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开展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0-8-6 16:15:08
你是本文第439位浏览者页面功能:【评论(0)】【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听取和审议省检察院开展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部署后,省检察院高度重视,在全省检察长会议、省检察院机关年度会议上进行了重点部署,并召开全省检察机关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专题部署,同时,成立由9个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接受审议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根据工作进程,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六次会议具体进行部署和指导。在此基础上,省检察院组成6个检查组分头到9个市21个检察院开展检查督促,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措施,努力保障接受审议工作的实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情况
2008年以来,省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要求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领导全省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履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对公安等侦查机关的侦查监督,依法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问题
严格审查办理公安等侦查机关提请批捕、移送起诉案件。全省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审查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逮捕、起诉条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积极发挥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化解矛盾的职能作用。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下同),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等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16242件186448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09716件175385人,依法对10270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其中,不构成犯罪的1275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4133人;受理公安等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140428件244294人,经审查提起公诉128313件220437人,决定不起诉4391人,其中,不构成犯罪的202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87人;对审查发现有逮捕、起诉必要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未移送审查起诉的,决定追捕1384人、追诉2407人,追捕、追诉人员均被法院作了有罪判决,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18人,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495人。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和轻微犯罪等慎用逮捕措施、慎重提起公诉,共对认为无逮捕必要的不批准逮捕4862人,相对不起诉3902人。
加强对刑事立案活动的监督。把立案监督的重点放在社会危害性大的重罪案件上,共依法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896件2842人,法院已审结825件1872人,均作了有罪判决,其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569人,占30.4%,内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06人,无期徒刑6人,死刑5人。温州市检察机关加强对毒品、黑社会性质组织、暴力犯罪等案件的立案监督,监督立案的案件中,2人一审被判处死刑,4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同时,对认为不该立而立的案件,监督公安机关撤案1583件2135人。去年,省检察院以贯彻落实帮助企业解困的“十五条意见”为重点,组织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涉企案件侦查监督专项工作,监督立案涉企案件65件,监督撤案26件,着力维护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存在的违规使用刑事强制措施、超期羁押、违法取证等违法侦查行为,共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245份,严格审查办
理公安机关提请的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不批准38人,维护当事人诉讼权益。省检察院在审查2008年东阳市公安局立案侦查的胡新田等6人故意伤害致2人死亡案件中,发现在案发的1997年该局已基本查明主要犯罪嫌疑人,却停止相关侦查工作,未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未及时出具尸体检验报告和进行现场勘察,且存在办案人员代犯罪嫌疑人在讯问笔录上签名及在法律文书上补签字的严重违反程序问题,遂向省公安厅提出检察建议,省公安厅专门组织调查,深刻剖析原因,严肃责成整改。省检察院还会同省公安厅在慈溪、义乌等11个县(市、区),开展对公安刑事拘留监督的试点,对是否存在不应刑拘而刑拘、刑拘后改作治安处罚等进行监督;及时总结推广杭州市上城区等地检察院的做法,积极探索对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的监督。
(二)强化对刑事审判的监督,依法纠正裁判不公、审判程序违法、死刑适用不当等问题 加强对刑事判决和裁定的监督。全省检察机关以抗诉为主要手段,以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以及因徇私枉法和严重违反诉讼程序影响公正审判的案件为重点,依法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防止冤及无辜、放纵犯罪、罚不当罪。共对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415件,法院已审结335件,其中改判127件、撤销原判发回重审71件;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0件,法院改判和发回重审32件;对法院刑期计算错误等问题提出检察建议434件,督促法院纠正419件。积极引导全省检察机关既监督重罪轻判,又注意监督轻罪重判,共对量刑畸重案件提出抗诉35件,改判纠正29件,切实维护当事人权益。认真办理刑事申诉案件326件,对裁判错误的依法抗诉,对裁判适当或基本适当,当事人因为各种原因要求检察机关抗诉的申诉案件,认真予以释法说理,息诉罢访,化解矛盾。
加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强化程序监督意识,对法院审判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存在剥夺、限制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记录在案,并在庭审后,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分别采用抗诉、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等方式,依法提出监督意见。共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334件,发送检察建议196件。发送的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中,监督法庭审理中的违法行为35件;监督法院未按法定期限送达判决书,影响被告人在法定时限内提起上诉的27件;监督未按法定期限交付执行书的64件。对严重违反程序影响公正审判的,依法提出抗诉9件。
加强对死刑案件审判的监督。从2006年起,按照司法改革要求,省检察院依法承担死刑二审案件的审查和监督工作。2008年以来,共对11件一审认定事实错误案件提出纠正意见,其中2件改变被告人量刑;对8件一审认定罪名不当案件提出改变定性意见,均得到二审法院采纳;在死刑案件审查中发现漏罪漏犯,建议追诉被告人6人;对死刑案件审理中程序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3件次。对38件一审适用死刑不当案件提出改判意见。省检察院在办理黄忠抢劫案中发现,被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黄忠年龄有疑问,遂派员赴黄忠出生地取证,证实黄忠年龄有误,实际未满18周岁,依法提出改判意见。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百优诉讼监督案件”。对2件死刑判决生效案件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均予以支持。
(三)强化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依法纠正减刑假释不当、违法监管、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等问题
加强对刑罚执行的监督。重点是加强对刑罚变更执行与监外执行(社区矫正)的监督。省检察院会同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制定《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监狱、看守所呈报减刑、假释案件前由检察机关提出审核意见的规定。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广使用减刑、假释计算机辅助审查系统,对职务犯罪、涉黑涉毒犯罪等九类罪犯逐人建立电子档案予以重点监督。共监督纠正不符合法定条件或报请、提请意见不当的减刑、假释、监外执行案件2545件,监督纠正法院裁定减刑、假释和决定保外就医不当等案件11件。监外执行(社区矫正)监督方面,在加强日常监督的同时,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监外
