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例文二 《我的老师》 魏巍
★ 参考阅读
例文二《我的老师》魏巍
文章紧紧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
文中选取的材料有:①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
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后两件事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
例文三 《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经过及体会○魏 巍
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我内心情感的长期积累。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这样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每当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满心眼儿地高兴。
这次我到朝鲜去,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我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我看到他们在朝鲜战争中,虽然面临的任务是这样艰巨,作战环境是这样艰苦,但我们战士的英勇,比起我过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看到的,还有着更高的发展。尤其这种英勇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譬如,我在某步兵团曾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目字,这个团,至第三次战役结束止,伤员随队作战的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字还要大。这恐怕在世界战争的历史上,也是一种奇迹!这些事实督促着我,使我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愿望来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使我更明确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觉,对写作的人是多么重要!你感受得深了,写出来,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人家读了,也就感觉得深;你感觉得浅,人家从你这儿感受到的,也就浅;你根本还没有感觉呢,那就用不着说了。这儿,我还要强调一句,就是深入的感觉,跟深入群众火热的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跟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就拿在战士中的采访来说吧,你跟他们交上知心朋友,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才能使你感觉得更深些。
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我希图追求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找人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细细跟他们谈,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谈出来。跟我谈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于是,我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怀疑。一切其他枝节性的、片面性的、偶然性的东西,都不能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问题的本质找到了,那么,应该怎么样反映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的思想感情。譬如写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士的英雄行为,如果仅仅写敌人炮火多么厉害,敌人如何凶猛地往上冲,经过我们战士的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打下去了,接着敌人又第二次冲锋,第三次冲锋,我们的战士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地用手榴弹把他们打下去了等等,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不像一个活的人,而煞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灵魂。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可是,如果我们写出了战士的思想感情,那给人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他们会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比如负伤不下火线的事情,这在革命队伍中,几乎是最平常的了,但如果能把一个伤员负伤却不下火线时的思想感情写出来,是会感动人的。何况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这篇东西的经验又告诉我: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至于为什么以通讯的形式出现,这就牵连到过去自己的一个老毛病。我原是个喜爱写诗的,虽然在抗战期间写过些通讯,但对通讯,总不是那么看重。这次回来,又想先写别的,但又老想:这样伟大的斗争和伟大的战士必须要很快写出来呵,如果慢慢在那儿钻长的、刻细的,最后又弄不成,怎以对得起战士们呢?这样,就着笔写下了这篇通讯。这篇东西的写作经过及一点点浅薄的体会,就是这样。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的写作契机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像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水,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走。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
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所以综观此文之作,也不过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是而已,也无甚特别的技法。
第二篇:我的老师魏巍
人教版七年语文第二单元《我的老师》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备:王淑红副备:胡恩娟王德权王林审核:时间:2013.10.114
【学习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及字词
2、能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3、能知道文章的详略安排,并能分析其作用
4、培养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相关链接】:
1、赞美老师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放心,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记叙的详略:
对主题思想其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具体的材料就展开详写;对主题思想其次要作用的只要概括叙述,就简单写,即略写。
详写的作用:
突出人物……性格、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中心
:略写的作用
A、是对详写的内容的补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所写的内容更有普遍意义
B、突出了详写的材料,突出了中心。
【课前预习】:(5分钟)
1、了解作家作品: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依拼音写汉字:
1、给下面生字注音、组词。
芸()()榆()()痣()()褪()()卜()()焚()()
鸥()()殴()()
模()()磕()
2.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模仿:
纯真:
狡猾:
纠纷: 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自主尝学】感知课文内容(10分钟)
学习方法 :朗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自己解决下列问题
【合作助学】自学后,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些问题。(10分钟)
1、朗读指导:朗读课文,要注意语音、语调、重音、不同人物的感情。
2、你觉得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语句回答)
3.文中写了蔡老师哪几件事?(试概括出小标题)
4、作者为什么写这七件小事?
