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地理)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第2-3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效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5.下列地区与所列特色农业相匹配的是()
A.北疆地区 苹果园、奶业、茶叶
B.海南岛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
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苹果园
6.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紧张状况的根本措施是()
A.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B.鼓励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
C.限制汽车产业发展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
第二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
厦门六中 陈 彬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自我想学、能学、会学,即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探究,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构建知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来,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持续性,并享受终身。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以及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制订教学目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学习过程及进行教学反思这几个环节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一、精心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主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①注意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分析,即突出重点,克服难点;②重视学生能力发展目标的确立;③同时还应考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将学生能力和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并遵循学生素质发展规律,设定针对不同学生发展特点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形式。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一般容易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如何掌握所教教学内容为主,对深层次的教学目的考虑不周或不去考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经验只停留在知识内容或方法上,而忽视能力和素质要求,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淡化了过程。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要精心分析教学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异,提出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同时,教师在进行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他应当对整本教材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再分析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然后才能确定本节课学生应该学习的“主题”,应培养的能力,应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二、用心收集信息资源,并合理适时地体现于教学设计中。
教学内容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让学生关注和收集地理课堂教学信息资源,适时补充中外最新的地理信息。教师应当确定本节课基本知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种类及每种资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所起的作用。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要求是多元化、综合性和发展性的,教师要提高搜索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认知手段去接触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因此,教师平时应注意积累相关教学信息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其中图片、文字可以从各种报刊、杂志、书籍中摘取,视频可从VCD光盘和录象带中摘取,也可从网上下载,信息资源应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热点,引用对教学有用和学生感兴趣的,并及时予以更新。
这里特别强调网上地理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处理。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资源定位,也可直接输入网址进行资源定位。Internet的发展使信息采集速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获取自已最需要的信息,利用搜索引擎技术进行关键词检索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搜集提供极大的便利。教学中本人利用搜索引擎寻找到知识全面、材料多样、内容丰富的地理教学信息。
为了能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看电视、查书刊、剪报纸、上网搜索------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把准备工作交给学生去做呢?在高一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搜索信息?要研究就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教师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三部分内容:一是从古到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二是人类开发宇宙的空间资源情况;三是在开发宇宙中如何来保护宇宙环境。学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纷纷向老师提出许多有关宇宙探索的问题。教师将每个班学生都分成了三个研究小组,每组选一个课题进行收集资料,规定小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五天后汇报收集研究结果。接下来的时间里,各个小组收集、研究活动都开展的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有的搞调查、有的剪报纸、有的上网下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教学,各班级的同课题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图片文字的交流------
三、认真设计自主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方式是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但是,这种复习式的导入方式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学生的探索空间。因为某些原本应由学生探索而得的结论由教师代劳了,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剥夺了学生的参与自由。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情境”相关联的,我们可以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高中地理(下册)第五单元《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新课导入中,例举学校周边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最终倒闭,而不少新兴工业部门脱颖而出,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其主动思考力图找出答案的愿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
要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但是,教师往往因为没有现成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而放弃案例教学,使学生失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失去很好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碰撞的机会。有一些课后活动如经过改造,有可能成为很好的案例。例如高中地理第七单元的《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其课后活动“阅读北京西客站三个方案示意图”和“北京西客站三个方案对比表”,要求学生经过对比,挑选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过引导,让学生对三个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得出最佳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建设汽车站的重要区位因素,进而可以引导学生考察厦门梧村汽车站、湖滨南路长途汽车站的区位优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发挥学生首创精神。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精神。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看起来学生似乎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但学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教师“钓鱼”,学生“上钩”,久而久之,必定束缚、稚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克服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或教师自问自答。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应用启发式主动提问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向老师提出教材中的问题,同时又包括自己给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启发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我们的先哲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孔子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当学生处于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矛盾心理状况时,教师才适时予以点拨;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处于对某一问题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况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的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采用启发式等方式去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
