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1年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
在此次黑龙江省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学习过程中,我系统学习了TRIZ理论的内容。
TRIZ理论分为6讲,每一讲都是一个独立的标题,我现在按照次序讲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1.第一讲是李剑锋老师讲的,创新概念。我通过学习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TRIZ理论,了解了TRIZ理论的核心理论和解题模式,学会了如何开拓了思路、走出思维惯性的误区,重新学习了创新的概念,明了了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作用,知道了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看着一个一个案例,深深为案例中因为创新能力不足,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产品的大部分利润都成为了专利费而惋惜。例如:一个价值79美元的产品我们要支付45元的专利费,而我们的成本是32.5美元,我们得到的利润只是区区1.5美元。我们的人民付出辛勤的劳动,我们的国家付出了自然环境污染的代价,而我们的所得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创新,因为落后,落后并不止在于技术的落后,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落后。在学习之前,包括我很多人的认知都是,发明是发明家的工作,与我们个人无关,认为个人无法进行发明创造。这种思想直接造成了我们国家的发明创造数量与我们国家的人口不成正比,属于世界发明创造的落后国家。中国拥有12亿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古代我们有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有辉煌一时的科技,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是世界的科技最高点,我们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这是我们的骄傲,然而客观来讲,这是因为我们民族的人口基数较大,按照概率来说出现发明创造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国家。但是现在为什么我们的人口仍然超过世界上的其 1
他国家,但是发明创造数量却远远不足了呢,是因为思想的固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浮躁的暗流也同时在涌动,没有长远的规划,人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能专心钻研的人越来越少,有个笑话:搞导弹的不如买茶鸡蛋的。多么大的讽刺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短期利益,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钻研。现今社会还有一个弊端,这就是盗版,影碟、光盘、新技术、发明全部都成为了盗版的目标,这极大地损害了发明创造者的积极性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没有人愿意发明创新,当所有人都放弃了发明创新的时候,国家民族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同时这也是对人民惯性思维的不断重复,人们的思维固化了,创新能力削弱了,我们沦为了世界的代工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获得微不足道的回报。党的17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开始正视这一问题,这是思想的转变,这是我们改变现状的大好机会。学习了TRIZ的理论,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是发明创造者,发明也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原料创新等等,明白了创新的形式很多,创新也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活动,随着不断的小的创新,最终会成为让人瞩目的创新。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是现代商战的终结者,谁掌握了他谁就是最终的赢家。我们的企业如果能在世界舞台上成为最终的赢家,我们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通过学习我知道了TRIZ理论这种创新理论适合任何一个健康的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可以后天可以激发的。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通过学习我学习了40个创新原理、物场模型分析、技术系统进化的法则,发明问题标准解法、矛盾矩阵创新原理、物理矛
盾分离方法。
2.第二讲是于慧玲老师讲的打破思维惯性的方法,在学习这一课程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突破思维惯性方法的一些案例,让我茅塞顿开。9屏幕法、帮助我们多角度看待问题突破原有思维局限,在多个方面和层次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更好的解决问题。小人法,当系统中的某些组件不能完成其必要的功能,并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作用。用一组小人来代表这些不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部件。通过能动的小人,实现预期的功能,然后,根据小人模型对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金鱼法:是从幻想式解决构想中区分现实和幻想的部分。然后再从解决构想的幻想部分分出现实与幻想两部分。这样的划分不断的反复进行,直到确定问题的解决构想能够实现为止。STC算子是对尺寸、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STC算子的目的:克服思维惯性的障碍,迅速发现对研究对象最初认识的不正确,和误差,重新认识研究对象。STC算子想象对象达到的效果无限大,支出的成本无限小。STC算子不是为了获取问题的答案,而是为了解放思路,为了下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准备。
用STC算子思考后,可以发现系统中的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这些突破思维惯性的方法,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在学习这些方法后,对于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有很好的作用。
3.第3讲是赵亚凤老师主讲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通过赵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什么是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如何应用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不同的技术系统,他们在本质上基本都是沿着相同的演变路线不断的发展。大量发明面对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相似的。解决发明问题过程中所追求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存在的。大量发明面对的基本问题和矛盾解决的思路是相似的。所以得出了一个结论,产品及其技术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而且同一条规律往往在不同的产品技术领域反复使用。通过总结,提出了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完备性法则3)能量传递法则4)动态性进化法则。5)提高理想度的法则6)子系统不均匀进化法则7)向超系统和微观系统进化法则。8)协调性法则。这8项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从不同角度,将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展现出来,通过TRIZ理论的整理,使我眼界开阔,更加深了对TRIZ理论的了解。
