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初一级语文组白璇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皇帝的新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光着身子游行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课文具体描述的是看不见的、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活动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就《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而言,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要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学习、分析本文,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则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培养。
另外,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把课本编成课本剧,以演戏的方式重新认识本篇课文,也是本文教学的一个要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炫耀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附和
赏赐妥当裙子呈报爵士御聘勋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炫(xuàn)耀:本课指夸耀。
2)称(chèn)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3)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4)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5)骇(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6)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7)钦(qīn)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8)呈报——报告(上级)。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称乘差漂更
能力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2.掌握本文的记叙要素。了解本文怎样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的。
情感目标
3、明确童话的深刻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上课请大家先把语文课本放到抽屉里(全班同学都带着疑惑的眼神照着做了,有些同学还嘀咕这是怎么回事)。
师:大家有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首先,我想跟大家一起边听故事边猜想。”
二、猜想故事
师:先请邓南茜同学起来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在她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不仅要注意听还要注意情节的猜想,猜读时,到了一个新的开头,不急于往下读,而请大家试着想像,看看下一个情节会发生什么?
(事先已准备好了邓南茜的朗读,在那些地方会停下来也已准备好,到时会有老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猜想)(邓南茜朗读课文,适时停下来)
师:好的,读到这里的时候,说皇帝“为了穿得漂亮”,可以想像一下,这个皇帝都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生1:他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要在镜子前面照很长时间。
生2:如果他的衣服哪里穿的不太合适,影响了整体效果,不如他的心意,他就会对大臣以及裁缝师大发雷霆。
生3:他每次穿好衣服后都会在镜子旁边找很久,迟迟舍不得上朝。
师:很好,想不到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有这么丰富,好的,我们继续往下猜读,希望待会儿能听到同学们更精彩的发言。
(邓南茜继续往下读,读到“来了两个骗子”时停)
师:这时候,皇宫来了两个骗子,大家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生4:他们会先夸奖皇帝一番
师:怎么样夸奖?
生4:他们会说皇帝你的身材真好啊,而且我们织的布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布,你穿上用我们布做的衣服将是天底下最英俊的皇帝。(生大笑)
师:(笑)想象力真丰富,很好。邓南茜接着往下读。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时停)
师:好,布块织好了,皇帝就派了“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 可以想像一下,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
生5:那个大臣先想“天啊,我难道是愚蠢的吗?我怎么什么都看不到?”然后他还不停的眨眼睛和揉眼睛,以确定自己有没有看错。
生6:那个大臣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自己看不到就把眼睛故意瞅的很近,然后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并不存在的布,以赞叹的不可思议的语调说着:“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布,皇帝穿上这样的布做出来的衣服真的不知道有多么的好看啊,你们继续织吧,让黄帝能够尽早的穿上这件新衣,皇帝肯定别提有多高兴了。”然后笑嘻嘻的走了。
师:嗯,你的语言想象的很到位。
(还有很多人都在举手,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就没有再继续猜想了,只是让学生自己看到这里的时候再作猜想。)
(邓南茜把课文读完)
猜读想像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像力。
三、理清故事情节
师:好,课文大家熟悉了课文内容,那么我们先来把课文的思路理清楚。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
(生翻书、思考)
生7:我认为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生8:我认为用“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9:我认为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
生10:我认为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师:点头。那你能不能说一说文章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此生思考,但已有其他生举手要求作答,请该生坐下,其他人补充)
生11:骗子骗人。
生12:皇帝受骗。
生13: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众生:骗人。
师:对。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14: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
生15:不是。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师:很好!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16: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17: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18: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很好!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四、品味人物性格
(以猜读想像为契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师:下面,我请同学们来评评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学生有的翻书,有的沉思,慢慢地有些同学举起了手。)
生19:这是一个愚蠢之极的皇帝,他手下的大臣阿谀奉承,丑态百出。
生20:这个皇帝大爱慕虚荣了,所以才被骗。
生21:这是一个昏庸的、不可救药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
生22:这是一个虚伪的皇帝,他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当他意识到百姓讲的话是真实的时候,他还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皇帝的性格特点:虚伪、愚蠢、爱慕虚荣、昏庸、不称职的皇帝。那这时皇帝,骗子呢?
