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选择题的方法
说明:做辨析题一定要适当结合材料分析,引出辨析题中的观点(结合材料有2分),然后证明题中的观点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用书中的政治观点来证明原因),最后围绕主题观点进行合理的总结(实际上就是怎么做,一定要点题)
【做选择题的方法点拨】:①保持冷静,审清题意②夯实基础知识,避免选项中的张冠李戴③平时注重生活和时事与政治知识的联系④注意绝对肯定的词语(如:一定、都、所有、全部、各种、一切、杜绝、任何、已经、已、唯
一、消除等)在选项中的出现,99%的机率是错的,然后根据题的要求进行选择。⑤表片面的关联词在选项中出现(如:只要…就能…,99%的机率也是错误的,同样要根据题的要求进行选择。)⑥一定要注意题中是否问: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不属于的是?正确的是?同学们做这样的题时,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马虎,导致失分,真可惜。
【温馨提示:】
(一)辨析题的格式:
①要写答、要判断②要说明对或错的理由③要结合题意写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或看法或怎么做
(二)辨析题的方法:
①首先作出准确的判断②看题中有几个观点,这些观点的对或错,分别对各个观点进行阐述理由,理由有可能是积极意义或原因或重要性,也可能是消极影响或危害③结合课本政治知识进行阐述,不能用自己的话随心所欲地说,否则会严重失分。应该使用政治
语言,合理的分析,才能得高分。④阐述理由时,要力求条理清楚、准确、简练
⑤最后一定结合材料作出总结,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多一个环节多点分。
第二篇: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在考试中,历史选择题的比重一般较大。这主要取决于选择题的自身特点:形式灵活,考察跨度可大可小,同时又有较强的区分度。随着这几年新高考的推进,选择题的考察形式以及能力侧重点也在逐步调整。一般情况下选择题大致分为:材料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新情景选择题等几类。
其中,材料型选择题包括图表和古诗文、名言名句等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的能力层次要求相对较高。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读懂题目材料的意思,特别是图表类题目,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仔细推敲。并且表格中的各个细节也要注意到,如表头、表注等。很多时候,解题的关键点就在这些细节方面。
组合型选择题综合性较强,通常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点进行题肢的设计。解决这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选法,二是排除法。如果对各个选肢有把握,可以直接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但如果对个别题肢把握不准,则可以考虑采用排除法。即:立足题目要求,对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进行直接排除,然后对照题目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新情景选择题是最近几年出现、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题目。这类通常采用比较新颖的考查情景进行问题设置。考查形式不拘。题目综合性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较高,总体难度较大。
如:假如你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D)
①喜欢观赏文人写意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对于本题,解答时可以参照组合型选择题的解法。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D)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本题考查更为灵活,解题时需抓住1954年这一关键词。在1954年时,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二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应该上升;集中洗车的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的。另外,历史选择题还有一些比较基础、直白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
其实,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关键的还是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才能将各种解题的方法、技巧的运用自如。
第三篇:用FLASH做选择题
用Flash制作选择题模板
如果用Flash制作课件中的选择题,每次打开用Flash课件,都要打开源文件,都需要重新设计编辑,浪费了许多时间。其实我们可以在用Flash做一个选择题的模板,每次打开源文件,只要编辑其中的题目、标准答案等,然后直接调用就可以了。
打开Flash程序,添加两个图层,分别命名三个图层为“按钮”层、“文本”层和“控制”层。下面按具体的操作步骤来谈一谈各个层的操作方法。
1.按钮层
按钮层中的按钮全部放到第10帧,其中放入如下几个按钮:“开始”、“上一题”、“下一题”、“交卷”和“A”、“B”、“C”、“D”四个按钮,对应的Action代码分别是:
1.1“开始”按钮
on(relase){
gotoAndPlay(1);
}
1.2“上一题”按钮
if(j)0 &&j!=timu+1){
choice[n]=answer;
ti=ti-1
n=n-1
answer=choice[n];
}
gotoAndPlay(10)
}
1.3“下一题”按钮
on(release){
if(j timu-1){
choice[n]=answer;
ti=ti+1
j=j+1
answer=choice[n];
gotoAndPlay(10)
}
else{
stop();
}
}
1.4“交卷”按钮
on(release){
if(j <=time){
fenshu=0;
choice[n]=answer;
