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的保障及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探讨

时间:2019-05-14 13:1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的保障及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的保障及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探讨》。

第一篇: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的保障及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探讨

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的保障及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探讨

××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摘要:文中作者就建立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建档制度、建立农业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度、建立重点生产基地重点监测制、建立“隔离带”强制管理监测制度、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监测制度、建立农业自身污染防治监测制度、完善农业环境监测制的各项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农业环境;常规监测;保障 安全生产

要有效地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大力发展各种安全生产模式, 有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不容忽视, 那就是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没有一个好的优质的农业环境, 就无法进行安全生产, 更无法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失去了这个前提, 农业安全生产就是一纸空谈, 尤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立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建档制度

各地的农业环保监测部门, 应对本地区的农业环境, 做一整体而又十分细致合理的布局。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科学地设立常规监测点位, 并定期对这些监测点位的环境因子水、土、大气等做常规监测, 以便全面掌握全地区内的环境变化趋势;同时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 包括历史的、现今的、环境背景值及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等重要相关数据, 一并建档保存。有了这些资料, 就可以对全地区内的农业环境的优劣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全面分析, 就可以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地选择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明确意见, 将基地检测失败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以为突发环境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 便于其快速有效地解决。因此, 常规监测, 数据存档, 是农田环境监测制的基本工作, 应常抓不懈。建立农业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度

近年来, 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农业生产基地内的工业新、改、扩建等项目工程也随之大量上马。然而, 在这些工程的规划之初, 往往忽略了农业环保部门的评估意见, 其结果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农业环境污染损失。因此, 在农业基地内及其周边环境所开设的工业项目, 农业环 1

保部门对其是否应该存在和继续, 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这项制度是保护农业环境的最有力的武器, 也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一个最有力的保障。建立重点生产基地重点监测制度

目前各地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蓬勃发展2。这些基地, 从申报、评估、环境监测直至产品检测合格, 最后准予挂牌生产,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它们的生产环境应得到绝对安全的监测和保护, 其生产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和破坏, 那将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被废止, 大量的人、财、物损失及各方面的负面影响都将无法弥补, 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更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块基地是不会被允许重新申报的。为此, 应在这些重点基地及其周边环境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制度, 重点基地、重点监测、重点保护, 要时刻掌握其环境变化趋势,决不能允许其环境有所恶化, 更不能允许环境污染事故在此发生。建立“隔离带”强制管理监测制度

要想确保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安全,其周边环境的监测管理也绝不能忽视。在这些基地周边强制划出隔离带, 并对其间的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 上述各种安全生产基地内的农业生产, 是按照各自的生产方式按规程进行生产的, 其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都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不会对农业环境造成危害。而其周边(即划定的隔离带区域)的农业环境内的农业生产, 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主要是在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 则未必都是合理的, 安全的。如果不加以强制性的监控, 就完全有可能对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造成危害。例如,隔离区内的农业生产中有不当的用药行为, 就完全有可能通过灌溉水、空气等污染途径进入到安全生产基地内, 造成该基地生产环境的污染或致使其产品受到污染。因此, 在这个被划定的隔离带内, 对其农业投入品及生产方式都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 要随时监测监督, 随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把危害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监测制度

对于农业生产环境内的重点企业, 尤其是曾发生过污染事故的企业, 要着重加以监测。对其生产要常规监测、抽测、重点时期监测3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起抓, 一环也不能放松。严防其跑、冒、滴、漏等污染事故的发生。另外, 企业生产者认为企业的排放物达标排放, 不超标, 那就不会对农业环境及作物造成危害,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况下, 如

果遇到特殊情况, 比如对排放物敏感的作物、气压过低等特殊气候条件, 就有可能在达标排放的条件下对农业环境和作物造成污染和危害。因此, 对可能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重点企业, 就需要重点监测控制。尤其在某一重点时段, 如作物敏感生长期、气候异常等时期, 有必要的话, 可以责令这些企业暂时停产, 以确保农业环境和作物免于污染危害。这种重点监测的制度, 是农业环境及作物免于污染的一个有效的保障手段。建立农业自身污染防治监测制度