(三)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学生活动,真正做到先学后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把设计重心放在学生自主地“学”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说过:“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活动性,即要求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探索中得到锻炼,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探究、自由辩论等,达到认识的升华。当然,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互动共生成为课堂的常态时,一定意义的统一安排还会有存在的必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减少统一讲解,增加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观察、动手等等,十分有利于学生发展。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曾尝试设计以下学习过程,并在教学中加以检验。
(1)角色扮演暗示教学法。例如高中地理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部门的农场主、企业家,对某个产业部门的区位选择进行具体决策。同时,可以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某地域、城市、国家的高层决策者,对多种产业部门进行统筹安排,这样的活动学生非常乐于参与,并能设身处地地积极思考。
(2)问题解决、体验学习过程教学法。杨振宁先生说过:“新的学习方法是自己找路走。”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适当考虑让学生自学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找路走,而不是让老师牵着走,老师可以列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学。也可设计学生小组协作式学习,教师可以给出本节课的议题,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小组之间进行辩论、解答,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例如:在“大气的热力状况”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如果认真学习并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为什么新疆有‘早穿绵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地处世界屋脊的拉萨,为什么日照充足”、“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就会引起全球变暖”等。这样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体验学习过程和成功的乐趣。
(3)实地教学法。即可把课堂设在班级外。例如利用学校地理园的各种地貌类型、中国地形图、厦门地形图、九月星空亭、风向仪、雨量计等实物模型进行室外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让学生先看教材,然后实地考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强调学习中的误区,并进行总结。又如,在“月相及其变化”一节教学中,可以利用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培养判断月相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在一定的夜晚通过实地观察,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学生先观察,再自学教材,最后教师点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四、写好“教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求有“教后记”专栏。新教材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但同时教学中的不定因素也增加了。课后及时反思,可以抓住课堂上创造性的火花。“教后记”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中还有哪些没能达到的;②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与所任班级学生的个人体验、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③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④教学手段、信息资源是否得当;⑤将教学中处理不当的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疏漏记下来,如“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记住的知识,又如“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长期撰写“教后记”,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尝试进行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强化对课题的探讨,淡化对课本的咀嚼,真正让教师从垄断者转变为组织者,我们的课堂将不会由教师“一统天下”,那么,我们就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起来。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命题点一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1.(2018·芜湖中考·节选)如图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总量丰富,居世界首位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D.总量匮乏,人均充足
命题点二
中国的水土资源
2.(2018·芜湖中考·节选)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018·广东中考)读“某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2008~2017年该市()
A.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
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4.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针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
B.城市建设向林地扩张
C.退耕还湖
D.退耕还林
(2018·滨州中考)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5~6题。
5.图中序号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①—旱地
B.②—草地
C.③—林地
D.④—水田
6.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7.(2018·连云港中考)“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我国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地区分布不均
B.季节变化大
C.年际变化大
D.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18·昆明盘龙中考)读我国耕地、水资源配置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对比配置得出的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南方耕地多水资源也多
C.北方耕地多水资源也多
D.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9.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南方水资源丰富,应大量扩大耕地面积
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
C.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D.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可行之策
命题点三
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
10.(2018·保定中考改编)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地区;土地类型④为________,该类型与图二中的__________地区分布较吻合。
(2)土地类型⑤中,有零星分布的________农业区,其农业发展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四
南水北调
11.(2016·潍坊中考)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__________、B__________和C__________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已经调水成功,东线和中线相比,在可调水量和水质方面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域,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越长江、________、________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命题点一
中国的农业
1.(2017·济南中考)下列各地的农业生产安排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
B.在东北平原种植油菜
C.在华北平原种植甘蔗
D.在长江三角洲种植水稻
(2018·德州中考)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完成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符号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甜菜 ②—甘蔗 ③—花生 ④—油菜
B.①—甜菜 ②—花生 ③—油菜 ④—甘蔗
C.①—花生 ②—甜菜 ③—甘蔗 ④—油菜
D.①—花生 ②—油菜 ③—甜菜 ④—甘蔗
3.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界线,接近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山脉B是我国南、北方的界线,也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C.牧区C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牧区D的优良畜种是牦牛
D.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农耕区畜牧业
命题点二
中国的工业
(2018·威海中考)读我国汽车工业分布图,回答4~5题。
4.我国汽车工业分布特点是()
①沿海分布 ②沿长江分布 ③沿国界线分布 ④沿黄河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京津汽车产业群的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
