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革命目的的完整观点
毛泽东革命目的的完整观点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读后感
2008级网络工程23班 林思远 毛泽东是怎样回答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从中共中央组织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必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以下简称《论科学发展》)一书选编的毛泽东的论述看,有简明的表述,有完整的观点。
简明的表达是: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他在1956年1月就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见《论科学发展》第6页),1956年12月,他在《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指出“革命是为建设扫清道路。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见《论科学发展》第10页)1963年12月16日他又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见《论科学发展》第23页面)
完整的观点是,革命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使生产不断扩大,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953年7月29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见《科学发展》第4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又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见《论科学发展》第12页)
毛泽东关于革命目的的完整思想,把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统一起来了。这种统一是极为重要的,不发展生产力,人民的物质利益实现不了。不解决吃、穿、住,柴、米、油、盐、医等问题,人民根本没重要条件过问政治,当家作主是一句空话。而不把发展生产力的归宿点放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上,放在为人民谋利益上,那发展生产力就没有高尚的社会价值,也没有动力。那就会走向为少数人谋取巨额利润的邪路去。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组织发展经济过程中,总是强调要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的利益。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见《论科学发展》第10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又指出:“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见《论科学发展》第14页)
看来,我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领会毛泽东革命目的的完整观点,把发展生产力和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统一起来,也就是把根本任务和根本宗旨统一起来。
第二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及其优缺点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及其优缺点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决策所依据的最高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多种界定。下面,便对这些界定逐一评价,以求为科学地设定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依据。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
优点:根据经济学原理,利润表示新创造的财富。企业利润越大,表明企业所创造的财富越多,整个社会财富亦会因此而增大。所以,应该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把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
缺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该观点主要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
优点: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缺点:未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优点:“收益”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每股收益概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把企业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克服了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的不足。
缺点: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
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四)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
优点:股东投资企业的目标是以获得高额回报来扩大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它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管是目前利润还是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缺点:过于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其次,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
优点: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
缺点:一是概念上的模糊。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不是同一概念。认为企业价值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价值,而股东财富应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二是测算上的困难。如果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企业价值,在实践的可操作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资产评估值来计量,方法上虽然科学,但是资产评估通常在企业经营方式变更、资产流动、产权变更时采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业绩评价中费时费力,事实上也难行得通。
(六)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超经济性目标的高度统一,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绝不能只是一项非常具体化、定量化、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财务指标;必须具有综合性、兼容性,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财目标就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
优点:第一,能够在理财目标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第二,使企业的理财思路跳出资金管理的局限。
缺点: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企业目标,不是企业理财目标所能涵盖的。“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企业理财目标应当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两者之间不能等同。
(七)EVA最大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最大化。EVA是公司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盈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后的经济利润。
优点:EVA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将所有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在一条纽带上,所有者主要基于企业EVA的增长给经营者进行奖励,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有利于经营者千方百计提高资金营运效果,并授予经营者更大的灵活机动权;EVA最大化的实质是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也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缺点:过分注重EVA易使企业忽视与其他契约关系的主体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讨论的指标中,EVA最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中,也把EVA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因此,我们应该把EVA作为我们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重点。
