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市场投诉分析[大全]
房地产市场投诉分析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为开发区人流、物流的聚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房地产市场仍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和诚信机制,违规开发、广告虚假、面积“短斤缺两”、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房地产市场既是工商执法的重点,监管的难点,维权的焦点,也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为此,工商局把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作为加强工商监管和执法工作的重点,努力探索长效监管治本之策。
一、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市场投诉现象
2003年我局共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69起,其中房地产投诉达39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56.5;2004年消费者投诉87起其中房地产投诉39起,物业公司投诉5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50.5;2005年上半年投诉23起其中房地产投诉8起,物业公司投诉1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39.1。虽然从历年的同期对比上看,房地产市场的投诉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投诉量仍居高不下。
二、房地产市场投诉频繁的原因
(一)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房地产广告存在不规范广告行为和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一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审批,违法发布广告;二是广告内容不规范,包括未按规定刊登预售许可证号或刊登虚假预售许可证号、使用《房地产广告管理规定》禁止的广告用语、未按规定的要求明示价格、面积等内容;三是广告华而不实,夸大其辞,含有虚假内容,以及承诺与实际不符或无法兑现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是商品房销售中大量纠纷产生的源头。
(二)房屋从面积到质量都成问题。
交房时,业主经常发现面积有问题:一是产权登记的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有误差;二是业主自己测算了面积与合同面积有误差。前一种情况,业主依合同的约定及法律规定,即可找到依据与开发商论理或依法解决;后一种情况,则很难解决。一是产权证未办,开发商往往推辞应以产权登记面积为准,待产权证办后再行处理;另一方面,业主也不能拿出权威的测量结果作为依据与开发商理论,因此,使得面积纠纷难以说清也就无从解决。同时,房屋质量纠纷仍是各种纠纷中的重点,由于开发和销售总量的加大以及小区规模的增大,渗漏、裂缝、装修不合约定等纠纷往往在一个小区是普遍性的,因而形成团体纠纷。
(三)无证售楼,产权难到手。
部份开发商未取得售楼资格即擅自预售房产,甚至在缺少诸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的情况下就开始预售房产,让购房户承担很大的风险;有的开发商存在擅自改变登记事项,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改变法定代表人、股东、住所甚至抽逃或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部分业主入住以后,迟迟拿不到房产证的情况很多,有的往往是一幢楼甚至一个小区的业主均拿不到房产证,因而形成大量纠纷,影响面很大,解决也相当困难。究其原因,往往是前几年房地产市场不规范,开发商手续不全或欠缴有关税费所致。
(四)形成炒房热。房地产消费市场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是房地产投机严重,特别是大量浙江投资商资金的涌入给本不成熟的市场带来更大的波动。一手楼盘经过投资商的推迟抛出,投资商的不断哄抬,不太规范的市场用作,造成房地产价格浮动严重,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三、房地产市场长效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房地产企业存档,广告发布备案制度。
工商局在在把好房地产主体准入关的同时,加强了对开办房地产企业的审核登记,重点检查虚假出资、抽逃资金、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行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不予登记注册,对无照从事房地产经营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将房地产开办企业的出资情况、股东资料以及各项资质证照统一制作存档,采取实时监控。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宣传广告、楼书、海报、传单等对外宣传实行审核把关,决不让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的原因出现。
(二)维权点建设和房地产企业联络员制度
在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认真受理消费者房地产申诉,积极调解房地产消费纠纷,坚决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维权协作网络、执法责任制和社会监督网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切实维护购房、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盛鑫房产、东海商务广场、逸涛商城、东侨花苑、九龙的五个房地产物业区设立“12315”维权点。在辖区内的20家房地产企业设立联络员,建立联络员培训制度,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诚信经营理念的同时由联络员及时向工商机关传递信息,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动态管理。
(三)建立网上公示制度,促进诚信制度的建立。
工商局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将各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经营中违规、违法劣迹以及受到的处罚等记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行