4.第4讲同样是赵亚凤老师主讲的问题分析方法,课程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从一团乱麻般的问题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每个想要创新的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TRIZ理论给出了一个流程图,TRIZ理论把每个问题看做一个系统,寻找原因的过程就是,核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属于技术矛盾还是物理矛盾,如果是技术矛盾就按照TRIZ理论提出的40个创新原理,突破惯性思维,寻找解决办法,如果是物理矛盾就通过分离的办法进行解决。然后建立HOW TO模型,查找知识库、建立物场模型、使用物场模型的标准解法进行分析。提出初步的概念方案、在根据实际的试验修改方案,最终解决问题。TRIZ理论给出了一个技术创新的实施方法路线图,即定义问题、分析问题、优化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周而复始直到问题解决。第4讲最后又着重讲了一下三轴分析法,讲解了什么是3轴:1.因果轴2.操作轴3.系统轴 以及3轴的作用,因果轴是用来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发现问题的薄弱点,而操作轴和系统轴是教我们如何分析找到解题资源,降低解决问题的成本。这也使我明白了为题解决的前提是,在尽可能节约资源的条件下,解决问题。
5.第5讲是孙成启老师讲的技术矛盾与创新原理,从理论上讲解了什么是
技术矛盾,技术矛盾就是为了改善技术系统的某个参数,造成了该技术系统的另一个参数发生恶化的矛盾。
解决技术矛盾必须用到的39个技术参数:1.运动物体的重量2.静止物体的重量
3.运动物体的长度4.静止物体的长度5.运动物体的面积6.静止物体的面积7.运动物体的体积8.静止物体的体积9.速度10.应力或者压强11.力 12.形状13.稳定性14.强度15.运动物体的作用时间16.静止物体的作用时间17.温度18.照度19.运动物体的能量消耗20.静止物体的能量消耗21.功率22.能量损失23.物质损失24.信息损失25.时间损失26.物质的量27.可靠性28.测量精度29.制造精度30.作用与物体的有害因素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32.可制造性33.操作流程的方便性34.可维修性35.适用性及通用性36.系统的复杂性37.控制和测量的复杂性38.自动化程度39.生产率为了应用方便,TRIZ理论将上述39个参数分为三类:1)物理及几何参数:1-12#、17#、18#、21#参数2)通用技术负向参数:15#、16#、19#、20#、22#-26#、30-31#。3)通用技术正向参数:13#、14#、27-29#、32-39#。这些参数大大开拓了我的思维空间,给人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然后利用40个创新原理。矛盾矩阵表、及如何运用矛盾矩阵解决问题。
6.第6讲是管雪梅老师讲的物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管雪梅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什么是矛盾,矛盾分为几种,使我认识到矛盾分为,工程矛盾、社会矛盾、自然矛盾。而TRIZ理论将矛盾分为3种,物理矛盾、技术矛盾、管理矛盾。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不同,技术矛盾是物体中不同参数的矛盾,物理矛盾是物体中同一参数的矛盾,并形象的举例说明,例如:桌子又要坚固,又要重量轻。系统参数具备+参数的同时还要具备-参数,系统参数要随时间变化,还不能随
时间变化。我听完后第一感觉是怎么可能那?但是随后的课程给了我极大地触动,老师给我们讲了4种处理物理矛盾的方法:即空间分离原则、时间分离原则、整体与部分分离原则、条件分离原则。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了这4种原则的实际运用例子。然后,课程提到了物理矛盾的解决办法,第一步,将实际问题总结成TRIZ标准问题,然后通过运算得出TRIZ的标准解决方案,在形成实际解决方案。分离原理、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关系,物理矛盾解决问题的实际例子。
在我的认知里,始终认为物理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听了这一课给我很大的触动,人始终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进步的,不要永远用不变的目光关注事物,要始终用怀疑的目光观察事物,用谦虚的心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TRIZ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会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出一份力。
姓名:杨继刚报名编号:101102092198工作单位:哈尔滨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第二篇:黑龙江省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化工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感觉受益很多,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如果现在自己止步不前,不能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则早晚会被行业淘汰,被社会淘汰。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加深了解了化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了本行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动态,增强了我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为今后的的工作和学习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将我这次的学习收获归纳总结如下: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董申教授得2010年培训专题讲座“创新能力建设”的学习,掌握了创新和创新能力等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明确作为创新主体应是企事业,创新的目的是要对国民经济主战场有贡献和效果,作为创新第一资源的个人,责任心和使命感比创新能力更重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的创新思维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时代特征分析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介绍,特别重大的工程项目分析,增强了我对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启发我正确选择了中长期创新目标和创新思路,在工作中不断做出更多的创新型贡献!