青岛大学 董雪梅
第三篇:毛泽东的诗歌与革命历程
毛泽东的诗歌与革命历程
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不可能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毛泽东将伟人之大气魄、诗人之大手笔、兵圣之大智勇,浑然集于一身。伟人、诗雄、兵圣之最集中诗意凸现,莫过于数十首毛泽东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毛泽东的一些诗词,来了解毛泽东其人,来感受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
(一)1919-1927年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四首:《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一首《菩萨蛮·黄鹤楼》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夕凄凉的心情。茫茫、沉沉、锁,几个字眼勾勒了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1927年春,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右派投降主义日趋严重,大革命处于失败的前夕。毛泽东心情沉重,不知如何是好。随后反革命政变,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二)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艰难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国局势也逐渐由内战走向抗日。此时毛泽东的诗词,既有对革命斗争写实般的记载,如《西江月·秋收起义》《七律·长征》等,又有因个人命运的沉浮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如《清平乐·六盘山》等。这一时期是毛泽东创作诗的高峰期。
《西江月·秋收起义》,这次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了军民进行土地革命,终使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三)1937年7月-1945年8月是全民族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斗争中得以巩固和扩大,直至战争完全胜利。这时期毛泽东很少写诗。但他理论方面的著作却很多,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这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1945年8月—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时期毛泽东的诗主要有三首:《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两首描述的是作者离开延安后转战陕北时战斗的场面或战后的感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渡江战役后。诗中提到“不可沽名学霸王”,使得这位政治家诗人能够遇喜不亢,临胜不骄。
(五)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浪淘沙·北戴河》《五律·看山》《水调歌头·游泳》等。
一阕《水调歌头·游泳》是赞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词中提到的 “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指的是三峡工程。由当时正成为现实的“一桥飞架南北”,而憧憬“高峡出平湖”,正是毛泽东勃勃雄心的诗化。
可以说,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有诗。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理实录,也映射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发展。也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大家能通过毛泽东的诗词,加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
外语系 本六班 组员: 沈丽阳(05)
王宇华(18)陈 舒(19)王亚萍(27)麦洁梅(29)
第四篇:毛泽东革命诗对历史的影响
汉语言102班 吴波 学号10011223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
毛泽东,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上一颗闪耀的红星,他点亮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缔造着革命的燎原之势。集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与诗人词家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毛泽东,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有具体革命斗争的实践和体验;既有史林文苑的深厚修养,又有政治生活领域和两军对垒中的现实较量;既有深邃的思辨,又有豪迈奔放的奇思。他不仅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不朽的诗篇。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不可能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上次作业主要结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本书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今天,带着对文学的追思和对历史进一步了解的心情,结合文学结合历史想通过毛泽东的这些诗词,来了解一下毛泽东其人同时也感受一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
他的诗词恢宏浩瀚,博大精深,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的纵深感,而且堪称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一)远大理想和抱负
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纵观中国的近代史,旧中国似在风雨中飘摇着的一叶扁舟。虽然有林则徐之流勇于率领国人抵御外强凌辱的义举;亦有梁启超、康有为等仁人志士扛起了“变法”的大旗,还有孙中山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活动,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力将中国这艘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而毛泽东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为中国的革命也增添了新的活力。
他小的时候曾经改诗立志,发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宏愿。我们看他13岁时写的《井赞》,“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
这首诗表现了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和抱负。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理想。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代的召唤激起了毛泽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他去主宰历史的命运,去拯救多灾多难的民族。
(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19-1927年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五四运动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这一时期,毛泽东参加过中共“一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并先后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在国民大革命中,已经开始关注农民运动,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四首,分别是《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就其中《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简单谈一下认识
《菩萨蛮·黄鹤楼》
读他的《菩萨蛮.黄鹤楼》,我们会感受到,作者所身处的那个苍凉无奈的社会。茫茫、沉沉、莽苍苍、锁,几个字眼勾勒了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联系1927年春大革命的形势,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