现今, 有个别农民, 一味地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数量, 在其农业生产中, 大量使用农业投入品, 甚至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激素也照用不误。这势必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业环境和作物, 尤其是在土壤中大量的积累和富积, 造成农业生产的自身污染, 致使农业环境逐渐恶化。因此, 必须建立一种针对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长效监测制度, 通过监测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谁违规, 谁负责, 造成一定的威慑力, 以杜绝有些农民的受害不知害, 受害不管害, 自毁家园的行为的发生。它是杜绝农业生产自身污染, 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的一种有效机制。完善农业环境监测制的各项保障措施

(1)奖惩制、责任制相结合, 以推动农业环境监测制的不断完善。在实行监测制的同时, 要相应的对这项制度建立一种奖惩制、责任制。努力做到谁有贡献就奖励谁, 谁有责任追究谁。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使监测制度深入人心, 促使这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起来。

(2)宣传工作是监测制完善的有力武器。对涉及到监测制这项工作的领导、农民群众、企业管理者, 进行相关环保知识的宣传是相当必要的, 使他们有足够的认识和责任心来更好地支持这项工作, 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将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先进设备及科技手段的引入, 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必要保障。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 单凭肉眼和经验来完成监测任务, 是不科学的, 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和仪器, 是去伪存真的最直接、最有力的监测武器。因此, 二者有效结合, 才能使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公证、合理, 不出偏差。

(4)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是监测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依据。这样, 才能在监测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5)农业环境监测是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环境监测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以保证农业环保监测工作的正

常开展。

这样, 监测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减少漏洞, 降低误差,更好地为农业环境保护服务。

总之, 完善了农业环境监测制度, 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有其发展的基础, 农产品安全品质才能得以提升, 市场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 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障生产安全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障生产安全

①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之一:事故责任认定,不能一味把直接责任认定成主要原因了事,要深挖间接原因即深层次原因!有的事故,还要深挖瞒报、谎报和漏报的背后原因!背后原因真相恶劣腐败的一律向社会曝光。

②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之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执行,铁面无私!按分级事故性质,严格科学分析追踪其事故发生的根源(源头),按“四不放过”原则由上级追究下级的相应责任;严格按期结案(接受社会媒体网络大众的舆论监督)。每次发生的分级事故,三方面的责任追究须到位:1)直接责任人的追究;

2)企业领导责任人的追究;3)主管领导责任人的追究;由事故调查组报审结案通报社会媒体。

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之三:全面提高安全从业人员待遇(尤其是基层安全从业人员待遇),及社会认可度!(充分参考教师、律师、医师、建造师、公务员、新闻、娱乐等等行业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的成功经验)!

④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之四: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不懈、长期规划,普遍提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不包括安

全行业)基本安全素养,增强本岗位安全生产技能,全面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五同时”及“五要素”的规定要求!

⑤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之五: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基本法律规章制度”即:1)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制度;2)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3)企业单位规章操作制度;4)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5)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6)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7)企业单位群防群治制度;8)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管理制度。实现建立安全生产的三大应对体系: 1)事前预防对策体系;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3)事故善后处理应对体系!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虢正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是长沙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农产品绝大多数是食品或食品加工原料,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是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呢?