(生思考,师即时提出一个问题)
师: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你如何评价骗子?
生23:因为皇帝极其喜爱新装,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可见骗子的狡猾。
生24:老师,我对骗子的看法和大家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觉得这个皇帝整天只关心新衣服,不理朝政,骗子这么骗他,可能是希望皇帝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生25:骗子骗皇帝,以毒攻毒,好!
生26:骗子如果是坏的,那就应该把他们绳之以法,而课文结尾却没有这样写,可见作者也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生27:骗子不值得肯定,从主观上说他们行骗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课文当中对骗子的细致描写中就可以看出。
师:看来这个问题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很好,其实我们在讨论人物性格的时候就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对文章要有个性化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想象
师: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情况?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安静了,随后,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赞赏地点点头。)
生28:如有一次我做了坏事,由于害怕老师的批评,撒谎。
(话闸一打开,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生29:有一次考试偷看,为了不让同学耻和笑老师的批评,而不敢说真话!生30:领导检查、假冒伪劣
(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师:请问同学们,如果你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下有关说真话的话题。
生31:如果我当时在场,那我肯定不敢说,因为那明摆着是要杀头的吗!识时务者为俊杰。
生32:我不怕死,我会大胆地说出来!因为做人要诚实。
生33:我不怕死,我会大胆地说出来!因为做人要诚实。(其他生笑)
师: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皇帝回宫后会怎样?那两个骗子的命运又如何呢?请你们拿起笔,大胆想象,续写这个故事。
(学生非常高兴,纷纷地进行写作。我在巡视时,发现有的说皇帝回宫后被活活气死了,有的说两个骗子逃走了,有的说皇帝改邪归正了,有的说皇帝还是老样子,不思悔改„„真是五花八门。)
(师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己的续写,并当场师生点评。)
师:同学们续写得都很好,那我们还要把这个童话编成一则课本剧,让大家演一演,看看大家的演技都如何。
(生欢呼大叫)
课后反思: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因此,学生和课文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用猜读、多角度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概括人物性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续写故事、课后演课本剧则是让学生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潜力。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语文教学如何充分发挥语文的思维、情感优势,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的个性化阅读,确实是语文新课程教学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
第二篇:《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梅林中学汪祖强
教材说明: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这篇近似于小说的童话,浅显易懂,故事有趣耐读,但课文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讲读本文时,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仔细揣摩。
设计理念:
一、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想象力,所以教读本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一
特点,教师着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想象,边读课文边猜想,比较自己的想象与课文作者的想象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体会,创造出新的画面、新的情节,写出故事的结尾。
二、教读本文时,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细读中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多方面描写的语句,并通过讨论,分析人物性格,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读出各自不同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童话的特点:想象与夸张。
(3)找出课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从而理解人物形
象的特点。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判别“真”、“善”、“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要敢于正视现实,要多一份真诚,要敢于讲真话。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间接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过去所学的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入题,让学生自由介绍自己课外所阅读的其它童话作品,如《白雪公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丑小鸭》等,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引出对童话体裁的认识。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猜,掌握文章故事情节。
1、这是一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象力,下面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猜想文章的故事情节,看看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是否一样。(注意请学生在默读过程中不要急于读下文,读到某一情节处要停下来,让自己有想象的时间),例如:
①读到“为了要穿得漂亮些”,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
什么程度?
②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象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③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想象一下,大家看着光着身子的皇帝会怎样?