商品房销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从事商品房销售的人员应当具备经纪人或经纪人协理资格。无相应资格的,必须经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商品房销售业务。取得合格证书的销售人员也要逐步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并在网页上设立“三栏”:即消费者投诉专栏、征求意见栏和房地产政策信息栏,通过网上受理消费者投诉、收集信用信息,介绍房产政策和企业信息,为房地产市场监管、公众房地产信用信息查询和违章违法行为投诉提供有效途径,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促进房地产业诚信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细化片(段)长企业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片(段)长作为企业直接监管责任人,长期以来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存在工作目标混乱、责任模糊、职责不清的问题。在落实片段长责任制中,采取“段长问责、内外互动、领导包片(段)、绩效挂钩”的方式,实行四个局领导挂点四个片区,对片区工作实行直接指导,并将内情人员补充到每个片区,改变了以往单一由片(段)长实行个人巡察的方式,做到成立巡察组,落实巡察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了片(段)长工作的“四强化”。一是强化片(段)长责任意识,要求片长切实履行片区监管职责,严格规范八项巡查流程,做到不放过任何案源,不错过任何违法行为;二是强化片(段)长工作效率,开展“掐表记时操作”,实时录入巡查、专项检查和企业回访信息;三是强化片(段)长数字化水平,熟练掌握和应用工商各业务软件操作流程,对各种数据录入达到“快、准、全”;四是强化片(段)长服务意识,充分应用工商事务提醒制和工商事务指导制,实行人性化监管。同时实行“定向采集、定向录入、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的监管模式。使片(段)长明确了具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及监管程序,为加强企业监管找准了切入点,有力推动了工商机关由以往侧重个体巡查向全面监管片区房地产企业的转变。
(五)全面推行“工商事务指导制”与“工商事务提醒制”,加强与房地产企业间的联系。工商局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采取人性化管理与温馨式服务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按照“信息锁定、网络传送、跟踪服务、适时反馈”的工作方针,率先出台了“两制”服务举措,用以破解当前在贯彻落实省局“35条”遇到的涉及法律法规和具体行政行为上的难题和障碍。通过采用口头、书面、电话、短信、网上及现场指导方式,分别从10个方面工商事务进行指导和提醒。开展指导制与提醒制以来,对房地产企业的注册登记、及变更等事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放《工商事务提醒书》、《工商事务指导文书》对工商事务进行有效指导,主动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服务,寓监管于服务中,更新了监管理念,体现出柔性执法、人性化服务,同时提醒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主动改正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了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要求片(段)长分组对监管的房地产企业进行走访,向企业了解相关情况,向企业宣传订立合同、销售等后续行为中诚实守信等相关必要的知识以及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并做好法律法规的训传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及时征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企业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较好地增进了与企业的联系,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
(六)推进企业信用监管。为更加规范房地产投资等大型企业的发展,实施信用标准化管理,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和执法效能。以企业信用情况为依据,建立了《开发区工商局经济户口量化管理体系》,促进监管职能到位和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掌握房地产业从开业、发展、变更、终止的全过程,特别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整个运作过程,东侨工商局以经济户口为载体,将市场经营主体的主体资格、年检情况、履约情况、信誉状况、经营状况、失信记录、违法行为以及与市场经营主体信用有关的其他信息如实录入经济户口档案,并按辖区监管信用信息评分标准,将区内房地产企业分为A、B、C、D四类信用等级,逐步建立起动态性、完整性的信用信息库和信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按信用等级全面开展分类巡查监管工作,从房地产广告、合同、登记事项、消费投诉等几方面深化动态执法监管。同时利用监管执法中掌握的企业信用情况,全面实施房地产经营主体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对日常监管工作中查处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在适当的场所或适当的范围予以公布,以惩戒违法者,警示其他经营者。建立市场经营主体不良行为和良好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将有严重违法行为的房地产经营企业锁入“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在锁定期限内限制其相关行为,并在网上公示,向社会发出警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将房地产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输入“良好行为记录系统”,向社会公布,积极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05年4月,开发区管委会在区工商局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召集包括国地税、房管局在内的15个联动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题讨论通过《开发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与联动管理办法》,以管委会文件下发,并成立企业信用联动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用监管模式的推行,信息归集与联动管理办法的应用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走上了一条“稳步、长效”的道路。
第二篇:房地产市场投诉分析
房地产市场投诉分析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为开发区人流、物流的聚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房地产市场仍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和诚信机制,违规开发、广告虚假、面积“短斤缺两”、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房地产市场既是工商执法的重点,监管的难点,维权的焦点,也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为此,工商局把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作为加强工商监管和执法工作的重点,努力探索长效监管治本之策。