执行(社区矫正)专项检察,重点对交付执行、变更执行、监管活动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共监督纠正脱管漏管罪犯993人,并提出落实监管的建议。针对社区矫正难以同步监督、难以监督到位的问题,余姚市检察院牵头该市其他政法部门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开发应用社区矫正信息联动管理系统,对社区矫正全过程实现信息联通,消除监督盲区,省检察院将该做法评定为2009年度检察创新成果并在全省推广。舟山定海区检察院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外来人员矫正对象户籍地和居住地两头推诿等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其做法予以推广。
加强对监管活动的监督。会同公安、司法部门开展看守所监管执法专项检查和监狱“清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监管”专项活动,省检察院与省公安厅联合对全省29个监管机构进行了检查,促进监管执法规范。以专项工作带动日常监督,共对监管活动中的违法、不当行为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提出检察建议2067件次。加强对羁押期限的监督,省检察院明确要求对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超过三年的,必须层报省检察院审查,并建立健全了计算机期限预警、提讯证“一证通”等制度,确保全省“零超期羁押”。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余刑一年以上罪犯留看守所服刑问题,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开展专项检查,清查出46名不当留所人员送监狱服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立功问题,省检察院开展专题调研,确定试点单位探索建立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立功的同步监督机制。共监督纠正虚假立功8件,从中查处了诸暨市看守所民警陈伟林帮助在押人员虚假立功并从中受贿的司法腐败案件,并对该所被牵涉到的其他12名干警移送党政纪处理,有10名干警受到了党政纪处分,2名被诫勉谈话。
(四)强化对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监督,依法纠正不依法、不文明、不规范办案问题
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来办理自身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共受理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等部门移送审查逮捕案件2476件2643人,决定逮捕2236件2386人,决定不予逮捕175件186人,其中,无逮捕必要不捕107人;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3280件3822人,提起公诉2735件3148人,决定不起诉177件225人,其中,相对不起诉208人,存疑不起诉10人,绝对不起诉7人。为确保对自侦案件逮捕权、起诉权的正确行使,省检察院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一是深入开展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人民监督员对不起诉、撤案、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自侦案件实行监督,共监督578件621人,对其中5件案件提出不同意检察机关决定的意见,检察机关采纳2件。二是深入落实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同步移送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制度。对自侦案件讯问全程同步录像的录制、保管、移送各个环节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确保有效落实。三是实施自侦案件上提一级批捕改革。去年9月20日开始,按照司法改革要求,在全省检察机关全面实行市、县检察院逮捕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制度。省检察院制定下发《工作意见》,对报捕和批捕的条件、时间、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省、市两级检察院克服案多人少矛盾,严格审查,对31名职务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捕决定,并对侦查活动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严肃提出纠正意见,更加充分地发挥审查逮捕的法律监督作用。
(五)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加强针对性教育培训,增强监督的基本功。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等教育活动中,着力查摆和整改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规范的问题,教育引导全省检察机关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突出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增强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的针对性,先后开展审查逮捕上提一级改革、刑事抗诉等专题培训,每年确定抗诉案件观摩庭组织全省性或片区性观摩,组织开展优秀抗诉案件评选和不批捕、不起诉、抗诉释法说理的技能训练和竞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明确经常性的工作要求、规范化的工作保障,如在刑事审判监督中引导各级检察院进一步加强对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判决书的“三书对照”,提高发现抗点的能力;进一步规范不批捕、不起诉、抗诉说理的文书格式和说理要求,提高以理服人的能力等等。
健全配合协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全省各级检察院普遍对办案中发现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并建立数据库,各部门之间健全线索移送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情况。在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各环节建立下级检察院报备案件以及上级检察院定期分析、专项清理、加强指导的制度,增强解决难点问题的合力。同时,积极建立外部协作配合机制。不少市、县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网上信息平台,应用良好。省检察院会同省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协作、提高办案效率座谈会纪要》,明确案卷借阅等方面规定,解决审判监督调卷难、阅卷难问题。针对部分立案监督案件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问题,与省公安厅先后两次对28起重大典型案件开展联合挂牌督办,并形成合力监督的长效机制。
切实规范监督,增强监督权威性。努力通过规范监督,在监督工作中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严重违法行为进一步明确必须发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对执法中的轻微瑕疵予以口头纠正,既防止因顾及关系对明显违法活动纠正不坚决,又防止因错误理解考核不分轻重一概使用纠正违法通知书,同时,省检察院去年底对所有使用纠正违法通知书案件进行审查,在考评中予以确认或排除。明确撤案监督的9种情形,对不在此列的在考评中予以排除,严重不当监督的予以通报。针对刑事裁判监督中有的地方对裁判瑕疵提出抗诉的问题,加强上级院的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对裁判文书审查和抗诉案件办理程序及文书制作,突出抗诉重点,提升抗诉效果。
严肃查处司法腐败案件,从根本上维护司法公正。按照***同志“着力查办司法腐败案件,使法律监督由„软‟变„硬‟”的重要指示,把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与查办司法腐败案件结合起来,加大查办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共查办刑事诉讼环节涉嫌职务犯罪的司法人员126人。查处的典型案件有平阳县公安局原副局长黄加渡受贿案、台州中级法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人华受贿案、十里坪监狱原副监狱长钱旭平受贿案等。
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年多来,全省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是:
(一)监督认识还不够到位。一是“重配合轻监督”,有的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履行职责还不到位,只注重对其他政法机关的配合,监督不足;二是“重指控轻监督”,有的检察人员满足于所捕、所诉案件能够定罪判刑,对诉讼监督则不够重视、关注不够;三是“重打击轻保护”,在批捕、起诉、立案监督、抗诉中都体现出更为注重对重罪轻处理的监督,轻视对轻罪重处理的监督;四是存在监督畏难情绪,对监督发现的问题,有的跟踪纠正不到位,在抗诉工作中过多考虑法院改判的可能性;五是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考核,为考核而不规范监督的行为在一些地方存在。
(二)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侦查监督工作中,对逮捕必要性的审查不够,对公安机关刑拘后改为治安处罚的案件、另案处理案件以及撤案案件监督力度不够;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还有待进一步予以保障。审查起诉和审判监督工作中,对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的监督还比较薄弱;对职务犯罪判处免刑、缓刑监督力度不够,2008年以来全省被判处有罪的3105名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1220人,占39.3%,远远超过普通刑事案件的19.4%,与此相关联,同期职务犯罪在押犯因立功获减免刑的62人,所检举案件大多为与其原职务关系不密切的盗窃、毒品等普通刑事犯罪,对此检察监督不够。刑罚执行监督中,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监督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监督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监督重点还不够突出。立案监督案件虽全部得到法院有罪判决,但其中有对轻案进行监督,效果不够好;个别地方对判决略有偏轻偏重提出抗诉;有的检察院对应予口头纠正的瑕疵问题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特别是在省检察院出台纠偏措施前的08年、09年,使用纠正违法通知书不慎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是监督的效