2、读完全文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阅读情况,讲一讲自己所想象的情节。
(这样既让学生体会文章丰富精妙的想象,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力)
3、这篇课文围绕着“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请同学们根据对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依次用一个词写出文章中各个人物与“新装”的关系,从而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①皇帝→②骗子→③大臣→④皇帝→⑤百姓→⑥小孩
(爱)(织)(看)(穿)(议)(揭)新装
三、品味语言、展开讨论,认识文章人物与主题。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对皇帝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描
写的语句,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就皇帝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展开讨论。
2、说一说:你眼里的皇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3、教师归纳、点评。
如:他是一个(图虚荣)、(愚蠢)、(不称职)、(虚伪)、(可悲)(圆滑)、(自欺欺人)、(怕被嘲笑)、(不可救药)、(无知)、(无能)、(昏庸)„„的皇帝。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各尽所言,表达出自己的阅读观点,不能以教师的阅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以教科书的阅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4、思考: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大臣、老百姓、皇帝都不敢说真话,最后是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这
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做人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要敢于讲真话,要正确判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发挥想象,迁移训练,为课文写一段自己版本的结尾。
可以就着课文的情节发展,也可以假如在游行过程中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来写
教师介绍叶圣陶先生1930年写的续作《皇帝的新衣》,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给文章续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结尾。
学生写完后,课内交流,教师作肯定性总结。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通过续写,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情节的理解,特别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课外拓展,阅读积累。
查找资料,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进一步体悟童话的迷人色彩和现实意义。
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简单明了,加上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情节,学生学习本文很有兴趣,所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人物性格特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以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扣住童话的特点,充分发挥课文的文本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认识到童话的想象与夸张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想象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跳出课文的限制,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我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的理解,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这些环节都能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
第三篇:《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所属课程:初中七年级 所属专业:语文 授课时间:2课时 设计人:王雅丽
工作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祁各庄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一 教学内容分析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比现实生活中所实有的更具代表性。因而能够让读者感到信服。《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很有这种特点。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在于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刻体会作品的揭露力量,并在这基础上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 1通过任务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二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的向学生介绍这种文字载体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再这一领域的成就。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老师应适当的点拨,使其对主题的了解水到渠成。学生对于童话中的内容容易理解,但对深层的内涵理解较难或比较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四 教学过程 预习
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炫耀(xuàn):本课指夸耀。(2)称职(chèn):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3)妥当:稳妥适当。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呈报(chéng):报告(上级)。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精致:精巧细致。
(9)陛下(bì):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11)爵士(jué):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12)骇人听闻(hài):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13)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14)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第一课时
2导入
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所看到的皇帝举行游行大典,每一个皇帝都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可是有一个皇帝他却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地在游行大典上招摇过市。这个皇帝是谁呢?怎么会出现这样滑稽场面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及作者),了解整个事件的情况。3复述课文并思考问题 皇帝有何嗜好?
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最后结果如何? 4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① 每六人一组,分别表演皇帝、大臣、官员、老百姓、骗子、小孩。
②各小组合作自导自演,要求演员要认真阅读课文,可以创造性的运用课文的内容,增加或减少都可以,只要能很好的表现课文的意思。以下的角色表演时要注意声音,声腔。① 皇帝(自负、骄横、盛气凌人)② 骗子(甜言蜜语、油腔滑调)
③ 老大臣(故作镇静,声音苍凉、嘶哑)④ 小孩子(无所顾忌,声音响亮)学生表演结束后,老师提问,在你心目中皇帝是怎样的人?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⑴“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⑵“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⑶“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⑷“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⑸“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⑹“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⑺“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⑻“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2.品析大臣和官员的形象。
学生表演结束后,老师提问,谁表演了大臣和官员?说说您对大臣和官员的看法。
(1)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课文写出老大臣看到骗子,“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睁着特别大”,“惊骇万分;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称职”,但没敢说出“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时,骗子请他走近一点,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这是先发制人:花纹这么美丽,色彩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见,那你真是愚蠢透顶,一点儿都不称职。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严重顾虑。他经过考虑,决定“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骗子却又问他:“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这又是趁势一击,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见。这一击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为怕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随骗子之声附和地说布料“美妙极了”,“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并且注意地听着骗子对布料的色彩和花纹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他已经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骗子行骗也就进一步得逞。这位老大臣哪 有一点儿诚实、理智、称职的味道?
