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中和老师

时间:2019-05-13 07:1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二中和老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二中和老师》。

第一篇:我的二中和老师

我的二中,我的老师

见到了君林杨老师,他刚到二中教我们时的年轻身影依稀可见。虽然那时他刚刚开始他的教学生涯,但已经是同学们认可的为数不多的好老师。他被同学们认可接受,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轻、朝气,年龄和同学们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吸引我们的气度:不疾不速、娓娓道来,那时他穿一件新的军上衣,上面铜扣熠熠的光映着他和煦的笑意,加上清秀的板书,让化学课变得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直到现在,他黑板上的分子式、反应方程式似乎还会动漫般的在脑海里浮现。在学生年代,印象深刻的老师实际上并不多,而杨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从杨老师教我们到现在,廿多年过去了,今天他成了这所学校的校长,成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成为这所学校的领航者。在过去的廿多年里,他从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一直接受着这所学校的培养、管理,而今后,他需要去管理这所学校。

与廿多年相比,这所学校已经被历届怀着政绩冲动的领导改造得面目全非了,虽然是校园变大了、房子变高了,但往昔的景物却荡然无存,走在这里,心中一直在疑惑,这是我的二中吗?

我们那时的二中,有一个高大的门房,两扇红漆大门一关,便把大街的嘈杂和对面影剧院的喧闹,关在了门外。如果迟到了,就得从大门中间的小门进校,面对那扇红漆大门,就好像是一副严肃的脸,我们都是乖乖的低着头,心中检讨着,从门房中快步走过。

进入大门,两边是出地面很高的带廊檐的瓦房,东西红红的廊柱整齐的对望着,房子的空地前面,沿大门两侧是两排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不是现在常见的法国梧桐,应该是“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的那种,长着厚厚的、光滑的、有很多纹路的绿皮,盛夏时节,大道上浓荫遮蔽,进入校门,顿生清凉;秋天的时候,成串的桐籽会被我们投入火中,烧而食之,满口生出异样的香味。正对大门,中轴线中间是巍然的影壁,影壁上白底红字是“我们的教育方针”,透着威严,而两旁透空的衬墙则露着些和气,影壁后的花园就让人一下子轻松欢悦起来了。

花园并不大,中心是一株硕大的芭蕉,差不多有一个半人那么高,周围片片阔大的叶子从高处垂到地下,这丛巨大的绿色是花园的主调,四周是许许多多的知名和不知名的花草,可爱的小喇叭花在花园的内壁转了一圈,花园虽小,倒也是花团锦簇,花香芬芳。在金秋时节,园中那株不大的桂花树,会让整个校园都飘满浓郁的桂花香气。

花园的东西两侧,是对称着的花墙,中间留出了通道,西边通向操场,东边通向教室。我们每天早上出操时都要从这花墙中间的通道里跑几回。靠西边花墙是一颗老柳树,东边是一颗老榆树,那时还不知道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不知道榆柳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意蕴,但那荡荡的柳丝、飘飘的榆钱,是自己记忆中美好的画面。

教导处这一排房子位于校园的中心,当然这里也是学校的中枢核心,前面是影壁下的花园,后面是高高吊起的两颗大钟。曾有人说过一中的钟有一颗,所以叫一中,二中的中有两颗,所以就叫二中了。这样说来,这两颗大钟无疑就是二中的象征了。这两颗大钟不仅指挥着全校的生活作息,而且它清越、响亮、悠长的钟声回响在整个镇子的上空,成为整个镇子的计时器,打钟师傅会用轻重紧慢有节奏地把钟声打出不同的信号,每当“铛铛铛,铛铛铛„„”起床的晨钟敲响,全镇就会在钟声里轻轻的醒来,开始一天的热闹;而晚上“铛!铛!铛!„”熄灯的钟声过后,整个镇子也就会随着钟声慢慢的静谧下来。云阳是南召的古县城,很早就没有了“暮鼓”,二中的晨钟还会显示一下古镇的沧桑,现在这晨钟也没有了,学校的电子铃声总让人觉得有些匆匆的躁气。教导处的后面、东面就是成排的教室了,教室之间都是成行的树林,挺白的白杨、常绿的松柏总是让校园生机勃勃。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时候的校园,是一个又一个的院子,仿佛总走不到头,而且每个院子里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树木,老师们自家住的小院还会有果实累累葡萄架、一簇簇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等。在停电的夜晚,树影晃晃、廊道长长、院落重重、灯火幢幢,走在校园里让人有着说不出的神秘感。