果不够好。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案件久侦未结、提出刑事抗诉案件久审未结、对检察机关发送的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不反馈或不及时反馈的问题都还比较多;侦查机关对批捕后的犯罪嫌疑人改变强制措施的,大多未通知检察机关。这其中有检察自身监督质量不高,也有对监督案件的跟踪问效工作做得不到位,使监督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质量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上级院对下级院履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责未建立起情况畅通的渠道,情况掌握不够及时,对下监督存在被动性、滞后性。检务公开推进还不够有力,不利于及时发现自身在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四)监督机制制度还不健全。法律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规定比较原则,特别是对监督程序、保障措施等操作性规定比较缺乏,这就要求检察机关根据法律的精神,立足实践需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作配合的机制制度。从当前看,我们在机制制度建设上离实践需求差距仍然较大。目前,省一级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乏力,司法机关之间的信息衔接也有待进一步统一思想。检察机关与各有关部门之间尚未有效建立起对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和手段的刚性反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在法院维持原判等不采纳检察监督意见时的说理反馈机制,案卷调阅机制、监督与被监督相关情况的互相通报、共同核查机制等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五)检察监督能力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些地方,干警常年超负荷工作才能把批捕、起诉案件在时限内办结,客观上制约了在监督上下更多功夫。同样由于人力原因,现有驻监狱、看守所检察室人员配备与承担的监督任务不适应。从队伍的素质能力来看,通过提升发现问题、监督纠正问题的能力来赢得监督公信和权威的任务仍十分紧迫。从检察机关内部的合力形成来看,监督协调机制、工作规范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在办理邱国华、蔡骥荣强奸案中,审查事实、证据粗糙简单、提审不到位、错误认定被告人自首,湖州市检察院对这一敏感案件在办案过程中监督指导不够,法院判决后又未及时提出抗诉,暴露出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高、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
今后,全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即将出台的决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诉讼监督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省检察机关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是中央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和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的职责意识,切实克服重配合轻监督、重指控轻监督、重打击轻保护等思想认识,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省检察院党组要专门研究深入落实本次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和省人大即将出台的决议的具体措施,对加强和改进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切实整改自身监督能力不强、监督不到位、监督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并就实践中的重点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监督工作机制,促进司法公正。
(二)突出重点,提高实效。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上,加强对重点环节、重大问题的监督。立案监督要切实提高监督案件的判实刑率和重刑率,并切实对监督立案后久侦不结情况加强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要积极探索对刑事拘留后改作治安处罚的案件、另案处理案件、撤案案件、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行为的监督。刑事审判监督要重点对定罪量刑错误及严重违反程序等问题进行监督,加强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监督,同时,对职务犯罪判缓刑、免刑情况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提出监督措施。刑罚执行监督中,要继续重点监督违法减刑、假释、违规留所服刑、不规范换押、不文明监管等问题,要对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提出监督意见。要严肃查办执法、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对执法、司法中的瑕疵行为,慎重使用
抗诉、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执法瑕疵定期通报制度,增强监督的效果。建立健全与党委大调解工作格局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对受理的刑事申诉、群众信访经审查认为执法基本适当的,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释法说理、息诉罢访工作,切实化解矛盾纠纷。
(三)强化措施,接受监督。要切实树立监督者更需接受监督的意识,加强内部监督,主动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把工作置于党委、人大、其他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监督之下,特别是要大力推进检务公开,积极探索建立通过互联网把办案过程中能够公开的信息予以公开查询的机制,深入开展不批捕、不起诉、抗诉、不抗诉等环节的法律监督说理。要切实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认真落实自侦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各个办案环节的制度建设,加强上级院对下级院的情况掌握、工作指导与动态监督,进一步强化考核在促进规范监督中的导向作用,开展针对性强的检务督察活动,提高内部监督的效果。
(四)加强协调,健全机制。在全省政法部门着手构建执法信息共享体系中,努力争取实现公安机关立案、改变强制措施、法院二审不开庭审理案件和简易程序办理案件等方面信息对检察机关开放通道;努力推进省一级层面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衔接平台建设,不断规范管理与应用,加强对行政处罚信息的掌握,防止以罚代刑;着力推进驻监所检察室与被派驻单位信息联网和与看守所的监控联网,加强动态监督,提高刑罚执行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立案监督案件侦查情况定期反馈机制,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检察建议的时限内反馈机制,案卷调阅衔接机制,受理在押人员投诉机制,以及对认为可能存在诉讼不公问题的司法人员的违法调查机制等等。积极推进刑事审判监督机制制度建设,会同省法院出台量刑建议工作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量刑建议改革,使审判监督向前延伸;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会同省法院出台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使审判监督向后延伸。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督本领。坚持以人为本,把能力建设的重点放在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上。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省检察人员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加强岗位练兵提高业务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不断提高监督的能力和本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健全检察各部门之间、上下级检察院之间信息联通的工作机制,强化诉讼监督整体合力。把规范性制度建设作为能力建设的长效保障,定期开展诉讼监督案件质量评查,对暴露出来的监督质量方面的问题,在逐案抓整改的同时,注重对一类问题的规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时,积极争取支持,逐步缓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加强监督工作力量配备。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审议、出台决议,监督支持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浙江检察历史上是第一次。全省检察机关十分珍惜机遇,今后将紧紧依靠省委的领导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为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二篇: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报告
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的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对市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实地察看了市看守所、市人民检察院教育警示基地、综合服务大厅,听取了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了由市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检察院有关科室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了对法律监督工作的建议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了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应有作用。
(一)强化对刑事法律监督,维护社会稳定。