(2)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看布料有什么异同? 另一位官员在老大臣看过并对皇帝赞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的。他的资格又比老大臣浅。所以他在听着骗子描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丽的花纹”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并不愚蠢”,也产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的想法,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不同之处。这表明老大臣已经帮助了骗子行骗。他也只想保住官位,决心“不能让人看出”自己没有看见布料。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相同之处。骗子行骗又进一步得逞。
3.品析骗子的骗术。
骗子抓住皇帝怎样的心理特点诱使皇帝上当?他的哪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骗子是凭借什么诱使皇帝上当的?
骗子先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抓住了皇帝癖好新衣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行骗,投其所好;又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针对这种心理行骗,击中要害因而能够诱使皇帝上当。“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又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针对着皇帝的上述心理,而且抓住了、针对着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2)在做新装的过程中骗子又做了哪些工作使自己的骗局完全得逞?
明确:每天夜里点灯赶夜工,在空织布机上装模作样的织布,在每次官员来看布料的时候先下手为强的诱导他们上当紧紧抓住了人们虚伪懦弱的本性。
(3)找出描写骗子的词语句子看看从那几方面描写刻画了骗子。
明确:“摆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急迫的请求、忙忙碌碌、整夜点起十六只蜡烛、„这些衣服轻柔的像蜘蛛网一样……‟为他系上…”
(4)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总结出骗子的特点有哪些?
明确:奸诈狡猾、善于行骗、手段高明
4、品析老百姓的心态。
①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了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②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又敢说老实话?
——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最终能把真话传播开来。表现了老百姓的胆小怕事。
③哪些地方写出百姓的胆小怕事?
——从“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表明百姓的胆小怕事。
5、品析小孩的性格。
谁指出皇帝什么衣服都没有穿的真相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孩,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无私无畏,所以敢于说真话。小孩的真话,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骗局、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戏,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是力量。第二课时
师生共同研究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欢穿新衣服,(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2至4段)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5至22段)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段至末尾)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出主题思想。
1、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请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3、老大臣是诚实的吗?他说假话了没有?
4、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回去却说了假话,他是理智的吗?那么是什么使他丧失了理智,或者说他怕什么?——怕别人说他是不称职的、愚蠢的。
(评析:这几道题的难度也有着一定的梯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在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5、再看第二个被派去的官员,面对同样的、世俗的压力,且有了前一个老大臣的“佐证”,他的选择会是什么?——说假话。
6、再看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教师明确:皇帝也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可以说:在同样世俗的压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了假话。
总结: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板书)
7、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真话,是谁? ——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
明确: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板书)
梳理、归纳: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那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揭开了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在一个谎言充塞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总结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五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说说自己的看法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可以有效的看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六 教学反思
复述课文和分组表演的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为下面分析课文做了准备,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举数得,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给课文加副标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分析人物被骗原因来归纳主题思想,避免了生硬地灌输,学生易接受、领悟。
板书设计
开端:骗子投饵皇帝上钩-皇帝上当 发展:分写大臣和皇帝看衣时的表现 心理: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 表里不一,虚伪 神态:装作看见了且看了又看
高潮:穿新衣游行 动作:扭了又扭 丑态百出、自欺欺人 心理:让别人觉得的确有新衣
结局:谎言被揭穿-人物:小孩—通过小孩来反衬皇帝及大臣的昏庸、愚蠢、虚伪。
第四篇: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合肥光华学校初中部
初一(1)班语文老师 刘宏云
第一板块:阅读文本
一、导语
从前有个很不寻常的人,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家庭,他长得并不英俊,但是他很会写童话,他的童话会飞,飞到世界上好多好多国家,飞进亿万个儿童的心田„„这个人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今年正好200岁了,他就是安徒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梳理课文内容
1、请同学复述情节
方法提示:按照情节发展的一般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不要遗漏。板书情节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2、讨论: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童话情节,哪一个字比较合适呢?这个字 必须包揽所有人物,还要一针见血的点出 实质?