一、生产规范化、标准化

按标准组织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一要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按照“有标依标、无标补标”的原则,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制)修订,尽快消除无标准现象。对有标准的,进行细化,制订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完善和提高标准。二要强化标准的贯彻落实。要充分发挥乡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和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作用,鼓励他们带头宣传和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积极推广“龙头+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农户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三要加快推广农产品质量标识。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对生产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生产(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推行种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凡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要有明确来源手续和有效质量检验凭证。坚决打击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违法行为。

二、流通过滤化、预警化

流通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一要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采取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自检与主管部门监测抽查相结合等方式,把好市场准入关和产地准出关。凡未经自身检测的农产品或经自身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要及时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不能上市交易。凡经监管机构检测的不合格农产品,要予以公示,给予处罚。将主要农产品

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报告制度,组织力量认真开展检测抽查,增加检测频率,扩大检测范围,严格检测标准,加强对经营户的监督管理,确保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安全可靠。对不执行国家制度、管理松懈、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市场,要追究市场开办负责人责任。二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学习杭州经验,商场(超市)将所进食品的相关信息上传进系统,经技术监督局专业人员对上传食品企业的资质、质量信息进行比对、审核、综合辨别,对生产许可证使用、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行审查、确认,建立全市市场流通销售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食品质量档案。当发现食品信息与真实性不符,或有不良信息时,系统即时向商场(超市)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商场(超市)对食品的质量信息进行重新验证或停止上柜销售。当商场(超市)出现“质量隐患产品”或有关部门发出“质量召回产品”等有关质量安全信息时,系统即启动报警功能,第一时间通知商场(超市)和职能部门,实施停止销售、溯源等应急措施。商场(超市)或百姓需要验证信息时,只要点击就可查询。

三、监管全程化、法制化

2009年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一要明确责任。要健全“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各地、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开展对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调查—协调—督办—启动监察程序—跟踪”的督办程序。监管部门要建立以信息建档、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企业巡查、回访、执法查处等六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监管机制。二要提升监管水平。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农业局、市畜牧水产局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增加食品安全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大型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企业要设立检验检测室,农贸市场和超市要有食品速测设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管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对动植物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经委、商务局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从业指导和管理,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技术改造,督促企业和市场严格检测。卫生部门要完善农产品卫生标准、餐饮业卫生标准,审核发放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对餐饮业和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卫生安全抽查和执法。质检部门要参照国际标准,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中质量卫生安全的抽查、监管和对进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商部门要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产品,制止无证无照加工和经营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环保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负责制定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环境标准和监管办法,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和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三要全程监管。要建立食品专家库,组建专业检测员与食品安全义工“专兼结合”的检测队伍。从源头抓起,当菜还长在地里时就开始对蔬菜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农药残留超标就立刻锄除;如果是因为土壤的问题,则马上进行土壤改良。要健全农产品“身份证”制度。学习南宁经验,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都有标识条码,凭借它,市民可追溯到菜贩等蔬菜流通和“成长”的有关信息,让市民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同时,建立健全《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四、宣传经常化、普及化

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强后盾。一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引导力度。要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破除“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陈腐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加强自律,倡导生产、消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二要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指导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经营档案和监管档案。建立健全以肉菜条码管理系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电子监管信息系统、食品信息化监管系统等为依托的现代化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模式,定期发布初级农产品及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环节的食品

抽检信息和监测信息。三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提高是非善恶辨别能力,抨击见利忘义、不顾消费者死活的奸商行为。对生产经营有毒有害农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公开曝光,依法打击。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网,使之成为政府、企业与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形成全社会积极自觉参与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11期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国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正在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商家在捕捉卖点、寻求商机炒作过程中,更是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披上了诱人的色彩。在时尚的招引下,无公害、绿色、有机正在成为标示农产品安全、健康、环保的新概念。国家标准委已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同时列入《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中,今后几年,将制定出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国家标准。

农业标准化和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的概念

一、农业标准化的概念

1、标准

标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中重复出现的事物和概念,结合生产实践,经过论证优化,又经有关各方充分协调后为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性文件,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而产生和发展的。可以说,每项标准都集中了过去、现代知名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是某个领域科学技术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某项生产技术长期经验的高纯度结晶。2003年已公布了200多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行业标准,涉及果树、蔬菜、农作物、茶叶等,其他新的标准正在制定。2.标准化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三条指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 3.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是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迫切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切实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比较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规划,标准水平低,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弱,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标准与其他标准一样同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贯彻标准的过程,实质就是技术推广的过程。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农机农技专业人才队伍,是推行地方农业标准化的技术保障。