工作中,市人民检察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断强化刑事立案、批捕、侦查监督,有效防止和纠正了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不该立案而立案等问题,并依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防止了错捕错诉、漏捕漏诉等现象发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经调查了解,XX年以来,市人民检察院共依法监督纠正公安机关应该立案而未立案的案件13件,监督撤销不应当立案的案件3件;依法审查提请逮捕案件426件656人,移送起诉案件1241件1773人;对不符合逮捕、起诉条件的,依法不批准逮捕50人、不起诉2人,监督公安机关撤回提请逮捕16人、撤回移送起诉12人;对应该批捕、起诉而未提请批捕和起诉的,依法追捕23人、追诉13人。(二)加大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办和监督力度,维护社会正义。
市人民检察院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渎职侵权犯罪情况,加强侦查一体化建设,完善群众举报的受理、查处和反馈机制,严肃查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案件,通过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监督国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职权。XX年以来,共计查办渎职侵权案件7件10人,捍卫了法律尊严,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三)加强对审判活动、行政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市人民检察院加强对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监督,通过提出抗诉、发检察建议等形式,纠正判决、裁定不当的问题,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XX年以来,共审查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1138件1580人,对认定事实错误、量刑明显失当的案件,提起刑事抗诉2件9人,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件6人,全部被法院再审改判;审查群众申诉的民事行政案件116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请抗诉、建议提请抗诉28件,其中改判11件,调解结案4件;对不服人民法院正确裁判的113件申诉案件,积极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使上访人息诉服判,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司法权威。(四)加强对刑罚执行、监管活动监督,充分保障人权。
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判决、裁定执行活动和市看守所监管活动是否合法进行法律监督。XX年以来,共进行各项检察监督123次,发现不当情形提出口头建议23次、书面建议8份,依法纠正脱管漏管罪犯6人,其中重新收监2人;加大对在押人犯重新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监督立案2件,维护了正常的监管秩序和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派驻看守所检察室的监督职能作用,保持了看守所连续25年无超期羁押记录;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侦监、监所工作联动信息共享机制试点工作,提高了对适用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监督力度。(五)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法律监督效能。
市人民检察院加强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沟通,先后同市公安局会签了《关于加强对刑事拘留案件的监督意见》,与市人民法院会签了《关于加强民事行政审判及其检察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与市司法局会签了《关于建立民行检察法律援助机制的实施意见》,与盐务部门会签了《关于盐业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与全市12个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了加强法律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工作中严把受案关、阅卷审查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关、证据复核完善关,在各业务部门建立了符合工作特点的办案流程和制度,灵活运用“三个结合”(纠正违法与检察建议相结合,事中、事后监督与事前预防相结合,个案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进行监督,增强了法律监督效能。(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市人民检察院将法律监督纳入综合业务考评和案件质量考核标准中,定期开展法律监督案件总结分析活动,对法律监督效果、社会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干警把“依法、坚决、准确、有效”的监督原则自觉融入具体的办案实践,促进了干警法律监督意识的逐步强化和提高。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业务研讨、办案交流和多种形式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了检察人员善于监督、准确监督的能力,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明显提升。二、存在的问题
市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时,对照新形势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检察人员执法观念还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存在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的现象;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监督力度还不够大;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年轻干警诉讼监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单位对检察院的监督意见不够重视,回复不及时。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法律监督工作,不断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建议市人民检察院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法律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检察院肩负着打击惩处犯罪、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必须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充分认识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充分认识进行法律监督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律监督意识,提高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国家法律全面、正确实施。二是突出监督重点,不断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
要坚持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推进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加强法律监督的同时,重点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尤其是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发挥好法律监督在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信心。要不断强化对民事审判和民事执行工作的有效监督,既要有诉必理,有案必办,又要加快办案进度,增强办案效果。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法律监督实效。
要不断完善办案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与公安、法院和有关执法单位的协作配合与监督制约机制,使监督工作更加顺畅、有序、有力。特别是要针对一些容易出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的关键环节,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监督方式和措施,增强法律监督的实效。要重视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推动法律监督标准、监督办法的不断完善,推动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不断提高。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检察人员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检察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检察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的自觉性。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证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法律监督队伍,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第三篇:公诉环节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做法
公诉环节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新举措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担负着对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等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责,法律监督几乎涉及每一个诉讼环节,而公诉环节位于审查起诉阶段,既要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又要对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是否公平进行监督,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而怎样实现对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有效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公诉部门自2009年以来,积极探索、创新法律监督新机制,不断强化对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力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09年以来,共追诉漏犯 6人,追加犯罪事实3起,改变定性8件,起诉至法院均作有罪判决;共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7
