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问答题汇总[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第4章问答题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第4章问答题汇总》。

第一篇:教育学第4章问答题汇总

第四章教育目的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由国家题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习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

要求。

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

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简答:

1.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它具有几个特点: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互相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

础上。

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

持脑力与体力俩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

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5.简述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解。/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列举出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若干特征。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只注重一部

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6.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

第一,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第三,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7.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有哪些要求?

第一,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

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

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8.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特点。

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观点。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性依然如故,教育亦依然如故。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这种理性是指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

(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观点。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它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的日益显现而产生的。20世纪以来持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观点。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科学人文的最高目的是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

论述: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篇:教育学问答题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5、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6、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7、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8、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9、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诞生及发展。

10、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1、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12、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13、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14、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思想和绅士教育思想有哪些?

15、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贡献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6、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7、人力资本论的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18、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9、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20、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1、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2、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23、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4、现代化包含哪几个相互联系着的内容?

2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2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

29、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0、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31、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二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32、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33、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含哪几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4、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35、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36、什么是遗传素质?如何理解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7、什么是环境?如何理解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8、试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

39、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0、试述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年龄特征?

41、简述人的本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42、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43、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44、关于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45、简述确立教育目的是科学依据?

46、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

47、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改变?

4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9、我国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分别是什

么?

50、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51、什么是素质教育?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52、素质教育(或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那些误区?

53、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54、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55、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56、简述教师的作用

57、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

5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59、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养?

60、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61、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62、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63、简述学生是人包括哪些方面的含义?

64、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65、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66、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由哪些法律文件规定的?

67、《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8、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主要应尽哪些方面的义务?

69、教师有哪些权利?

70、简述教师的义务?

71、与保障教师的权力和义务有关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72、简述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73、简述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74、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第六章 课程

75、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76、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7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8、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79、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80、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81、课程计划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82、什么是课程标准?

83、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

84、什么是教材?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85、什么是教科书?其作用有哪些?

86、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87、什么是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和狭义的课程资源的区别是什么?

88、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89、怎样理解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90、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影响?

91、什么是课程评价?怎样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

92、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各有哪些步骤?

93、CSE评价的特点有哪些?

94、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95、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

96、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7、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98、新的课程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

99、简述课程标准的结构?

100、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1、简述教科书的编排形式?

102、简述教科书的编排要求?

10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第七章 教学

104、什么是教学?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105、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06、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107、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108、什么是教学过程?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哪些?

109、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1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11、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12、简述知识与发展知识的关系

113、简述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的关系

114、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5、什么是教学原则?

11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与使用要求是什么?

117、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118、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19、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较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120、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121、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是什么?

12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23、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第八章 德育

124、什么是德育?简述德育的构成?

125、德育的特点有哪些?

126、中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127、简述中学德育的目标?

128、简述中学德育的内容?

129、什么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与学生细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如何?

130、试述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131、什么是德育原则?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132、什么是德育的途径?我国中国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33、简述情感陶冶

134、什么是德育方法?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方面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135、什么是德育模式?当代较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哪些?各自德育模式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36、试分析当前我国中学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37、简述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第九章 班级管理

138、什么是班级?如何理解班级的地位和作用?

139、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40、什么是班主任?中学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

141、班级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142、班主任应该怎样制定班级管理计划?

143、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144、什么是操行评定?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145、什么是班级管理原则?

146、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14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体有哪些特征?

148、班集体的作用是什么?

149、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包括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指导?

150、什么是班会?班会有哪些特征、种类?

151、主题班会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怎样组织主题班会?

15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应协调哪些关系?

153、班主任应如何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54、家访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55、班主任如何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第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

156、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157、教育科研有哪些类型和特征?

158、教育科研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各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59、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60、简述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161、简述研究文献收集的原则

162、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哪些?

163、什么是研究假设?其基本类型有哪些?

164、一个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65、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166、怎样设计研究方案?

167、简述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简述杜威与《民主主义与科学》

2、概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简述教育现代化包含着哪几个相互联系的含义?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5、试述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6、试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第四章 教育目的

7、人们对素质教育认识和实践的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8、试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9、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10、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六章 课程

11、试述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

12、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第七章 教学

13、什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

1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第八章 德育

15、简述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6、试分析当前我国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17、简述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18、简述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19、简述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20、简述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第九章 班级管理

21、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建设班集体

22、如何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3、简述优等生的个别教育

24、简述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25、简述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第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

26、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每一种形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7、试述撰写研究成果的步骤和要求?

28、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29、简述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过程

30、研究文件的类别与特点分别是什么?

31、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有哪些?

3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具体方法、步骤是什么?

