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新机制(5篇)

时间:2019-05-14 14:2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新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新机制》。

第一篇: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新机制

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新机制

摘要:社区矫正代表着当今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今天,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社区矫正制度,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制度和理念,对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构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行刑制度体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区矫正新机制

行刑制度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由感性走向理性,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作为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代表着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与趋势。如今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西方国家处于社区矫正的人数已经超过监禁人数。在构建和谐社会今天,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社区矫正制度,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制度和理念,对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构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行刑制度体系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相关概念

1.社区。社区(community)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即由聚集在某一地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实体。

2.矫正。矫正(correction)是西方行刑系统的基本用语,但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法定有权机关对判决有罪者实施的各种处遇措施。二是指对罪犯所进行的通过道德教诲、心理治疗等旨在转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的活动。-3

3.处遇。处遇(treatment)即处理、对待的意思。罪犯的处遇,就是指为了使罪犯早日复归社会,防止他们重新犯罪而采取的各种处理、对待措施的总和。罪犯的处遇分为设施内处遇和社会内处遇。前者也称监禁处遇,是指将罪犯隔离于监所内改造的处遇形式;后者也称社区处遇或社区矫正,是指将罪犯置于社区环境进行改造的处遇形式。

4.社区矫正。“为了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目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基本特征

1.刑事制裁性。社区矫正的刑罚惩罚功能主要是通过社区矫正机构对罪犯进行适当监督,限制其一定的人身自由或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来实现的。

2.行刑开放性。社区矫正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的刑罚执行模式,根据罪犯的个体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实行有针对性的充满个性化的心理矫正,让罪犯走出监狱大墙,使其置身于一种社会环境下劳动,同时发动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通过心理疏导、亲情感化、行为矫正、物质帮助等方式,帮助罪犯适应社会生活,培养其回归社会的心理素质。

3.行刑主体特殊性。社区矫正不是由监狱作为执行机关,而是由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依法具体实施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体现了监禁刑与非监禁刑的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关系,体现了刑事执行一体化。

4.行刑对象特殊性。社区矫正主要针对轻微的初犯、偶犯以及在监狱中已服刑一定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和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惩罚缓和性。是指社区矫正措施对犯罪人的惩罚程度较轻的特性。它是一种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的刑罚措施。

二、现阶段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对社区矫正难于认同

在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中,“罪犯”就意味着“坐牢”(监禁),认为只有把犯罪人关在监狱里才最安全和最使人放心,如果把犯罪人放在社会,容易造成管理失控或者犯罪人会因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改造而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二)现行法律规定的社区矫正种类太少

现行法律规定中有关缓刑、假释的法律规定过于严格。“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作为假释的实质性条件,缺乏考察、评定和检验的标准,实践中不易操作。在决定假释时,出于保障社会安全与稳定,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的考虑,假释决定机关将会采取尽量不适用假释的做法,避免承担失察等责任。

(三)社区矫正适用的数量太少

我国长期坚持监禁刑罚为主,非监禁刑罚为辅的原则。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包括三种刑罚和两种刑罚执行措施。三种刑罚指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两种刑罚执行措施指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实践中,对于管制刑的适用率不高,而法律在管制、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等的适用对象和条件上规定得又过于抽象和苛刻,导致实践中难以执行,适用的比率非常低。

(四)矫正、教育及执行刑罚的严肃性不足

现行矫正制度包括了电话报到、思想汇报、谈话教育、学习培训、公益劳动、请销假制度等,理论上基本涵盖了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场地、经费、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加之交叉感染的顾虑,集中学习培训工作基本上没有展开,公益劳动的时间和效果得不到有力保障,矫正只能做到基本的“控制”,无法实现较高矫正水平的“教育”和“矫正”。

(五)未形成全面完善的矫正网络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在其刑罚执行时由公安机关管理。由于公安机关本身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刑事案件侦查等任务。实践中,公安机关只能做到对文件和档案材料上的把关和落实,对于社区矫正的教育转化、心理矫正、监督管理等重要工作内容就处于落空状态。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社区矫正机构和配套的社区矫正体制,未能形成全面完善的矫正网络。

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举措

(一)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社区矫正制度

1.管制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增加管制刑的义务配置。在管制刑中引入对受害人的赔偿、参加公益劳动、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等内容。第二,建立管制刑的惩戒保障机制。增设违反管制规定的处罚条款和相应的制度措施。如果罪犯恶意逃避法律制裁、拒不履行有关义务的情形下,可以调整原判决,对罪犯予以没收保证金或者撤消管制易科拘役的处罚,使管制等非监禁刑的执行过程保持必要的张力,督促罪犯积极遵守和履行法定的规则和义务,保证行刑的效果。

第三,扩大管制刑的适用范围。管制作为一种限制自由的轻刑,其适用对象不应根据犯罪性质来确定,而应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确定,对一切可以适用拘役的罪犯均可以考虑适用管制。

2.假释的改革和完善

第一,修改有关假释的限制性条件和实质性条件的法律规定。笔者认为,对于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一律不得假释不合理。这类犯罪人犯罪的原因、性质、危险性程度各不相同,采取一刀切的禁止假释的做法,不利于这部分罪犯的改造和重新融人社会。应在立法上对此类犯罪的假释条件规定更加严格,如提高最低服刑限度,延长考虑期,强化考虑期内的监督管理等。