件,发出检察建议9份;向与县法院召开联席会议7次,检察长列席审委会2次,发出量刑建议56份,对刑事判决畸轻提出抗诉1件。
二、主要做法:
(一)“三关注、把三关”,追诉漏罪漏犯。
公诉部门始终坚持把依法追诉漏罪漏犯作为加强侦查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加大侦查监督力度。为有效提高侦查监督效果,确保犯罪分子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公诉部门一方面要求办案人员关注“三种特别案件”,提高发现线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办案人员做到“眼勤”、“脑勤”、“口勤”、“腿勤”,紧紧抓住阅卷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证据分析三个关键环节,严格审查把关,确保追诉案件质量。2009年以来就追诉5人,增加犯罪事实3起,已审结案件有罪判决率达到100%。
“三关注”:一是关注具有伴生性的案件。如犯罪嫌疑人长期潜逃在外,亲属朋友可能会为其提供便利条件,或为其窝藏赃物,常伴生着包庇、窝藏案件;在盗窃、抢劫等侵财案件中,一些利害关系人会将非法占有的财物进行处理,往往伴生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渎职犯罪案件往往伴生着贪污、贿赂案件等。针对这些案件相伴相生的特征,办案人员采取由此及彼的方法,顺藤摸瓜,将追诉漏罪漏犯变得有规律可循。二是关注团伙犯罪、一人犯数罪案件以及重大侵财案件。办案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的社会阅历、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基本情况,在讯问、询问时从对方的表情、动作等变化中选准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讯、询问,并采取分类制表的方法,对犯罪嫌疑人每一次作案的时间、地点、参与人、证据等进行详细梳理,通过梳理、分类,在证据锁链中发现缺口,进而发现漏罪漏犯。三是关注共同犯罪、另案处理、在逃、流窜作案的案件。对此类案件要求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严格加以审查。
(二)“三个突出”,维护公平、正义。
09年以来,公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始终坚持将指控犯罪工作与审判监督工作并举,在依法指控犯罪的同时,坚持“依法、坚决、准确、有效”的抗诉标准,一是突出抗诉重点,公诉部门在正确把握刑事抗诉条件的基础上,坚持符合条件即依法抗诉,同时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治安形势,切实加大刑事审判监督力度。2010年,提出抗诉1件,由于其他原因此案未得到改判,但抗诉工作取得零突破。二是突出沟通协调为手段,有效实施审判监督。我院与五华县人民法院共同制定了《关于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变消极被动的事后监督为积极主动的事前监督,对一些检法两家有分歧的案件,事前向法院进行口头交涉,充分阐明检察机关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加强审判监督的效果。三是突出维护司法公正,对法院对被告人的判决,特别注重轻罪重判和重罪轻判的监督,做到既打击犯罪,又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如办理的谢X卫抢劫案,起诉到法院,开庭审理后,法院合议拟判处其六年有期徒刑,承办人得知此情况,根据本案已处理同案人判决的刑期及被告人谢X卫的认罪态度、犯罪情节,认为此案处理存在明显偏重,遂向分管公诉工作的副检察长曾添香汇报,曾添香副检长很重视,要求我们向法院提出口头建议,法院愉快接受重新合议改判谢X卫四年有期徒刑。
(三)关注三个程序问题,强化程序监督意识。
为确立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树立程序监督也是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旧观念,提高程序监督意识,我院公诉部门要求办案人员加强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案件的程序审查,绷紧程序审查这根弦,把住受理案件的第一道关,要求办案人员在审查每一个案件时,特别关注三个容易被忽视的程序问题,即是否公诉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刑事强制措施是否超期。如今年公安机关移送的马少浪滥伐林木案,公安机关于2010年1月对马某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一年后既没有解除又没有变更刑事强制措施,明显违法了《刑事诉讼法》第58条关于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办案人员发现后,即启动纠正违法程序,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随后公安机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当前刑事公诉活动中侦查监督的主要方式
侦查监督是对侦查权的一种制衡,其目的在于保障侦查依法进行,保护当事人、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当前刑事公诉活动中侦查监督的主要方式有:
1、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这是刑事公诉部门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诱供”,“对被害人、证人以体罚、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等11种情形。
2、向侦查机关发出检察建议,这也是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较为常见方式。对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出现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侦查机关完善制度,提高侦查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3、公诉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现代诉讼的控、辩、审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办案效率、质量,形成打击犯罪合力的需要。现行的庭审方式要求公诉人在法庭上全面履行举证责任,与被告人及辩护人展开辩论。公诉部门适时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利用其熟悉、了解庭审诉讼程序和证据要求方面的优势,指导侦查人员围绕指控的犯罪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侦控合力,提高打击犯罪的力度。可以说,引导侦查取证是公诉权的延伸,是保证公诉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4、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依法追诉漏罪、漏犯。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经审查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等情形,认为需要补充侦查的,提出具体的书面意见,连同案卷材料一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公诉部门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发现侦查机关遗漏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将遗漏的犯罪嫌疑人补充移送;发现侦查机关遗漏犯罪事实的,应追诉遗漏的犯罪事实。
5、改变侦查机关不当定性。对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性质进行审查,对定性不当的,公诉部门应依法改变定性并提起公诉。
6、建议侦查机关另行处理案件。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
刑事公诉活动中的侦查监督方式还有许多,如定期与侦查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就治安制度、工作情况予以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与侦查机关进行个案的沟通与研讨,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深入侦查机关内部开展执法规范化讲座;侦诉部门定期对案件质量进行动态分析等,这些方式的有效行使,对于建立新型检警模式,加强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刑事公诉活动中侦查监督存在的问题
1、监督力度不够。一方面公诉部门存在重办案轻监督的倾向,对侦查活动监督职责履行得不够好,割裂了办案与监督的关系,存在单纯为办案而办案的情况。一些地方过多考虑与公安等侦查机关的关系,监督不及时,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另一方面,公诉部门对侦查活动的事后监督难以发挥应有效果。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检察机关作为诉讼一方,在追究犯罪、指控犯罪这个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公安等侦查机关的工作重点是对已发生的犯罪进行侦查,其着眼点在于如何查获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哪些行为;公诉部门则根据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对犯罪进行审查,其着眼点在于审查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能否达到起诉的标准。两者工作重点的不同导致他们对证据的重视程度不同,对证据种类的关注程度不同,对证据规格的理解不同,在实践中就产生了侦查机关证据收集不到位,容易满足于对供述的获取,忽视对痕迹、血迹、毛发等物证以及书证、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等证据的收集,而这些证据的提取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就只能留下永久的遗憾。司法实践中,侦查活动在逮捕犯罪嫌疑人后便由侦查机关独立进行,对这一阶段的监督只能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由公诉部门进行事后监督,而事后监督不论在监督力度上还是监督效果上都无法与事中监督相比。