学生可能有多个答案,由他们讨论、斟酌、筛选,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的意见可能集中在用“骗”来概括,教师板书分析: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3、课文里有一句话是文本“肋骨”,如抽去了就失去了情节发展的依据,请找出来加以品味。明确:“这种布不仅„„都看不见这衣服。”
三、人物分析与寓意解读
1、探讨:你认为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谁呢?
可能有多种看法,教师不应轻易否定,可引导学生讨论,扣住安徒生的写作意图分析,更容易把握问题。
2、继续探讨:
⑴皇帝上当受骗仅仅是因为自己爱慕虚荣吗?其他人有没有责任呢?有什么样的责任呢? ⑵这么一个惊天大骗局,竟让一个小孩给揭破,你能从中读出哪些意味呢?
对第二个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讨论: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讲出真相,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皇帝、大臣、百姓或顾忌别人的负面评价,或沉溺于不良的世风,都变得很虚伪,不敢说真话,相形之下,孩子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因无私而无畏。点拨时用多媒体打出安徒生的创作宣言:“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结合童话中的“小孩”人物,说说未来一代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第二板块:把握文体
一、指名学生板书安徒生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篇目,引导学生归纳童话的若干特点。设计下列问题以方便讨论:
⑴这篇童话里有哪些情节看起来是荒诞不经、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这样设置呢? ⑵你能找出课文里哪些内容是想像和夸张的?再举安徒生其他作品为例分析。
⑶童话和寓言相比,篇幅上有区别吗?语言表达上哪个更注重把故事讲得更精彩呢? ⑷童话和现实毫不相干吗?成人需不需要读童话呢?
讨论了结时,让学生归纳童话的若干特点,不求全面具体,能把握童话的几个特点即可(通过联想、想像、夸张等塑造形象;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二、以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像来读童话。一方面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猜想,看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另一方面引导学会上顺着作者的想像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好处,深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想像力。第三板块:亲近经典
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现状和心理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安徒生童话之美,进而去亲近文学经典,吸收精神营养。〔教学实录〕“亲近经典”部分
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带来的安徒生童话。哦,我数了数,有30多个版本,看来安徒生作品在我们国家是畅销书了。按照我们课前布置,请大家播报安徒生相关资讯,注意准确和新颖,其他同学适当作笔记。
生1:安徒生一生创作了近200部童话,6部小说、5部游记、3部自传,他的童话已经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和文字,出现在世界各地。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1:全世界都喜欢读他的童话。
生2:这说明他的童话已经成为文学经典了。
生3: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2005年命名为“安徒生年”。生4:包括安徒生30个经典童话故事的26集动画片《安徒生讲故事》已经在电视上播出。师:里面有哪些你熟悉的故事呢? 生4: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等等。生5:我搜集的是安徒生的一段话,很有意思的。“我用我的一切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师:对呀。我就在我儿子小的时候给他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后来他自己能读了,还读给我听呢。你们还记得你们刚刚接触安徒生童话的情景吗?(学生纷纷回答)
生6:我三岁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过《丑小鸭》的故事,她还说我是丑小鸭哩。(其他同学笑)
生7:我们小学的时候办过讲故事比赛,我讲的就是《拇指姑娘》。
生8:我小时候家还住在农村,读的书很少,我读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我爸爸给我买的《安徒生童话选》,我读了好多遍。„„当海的女儿快死去的时候,我哭了,想去救救她。„„
……
生9:我不太喜欢安徒生童话,觉得不过瘾。师:为什么不过瘾呢? 生9:(思考片刻)我觉得太土了,也过时了,再说是给小孩子看的,没劲。师:那你现在最喜欢的是哪些童话呢? 生9:我喜欢看《哈里·波特》,很有趣。像送信的猫头鹰、飞天扫帚、隐身披风„„ 看起来多带劲!
