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中的备教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3: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课中的备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课中的备教材》。

第一篇:备课中的备教材

备课中的备教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备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那到底如何才能备好教材呢?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浅议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浅议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我们说:教学是鱼,备课就是水,可见备课的重要性。传统教学可以说是“目中无人”的教学,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聆听了韩教授关于《怎样备好一堂课》的专题讲座后,我茅塞顿开,备课中要做到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风格、备设计,缺一不可,只要备好了课,成功教学已完成了一半。现在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备课之重点难点之一——备学生。

一、备全体学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差异。

我认为要做到备课备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认识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当接到任课通知时,应尽快背熟姓名,使自己心中有学生,且要达到“未曾谋面,似前相识”的感觉。在有了学生名字的基础上,主动找学生聊天,一面可以尽快使名字与人“对号入座”,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个性、特点。如:课前聊聊对要讲的知识的预习情况,以了解其学习态度。课堂中点名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及其学生能力的强弱,利于课后辅导或指点。下课后聊聊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从侧面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当把班里的学生认识了,了解了他们的个性学习功底后,把他们大致分成优、良、中、合格四个层次,并在备课时,综合考虑他们,一方面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在课堂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准层次相同的学生来回答或上黑板做题,当然尽量使他们有满意的答卷。

二、备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

当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时,出现学生乱回答或瞎搅和,给老师难堪时,老师是否反思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学生还是在自己?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老师教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去开处方,药味须时时加减,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王守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要因人、因时、因情况不同而异的道理。要做到因人、因时、因情况不同而异,就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备学生的情绪,当你了解了班上每位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和体验程度的不同,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备课时又确定好了由那一层次的学生回答,即备了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发他的学习激情,使他学习更努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备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

备学生的基础利于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在完成预习作业和预习笔记中充分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有效预习。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将有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导读单时,体现自己的能力优势,从而提高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研究、观察现行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知识能力情况,要使教师真诚地关怀每一个施教对象,并根据每一个施教对象分层次进行教学,引导自主提问和学习,具体做到:目标分层。教材和课标的基础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施教分层。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贯彻因材施教,如在设计课堂练习,可让优等生独立练习,中等生点拨练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练习,从而做到分层训练。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中根据学生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备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

在知识建构主义下的新课程教学策略中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因些备问题更是备课备学生工作的重要一步,教学目标的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教案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问题。认识目标是明确指出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按大纲要求明确表达对本课知识应达到了解、掌握、运用的三个不同层次,该记的记,该练的练,该强化的强化。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识记、阅读、模仿的能力,更要注重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和创造能力。情意目标情意目标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小组合作、全班问题生成的行动过程和倾向,从而突出学生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学习目标。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备好课,不是为了自己“好教”,而是为了学生“好学”。为了学生学好,我们能在备课时不备学生吗?一个有教学魅力的教师,胸中有学生,边导边向,让学生登堂入室,渐入佳境,教学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第三篇:备教材

备教材

广义的教材泛指教学所用的一切材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亦称课本)、练习册、课外习题集、课外读物以及教学挂图、卡片、幻灯片、投录像带等;狭义的教材即指教科书。我们所指的“教材”都是狭义而言的。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把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要点用准确生动的文字加以系统的阐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一般包括目录、课文、习题、插图、实验、注释等部分,课文是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教材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或对教材中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吃透,上起课来必然穷于应付,教学效果不可能好。所以说,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体部分。

我们来看教材案例:

【案例】读教材图示1(点击打开),回答问题:从每幅图中你都读出什么内容?

第一幅图教材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例感性认识0;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再引导学生做关于0的计算,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接受。

第二幅图教材通过四幅图展示了电线上小鸟数量的变化情况,使学生直观的感受:“0表示一个都没有”,有趣印象才深刻,再通过下面的实例练习加深理解。

第三幅图通过小兔采蘑菇和拔萝卜的情景图,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

第四幅图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然后教学0的写法,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以及0在温度计上表示0摄氏度的含义。

读14题中的教材图示1,回答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这几幅图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实物例子,用生动的图形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0,说明0表示没有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14题中的教材图示1,回答问题:根据您的理解,为什么0的认识要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

因为1-5的认识教学可以借助实物数数进行,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便于掌握,而0表示“一个也没有”,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先认识0就不好掌握;另外,学了1-5以后再认识0,就可以借助这些数进行对比教学,更好理解些。

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备教材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原知识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教材。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知识的奇妙与无所不在。

但是,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局限于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参照一下别的版本的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没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资料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相关叙述,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还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对本课教学有用的资源等等。一句话,备教材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以下几点,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一、备教材——做到六个弄清