2、对刑事侦查的监督还存在一定盲区。如司法实践中对公安等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的监督往往是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环节才能发现,对某些案件侦查机关是否立案、立案后擅自撤案还缺乏监督和制约。
3、监督模式相对单一。目前,公诉部门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模式还主要集中在口头或书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上,由于办案任务繁重,文来文往成为侦查活动监督的主要手段,面对面的个案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规范讲座的形式全面引导侦查等监督模式的展开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4、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权的配置不合理。在2000年的检察机关改革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厅更名为侦查监督厅,随后,各省、市及基层院的审查批捕处(科)也相继更名为侦查监督处(科),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将审查批捕厅(处、科)更名为侦查监督厅(处、科),从形式上掩盖了刑事公诉活动中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权力,从内容上弱化了刑事公诉权行使中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事实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在第十章“侦查监督”一节中,赋予了审查起诉部门同审查逮捕部门一样的侦查监督权,将侦查监督权完全归属于审查逮捕部门有悖法律,即使在实质上刑事公诉部门并没有丧失或没有完全丧失侦查监督权,侦查监督厅(处、科)的命名也不尽合理。
刑事公诉活动中审判监督的方式
司法实践表明,审查起诉程序是审判的前提,提起公诉程序是审判的基础,抗诉程序是防止审判错误的保障,这些程序性权力是刑事公诉活动的有机组成,也是检察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借以具体化、实体化的载体。刑事公诉活动中的审判监督,从权利制衡的角度看,其法治价值在于通过它实现对审判权的制约,即通过控制刑事审判程序的入口和关注裁判结果来实现对审判权的制衡,实现刑事公诉权与法律监督的连接。刑事公诉活动中审判监督的方式有:
1、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这是公诉部门对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最基本方式。审判活动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的“刑事案件的受理违反管辖规定”等7种程序违法情形。
2、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这是公诉部门对人民法院刑事判决、裁定监督的最基本方式。《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七条对提出抗诉的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
3、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被执行死刑时,公诉部门派员临场监督。监督人员依法监督执行死刑的场所、方法和执行死刑的活动是否合法,发现不应当执行死刑的,应当建议人民法院停止执行。
4、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检察长或受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对于检、法两家有分歧的重大疑难案件阐明观点,是检察机关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审判监督的一种模式,对保证检察机关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5、对刑事公诉案件提出量刑建议。对被告人定罪和量刑都是公诉的题中之义,是刑事公诉的目的。监督人民法院正确定罪和量刑是检察机关审判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检察官在二审、再审程序中的权力,也是一审出庭支持公诉的权力。量刑建议使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工作前置,检察机关作为控方表明对量刑的基本态度,既增强了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透明度,也表明了检察机关对案件是否继续进行审判监督的基本尺度,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刑罚。
6、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人民法院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提出整改意见。
(三)刑事公诉活动中审判监督存在的问题
1、监督意识薄弱,监督力度不够。与对公安等侦查机关的监督一样,公诉部门审判监督职责的履行也存在重办案轻监督的倾向。有的检察人员认为检法是一家,是“制于人”又“受制于人”的关系,担心法律监督会伤了和气;有的检察人员认为庭审方式变了,公诉人出庭的任务加重了,审判监督便不是公诉人的事了。由于法院是诉讼程序的终结机关,享有对案件的最终裁决权,部分公诉部门以法院是否改判为标准来衡量抗诉案件的质量,担心抗诉被驳回影响工作业绩,因此而不愿意启动抗诉程序。
2、监督手段单一。应该说对法院审判活动和结果的监督模式主要是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抗诉,由于这种对程序和实体监督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法院,致使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及结果的监督显得软弱无力,也极大地挫伤了检察机关审判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人民检察院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庭审活动只能在庭后提出纠正意见的规定,就大大限制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力的行使及效力;再如,抗诉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人民法院必须认真对待。但在司法实践中,下级人民法院遇到有争议的疑难案件,先将案件情况或定罪量刑的意见向上级人民法院请示,在得到答复后再进行审理或作出判决的做法由来已久并成为一种工作制度。检察机关对这类已“内审”案件提出抗诉时,上级法院一般不会轻易否定原审判决;检法两家对政策和法律的理解有分歧,冲突时有发生,检察院为维持自己的意见而抗诉,法院坚持自己的看法而维持原判,“抗多改少”的现实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抗诉的积极性,无形中制约了法律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3、有关监督制度有待完善。如,从目前的司法实践看,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无论从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包括: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尚不具体,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的方式和监督内容还有必要进一步规制,其在审判委员会上所发表的意见的法律效力还有待明确等。再如,检察机关内部量刑建议提出的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统一规范刑事案件量刑建议的提出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等。
不难看出,刑事公诉活动中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刑事公诉权法律监督的属性有充分认识,进而依法正确履行监督职责。
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年多来,全省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是:
(一)监督认识还不够到位。一是“重配合轻监督”,有的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履行职责还不到位,只注重对其他政法机关的配合,监督不足;二是“重指控轻监督”,有的检察人员满足于所捕、所诉案件能够定罪判刑,对诉讼监督则不够重视、关注不够;三是“重打击轻保护”,在批捕、起诉、立案监督、抗诉中都体现出更为注重对重罪轻处理的监督,轻视对轻罪重处理的监督;四是存在监督畏难情绪,对监督发现的问题,有的跟踪纠正不到位,在抗诉工作中过多考虑法院改判的可能性;五是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考核,为考核而不规范监督的行为在一些地方存在。
(二)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侦查监督工作中,对逮捕必要性的审查不够,对公安机关刑拘后改为治安处罚的案件、另案处理案件以及撤案案件监督力度不够;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还有待进一步予以保障。审查起诉和审判监督工作中,对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的监督还比较薄弱;对职务犯罪判处免刑、缓刑监督力度不够,2008年以来全省被判处有罪的3105名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1220人,占39.3%,远远超过普通刑事案件的19.4%,与此相关联,同期职务犯罪在押犯因立功获减免刑的62人,所检举案件大多为与其原职务关系不密切的盗窃、毒品等普通刑事犯罪,对此检察监督不够。刑罚执行监督中,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监督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监督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监督重点还不够突出。立案监督案件虽全部得到法院有罪判决,但其中有对轻案进行监督,效果不够好;个别地方对判决略有偏轻偏重提出抗诉;有的检察院对应予口头纠正的瑕疵问题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特别是在省检察院出台纠偏措施前的08年、09年,使用纠正违法通知书不慎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是监督的效果不够好。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案件久侦未结、提出刑事抗诉案件久审未结、对检察机关发送的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不反馈或不及时反馈的问题都还比较多;侦查机关对批捕后的犯罪嫌疑人改变强制措施的,大多未通知检察机关。