1927年春,诗人和夫人来到黄鹤楼,时值烟雨茫茫,瞭望辽阔的大地。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当时的革命正处在那样一个危险的时代,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士,武汉的汪精卫也在酝酿着事变。毛泽东敏锐的觉察出危机正在日渐逼近,可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还有苏联顾问鲍罗延,对此并无察觉,还一直主张对蒋介石妥协。从“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来看,诗人此时的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可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将全词笔锋一转,表现出那种豁达的情怀。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词人依旧可以对酒当歌,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反动派斗争到底!并且抒发了诗人对江盟誓,以身许国的强烈感情。
《沁园春·长沙》
词中“忆往昔”的内容,是作者回忆在长沙一师求学期间,与同学们一块畅游湘江、针砭时政的情景。而词中的“怅”则引出了作者的困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联系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但关于合作后的领导权问题,这次大会并没有明确规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但从合作开始,共产党就一直受到国民党右派的排挤。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就是1925年,因受国民党右派的排挤,作者回乡一面“养病”,一面组织农民运动,其间遭到当局捕拿而潜入长沙,故地重游情景。作者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一首《菩萨蛮·黄鹤楼》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凄凉的心情。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艰难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从幼稚走向成熟。同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局势也逐渐由内战走向抗日。
这时期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革命道路的坎坷,个人命运的沉浮,战争环境的艰难,战斗场面的惨烈,给了诗人更多的灵感,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也应运而生。存在决定意识,此时毛泽东的诗词,既有对革命斗争写实般的记载,如《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律·长征》等,又有因个人命运的沉浮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如《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六盘山》等,又有对人物的讴歌赞美,如《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等。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创作诗的高峰期。我们主要来看五首,分别是:《西江月·秋收起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
《西江月·秋收起义》
这次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由于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开始带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终于使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大为恐慌。1930—1933年,国民党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国民党与红军之间展开了一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毛泽东对次也作了史诗般的记载。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这首词写得痛快淋漓。词中提到“七百里驱十五日”,反映了红军作战的主要方式是以运动战为主。在共产党领导的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前三次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胜利。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经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仍然执行毛泽东的军事路线,第四次“反围剿”也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是在博古、李德的领导下,执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这也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但一曲《忆秦娥·娄山关》则又如柳暗花明,作者心情豁然开朗。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晨月、凄鸣的寒雁,哽咽的军号,细碎的马蹄声,把人引入悲壮萧杀的境地。而“从头越”三字则显露了作者瘦虎雄心之威,死地后生之勇。何为如铁雄关,今也要从头越过。想一想: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豪迈?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历史重又选择了毛泽东。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所以毛泽东的心情是豪迈的,遵义会议也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又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身后的脚印,已化作了留给大地的诗行,如此惊心动魄的征程,总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对毛泽东来说,最好的表达方式依然是写诗。于是,我们又听见了诗人的吟哦。
《七律·长征》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是什么?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也开始了”。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东征,到达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时,适逢大雪。皑皑白雪把个西北高原盖得严严实实,这又激起了素爱白雪的毛泽东的无限诗兴。一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便在陕北小小的窑洞里诞生了。
《沁园春·雪》
平生爱雪,正好置身于雪的世界,凭着雄奇的构思,给我们描绘了半个中国的雪色:内外茫茫的长城,顿失滔滔的大河,如银蛇逶迤的山群,似蜡像驱驰的高原;忽而又想到了红日照耀雪国的妖娆壮美。长征中牺牲的许多战士的身影一一浮现出来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壮烈情怀化为意欲超出历代有为政治家的具体图像。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但真正让世人领略到毛泽东风骚独步的事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是啊,没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没有博古通今的文化积淀,怎能写出如此大气的诗篇?词中提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写于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1958年,毛泽东在自注中提到,“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是啊,在毛泽东眼里,只有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方才造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来看第三篇“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7年7月-1945年8月是全民族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斗争中得以巩固和扩大,直至战争完全胜利。除了《四言·祭黄陵》和《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毛泽东很少写诗。但在这个时期,他理论方面的著作却很多,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这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来看第四篇《天翻地覆慷而慨》。
(五)天翻地覆慷而慨