第二,改变假释的裁定和程序。笔者建议,修改假释的裁定机关和裁定程序的法律规定,将假释裁定权由专职的假释委员会行使。

第三,增加强制假释的规定。加拿大法律规定,罪犯在监狱服完刑期2/3以后,获得法定假释,但其行动仍受到矫正机构监督。我国可以借鉴此做法,对特定符合条件的罪犯实行强制假释。

第四,修改执行和监督机关的法律规定。笔者认为在司法行政部门内设立非监禁刑执行机关(社会矫正局),专门负责对包括假释在内的犯罪分子进行管理与监督。

3.缓刑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对缓刑的适用条件明晰化、具体化。如增加投案自首、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主动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或减少犯罪造成的损失、积极退赃、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实质要件作为缓刑的条件。第二,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建议将有期徒刑缓刑的期限提高到五年。我国每年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所占比例为50%以上,这其中被判处三至五年的犯罪分子也占相当的比例。

第三,建立可靠的缓刑宣告前的调查制度。即在判决、裁定前,对被告人是否适用缓刑,建立一套严谨周全的调查评估制度被告人返回社会后危害社会的可能性进行充分论证,以确保依法适用缓刑制度。

第四,完善撤消缓刑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规定导致缓刑撤消的法定事由,即缓刑考虑期内再犯新罪、发现漏罪、实施了情节严重的违反法律或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这些规定不尽合理。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缓刑的“延长考虑期”制度,对于轻微违反缓刑条件的罪犯,并不立即取消其缓刑资格,立足于挽救犯罪人的目的。

4.监外执行的改革与完善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本应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服刑,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措施。

第一,扩大暂予执行的对象范围。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可以监外执行的对象只有有期徒刑和拘役,是否可以考虑扩大到无期徒刑。

第二,增设被监外执行人员的义务规定。

(二)增设社区服务刑

社区服务,就是法院以刑事判决的方式,判处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数量的时间内必须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无偿劳动,作为对社会赔偿的一种方式。

1.适用对象。包括可以适用五年以下短刑的未成年犯、轻罪犯、过失犯,对所有武器或暴力进行犯罪的人排除适用社区服务刑。

2.适用期限。我国社区服务刑的期限规定在60-240小时为宜,因为社区服务的劳动主要应该在业余时间完成,以不影响罪犯在社会上的正常生活为原则。

3.实施机关。由公、检、法、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整合力量,成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对违反社区服务刑执行制度的,给予警告或者行政处分等,对个别情节严重、恶意逃避社区服务劳动、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可以规定以拘役来代替。

(三)构建完善的社区矫正新机制

1.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笔者认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及范围至少应包括四类:一是未成年犯。尤其是对于那些罪行较轻的未成年犯或未成年初犯、偶犯。二是轻罪犯。具体范围可以考虑将原《刑法》所规定的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三是过失犯。过失犯罪其主观恶性程度一般不会太大,使用社区矫正刑,更有利于他们的改过自新。四是老、弱、病、残、孕犯。

2.增加禁止性或义务性规定。英国法律中,法官可以判令被告人进行无偿的从40小时到240小时不等的社区工作即“社区服务”,或者要求服刑人员在宵禁期间不得进入某一特定的场所,或要求其在晚问或周末留在家中不得外出等等J。我国的社区矫正可增加对服刑人员管束的某些禁止性规定,如在一定条件下禁止其出入特定场所或与特定人员来往,增设一些义务性规范,如向受害人道歉、赔偿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的损失、参加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积极承担家庭抚养费用等。

3.改进矫正方式,丰富教育手段。当今,许多国家社区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方法已经成为成熟法律制度写进法典,适用对象宽泛,种类繁多,除缓刑、假释外,还有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电子监控等,在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改进我国现阶段矫正手段单

一、效果不显著的现状,必须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个别教育与分类集体教育相结合。二是专职教育与兼职教育相结合。三是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四是课堂式教育与互动式教育相结合。

4.畅通渠道,加强协作。加强沟通协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矫正机关对罪犯实施矫正的判决或裁定参与意见。以假释为例,社区矫正组织通过调查罪犯服刑期间表现、走访罪犯家庭和社区、与罪犯面谈等方式,形成对该罪犯是否适于社区矫正的意见,在监狱向法院提交假释建议书的同时提交法院,法院在此基础上最终作出假释裁定。同时,矫正机关还可在对管制、缓刑类服刑人员判决前向法院提交参考意见,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二是在矫正过程中各司法所与监狱建立协作关系。在矫正责任人与罪犯原服刑监狱民警间建立直接联系,矫正工作者可从监狱民警处直接获取许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对于重点服刑人员的管理起到帮助作用。

5.建立立体化的社区矫正网络体系。社区矫正网络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主体,具体由政法委统一领导,司法局组织实施,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狱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为执行机关,以上机构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第二级是为矫正工作提供专业协助的机构和个人,包括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心理咨询和矫正等方面的专业协助。第三级是具有社会责任感自愿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无偿服务的社区志愿者。三级组织形成一个强大而功能完善的社区矫正网络。在第一级组织高效运转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二、三级组织的作用。特别注意培育村级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在监控服刑人员行动上的便利作用,为司法所将工作重心从监控转向教育和矫正提供条件。