一、创新的定义
(一)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物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
(二)技术创新通常是指新的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在生产等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进行等闲组合而成的新生产能力的活动。
二、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当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在行业立足。关键在于创新。我们作为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做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不断努力发展的方向。要坚定不移的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来武装自己,成为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再创造。创新能力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是指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而以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心理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综合,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新方法或新
途径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是求异性和多样性。
三、从国家重点工程看创新的作用与需求创新能够提高生命力,扩展系统的生命周期。需求是创新的根本之源,我国科学技术的指导方针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为在本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四、时代发展,引领创新二十一世纪将是后信息化时代。
全球都在积极地发掘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资源的潜能,并且因为能源危机、气体温室效应、现有的核电站大多已到寿命、核电比火电更优一系列优点,更要大力发展核电。
五、建设低碳家园。
(一)化石燃料枯竭的二十一世纪
化石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合计占全球现在使用能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根据经济部能源委员会九十一年五月[台湾能源统计年报(九十年)]资料显示,在技术与成本的限制下,预估世界石油蕴藏量只可再开采四十年,天然气可开采六十二年,煤炭可开采二百二十七年,而核能发电的燃料源自铀矿,预估尚可开采七十七年,惟考虑用过之核燃料回收再处理后重复运用,则其使用年数可增加五十倍,约可达三千八百多年。可看出现在全世界依赖最深的主要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半,就将日趋枯竭。目前全球因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生产设备过度投资,造成市场供过於求,因而油价尚相当稳定,但随著诸多产地蕴藏量降低甚至枯竭,全球将面临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将冲击全球经济发展。
(二)全球能源需求的高度成长
依据美国能源部能源资讯署二OO二年三月出版之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2],从一九九九年至二O二O年全球能源消费情势如下:
1、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成长百分之六十,其中开发中亚洲及中南美洲国家将成长一倍(每年成长百分之四;相对已开发国家每年成长百分之一点三)
2、石油:石油预估将成长五成九(以每年百分之二点二的成长率)。此外,石油将维持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四成的比例。
3、天然气:争议较小的天然气将为成长最快的能源,预估将成长一倍。
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也将由百分之二十三升至百分之二十八。
4、煤:由於空气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煤炭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百分之二十二降低到百分之二十。
5、核能:在政治问题影响下,全球核能发展情势尚难确立,但保守预估全球核能消费量将比现在略为成长。
6、再生能源(包含大水力):预估将成长百分之五十三。但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将由百分之九下降到百分之八。且最太阳能或风力等再生能源虽成长快速,但因其现阶段数量过少、成本高、能源密集度低且供应不稳定,因此再生能源成长动力,主要是开发中国家的大型水坝计划。
(三)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风险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最具战略性的能源与基础原料。
全球一九七O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及经济重挫。为避免石油问题再度冲击经济,各国曾积极寻求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但现在石油仍占全世界现有能源总消费量的四成,且未来二十年此趋势不会改变。然而许多石油生产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一直存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的**,在近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一九八O年两伊战争、一九九O年波斯湾战争,一九九四年俄国出兵车臣,二OO一年阿富汗战争及近期可能开打的美伊战争,而其他小型区域冲突也非常多,当然这些战争背后,都存在企图掌控这些地区石油资源的因素。而每次争夺石油资源引发的动荡,使各石油进口国家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为了避免受到中东地区不稳定局势影响,各石油进口国家多尝试分散石油进口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但中东地区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油藏,且开采成本低廉,而中东以外的新油田,大多位於开采成本较高的深海和输送困难的内陆地区,故各石油进口国,未来还是无法避免中东石油进口依存度节节上升的局面。国际能源总署曾建议各石油进口国可考虑降低中东石油供应风险的方向,一是加强确保如航运与输油管等运油管道的顺畅,二是必须寻求增加原油安全存量。目前国际能源总署规范其会员国的原油储量是九十天,但为预防突发性的原油供给中断及油价急涨,此储量标准可能还会提高。
(四)恐布活动增加石油及天然气输运风险及成本
自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后,全球各地也陆续传出恐怖攻击行动。随著全球恐怖活动的升温,保护措施较为不足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等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目标的可能性提高,例如二OO一年十月斯里兰卡一艘油轮遭受其境内恐怖组织攻击,二OO二年十月法国油轮在叶门遭受不明恐怖份子攻击,而在印尼十月遭受恐怖攻击后,也传出其石油及天然气设施是下一波攻击目标。各国为了预防恐怖攻击,正检讨加强能源设施的保护工
作,而由於防范设施、人力及保险费用的增加,能源使用成本也面临逐渐上涨的压力。在国际能源情势方面,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二十一世纪前半就将枯竭,但能源需求仍持续成长,因此能源价格将剧烈波动。为了降低能源枯竭的冲击,各国企图掌控能源资源,更在近期引发多起战争。此外,自美国九一一事件后,能源设施的安全维护压力升高。化石能源危机时代的降临,能源使用成本面临上涨压力。在我国能源情势方面,我国能源百分之九十七仰赖进口,因此化石燃料的枯竭问题与主要能源产地的动荡,都冲击我国的能源情势,使我国能源使用安全与成本受到挑战,而化石能源使用产生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外部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必须去面对。在这种情势之下,我国的能源政策应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但目前政府能源政策却没有清楚蓝图,使我国相关能源立法工作、能源基础建设及国内外投资受到冲击。
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如下,就能源供应稳定度与化石燃料供应问题而言,要以能源多元化及适当能源配比,尤其现阶段纳入相对供应稳定的核能,才可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就能源供应价格而言,我国水力与火力发电成本持续上涨,只有较便宜的核能发电成本还小幅下降。又核能发电有提拨核能后端基金来处理核废料,相对我国火力发电有高额外部社会成本。所以现阶段核能仍应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选项。就能源政策而言,目前政府应考虑长期能源供需、国际趋势及能源使用社会成本,确保我国能源政策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并迈向全球现阶段[低碳家园]的目标。就长期能源发展的展望而言,虽然现阶段化石能源及核能还是必要的选择,但随著能源新科技的发展,当未来出现价格合理、可稳定供应、乾净、低社会成本的新能源或再生能源时,则不但满足我们经济发展及生活品质的需求,更将协助我国建立[非碳家园]及[非核家园]的无污染能源使用环境的终极目标。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第三篇: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参加了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对2010年、2011年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将我对2010年课程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概要