1、弄清课标(大纲)精神

教师备课只有熟悉课标(教学大纲),才能胸怀全局,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

2、弄清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变化

3、弄清教材体系

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横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4、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教学难点: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

5、弄清教材特点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由于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

6、弄清教材疑点: 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予释疑解惑。

二.研究教材的步骤(1)浏览全套教材

从而从整体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把握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序性和整体意识。(2)通读某一册教材

全面了解全册教材有哪些教学内容,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个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是什么,从而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领会编排或修改的意图。

(3)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

一个单元的教材是相对独立的一块知识,教师在单元备课时,不仅要对本单元教材细细读懂,清除障碍,而且要分析其内部结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个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以至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就可以在教学时要求明确,重点突出,而且实现前后联系,上下连续。(4)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

从而明确以下问题: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要使学生学会哪些基础知识?熟练哪些基本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②本节课教材有什么内在联系?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最难理解与掌握的问题是什么?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各个例题、习题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搭配使用?

(5)精心组织教材、处理教材

要着重考虑以下问题:①怎样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组织好旧知识的复习,创设好学生接受知识的最近发展区。②怎样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程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什么,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关键如何抓住,也要做到心中有数。③怎样根据反馈原理选择和安排好层次练习,使听、说、读、写、算等技能训练落实到实处。④怎样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德智能得到充分发展,(6)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并注意经常积累资料,以帮助更好地吃透教材和补充教材,不断汲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经验,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每节课的备课笔记后面留有空页,以便上课以后及时记录课堂中所发现的,而在备课时未曾料到的情况,有助于改进教学,使教学更为丰富、精湛。看视频。

三、备资源——掌握四项原则

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是开发课程资源。

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

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3、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

4、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烂谷子。

第四篇: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谈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为,从教学过程的启动阶段——备课开始,就应贯彻这一理念,并体现在备课内容的诸要素之中。以下仅就备课时“备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方法、策略等作一初步探讨。

一、备学生在备课中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合理采用适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学困生应采取的补救措施等。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深挖学生潜质

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教师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二)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学生时,一方面要从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能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及“最佳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意义。

二、备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

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

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多创设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我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馈渠道,积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长短,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三)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学生的潜能包括潜在性、终身性、系统性、模仿性、补偿性以及无定向性等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不能一味地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一些学困生身上隐含的潜在能力。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备学生的指向和内容

(一)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刚接班时,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个学生以前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所做工作进行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开学后,每次单元知识检查后,都要系统做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较多的问题,载入备课本,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普遍的问题要在备课中体现出重点指导,个别的问题应当加强个别辅导。

(二)能力基础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以“数学学科创新能力”为例,制定的目标是:低年级能够按照教师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维,随学随用数学概念解题,能想出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掌握三步以内的思考过程。中年级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思维创造,能够联想到新知识与所学过知识的联系、区别,有层次地思考问题,具有初步的思维创造方法。高年级能够有理、有据、有层次地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多角度、灵活、敏捷地思维问题,联想迁移能力较强。

(三)认知基础

要了解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科学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认知活动的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突破知识“一次完成论”。对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应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四)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教学一年级文字应用题:小明昨天做了5道题,今天做了同样多的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道题一年级学生对于“同样多”不甚理解,教学时可以设计为请五个同学来唱歌,同时请五个同学来伴舞,然后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老师请同学表演节目,五个同学唱歌,跳舞的同学与唱歌的同学同样多,唱歌和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充满情趣的环节设计使同学们顺畅、清晰地掌握了解题思路。

四、备学生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什么是教学起点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我们建议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切入: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且大多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有相当的了解。因此,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让学生“写出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可能会出现不退位和退位减法两种情况,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二)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深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A、B、C三组。A组为基础,B组为中等,C组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为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第五篇:备课备什么

备课备什么

一、备课需要什么?

要“用心”、“用情”、“用力和重思”

用心:才能在备课时投入自己的影子、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融入教材的理解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才能在讲课时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不仅仅是专家和权威的“传声筒”,才能让学生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而只有老师发自心灵的声音,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唤醒。

用“情”:才能在备课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在课堂中传递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情感目标的达成。

用“心”,才能在备课中广泛查阅资料,实现教材上的深耕细读,知识上的融会贯通,讲解上的深入浅出,才能实现知识目标的达成。

要用“思”,思即“反思”,反思是一种探究意识,是一种质疑精神,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求真、求实的勇气和追求。

二、备课究竟备什么?

