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美术复习教案
课题:六年级美术知识梳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加强对本册教材的系统掌握。
技能目标:通过系列整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情意目标:在回顾全册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全册知识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全册知识要点。
作业要求:根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重点及能力目标,较为系统地进行归纳整理以手绘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课件。
学生:教材、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 直接入课
做好上课准备
稳定情绪、集中精神
二、梳理知识: 20分钟
1.十一册教材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按照“线条、色彩、设计、国画、泥塑、版画、欣赏、综合探索”等几大知识体系将本册教材各课分类。
2.系列知识要点:
对各系列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总结。
3.六年级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按照各知识体系将所学各课分类整理。
学生根据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以线条、色彩、设计、国画系列为重点)
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并欣赏年级优秀作业。
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目标。
通过按各知识体系将所学各课分类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梳理与总结;在集体交流中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及能力目标。
三、归纳整理: 18分钟
1.实践内容:
根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重点及能力目标,较为系统地进行归纳整理,以手绘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2.提出要求
(1)内容精练、准确;
(2)图文并茂、构图合理;
(3)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观赏性。
3.指导学生进行手绘报的设计与制作。
观看、聆听,明确实践活动要求。
通过绘制小报的形式,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总结与归纳,加强理解与掌握。
四、课堂小结 1.5分钟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2.回家继续完成完善作业
欣赏作品,重点为内容精练、准确;图文并茂、构图合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观赏性。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互欣赏作品,促进思维扩展,并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
六年级美术复习计划
一、情况分析
从我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对美术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准备好学习用具。对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绘画和手工方面的技能较强。只有个别学生绘画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二、复习目的:
通过本次复习,增强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本期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及绘画、手工的技能,并能把这些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复习内容:
1、掌握分解构成的基本方法,会基本的空间构图。
2、掌握一定的线描技巧,能对景物进行绘图。
3、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在色彩构图中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4、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能创作出有一定个性的剪纸作品。
四、复习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复习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温故而知新,对于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操作等技能加强练习。
3、让学生多实践,巩固学生绘画时线条的流畅性,构图的整体性及对色彩的感觉等等。
4、开展绘画比赛,手工比赛等等,帮助学生消除复习时的枯燥感,增强复习的趣味性。
5、对于在绘画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复习更有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
13周(六年级)创作画《和谐校园》
14周(六年级)复习基本步骤与技法。绘画《新农村》
15周,(六年级)指导画《人物素描》
16周组织美术期末考试。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新授教师
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第2课 探访自然的奇观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三、讲授新课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二)、小组交流研究:
1、除了刚刚欣赏的世界十大奇观,你还见过哪些世界自然遗产? 教师课件演示课本中的精彩图片,并分别对这些奇观做简要的介绍。
2、自然奇观美在哪里?
师生一起将这些奇观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概括
板书:色彩奇美 形态壮美令人惊叹 生态优美
四、学生实践
要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奇观,在作业背面写下自己的感想。学生绘画,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的感想。教师巡视辅导。
五、小结,布置下节课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作业展评
欣赏学生作品,并请画得好的学生读一读感想。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维持这里最原始的状态?
四、总结,延伸。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遗产是人类的财富,我们应该如何珍视人类自然遗产呢?今天,有些世界遗产正面临危机。除去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如:污染、战争等),我们能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呢?
第3课 我的书包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通过细致的观察自己的书包,发现自己书包除了背书以外还是否有其它的功能。和自己的旧书包进行对比,设计一款多功能的书包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书包每个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包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必不要少的工具之一,现在的书包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的美观,学生背着自己的喜欢的书包,就仿佛象平时穿衣穿裤一样必不可少,它可以说是我们的贴身伙伴,那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现在将我们的书包拿出来,摆在桌子上,我们细细的观察一下,书包中每个部分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大兜——小兜——侧兜——里面格层背带——提手
2、还是哪些特殊的设计?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的书包为什么这样设计。
4、小组讨论:你觉得书中的哪一个部分设计的不合理,你想怎么样进行改进呢?
5、你还想增加什么功能?
三、学生制作
1、展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完美,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把它打造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书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选出几位制作出色的同学。
五、教师小结:
看到同学们设计了多种多样奇异的书包,老师有了一种想法,就是希望同学们有一个不用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天天回到家里打开书包一学就到深夜,老师非常心疼你们,我希望设计一款智能书包,当你把书放进书包的同时,书本上的知识就像电脑一样贮存在你的脑袋中,而且当你背上书包的时候,感觉不到书的重量,这样能使你们的负担减轻。但希望是希望,我们能不能凭借幻想生活,我们还得为现实的生活打拼着。
第4课 画故事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景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3、通过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材料、不同学生的现象思维角度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望。通过画故事,体味故事中人物的精神,促进学生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自由等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合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画故事情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墨汁等国画工具,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英雄:(播放课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人物,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应该具有哪些形象特点?
二、讲授新课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英雄,想认识一下吗?
2、点击播放课件:(故事大意)很久很久以前,九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土地烤的直冒烟,禾苗都干枯了,铜铁沙石也软软地快熔化了,一些猛禽怪兽也出来作乱,人民苦上加苦。有一个叫后羿的人,带着玉帝赐给他的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去解救受苦受难的人民,于是故事发生了„„
3、点击播放课件:(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动画)论英雄:
(1)后羿具有什么精神?
(2)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为人类谋生存、大无畏的精神、正义感、不畏艰难、机智、勇猛、技艺超群。”
4、审题:
后羿:后羿长什么样?(年龄、发型、服装)
射:(1)后羿的武器是什么?你想怎样设计弓箭的造型(课件显示不同造型的弓箭)
(2)后羿弯弓搭箭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课件显示不同造型的射箭姿势)
(3)他在什么位置射?是准备射?射箭中?还是已射下? 日:(1)十个太阳长什么样?