33、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篇:教育学问答题

名词解析;1.教育:指有目的的曾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

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4.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好、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一注重培养手教育者的一种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7.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活动。8.调查法:是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以掌握教育实情、分析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9.学校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校内外人、财、物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10.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反映各种管理关系的领导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体系和制度。定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活动。12.自我修养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完善思想品德的方法。13.教学:传授经验的活动。14.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个别教学。

问答题:7.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创造性,示范性,长效性。8.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正确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完善的能力结构。9.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学生是具有独特创造价值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0.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学生,珍视师生间的相互信任。11.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提出初选课题,明确选题的目的和任务,论证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1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统计法,经验总结法。13.怎样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积累、筛选材料,拟定详细的写作提纲,撰写研究报告初稿,修改研究报告并定稿。课外活动的任务是什么: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锁活得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调节学生生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14.实施课外活动的有哪些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要丰富多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15.什么是教学中心原则,怎样贯彻学校管理的效益性原则:就是学校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要围绕教学,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特别是要抓好课堂教学。有效地使用人力,有效地使用财力、物力,科学的支配时间,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16.学校管理的过程分为几个基本环节: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控,总结提高。17.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协调发展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规律。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很反复性规律。18.我们中小学德育原则主要有哪些:知行统一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19.简述疏导原则以及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指的是道德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入手,使他们积极向上。基本要求是坚持正面疏导思想、以理服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20.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后进生的档案记载,全面了解和认识后进生。以情感人,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赏识学生,发现“闪光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正确对待后进生的反复。21.班住任如何写好学生的操行评语:要做到评语的客观的真实、全面具体、个性特征、信任和激励,语言方面要有亲切感、优雅、委婉。22.教学有哪些功能:教学是实施智育的基本途径,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是实现德语的基本途径。教育业是学校实施体育、美誉、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23.如何进行教育目标设计: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类。列出综合性目标。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24.如何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发现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参观、实验、实习。

第四篇:教育学问答题

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P133)

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76、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P137)

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77、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39)

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7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79、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

答: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80、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P145)

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81、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P146)答:(1)环境;(2)智力;(3)个性。8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P147)

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83、简述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P147)

答: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84、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P148)

答: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85、简述态度的实质及其结构。(P152)

答:态度是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86、简述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P153)

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87、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P155)

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区别:(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88、简述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P156)

答:(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89、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60)

答: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90、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61)

答: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91、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61)

答: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9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P162)

答:(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2)认同。(3)内化。9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P163)

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94、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P165)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95、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P172)

答: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第五篇: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⑴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⑵ 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的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⑶ 教育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在内容的同

一、对象的同一和目的的同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

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

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社会化。第三,教育生产化。第四,教育民主化。第五,教育国际化:第六,教育现代化 第七,教育多元化。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三)政治制约教育制度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二)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三)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二)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与教育内容

(二)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三)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一)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

强(二)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结构的变化(三)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

形式的变革(四)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重要手段(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手段(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

学校文化的特征

(1)(2)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3)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4)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缩影。学生文化的特征

(1)(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3)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4)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5)学生文化具有生成性。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二(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规范

功能(二)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时

发展个性的功能(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

教育目的的作用

((一(二))导向作用(三四)协调作用)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有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三))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

我国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二一))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时期的人(二))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

育对象(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

学生的义务

(1)(2)受教育的义务。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4)(5)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制度。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

教师职业的性质

⑴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

是专业人员。⑵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

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的角色: ⑴ 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⑵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⑶ 示范者的角色 ⑷ 管理者角色 ⑸ 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⑹ 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⑴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⑵ 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⑶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⑷ 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⑴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⑵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⑶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⑴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⑵ 热爱学生 ⑶ 团结协作精神 ⑷ 良好的道德修养

良好的教育能力:

(1)(2)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交往能力。

(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师生伦理关系的建立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二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

提供的可能(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

展水平(二)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 础及其可接受性(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 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四个步骤

: ⑴ 定教育目标; ⑵ 选择经验; ⑶ 组织经验; ⑷ 评价结果。教学计划的构成:

⑴ 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⑵ 培养目标 ⑶ 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⑷ 课时安排 ⑸ 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 ⑹ 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课程实施的结构: ⑴ 安排课程表⑵ 分析教学任务;

⑶ 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⑷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⑸ 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⑹ 组织教学活动; ⑺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要点:

评价体系。

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 体系。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

系。

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

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2.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3.4.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教学的任务:

基本的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双基”)教会学生学习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

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的结构:

12、激发学习动机

3、领会知识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 ⑴ 备课 ⑵ 上课 ⑶ 课外辅导 ⑷ 作业检查与批改 ⑸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德育的意义:

(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2.学生的年龄特征。

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发展的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

德的规律(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复性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 德育的途径:

((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活动,(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三四)3.)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

l.劳动,2.社会公益((五六))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的功能:

⑴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

率。⑵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

风。⑶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

理。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下载教育学第4章问答题汇总[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第4章问答题汇总[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问答题大全(精选)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

    教育学问答题(五篇范例)

    1、你希望学校领导关心青年教师哪些方面 2、教师备课要备什么 3、面对繁杂的教学工作,你如何调整心态 4、你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弱点 5、我喜爱的书刊,给我的影响 6、怎样调动......

    《护理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汇总范文大全

    一.名词解释 1.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真题问答题总汇(中学)

    1、 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 3、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4、 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 5、 6、 教师职业的特点 7、 8、 9、 10、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11......

    2013年湖南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小编推荐]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

    广东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问答题(精选五篇)

    2013年广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试卷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

    历年真题之(中学教育学)问答题总结

    文档下载门户:www.xiexiebang.com,免费提供各种文档下载! 1: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