A.技术力量薄弱
B.消费市场不足
C.水资源不足
D.交通运输落后
(2018·青岛中考)读
“沪宁杭工业基地图”和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图”,完成6~7题。
6.图示两基地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①沿海、沿铁路,交通便利 ②能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 ③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④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上海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深圳的华为、腾讯等企业高速发展。影响这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
A.丰富的资源
B.广阔的市场
C.工业基础好
D.科技和人才
命题点三
中国的铁路线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8.(2018·德州中考)关于下图中我国铁路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线和③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B.②线和④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C.②线和⑥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D.①线和⑤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2018·济宁中考)2018“丝路经济国际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1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结合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上海的专家如果乘坐火车参加会议,应选择的铁路干线是()
A.陇海线、兰新线
B.京哈线、京广线
C.宝成线、陇海线
D.京沪线、陇海线
10.会后,专家们去距会场23千米的西安标志性雕塑——“丝绸之路群雕”进行考察,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命题点四
影响农业的因素
11.(2018·临沂中考)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请利用下列自学任务单,并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各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自主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主题】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探究过程】
(1)探究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该地区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探究解决措施
2018年春天,临沂市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春旱严重,请提出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C、D两区域为例,据表归纳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归纳总结】
(4)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发展农业应遵循____________的原则。
【拓展延伸】
(5)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分析该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或有利影响。(请任选一方面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五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2.(2018·贵阳中考改编)贵广高铁和沪昆高铁贵州段开通后,贵阳可直达广州、北京、上海、济南、厦门等城市,并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读图(贵阳直通全国高铁城市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贵阳到上海部分列车时刻表
(1)沪昆高速铁路东起________市,西至昆明市,向东连接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条线路经过的A省的简称是______。
(2)贵广高速铁路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向南连接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毗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
(3)阅读“贵阳到上海部分列车时刻表”,表中显示,贵阳北到上海的G1326次高铁全程大约需要______小时,比K112次缩短了大约18小时。
(4)暑期到了,小明计划坐高铁到北京旅游,北京有很多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这说明了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全国的________中心。
(5)高速铁路的开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便利呢?对此,谈谈你的看法与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六
影响工业分布和发展的因素
13.(2016·烟台中考)小明想系统地了解影响工业分布和发展的因素,他利用下图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
(1)小明了解到,资源在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图中有一个因石油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________。
(2)在图中小明发现沈阳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城市,其轻工业部门有________
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沈阳也是一个人口在五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为轻工业的发展提务供了有利条件,如招工容易、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可见________和________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小明了解到,现在许多企业的销售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互联网和物流快递公司,厂家可以将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这种销售方式的实现,主要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4)小明听爸爸说,目前无人驾驶汽车成为许多汽车企业的研发方向。可以预测,一旦无人驾驶汽车研发成熟,批量投放市场,对传统汽车制造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由此可见________对工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收获】
(5)通过探究,小明得出了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单项选择)
①城市的工业部门一般是单一的②城市的工业部门一般是综合的③影响工业分布和发展的因素是单一的④影响工业分布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三章
中国的区域
命题点一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2018·滨州中考·节选)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通车,千年蜀道进入高铁新时代。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山脉。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C.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
D.该线以南交通以水运为主,经济林木以柑橘、苹果、茶叶为主
命题点二
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018·威海中考)建好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坚持植树造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完成2~3题。
2.关于塞罕坝林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
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原
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D.位于季风气候区
3.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春旱均严重
B.受气候的影响,图示平原区只能种植冬小麦
C.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
D.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水的生态作用
命题点三
东北地区的工农业
(2018·临沂中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结合“东北地区矿产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完成4~5题。
4.“龙江熟,天下足”,下列属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A.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B.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D.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5.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命题点四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2018·临沂中考)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完成6~7题。
6.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7.下列关于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
B.缓坡地建梯田,沟谷打坝淤地
C.植树种草,建设林草护坡带
D.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命题点五
北京的自然环境与文化
(2018·青岛中考)读“北京市简图及气候资料图”,完成8~9题。
8.关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多自东南流向西北
B.北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燕山山脉
C.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9.下列属于北京特色文化的是()
A.四合院 京剧
B.窑洞 腰鼓
C.高脚屋 孔雀舞
D.碉房 锅庄舞
命题点六
我国四大地理的综合考查