(一)备学生

1、了解学生

如何备学生?“一个教师最大的不幸不在于学生以各种方法刁难他,而在于学生对于他的一切行为无动于衷,在于学生从根本上漠视、无视他的存在”。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就要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2)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3)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联系教材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充分了解学生、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拥有更多的生活感悟体验。

2、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学生。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个教师带领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拿教材“教”教材,而是充分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设计。3.关注学生

在备课中关注学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愉悦地学、充满成功感地学,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关键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交流 A:师生合作

“教”服务于“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合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的良好途径。B:生生合作

生生交流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新知识、新信息通过合作小组这个特定形式,进行高速度、大密度、快节奏的“传递”,做到资源共享。在一些实践活动课上,只有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才可能相应的教学环节。有质量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通过生生交流,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

(3)动手实践——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实践是能力的“检验场”,也是发展能力的“练习场”,让学生亲自动手、积极参与,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

让学生动手实践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场景,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有动手的机会。

课堂是心灵碰撞的场所。没有心灵碰撞的课堂首先不是真正的课堂,同时也不是有效的课堂。

(二)备课要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是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所花在教科书上的实践就越少。”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消化教材,才能不拘泥于教材,做到“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强调教材只能是教学的一个依据和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教师在组织其他教学资源的同时必须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指导。

“用教材教”其实还暗含着教师要“走出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将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有机统一起来。

吃透教材,是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迈向教学艺术王国的必经之路。无法想象一个连教材内容都不熟悉的教师会上好一堂课,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才能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个整体把握,才能明了“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教”。那么,在备课时,如何专研、吃透教材?

1、树立科学的“教材价值观”

专研教材,理解吃透教材的前提是对教材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教材价值观”。

教材不是唯一的“物化风干”,“科比陈旧”的概念、命题、推理等知识的综合体,而是有着自己内在生命,倾注了人类精神结晶的思想的承诺者。吃透了教材,理解教材就是要把那些表面的概念、命题、推理等知识的综合体吃透,读出隐藏在其后的灵动的思想、鲜活的情感。

2、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新的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进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需要学生去分析、理解、反思、评判和进行意义构建的对象,而不是全部接受的对象。

“教教材”是教书,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即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侧重知识分析,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到位与否及教学技巧,从教师的角度来统帅教学过程,是对教材负责的“固本教学”,它是一口井,是停靠的码头。

“用教材教”,是教人,立足点则放在学习对象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注重举一反三,是以知识为线索、潜能开发为重点、习惯培养为侧重的综合性教学,是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它是一条河,是起帆的绿舟。

(三)备课一定要备自己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必备工作。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但教师最应该备的是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挖掘出课堂效应。因此,要避免平时教学上机械模仿和“拿来主义”的产生,要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备课一定要备好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备自己,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认真的剖析与反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是备好自己。

1、备自己的期望值与信念

教师对自己备课、上课效果的好坏总是抱有一定的期望,期望自己的课成功,期望自己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期望值是有高低之分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位老师的期望值。备课、上课信心十足,做每一件事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高期望值教师教学效果肯定优于连自己底气不足、情绪消沉的低期望值的教师教学效果。

教师的期望针对某一件事、某一时间段,而教师信念则不一样,一旦形成,有可能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对工作尽职尽责。

我们在教学时,要备足自己的期望值与信念,把备教材、备学生置于提高自己的期望值和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的大背景里。备出这样的结果:高期望值、坚定的教育信念与好的教学效果处于良好的互动状态中。

2、备自己的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之间的能力存在不同的差异。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之间“教育学推理”能力存在差异,教学方法选择运用也存在差异,教学组织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教师能力之间有这许多差异,只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是不全面的,教师备好自己,把握住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以及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是完善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3、备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从教多年之后,教学中会无意识地透出自己的个性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教学中备自己,还要备自我意识、课堂领导方式、语言表达习惯等。备出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不是为了避重就轻,而是了解、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发展培养自己的前提与准备;教师备自己是为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服务的,更是为了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也要备教师自己。

(四)备课时要设计好教学主线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首乐曲,课堂教学主线就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主线,为学生搭建学习之桥,让学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专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

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课堂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突出重点、精彩纷呈。在备课时设计好教学主线,你的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1、深入钻研教材,提炼“教学主线”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才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和透彻的把握。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教师对于课堂的各个阶段甚至同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设想,但教师不应急于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子任务”,而应先提炼教材内容,教师要抓住能起主导作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清晰明确,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2、“教学主线”应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主线”设计的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要拔高难度,不要偏离课程目标。学者提到:成功教学的最大敌人之一就是学生的厌烦心理。而教学主线设置过难或者过易,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心理和厌烦心理。

