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上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选择题)模拟试题二
2014年上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选择题)模
拟试题二
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3、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ABCD)
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C、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5、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BD)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和(ABCD)义务。
A、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B、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7、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有(ABCD)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8、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9、监护人的职责是(ABC)
A、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B、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的民事活动,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争执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C、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对被监护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D、不管不问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ABCD)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1、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办理程序上的规定是(ABC)
A、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
B、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具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
C、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D、应当得到省一级教育部门的许可。
1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的要求是(ABCD)
A、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B、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寄宿制小学设置可适当集中。
C、普通初级中学和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置,应当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地理条件相对集中。
D、盲童学校(班)的设置,由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聋哑学校(班)和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应(ABC)
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教育教育就行
1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和(ABCD)权利。
A、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B、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C、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h.zgjsks.com/)制作
第二篇:2014年上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选择题)模拟试题一
2014年上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选择题)模
拟试题一
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ABCD)、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CD)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ABC)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BCD)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6、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ACD)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C)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D),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8、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B),制定本法。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CD)来保障”。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10、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11、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BC)放在突出地位。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12、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13、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1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1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h.zgjsks.com/)制作
第三篇:教育政策法规模拟试题二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教育法》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属于()范畴.A.单项法律B.基本法律C.行政法规
2.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C.经济法律关系
3.辞聘是()
A.学校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B.教师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C.学校与教师双双协商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4.()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A.以法制教 B.依法治教 C.校长负责制
5。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
A.专门的教育法律 B.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
C.其他法律
6.《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
A.规范性原则B.公正性原则C.公益性原则
7.学校具有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
A.行政机关B.行政部门C.法人
8.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
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B.教育民事法律关系C.平等的法律关系
9.某教育厅工作人员李某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因工作与学校一工作人员王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并将该工作人员打伤。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是()。
A.李某与王某B.教育厅与学校 C.教育厅与王某
10.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A.教育法律救济B.教育救济C.教育行政诉讼
1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A.制定主体相同B.表现形式相同C.性质相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
13.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A.教育法律B.教育行政法规C.教育政府规章
14.《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A.方向性B.平等性C.公益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B.在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16.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B.不得C.经批准可以
17.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A.父母或监护人B.班主任C.就读学校
18.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头发事件时,应当()。
A.优先救护未成年人B.优先保护未成年人C.优先救护成年人
19.依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长B.某校校长C.某市教育局
20.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该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省教育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教育法的特征包括()
_ A.公定力B.强制性C.多变性D.方向性E.无统一法典
2.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包括()
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B.刑事法律关系 C.教育民法法律关系
D.经济法律关系E.一般民事法律关系
3.学校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包括()
A.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B.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C.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D.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E.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依法接受监督。
4.教师在《教师法》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D.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E.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享有培训进修权。
5.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采用()
A.警告B.记过C.留校察看D.罚款E.开除学籍
6.对教师综合考核的内容包括()
A.政治思想B.行政意识C.业务水平D.工作态度E.工作成绩
7.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
A.本单位修建办公楼B.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C.学校修建校舍
D.学校修建办公楼奖励E.本单位修建学生宿舍
8.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新建、日记、电子邮件,由权力依法进行检查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司法行政部门
E.学校或老师
9.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A.责令赔偿损失B.赔礼道歉C.追究刑事责任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E.通报批评
10.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A.王某上课说话,老师令其抄写课文五遍B.老师让1—2年级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十遍C.李某等八人在学校打群架,老师令其八人到学校操场跑10圈D.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得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多次E.张某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通知其家长到学校教训学生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十题,计10分)
1.教师在教育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2.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4.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
5.“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是教师的义务.()
6.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
7.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
8.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
9.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10.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
四、简答题:(以下四题中选作3题,每题6分,共3题,计18分)