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完成了24学时公需科目及48学时专业科目的学习。
1、公需科目学习概要
公需科目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创新及创新能力概述,在这一部分重点学习了“创新及其基本理论”及“ 创新能力及其领域”两大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创新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创新的内容、原则、原理、过程”、“创新的思维障碍”、“创新能力的内涵、形成及其作用”、“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领域”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建设案例分析,在这一部分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学习了“理念理论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团队创新”、“ 创新学习”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2、专业科目学习概要
专业科目课程共分为11讲:“现代图书馆学新概念”、“ 现代图书馆新理念”、“ 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OA环境中的文档处理”、“ 文书立卷改革成果——《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解读”、“ 档案信息化与纸质/照片档案数字化”、“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 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 当代视域下出版业态的变化”、“ 选题策划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选题策划和出版运作的创新思维”。通过这部分学习,重点了解和掌握了“关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OA环境下的文档处理”、“ 解读《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电子文件档案与纸质文件档案的差异”、“ 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长久保存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化条件下出版选题的新要求”、“ 选题策划的由来与定义”、“ 逆向思维与选题策划”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篇:2012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2012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TRIZ理论及其在中国内外的发展
21世纪产品竟争日益激烈,重视创新设计是增加机械产品竟争力的根本途径。传统的创新设计方法是利用头脑风暴或试错法,但这些方法可视为设计人员的艺术创作,创新的程度与成败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灵感和经验,当问题的解决方案超出了一个人的经验和技术领域时,头脑风暴和试错法显得无能为力。起源于前苏联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是指导创新活动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可以帮助设计者在方案设计阶段迅速地产生个具创造性的新概念,实现产品的快速创新。
一、TRIZ理论
TRIZ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简称。该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及其领导的一批研究人员,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系统方法,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TRIZ理论是基于知识、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且适用于各行业。
1、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是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创造原理,39项技术特性、冲突矩阵、物质一场分析、76个发明问题标准解决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工程效应知识库等。
1.1冲突解决原理
(1)冲突的定义
无论是新产品设计还是已有产品的改进,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或提高产品的某些性能,但这种提高往往会影响到产品其它的内部性能。如果这些影响是负面的,则设计出现了冲突。
TRIZ理论认为,产品创新的标志是解决或移走设计中的冲突而产生新的有竟争力的解,没有克服冲突的解并不是创新设计。冲突的种类很多,与产品创新相关的冲突分为3类,即物理冲突,技术冲突及管理冲突。
(2)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技术冲突是指传统设计中的折中,即由于系统本身某一部分的影响,所需的状态不能实现,技术冲突常表现为一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例如斜拉桥,希望提高桥的承重重量,但重量太大可能超过桥的强度范围,降低桥的安全性。
Altshuller通过对250万件专利的详细研究,提出用39个技术特性来描述冲突。在解决实际冲突时,把组成冲突的两个内部性能用39个标准的技术特性进行表示,即把实际工程
冲突转化成为一般的或标准的技术冲突,在此基础上,Altshuller又给出了40个发明创造原理,实距证明这些原理对于指导设计人员的发明创造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和比较,Altshuller将39个标准的技术特性与40条发明创造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提出了合理选用发明原理的重要工具——冲突解决矩阵。
冲突解决矩阵为40行40列的一个矩阵,其中第1行和第1列为顺序排列的39个描述冲突的技术特性序号;其余39行和39列形成一个矩阵,其元素为数字或空,这些数字表示40条发明原理中推荐彩用的原理序号。矩阵中行描述的技术特性为冲突中恶化的一方,列代表改善的一方。
(3)物理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物理冲突是指系统同一部分或九提出完全相反的要求,即对一个系统同时提出相反的要求就出现了物理矛盾。例 如钢笔的笔尖就很细以便画出细线,但细笔尖易划破纸。
物理冲突的解决方法一直是TRIZ的研究重点,Altshuller,Glazunov,Savransky曾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现在TRIZ理论在总结上述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4种分离原理来解决物理冲突,即:空间分离,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和整体和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大学的Mann通过研究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和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对于一条分离原理,可以有多条发明原理与之对应。
只要能确定物理冲突及分离原理的类型,40条发明原理及发明原理的工程
实例可帮助设计人员尽快确定新的设计概念。
(4)冲突分析和解决的一般过程
Altshuller所提出的TRIZ理论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即采用一系列的工具,先将特定的问题抽象成为标准的或一般的问题,然后采用标准的广场法解决,最后得到特定的解。
二、国外TRIZ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趋势
1、国外TRIZ应用研究现状及趋势
欧洲以瑞典皇家工科大学(KTH)为中心,集中十几家企业开始实施利用TRIZ进行创造性设计的研究计划;日木从1996年开始不断有杂志介绍TRIZ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实例;在美国,有关TRIZ的研究咨询机构相继成立,TRIZ和方法在多个跨国公司迅速得以推广并为之带来巨大收益。如福特汽车公司遇到了推力轴承在大负荷时出现偏移的问题,通过运用TRIZ,产生了28个新概念(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概念是:利用小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造轴承,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推力轴承在大负荷时出现偏移的问题。波音公司邀请25名TRIZ前苏联专家,对波音450名工程师进行了两星期培训加讨论,取得了767空中加油机研发的关键技术突破,从而战胜空中客车公司,赢得15亿美元空中加油机订单。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中国及全球的许多国家,新加坡的TRIZ研究人员就利用40条发明创新原理,提出了防止“非典型肺炎”的一系列方法,其中许多措施被新加坡政府采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个有典型代表意义运用TRIZ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例子是韩国三星电子。1997年,三星电子引入TRIZ ,在研发部门实施技术创新理论培训;1998年至2002年,三星电子共获得了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17项工业设计奖,连续5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2003年,三星电子在67个研究开发项目中使用了TRIZ,为三星电子节约了1.5亿美元,并产生了52项专利技术。2004年以1604项发明专利超过lntel名列第六,领先于日本竞争对手日立、索尼、东芝和富士通。三星电子CEO尹钟龙表示,要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注册2000多件专利技术(以申请美国专利为准)进入世界前5大专利企业排行榜,并于2007年进入前3位。三星电子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成功之路给渴望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和可借鉴的启示。