小结:形态各异、狰狞、顽皮、得意、猖獗。
(2)太阳的表情:后羿弯弓搭箭,满天流火,落地的变成了三足乌鸦。有的太阳刚刚中箭,还没有开始变成乌鸦,是什么表情?别的太阳看到他的同伴被射中时有什么表情(课件显示不同造型的太阳)
5、国画线描作品展:欣赏后羿射日的线描作品,拓宽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6、讲解常见的没骨法和双勾线法:没骨法:直接用色墨点写的方法。双勾线法:用线条进行勾勒后设色的方法。
三、作品欣赏:
打开教材第8-9页,大家一起欣赏研究书上的优秀作品,分析他们的成功与不足。(从选材、构图、主体形象、色彩、笔墨等方面)。
四、学生实践:
创作新英雄:现在,你就是后羿,是正义的化身,在你面前的纸张上让正义的后羿和邪恶的太阳展开激烈的战斗吧!也可结合自己的选题进创作。
第5课 装饰画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刮画纸,水粉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画种,它的名字叫装饰画。
板书课题:装饰画
二、新授新课
1.什么是装饰画?你能说一说你听了它的名字后对它的理解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小结:装饰画一般是指具有装饰意义的绘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一般的图案、图画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欣赏性和装饰性,其价值在于满足人们装饰的需要。2.介绍装饰画的种类:
以适用环境划分,可分有人物装饰画、家居装饰画等等;以性质划分,可分有抽象装饰画、现代装饰画等等;以制作材质划分,可分有油画、动感画、木制画、摄影画等等;以制作方法划分,又可分有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裱装饰画和手绘作品装饰画等等。此外,装饰画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作品,它涉及到美术、鉴赏、工艺等的多个范畴,因而可以说它是一种聚集多元化的专业性产品。3.欣赏书本作品
(1)丁绍光的《乐园之梦》你能说一说作者在这张装饰画中表现了些什么内容吗?
静谧的蓝色密林中,洁白的飞鸟与婀娜的少女相依想戏,引发人们无限美的联想。疏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的金色线条,带给画面一种月色融融的感觉。
(2)平时我们经常画的画叫写实绘画,今天欣赏了装饰画后,你觉得装饰画和写实性绘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 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4.装饰画绘画方法
(1)装饰画构图,是我们不断刻苦锤炼的首要课题。装饰画的构图较一般绘画更具鲜明的视觉特点,要求简单明了。一句话,装饰画的构图是体现装饰画特点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然也是装饰画观点的集中反映。装饰画的构图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性较强。它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是根据作者的观念自由发挥组织画面的。由于装饰画是通过鲜明强烈的视觉语言的传达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因而装饰画的构图一般是比较鲜明的。也就是说,画面大的结构应当清楚鲜明,这样,才能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感受深刻。(边欣赏书本范作边体会)(2)装饰画的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艺术创造。这些知识我们会在第6课《装饰色彩》一课着重学习。
三、布置作业:
请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学生练习,第6课 装饰色彩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3、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
教学准备:欣赏用的范画资料,绘画工具、材料,拼贴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提问:装饰画中的牛与自然界中的牛对比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装饰色彩
二、新授
1、讲授装饰色彩。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2、欣赏分析作品
①、农民画《耱地》师: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虽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复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这么多色彩吗?农民画家敢于把牛画得这么艳丽,显示了他们对色彩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②、学生优秀作品
比较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上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三、作品展览,激发创作激情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鲜明、艳丽、明快。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装饰色彩?给人什么感觉?
2、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五、课后拓展
展示其他内容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第7课 彩球的设计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习插接彩球的创作、设计步骤和方法。
2、用多种纸张完成彩球的制作。
3、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学习,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作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彩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规律。
教学难点:研究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组成球体的规律。做出新颖、美观的彩球作品。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剪子,圆规,直尺,划线笔,彩球数个,旧挂历纸,胶水等。
学具: 剪子,圆规,直尺,划线笔,旧挂历纸,胶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彩球了解彩球在什么场合使用
常用于节日或现代居室装饰,很受人们的喜爱。彩球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2、板书课题——彩球的设计
三、新授
1、提问:这些彩球是由什么基本形组合而成的?基本形在外形、色彩、装饰上有哪些特点?彩球的什么地方吸引你?它是怎样组合的?
2、分析教材研究设计步骤与方法。
自主探究:每组桌面上都有一个已完成的彩球,请组长带领大家将彩球打开,分析一下再重新组合。研究讨论正多边形组成球体的规律。
一组:正三角形彩球作品。二组:正方形彩球作品。三组:正五边形彩球作品。四组:正四边形与正六边形组合的彩球作品。分析什么样的基本形适合制作彩球?开口处开在哪里最为合适?
3、欣赏书中作品。打开教材第14~15页。
4、学生总结制作方法,教师演示部分制作的要点彩球设计与制作要点
四、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作业提示:
以分工合作的方式,用卡纸设计多边形的基本外形,并进行复制和装饰美化,然后组合成彩球。
学生:组长负责,本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提醒学生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课堂作业总结。
1、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表扬作业认真,效果好的同学
五、展示与评价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2、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
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
评选出:创新设计奖、最佳制作奖。
第8课 奇思妙想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
2、课件演示: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1)你们看这是什么?(2)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块巨石出现在什么地方?
3、课件演示: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教师简介作品和作者。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
出示课题:奇思妙想
二、讲授新课
1、图片探讨,寻奇:还有一些画家也有着这样的奇思妙想(欣赏、分析书中作品《公寓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
2、提问:在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你能总结出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吗?
4、教师拿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 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5、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三、尝试表现
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
(一)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 1.注意黑白对比。2.注意疏密变化。
(二)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大胆创作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一次小小的发明就会诞生在你笔下。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9课 添画人像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认为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教学准备:
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从《画自己》开始学习了一系列的人像画的方法,对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师出示一组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来欣赏一下,说说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绘画风格、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添画人像
二、新授
出示课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大师作品。
1、简单归纳脸型、五官的的基本特点。
2、欣赏作品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物特点
3、简析作品的绘画特色及风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
b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 c版画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
d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
4、添画指导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怎样添画它的另一半呢?
