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最有爱心的人》有感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读《做最有爱心的人》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崔钟雷主编的童话故事《做最有爱心的人》这本书,书中的每一故事,都充满了爱的教育——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怎么做才是一个有善心的人。
童话故事里面我最看好的是“心系穷人”,内容是这样的:一户人家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兄弟三人轮流看梨。一位天使化装成乞丐来要梨,兄弟们都给他摘了梨,天使很感动,答应满足他们每人一个愿望。老大想要酒厂;老二想要许多绵羊;老三想要娶个忠厚的妻子。天使都帮他们实现了愿望。
一年后,天使又化装成乞丐来到人间。他来到老大那里向老大要酒,老大把天使赶走了,天使一生气,让老大的酒厂化为乌有。天使到了老二家,向老二要一块奶酪,老二拒绝了。天使很生气,把老二拥有的一切也消失了。到了老三那里,天使向老三夫妇要饭,老三夫妻俩给 了天使饭吃,天使很感动,并对他们说“你们善待穷人,会得到好报的。”天使晃了一下自己的手杖,老三家那矮小破旧的小屋不见了,一幢华丽的楼房出现在他的面前,身边的人们都尊称老三夫妇为“主人”,老三夫妇的善良让他们幸福生活延续了一生。
此书让我懂得了做人就要做一个“最有爱心的人”,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要做“势利小人”,多帮助有困难的人。比如向“希望工程”捐款,帮助“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等等,正像“爱的奉献”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读《做最有爱心的人》有感
台头镇台头小学四年级二班
辅导教师:于家禄宫易红
第二篇:读《人啊人》有感
《人啊,人》读后感
姓名:郭莹学院:旅游管理学号:2010130101
42这是一本以文化大革命后解放的中国以及知识分子的心理描述和内心思想为背景的小说。在图书馆那么多书中选到它纯属偶然,不过没想到我却深深被它吸引。
小说中带有哲理性的语言确实超乎想象的多,不过不同以往,我竟然是被这枯燥的哲理所吸引。小说的主人公并未通过作者具体指出来,不过我以我的理解将其划分。孙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却偏偏有在此时受到离婚协议书,这对她的打击足以让她失去生活的希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独自养育女儿,在平反后留在自己就读的大学当中文系党支书,生活的不幸让她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变成内向,从不吐露心声的领导。但她的热情与思想却一直在上升。
何荆夫,一个智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学籍,做了十几年的流浪汉,这是别人眼中的他。而在他自己看来,这十几年的实践让他更对自己以前的坚持与信仰肯定不已。他与孙悦的感情上升到思想,超越世俗却又困难重重。孙悦早已被他的思想所吸引,却又不能接受他,因为她怕世俗的眼光,怕流言的重伤,所以她仍然与青梅竹马的赵振环结婚。但由于赵振环的背叛以及为了跟她划清关系免遭文化大革命的牵连,他们走到了婚姻的尽头,但是她挽救过,却无济于事,所以她也恨他的绝决。终于文革结束后,平反开始,何荆夫来到大学中文系成为一名老师,缘分就是这样奇怪的东西。由于他的经历与独到见解从而获得广泛好评。而赵振环却在自己新的婚姻中发现孙悦的好。他们之间的故事我不愿多说,但他们身上体现的个性我不得不佩服。孙悦原谅赵振环的背叛,她永远忠于自己的思想,与赵振环是同学与朋友。而与何荆夫,她不必掩饰,不必牺牲就可以相处的很和谐,因为他们的思想永远在一起。
小说中始终谈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斗争。以我来看,马克思主义宣扬社会主义、全世界人民解放,它与资本主义不同,但文革时期却将人道主义与资本主义等同,导致社会出现无比的冷漠,甚至自己制造阶级来斗争以表达自己忠于社会主义,更为套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个公式。文化大革命本身的好坏我评判不了,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党领导的错误政策和路线来看,他们满嘴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也许他们从没懂过
这些,或者是不敢懂。但他们却说得头头是道,更令人气愤的是害了一批知识青年,打击人们的爱国热情,文化大革命中留下了后遗症,书中说得好,文化大革命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革过后人们心中的阴影,它让人心有余悸。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人本身的奴性与惰性表现的相当突出,一直以来,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是事情出来后互相推诿,没几个真正为老百姓做主好官,即使有也顶不住上级的压力吧!也许是我太过悲观,我一个小老百姓过的幸福就好,是吧?书中有一段描述的很好,说你去面试,很长时间没有结果,那肯定是某个领导不喜欢你,那其他人还敢喜欢你吗?这就是事实,就像何荆夫发表那本《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书一样,校领导不想它发表,即使很多人反对,那又怎样,不是结果还是一样吗。
不过,我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就想何荆夫说的那样正是由于好人多,社会才会不断发展,法制才会不断健全。不管中国如何,我们都是它的子女,我没理由嫌弃它,我们更不能背叛它。最后还是要正义的发扬一下爱国情怀,为我们的祖国努力吧!