一、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市场投诉现象
2003年我局共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69起,其中房地产投诉达39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56.5%;2004年消费者投诉87起其中房地产投诉39起,物业公司投诉5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50.5%;2005年上半年投诉23起其中房地产投诉8起,物业公司投诉1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39.1%。虽然从历年的同期对比上看,房地产市场的投诉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投诉量仍居高不下。
二、房地产市场投诉频繁的原因
(一)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房地产广告存在不规范广告行为和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一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审批,违法发布广告;二是广告内容不规范,包括未按规定刊登预售许可证号或刊登虚假预售许可证号、使用《房地产广告管理规定》禁止的广告用语、未按规定的要求明示价格、面积等内容;三是广告华而不实,夸大其辞,含有虚假内容,以及承诺与实际不符或无法兑现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是商品房销售中大量纠纷产生的源头。
(二)房屋从面积到质量都成问题。
交房时,业主经常发现面积有问题:一是产权登记的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有误差;二是业主自己测算了面积与合同面积有误差。前一种情况,业主依合同的约定及法律规定,即可找到依据与开发商论理或依法解决;后一种情况,则很难解决。一是产权证未办,开发商往往推辞应以产权登记面积为准,待产权证办后再行处理;另一方面,业主也不能拿出权威的测量结果作为依据与开发商理论,因此,使得面积纠纷难以说清也就无从解决。同时,房屋质量纠纷仍是各种纠纷中的重点,由于开发和销售总量的加大以及小区规模的增大,渗漏、裂缝、装修不合约定等纠纷往往在一个小区是普遍性的,因而形成团体纠纷。
(三)无证售楼,产权难到手。
部份开发商未取得售楼资格即擅自预售房产,甚至在缺少诸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的情况下就开始预售房产,让购房户承担很大的风险;有的开发商存在擅自改变登记事项,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改变法定代表人、股东、住所甚至抽逃或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部分业主入住以后,迟迟拿不到房产证的情况很多,有的往往是一幢楼甚至一个小区的业主均拿不到房产证,因而形成大量纠纷,影响面很大,解决也相当困难。究其原因,往往是前几年房地产市场不规范,开发商手续不全或欠缴有关税费所致。
(四)形成炒房热。房地产消费市场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是房地产投机严重,特别是大量浙江投资商资金的涌入给本不成熟的市场带来更大的波动。一手楼盘经过投资商的推迟抛出,投资商的不断哄抬,不太规范的市场用作,造成房地产价格浮动严重,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三、房地产市场长效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房地产企业存档,广告发布备案制度。
工商局在在把好房地产主体准入关的同时,加强了对开办房地产企业的审核登记,重点检查虚假出资、抽逃资金、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行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不予登记注册,对无照从事房地产经营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将房地产开办企业的出资情况、股东资料以及各项资质证照统一制作存档,采取实时监控。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宣传广告、楼书、海报、传单等对外宣传实行审核把关,决不让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的原因出现。
(二)维权点建设和房地产企业联络员制度
在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认真受理消费者房地产申诉,积极调解房地产消费纠纷,坚决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维权协作网络、执法责任制和社会监督网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切实维护购房、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盛鑫房产、东海商务广场、逸涛商城、东侨花苑、九龙的五个房地产物业区设立“12315”维权点。在辖区内的20家房地产企业设立联络员,建立联络员培训制度,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诚信经营理念的同时由联络员及时向工商机关传递信息,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动态管理。
(三)建立网上公示制度,促进诚信制度的建立。
工商局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将各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经营中违规、违法劣迹以及受到的处罚等记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行商品房销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从事商品房销售的人员应当具备经纪人或经纪人协理资格。无相应资格的
第三篇: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地产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面向全社会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二是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进行引导,以利于房地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后者在国内常常称之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