学生答: 可以用圆珠笔勾线,画线描; 可以用彩色水笔添画,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 可以用油画棒添画,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另一半; 可以用颜料来添画,模仿印象画派的风格。
三、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根据不同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有创造性地画出人像的另一半。
教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四、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年轻大师们的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呢?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
(1)添画特色(2)线条(3)形体特征(4)五官特征(5)布局
3、修改调整
第10课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
2、结合多种版画技法,创作一幅有情趣的作品。
3、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元素,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综合版画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材质与技法的选择与构思。教学准备:
各种可以制版的材质、油墨、水粉色、调色盘、纸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检查用具准备
二、游戏导入
1游戏,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① 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
② 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③ 想一想这种纹理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2、提问:生活中除了指纹之外,还有哪些物质也有它们各自特有的纹理呢? 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瓦楞纸、纱布、果皮、树叶„„
揭示课题: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三、讲授新课 作品赏析
1、欣赏冯兆平《海静潮初落》 观察画面中木纹、网纹的巧妙利用,猜一猜这些特殊肌理效果的制作材料分别用了什么?
2、课本中的学生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3、你还能发现哪些新奇有趣的制版材料?它们能够运用到哪些形象的表达上面呢? 学生间相互交流。
技法研究:综合版画是一种风格多样、技法灵活的版画形式,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选择多种技法。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艺术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根据本组采集到的制作材料,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
以组为单位或尝试各组相结合,合作完成作品。
六、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七、展示点评
教师组织展示交流。
第11课 装饰柱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认识柱子,了解各种柱的,使学生对柱子产生兴趣,进而研究柱子的形态,结构与柱子上的装饰。
2、制作装饰柱,培养学生学生设计,制作及装饰技能。
3、体会生活中的美,欣赏自己作品的美。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柱子相关知识,制作一个漂亮的装饰柱子。
教学难点:柱子的形状及装饰。教学准备:
纸箱,纸卡,彩色笔,彩纸。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检查用具准备
二、导入
1、教师黑板上画一个柱体,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与现实生活中联系,可以将柱体想象成什么?回答:柱子。
2、教师将柱体添上几笔,画成一个亭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亭子的主体是靠柱子支撑。(教师板书柱子作用之一:承重、支撑)
3、教师继续绘画,将亭子变成房子,反问学生,房子中有柱子吗?(可以联想古代建筑)
教师总结:柱子是我们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它无论是在建筑物的里面还是在建筑物的外面,都有着承重支撑的作用。但是露在建筑外面的柱子光秃秃的,不好看,那么古代时候的人就非常的聪明,他们对柱子进行了装饰。
出示课题:装饰柱
三、新授课
1、他们是怎么样装饰的呢?
学生回答:雕刻,镂空,彩绘„„
2、这些资料是哪里得到的?学生回答:自己收集的。
3、谁还收集到了资料,说一说。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内外。
4、今天我们也有一个任务,做一个现代的立体装饰柱,你们愿意吗?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5、欣赏书中的作品,根据书中学生的作品,想象一下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柱子。
(1)根据自己的材料,讨论装饰柱的设计形式?
(2)你的装饰柱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学生汇报: 戏剧脸谱 立体纸塑 手工折纸 花纹装饰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教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给予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
小组队长介绍自己的作品
六、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
第12课 动画片的今昔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了解动画片的发展过程,能说出3部-4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片名称。知道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2、能制作一组简单的动画,能运用本课学习的有关动画和审美、技术等知识评价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动画片的发展过程,能说出3部-4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动画片。
教学难点:运用本课学习的相关知识,评述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检查用具准备
二、导入: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录像,〈大闹天宫〉片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画片,用艺术的眼光去感受它、了解它。
三、新课
1、深入认识我国的经典动画片。
学习卡一:〈小蝌蚪找妈妈〉提问:你知道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吗?
片中的画面是用什么绘画方法表现的?
猜一猜片中的许多形象取自哪位画家的花鸟作品?
学习卡二:〈九色鹿〉
提问:在造型、色彩方面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它取材于哪里吗?
你能说出它描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吗? 学习卡三:〈张飞审瓜〉提问:这部作品是以我国哪种传统艺术形式来制作的?
学习卡四:〈人参娃娃〉提问:这部作品是以我国哪种传统艺术形式来制作的?(剪纸)
这些优秀作品陪伴一代人度过了童年。剪纸、水墨、木偶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而且使国产动画片在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
2、介绍动画片的历史:
第一部动画片——有声动画片——彩色动画片——精美、造型夸张的动画片——三维动画片
3、学习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把角色的每个个动作分解成若干个逐渐变化的动作,画出一张张不动的但逐渐变化着动作或形态的画面,用逐格摄影机一张张拍下来,然后以每秒24格的速度连续放映,这样画面便动起来了。
三、学生作业
选择喜欢题材,制作一幅简单的六格动画。
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拓展
写一篇小文章,谈谈你对当今动画片的认识。
第13课 拟人化的卡通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2、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夸张、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拟人化的卡通作品
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的塑造与表现。教学准备:
关于卡通的图片、创作过程的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探究拟人化卡通的造型:
1、组织学生把搜集下马看花图片及实物在各组交流。
2、研究文具或其他用品的形状、功能。
3、研究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色彩。
4、师生交流资料。
三、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用品。
小组交流信息情况并观看世界各地的多样文具及其他用品,引导学生产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爱护学习及生活用品的好习惯。
四、实践活动:
1、提示:我们认识的一般学习及生活用品与拟人化的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设计卡通文具及其他用品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设计才更巧妙?