for(m=0;m ?if(choice[m]==num0[m]){ fenshu=fenshu+number(fenzhi); } } n++; j=timu+1 answer=””; }else{ } } 1.5“A”、“B”、“C”、“D”四个按钮所对应的Action分别如下: on(release){ answer=”A”; } on(release){ answer=”B”; } on(release){ answer=”C”; } on(release){ answer=”D”; } 2.“控制”层主要在1、9、10、11帧处加入四个空白关键帧,分别加入如下代码: 2.1第1帧 loadVariablesNum(“timu.txt”,0); loadVariablesNum(“fenzhi.txt”,0); loadVariablesNum(“daan.txt”,0); num=new array(); num0=new array(); choice=new array(); fenshu=””; j=0; n=0; 2.2第9帧代码如下: num=timu.split(“#”); timu=num.length/5; num0=daan.split(“#”); fen=number(fenzhi); 2.3第10帧代码如下 if(j)=timu){ stop(); }else{ i=num[5*n]; a=num[5*n+1]; b=num[5*n+2]; c=num[5*n+3]; d=num[5*n+4]; } 2.4第11帧代码如下: stop(); 3.“文本”层设计方法 全部文本及所有的文本框放在第10帧的位置,在这一层中放入[静态文本]“选择题(共题,每题分)”,在两处空格入插入两个[动态文本],其文本变量名分别为“timu”和“fen”,右下角是一个[动态文本] 框,变量为“zongfen”,用来显示总得分。加入四个[静态文本]选择项“A、B、C、D”,其对应四个[动态文本]的文本变量分别为“a、b、c、d”。 到这里模板工作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应用?我们只要编辑三个文本文件就可以了。 在课件所在的文件夹下建三个文本文件,分别命名为题目(timu.txt)、答案(daan.txt)和每一题的分值(fenzhi.txt)。编辑文本文件时要注意“题目”和“答案”两个文本文件在文件的开头要先写“变题=”,文本中题目与题目之间、题目与题目的选项之间都要用“#”号隔开。每个题目的分值,其输入格式是:fenzhi=即可。 《巧做词语选择题的方法》 安徽省宿州市萧城一中胡传亮 一、求异。 高考词语运用题主要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这本身也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我们应该从下列角度寻求近义词的不同点:1.语素的不同,由此产生的意义也不同;2.色彩的不同,包括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谦敬色彩不同;3.搭配习惯不同,比如,“发扬”和“传统”搭配,“发挥”和“作用”搭配;4.词类和语法功能的不同。 二、求同。 即回到题目,回到语境,找出词语和语境之间的相似点、照应点。 三、定点。 就是根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点,结合语境,确定哪一个空必须是哪一个词,或者一定不是哪一个词,从而对四个选项进行筛选,缩小选择范围,然后作出合理的推断,推断出正确答案。其目的是考查同学们的推断能力。下面以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1)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德芳女士近年多次_____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作出了贡献。 (2)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_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3)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___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_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首先,分析近义词,求异。“莅临”和“亲临”,从不同语素上看,“莅”是“到”的意思,而“亲”强调的是“亲自”;从谦敬色彩上看,前者还有对领导、贵宾到来表敬之意。“计划”和“规划”,前者强调在工作或行动前,对目的、内容、方法、措施等预先安排;后者则强调计划的长远性、全面性,是一种远景展望行为。“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 其次,回到语境,找和近义词相联系、相照应的地方。第一小题称远在美国的孙女士千里迢迢,多次到北京大学,为孙中山研究作出贡献,重点表现“亲自”之意,故选择“亲临”;第二小题是讲城市建设布局问题,且是远景,故选择“规划”;第三小题说的是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总的印象,不可能只是“精神”,因此前后应该是递进关系,宜用“不仅是”“而且是”。总括以上两点,本题宜选C。 政治会考 “选择题”解题方法 班级 姓名 1.看关键词 方法解释:做选择题的时候要会看关键词,看到某些词马上就该想到这句话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 一般错误的(说的很绝对):(只要„)就,只有„就„ 消除„差异 杜绝„现象 一定„ 一切、任何、完全、替代、只能、直接 各种文化(思想)一般正确的(说的有余地):(只有„)才 缩小„差异 减少„现象 能够„ 重要、类似、某些、能够、可以 例1: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一味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至于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②和④里面都有“〃〃〃〃就〃〃〃〃”,直接排除,选C。2.以偏概全 方法解释:注意有没有定冠词,如“正确的”“科学的”等。①哲学、文化、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等,注意不一定都是好的 如:“哲学推动社会的发展”是错误的 ②反作用、导向作用、能动作用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如:“意识(都能)促进物质的发展”是错误的 3.排除法 方法解释:做选择题特别是组合题,排除法是最有效和最快速的,排除的原则就排除某个“最有把握”的错误选项。 例2:下列选项,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有() 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物或损之而益,或以之而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③和④好像不太确定是不是同一性,很难选择,但是②应该比较容易理解,讲的是“世界变化了致使我们的事情(想法)也要跟着变化”,这应该是联系的观点,而没有一个对立的关系,所以排除②,选D。