酒行业利益。到2009年末,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45%的啤酒企业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是酒类行业中亏损率最高的子行业,32%的企业保本经营,发展良好和略有盈利的企业只有23%。
众所周知,我国啤酒大国地位是在国际啤酒市场快速转移,庞大的啤酒消费市场反哺双重条件下催生的。随着我国啤酒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和世界性啤酒品牌的不断渗透,原本的一些优势,如劳动力价格低廉和地缘优势已不再明显。因此,积极寻求产品价值链前移的途径,应成为整个行业的重要策略。
不从根本上改变游走于低端市场的局面,做大容易,做强则难。因此,想办法占据啤酒市场价值链前端,成了提升我国民族啤酒档次的唯一路径。
一直以来的啤酒低价促销其表现出来的是“低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竞争的本质不是价格,而是产品品质和品牌认知,是品牌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低价促销,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没有信心,只能造成自己的品牌价值也越来越低。价格战是为了“活着”,价值才能体现一个品牌的战略性发展。
营销专家韦三水指出,与白酒行业不同,啤酒行业整体对消费者议价能力薄弱,对规模效应的依赖更强。扩张并购是初期快速集中行业资源、占领市场份额的快捷方式,但是当规模不再是企业赢得未来的决定性要素时,企业胜出要靠品牌。
重销量向重价值转变
随着行业整合的速度趋缓,各啤酒巨头不再单纯追求做大,做强开始成为其新的指导思想,雪花、青岛、燕京等品牌企业开始加大了自身的造血功能。青岛啤酒的价值链体系建造、雪花产品结构的调整等,为各自利润空间的打开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提供了必要保障。
2009年以来,一些具有市场主导地位的雪花、青岛、燕京等品牌,为了减缓成本压力和满足利润需求,在一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区域市场开始尝试提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现有的啤酒市场竞争格局影响下,啤酒产品直接提价还不能完全实现,更多企业选择了产品结构升级的方式,加强了中高档啤酒销售比重或者不断推出新品和新包装提高均酒销售价格。产品升级的看点在各自品牌的强势区域,成熟市场是产品升级的基础。
与白酒、葡萄酒等酒种不同的是,啤酒给消费者就是快消品、低档品的感觉,价格天花板已然形成。
近几年,由于国内啤酒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一度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标签”。虽然雪花、青岛、燕京等本土品牌产销量雄踞国内市场三甲,但低端产品为主的行业现状让各企业的利润一直很尴尬,国内的高端啤酒市场基本由国外品牌占领。
随着行业整合的深度与广度越来越清晰,市场主导品牌的话语权越来越强,中高端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就成了各大品牌的重点。
青岛的“奥古特”和“逸品纯生”,雪花的“金标纯生”、“水晶标纯生”和“勇闯天涯”,金士百的“冰点锁鲜”纯生,珠江的“雪堡白啤酒”等高端产品的推出,不但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结构,更给国产啤酒在高端化市场上竞争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蓝带啤酒在中国推出首款橡木桶啤酒——“蓝带1844”,该啤酒720毫升/瓶的规格售价300元。
这款啤酒的推出,意义大于事件本身,蓝带1844的诞生引入了啤酒高端化的概念,打破了原有的价格天花板,打开了新的价格和价值空间,带给中国啤酒行业的影响是积极的。
价值竞争将成为未来主旋律
啤酒消费市场品牌时代已经到来,这预示着各企业间将在人才较量,资本比拼,规模抗衡,价值体现方面上演竞争大战,而能否在这一竞争层面取得成功,将集中的取决于品牌影响力的有效占位,劣势者最终将被淘汰出局。
只有强势品牌才能产生强势影响力,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以维系和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品牌决定其价值,同时也决定着这个品牌在资本市场、资源整合领域的号召力以及消费市场的认知度。而品牌的提升,则需要企业在市场允许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最大创新。啤酒行业价值竞争时代的到来,各企业能否更加完善并巩固自己的品牌,利用各自的品牌优势挖掘更大的价值,将成为啤酒业未来长时间竞争的核心和必须的选择。
从国际啤酒品牌抢占我国高端市场的成功经验看,消费体验和消费文化教育与引导方面,我国一些啤酒品牌与其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中这样写道:“体验是一种创造难忘经历的活动,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业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
国内很多啤酒企业在终端市场运作上长期惯用的手段包括酒水买断、促销包场和回收瓶盖等,采用的是利益刺激手段,而很少去采用将消费文化体验与品牌诉求融为一体的促销方式。因此,国内啤酒企业与洋啤酒的渠道竞争,不仅仅是对于渠道的简单覆盖,更应该围绕终端渠道的物理载体来进行体验式的营销推广活动,无论是怎样的促销活动,都不应该脱离消费群体的生活主张和精神诉求。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啤酒品牌在营销和品牌创新上有了很大突破,以青岛、雪花等为代表的企业,已经逐渐开始对品牌内涵式增长方式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品牌价值的打造上可圈可点。
青岛啤酒的“炫舞激情”NBA啦啦队选拔赛活动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的一次营销推广活动,自开赛以来,涵盖全国数十个省市,影响亿万人群,刮起了席卷神州的炫舞旋风。这也是青岛啤酒继推出“倾国倾城”、“我是冠军”等大型
娱乐互动活动后,再次打造的跨国体育娱乐盛会;该活动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通过体育和娱乐的完美结合,传递一种激情、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青岛啤酒通过持续的体育营销运作,在诠释“激情成就梦想”品牌理念的同时,也在亿万中国消费者心中烙下了包括激情、梦想、成就感等元素在内的品牌印记。
华润雪花啤酒也没有放弃体育营销,通过“探险,户外运动”为主题的“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活动,自2005年开始到2010年已经举办了6届,雪花啤酒每一年的主题都得到消费者的狂烈追捧。正是源于不断探索品牌建设的独特路径,雪花啤酒通过对品牌内涵的赋予和丰富,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这种情感需求,使雪花啤酒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超出产品自身价值的认知与触动,最终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也拉动了雪花高端产品的市场。
中国啤酒业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未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新技术、新文化、新营销的时代,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都时刻发生着深刻变化。新的时代要求,各啤酒品牌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要从成本优势驱动转变为价值创新驱动,打造价值链上的品牌矩阵。“品牌是啤酒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啤酒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就是品牌战略。唯此,品牌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