5、概括本文的中心。
6、本文所写事件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交流研学】(10分钟)
【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分钟)
【测试评学】
【能力提升】:小练笔:介绍一下你的一位小学教师,让大家认识一下他吧。
【收获反思】:
第三篇:魏巍我的老师1
魏巍《我的老师》教案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初步研读
1、自读课本
2、自主学习
学生速读课文,按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解决。投影思考的问题:
①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蔡芸芝老师)
②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③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总的来讲,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羡慕,是理所当然的。)
二、进一步研读课文,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这七件小事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因为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作了精心选择。那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或平时,或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前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
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一主题。)
教师小结: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选什么材料,怎样爱排这些材料,都要围绕中心来考虑。
四、体悟情感,师生共赏。
1、教师:这篇文章的文字比较浅显,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能读懂,但就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可以说这篇美文主要是美在文章的“情”上,它靠一个“情”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精美的散文,要反复品味欣赏。老师特别喜欢下面一段文字,(投影)朗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默默”两字,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
“你”: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请同学自己看书,进行品味鉴赏,谈你感受最深的一例,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事例。学生举一到两例即可,在赏析前或赏析后要求他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五、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
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
六、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布置作业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课后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以“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为题,精心选材,注意详略安排,介绍一位你的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第四篇:魏巍我的老师__教案
《我的老师》——魏巍
备课组长:陈轩子主备人:林秋婷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
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
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
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在你们心中最敬爱的人是谁?
在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亲情——母爱的文章,亲情真挚而美好,也是你们最敬爱的人。但随着你们慢慢的步入校园,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
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相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有时候就会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作家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三、正字音
1.字词
魏巍()时辰()黑痣()褪色()焚香()磕头()啰嗦()榆钱()狡猾()存心()背诵()海鸥()占据()牵挂()援助()权威()纠纷()慈爱()依恋()珍宝()纯真()芸()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2.词语解释
a、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b、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c、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d、纠纷:争执的事情。
e、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自主思考: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蔡芸芝老师。
(2)分层次,归纳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3)本文共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
本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
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即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合作探究
(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明确:
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2.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明确:
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3.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课文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
第二部分文章列举了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
第三部分是别后的思念,深情的语句抒发了“我”思念老师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小结)
六、作业
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正课
(一)人物分析:蔡老师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明确: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明确:“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这些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慈爱、伟大、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二)人物分析:“我”
1.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
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
说明“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
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寻师。
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我” :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
(三)作者的感情
1.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四)精彩句段
1.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明确:
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2.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
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三、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
四、作业
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假发怒
教跳舞
观蜜蜂回忆教读诗
看写字
排纠纷(详)
梦寻师
六、教学反思:依恋思念
第五篇:我的老师魏巍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
学习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还时常在你脑海里浮现。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了?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 走进本文
(二)初读课文 掌握生字词 掌握生字
魏巍
蔡芸芝
榆钱
黑痣
褪色
焚香
磕头
啰
狡猾
背诵
海鸥
牵挂
援助
纠纷
时辰
占卜
模模糊糊 掌握词义
温柔:多用于形容女性温和柔顺。
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纠纷:争执的事情。
辨析:①迷迷糊糊:指头脑思维不清晰。→与清醒相对。
例:他审讯期间,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把警官弄得迷迷糊糊的了。
②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与清晰相对。例:清晨,大雾弥漫,景色变得模模糊糊。
(三)整体感悟
理清思路
1、全文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回忆的?
难忘。“最使我难忘”突出了“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永远的怀念。
2、在作者的记忆里,作者对蔡老师的有哪些印象?(用原文回答)
温柔和美丽。
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优异的影响。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3、作者选取了哪几件和蔡老师有关的令人难忘的往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
三、深入探究
1、作者为何要写这七件事? 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对老师的爱。
2、这篇课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略得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这七件事的安排详略得当,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使得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写作借鉴:精心选材
详略得当
第二课时
四、精读品味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表现了老师爱学生,师生间关系亲密,融洽。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是机灵,调皮的意思,它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3、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胜过千言万语,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这里换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换用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倾诉感情,更显得真切、浓烈。
5、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值不值得”是委婉语,作者知道是值得写的,事虽小,但在孩子心中的份量很重,表现老师对我的关怀及我的感激。
五、研读探究
1、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① 回忆——文章第一段,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
②
依恋——是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意思。文章列举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放假前孩子们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渴望老师返校,感到时间的漫长;作者依恋老师,甚至梦中寻找。
③ 思念——文中最后几句“我是多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去学去了,从此,我和蔡老师分别了”,深情的语句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2、联系作者蔡老师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从总体上说说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蔡老师年轻、美丽、善良、亲切,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六、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
七、拓展延伸
想一想,好好想一想,从幼儿园时想起,一定有哪位老师让你最难以忘怀,好啊,那就拿起笔来吧,写一写那位让你难以忘怀的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