2、倡议:个人或小组为自己或他人设计一件新颖有趣的拟人化的卡通文具或其他用品。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讲评作业
第14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
三、讲授新课
1、小组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5、示范
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四、艺术实践:
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五、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第15课 留给母校的纪念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及老师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维护母校荣誉,为母校争光,对母校抱以感恩之情。
2、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3、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集体创作作品的整体美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帮助学生确定艺术创作的题材
2、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
3、帮助学生确定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4、示范木瓢画制作步骤
选择材料
先上一层白底色。
待干后用铅笔轻轻绘制草图。
着色时依据造型设计不同的色彩并进行美化。
水粉上色,最后上透明漆,使作品色彩更艳丽、耐久而不褪色。
四、学作创作
指导学生绘画或纸立体造型
提示:选取小学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画出来留给母校作纪念。
画出自己想对母校说的话和自己的愿望。
巡回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五、展示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想法。
第16课 我的成长记录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综合已尝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出六年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瞬间。
2、能用美术语言来记录童年成长的足迹。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及爱生活的情感。
4、发挥其想象力及对艺术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已尝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出六年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瞬间。
教学难点:集体创作《毕业小报》,编排时应把握好作品的整体美感及风格统一。教学准备:
优秀学生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欣赏美丽的校园
2、欣赏学生生活的图片:展示课件,六年来校园生活照片(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军训、升旗仪式等)
出示课题
三、启发思考
1、组织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
作品表达了什么内容?
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四、鼓励创新,交流构思 记忆最深刻的人和事,你得到了哪些发展,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学校的一个角落。
五、布置作业,学生创作。
集体创作毕业小报,学生都难以把握整体和和谐与统一,教师要合理引导,适当调整并适时给学生以建议等。
六、课堂评价
第17课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2、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
播放陕北民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这是哪里?
资料反馈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小组研究:
民间艺人为什么喜欢将抓髻娃娃作为剪纸的表现题材?
抓髻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
有哪些变化和寓意?
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需要注意什么?
四、艺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尝试
五、课后拓展: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代表自己独特地域风格的古老艺术,有很多艺术形式与剪纸是姊妹艺术。
第18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难点:图案形象的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教学准备:
各种苗族服饰、录像、图片、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了解有关苗族服饰特点
搜集苗族服装、服饰图案的实物或图片。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提问:通过课前学习,谈谈你对苗族的了解。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进行补充。
2、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苗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先民不断被迫迁徙,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4、引导学生欣赏“百鸟衣”
“百鸟衣”的传说、用途、图案特征、色彩、欣赏价值。
5、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了解有关“蝴蝶妈妈”的传说。
6、欣赏“牛首龙纹”的图案,了解有关“龙”的传说。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四、学生作业: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服饰图案进行临摹。
能讲其寓意。
五、小结:组织交流。
第19课 复制与传播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
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 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的图形表现,完成旅行线路,形成初步的图标设计意识。
3、让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并在观赏描绘中表达出来,抒发对家乡景观的热 爱,以家乡美景为荣。
教学重点: 即手绘景点图形标识,小组合作拼成一张长沙旅行线路图。
教学难点: 绘制与表现出简洁生动的景点图形标识。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
教学用时: 40 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导游,带我去探访一下长沙各大景点。
1、提问: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长沙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总结: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景点很吸引人,现在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向 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推荐,那就是“能说话”的地图。我们分小组把同学们各自 搜集到的长沙各个景点信息汇集成一张有特色的“长沙旅游线路图”,让更多的 人走进长沙,了解长沙,喜欢长 1 沙。
二、对比分析 了解地图
1、出示三种特别的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手绘图),了解地图的不同表现 形式。
2、说说最喜欢那种地图,为什么? 图文结合的地图给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读性强。
三、探究方法 尝试用图标式地图来表现长沙旅游景点。
1、查看长沙旅游景点,普通地图显示,找出景点有代表性的照片。
2、师生探讨图标的设计要点,小训练画图标。总结景点图标要点:抓住景点特征、概括简化。
3、课件欣赏了解同一个景点图标不同的设计效果。
4、设计一条你认为最经典的景点路线推荐长沙景点,并试着用简单的地图 画下来。
5、老师示范: 把简单地图转化成图标地图,增加地图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诱惑力。
四、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给予参考意见。
五、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第 2 课《光影变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 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
难点:掌握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三、教学准备:PPT 课件 素描工具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白色的小鹿身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 小结: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明暗的变化(板书)--------光影变幻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同一个球体,他们的明暗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样)顺光、侧光、顶光、逆光 ?课件:侧光球体 讲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线、反光 ?素描中用铅笔画画如何在纸上呈现出 亮部、灰部、暗部。练一练: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用笔轻有什么样的表现(分组探讨)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颜色重,显得暗:用笔轻显得亮。
3.直观演示:怎样画圆锥体?实物观察 绘画步骤:勾画轮廓 画出暗部和投影------视频,尝试画一画 描绘细节明暗变化------视频,对比观察 4.作品赏析
5.学生作业:用明暗表现事物(画侧光)
6.拓展延伸: 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纸上画出物 体的亮部,可见,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 3 课 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 括表现景物。教学难点: 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 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家园?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二、夸夸家园
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 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
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
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
三、新授课
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摄影、绘画......)
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
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4、师演示作画步骤:
①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
②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 关系的处理。)③整理。(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 排的合理性。)
5、作品辨析:哪张画更好?为什么? 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 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
四、尝试练习作业要求: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 当地添上一些色彩。
五、作业展示,评述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2、总结: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 一物,都在 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 护!