第三篇:读《爱心故事》有感
读《爱心故事》有感
从前我不太喜欢小动物,可是自从读了那篇《爱心故事》的文章以后,我就喜欢上小动物了。
你们一定想知道《爱心故事》的情景吧,让我来告诉你们:“我”有一个哥哥,他非常鲁莽。有一次,他回家就直奔卧室,“砰”的一声把门关上。“我”很生气,想和他评评理,我推开门,看见他在小心翼翼地给小鸟治伤。又过了几天,我在楼下捡了一个鸟笼,哥哥很生气,说了“我”一顿。
你们觉得这位哥哥是不是很爱护小动物?他虽然是一个鲁莽的人,但是很爱护小动物,让人有些不敢相信。这么鲁莽的人,都有爱心的一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有爱心的一面呢?如果你们有爱心,就会善良,有耐心。没爱心,就会爱生气,发脾气。而天天为鸡毛蒜皮的事发脾气,让你少活几十岁。
哎呀,光说那个哥哥的优点,忘了说缺点了。这个哥哥虽然爱护小动物,但是他很鲁莽,如果天天都狠狠地关门,那么这个门就会天天哭,为什么呀?天天狠狠关门,早晚一天门也要坏了,这不仅让门伤心,还让家长伤心。家长又要花钱再买一个门。这位哥哥我真想对他说:“哥哥你一定要改正这个鲁莽的坏毛病,不是让你一下就改正,只要你每天进步一点,总有一天你能改正这个坏毛病。相信自己!”
这个小作者,你先消消气,我也跟你说几句话:“你有些太急躁,就算哥哥使劲关门,你也不用那么生气,可以心平气和地和他说,你和他嚷嚷,你也没有好处,对吧?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好吗?”
读完这个《爱心故事》以后,也让我回想起了一件事,那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有一次,我看电视,上面说有个人因为烦自己养的一只猫,就用火去烧它,它的浑身都焦了,有个好心的人赶紧把它送到了宠物医院,而且还报了警,可是警察来了,说:“法律里没有这一条。”难道就让这种人逍遥法外吗?看完这个节目,我都感动地哭了,为什么那些人会这样,一个鲁莽的人都有爱心,我们为什么没有爱心?你不喜欢它,为什么养它呢?你们难道想让自己变得冷酷无情吗?