1.简述教育法律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2.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
3.简述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4.简要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五、论述题:(12分)
联系当前中小学生现状,论述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六、案例分析:(20分)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和权利,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再者他是从家里出走的,这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责任。”请问:吴老师的做法和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试述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大学》
2.因办私学,并倡导“有教无类”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朱熹C.孔子D.孟子
3.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是“现代教育”派的主要观点,其代表人物是()。
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
4.马克思主义关于()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发展的理论B.剩余价值的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素质教育的理论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班级授课制
6.学校的优美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受到熏陶,此属于()的影响。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学科课程
7.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学生会活动D.班主任工作
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9.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B.疏导C.因材施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10.课外、校外工作是()
A.课堂教学的延续B.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C.课外和校外的文体活动D.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共 15 分,每空 1 分)
1.一般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_______、教育影响三方面。
2.在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__被称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3.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向未来。
4.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6.一般认为,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7.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方法四个阶段。
8.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_____。
9.课程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0.课程标准是根据___________,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校___________的指导性文 件。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学校文化
2.素质教育
3.教师专业发展
4.课程
5.教学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教育学产生、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2.从不同的教育目的观中选择两种,简述其主要观点。
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4.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5.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题(共 20 分,第一题 12 分,第二题 8 分)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及其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教学教育性规律。
六、案例分析(共 10 分)
某市一中学今年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按成绩好坏重新分班,5 月份以后,学校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初三(3)班、(4)班学生授课时断时续,到中考前两个班的学生被学校停课近一个月,还未中考两个班级教室内大部分桌椅已不知去向。早在 3 年前,该中学就按成绩好坏对初三年级重新分班教学,对学生择“优”而教。该中学有 1000 多名学生,分三个年级。学校负责人说,学校按分数排队重新分班,是为了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免一些不愿学习的学生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该中学初三(4)班班主任说,分的班也不叫好班、差班,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类施教”。(1)班、(2)班学生成绩相对好一些,老师讲课时进度会更快一些,(3)班、(4)班学生基础相对差一些,老师讲课则更详细一些。而据初三(3)班的一些学生介绍,今年分班后,有时老师来上课连书都不带,只叫学生自己复习。一位学生家长表示,他儿子从不惹事生非,分班前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只是上学期期末考试恰好成绩不理想,进了“差”班,以后怎么办?
请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对上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二)参考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A2 .C3 .B4 .C5 .D6 .C7 .A8 .D9 .B10 .B
二.填空题(共 15 分,每空 1 分)
1.受教育者2.《大教学论》3.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4.强制性 普及性 基础性5.创新精神6.心理关系
7.明了、联想、系统8.学校教育制度9.教材
10.课程计划、学科教学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努力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研究、躬身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等专业素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4.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
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课程,即某一门学科。
5.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体力、智力,陶冶品德、美
感,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教育学产生、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开始研究教育问题,但还不完整。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 中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都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从 16 世纪到 19 世纪末。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这个时期,西方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教育著作。
(3)教育学的蓬勃发展阶段:出现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分支。
(4)教育学的走向(1 分):研究的多样化与学科的进一步分化(1 分)。
2.从不同的教育目的观中选择两种,简述其主要观点。
(1)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3)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4)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 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选择两种即可,展开叙述)
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A 教育者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B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C 教育者要善于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课外、校外教育意义:
(1)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宽已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获得知识。
(2)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5)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五.论述题(共 20 分,第一题 12 分,第二题 8 分)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及其要求。
(1)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当今教育发展对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先进教育观在教师角色定位上的具体体现,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不仅 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社会已进入到终身学习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教学教育性规律。
(1)书能育人:书是知识的象征、载体,知识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联系实际论述)
(2)教书的人(教师)能育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学生的向师性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而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教育的重要力量(联系实际论述)
(3)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本身也能育人:教学过程是充满道德意义的,教学活动本身通过传递的富有道德内涵的内容、通过道德的方式施加影响产生教学的道德性。
(联系实际论述)
六、案例分析(共 10 分)
(1)考试和选拔是检验教育成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而当它成为教育自身所追求的目标时,就会出现一种“分数崇拜”,使教育者形成一种错误的“分数至上”的人才观,其结果是扭曲教育的功能,背离教育的根本宗旨,分数和考试的作用被异化了,本质的东西被埋没了,负面的影响突出了。
(2)义务教育应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保障并努力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应使评价、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制造等级的方式。按成绩分班,在为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制造了更优越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制造了等级和歧视,导致教育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平等,这是违背教育的本原的。
(3)因此,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放弃其推崇备至的分数决定论,要采用一种发展性评价,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教育返璞归真。
第五篇:2014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2014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三)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二、境空题
2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2.()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3.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教学原则的依据。
24.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25.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三、简答题
2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27.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四、论述题
28.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2.D3.C4.C5.D6.A7.B8.B9.A10.C
11.C12.B13.D14.B15.B16.D17.C18.B19.C20.C
二、填空题。
21.布鲁纳。
22.教育目的。
23.直观性。
2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5.启发式;注入式。
三、简答题。
26.答: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7.答: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四、论述题。
28.答:(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