10.(2017·泰安中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所占比重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比北方地区大
B.西北地区人口数量所占比重比青藏地区小
C.青藏地区水资源所占比重比北方地区小
D.北方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11.(2018·南通中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1)和“广州、哈尔滨的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问题。
(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沿秦岭—________(河流)一线分布,此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当。
(2)由于受______(冬或夏)季风的影响,广州、哈尔滨两城市的降水都集中在______季,________(城市)的年降水量更多。
(3)1月,广州与哈尔滨的温差约为________℃,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______(大或小)。
(4)根据示例,请用图中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填空。
地理区
域特征
地势高耸,雪山连绵
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旱地广布,麦浪滚滚
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所属地
理区域
青藏地区
________
地区
________
地区
________
地区
命题点七
东北地区的综合考查
12.(2018·潍坊中考)东北号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是我国优质稻米产地,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稻米产地(北纬50°)。
材料二 我国东北地区图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形区A____________,邻国B__________,海洋C_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_。
(2)A地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稻米产地。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东北稻米营养丰富、品质较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白山水电站是东北著名的水电站,该水电站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据图分析松花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E是我国汽车工业“摇篮”,列举该城市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八
北京的综合考查
13.(2018·北京中考)碧水环绕话北京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颁布后,引起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载:元朝建立后迁都至原金中都城所在地,该地两年内人口猛增,只得选择新址建立都城即元大都。下图为金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示意图。
(1)元朝选择新址建都,放弃了莲花池、洗马沟,选取了________河和________河,可以解决因为人口增加而带来的________紧张。
第二小组以“北京的河流”为主题进行学习,撰写了研究报告。图1为北京市地形图。
(2)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结合图1,从中挑出三处。
北京市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大多数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其中温榆河流经通州,与京杭运河相连。潮河与白河汇入官厅水库。潮白河先流经河北省再流经北京市。永定河流经北京城区西南,春季和冬季水量较大。
示例:错误:____________
错误1:________________;错误2:____________;
错误3: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组以“北京的水资源”为主题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供水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图2为2004年与2016年北京市供水总量及来源构成。
图2
(3)与2004年相比,说出2016年北京市供水来源的变化及其对北京的有利影响。
变化1:__________________;变化2: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第四小组以“北京的规划与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得知,在北京西部、北部山区建立的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屏障和水源保护地。
(4)列举生态涵养区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列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南方地区
命题点一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2018·聊城中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年4月26日~27日的降水量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本次降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图示区域内,降水范围较广
B.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D.降水主要来自台风
2.下列对图示区域农业生产及其生产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不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耕地以水田为主
D.作物熟制都是一年三熟
(2018·芜湖中考)读“沪昆高速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题。
3.沪昆高铁干线沿线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为()
A.南高北低
B.南低北高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命题点二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
4.(2017·东营中考)读图,关于长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B.旅游资源丰富,水乡文化特色突出
C.城市密集,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D.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
命题点三
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
(2018·威海中考)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读“粤港澳地区图”,完成5~6题。
5.关于粤港澳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
B.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博彩业是其经济支柱产业
C.港澳有“桥头堡”作用,缩短了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的“距离”
D.港澳与广东省联系密切,经历了由“粤港合作新模式”到“前店后厂”的发展历程
6.关于港珠澳大桥重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三角洲西岸投资
B.促进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
C.缓解香港人少地多的压力
D.利于内地与港澳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018·福建中考)珠江口及其两翼区域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科技创新是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如图示意广东省珠江口地区及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工业构成。据此完成7~8题。
7.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比重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A.农产品加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电器工业
D.机械制造工业
8.面对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本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能源
B.交通
C.人才
D.市场
命题点四
台湾的地理特征
(2018·潍坊中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密切。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台湾岛河流的特征是()
A.河流短促,水能资源贫乏
B.由东向西流入海洋
C.汛期在5~9月
D.结冰期较长
10.台湾省对大陆输出产品中,产值最大的是()
A.水果、木材
B.电子、机械
C.服装、玩具
D.稻米、蔗糖
命题点五
南方地区的综合考查
11.(2018·昆明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毛竹、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
材料二 南方地区略图
(1)在图中填注出:①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山脉名称;②
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山脉名称。
(2)写出下列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岛屿:①__________。
海域:②________。
半岛:③____________。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____________是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4)下列国家中,与我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是()
A.越南
B.泰国
C.俄罗斯
D.菲律宾
命题点六
香港、澳门、台湾的综合考查
12.(2018·滨州中考)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连接________(河流)入海口两侧的城市,其南临______海。
(2)“香港、澳门和台湾位置图”中被誉为“购物者天堂”的是______(A或B);图中C代表________铁路。
(3)“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中D处所在省区简称是______。
(4)从“台湾岛地形及物产分布图”中分析台湾岛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5)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7·德州中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南海幅员辽阔,拥有300万千米2的浩瀚海域,在南海散布着大小200多个岛屿礁滩,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中国南海图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岛屿:C__________; 海峡:D____________。