受发展阶段和国情所决定,影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因素众多而又独特,既有人口,土地,经济等实际指标,又有消费传统,心理预期等特殊影响,还有金融体系,土地制度,政策调控等制度因素.其中,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即时影响较大.政府政策影响市场常常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硬拐点因而房地产政策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程.房地产政策既关乎国民经济增长的大局,又与广大民众安居乐业息息相关,因此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均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11 年6 月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 年6 月20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至此,国内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达创纪录的21.5%。这已经是自2010年1 月份以来央行第12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了,每次冻结的资金量都在3 500 亿元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明确的尺度,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由于每次几乎都冻结3 500 亿元以上的资金,无疑是收紧了流动性,压缩银行的放贷能力,这就提高了银行贷款的门槛,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产生了直接影响。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对银行信贷总量将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央行自2011年11月底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2年年内首次下调,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5%。本次下调总体上与地产无关,所以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二、银行调整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据统计,2008 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4.9 万亿,其中房地产贷款4 800 亿;2009 年,新增贷款9.6 万亿,其中房地产贷款2 万亿;2010 年,新增贷款减少为7.5 万亿,房地产贷款不减反增,达到2.022 万亿,这说明2010 年在房地产企业上市、扩容、发债等方面陷入停滞以及房地产信托融资被叫停的情况下,房地产金融市场形成了信贷主导的格局,这也说明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上存在结构性问题,过多地投向了房地产行业。2011 年各商业银行都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对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于房地产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或通货膨胀的领域会严加控制,房地产行业相关贷款门槛会持续提高。个人贷款方面,2008 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下滑,人民银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调整至70%,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在之后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绝大多数银行都为首次购房的新老客户办理了房贷利率七折优惠,很多银行甚至大打“擦边球”,为“二套房”甚至“三套房”贷款购房者都发放了七折利率的贷款。从2010 年11 月1 日起,应监管部门要求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上调为基准利率的0.85 倍。近期由于银行规模紧张影响的扩散,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取消了首套购房贷款的利息优惠。目前唐山市场上,只有中小股份制银行还有首套房利率的优惠政策。但是随着各家银行总行政策的调整,利率优惠被取消应该是未来的趋势,这无疑给购房者增加了成本。加之国家对二套房贷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大幅提高了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资金门槛,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必将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形成冲击。据报道,上海及浙江的四大国有银行的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已经完全取消现有的优惠,其首套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上升到四成以上,贷款利率也上升到基准利率以上。开发贷款方面,种种迹象表明,2011 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将受到一定抑制,审批标准将明显趋严。工行日前已表示要顺应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调整内部的信贷结构, 有保有压,并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进行控制;某商业银行总行近期要求各地分行对全部已经审批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在这种形势下,预计在2011 年除目前全国排名靠前的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仍会获得部分信贷资源外,其他的尤其是地方性的中小开发商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难度比较大,中小开发商资金的“枯水期”可能会到来,这一点目前已经显现在了委托贷款利率走高、民间借贷成“疯”上。在此需要提醒广大购房者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置业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只是地段、房价等,还应该侧重开发商实力的了解,规避购买期房形成烂尾的风险。2012年上半年,为巩固房地产调控结果,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加强房地产调控,一方面继续坚决抑制不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支持自住性住房的合理需求.201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促进热点城市成交活跃.上半年银行两次下调存准率,三年半来首次降息.货币政策微调,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加大,使得购房者和开发企业更易获得贷款,使北京等热点城市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交易量放大.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逐渐缩小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信贷变化左右房地产,在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如下特点,供求矛盾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增加供应;不合理需求受到抑制,刚需成为需求主体二季度特别是6月份热点城市住宅成交量价均有所反弹.