西南交大陈光教授研究认为,国际上TRIZ研究和实践工作,有三个特点和趋势:一是集成化,基于早期TRIZ方法的相对繁琐和零散,从80年代开始BorisZlotin和AllaZusman等人用计算机化的方式表达TRIZ,集成和简化TRIZ的方法、工具和应用程序,推动TRIZ方法的进一步普及;二是工程化,TRIZ传到西方以后,引起强烈反响,1992年Ideation公司调整和开发TRIZ并应用于美国工程研究和实践,这项技术也从分析发明问题阶段发展到发明工程阶段;三是标准化,国际TRIZ协会已制定和实施“国际TRIZ认证”体系,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有了客观的评判标准和创新人才的培训标准。
三、TRIZ的中国化思考
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但也还存在如上所述的不少问题或者缺陷,在我国开始重视研究和应用推广TRIZ时,首先应该结合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来做更多的中国化思考,改进和完善TRIZ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工具,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基于TRIZ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深入进行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TRIZ理论中国化的问题研究;
2、现在国际上已对超过250万份优秀的专利进行过系统化的研究,充实了TRIZ理论和方法应用的体系,但结合我国的实际,还应该对传统的TRIZ方法进行验证、对发明的参数进行补充调整和建立我们国家自己的完善的专利库等;
3、加强TRIZ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亿维讯集团开发出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Pro/Innovator)和创新能力培训平台(CBT/NOVA)是目前较成熟的应用工具,但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还需要不断的升级和更新;
4、科技部批准黑龙江省和四川省为“科技部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这是四川科技发展的新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强四川企业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平台建设,建成国家TRIZ的研究实验基地和高水平的TRIZ人才培养基地。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将发明创造问题归纳为5个层次,39项技术特性、40个创新原理;由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矛盾矩阵、物质-场分析标准解法和问题解决算法(ARIZ)5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构成的一整套系统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它成功地揭示了
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并基于技术发展的进化规律来研究整个技术发展过程。可快速确认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大大加快发明创造进程,提升创新的能力。具体来说运用TRIZ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1)创新将像从事日常技术工作一样成为可能;(2)创新不再是专家的“灵光一现”,创新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3)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高效发现问题本质,使准确定义问题和矛盾成为可能;(4)能对创新性问题或者矛盾解决提供更合理的方案和更好的创意;(5)能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6)基于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准确确定探索方向,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新产品;(7)打破知识领域界限,实现技术突破等等。
四、TRIZ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TRIZ理论引入中国尽管时间很短,但它已经逐渐得到国内诸多科研结构、公司和专家的重视,国内也有一批企业和大学开展了TRIZ的研究、培训和应用。从事培训教育的公司主要有亿维讯集团,亿维讯集团(IWINT, Inc.)作为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CAI(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软件供应商,长期致力于创新理论体系和创新方法学的研究,是一家专注于CAI软件的研发、应用、理论培训和技术咨询的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开始重视和应用TRIZ理论的企业主要有中国船舶、中国兵器、中国航天等大型军工集团,以及铁道系统的科研院所及单位等。大学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等。中国科技部已开始启动了创新方法的研究推广计划。2007年8月13日科技部已经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和四川省为“科技部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四川成为全国两个创新方法试点省份,这是四川科技发展的新的机遇。
我国机械制造业普遍存在产品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低迷等情况,关键在于企业缺乏快速响应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及制造技术创新的机制和能力,特别是我国广大的中小型企业新产品更新开发能力差、资金匮乏,迫切需要获得新产品具体开发技术的支持。而TRIZ理论和基于TRIZ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顺就能了我国创造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热必会对我国的产业创新带来全新的机遇,推动我国机械创造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姓名:***
现有职称:***
工作单位:****
第五篇:黑龙江省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建设领域中的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推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遏制和减少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纯洁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物资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过程或环节中发生的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且手段错综复杂,查处极其艰难。职务本身的可利用性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外部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职务主体本身品质不良、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低下等等都是引起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要做到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以法制权,用完善的机制来抑制职务犯罪。从抓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入手,提高职务主体的个人素质。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等国家监督和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的作用,要坚持以法治国,通过深化离任审计制、收入申报制、会计委派制、政务公开、行政许可等手段来有效遏制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利谋利。本文从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了论述,并对预防职务犯罪提出几点看法。
一、职务犯罪概念及其特点:
1、职务犯罪概念:
职务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法学研究者对与职务有关的犯
罪的概称。给职务犯罪下一个概括性的定义比较容易,即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渎职行为,是指行为人违背职责侵犯国家利益,依照刑罚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1)从字面意思讲,“职”是掌管的意思,用作名词表示在官场上有一定的位臵,“职务”表示份内应做的事,即某一职位所必须履行的义务。《现代汉语词典》将“职务”解释为“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因此,“职务”的前提是先有一定的“职位”,由该职位确定其所应有的职权和义务。表明他既拥有处理一定事务的权力,又必须恪尽职守,不能滥用权力,也不能不履行职责。
“职务”的首要特征是“公务性”。统治者获取政权之后,把国家管理事务交给一定人员负责,这些人员便有了职位,进而有了职务。因此,“职务”的本质特征是“公务性”,即代表统治者从事国家管理职责。从公务的主体性上讲,有一定职务的人员是代表国家从事职务,而不是代表某一团体或者集团从事公务,也不是代表个人从事私务。这样严格意义上的“职务”只能是在国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职务,具有这种职务的人员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基于上述对“职务”含义的理解,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者组织章程等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者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法处罚行为的总称。