第二篇: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2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论文内容提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管理融合的产物。本篇论文主要是在人类文化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和一些典型的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剖析,并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试图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一些新思路。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发达国家

中国特色

海尔集团

一、企业文化概述

基本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特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认识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戏规则,所以始终会以“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被大家认为有效的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并自觉维护的;

3.企业文化是习得的

4.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

5.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关键价值。广义概念

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企业文化并不是抽象的,它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实体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如企业形象(CI)、企业的制度等。

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偏差。第一,外在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几个词,不是内在本质内容的全部;第二,企业文化中实际存在的糟粕是肯定不会出现在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第三,外在表现形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频繁更改,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却因各种因素的时刻变化而处在时刻变化之中。

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要地位,一个人被一家企业录用而成为这家企业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代表着是大多数老员工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与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自然是新员工被同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二、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特征分析

企业文化既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更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世界各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就了各国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1、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企业文化重视经营理念和发挥团队精神。首先,他们强调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经营理念实质上也就是企业的管理哲学、经营思想及企业精神,体现着共同的价值观,它对外可以树立企业形象,对内可以激励员工士气。

其次,日本的企业文化非常注重团队精神。日本的家族主义传统使得企业文化中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团队精神。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较深厚的“血缘关系”,人们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对企业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日本团队主义文化具有发挥整体力量,强化雇员集体意识的作用.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个人的创造力和自由精神。

最后,该企业文化还重视柔性管理和吸收他国的先进管理理念。所谓柔性管理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感情投资与道德风化,充分发挥人、价值观、作风、技能、有机结合的“软管理”作用。同时,日本在企业管理中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重视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努力发掘和创造日本民族管理思想和方法。

2、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美国一向重视突出个人的作用,提倡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这种民族文化成为美国管理文化的基础,并造就了企业文化的两个主要特征:强调个人能力和理性管理。突出个人的作用确实对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刺激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摩擦和能量内耗。但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雇员的合作意识较差,影响整体力量的发挥;二是企业雇员的流动性较强,缺乏“从一而终”、献身企业的归属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理性管理追求明确、直接和效率,生产经营活动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为标准。这种重视合理的组织系统、管理程序、职责分工、科学的管理手段等的企业文化说明,美国企业更加重视硬性管理。

美国企业文化的成功典范

美国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凭此形成了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如IBM、摩托罗拉和朗讯等。

我们看看摩托罗拉以“人本管理”的企业文化:摩托罗拉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人性,为员工、客户和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并将之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最高准则。其之所以在全球取得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坚持了人本管理。在摩托罗拉,人的尊严被定义为:实质性的工作;了解成功的条件;有充分的培训并能胜任工作;在公司有明确的个人前途;及时中肯的反馈;无偏见的工作环境。因此,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使得摩托罗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德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欧洲在近现代以来一直都是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极,而一直处于欧洲核心国家地理的德国,其民族特点、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在整个西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德国组织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欧洲文艺复兴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带来的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强调依法治国,具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欧洲普遍的精神性与人文色彩较浓的特点。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较,德国人非常强调约束权力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改变社会制度的办法是将权力重新分配。合作的基石是团结而不是权力。德国文化要求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并不十分强烈,对组织采取有限度的忠诚。德国人的理性思维一流,热爱自由和轻松工作,关注职位保障。德国企业重视各个季度和的利润,考核周期短,做事快捷,重视眼前利益,尊重传统,注重承担社会责任。

三、中国的企业文化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解放前民族资本企业中萌芽的企业文化

中国近代工业创建以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资本企业,代表了中国早期具有独立商品生产经营组织性质的企业文化的萌芽。

2、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企业文化

这一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政治性。第二、伦理性。第三、主动性。如“铁人精神”就是这一时期企业文化的代表。

3、改革初期转型阶段的企业文化

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信仰模糊化。第二、不适应性。第三、非平衡性。

(二)中国企业文化现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不断加强,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其现状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残酷的事实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的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

②诚实守信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企业精神第一要义,目前正逐步渗透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③“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已受到更多的关注。

(三)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一,从内涵上看,还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第二,从结构上看,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板块,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之间缺乏通盘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从状态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明显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第四,从内容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具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价值导向的基本特征。

中国企业文化还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其他分支文化,诸子百家,包括兵法、谋略等也都被企业文化分别的吸收。如:兵家的管理思想──深谋远虑等。

二、不同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普遍现象,如“顾客至上”、“产销统一”等。

数千年所形成的带有强烈儒家文化影响和明显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痕迹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特色反映在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上,印上了不同于西方的显著印记,形成了具有东方传统特点的中国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强调集权式管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具有突出的政治特色和意识形态色彩。面对中国企业文化长久以来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现在的状况和特点,我们应该为了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实现民族企业在全社会中的发展与壮大。

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海尔集团为例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希望在吸取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海尔集团的案例,提出构建我国企业文化的一些建议。

海尔是1984年创立的,其前身是一个破烂的街道小厂。而如今,海尔销售收入已愈700多亿,其产品覆盖了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生物制药等广阔的领域。海尔之有今天,原因在于不断激发变革、改进、创新和更新。海尔能够实现新的跨越,在于不断否定自我、坚持创新、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最主要的就是怎么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及真诚到永远地为消费者服务。