这其中有检察自身监督质量不高,也有对监督案件的跟踪问效工作做得不到位,使监督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质量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上级院对下级院履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责未建立起情况畅通的渠道,情况掌握不够及时,对下监督存在被动性、滞后性。检务公开推进还不够有力,不利于及时发现自身在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四)监督机制制度还不健全。法律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规定比较原则,特别是对监督程序、保障措施等操作性规定比较缺乏,这就要求检察机关根据法律的精神,立足实践需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作配合的机制制度。从当前看,我们在机制制度建设上离实践需求差距仍然较大。目前,省一级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乏力,司法机关之间的信息衔接也有待进一步统一思想。检察机关与各有关部门之间尚未有效建立起对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和手段的刚性反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在法院维持原判等不采纳检察监督意见时的说理反馈机制,案卷调阅机制、监督与被监督相关情况的互相通报、共同核查机制等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五)检察监督能力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些地方,干警常年超负荷工作才能把批捕、起诉案件在时限内办结,客观上制约了在监督上下更多功夫。同样由于人力原因,现有驻监狱、看守所检察室人员配备与承担的监督任务不适应。从队伍的素质能力来看,通过提升发现问题、监督纠正问题的能力来赢得监督公信和权威的任务仍十分紧迫。从检察机关内部的合力形成来看,监督协调机制、工作规范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在办理邱国华、蔡骥荣强奸案中,审查事实、证据粗糙简单、提审不到位、错误认定被告人自首,湖州市检察院对这一敏感案件在办案过程中监督指导不够,法院判决后又未及时提出抗诉,暴露出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高、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不完善。实践中有的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甚至个别的作伪证,对证人作证的权利保障等问题,法律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给起诉工作带来了难度。一是诉讼监督的力度不够。受陈旧执法观念的影响,少数检察人员存在重配合轻监督的思想,认为监督多了会影响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满足于做好侦查、批捕和起诉工作,对该监督的不敢大胆监督,该纠正的不敢果断纠正,敢于监督、严格执法的力度尚有欠缺。
第四篇: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依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检察机关是唯一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而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在检察机关的职责中占有很重要的的地位。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影响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任务的完成。因而,完善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水平是一项相当迫切的任务。本文试就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相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内容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实行监督,依照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主要是通过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的方式。其次是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进行法律监督。它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是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刑事诉讼法16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第二是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其方式是提起抗诉。再次,是对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具体表现为对交付执行、收押、监管、释放、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二、现阶段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检察机关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追究
犯罪上,而忽视了对其他机关的监督,使相当部分的内容流于形式。因为怕影响与其他机关的关系,而在相互妥协中追求某种平衡。
(一)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的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的监督,首先,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不能主动监督。对于公安机关该立而没立的案件,一般而言,是通过被害人向检察机关提出,再由检察机关作出决定。从这一点上说,如果公安人员徇私舞弊与犯罪嫌疑人一起打击报复被害人,或在利益的驱使下,被害人不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对此种情况,检察机关似乎没有什么办法。其次,对不应立案而立案的行为没有列入立案监督的范围。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检察机关只能对应当立案而没有立案的行为进行监督,但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行为也有大量违法现象存在,其危害性同样不能忽视,如这种违法行为得不到纠正,立案的合法性就失去了不保障。(1)再次,对立案监督缺乏强制措施的保障,刑事诉讼法87条之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众所周知,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条件、模式,后果,而从这一条法规中,看不出法律后果是什么。在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在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法律条文缺乏制裁措施,往往公安机关未必把检察机关的通知认真得执行下去。
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对立案监督一样,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缺少权威性的强制措施,监督活动往往走样。《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3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公安机关回复。”而实践情况往往是,既然公安机关不愿回复,你“督促”又有何用,这种不具权威性和操作性的规定在实践中自然得不到贯彻。(2)据有关媒体报道,有的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甚至当着检察人员的面将送达的《纠正违法通知书》撕得粉碎。另一方面,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相当有限,相应的保障机制更加缺乏,以至于监督效能较低,并常流于形式。
(二)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法院的审判活动的监督,依照六部委《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4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厅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后提出。”这样,审判监督成了事后监督,书面监督,从而使庭审活动得不到及时有力的监督,审判人员滥用审判权侵犯当事人合法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次,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方式有限,除了提起抗诉这有效手段外,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又是那么苍白无力,监督缺乏有效保证,对于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没有具体规定。
(三)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作为看守所是一个临时的羁押场所,法律上规定只关押未决犯,但现实中,对于一年以下的已决犯大都关押在看守所,这一点已违反了法律的规定。现在,这种行为存在合理与合法的矛盾,一方面,法律不允许这样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犯罪现象越来越多,关押场所严重不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是否对这种行为作出否定的决定。第二:对于执行机关申请减刑、假释的行为。现阶段,对于这种行为,是依靠审判监督的程序进行的,这样,单凭一分法院的裁定书,检察机关在审查时很难得出减刑或假释是否合法,是否正确的结论。如果执行机关在提起减刑或假释的活动中有违法行为,用这种方式是难以发现的,更难以纠正。(3)
三、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中存在问题的完善方法
对于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和侦查活动,从长期的目标而言,应当确立侦检一体化,使检察官在侦查阶段占核心地位,增强检察机关对侦查程序的监控力度,使侦查机关的所有诉讼行为,特别是调查取证行为,必须服从检察机关的领导、指挥和监督。围绕侦检一体化进行的司法改革包括:
1、区分公安机关的行政职能,将公安机关的刑事司法警察在业务上归检察机关节制。