(2)随着陆地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海洋资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试列举南海海域拥有的海洋资源种类(至少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A河流汛期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珠江三角洲与B地区以“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合作。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据图描述台湾的海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西北地区
命题点一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2018·石家庄中考)读图,回答1~4题。
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冷湿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影响该地区降水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4.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018·广东中考)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占生态环境问题比重柱状图”,完成5~6题。
5.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措施是()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③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④植树种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命题点二
塔里木盆地和新疆的地理特征
(2018·保定中考)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盆地中的河流水源主要来自()
A.湖泊水和山地降水
B.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C.湖泊水和地下水
D.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8.该地区铁路沿盆地边缘延伸,主要原因是()
A.水源条件较好,人口和城市集中
B.距离较短,运输成本低
C.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
D.光热充足,土壤肥沃
(2018·潍坊中考)新疆天山地区的牧民,有迁移轮牧的历史传统,下图示意天山迁移轮牧过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影响图中四个牧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
B.温度和降水
C.土壤
D.放牧习惯
10.根据不同季节,牧民春、夏、秋、冬四季的轮牧地点对应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1.周期性迁移轮牧的好处主要是()
A.改良牲畜的种类
B.减少牲畜的病害
C.减轻草场的压力
D.躲避牲畜的天敌
命题点三
西北地区的综合考查
12.(2018·衡阳中考)西北大漠,天地辽阔,人间绝色,最美中国。如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
A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___沙漠。
(2)C__________河,该河流的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________
(夏季/冬季)河水水量最大。图中能源通道将________________(能源)
输送到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
(3)从自然角度分析西北多荒漠的原因。(至少回答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气候条件的角度分析,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至少回答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四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的综合考查
13.(2018·滨州中考)国庆期间滨州学院李教授带学生对西北地区、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考察。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考察团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图______(甲或乙)区域的地形特征。从地势看,图乙中的A区域主要位于第______级阶梯。
(2)考察团一行到新疆阿克苏后,得知当地苹果采摘期比山东晚一个多月,以其独特的“冰糖心”被誉为新疆的“水果皇后”。请分析阿克苏苹果“冰糖心”形成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察团对喀什地区的城镇分布进行了考察,请你结合喀什地区城镇分布图分析喀什地区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团在西北地区考察时谈到“西气东输”工程,该工程是把甲区域__________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________运输(方式)输送到能源需求量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5)考察团在B地区考察时,发现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请结合京津冀地区图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考察发现,松花江和塔里木河丰水期都在夏季,请你分析塔里木河丰水期在夏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真题演练
命题点一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
(2018·潍坊中考)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沼泽密布,细草如毯,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与对应河流名称,正确的是()
A.①——黄河
B.②——澜沧江
C.③——怒江
D.④——长江
2.三江源地区成为“野生动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寒冷,缺少天敌
B.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C.高原湿地,人迹罕至
D.地形平坦,草原辽阔
(2018·威海中考)2017年我国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地。读“青藏地区图”,完成3~4题。
3.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申遗成功的优势是()
①位置偏僻,远离人口稠密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
②生长着藏羚羊、藏野驴等多种高原特有野生动物
③湖泊、古冰川众多,科学考察价值高
④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可可西里、三江源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都位于青藏地区。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海拔高、气候干旱寒冷,形成典型的高寒气候
B.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孕育了长江、黄河、珠江等众多大河
C.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D.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
(2018·临沂中考)近些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加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读“三江源地区河流、山脉分布图”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结构图”,完成5~6题。
5.下列河流不发源于三江源地区的是()
A.澜沧江
B.雅鲁藏布江
C.黄河
D.长江
6.③处应填入的内容为()
A.水土流失、草地沙化
B.冰川消退
C.过度放牧
D.全球气候变暖
(2017·日照中考)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滥伐森林
C.全球气候变暖
D.湿地面积缩小
8.图示区域()
A.最主要地理特征是高寒
B.沱沱河被称为中华水塔
C.铁路线是宝成—成昆线
D.适合发展林业与灌溉农业
命题点二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9.(2018·云南中考改编)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夏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命题点三
我国的海洋国土及产业
(2016·威海中考)读“我国南部沿海区域”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我国海洋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产业难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B.海盐生产及海洋油气开采等传统海洋产业增量不足
C.海洋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属于新型海洋产业
D.每年5月16日南海开始两个半月的休渔期,利于促进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11.关于我国南部沿海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岩岛位于海南岛的西南方向
B.南海是东亚通往东南亚、大洋洲、非洲以及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
C.三沙市的成立,既维护了主权,又加强了海洋管理与保护
D.南海诸岛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价值
命题点四
青藏地区的综合考查
12.(2018·芜湖中考)请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暑期,小华去观光旅游,他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之后踏上旅途。具体活动如下
【设计线路】
(1)从芜湖出发到重庆,途中游览三峡风光,他选择了________(运输方式)。
(2)请阅读图1,从重庆到拉萨,他选择了坐火车,依次经过的铁路线有成渝线、宝成线、A________线、兰青线和青藏线。
【准备行装】
(3)请阅读图2,比较成都和拉萨的气温曲线,发现拉萨的气温比成都的气温要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物件中选出小华在拉萨时需要的行装是________。
①雨衣 ②氧气袋 ③冰糕 ④防寒服装 ⑤防晒物品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踏上旅途】
(5)图3是小华在青藏地区旅游中拍摄的照片,请结合照片完成问题。