第4课 编花篮
学习目标 :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学具准备:小花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 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 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 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3、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5、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 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 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
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 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
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 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 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 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 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
(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 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 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
第 5 课 纸魔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 8 方框的拼摆、组 合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课件出示刘谦图片。
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 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板书:《纸魔方》
二、探索新知、动手实践
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
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学生尝试制作。)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 安全。
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
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
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咦?它们跑哪儿去了? 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
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 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要求:
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
2、组合造型漂亮。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
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
2、小组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夸夸它。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
2、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 6 课秦陵兵马俑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 了解和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对话
2.导入课题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1974 年 3 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 世 10 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 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 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 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 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 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 俑。
第二课时
一、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 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 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 品反馈
二、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 关资料。展示 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7课小园艺师(活动一)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 识。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图片、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 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 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 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2、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 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 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 13 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 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 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 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欣赏引导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 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2、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 水:水池、小溪、喷泉
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 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 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
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三、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
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四、评价活动
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7课小园艺师(活动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
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 识。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纸、笔。
教学过程:
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 ??揭示课题 :
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
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 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
二、感知材料
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 15 中的什么内 容。
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
二、合作学习尝试体验
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
2、分工: 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 等职务。
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
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四、欣赏评价
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
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
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 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
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一)
教学目标 :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 16 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 组放置在操场。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 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 5 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制作)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预备一个 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
三、互相学习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 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 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 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
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3.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
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
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三、作品欣赏 拓展方法 作品
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作品
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
3.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四、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
2.评析交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二)
教学目标: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收集稻杆、麦杆等材料。.也可以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杆草叶材料(废 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
二、欣赏导入
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制的稻草人。
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板书:随意自在 ;造型简洁、夸张、概括。
三、发现问题
1.提出尝试作业要求:运用带来的材料在 5 分钟内编织任意形。(学生分组尝试制作)
2.师生共同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①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不合理,看上去比较粗糙,材料浪费大)。
②结绳(打结处较多,草头没藏好)。
③编织方法(较单一,基本上是平面的)。
④形体结构(松散,不牢固)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评
四、方法指导
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分类。
2.设计图——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简笔小动物或小人物。
3.简化造型——教师将设计图进行简化,防止学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诱导。
4.用料分析 5.画出预想效果图
6.教师示范,分编或分捆各部分,再进行组合。.修剪整体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强调整体美观,制作细节精致而生动)
五、作品欣赏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哪种制作方法完成。
1.分析作品《狮子》 :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狮子 的头部、脚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编织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分析作品《狗》 :狗的嘴采用编织方法,身体和四肢用捆扎方法。
六、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探索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编织、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七、作业评价
1.评价要点:
①构思大胆,巧用材料。
②特征突出。③形体稳固。④方法多样。
2.推荐学生课余关注乡村文化与艺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贴画、泥塑、糖人等。
第 9 课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雨、雪情景。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 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难点: 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 画创作。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引入新课。
二、艺术作品的欣赏。
1、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 22 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2、欣赏冰、雪、雨、雾、云的图画,3、猜猜画家们怎样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
三、学习技法、练习创作。
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
2、根据自己准备的选题,尝试绘画。
四、深入探究
1、欣赏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2、由水资源缺少的图片引入招贴画的欣赏。什么是招贴画?要素有什么? 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图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3、制作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与广告语。绘制样稿:铅笔勾勒 装饰完成:上色、修饰。
4、设计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4、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
四、小结,拓展。与同学一起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我们有什么办法 来改变现状?
第 10 课 艰苦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 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 分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 《抗日游击战》 《胜利渡长江解 放中国》。问: “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 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二、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 《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 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
(1)左实右虚
(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3)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
(4)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5)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 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 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 《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 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2)放映《支柱》 《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 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四、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第 11 课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25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
(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 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 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 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 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 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 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 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 11 课 劳动最光荣(活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 27 爱劳动的情 感。
2.进一步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学习画人物动态组合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组合的画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 18 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 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
(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 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二、同龄作品欣赏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 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
(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三、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 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四、作业展示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第 12 课 废物利用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2、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
3、增强环保意识及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 分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欣赏感受 谈话引入,欣赏徐冰的《凤凰》作品。
1、同学们了解凤凰吗?你们心目中的凤凰是什么样的?教师简要介绍凤凰: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是汉族的民族图腾,是人们心目中 的吉祥之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称之为“凤凰涅盘”,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 生。
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请同学们边欣赏 边思考: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
3、学生欣赏、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个问题,如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建筑废弃物做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拼合在一起的?艺术 家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
1、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凤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 师讲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
2、接下来我们欣赏作品的几个局部,(教师出示凤凰的头颈、翅膀及尾巴三 个部分的放大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凤凰的这些部位分别用了哪些工地废 弃物作为材料?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形状、颜色与制作的这只凤凰身体部位有什 么联系?能够让我们产生 哪些联想?
3、师生交流后小结: 《凤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及工 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废弃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废弃物材料的巧妙联想与组合: 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 “凤尾”等。
三、欣赏交流,深化认识
1、教师出示教材中彩绘木雕、铜鎏金材料制作的《凤凰》,组织学生欣赏、思考:两件《凤凰》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材质有何不同?给人怎样的感受?师 生交流后小结。
2、出示一组综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学生欣赏,体会不同材质在作品中的作 用。
四、课堂小结,学习延伸
1、课堂小结。
2、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上)
目录:
1、远近的奥秘
2、风景写生
3、心中的风景
4、会动的剪影、水墨画—动物
6、形体切挖
7、我们做乐器
8、宇宙之旅
9、保护文物
10、爱护古建筑
11、电脑美术
12、中国画和油画 远近的奥秘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节课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组织教学: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2-3 节课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风景写生 课时: 3-4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 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作业点评。
《心中的风景》 课时:2-3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通过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练习来解决)。
难点: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通过示范和学生实践来突破)。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教材,大挂历风景挂图,示范用水彩画具材料等。
学具:教材,水粉画工具材料和8开作业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画具准备情况,安定好学生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观赏导人,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可用优秀学生作业)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三)讲授新课。(边讲边示范)
1.选景构图。
可用较大的彩色风景照片挂历作为实景,也可将学生带到室外,视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挂历是方便易行且有效的办法。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以教材上的示范步骤为例。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步骤图)。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3.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一中景一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四)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五)学生自行作业,教师指导完成。
(六)简评作业,布置学生收拾好工具材料。宣布下课。
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
课时:3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1-2 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3 课时(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水墨画——动物(第1-2 课时)目标: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讲述调墨、调色。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
水墨画——动物(第3-4 课时)
目标: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画的小动物。学习螃蟹和松鼠的画法。
重难点:笔墨的掌握和使用小动物的造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松鼠和螃蟹的图片。准备作画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师准备好范图以及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
请两位学生上台画麻雀和虾,老师进行讲解,指出优缺点及应改正的地方。
老师现场示范讲解松鼠及螃蟹的画法,并归纳出作画的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布置作业,画松鼠和螃蟹。
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动物的造型及笔墨的处理。征集作品并讲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后拓展
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水墨画。形体切挖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我们做乐器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乐器 难点:设计乐器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教学过程: 第1-2 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 :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2、师生交流评价。
3、布置下节课工具。第3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和声方面继续加工乐器,让自己的乐器更好。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学生展示乐器
①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②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③教师评价,小结。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宇宙之旅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教学用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相关载人飞船与宇航员的知识。
2.同时并准备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欣赏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3.导入课题。
4.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5.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6.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二.发展阶段
1.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然后回答。
2.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3.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4.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5.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6.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7.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8.师到各小组给予指导。9.各组学生开始制作活动。
三、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附: 认识太空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比如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祖冲之、张衡„„。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取得了很多成果。人类是怎样从地面上到太空,在太空又是怎样探测太空世界的呢?