1945年8月—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时期毛泽东的诗主要有三首:《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两首描述的是作者离开延安后转战陕北时战斗的场面或战后的感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渡江战役后。诗中提到“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指的是项羽。项羽先胜后败的严重教训,使得这位政治家诗人能够遇喜不亢,临胜不骄,不去怜悯毒蛇一样的恶人,而择取彻底消灭顽敌,一统中国的历史必由之路。
(六)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1956年)
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五律·看山》《七律·莫干山》《七绝·五云山》《水调歌头·游泳》。
我们主要来看《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一阕《水调歌头·游泳》,道出了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奥秘。毛泽东说这首词是赞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词中提到“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开始修建,1957年10月建成通车。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指的是三峡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论证,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由当时正成为现实的“一桥飞架南北”,而憧憬“高峡出平湖”,不正是毛泽东勃勃雄心的诗化吗?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所预言的“我们将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历史最终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有诗。正是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造就了政治家毛泽东;正是革命战争严酷悲壮,造就了军事家毛泽东;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理实录,也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希望大家能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更加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
总之,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革命史诗。首先他,引经据典,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其次,具有乐观的革命精神,浪漫的创作手法;再次,诗词中的“山”“水”独具特色;最后,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以“诗言志”的革命史诗。艺术上,运用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思想上,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风格上,独具匠心,其神韵以傲骨取胜,豪迈奔放,激越昂杨,气象恢宏,无论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还是“力拔山河兮气盖世”的项羽,无论是“秋风起兮白云飞”的刘彻,还是“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的朱元璋都是望尘莫及的。柳亚子曾评价毛泽东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间”“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此人共折腰”。毛泽东诗词的境界与气魄,绝对是千古一人,既前无古人,也肯定是后无来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以后的人们,诵读这些诗词,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作者满腔的热情,豪放的气概,深远的意境。从而心灵为之震颤,视野为之拓展。
我想通过这些诗词的研读,我们能提高的不仅仅是文学修养文学创作,更大的意义在于透过这些壮丽的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革命背后的艰难与辉煌,而通过这些我们建立更有效更坚强的精神火炬并将其传递促进个人也促进社会的进一步成长。
第五篇:论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论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笔落宣纸,他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展望窗外,鸟语芳菲,意兴阑珊,苍凉的天地间此时也仿佛涂抹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几十年的风雨漫漫、桑海沉浮,终换得今朝笑看乾坤,风骚独领,弹指间,人间已换。嘴角微启,他欣慰的一笑。
白云苍狗,数不清的萧索空离,恰如1927年的秋天,当一场腥风血雨席卷过这片神州大地时,仿佛天地间的魂哭鬼泣是全为这个命运多舛的民族而奏。
而谁又将在这乾坤将逆之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中国九派,茫茫东流,南北一线,烟雨莽苍,大江龟蛇。他在革命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时,只一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将悲愤化为一种豪情,重新振作。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
也许古往今来令无数英雄气短的也就只有儿女情长了,毛泽东,作为处于这个乱世之中的最终者,似乎也不能完全脱离这种羁绊,而“问君清秋知几许,可堪回首,红颜梦里头”的无奈又在烽火乱世中徒增了浪漫与悲凉。想那“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的无奈,“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欲言无语,“人有病,天知否”的苍凉,“重比翼,和云翥”的希冀,一句“算人间知己吾与汝”已是两颗红线最好诠释。也许这份血色浪漫正是毛泽东内心深处最不可割舍的财富与伤痛吧。
只是本身价值的存在就不能允许他过多的儿女情长吧,他载着许多人的梦又从新上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炮灰浇凉了国民大众的心,他必须用红旗来让中国再度狂热。
只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诸般色彩,留下的只是弹洞前村壁的斑斑伤痕,当年鏖战,马革裹尸,在那本应凄苦的年代,他却高唱着“战地黄花芬外香”的英雄气概,也许他就是天生不会被打倒的战士,即使在多次围剿下,仍然从容淡定,“敌军围我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身居陋帐,却运筹帷幄,敌强我弱,却仍向天疾问“何时缚住苍龙”,可能正如他之所料,“井冈山上红旗展”“更加众志成城”吧。
长空雁叫,西风多情,霜打晨月,凌乱的脚步踏碎征尘如血的残阳苍白了喇叭声。也许是命运的玩笑,也许是考验的需要,真正的革命总应该在更加狂烈的腥风血雨中遭受洗礼。一纸荒唐言,错误的指令令无数热血头颅空抛疆场,同时红军也失去苦心经营良久的红色根据地。但是在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时我并没有看到他的抱怨、他的气馁,相反的,我看到的却是血溅雄关漫道,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的豪迈。是因为他始终相信“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吧。
月照孤岸,铁锁横江,十里飞度;千里雪漫,冰欺三尺,步留沧桑;金沙拍岸,云崖水暖,赤水留情。漫漫长征。本是用血肉书写的军事神话,他却笑谈风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万里长征,他同样是一往无前,但更多的是他字里行间的沧桑浪漫与豪迈乐观。
十年的内战被卢沟桥上的残垣断壁强迫终止,但是仿佛外夷的白旗并没有给中国的新局面打开大门,似乎一切革命的结果又重回原点,重庆和谈最终阻止不了国共双方对阵交锋的宿命。
“欲与天公试比高”,江山社稷,国运民途,到底中国该走哪条路,逐鹿中原,谁定天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看千年苍茫大地,英雄岁暮,大浪淘沙,他仰天而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似乎早已是彩排好的剧本,民心所向,是为国制。毛泽东是中国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伟大领袖,而在他决胜千里之外,挥手定乾坤的卓越才能之外,他的诗词也贯穿与整个革命与中国命途的探索中,恰如一份特殊的史诗绝唱,给予这个满是死亡与苍白的天地间一份内心的浪漫与精神的超脱共鸣。毛泽东的诗词全已将整个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力转换了一种优美的色彩,也许本身就具有的诗人的情怀,才能包纳各种挫折,应对各种情况。理性与感性并存,他的诗词为浪漫诠释了另一种行的概念。
11级保本王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