在设计教学主线时,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导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顺着教师设计的教学主线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达到的教学要求。

教师要围绕教学主线设计形式多样且富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3、“教学主线”的形式要多样,要符合趣味性原则

“教学主线”的形式要多样,要符合趣味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学主线”的创设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能使学生猜测到接下来的课堂中将会发生什么,这种情况不仅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且也无法组织有效的互动活动。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寻找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有趣味有时代性的材料来创设“教学主线”。生活中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我们一堂课的载体,围绕这些载体,教师可以组织有效的小组互动活动,并最终由这条“教学主线”升华为一个有意义的主体。

(五)备课要设计、编写好教案

1、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时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3、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如何合理地实现教学目的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专研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灵特特、学业水平及其规律,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要写出一个优秀的教案,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案的形式应不拘一格

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条件,应当有不同的教案。是不是好教案,不只看形式是否规范,环节是否齐全,书写是否端正,字数是否足够,而在于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否具有个性特色和创新表现。

2、教案内容要常写常新

写教案,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案记录要随着教师的成长而进步,写出他的新意,与时俱进。因此,应让那种虚假的、应付的、陈腐的、没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没有个性和特色的教案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呼唤充满生命力的、改革创新的、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的和显现个性风格的教案。

3、教案的设计应体现教者的教学个性

个性化教案时充满自信、自主和创造性的作品,是教师本人智慧结晶,他记录的是教师真实的思考过程。从形式上讲,优秀教案是官样文章的对立物。它不是“照猫画虎”“照方抓药”,而是多姿多彩的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一种预设。

4、改“教案”为“学案”,体现学生自主

传统的“教案”一开始就从教师的“教”出发,处处围绕教师怎么“教”来作出种种活动设计,故称之为“教案”。其实它颠覆了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的沟通或语言性活动。”所以,我们应把

传统的“教案”变为能够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学案”。

5、要写“动态教案”,体现开放和变化的特色

预设与生成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组矛盾。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道方案的预设不一致时,指导方案应当服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具体情况调整计划。

(六)备课要留好作业

在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之中,作业处于中间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后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阶段性的总结与实践。教师在备课时留下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学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做事态度。

对于老师而言,备课留好作业,有利于检查、了解教学效果,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等。当然,还可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等,对症下药,从一个意义上,留好作业还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前提。一般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握三个“度” A数量限度

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强迫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学习兴趣减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式,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B:时间跨度

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布置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经学过的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两者兼顾。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任务要有时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一般说来,单天作业单天完成。C:难易程度

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丧失信心;反之,作业太容易,降低教学要求,也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所以布置作业应该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可把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不同的同学作不同的要求。

(2)体现三个“注重”

1、笔答式作业注重巩固基础

只有务实基础,才能为以后知识的增长蓄势。为此,首先必须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应把主要的作业量放在最基础知识的训练上,切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其次,必须突出基本技能的提高,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最后,必须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

2、课堂作业应该注重感性新知

课堂书面作业训练,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调动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从而获得感性认知。

3、课外作业要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是要有启发性。要适时组织调动学生的原知识,启发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促进新知识旧知识不断交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扩展其内涵。

二是要有综合性。变单一的文化为文化作业、劳技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变单纯课外作业为课内、课外作业并举。通过综合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是要有趣味性。大量的单一形式的重复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倦心理,降低了作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技巧性,增强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穿插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突出四个“特征”

1、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

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这也是学生爱学习,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愿望的基础。

2、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差异性

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样化,让学生有所选择,让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作业。

3、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自主性

学生作业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设计去做,一方面学生对此会失去新意,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作业,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

4、作业设计力求体现探究性

作业设计还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喜欢探究才会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下载备课中的备教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课中的备教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备课备什么

    集体备课备什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能运用国家、地方及学校课程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备课“八备”

    备课要做到“八备”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同时要体现德育渗透,如两......

    集体备课备什么[本站推荐]

    一、集备备什么?如何参与集备,又不被集备束缚?怎么做到既统一又独立?既吸收共性又体现个性? “集备,顾名思义就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各人把自己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

    备课四备

    备课---四备 胡连冬 一.备教材 1分析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及其与前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充分的利用教......

    备课“三备出”

    高效备课“三字经”(六) 三备出 “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有多深”(于漪)。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

    集体备课备什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数学组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

    集体备课初备

    1------3年组集体备课(初备):刘恩芝 《手捧空花盆儿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这是一篇由传说改编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

    备课复备基本要求

    电子备课复备基本要求 (一)关于复备的内容、形式及要求 复备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