(首先,要有航天发射中心,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1、了解航天发射中心
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主要发射人造卫星。现在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卫星,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外国的新闻,这些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2、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火箭是用来发射卫星、飞船的。“长征”系列火箭是世界有名的火箭,它为我国发射了许多卫星、飞船。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州”号航天仓,里面装载了一些种子、纪念品、还有五星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第二天凌晨3时30分回到地面,后来,“神州”号上的五星红旗作为最特别的礼物送给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次航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很骄傲。
保护文物
教学领域:综合探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 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 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四.放映录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
特色.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教具:青铜器实物,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保护文物.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 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 1,兽面纹方鼎.2,四羊方尊 3,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 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 1,虎噬鹿青铜器座 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 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
器又有什么不同.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六,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爱护古建筑
教学领域:综合探索 总课时数:17,18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
(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
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 杭州西湖 山西恒山悬空寺 苏州网师园,拙政园(七)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
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教学活动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 重檐是怎样建的 斗拱是怎样结构的 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评价总 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互评 中国画和油画 课时:2 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的《五牛图》也是最早的纸本作品,到张大千的墨山水也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由工笔到重彩写意人物都经历了几个阶段。
2.油画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是我国近现代的油画作品也有了长逐的进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装饰味十足的戏剧人物,也是写实与抽象相互穿插。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创新目标: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电脑美术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
时:1 课时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作业设计:利用复制、粘贴的功能组合画面。并且可以用改变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铅笔工具
德育目标: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一种喻意在里面。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重 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难 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让同学们去发现,去想去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空白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们自己理解。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把自己的国画作品带入课堂,让同学们能更进一步更真实的看到国画作品让学生们有信心相信自己也会做的更好。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兴趣点:
(1)观看神话故事的影视作品;(2)以动作模仿神话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
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b.准备小锦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总结时可打开小锦囊,揭开谜底。)
2、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小组代表扮演教师预先指定的艺术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其他组员猜演的是谁,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猜对最多。(2)为什么我们能凭动作表情就能猜出这个艺术形象呢?
小结:每个神话艺术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色。
(3)有时候凭动作也不能猜到是谁,为什么? 小结:神话故事人物除了表情、语言、动作之外,还有服饰、道具,综合起来,他们的形象就变得更加可爱了。
(设计意图: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了解个各个神话艺术形象的特点。
3、细节欣赏,品位艺术形象。
(1)我们该如何欣赏这些神话艺术形象呢?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好呢?请同学列举一下。
(2)我们选一个神话人物明星来分析一下。(3)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事迹?表现出他怎么样的性格呢?
(4)出示哪吒的图片,这是《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哪吒的各种特征?
(板书:动作、表情、衣服、兵器)
(5)你想象中的哪吒跟这个“哪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有什么区别?
(板书:造型简洁、装饰性强、有时代特点)(6)通过分析哪吒这个神话艺术形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都有鲜明的性格和时代特色,艺术家们就是以此为想象的依据,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引导学生探讨欣赏艺术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b.通过关键词与美术语汇的板书内容,使学生认识艺术形象的主要造型要素。)
4、比较分类,扩展欣赏范围。
(1)同一个神话故事里的艺术形象是唯一的吗?你可以从哪里找到证据呢?
(2)课本第5页《西游记》的人物造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谁能说说这些造型之间有何不同?
(3)你势能说说神话艺术形象都有些什么类型吗?(善与恶、正与邪、人、动物、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文图片的比较。认识到同一种神话形象、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有所不同。)
5、欣赏评述。
(1)再次观看一个学生喜欢的神话故事电影。(2)用简单的线条描绘自己喜爱的神话人物形象。(设计意图: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加深对艺术形象的了解。)
第2课 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科幻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幻故事、科幻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科幻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科幻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兴趣点:
(1)观看科幻故事的影视作品;(2)以动作模仿科幻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收集机械人的图片和相关的实物模型或玩具。
3、准备相关题材的学生作业。
二、课堂导入:
1、提问:你知道电影《帝国反击战》的内容吗?
2、播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段。
3、启发:这部电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对电影中的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它有哪些特征能说出了吗?与你们最熟悉的形象有何区别?
4、引导:还有更多关于科幻形象的知识,这节课大家共同来深入了解。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欣赏和阅读教材图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这些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从造型上,大概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其艺术形象特点、功能、结构如何?