如果让全世界的人都看这个《爱心故事》,我想一定会有人改变的。
第四篇:读《爱心树》有感doc
读《爱心树》有感
江宁实验小学 三(9)班陈宜萱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是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虽然书中的文字不多,但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温馨,让我很感动。
《爱心树》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小男孩遇到了一棵大树。大树非常喜欢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来到大树下玩耍,累了,就在凉快的树荫里睡觉,大树快乐极了。为了这个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果实、树枝、树干。最后大树只剩下了一个老树墩,而那个男孩也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啊,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因为它总是默默地为小男孩付出,却不要求回报。这让我想到了妈妈,妈妈白天要辛苦地工作,下班后还要帮我检查作业,每天晚上她房间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可我呢?总是让妈妈操心,时不时还和妈妈顶嘴,操劳让她那头黑发增添了几根银丝„„.长大以后,我也要做一棵爱心树,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等更多给予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满爱与温馨,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亲子阅读《爱心树》
三(9)班陈宜萱妈妈
阅读是一种快乐,阅读也是一种享受。今天我和孩子一起阅读了美国作家谢尔的经典作品《爱心树》。这是一篇关于“索取”和“付出”的童话,特别值得向辛苦的父母推荐。
一个男孩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这棵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着那个男孩。故事中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还是感到很快乐。作为孩子的父母,也从〈《爱心树》中得到许多,我们也是孩子的爱心树,我们该怎样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为人父母时,我们全心的付出和给予,可为人子女时,我们好象只懂得无尽的索取。爱是无私的,不图任何汇报的,在我们对孩子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学会知足。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爱心树》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爱人与被爱,快乐地生活吧。
第五篇:读《爱心树》有感
这样的“爱”
——读《爱心树》有感
记得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读五年制师范的第四年,那是一堂儿童文学课。儿童文学的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更真切地了解儿童读物,经常在课堂上让我们欣赏。原本总觉得小孩子看的书无非是一些绚丽的卡通漫画亦或是我们从小便已熟知的经典童话故事,不免觉得无聊。然而我们错了,现在小孩子的读物中无论是图画还是语句的设计,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的,都从中透露着点点滴滴的道理,只要在阅读后细细地去回想,便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绘本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爱心树》。
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人名教师。在一次晨读课,我带领孩子们阅读了《爱心树》,孩子们看着大屏幕中简洁的画面,听我读一句句简练的话语,起初还有点浮躁的课堂却渐渐安静了下来,越往后读情绪便越投入在故事的情节中,我发现自己的声音开始变的梗塞,孩子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虽然孩子们并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但这样就够了。
这本由天才绘本作家希尔弗斯坦所写的《爱心树》,虽然里面只有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和简单的文字,但是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不思厌倦地去翻阅。究竟这本书具有了何般魔力,能让我如此迷恋,我想还是根源于文章所描述的一种引人深思的爱。
《爱心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跑去和一棵大树玩耍,采集树叶,藏猫猫,荡秋千„„只要小男孩快乐,大树就会感到幸福!男孩渐渐长大了,他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不和大树做伴了,大树感到孤寂。有一天男孩来了,他向大树要钱,大树无怨无悔给小男孩自己的果实,让男孩卖掉换钱生活;很多天过去了,小男孩因为结婚,又来要房子,这棵大树让小男孩砍走树枝造房子,小男满足了,大树很快乐!后来,小男孩又想去远游,大树又让小男孩砍掉树干做船。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里有些„„(我想大树可能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眷恋)。过了好久,这个身心疲惫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说:“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我只有老树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文中的大树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它无怨无
悔,不求回报的付出,为的却只是能让小男孩快乐,希望小男孩能获得他所想要的幸福。这样的爱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多么令人感动。想想在我们的身边不也存在着许许多多这般伟大、无私的爱嘛。可曾感受,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一棵“爱心树”。或许在孩子们看来,父母的爱早已成为习惯,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是站在这一刻,当自己面向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时,要自己真正地踏上新的旅途时,回过头看看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有些往事已渐渐变得模糊,但父母对我的那份爱,那种感觉,就如记忆的鹅卵石,无论时间的溪流怎么冲刷,永远都不会淡忘,那是种心灵的触动。可曾感受,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爱心树”,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欢乐地天空中翱翔,为了能让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老师们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就像一只蚌,用爱的汁液一点一滴地孕育沙砾,直到把它孕育成一颗珍珠,不求半点儿回报。还有警察、医生„„很多很多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无私、伟大的爱。付出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是如此的幸福与快乐!
但在感动的同时,我对文中的小男孩不管不顾一味索取,不懂关心,不懂感恩的行为有着一种心痛的感觉。怎样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让孩子获得真正幸福,就必须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了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就不该只是盲目爱的付出,要适时适机地引导教育。孟母三迁、五子登科、断机教子、岳母刺字等,这都是教育孩子很好的例子,爱需要理智,爱是无私的却是有度的,我们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爱社会,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爱!伟大的爱!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传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