对于职务犯罪我国刑法规定有三类五十三种犯罪,由检察机关管
辖。一是贪污受贿类12种犯罪;二是渎职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34种犯罪;三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类。如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7种犯罪。
2、职务犯罪的特点
(1)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必须与其职务有密切联系职务犯罪的行为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职务犯罪与行为人的职务有密切的联系性。如果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与职务无关,则不能称之为职务犯罪行为。职务犯罪行为与职务的联系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犯罪行为。如果行为人利用权力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便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如贪污罪、受贿罪。如:全国有14位交通厅长先后倒台,他们就是利用职务收受贿赂,数目之大,使人瞠目。第二,不正确履行职权。表现为行为人对工作不负责任,马马乎乎,玩忽职守等。第三,滥用职权。如果行为人超越职权,违反程序行使职权,实施犯罪行为,便是滥用职权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
(2)职务犯罪的主体必须具备“从事公务”的身份刑法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专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人员。二是拟定国家工作人员。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三是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物资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过程或环节中发生的职务犯罪。
(3)职务犯罪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
一是职务犯罪在对人的精神毒害方面相当严重,它使人们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表现形式多数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权力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追逐的热点,并且对权力的认识产生了扭曲。人们追逐权力,是为了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私利,这样就形成了花钱买官,以权挣钱的恶性循环。二是职务犯罪直接后果严重。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往往不宜被人察觉,具有隐蔽性,犯罪比较容易得逞,危害更为严重。此外,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往往将犯罪所得挥霍一空或携款潜逃,使追赃工作无法进行。即使对行为人绳之以法,但国家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4)职务犯罪手段错综复杂,查处极其艰难
近年来,职务犯罪手段错综复杂,颇让人感慨,如政务假公开、巧立名目、强行充当纪经人、乱发补贴、收入不记帐或少记帐、明集资、暗摊派等,由于作案手段错综复杂,致使查处职务犯罪变得极其艰难,这其中有法律的原因,即职务犯罪主体的认定比较复杂、困难,实践中影响了对职务犯罪的查处;也有职务犯罪本身的因素,即职务犯罪的手段比较狡猾、隐蔽、智能化,但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大多担任一定的职务或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身份的特殊性使他们容易编织关系网,干扰司法机关的
活动,为查处职务犯罪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二、职务犯罪的成因
深入地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探讨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明确职务犯罪的成因,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了解职务犯罪是如何发生的,才能使我们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取得预期的积极效果。
1、职务本身的可利用性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
一是职务本身存在的可利用性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职务是职权的一种表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活动中掌权人可以任意开人情标,化整为零,转包分包工程,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接受他人贿赂,一般也不会被人知晓。于是,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人便会实施职务犯罪,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二是一些职务本身有国家的强大力量作为后盾,使某些职务犯罪分子产生官僚意识,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进而导致滥用职权,胡作非为。此外,再加上有的被害人由于惧怕行为人手中的职权,即使已受到职务主体非法行使权利的威胁,也会对职务主体的犯法犯罪行为容忍克制的、不敢依法抵制和反抗,使一些职务犯罪分子越来越胆大妄为,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地实施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方面的职务犯罪。
2、职务主体实施职务犯罪的内因;
职务犯罪的发生,与行为主体的个人因素密不可分。就整体而言,职务主体实施职务犯罪的毕竟是少数。从司法实践看,导致职务主体实施职务犯罪的个人因素,一是职务主体的个人品质不同。有的人廉
洁奉公、秉公执法,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终生;而有的人则贪赃枉法、假公济私、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二是职务主体的文化素质低下。则一般容易为眼前利益所迷惑,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份和权力的性质,从而走向职务犯罪的道路。三是职务主体缺乏敬业、献身精神。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应当敬业爱岗,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从事公务的人员,更应当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3、机制缺陷权利失控是职务犯罪的外因
外部因素对职务主体的不良诱惑,是刺激职务主体产生职务犯罪故意的各种外部条件。外界的利益诱惑、其他职务主体的消极示范作用以及对职务犯罪打击不力都是导致职务犯罪的不良外因。一些人由于受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不论干什么事,总认为必须“请客送礼”才能办成。更有一些人,为了非法目的,即为了达到承揽建设工程的目的,用金钱物质等利益,对职务主体进行诱惑。加上建设领域的机制缺陷,也是导致职务犯罪的外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加快基础建设。这对交通部门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交通工作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支撑点。而令人吃惊的是,全国有14位决策交通事业命运的行政长官——交通厅长却前赴后继,接连倒台,人们不得不从监督机制上进行深刻反思。
交通工程招投标,交通厅既当发包商,又当承包商。而这如此巨大的权力,掌握在厅长一个人手里,内无有效制约制度,外无有效行政监督,不出事就谈不上司法监管。难怪厅长敢把手中的权仗上下挥
舞,为所欲为。机制上的巨大缺陷为掌权者提供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4、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多年来,我国实行了许多相关的制度来预防有关人员的职务犯罪,如法律监督制度、纪检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但它们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现阶段,我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依据主要仅是一些政策性规定、党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方针,即便有些地方出台地方性法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预防职务犯罪仅仅靠党的一些政策是不够的,因为,国家法律的实施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而政党,即使是执政党的政策本身,也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党的政策对党员要靠党纪,对党外群众则要靠政策本身的正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和群众对它的依赖。党的政策只有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三、职务犯罪预防
1、加大打击力度,以法制权