农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是: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

4.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实施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农业部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

二、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业标准化是市场供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两个阶段,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实现了由低产到高产的飞跃,较好地适应了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这个阶段的目标,在我国也已经达到。第二阶段:主要是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的飞跃,较好地适应了温饱之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而这个阶段,在我国正在起步。过去是产品计划分配、定量供应、凭票购买,现在生产力发展了,农业产出量增大了,人们可以货比三家,消费的选择性明显增强。消费者所关心的不是能不能买到东西,而是购买的商品是不是卫生安全,是不是富有营养,是不是食用方便。在这三条当中,最关键的又是安全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既是广大消费者的最基本需求,也是对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起码的质量要求;既是消费者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又是商品生产经营者应尽的基本义务。现在已在部分大城市搞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试点,并将逐步扩大范围,如果我们农产品的质量不能有一个大的提高,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这一关过不去、过不好,产品就很难进入市场。

2.推行农业标准化,应对入世挑战,适应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发展将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但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既有花色品种、加工档次、包装装潢的不适应,又有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体制、政策法规的不适应等等。目前来看,问题最大的还是产品质量的不适应。过去我们是非贸易成员国家,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口限制比较严,国内市场空间比较大,能出口的搞出口,出不去的转内销,可以“水路不通走旱路”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入世之后,根据《农产品协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等规则,原有的许多进口限制将逐步取消,国门将进一步敞开,门槛大大降低,特别是进口关税将逐步大幅度降低,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必然会更多更便利进入到国内市场。

3.农业标准化推行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加快农业发展,科技是支撑,农民素质是基础。面对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形势,现实中普遍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的重大制约。推行农业标准化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过程,是培训教育农民学科学、用技术的过程。把科技的进步、科研的成果,规范为农民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模式,不仅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更新农民观念,改变传统习惯,促进农业经营由粗放走向集约,由单纯重数量走向数量质量并重,意义重大。推行农业标准化,既能够推动农业良种化、设施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的方向发展,既有利于提高农产的质量品质,又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最终必然会带来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同时,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可以帮助农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市场信息,自觉增强质量品牌意识,积极发展特优新农产品生产,不断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和办法。从这些意义上讲,抓住了农业标准化,就是抓住了农民素质提高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

4.农业标准化推行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严格控制,我国工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染已相当严重,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同源污染,影响到土壤、水体,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如已经禁用的“DDT”,能在水土中存留几十年而不被降解,科学家在南极企鹅的体内分离到了它的成分,象这样明令禁止多年的高残留农药,至今在个别地方还在非法生产和使用。解决类似的问题,除了加强教育和严格执法以外,根本性的措施就是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用肥和规范生产管理的自觉性,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推行农业标准化,不单纯是一项追求现实经济效益的生产措施,也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长远发展,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公益事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三、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类农产品的标准概念

1、概念

●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准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三者的区别

有机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有3个方面: 1.有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农产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2.有机农产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则没有土地转换期的要求。

3.有机农产品在数量上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其他农产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绿色食品与一般农产品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1.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无公害农产品是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严格地说,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产生

有机农产品国际上有机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立为标志。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南京成立有机食品中心,标志着有机农产品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产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农产品过剩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以及环保主义运动。

绿色农产品1990年农业部发起,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3年农业部发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基本解决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农产品农残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绿色”成为社会的强烈期盼。

无公害农产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省、市开始推出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4个城市进行试点,2002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无公害农产品产生的背景与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大致相同,侧重于解决农产品中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等已成为 “公害”的问题。

价格

绿色食品70%为加工产品,30%为初级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都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50%至几倍,绿色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10%~20%,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略高于一般农产品。

管理

《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依据农产品质量特点和对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不同,将农产品分为一般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和标识管理农产品。