青藏地区位于____________(地形区),本区特有的且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________。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早晚时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袍一天中不同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气温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6)下列这句话是小华在旅游至图1的B处时了解到的知识,在她的描述中有一处错误之处,请用直线画出并改正。
小华:“这里有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的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有的住碉房,限制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8·随州中考·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它起于成都市,向西抵达拉萨,全长162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行至拉萨的动车组列车仅需13个小时。
材料二 图1是青藏地区略图,图2分别是成都市和武汉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读图1,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沿途经过A________山脉。
(2)读图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位于青海省南部,“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__________,它们源头最初的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青藏地区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该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第四篇: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 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
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主要治理措施: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上海、成都、贵阳、南昌、南宁、广州、香港、澳门、台湾„„ 附录: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 一年两次或三次
传统运输方式 陆运为主(汽车、马车)水运为主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气候
传统娱乐方式 滑雪 游泳、赛龙船
第二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
2、地表景观
⑴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四、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2、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天气气,稀土的储量大。
六、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行:马、骆驼、小毛驴。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位置范围
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日昼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高原农牧业
1、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农作物单产高,青稞喜温凉,还有小麦,豌豆。
2、高寒牧区:本区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1、气温低,太阳能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年日照3000多小时,羊八井。
2、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区。
五、交通运输的变化
1、解放前,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
2、解放后,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北京、成都、西安、广州民航线;龙羊峡、羊卓雍湖水电站。
六、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3、行:牦牛
4、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七、保护三江源头
三江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49%,长江25%,澜沧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长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驴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改善三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
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
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台湾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二、源丰富的宝岛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立足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立足于“岛” 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
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门
一、港澳对比
名称 回归时间 人口(万)面积(KM2)位置 主要居民 组
成香港 1997.7.1 678万 678万 广东省珠江东口 中国血统98%,英、其他2%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 1999.12.20 44万 16万 珠江口西岸 中国血统95%,葡3% 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
二、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1、加工工业
航空便利,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背靠大陆,地窄人稠,市场狭小,本岛加工,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2、世界地位
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
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齐名;
全球航运中心之一。
3、发展战略
不利因素:缺少发展空间、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工资水平高,地价高。
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香港方面:在盐田,蛇口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轻工业,金融业迁至深圳,扩大营业规模,同时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支持;内地方面: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广州—深圳—香港发展轴线。
三、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
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人口:1925万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
二、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气候:深居内陆。
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植被:荒漠为主。
影响:由于新疆地下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西双版纳
一、地理位置
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景观: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北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的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等。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热带动植物王国;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重振对策: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黄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
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3、容易发生沙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长江沿岸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纽带作用: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2、辐射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加国际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成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它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②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资源丰富,热量较为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国我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③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3、①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②长江地带辐射的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的产业;③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方向——由本地向南北辐射;④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意义——以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1、长江是沿江城市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
2、依托长江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在长江沿江地带己形成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3、这些特大城市是本区域内的济经、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四大工业基地:①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②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③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