打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检察机关是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实践中,必须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工作的力度,要注意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忠于职守,忠于法律,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究,充分发挥刑罚惩治职务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对那些胆敢以身试法,进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决不姑息养奸,决不手软,筑起法律的威慑防线,对那些触犯刑律的犯罪分子不管其官多大,位多高,权多大,一律依法严惩,以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使国家工作人员引以为戒,自觉
依照法律来行使权力。
2、用科学的机制抑制职务犯罪
机制的缺陷是最大的缺陷。健全的机制,可以使好人正气昂扬,坏人寸步难行;残缺的机制,可以使好人畏首畏尾,甚至走向反面,而坏人倒是可以肆意横行,无法无天。四川省交通原厅长刘中山、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曾锦城、张昆铜、石发亮官居高位,权大无比,正是从机制的缺口跌落的。这不仅是他们个人人生的悲剧,也给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一是要废除过去由交通部门独家垄断公路建设的格局。把公路建设的招标纳入到有形建设市场中,从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物资设备采购等实现公开招标。凡超过五十万以上的建设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凡超过三千万元的建设项目,都要拿到省级建设市场面向国际、国内公开招标,市级建设市场只负责三千万元以下的项目。批准其成立和运转并在省级法院设立高速公路法庭,对高速公路建设各环节实行司法监控,对工程定额、工程质量发生问题的建设项目,直接诉诸法律,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通过司法手段对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依法处理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
二是要建立起及时发现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健全联系网络。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与各行政执法、经济管理等单位纪检监察
部门的联系网络,使网络单位在预防职务犯罪以及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职务犯罪案件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对那些应该用市场机制运作代替行政审批项目,要建立科学的机制,以堵塞漏洞,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凡是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方法解决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就是需要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的问题,也必须有公开公正的程序”。(5)为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意见,我市在2000年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焦作市行政服务中心”,让不必要的行政权力从经济领域中退出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的调整规范机能。对于进入“中心”进行审批的项目,规范其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并面向社会公开,增强了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对预防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控制作用。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执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有效的从源头上阻止了职务犯罪。
3、提高职务主体的个人素质
确保职务主体良好的综合素质,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保障职务主体具有良好素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防止职务主体的蜕变。提高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权利观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干什么,也不可能作出什么成绩。而要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和组织公职人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抓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铲除职务犯罪的土壤,堵塞职务犯罪的漏洞,从而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4、加大监督力度
职务犯罪是权力滥用和异化的产物。必须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加以限制,防止滥用和异化,促使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一是要建立完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宪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等国家监督的作用,保持公务活动的廉洁性。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督,及时发现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出现的问题,促其改正。第一、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逐年加大,有的地方已将离任审计工作延伸到乡镇,有效防止了公共权力被滥用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应注意从审计中发现案件线索,及时查处。第二要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我市在2000年初实行了会计委派制,设立了多个会计站,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职务犯罪的发生。第三要扩大家庭财产登记申报对象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什么级别以上的领导干部,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腐败易发部的中层干部的家庭财产也要实行登记申报。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登记后分家庭建立台帐。三是要注意发挥新闻监督、群众监
督等社会监督的作用,使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没有藏身之地。
5、依法治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同志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问题。从80年代初到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要靠法治。他认为:(1)“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2)“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3)“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果没有完备法律进行控制,就很容易导致国家权力失控,从而危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因此,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顺利实现,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法治国家要求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行政手段则属于辅助性的地位,而且必须依法行政、公开行政。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和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总之,预防职务犯罪,要从完善机制入手,发挥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检查监督和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教育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依法治国,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职务犯罪。
对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思考
权力是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政治力量。权力观是人们特别是执掌国家政权的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如何使用等问