2、引导学生思考书的科幻形象带有哪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要素,哪些是未来想象中的要素。
3、教师举例把任意四样东西给予学生想象。举例:苹果、鸟的嘴巴、灯泡、轮子。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以及构思。
4、讲述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根据造型的种类及其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设计表现,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地球生物的虚实对比与组合、拼接的方法构成新造型。
第3课 假如我回到古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车船、服饰等造型特点;(2)能自编——个“时空之旅”的小故事; ③能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和景物并置,构成一幅画面。2.过程与方法:
①收集资料:观察发现某个时期的建筑、车船、服饰的造型特点;
②自编故事向同学们描述自己回到古代后发生的奇怪事情;
③创作评价:独立命题绘画创作,并相互点评看谁画得最奇特、有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能与同学相互分享“时空之旅”的小故事; ②对中外经典美术文化产生欣赏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观赏古老遗迹与珍贵文物中的造型细节特征:构思自己走进古代的故事想象画。2.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角色形象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3.兴趣点:
(1)现实与超现实并置,能带给学生奇特的体验;(2)互讲自编科幻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用线描想象画的方式,表现自己走进古代的一个场景。2.较高要求:
能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和景物并置,构成一幅有情节的画面:
3.个性探究:
①能运用建筑、车船,服饰的造型细节特征和色彩丰富画面效果;
②画面故事奇特有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查阅古代建筑、车船、服饰等造型资 2.准备《兵马俑》简笔示意图;
(二)导入课题:
1.检查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2、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内容:
图中有什么人物或景物?他们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属于哪个朝代?:
3.如果有相同年代的图片,教师可以向全班学生展示,分析其共同特征;
4、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朝代事情,并回答最喜欢回到哪个朝代:
5.再次引导学生构思一个故事,如果回到过去.自己会做什么。
6.如果能将这些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一定很新奇,出示课题,准备讲述新课。
(三)欣赏交流,提示方法: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兵马俑)图片,参考范例导赏,从年代、人物相貌、服装等方面提出观察点。
2。教师出示绘制好的兵马俑简笔画,提示描绘要点,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在绘画构思上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例如:古代人在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我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4.教师出示绘制好的一张古代人物读书作品,作品中留出一个位置,创设一个情境,问学生可以添加什么人物,随后启发学生描述准备画进去的人物的服装和动态。
5、教师小结描绘的创作方法:构思故事情节——画出作业草图——“我”在做什么——最后画出古代人
(四)创作实践,感受乐趣:
1、提出创作要求:
参考图片资料,简单描绘出某个时期的人物或景物,把自己的形象也画进去,组成一幅作品。
2、教师随堂辅导学生作画时,提示“自己”的角色和画面细节的表达
(五)展示评价
组织一场作品发表活动,让学生在作品展示中交流与评价。
1、以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组织交流。
2、教师总评,表扬构思奇特的作品,点评作品的不足之处。
第4课 我们来到25世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科幻画的构思、构图与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从科学意识出发,欣赏为了世界的科学奇迹与文明生活;
② 从审美角度出发,欣赏与表现科幻画表达的美好愿望与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与同学分享构思资源,有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努力学习的愿望。教学重点:
学习“未来世界”科幻画创作的构思与表现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渗透科技意识和具体刻画细节。兴趣点:
①未来世界的科学故事; ②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选择一种表现方法.描绘自己来到25世纪的科学幻想画: 2.较高要求:
画面借助有趣的情节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3.个性探究:
描绘的形象生动有趣,与别人的不一样;画面表现手法丰富: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收集科幻图片和影视作品,了解学生喜欢的科幻动画故事。
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采取小组教学。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特的梦,梦见来到25世纪,我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变老,因为我吃了长生不老的药,我看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教师例举出一些怪异的现象:例如天上重新出现9个太阳,我们喝的水可以变成燃料,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太空人,我们住的房子可以自由活动„„其实,那个时候还有更多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
3、播放一个科幻片片段„„
4、要求学生将科幻片片段的情景描述出来。
三、课堂发展,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构思在25世纪的某天,全班开班会的故事。
2、引导学生想象25世纪的情景:植物、水果、房屋、空气、太阳、行星、动物„„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象25世纪的情景并写出简单的文字提纲。
四、故事编创,绘画实践:
1、提出创作要求。
(1)怎样表现主题?或描绘故事的哪个情节?(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认为、动物或景物?有什么交通工具„„
(3)画面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4)主要的人或物的位置、大小、形状、颜色怎样?次要的怎样安排?
(5)还需要配上什么东西呢?