4.侧重法 方法解释:很多时候都有2个选项模棱两可,很难抉择,这个时候最好看材料的意思侧重的是哪个方面。 例3:华西村抓住国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的机遇,实现了华西村的大发展,这体现了()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部分对整体具有重要影响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D。这里B和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这里强调的不是小的变化(量变),而是“抓住了机遇”即:大的变化(质变),所以只能选D。5.主观不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解释:起决定作用的必须是客观的东西,因为主观不能决定客观,不然就是唯心主义了,就错误了。比如思想、哲学、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 例4:我国广大群众积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汲取智慧的营养,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这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②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④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再科学的哲学也是一种主观的思想,而主观不能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重要影响或导向作用,所以选A。6.内外因 方法解释:起根本的、主要作用的一般都是事物自身的原因,即内因。 例5: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许多外贸加工企业相继倒闭,你觉得根本原因是()A.经济危机的作用 B.国家政策扶持不够 C.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 D.国外订单减少 答案:C。危机再大,还是有许多企业生存了下来,可能化危机为机遇,所以外部因素虽然是某些企业倒闭的直接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故选C。7.审答题范围 方法解释:哲学有四大模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如果题目限定了范围就可以把范围之外的原理直接排除。 例6:倡导和实践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今天,我们应当统筹安排,防止矫枉过正,防止“绿色消费”变成“绿色消耗”、“绿色浪费”。这一说法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有()①坚持联系的观点,避免孤立的看问题②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过犹不及③坚持矛盾的观点,防止片面性④树立正确观念,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这里的答题范围是“辩证法”即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否定观,而D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唯物论”,直接排除。8.抓主体 方法解释:做题目时一定要把主体看清了,这样有些时候就简单多了 如:执政是党的,行政是政府的,提案权和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司法权是检察院和法院的,立法权是人大的等。 例7:我国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政府() A.依法执政 B.执政为民 C.一切相信群众 D.一切为了群众 答案:D。B选项好像也可以,但是要知道“执政”的主体是党,政府是“行政”,所以不能选B。 9.判别关系一个不能少 方法解释:关于A和B的关系之类的题目,选项里面必须有两个主体,不能只讲到某一个。 例8: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有()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①②③④说法都是对的,但是①③只讲到了世界观怎么怎么样,并没有提到哲学,也就说只提到了一点,这样是不能看出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的,所以选C。10.题干法 方法解释:有些时候一句话很长很长,可能导致我们容易混淆、搞不清它的意思,这时候我们就要把这句话的题干找出来,才能清晰的看出它的意思。 例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根据我国腐败现象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说,我们党做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决策的过程符合()A.思维决定存在 B.思维正确认识存在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反作用于存在 答案:C.材料很长,但是抽取出题干意思就是“反腐实际情况要求党制定了一个政策”,实际情况是客观的(存在),政策是主观的(思维),即存在决定思维,选C。 11.鱼龙混杂 方法解释:在选择题里面,一个说法里面既有对的,也有错的,那它就是错的。①科技和教育是第一生产力 分析: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教育不是,这样捆绑的话就是错误的。②“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是对的,但是意识对物质不能决定的,所以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是对的,但不是相互决定。12.其他错误 ①改变、创造、改造、改进、驾驭规律(规律只能只能遵从、认识和利用,不能改造) ②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不是经济建设或者企业的最终目的不是利润; ③实行平均主义(错误,只能实行相对平均主义)④根本性的一般是人民、经济、生产力 ⑤物质的(体现经济方面)一般是基础和前提,制度的(政治方面的)是保证/保障。第四篇:巧做词语选择题的方法
第五篇:高中政治会考选择题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