学校的后面是伙房,旁边是一个整天都漂满浮萍的大池塘,后来知道应该叫“湿地”,据说是地球的肺,学校的这块湿地至少也能算是一个肺泡吧?不论它是什么,总该是生态的一部分吧?现在这点波动着的绿也没有了。

现在的校园放眼望去,一览无余,曾经的印记一切都没有了。学校是一个让人制造梦、保存梦的地方,之所以让人终生梦魂牵挂,正是因为这里曾有过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光一影、一隅一角,如今曾经从这里走出的千万学子再回到这里,恐怕只能做他们的白日梦了!据说剑桥、牛津等名校都是百年依旧,幸亏二中建校的几十年中没有走出一个徐志摩,否则“寻梦?撑一支长篙,”,只能向混凝土深处漫溯!情景,情景,情和景分不开,所以有情景,没有了景,何处寻情?

杨校长今天手里的二中,不仅仅是物换星移、景色变迁的二中,而且发展的平台也与当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当时,二中是名副其实的二中,县内除重点高中一中外,接下来就是二中,而现在则多了一所“现代中学”,“二中”变成了“二流”,我们那时候二中与一中之间,还会有教师、学生的交流,很多二中毕业的同学到一中复习“深造”,也有一中毕业的同学到二中复习考取,两个学校还会因为争学生有所“交手”,而现在的二中只能在一中、现代两所学校的夹缝里求发展,不要说“交手”了,恐怕连“抬手”的气力都很困难。

学生,看似是一所学校的流水,而实际上成就一所学校的恰恰只能是学生,只有培养出了有名气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有名气的学校。那时候的二中,全县各乡镇的学生都有,而现在只能偏安一隅了,没有生源,想在学校里做一番事情很难,而百年树人,一任校长的影响也不知何时才会被时会发现、认可,二中的这副牌发到了杨老师手里,怎么打真是不容易,但自己觉得,有着杨老师的淡定和耐心,一定也会让今天的二中学子象我们一样记住“我的二中,我的老师”!

杨老师成了杨校长,但听他说话一如教我们时那样,气柔言缓,听不出任何的骄躁、任何的得意、任何的居高临下,我觉得他依然在为我们上课,用他廿十多年的执着、坚守为我们上课。

每一个人走出校门,走上社会,都会以一个单位,首先要做的优秀,要使自己成为这个单位的骨干,象杨老师那样,我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努力做好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真诚做事,真心待人,表现出自己的影响力,成为这个单位的核心,而最终成为这个单位的管理者。

悟杨老师的这节课,对心态浮躁,怨气辄生,老气已生的我们,透着清凉,透着明澈,透着鼓舞,透着“三平”精神,一如我那简陋却风光无限的校园。

一所让人难以忘怀的学校是一个好学校,一个在学生离开校园,还能给学生一教诲、启迪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以此志“我的二中,我的老师”,以此铭记我魂牵梦绕的校园,感恩给我教诲的所有老师!