海尔总裁张瑞敏就曾说,他在海尔文化的形成和建设中担任了设计师和牧师的角色。正由于张瑞敏对自己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大力宣传、鼓动和灌输,才使得海尔人认同丁海尔文化,而职工的这种认同感一产生,就会心甘情愿地把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当作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企业负责人所期望的企业文化。

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企业的典型代表,海尔集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学习。

1、学习经验,大胆创新

众所周知,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具有典型特色的企业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洲文化,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建立起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①学习德国的质量意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只注重全面质量管理的形式,而忽视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1985年7月,海尔集团接到用户对冰箱质量的投诉,立即突击检查仓库,将76台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毁。通过这次“砸冰箱事件”,海尔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思想在员工中牢固树立起来,为随后的严格质量管理提供了契机。

②吸收日本的基础管理。“5S”是日本向全世界输出的重要的管理技术及文化,为各企业改善环境及减少以外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有益的帮助。“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海尔在.“5S”的基础上将“安全”生产加上,成为“6S”,并针对国民文化心理,以负激励的方式固化现场管理制度。

③借鉴美国的管理思想。海尔集团在不断的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其企业文化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上级对下级的过度管理。事实上,这种过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度.而美国的管理思想恰恰是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因此,海尔集团借鉴美国的这种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不仅要求集权,还适当的分权,使每个人都成为决策经营单位,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员工的流失问题。

2、发挥企业的“个性”

如果说民族文化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

在发展“个性”方面,海尔密切关注社会变迁,注重创新、发展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就是海尔创新理念得以发扬的核心。

①人才竞争理念。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海尔集团的思路是,企业不应像伯乐那样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海尔营造一种全员竞争的氛围和机会,择优上岗,而不是事先就把目标锁定在少数几个人身上。

②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按照“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的”理念,海尔集团广泛开展干部轮训、员工学习、竞争上岗、点数工资、计效联酬、双向选择等旨在提高员工素质的措施,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在人的优化组合中,优胜劣汰机制起了关键作用,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和进取精神,使企业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③奖励制度与设备、发明命名制。《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中明确规定了海尔的奖励制度,并且规定凡本集团内员工发明、改革的工具,如果明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由所在工厂逐级上报厂职代会研究通过,以发明者或改革者的名字命名,公开表彰宣传。这大大改善了海尔的文化气氛,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

五、总结

总体上来说,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时必须将价值观的确立与调整,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制度与文化两张皮”的现象,有效实现管理制度效能,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强式文化。民族文化是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核心,因为无论你承认也好,否定也罢,民族文化心理都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理性的态度与做法是:批判、吸收、借鉴、发扬。简言之,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加上“扬弃”。只有在建立起适合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优秀的文化理念与管理方式,才能找出一条适合企业,适合中华民族企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之路。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二版

2、http://baike.baidu.com/view/4152.htm

第三篇: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思考

关于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思考与对策 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就需要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企业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中小型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因此,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一种理解和诠释,它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企业独有特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其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尽管企业文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产生的。

作为一个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传统交通运输企业,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事业进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很多细节方面有待加强。作为一名办公室管理人员,我对构建我们公司的特色企业文化有以下建议。

一、我们企业要注重团队精神的重要价值和巨大作用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指的就是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企业的领导要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员工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组织的决策,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员工有地方、有时间、有机会向领导反映问题,互通信息,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企业也要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去,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这就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更是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

二、我们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员工的队伍建设

我们物流企业是始终站在服务社会的最前沿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是企业的外在形象,因此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建设,在工作中积极树立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大力弘扬“自信自强、奋斗奋进、求实创新”的盐道物流进取精神,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建设,以品行素养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形成一套核心的价值观,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深化文化建设,引导员工践行正确的企业价值取向,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实现和谐发展。

三、我们要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并成立企业文化项目小组

在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要的教育培训是万万不可少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我们企业应该多举行各种培训,边学习边工作,多干事,多钻研,多出成绩,不断磨练和提高,人尽其才,各展所能,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在企业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建设出一支创新能力强、事业心强的核心团队。在培训取得效果达成共识后可以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小组,以此来负责往后企业文化工作实施的具体事宜,并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企业的文化事业能够开展地井然有序。

大多数物质资源都是会枯竭的,但惟有文化生生不息,因此,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它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指引我们企业走向成功。对于我们江苏盐道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来说,重组后的新公司刚刚起步,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做到企业和企

2业文化同步进行,以此来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努力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所以,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企业文化要想更加成熟,就需要我们企业不断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的地完善企业文化,使之迈向成熟阶段,最终提高我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宏伟目标!