三、金融政策和其他政策相结合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除金融政策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政策,包括限购令、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在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市场出现了开发商捂盘,购房者观望的局面,即持续加息会干预购房者的心理预期,观望情绪会逐渐浓厚,楼市的需求量会逐步减少。调控政策还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增加楼市的供应,重庆大学公共事务系副主任曹跃群说,随着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部分快速扩张的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从而会出售持有的房源,增加市场供应。一方面需求萎缩,另一方面供应在增加,这样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库存量不断扩大,资金回收率降低。以北京为例,5 月北京楼市29 个开盘项目的平均销售率为31.1%,进入6 月楼市再创年内新低。根据中原地产研究统计,6 月当月北京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期房住宅项目合计为29 个,提供住宅套数为9508 套,而当月签约的数量为1 295套,签约率仅为13.6%。其次,是北京的商品房库存积压上涨,仅6 月预售的商品房期房住宅项目,根据预售总值对比已
经签约的项目值,合计提供的9 508 套住宅总市值325 亿,而截至月底签约的仅有29 亿,一个月的库
存积压市值就超过296 亿。296 亿还仅仅是积压商品房的市值的一小部分。根据6 月30 日的数据,北
京商品房库存总面积分别为:期房面积1 510.5 万平方米,现房面积1 809.5 万平方米。总库存面积为320 万平方米,相比春节调控前的3 181.2 万平方米增加了138.8 万平方米。“根据今年在售期房预
售均价,乘以库存面积,目前全市积压库存总市值已经超过8 000 亿。预计年底有望达到万亿。”
综上所述,在当前金融形势下,各种政策叠加一定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实质影响,但是,也应该
看到,国家调控的本意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而不是让实体经济承受房价大幅下
挫的后果,所以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渐显效,未来一到两年房地产行业有可能面临重新洗牌,融资渠道宽广的大型房企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而房价将是会经历波浪式平缓调整的过程.与此同时多部委强调落实保障房建设资金.住建部,央行,财政部等多部委政策支持保障房资金.在政府控制房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土地控制、信贷控制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土地与房屋开发投资的增速也将相应减缓。与此同时,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所导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消费贷款增速的放缓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从整体上看,如果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将略有减缓.市场供求不平衡矛盾将继续存在。近年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与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刺激“热钱”涌入我国,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未来2-3年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需求仍将有所提高。
房地产价格将保持上升趋势。从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第一 房地产市场供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特别是需求将继续迅速增长的趋势)必然反映在房价的持续增长上;
第二近年来地价、建筑材料、商品房品质提高所带来的开发成本增加将推动房价上涨;
第三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房价的运动趋势和国民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正相关。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除非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增长趋势被迫中断,否则房价的运行趋势只会上升,而不可能下降。
普通住房供应量将上升,高档住宅供应量将减少。为了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国家在规划审批、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给予了优惠的政策支持,并明文规定了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的具体标准。未来2―3年,随着各地房地产宏观调控细则的相继出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供应将有所增加。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第四篇:2014年房地产市场信用风险分析
2014年房地产市场信用风险分析
自定义来源2014-03-24 11:16
我要分享
房地产市场基本面分析:(1)中长期来看,即将度过高峰期的房地产行业在未来5年将会进入平稳下行的趋势,需求大于供给的时代将结束;(2)展望2014年,我们认为房价将继续结构性分化,这种分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区域房价来看,一二线城市房价可能继续温和上涨,三四线城市房价或出现停涨,甚至一些城市的房价还会下跌;二是从新房与二手房的价格来看,二者的价格走势将继续分化,新房价格涨幅继续强于二手房价。整体而言,今年房价涨幅的拐点可能出现,房价涨幅将会回落,但尚未达到由涨转跌的时点,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增速也可能会持续下滑。(3)房地产行业自2003-05年就开始了泡沫化进程,通过横向比较发现,美国和日本房地产泡沫均破裂于加息通道,在利率持续上升1.5-3年后,房价均出现大幅下跌,但目前国内利率持续上升的前提暂时并不存在,从当前的通胀水平来看,自2012年1月以来国内通胀率持续低于政府的通胀目标,短期央行的加息动机也并不存在,而且从1.5-3年的领先时间窗口来看,2014年也不会成为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年。