一般农产品是指为了符合市场准入制、满足百姓消费安全卫生需要,必须符合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的农产品。

认证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对于我国市场上目前存在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政府应积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同时依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引导企业有条件地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一个台阶。

标识管理农产品是一种政府强制性行为。对某些特殊的农产品,或有特殊要求的农产品,政府应加以强制性标识管理,以明示方式告知消费者,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保护,如转基因农产品。

农业标准瞄准安全质量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三类认证形式在标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全国农业标准 2003~2005年发展计划》以突出农产品安全质量为重点。考虑到各大类农产品的相似性,《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列出了各大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产品标准项目,至于某种产品标准的不同要求,要在具体的标准中分别列出。在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上,有机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在具体标准项目的设置上,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单列,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标准项目中并为一类,不再分列,仅补充部分产品标准。

农产品的标准控制与标志使用

无公害农产品执行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强制性标准及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环境标准和生产资料使用准则为强制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已发布了4 类农产品的8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农业部发布了200 余项行业标准。

绿色农产品执行的是农业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绿色农产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包装贮运等全程质量控制标准。目前,农业部发布了52项绿色农产品行业标准,其中包括7项通用性标准、45项产品质量标准。

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由于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群体,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虽然我国也发布了一些有机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但我国的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标准主要是出口国要求的标准。目前,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等都已制定了 有机农业及产品生产、加工准则性的标准。有机农产品的标准集中在生产加工和储运技术条件方面,无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

标志

有机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无统一标志,各国标志正显现多样化。

绿色食品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

无公害农产品执行全国统一的标志。

三种食品标志的识别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是加施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记,标准颜色由绿色和橙色组成。

绿色食品: 标志商标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注册的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开县锦橙已于2003年取得绿色食品标志。

有机食品:标志是加施于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记,其寓意着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概述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利国利民工程,已被中央政府所肯定和社会各个方面所认同。2004年7月,农业部在总结试点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的决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基本实现全国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我国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拟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强生产监管

——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业标准化水平。

——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推行市场准入制

——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坚持和完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深入开展以农残、兽残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

——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推广速测技术,以适当方式公布检测结果,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创建专销网点。在国家和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积极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建设。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实行专区销售。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

——实施标识管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积极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予以正确标识或标注。——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猪、牛、羊耳标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在蔬菜、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上推行了“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厂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三、正确把握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一)、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农业生产特点、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转化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种、生产操作技术规范、产地环境以及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运输和贮存等方面市、区县(自治县、市)二级农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科研、生产、推广、加工相互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的制定,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对出口农产品,在标准的制定中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地满足进口国的产品质量要求。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农业发展新情况,对现行农业标准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

(二)以强化检测为手段,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按照合理布局、避免重复的原则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我市法定检验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中型企业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力量等社会资源,加快我市农业检验检测机构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步伐。现有机构要加强设备配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基地、市场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快速检测站(点),开展好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检测服务。依法加大对各类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计量认证和资格认证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农机具等农业投入品和土壤、水质、大气等产地环境及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逐步实现我市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以创立名牌产品为动力,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培育名牌农产品,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当前,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国家认监委、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切实抓好我市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定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从培育名牌农产品和标准化农产品入手,以名、优、特、新和外向型农产品为突破口,帮助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IS 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IS OI 4000(环境管理与环境保证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扩大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以示范区为典型,加强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工作,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实施。当前,要着力抓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各类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示范基地和示范园、示范片、示范点相结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标准推广计划,积极开展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试点。示范工作。努力提高农业标准推广的组织化程度,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十标准”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引导带动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自觉接受和采用标准,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使广大从业人员懂得什么是标准化,为什么要搞标准化,怎样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学习的材料主要有农业部颁布的200多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

(五)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大质量监督和查处力度。要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实施强制检验目录制度,依法加大专项治理和行政执法力度,对标识不规范和存在一般质量问题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合格的,有关部门应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在农业生产环节要引导和督促广大农户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蔬菜实施监测的13种农药: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百茵清。