第四篇:努力构建有海岛特色的和谐社会要点

努力构建有海岛特色的和谐社会(1)

舟山经济社会运行已呈现“发展快、质量好、投入大、统筹实”态势,和谐发展需要进一步重视加快本岛北部开发、构筑北生产大格局,增量提质、增强工业的支撑作用,围绕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舟山围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和各项社会发展事业的投入,积极构建具有海岛特色的和谐社会,取得了明显成效。分析2006年以来舟山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情况,可以用“发展快、质量好、投入大、统筹实”这四句话来加以概括。

发展快,指的是舟山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全省乃至长三角16个城市保持领先地位。1-9月,舟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出全省平均4.3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湖州市高2.8个百分点,继续居全省和长三角16城市首位,领先优势呈进一步扩大趋势。1-10月,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各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居全省第二位;1-9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居全省各市首位,其中出口增速居全省第2位。

质量好,指的是舟山经济社会运行继续呈现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特色产业支撑拉动作用明显的高效优质势头。从效益看,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居全省各市第7位,同比上升2位。其中效益提高幅度、利税利润增幅、亏损企业亏损额降幅均居全省首位,产存品存货增幅列全省最低。从产业转型看,1-9月全市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长24.6%,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3.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9%。其中临港工业总产值增长35%,高出全市工业增幅7.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6%。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增长56.7%,高于轻工业增幅近43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5.8%,表明舟山工业正从以渔为主向以港为主、以轻为主向以重为主转变。

投入大,指的是舟山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投资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1-10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97亿元,增长38.0%,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8.18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97.2%,同比增长40.6%,增速位居全省各市首位。令人惊喜的是全市完成工业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53.1%,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63.2%,位列全省第一。在工业投入中,船舶修造业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85.7%,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6.2%。这表明,舟山投资的规模继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后劲继续增强。

统筹实,指的是舟山上下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明显实效。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教育资源进一步共享,已建立教育共同体13对,共有35所中小学参与,可望基本实现全市初中学生在城区或城郊上学的目标。切实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全市共有7234名贫困生受到资助,总计金额410万元,160名贫困学生就读高中暖促班。1-9月,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472元,增长17.9%,增幅居全省各市首位,增幅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更令人惊喜的是,舟山渔农村低收入户的人均现金收入达2729元,增长30%,快于高收入户增速13.5个百分点,两者之间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6.56:1降为5.87:1。据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初步评价,舟山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已跃居全省第4位。

在舟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外部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大,内部和谐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重,还需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快本岛北部开发,构筑北生产大格局。尽快形成北生产大格局关系到舟山今后能否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参与国际产业转移分工,打造长三角、环杭州湾先进临港产业基地,关系到“十一五”期间舟山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寻找新的增长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完成各项奋斗目标。统一规划,本岛北部开发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出区块利益束缚,站在全域统筹协调的高度,统一规划、集约布局。重点是尽快编制完成《舟山本岛北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空间功能布局,区块合理分工,达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集约集聚、环境资源科学保护的目的。加大招商,重点是引进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因此必须灵活机制、外引内聚,加快本岛北部产能释放。近期以船舶配件、船舶修造、中型石化、机械加工为重点,突出以产业链延伸吸引项目落户,以大企业拉动吸引中小企业配套。要鼓励和支持市和各县(区),特别是本岛南部工业企业向本岛北部集聚。在全市对外招商引资活动中,要重点推介本岛北部,今后全市新的大型招商项目,凡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应尽量优先考虑布局在本岛北部。基础先行,要按照建设本岛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要求,考虑北部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建设覆盖北部大区域的交通、供水、供电、港口、通信网络。政策扶持,鉴于当前北开发属于大投入阶段,自我滚动积累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比较紧张这一实际情况,建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读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二)增量提质,持续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目前,舟山船舶工业布局已初步完成,水产、机械等传统产业大规模外延扩张制约因素很多,临港石化还未能产出。因此,在增量的前提下,应着重提质,确保工业在基数增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增强对GDP的贡献度。船舶工业,重点是要抓好欧华、永跃、常石、中远等一批已投产项目的产能释放,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产出最大化。积极推进仙草潭、东邦、太平洋海洋工程、常石三期增资,中远三期、四期工程的建设进度,力争2007年起能陆续投产使用。加快推进建龙蚂蚁修船基地,日本产业重工、新加坡万邦等大型船舶项目的前期工作,使船舶工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持续接续。要引导支持船舶企业走科学创新之路,提高企业研发、设计、制造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新型船舶、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丰富修造船工艺,缩短修造船工期,提升修造船档次,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修造船产业特色,在增量的前提下全面提升舟山船舶工业的档次和水平,逐步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型,从单纯依靠资源优势向资源、科技两者并重转变。进一步推动船配产业发展,重点是提高本地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在中船重工、扬帆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建龙船配基地落户动工。特别要支持和鼓励市内机械、运输等行业通过现有设备技术改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及通过合资、合作、嫁接等形式向船舶配套业实施跨行业扩张和拓展延伸,向本岛北部集聚。石化工业,重点是积极推进和邦化学25万吨/年芳烃工程项目、天禄石化8万吨/年丙烯工程项目、浙海油污水处理项目、普陀华远化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进程,力争2007年底、2008年初有项目投产,打破舟山石化工业“零的记录”,成为“十一五”中后期重要增长点。水产加工,要通过提高质量,拓展加工领域,开辟销售市场等手段规避出口贸易壁垒、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推动水产加工业稳中有升,使舟山工业快速增长有扎实基础。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本岛及相连岛屿城乡一体化。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本岛及其周边相连岛屿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善舟山投资、发展和人居环境。供水,充分整合大陆引水工程、本岛及相连岛屿水资源、现有水源工程和供水设施,推进本岛及相连岛屿间水资源统一、有效的管理、调度、配置,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农村供水普及率、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交通,要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道路建设,围绕建设覆盖本岛及相连岛屿的农村客运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垃圾,积极推进本岛及相连岛屿城乡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城乡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分类汇总、集中处理。绿化,把城区绿化向农村绿化延伸和拓展,提高绿化树木观赏性,以营建景观林和多功能林为主体,以山体绿化、平原绿化、村庄绿化、主要通道两侧生态观光绿化为重点,实施“彩化工程”,构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彩化体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电力,目前本岛及相连岛屿已实现城乡供电一体化,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电网承载能力,减少线损,提高供电安全性。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就业工作,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竞争的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改革现行户籍管理体制,探索取消户口城乡二元结构,进城落户的渔农民在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及经济适用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四)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目前,以港口物流和海洋旅游为特色的舟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十分良好,房地产、海运、建筑业的税收已占地方税收的62%以上。要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平衡增长。港口物流,重点推进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马迹山矿砂中转二期、六横凉潭岛矿石中转、六横煤电一体化、马岙液体化工品中转等已获准项目的建设进度。要加快“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的建设,完善中转设施、拓展中转领域、优化集疏运条件、寻找新的中转合作项目。要抓紧实施虾峙门30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马岙港区航道工程、佛渡锚地工程。进一步加大公共泊位建设,完善港口管理和服务平台,丰富港口物流通道,充分发挥现有港口设施功能,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海运业,要以港养运,力促港口开发与本地运力介入相结合,利用港口物流基地建设的优势,提高当地运力参与率,消化当前部分过剩运力。要加强资源整合,引导企业以收购兼并、引进控股等形式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形成规模化竞争优势。要鼓励企业发展适合舟山特色、企业特点的船型、船种,逐步淘汰中小型船舶,实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形成区域优势和专业优势,提高海运业的市场竞争力。海洋旅游,要抓紧编制完成《舟山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盘筹划嵊泗徐公岛、桃花悬鹁鸪、岱山山外山、长峙等整岛整体旅游开发,加大环岛旅游开发,建立游艇俱乐部,打造海上观光休闲旅游精品。要进一步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国际旅游网络,设计和推出富有海洋特色的、与长三角接轨的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提高旅游收入。房地产业,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波动情况,编制完成《舟山市中心城区住宅建设与人居发展规划》,指导舟山住房保障和住房套型调整等各项工作,推动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不仅是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在试点过程中,由于城镇、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成熟,当前法律框架的束缚,以及社区矫正管理机制的滞后,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矫正经验,在本土化时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现实的角度,着眼于当前法律性、机制性等问题,既要以 “拿来主义”吸收国外先进的行刑理念和经验,又要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勇于突破、构建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制度。