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银行贷款仍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占比超过50%,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尤为关键,约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的37%,一旦银行开始普遍收紧个人房贷政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将受到严重考验。目前信托融资占比较小,因此若房地产行业遭遇滑铁卢,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当属银行业。房地产信托违约风险分析:今年由房地产崩溃引发大规模信用违约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出现房地产信用违约,也大多将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且以小型房地产企业为主。从时间分布上看,考虑到期规模及投向城市,5月和12月出现房地产信托违约的概率较其他月份偏大。信托公司方面,部分信托公司的到期受托规模明显较其盈利状况偏高,比如安信信托;部分信托公司则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比如平安信托和四川信托;投向城市分布上,中航信托、中融国际信托和大业信托投向三四线城市的占比相对偏高。
第五篇: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项目遍地开花,投资(含投机)购房盛行,消费者追涨购买使大量需求提前释放……可以说,2007年10月以前,无论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或是长沙、南京、重庆、武汉、北海等非一线城市,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值有史以来最红火也是最疯狂时期。
从2005年“国八条”算起,到后来的“国六条”、限制外资政策、增
加个人所得税、增加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发行国债、调低利息税、历次加息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多部门联手严查、加强住房保障,再到2007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房贷新政、国土资源部的39号令(236号文),两年多时间,调控政策出台之密集、数量之多、时间持续之长、措施之严厉,在我国房地产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无疑,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关键的一年。
宏观调控得到落实执行
2008年,宏观调控将进一步深化,并得到落实执行,叠加效应将日益显现。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房地产热将降温,投资将有所回落,开工项目也将适量减少。
但由于持续很久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使得市场的前行仍具有相当的惯性,不少地区房地产发展投资机构、房地产开发商未完工项目的继续,使得2008年尤其2008年上半年的各地市场热点区域增多。
正因为城市房地产项目遍地开花,使城市轮廓线向四面八方同步外延,使得城市的市场热点区域也增多。如长沙,不再是城中、城东独领风骚,城北、城南、河西的地区供应比重也将增加。
不过,正因为这种城市轮廓线向四面八方同步外延的发展趋势,使得城市的热点区域增多,却让热点的相对热度下降。所谓热点多了就意味着热点丧失或减弱,不在少数的你我彼此彼此使得难分彼此。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就39号令土地供应调控的相关政策向记者做进一步解读时表示,国土资源部强调要保障住房供应量,首先是重点保证住宅用地需求,特别是要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住房用地的供应。其中规定,必须单独列出城市建设用地中涉及的住宅用地,其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不得低于申报住宅用地的70%。不符合该要求的,不得批准用地。要优先安排、供应列入供地计划的廉租住房用地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对未完成供地计划的,第四季度不得供应其他商品住宅用地。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宏观调控的落实,城市房地产产品结构将更科学化、合理化:70/90新政的影响将逐步体现,90平米以上房型将继续向节约面积发展。
在长沙,从2000年本人曾服务过的“同升湖”、“山水芙蓉”开始到2007年的“保利”、“绿城”等几十个别墅物业的集中放量,可以预见长沙高端房地产市场还将加大,高档住宅市场将出现分水岭。而其实,这一趋势在全国各大城市差不多。只是,一些别墅等高档住宅市场相对刚性但需求相对不足,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同时,另一方面,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以政策和需求为导向,调整供给结构,积极发展二级市场。并加大对房地产业秩序进行规范和整顿,维护市场健康运行。
保障性住房开发规模增加
目前,在长沙已经在全国成立了住房保障工作局。如果该局确实能为住房保障工作起到成效的话,相信会在全国其他城市陆续成立此类机构。
2008年,住房保障政策将进一步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投资、资金、项目开工及产品供应的相对比例将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预期改变,投资(投机)需求和自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消费者变得相对理性。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进一步观望,进而出现持币待购、惜购等现象,供求矛盾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减。
高度卖方市场将逐步被扭转,甚至可能转化为买方市场或相对均衡市场。同时政府将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确保保障型住房的土地供应,拿地竞争激化,大地块土地供应模式可能被相对改变。
政府一方面严格控制高端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力求总量平衡,调整结构,稳定市场,符合“90/70”政策的小户型、低总价房屋产品供应将增加。
在开发规模方面,将导致部分原本新立项、新投资的非保障性住房开发规模下降。同时,受宏观调控尤其是土地、金融等新政策影响,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规模将增加。一些原本计划安排布局的大盘,可能分细或把多期并拢来开发。
项目开发和上市速度将加快,一般较难再现大规模、大面积的捂盘、囤房、惜售现象。
房价整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回落。保障性住房和小户型的价格相对稳定,别墅价格相对刚性但需求相对不足,大户型、商住两用房、商业地产房屋及城区部分豪宅等高档住宅、二手房的房价将可能较大幅度下降。
因此,房地产行业可能从“暴利时代”转入“微利时代”或“常利时代”,暴利时代逐渐远去甚至走向终结。
市场竞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