第二篇: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二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意见》要求,扎实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其次要保证能源安全。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第三篇:例文二 《我的老师》 魏巍

★ 参考阅读

例文二《我的老师》魏巍

文章紧紧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

文中选取的材料有:①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

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后两件事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

例文三 《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经过及体会○魏 巍

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我内心情感的长期积累。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这样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每当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满心眼儿地高兴。

这次我到朝鲜去,在志愿军里,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我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我看到他们在朝鲜战争中,虽然面临的任务是这样艰巨,作战环境是这样艰苦,但我们战士的英勇,比起我过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看到的,还有着更高的发展。尤其这种英勇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譬如,我在某步兵团曾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目字,这个团,至第三次战役结束止,伤员随队作战的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字还要大。这恐怕在世界战争的历史上,也是一种奇迹!这些事实督促着我,使我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愿望来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使我更明确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觉,对写作的人是多么重要!你感受得深了,写出来,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人家读了,也就感觉得深;你感觉得浅,人家从你这儿感受到的,也就浅;你根本还没有感觉呢,那就用不着说了。这儿,我还要强调一句,就是深入的感觉,跟深入群众火热的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跟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就拿在战士中的采访来说吧,你跟他们交上知心朋友,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才能使你感觉得更深些。

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我希图追求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找人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细细跟他们谈,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谈出来。跟我谈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于是,我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怀疑。一切其他枝节性的、片面性的、偶然性的东西,都不能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问题的本质找到了,那么,应该怎么样反映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写战士怎样才写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的思想感情。譬如写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士的英雄行为,如果仅仅写敌人炮火多么厉害,敌人如何凶猛地往上冲,经过我们战士的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打下去了,接着敌人又第二次冲锋,第三次冲锋,我们的战士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地用手榴弹把他们打下去了等等,很可能使读者感到我们的战士不像一个活的人,而煞像一个投手榴弹的机器。这就是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没有写出英雄的灵魂。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可是,如果我们写出了战士的思想感情,那给人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他们会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比如负伤不下火线的事情,这在革命队伍中,几乎是最平常的了,但如果能把一个伤员负伤却不下火线时的思想感情写出来,是会感动人的。何况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丽,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这篇东西的经验又告诉我: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至于为什么以通讯的形式出现,这就牵连到过去自己的一个老毛病。我原是个喜爱写诗的,虽然在抗战期间写过些通讯,但对通讯,总不是那么看重。这次回来,又想先写别的,但又老想:这样伟大的斗争和伟大的战士必须要很快写出来呵,如果慢慢在那儿钻长的、刻细的,最后又弄不成,怎以对得起战士们呢?这样,就着笔写下了这篇通讯。这篇东西的写作经过及一点点浅薄的体会,就是这样。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的写作契机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像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水,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走。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

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所以综观此文之作,也不过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是而已,也无甚特别的技法。

第四篇:赴昌乐二中和即墨二十八中心得体会

走进高效课堂

——赴即墨二十八中和昌乐二中的心得体会

固东中学李姣中

2011年11月13日——16日,怀着对“和谐互助”课堂和“271高效课堂”的好奇,有幸能到山东即墨二十八中和昌乐二中进行为期四天的考察学习,观摩了这两所名校的课堂教学。在这次考察学习中,我对其课堂教学模式及班级管理方面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给了起我很多启示,也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努力方向的榜样。

进入这两所名校,它们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让我震撼,除了校园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的寓意外,校园各处都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处处都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成长路程。在即墨二十八中,有一个雷锋的塑像,每年全校师生都要面对雷锋塑像进行纪念意识,这寓意着要让雷锋精神传遍校园,这也是二十八中的灵魂——师友互助,一帮

一。在昌乐二中,每个班在教室外的墙面都有展示每个班成长与学习的园地,每个班有特色的班名、班约、道德名言、英语学习、社会实践、优秀试卷等展示于校园所有的墙面,每期展板都见证了学生近期的生活学习状况。

在考察学习期间,观看了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教学专题片和昌乐二中的文体周及文化艺术美食节上学生的各类表演;聆听了《给学生铭记终身的教育——大德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和谐互助”让课堂灵动起来》《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等专题讲座;还观摩了两所学校的数学课课堂教学。