一 构建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

一、社区矫正顺应了世界行刑理念的变更交替和发展趋势。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刑罚适用逐步进入以非监禁刑为主的阶段,“报应主义”刑罚观念逐渐被“目的主义”刑罚执行观所代替,社区矫正模式开始成为刑罚适用的主导。许多国家对于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主要不是采用关押在监狱里,而是放在社区中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这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社区矫正方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要方式。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统计数字,2000年就缓刑和假释两项,加拿大适用社区矫正比例最高,达到79.76%,澳大利亚为77.48%,美国为70.25%,韩国为45.9%,俄罗斯为44.48%,在我国则不到15%。近几年,随着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逐步深入人心,罪犯缓刑假释率一度提高,但还是远不足30%。

二、社区矫正能有效降低行刑成本,更好地配置行刑资源。

我国历来推崇重刑主义,在实践中大量应用的监禁刑,使国家行刑成本居高不下。2003 年财政部与司法部联合下达了监狱经费支出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全国监狱系统实际需要高达 210 亿元经费才能正常运转; 到了2008年,根据《河南省监狱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的规定,仅河南一个省监狱经费财政拨款总额就达到13.58亿元。高比例的监禁刑,势必带来高额的行刑成本、超押的监狱规模、过重的政府负担。现代刑罚理论认为:犯罪本身是对社会的一种破坏,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投入人力、物力来弥补,刑罚是国家和社会迫不得已的选择,要尽量使这种投入最小化、而使产出最大化。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就摸索出了社区矫正这一控制刑罚成本、提高刑罚效益的有效措施。众多西方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实践表明,广泛适用社区矫正并不会导致犯罪的大量增长。根据中英量刑制度比较研究课题组代表团的赴英考察,在社区服刑的每个犯人的经费支出,只相当于在监狱内服刑的犯人经费支出的十分之一,而二者刑满释放后的重新犯罪率相当。因此,社区矫正一方面能够极大地降低行刑成本,缓解监狱改造的压力,可以使监狱机关能够集中更多财力、人力、物力矫正那些恶习较深且社会危害性大的罪犯;另一方面也可以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充分地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