2、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侦查指挥权,以便于其对刑事侦查的引导、监督和对犯罪行为审查、控诉。
3、侦查机关不能再独立享有立案、撤案的重大的诉讼权力,只有检察机关才享有最终的审查决定权。(4)从近期目标而言,一是在法律上明确强制性惩罚措施的规定,在法律应规定对严重刑事案件,经检察院监督以后仍不立案,或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的,或在侦查活动中违法但拒不改正的,应当以渎职罪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二是完善立案监督制度,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都享有一定范围的刑事立案权,应把它们也纳于立案监督对象。同时也把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行为列入立案监督的范围,这样刑事立案监督才更全面、科学和完整。三是扩大侦查监督的手段,将那些直接限制或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其他权利的重大的强制侦查措施,如搜查、扣押等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控制范围,原则上规定侦查机关只有经检察机关批准后方可使用,而
不能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自行执行。(5)
对法院的审判活动的监督,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的及时性和权威性,对法院的违反程序的行为要当庭指出,如法院拒不接受建议,检察官可以主动退庭,要求延期审理向本院的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汇报,寻求解决途径,而不能任由违法的诉讼活动继续进行。如还不能解决问题,建议渎职侦查部门对其以枉法裁判罪进行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将自诉案件和书面审理案件纳入审判监督的范围,检察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这类案件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避免造成监督空白。(6)再次,可以在法律上规定检察机关拥有向人大提起弹核权,如审判人员拒绝纠正违法行为,检察机关有权向人大提起弹核,建议撤消其审判员资格。
对于执行机关的监督,一方面,要在法律上给看守所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位,应当准许其关押短期的已决犯,对其权限作新的定义,同时,对驻监所检察室的人员进行优化配备,适应新的形势。另一方面,对执行机关提起的减刑、假释的申请,要规定先由执行机关向检察机关提交材料,由检察机关审查以后,再向法院提交申请。如不符合条件的,可以作出检察意见,把材料退回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复议。
(1)杜昌发、邝红魁《加强立案监督工作的思考》《检察实践》2000/
3(2)谭世贵主编《中国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赫海斌、刘晗《检察机关应加强对申请减刑、假释的法律监督》《检察实践》2000/4
(4)刘树选、王雄飞《略论我国的检察监督权》《中国检察论坛》2000/
2(5)左为民、周长军著《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7月版
(6)吴永刚、陈宏《对审判监督的再认识》《检察实践
第五篇: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向会议报告200*年至200*年全区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200*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按照“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届人大历次会议精神,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共依法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494人,提起公诉10899人,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413件532人,为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切实加强法律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依法开展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重点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不该立案而立案等问题。200*年以来,共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90件,促使公安机关主动立案39件39人;对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通知公安机关立案18件20人,依法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中,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相统一,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对应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决定追加逮捕42人、追加起诉30人;对不符合法定逮捕、起诉条件的,决定不批准逮捕1330人,不起诉731人;对违法取证等问题提出纠正意见55件次。
依法开展刑事审判监督。重点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坚持依法抗诉原则,严格掌握抗诉条件,明确抗诉案件必须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并实行抗诉案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制度。共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55件,法院采纳抗诉意见13件(改判12件,发回重审1件),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76件次。
依法开展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对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和不按规定交付执行等情况提出纠正意见102人次;对监管场所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口头或书面提出纠正意见156人次。注重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权利告知制度和被监管人员约见检察官制度,及时受理被监管人员的控告和申诉。充分发挥派出驻监管单位检察室的作用,加强了对监管活动的动态监督。
依法开展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全区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出抗诉63件,抗诉后人民法院再审41件,已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作调解处理的28件。对不服人民法院正确裁判的367件申诉案件,注意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行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启动再审程序的监督方式,共提出再审检察建议82件,人民法院采纳44件,提高办案效率,减轻了当事人讼累。
(二)以开展专项监督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开展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针对一些地方在行政执法中对经济违法犯罪行为行政处罚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少的问题,全区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了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重点纠正在打击制售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的犯罪中存在的以罚代刑问题。共查阅工商、税务、质量监督、盐业等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行政案件20538件,发现涉嫌犯罪案件17件,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26份,行政执法机关采纳建议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案件6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6件。
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的犯罪。200*年5月,全区检察机关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犯罪专项工作,共立案侦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10件12人。200*年5月,开展了以纠正刑讯逼供为重点的专项侦查监督活动,依法监督纠正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行为,严肃查处刑讯逼供致人伤亡等犯罪案件。共与在押人员谈话273人(次),发征求意见表735份,未发现构成犯罪案件,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权的司法保障。
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根据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部署,连续三年开展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专项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全区检察机关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和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按照“有理推定”的接访理念和“清前抑后”的方法,对受理的涉法上访案件进行全面清理,逐案排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共受理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上访案件65件,办结62件,依法妥善处理了苏少先不服检察机关不立案决定、蒋少云、毕建学要求返还财产等一批上访多年、久诉不息的人罪 带着军队玩穿越 都市全异能大师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