师:你喜欢看的是原著还是电影? 生9:电影啊。我不太喜欢读书。
师:有多少同学觉得安徒生过时呢?(大约有六七名学生举手,师指其中的一人回答)你为什么觉得他过时呢?
生10:我觉得他写的童话太单调了,太陈旧了,也不搞笑。我喜欢读反映我们现在生活的儿童文学,比如《淘气男孩马小跳》,作者真是太了解我们小孩子的心理了。师:那你就是想说安徒生童话就不是经典了。(多媒体展示“经典”的含义: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生10:这个我不好说。
师:我不否认《淘气男孩马小跳》的价值,说实话它的确好看,但是是不是说它好看就否定安徒生的童话呢?你们还喜欢哪些书呢?继续探讨。生11:《蜡笔小新》,日本的。生12:韩国的《那小子真帅》。„„
师:好了,通过刚才的讨论,我发现同学们读了不少的书,也有自己的思考,不错!对于读书,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我们把安徒生的童话和大家刚才列举的一些作品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它们问世的时间不一样,可以说安徒生是最古老的了,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位同学介绍说今年是“安徒生年”,说明全世界是很看重他的,为什么时间过了200年了,人们还是无法忘记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呢?我们就来根据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些篇目来探讨吧。
师:哪些篇目曾经感动过你呢?为什么呢?请翻阅你们带来的安徒生童话,可以讨论。然后以“我被《„„》感动,因为„„”句式说出你的看法。(学生边翻阅边小声讨论着)
生13:我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动,因为她太可怜了,孤苦伶仃的。生14:我被《海的女儿》感动,因为海的女儿为了爱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师:的确,我们无法忽视安徒生作品对人们“灵魂”的唤醒。他作品中洋溢的幻想、浪漫、理想主义与浓厚的诗情,以及对人间世界抱有永远的希望和信心,使他的文字产生了恒久的生命力与震撼力,使得人性中的闪光点成为永恒。这也是安徒生作品成为经典的秘诀。(多媒体打出:“童话是真善美的心灵启蒙,是潜移默化的人格、人性的培养和情感教育。”)师:至于你们还喜欢其他的作品,我想它们要是能经过时光的淘洗还能留得住的话,他们也会变成经典的。
生15:那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证明呢?
师:简单的说,要是你的孙子还喜欢读的话,那它差不多就是经典了。(学生笑。)
师:安徒生的童话帮我们找回了童年,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感动和美。有人说过,让5岁的孩子倾听安徒生;让15岁的少年阅读安徒生;让25岁的青年品味安徒生;让35岁的成年人理解安徒生;让45、55岁的人思索和回顾安徒生。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安徒生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启迪、欢乐、温馨,更多的是思索和悠远的人生体味。(多媒体出示)
师:让我们再来亲近安徒生吧,请大家拿出你们的预习本,按照我们的预习要求,朗读你们摘抄的安徒生童话中精美语句。生16:《幸运的套鞋》:“他把他刚才经历过的不安和苦恼思索了一下,他不禁衷心地称赞幸福的现实——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虽然缺点不少,比起他刚才进入的哪个时代究竟好得多。” 生17:《拇指姑娘》:“跟我一起飞吧,你,甜蜜的小拇指姑娘;当我在那个阴惨的地洞里冻得僵直的时候,你拯救了我的生命!” 生18:《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你真的有勇气跟我一块儿跑到外边广大的世界里去么?”扫烟囱的人问。“你可曾想过外边的世界有多大,我们一去就不能再回到这儿来了吗?” 生19:《海的女儿》:这是她能和他在一起呼吸同样空气的最后一晚,这是她能看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的最后一晚。„„
师: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欣赏到这里了,大家课下可以互相传看。布置作业:假如我们班级举办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活动,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安排,并用一句话概括活动的主题。(事后发现同学们的一些创意很不错,如“有爱就有一切”、“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点燃心中的火柴”。
(本文获人教社论文评比全国二等奖)
教学案例赏析
姓名:韩芬
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学号:2007212480 电话:*** 邮箱:601084940@qq.com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 文章来源:网友来稿
更新时间:2009-12-10
第五篇: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
类别:初中语文 编号: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就《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而言,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要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学习、分析本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及写作意图,则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培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一次洗礼。