(六)以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诚信、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围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加强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和认证工作,杜绝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要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严格市场准入,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建立公开、公正、透明、诚信的农产品流通机制、每个区县(自治县、市)至少要建立1-2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确保全市培育30个标准化管理的批发市场目标的实现。

(七)、以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良的产地环境

优良的产地环境是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基础,由于近几年石油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环境破坏较大,土壤、空气、地下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治理力度,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

(1)开展农业残留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可再生资源,运用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加以科学的开发利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年夏秋收获的大量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浪费能源,释放温室气体,破坏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应大力推广秸秆“过腹还田”、机械还田、秸秆气化、食用菌养殖等,并结合畜禽粪便处理,发展有机肥生产。作好农膜的回收利用。

(2)搞好植树造林,加快绿化进度:植树造林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许多党政负责人为了显示政绩,往往喜欢将蔬菜种在公路两旁,这样很容易造成汽车尾气和扬尘对蔬菜的污染。沿公路两则建设高大乔冠林带,阻止污染物进入农田,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

(3)进一步加强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综合治理水污染,使农田灌溉用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4)植物检疫是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不严格执法,将会遭遇技术壁垒。例如:2002年1-2月,天津口岸因买方所在国查出鸭梨携带有害生物,而遭遇退货,其货值达14.2万美元。

第五篇: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

农药对农产品污染是由于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超标。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超标对人体的危害

蔬菜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被人体消化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剧毒,被肠道、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后,阻碍体内氧气的供应,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严重的可引起生命危险,对新生婴儿危害更大。负责农业“三品”的申办认证的主管部门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三品”认证和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的规定

经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单位或个人,可在其被批准的产品或产品包装上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标注批准文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也不得用于尚未审核的其他农产品或审核的生产基地范围以外的同类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及标志使用有效期为三年。生态农业的概念及要求

简单的说: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基本要求:第一,生产结构的确定,产品定局的安排等必须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匹配;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可更新能力;第三,在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上要做到有取有补,维护生态平衡;第四,在利用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抚育增殖自然资源,使整个生产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主要因素

一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汽、废渣)和城镇生活垃圾;

二是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废弃物;

三是农村生活、生产污染(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作物秸秆等)。

四是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对农业环境的大气、土壤、水体形成的累积污染。

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一是我国现有农药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二是施药技术不到位,药械落后,施药中跑、冒、滴、漏问题突出,污染作物和环境;三是农民缺乏安排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任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不按照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作物。

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特点和关系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种基本类型,从水平定位、产品结构、技术制度、认证方式和发展机制来看,各有特点:

(1)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质量达到我国普通农产品和食品标准要求,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产品以初级食用农产品为主;推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制度;采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认证属于公益性事业,不收取费用,实行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

(2)、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市场定位于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基础、加工农产品为主体、推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技术制度;采取质量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绿色食品认证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进消费者健康为基本理念,不以盈利为目的,收取一定费用保障事业发展,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3)、有机食品。按照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对产品质量安全不作特殊要求,满足特定消费,主要服务于出口贸易等高端市场;产品以初级和初加工农产品为主;强调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推行基本不用化学投入品的技术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生产过程监控,一般不做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一年一认证;

按照国际惯例,采取市场化运作。

总体上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优质与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三者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共同发展。

问:种植业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如何进行产地选择

答:要种植出安全的农产品,产地要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绿色无公害农田要与常规生产的农田保持百米以上的距离。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风向,均没有对于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尽量避开公路主干线。

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能作为食用农产品种植业的生产基地:(1)产地周围及产区内有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源单位。(2)产地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区。

3)产地水源和排灌条件不具备,土质不符合条件并无法改造的地区。(4)通过对产地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检测评价,综合污染指数不达标的。(5)土壤或水源中有害矿物质含量过高的。问:选购农业生产资料注意什么