两所学校课堂教学策略和方式有所不同,即墨二十八中的课堂模式分成五步:交流预习—互相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作业,预习完课本基础知识体系并做完课后习题,对预习所得经过温故、探究得出新知;第二步师友合作,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第三步对本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题型进行全方位训练,结合《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数学》进行分层次练习;第四步对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师友间互相评价;第五步老师给出几个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练习,及时反馈。在整个模型中都遵循的原则是:“师友”先让“学友”讲,“学友”不会的时候,“师友”再给“学友”讲。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师友”向其他“师友”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学友”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昌乐二中的整个课堂分为三个阶段: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在第一阶段预习自学中,课堂前延15分钟,预习课本,通研导学案,进一步理解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在第二阶段高效课堂中,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学习,然后每组展示学习的成果,解决学习的问题。展示完后小组检收。第三阶段总结点评中,并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基本步骤是:读书自学、自主探索----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通过亲身体验,“和谐互助”课堂和“271高效课堂”着两种教学模型虽然具体的实施步骤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1)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室就像一个舞台,学生是演员,是课堂的真正主角,而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激励者和评价者。每节课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只是点拨,讲得很少,而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自己说、自己做、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讲解,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2)课前都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让学生自己先学。即墨二十八中紧扣教材,布置预习作业,要求第二天课堂即将学的新知识在前一天就该预习完,并将课后习题做完。昌乐二中是在自习课上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预习新课的同时,完成导学案,课前老师检查导学案,课上针对重难点进行点拨。(3)采用分层次目标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共存的方式教学。“和谐互助”课堂是同桌两人一个学习小组,学习优秀的当“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师友互助,实现双赢。“271高效课堂”通常是6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包括A、B、C三类学生,A类是学习优秀者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B类是学习中档者;C类是待优者。每节课他们都相互合作,互相交流探究,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德育工作都是两所学校的核心,学校真正落实德育为先,将德育工作落在实处。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成功发展搭建平台。通过各种社会生活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心责任教育,十大纪律教育,挫折教育等,把这些都成为常规化、制度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有力地提升学生们的价值观从而最终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营造一种活

跃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达到自主、自愿的高效学习。

这次山东出行考察学习,给我的感触是令人欣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备课情况、课堂教学状况不断反思,从以往的实践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奠基。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主动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和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

第四,把课堂的主角交还学生,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互相探究。

相信我也会将这次学习所得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能迈出跨越性的一步。

第五篇:中和反应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2、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了解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反应酸碱中和实验的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多媒体投影

六、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

【提问】那么酸碱反应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中和反应

【实验演示】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学生观察】无明显现象

【设疑】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何证明呢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进行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学生观察】红色褪去

【讲述】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提问】同学们根据之前所学的酸和碱的知识,能否尝试写出方程式?

【板书】表达式:NaOH+HCl=NaCl+H2O 【讲述】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以下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

【总结并板书】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那么酸和碱为什么就能发生反应呢?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总结】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板书】实质:H++OH-= H2O 【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课件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1.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非也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当怎么处理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1(0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感 【板书】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课件展示】巩固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7.2.3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表达式:NaOH+HCl=NaCl+H2O 2.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的反应。

3.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下载我的二中和老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二中和老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威海市温泉学校 仝淑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

    碳中和解决方案

    碳中和解决方案什么是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并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努力争取2060年前......

    中和滴定练习

    1.简述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2.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遗传是人发展的自......

    我爱老师

    《我爱您,老师》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春光小学 四年级二班张晋福 我爱您,老师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儿女对母亲爱的表达,而今,我把这句诗献给您,我最亲爱的王老师,因为......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当我从三年级升上四年级的时侯,知道这学期语文是由杨叶老师教我们。也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于是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起先,我们以为杨老师教一定很凶,所以大家安安......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呼兰区师大附属实验小学 五年一班 孟庆宇 我的班主任路老师虽然个子不高,可是她在我心中却是无比高大;她从不化浓妆,可是她我心中却如天使般美丽无暇。 路老师待人幽......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老师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如褪色的照片,渐已模糊。但有一个老师,她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已经深深的印在我......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今天,我要给大家隆重介绍的是——这学期才担任我们班主任的朱老师。朱老师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老师。她中等身材,皮肤白皙,声音柔和动听。她一头齐肩的卷发被一个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