题的看法和态度,是指导和实施执政活动的思想基础。权力观由世界观决定,构成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环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这是他的地位职责决定的,问题是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趋向,这就形成了权力观问题。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权力观和世界观一样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即无产阶级权力观;一种是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不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即资产阶级权力观。通过看《自掘陷阱者戒》(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和《被钱和色推向深渊的市长》(广西玉林市原市长李乘龙案)两部警示教育电教片;观看反腐话剧《浪涛碧海》以及其它反腐倡廉展览活动。在学习对照党性修养先进典型事迹后,使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观看两部警示教育片和反腐话剧中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些市长们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把权力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把权力当儿戏,对待工作极不负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权力的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的身上,但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干部放弃了理想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行错误的权力观有关。从而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党
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做好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
第一、强化领导干部的内因,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从内因抓起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改造世界观,打好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自觉做到实践“三个代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如何才能做到。我认为,一是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所掌的权是在为人民掌权,所以要牢记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一心为民,真正做到一切工作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决不能把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里,正是由于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从而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重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个道理古人早已说过,今天共产党人更应该明白它的含意。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引以为鉴,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因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
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三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一个人政治上的成熟,首先是理论上的成熟。通过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和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免疫力,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的具体利益,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政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强烈的党性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是一个党性的修养问题,领导干部有了坚强的党性,就能够正确的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衡量一个党员是不是合格,首先要看他党性强不强,如果一个党员没有党性就不配有党员的称号,一个党员没有党的意识,这个党就不成其为真正的党。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已经证明了这点。因此,每个共产党员要增强党的意识,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党员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
第二、正确的权力观要从外因抓起,铲除腐败的条件和土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除了在他们主观上(内因)要求外,在客观上(外因)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除了强化教育和管理以外。一是要加强监督机制,对干部行使的权力,要真正监督到位。广
西原玉林市市长李乘龙在申诉中谈到,他的权力太大,有监督而不力,从纪委到各级监督部门都受他管,怎么去监督他?从而使他越发放纵,胆子越来越大,从要名到要利,从羞羞答答收钱到厚颜无耻要钱,直至日进万元,走进牢房为止;二是要加强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强化行政许可。在干部行使自己权力问题上,除了加强监督外,还要实行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要按制度程序去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最终是要出问题的;三是要实行轮岗,异地调动制度。中国古代官员任职并不是在某地干一辈子的,而且也是经常调动。在关键岗位上,特别是与人、财、物直接打交道的岗位,要实行任期考核,轮换岗位。对于县、市、省级的领导干部也要实行任期考核,没问题的异地调动,有问题的下来,以防在某地干时间长会产生和扎下腐败之根;四是实行任期考核,民主测验,末尾淘汰制。每年对政府部门的干部,直至机关办事人员,都要进行民主测验,要彻底铲除,不为民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以上四种措施长期坚持下去,使各级领导干部,直至办事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将受到限制,促进廉政建设,养成为民办事的作风。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必须要有权力。同时,领导者也必须要有权威与威信,这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首要条件。但是,权力并不等于权威,也不意味着权力越大权威越高。权威的建立不仅要靠权力的正确行使来实现,同时也要靠个人品德的魅力来赢得被领导者的尊重和
服从。领导者的权威实质上是通过其品格、才能、学识、情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树立权威必须要注意“德、才、廉、勤、公、信、情”这几个字。要做到品德高尚,不贪权、不贪财,以“德”立威。要注意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以“才”增威。要做到廉洁奉公,以“廉”生威。要记住“勤于行则事治,勤于思则理得”,以“勤”出威。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道,以“公”助威。要对党和人民忠诚,讲信用,不能违背党和人民的利益,以“信”取威。要关心群众的疾苦,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情”升威。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支配力量,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构筑人民事业的丰碑,也可以开掘自我毁灭的坟墓。数千年的人类政治史反复证明:权力必须要加以监督和约束,凡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定导致滥用,权力滥用,必然导致政治腐败和专制。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各级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监督。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对监督缺乏自觉性,甚至有一种逆反心理。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我们应努力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监督制约机制的威势力量,对权力的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进行监督,以避免陷入用权误区。
第五、要正确处理权力与党性的关系
为谁掌权,为谁行使权力,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性的问题,是一个领导者的党性体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党性的关系,必须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权力从本质上将是属于人民的,决不允许任何领导把人民授予的权力据为己有,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二是“权力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把权力授予给了我们领导干部,我们就要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事情,而决不能当作达到个人目的的“特权”,滥用权力。三是“权力要保证政令畅通”。每个领导干部一旦有了权力之后,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顾全大局,要确保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们要牢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是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姓名:****** 学号:1121********** 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