答:目前,我国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销售实行经营许可审批制度。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农资供应商必须持有所经销产品的经营许可证,否则属于非法经营。

(2)销售的作物种子必须经过审定或省级农业部门的认定(核对该品种的审定和认定的编号)。进口的或跨区域的种子应附有检疫合格证。

(3)农药和化肥必须具备产品登记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标准证(亦叫“三证”齐全)。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才算是合法标准的产品。问:如何选择和处理种子

答:不仅要根据栽培区的生态条件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还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尽量选用抗病虫的品种。首先要参考种子质量说明,再实地考察该品种的栽培表现,并进行试验总结,不断地提高抗病虫品种的应用水平。

种子常带有病虫,因此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既有利于种子保存,又能保护幼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风选、比重法筛选、药物消毒、拌种处理、种丸的制作使用。

将用于拌种的杀虫、杀菌剂、肥料和生长调节剂,与填料、黏合剂混合在一起,把种子包裹起来,制成种丸。这一技术,不仅提高种子的利用率,提高种苗的质量,还非常有利于机械化的操作,值得推广。

问: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答: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 严格禁止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上使用。根据作物种类不同、安全程度要求不同,对某些农药的使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如臭氧菊酯、三氯杀螨醇,因为欧盟对进口茶叶标准的提高而限制或禁止使用。

(2)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时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使用作物前的时间,也就是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至最大允许残留量时所需的时间。

(3)安全防护措施 施用农药的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施药人员中毒。废弃和过期的农药剩余的药液和施药器械的清洗液、空容器等,应集中安全处理。

(4)减少用药 通过耕作措施,能消灭部分病虫,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同时提高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如进行田园清洁,处理病残体,减少病虫的来源;合理密植,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排除渍水,降低田间的湿度;科学配方施肥,使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问:农作物采收与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在采收过程中应当做到:

(1)配备专用的采收机械、器具,并保持它们的清洁、无污染。(2)保持采后处理区的清洁卫生。(3)清洗用水应满足相关的要求。

(4)农产品采后处理使用的化学物品包括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和润滑剂等,要按照说明书使用,做到正确标记、安全贮存。

采后处理过程中使用的采后化学品应是相关部门许可使用的产品,不允许使用以产品销售为目的国家禁用的采后化学品。

(5)质量控制。种植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问:种植产品包装与运输中,如何保障质量安全

答:应采用适宜的包装方式,避免农产品在贮存过程中受到破坏及污染。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禁止使用化肥或农药袋来转运粮食。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运输车辆的清洁卫生;保持包装的完整性;不应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运输车辆应具有较好的抗震、通风等性能。问: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中,如何进行场地选择 答:畜禽洋装插队地点应该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地方。要注意通风流畅、采光性强,交通、水电便利并远离污染源。平原地区,场址应选择在比周围地段稍高的地方;山区应选在稍平的缓坡地建设畜禽养殖场。

畜禽养殖场应保证水源水量充足,取用方便。畜禽引用水水质应符合农业部制订的《无公害食品 畜禽引用水水质》标准。畜禽养殖场投产后,每年应检测水源水质两次,并定期清洗消毒供水系统。

畜禽养殖场选址一定要远离化工厂、工业污染区、矿区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必须要远离村镇、居民点,家禽舍应在居民区下风向,一般应远离居民区2~5公里以上。空气清洁、无污染,环境安静,无噪音干扰或干扰较轻。

畜禽养殖场应建于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地区,离城市或集镇不少于15公里,与其他畜禽养殖场距离最好不少于20公里。新建畜禽养殖场不得在原有旧畜禽养殖场上建场或扩建,不得位于畜禽类屠宰厂、畜禽产品加工厂、兽药站、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等的下风向。问:畜禽安全饲养管理中,对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