2、四大“工业走廊”雏形:①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②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重庆(嘉陵、银钢)等汽车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轻纺。
3、(P83页活动)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的协作: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
五、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频繁绵地区;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防治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坡度在25°的严禁开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结合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标。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宏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国土整治;
2、微观到具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3、中观到区域之间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区域联系和区域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发挥地区优势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区域之间的合作恰恰是区域优势之间的互补。
二、在世界中发展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2、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各个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多方面的合作,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加入竞争中。
第五篇:初中地理总复习策略浅谈
初中地理总复习策略浅谈
白云湖中学 李秋民
每年一度的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之前,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复习整个初中地理知识,而每年的地理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何充分利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时间,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这阶段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学习能力,以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总结近几年我自己组织总复习的经验,将具体的做法概括如下: 一:以课本为主,构建知识结构,精讲重、难点
首先,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给学生进行全面贯通讲解。在这里必须讲究复习策略,调整复习重点,探寻复习方法,把复习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梳理和整理上,使学生对教材知识在前面由薄到厚的基础上,再由厚到薄,以突出主干知识,使学生抓住关键,把握重点。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梳理,揭示联系,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依据知识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又有利于学生从纵横联系中理解某一知识,以获得更准确、全面、深入的认识,揭示其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有助于学生将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在这一环节里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结业考试题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等,都需要精讲。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到一边讲,一边辅之适宜难度的课堂同步练习题,以章为单元,以讲带练,面面俱到,把讲的知识点通过试题形式加以记忆巩固、转化迁移,使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重点内容的融会贯通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二:以专题形式对初
一、初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可以将初一与初二的有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打破4本教材的界限,将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排列。我主要是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角度重新分类、归纳、编组成一个个专题知识块,然后以专题形式有序地让学生寻找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地理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汇集吸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综合梳理,形成网络化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我在复习时,把初
一、初二的教材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组成下列几个专题块:专题一
地形
专题二
气候
专题三
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专题四
土地资源和农业
专题五
矿产资源和工业
专题六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专题七
人口、民族和聚落
专题八
读图指导
专题九
乡土地理
通过专题训练这一环节的复习,要求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出联系,分析原因,掌握规律,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把初
一、初二地理内容融合起来,而且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于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减少了过多的死记硬背,同时还掌握了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强化地图复习,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这一环节的复习是将地图进行分类,强化有关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地图叠加、读图填图和“看图说话”,甚至达到在无图情况下,可根据题意自绘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因为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独特的表达方式,离开地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空间地域概念很难理解,而且地理学科的特点也要求地理教材必须有大量的图像,才能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提高对图像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
(1)将地图进行分类,把握各类图表的特点及判读的关键点、技艺点,以便在读图、析图时找准图表的要点。地图的常见类型:
A、平面分布图(经纬网图,轮廓图,各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要素复合图等)
B、统计图表(表格,等值线图,柱状图,扇状图,线状图,坐标图等)C、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类型分布图等)D、景观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E、结构框图(反映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F、漫画(以环境、人文等为主题)G、地形剖面图(2)正确灵活运用各种图表
A、培养图表的判读能力。如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坐标图的判读能力。B、图文转换能力。掌握地图语言,用文字表述图表内容,或将文字转换成图表的能力。
C、掌握一些常规的读图方法。可根据图中的点、线、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读图。
(3)动手绘图能力。将平时所学图形进行转绘,如绘制国家轮廓图、省轮廓图、河流图、地形图中等高线图与剖面图的转换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4)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经纬线(如赤道,回归线,极圈等)、地理事物(如秦岭——淮河、长江、黄河等)
分析近几年的地理结业考试题,不难发现读图题占重要地位。虽然不是“题题有图”,但无图考图,图文转换,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考察用意很明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为学生适应考题或进入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社会热点
热爱乡土地理
近几年的地理结业试题里常有反映新闻热点的问题。这类地理知识具有“内容新”、“时效强”、“跨度广”等特点,所以从地理学的角度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也是总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时,就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多关注全球事实形势,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和自然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对其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以培养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民族的未来、关注自己生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针对试题中出现的有关乡土地理的内容,要求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我在进行这一环节的复习时,每一节课我都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最新与地理有关的新闻热点,以及有关自己家乡的信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先用10—15分钟的时间对个人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对部分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答案;对有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这样既可以引起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