三、社区矫正是贯彻首要标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长期的监禁,使罪犯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缺乏了解和认知,使其丧失学习新生活技能的机会,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行刑社会化理论,一些刑释解教人员因长期处于监狱单调、机械的生活环境中,以至出狱后仍按照监狱的生活方式接人待物,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就是所谓“生活节律监狱化”。“生活节律监狱化”的危害很大,它不仅使罪犯出狱后不能加强“有规则的游戏”,不能正常参与竞争,不能尽快适应社会,而且容易导致罪犯重新犯罪。监禁时间越长,释放后适应社会生活的困难就越大,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弱。如果罪犯在刑满释放后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他们就有可能重新犯罪。据调查,罪犯回归社会的第一年是重新犯罪的危险期、高峰期,这期间重新犯罪的比率约占三年重新犯罪的50%,这是由于刚释放的罪犯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缘故。而社区矫正没有将罪犯与社会隔离开来,它不仅不阻碍犯罪人回归社会,反而有利于犯罪人与社会的再融合,更好地、更快地适应新生活。因此,大力发展社区矫正刑,对于降低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立法的相对滞后给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形成阻力。

目前,我们在基本法中仍然没有对社区矫正做出相关规定。关于社区矫正的正式发文,2003年7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两高两部)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浙江、山东6省市启动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5年1月,两高两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将试点扩大到河北、内蒙古、重庆等12个省(区、市)。2009年9月2日,两高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从2009年起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也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全面运行。由两高两部发布规范性文件对社区矫正的规定,虽然使试点工作过渡到正式开展,但这种规范性文件,仅仅是个权宜之计,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应当将社区矫正严格地限制在法律范围之内。2011年5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提出了社区矫正概念,更是从反面督促立法者,必须加快制定出一部统一的《社区矫正法》,对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社区矫正机构和工作者、社区矫正的措施及管理办法、社区矫正执行程序、社区矫正的监督、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规定。

二、社区矫正主体不明确,且没有专业的矫正队伍,严重制约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

由于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没有出台,实践中对于社区矫正的机构一直模棱两可。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来执行。这一规定存在很大弊端:一是名不正,言不顺。公安机关属于刑事侦查机关,它的主要职能是维护社会治安、侦查和打击犯罪,刑罚执行权理应由专门的机关来执行。二是从实践情况看来,公安机关本身任务繁重,警力不足,所以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对被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和教育,而被判处社区矫正的犯罪分子,虽然其人身危险性小,在社会中执行刑罚,但对他们还是应该监督、改造,并非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如果教育改造措施跟不上,刑事惩罚的力度不够,犯罪分子就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改造,也就不能实现刑罚的目的。2 三是双重主体。根据《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而《刑法》中对于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双重的主体既不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又容易造成执法的推诿和托辞,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四是社区矫正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仅仅依靠“拆东墙,补西墙”的人员配置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多数试点地区也从监狱、公安系统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干警来帮助司法所工作人员,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矫正教育需要一大批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包括具备心理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必须建立起一直独立的高素质的社区矫正队伍。

三、社区矫正刑适用率低,是推进社区矫正发展的重大缺陷。

《刑法修正案

(八)》虽然明确提出了对于管制、缓刑、假释必须进行社区矫正。但是由于传统的重刑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无论是民众还是基层审判人员都不由自主地认为“治世用重刑”,这样才能威慑犯罪分子、降低犯罪率。于是在司法实践中,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非监禁刑适用条件太窄、太严,适用率较低,社区矫正的对象普遍减少,更谈不上如何发展和创新这项制度了。

三 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做法

一、更新行刑理念,是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基础。

现代刑罚理论认为:刑罚除了体现对犯罪人的惩罚、实现司法威吓、满足民众报应心态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实现特殊预防的目的,也就是说在给予一定的法律惩处之后,还要采取各种矫正措施把违法犯罪的人员教育挽救过来,而不单单仅是报应、惩罚、威慑。社区矫正是基于对监禁刑的反思之下提出来的先进行刑方式,基于刑罚个别化、经济化、行刑社会化、恢复性司法理念等,使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有了先进的价值基础。

(一)行刑个别化。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对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采取比较严厉的刑罚进行制裁,而对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则可以适用比较轻缓的刑罚予以矫正。个别化原则要求根据犯罪分子罪行的轻重,社会危害性大小,人身危险性的大小给予不同严厉程度的刑罚方法。

(二)行刑社会化。

人类刑罚的发展史大致沿着死刑——监禁刑——非监禁刑的轨迹发展。对于那些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将他们置于社会之中,使他们融入社会生活能较快地促使他们改造。行刑社会化的目的是要避免给犯人打上监狱化的烙印,尽量使行刑的过程、方式、环境与社会的生活过程、方式、环境相一致,以便罪犯回归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三)刑罚经济性。

刑罚是一种有限的社会资源,在行刑过程中,监禁刑的运作成本极高,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最大的社会效益。把罪犯放在社区矫正,既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促使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又可以缓解监狱压力,符合经济学上的成本效益原则。

(四)恢复性司法理念。

恢复性司法认为:犯罪就其本质而言,首先侵害的是被害人权利,其次侵害了社区的权利,最后才侵害了国家的法律秩序。因此,犯罪人的责任,不是被动的接受刑罚惩罚,而是积极地挽回因犯罪造成的不良后果,消除犯罪行为对被害人和社区的损害。同时,由于犯罪是社区关系不良的一种体现,社区成员应当对犯罪集体负责,每一个犯罪人身边的人,都应该对犯罪人悔过自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依据,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条,形成配套的刑事司法体系。