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社会中的诚信缺失现象,考虑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反思自身,屏弃虚伪,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另外,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把课本编成课本剧,以演戏的方式重新认识本篇课文,也是实现本文教学目的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猜故事—说人物—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并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努力战胜这一弱点,做一个纯洁无邪的人,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有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写一位皇帝喜爱新装成癖,竟至演出一场令人捧腹的闹剧。这篇童话的名字就叫做《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以巧妙的构思,夸张的情节,嘲讽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皇帝和大臣的形象。认真阅读这篇童话,让我们在笑声中得到启示。
二、猜想故事
师:先请课代表起来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在她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不仅要注意听,还要注意情节发展,读到一定的地方,课代表会停下来,而请大家试着想像,看看下一个情节会发生什么?
(学生有的翻书,有的沉思,慢慢地有些同学举起了手。)
生9:这是一个愚蠢之极的皇帝,他手下的大臣阿谀奉承,丑态百出。生10:这个皇帝太爱慕虚荣了,所以才被骗。
生11:这是一个昏庸的、不可救药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
生12:这是一个虚伪的皇帝,他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当他意识到百姓讲的话是真实的时候,他还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更是可笑。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皇帝的性格特点:虚伪、愚蠢、爱慕虚荣、昏庸、不称职的皇帝。这是皇帝,那骗子呢?
师: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你如何评价骗子? 生13:因为皇帝极其喜爱新装,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可见骗子的狡猾。
生14:老师,我对骗子的看法和大家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觉得这个皇帝整天只关心新衣服,不理朝政,骗子这么骗他,可能是希望皇帝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生15:骗子骗皇帝,以毒攻毒,好!
生16:骗子如果是坏的,那就应该把他们绳之以法,而课文结尾却没有这样写,可见作者也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生17:骗子不值得肯定,从主观上说他们行骗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课文当中对骗子的细致描写中就可以看出。
师:看来这个问题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很好,其实我们在讨论人物性格的时候就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对文章要有个性化的理解。
四、畅谈心得感受
师: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情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生18:我对文中的老大臣感兴趣,他是皇帝心目中最诚实,有理智的,最称职的。可他看不见布料却谎称这布料“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而且他的表情动作都很滑稽可笑,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什么也没看见,后来他干脆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从中我看到了老大臣的愚蠢,自欺欺人,也替皇帝可怜,原来他认为最优秀的大臣这么虚伪。
师:你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既指出了老大臣的缺点也批评了皇帝,真是一箭双雕啊!还有谁补充的。
生19: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要补充一点,有一处情节很可笑,那是老大臣听骗子描绘布料,他注意地听着,以便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师:你读得很仔细,这处确实很吸引人。
生20:老师,我觉得关于老大臣的情节都相当精彩,我想用朗读来表示对文章的喜欢。(学生这时响起掌声,表示对这位女学生的支持。她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她是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一位)
如每个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作了评价,而且从对主题的认识来看更是改变了以往就是揭露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一面,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解读,而且学生是从不同角度地分析,有的抓住上层人物,有的抓住百姓,有的从正面,有的从反而,有的从正反对比着来分析主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阅读效果。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也没有将作者写本文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多种见解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