答:畜禽养殖场员工应身体健康,持健康证上岗。应有饲养、防疫经验。出现畜禽生病等异常情况,能够正确处理。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消毒或洗澡,工作期间不得串岗。非工作人员一般不得进入场区,确需进入的,要按规定严格更衣、消毒。问:畜禽安全饲养管理中,对饲料有什么要求

答:一是饲料原料和产品应无发霉、变质、结块,无异味、异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液体饲料色泽应均匀一致。所有饲料都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饲料卫生标准》中有毒有害物质最高限量的要求。

二是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味、嗅、形态特征。应选用我国农业部发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收录的产品以及农业部批准的新饲料添加剂产品。

三是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选择规定的用量、休药期。杜绝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品。药物饲料添加剂有休药期规定的,处在休药期内的畜禽生产出的肉(包括副产品)、蛋、奶都不得供人食用。

四是一定要从国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饲料生产企业或者经营企业中选择和购买饲料产品。五是要购买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还应检查其有无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饲料标签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同时还要索取购买发票和保留适量的饲料样品。问:如何安全使用兽药

答:(1)禁止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兽药。

(2)禁止在饲料急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用于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兽药品种。

(3)有休药期规定的兽药用于食用动物是,饲养者应向购买者或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购买者或屠宰者应确保动物及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4)慎用的兽药:①抗生素类药;②作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拟肾上腺素药,抗胆碱药、平喘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痛药物。(5)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兽药。问:畜禽产品加工应如何保证质量安全

答:(1)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及质检人员,同时配合,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动物检疫。

(2)投入品控制措施。一是原料来自被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二是原料存放要分批次,合格、待检、不合格原料要分开存放。三是加工用水要符合要求。四是药品要有专人保管,不能在生产车间使用、存放任何可能污染食品的药剂。

(3)生产加工。畜禽加工工艺流程布局合理、科学,无交叉相遇。加工厂结合自己的生产工艺特点,制订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投料前除对原料严格检查外,还要检查生产场所、设备。设备要定期检修。灌装装填使用自动机械设备。②对产品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整个过程都要有生产记录。产品包装后贴好标签,并附产品说明书。出厂前的产品贮存在成品库里,要保持较好的环境。出厂前对产品按工厂项目对应指标逐批检验。(4)卫生消毒措施。一是制订有效的卫生管理、消毒制度,由专人负责实施。二是有相应的设施,如消毒池、洗手池、沐浴室等。三是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四是从业人员要具有健康证,做好个人卫生,进入车间穿戴工作服、帽、鞋,头发不露帽外,工作服盖住外衣。还需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五是操作规范,应符合杀菌或灭菌操作规程。

(5)检疫与检验。肉、蛋、乳类产品和蜂类产品的检疫工作均由防疫监督机构实施,严格做到宰前、宰后检疫。一般在屠宰车间应设有供检疫人员操作的场地、设施,对可疑病变肉,送实验室检验。检疫合格者,方可贴检疫合格标志。

下载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的保障及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的保障及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站2013年度农业安全生产

    2013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站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农业局的统一部署,严格落实与州局签订的《****农业系统2013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状》的要求,认真贯彻“......

    保障“双节”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双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保障中秋节、国庆节期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好义乌市食品安全“强网清源”集中行动实施方案(义执法〔2013〕108号)。9月10日,义乌市综合......

    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农业标准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泰兴市农技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建设办公室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如何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质量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内容: 1、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落实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落实 3、驾驶员管理 4、车辆管理 5、......

    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 第一章:总则安全生产诗司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实行防火、防盗、防事故的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贯彻安全生产......

    如何建立安全生产台账

    如何建立安全生产台账(仅供参考)讲义:2017年9月14日 安全生产台账是反映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整体情况的资料记录,是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安全台账资......

    仲山乡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仲山乡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仲山乡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质量安全方面坚持打基础,下功夫。成立了嘉祥县狼山沙窝西瓜种......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长葛市农业局 2011年上半年,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委会的指导下,市农业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