1、制定《社区矫正法》。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奠定了基础。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刑罚及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按照我国目前试点工作的情况,社区矫正是作为刑罚执行方式而存在的,因此社区矫正的有关工作应当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制定一部统一的《社区矫正法》。

2、扩大管制适用范围。

管制刑是我国独创的一个非监禁刑刑种,它是将罪行较轻且人身危险性不大的犯罪人放在社会上由专门机关在有关社会组织的协助下对犯罪人进行必要的管束控制的一种刑罚。对于那些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过失犯、偶犯、未成年犯等尽可能地采用管制刑。在实践中,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刑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建议在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法定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刑条款中,全部增加管制刑。

3、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

法律对于适用缓刑的条件规定太笼统,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缓刑的混乱,建议在立法中列举出适用缓刑的具体情形,比如: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的精神病犯;过失犯;胁从犯;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者等等.这些情形中,有的属于主观恶性不大,有的属于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认知能力的欠缺,对他们适用缓刑,有利于其认罪悔罪,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未成年犯,应施以特别的适用缓刑条件,应当比照成年人把标准适当放宽,只要没有法定禁止适用缓刑的情节,就应该尽可能地适用缓刑。

4、灵活适用假释。

依据刑法修正案八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刑法》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笔者认为对累犯假释适用上的限制,并进行从严管理,重点矫治,会有利于犯罪的预防,但对于重刑犯适用假释的限制规定却过于宽泛有悖于刑罚个别性原则。例如:同是因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在犯罪的主观恶性、犯罪的倾向方面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罪犯属于初犯、偶犯和 4 激情犯他们中大多数人主观恶性并不深,并且确有悔改表现,如果剥夺这些人的假释权显然有失公正,并且与刑罚的目的相违背,建议有区别性地放宽假释的适用条件,给予重刑犯假释适用权。

三、培育建立规范的社区组织。

社区矫正工作立足于社区,社区组织的广泛参与是社区矫正成功推行决定性的因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组织从不发达到发达,组织制度从不规范到规范,组织结构从不完善到完善一般都要经历长达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因而,社区组织的发育和社区组织结构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社区建设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被重视,各种类型的社团中介组织不断涌现并在城市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特殊意义上说也就是发挥社区接近民众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其防控犯罪的能力。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自愿式互动和以共同目标为基础的认同式互动为互动的主要形式,而在行政压力驱动下的强迫性互动正在被逐渐抛弃”。这些组织以不同身份代表本社区参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发动居民关心社区事务,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社区组织的工作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民主参与的窗口,能够提高社区共同体意识,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四、组建高素质的社区矫正队伍。

社区矫正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国外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必须受过专业知识训练,具备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有责任心。虽然社区矫正主要是在社区中进行,在执行方式、方法上与监禁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国家刑罚的执行。在我国社区矫正的对象是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类罪犯,涉及到的不仅有刑种不同,还有执行场所的变更。由于他们适用的法定条件不相同、撤销的程序和条件不相同,执行的方法和监管的措施也不相同。因此社区矫正工作者要能清楚地了解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并能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因而从这一点上来说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比起监狱警察来说,对象类别更多,工作内容更复杂。社区矫正工作者还要掌握与社区矫正工作性质相符合的科学的矫正方法。与监禁矫正中行刑个别化发展趋势相同的是,由于罪犯犯罪的原因不同、犯罪心理、家庭背景不同等等的不相同,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各不相同并且是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法和监管措施。

此外,由于社区矫正在社区中执行,与监禁矫正有所区别。监禁矫正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其矫正效果往往要等到罪犯出监后才能显现出来。而社区矫正是在一个开放式的矫正过程中,矫正的效果可以说是社区的居民所有目共睹。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认识的偏差以及不支持,也会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产生许多无形的压力,而且矫正效果的好坏、能否有效地控制罪犯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与社区居民的安全。由于矫正对象还存在着暴力犯罪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监狱”,社区矫正工作者有可能或甚至比监狱警察所承担的风险还要大。因而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必须符合社区矫正是刑罚在社区中执行的这一特殊性质,符合在社区中执行对罪犯进行矫正的特殊规律和要求。

下载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新机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新机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

    我国社区矫正的行政主导型模式探析 摘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实践和理念,引起了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适用的方法体......

    社区矫正

    康平县社区矫正 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12月,康平开始进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按照康平城市人口中进行社区矫正的比例比农村相对较多的特点,设立了康平镇和东关屯镇两个乡镇进行试点......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放在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决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 一、名词解释: 1、深度访问法: 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获得成效:(第二组) 1、全市社区矫正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3月5日,为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安全管理,市矫正办制定并下发了《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分析工作暂行规定》,《规定》明......

    社区矫正

    二○一一年度达坂城镇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 责任状 达坂城镇司法所 为进一步做好达坂城镇“五种罪犯”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

    社区矫正

    浅谈我国社区矫正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 小组成员:李磊黎明武鹏蒋杭翔牛龙田志祥 社区矫正就是指通过各种非监禁刑罚使罪犯得以留在社区中接受教育、改造,以免监禁刑可能带来......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调查报告【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社区矫正所体现出来的发动社会力量来矫正改造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