(6)表现技法提示:简单反系以前学过的绘画技法、绘画元素:点线面、大小粗细对比、构图„„
2、教师组织学生一边编故事、一边创作。
第5课
我们的太空基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欣赏太空基地科幻画和图片;
②学会太空基地内务部分的立体造型设计和制作; ③学会选择综合材料,并正确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等工具、. 2.过程与方法:
①暗室情景下体验“宇宙”的神秘; ②小组分工合作建立太空基地; ③分享与评价作业成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对表现太空薹地有强烈的兴趣; ②喜欢选择新的材料制作表现作品。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基本的立体造型设计步骤和制作方法。2.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草图构思造型奇特的太空基地。3.兴趣点: 暗室情景创设。太空神秘游和造型奇特的作品欣赏评价活动。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独立设计制作太空基地内的居住地或工作的一件设施。2.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选择新的材料没计制作一个太空基地,并给自己的太空基地起一个名字。3.个性探究:
太空基地各部分用途分明,造型奇特。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教学方法:类比联想法、合作探究法、立体手工制作。2.教学程序:音乐感受——欣赏评诉——示范制作——设计草图——制作交流——评价总结。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以教室作为暗室(拉上窗帘、关上灯),在射灯的照射下,播放电子合成音乐作气氛渲染,教师引导学生,坐上“宇宙飞船”进行神秘的太空游。
(2)播放宇宙飞船升空的影片:离月球越来越近,离地球越来越远,逐渐变成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时太空一片漆黑,只有遥远之处有微弱的星光。
(3)图片展示:出现各种陨石、行星和星云,最后来到一大片星云上。这个巨大的星云原来是—个宇宙岛。
(4)主题引入:我们就在这个宇宙岛上建立设想(未来的)太空基地。
(二)讨论交流、提示方法:
1、图片欣赏:如何建立一个充满高科技含量的基地?我们来欣赏教材中的火星基地和月球基地,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情景。
3、分析太空基地的结构。
(1)用途:居住、工作;(2)功能:交通、通讯、能源:
4、分小组讨论准备建立何种基地。(火星太空基地、月球基地、海王星基地、银河基地„„)
5、根据构思,用素描和草图整理想象的太空基地。
6、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三)手工制作、实践活动:
1、按照构思好的形状和区域,分工完成太空基地的各部分模型。
制作时,指导学生先完成大的部分(如大的外形、建筑物、塔楼、飞行器等)。
2、用新的材料来制作(如荧光颜料涂色模型,可产生神秘感)。
①根据太空基地的特点涂上颜色,使色彩具有装饰效果;
②在暗室里用射灯检验,观察上色的作品是否效果良好,然后继续完成。
3、学生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时,必须做好安全和使用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在暗室中,配上射灯和电子合成音乐,黑板上布置闪烁的灯光和宇宙图片。
2、各小组布置摆放制作好的太空基地立体模型进行欣赏观摩会。
3、各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由发言人带领介绍本小组的作品特色。
4、其他小组可以针对展示小组的制作、构思等提问与评价。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学会欣赏太空基地科幻画和图片;学会太空基地内务部分的立体造型设计和制作;学会选择综合材料,并正确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等工具。并对表现太空薹地有强烈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设计制作太空基地内的居住地或工作的一件设施。有部分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选择新的材料没计制作一个太空基地,并给自己的太空基地起一个名字。
第6课 名人漫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夸张,以线描或其他形式绘制人物漫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尝试、体验,在漫画创作中领会漫画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描绘和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名人背舌的故事,感受名人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简练的线条手绘夸张的肖像漫画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找出名人形象的突出特征并把握其夸张的程度。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用线条画出一个名人的漫画形象。
2、较高要求:
能较准确地表现名人的神态与性格特征。
3、个性探究:
用多种漫画手法表现名人形象。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与发现——人物肖像的采访 ①猜一猜:他是谁?(爱因斯坦)②说一说:你知道他有哪些发明创造吗? ③看一看:哪些外貌特征夸张了?
2、思考与构思——漫画家是怎么想的。
①说一说:肖像漫画的美感在哪里?漫画家是怎么构思的? ②想一想:夸张哪些外貌特征是最有趣的?怎样体现名人的个性和职业特点?
3、尝试与体验——我也来当漫画家,①说一说:我要画哪位名人?
②想一想:我该夸张这位名人的哪些外貌特征? ③画一画:我也来当漫画家,运用我喜欢的表现手法,画出有趣的名人漫画。
4、评价与交流——看谁画得夸张幽默。
第7课 三面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第8课 展翅的小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懂得制作传动装置。
(2)用夸张装饰的手法设计小鸟造型。
2、过程与方法:
(1)在竞猜游戏中,找出各种小鸟的外形、颜色特征;(2)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制作传动装置的原理;(3)在欣赏活动中,学习点、线、色的搭配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鸟类的人文情感和科技意识。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爱鸟周”及“小燕车”等相关知识。②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展翅的小鸟。
2、教学难点:
掌握传动装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3、兴趣点:
①民间活动玩具的收集与观赏;
②小鸟玩具作品的展示与娱乐表演活动;
4、观察点:
①小燕车的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 ②小燕车的造型结构特征。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制作出一只能拍动翅膀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可爱又能拍动翅膀的小鸟。
3、个性探究:
①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造型各异的玩具; ②小组运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鸟玩具合作表演一个有关鸟类的节目,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1)观看鸟类的生活片断,了解鸟类的生存状态(2)交流与分享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基本特征,(3)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猜一猜这是什么鸟。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1、玩一玩:通过实物范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是如何带动翅膀的拍动的。
2、比一比:通过两组实物范例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滑轮能平稳走动和小鸟翅膀能自如拍动的制作技巧。
3、教师针对制作的难点进行现场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构思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
5、巧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练习。
活动三: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一是作品的外形美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美,二是了解保护环境与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2)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共享娱乐活动的乐趣。
第9课 会打鼓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质朴装饰用色表现手法; ②懂得制作摇鼓的传动装置。2.过程与方法:
①在合作创作中.探索打鼓鸟的整体设计方案; ②在欣赏活动中,学习民间玩具质朴造型与装饰色彩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爱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②感受小组合作的愉快。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懂得运用能量互换原理,利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打鼓的小鸟。
2.教学准点:
合作探究,学会看图制作,有效提高创作水平。3.兴趣点:
制作出会发出声音的小鸟。4.观察点:
关注发声玩具的鼓面与鼓架的组合成型特点。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会打鼓的小鸟玩具。2.较高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又能打鼓的小鸟玩具: 3.个性探究:
能制作出鼓声清脆、转动顾畅、造型独特的小鸟作品。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分享、讨沦:(1)看一看:欣赏课本中提供的摇鼓图片。哪个摇鼓最有趣?为什么?哪个摇鼓最美?为什么?
(2)说一说:你了解的民间玩具——摇鼓有汁么特点和历史? 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观看制作打鼓鸟的步骤,书上介绍的方法能看懂吗?不懂的地方与同学探讨一下。
(2)说一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解决?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沦: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2)做一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打鼓鸟。围绕打鼓鸟的装饰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交流,比一比谁的打鼓鸟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清脆,谁的打鼓鸟转动得最畅顺,谁的打鼓鸟造型最简练美观。
第10课 会跳舞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小鸟的基本结构、外形与动态特征;(2)学习运用提线木偶的制作方法创作鸟形玩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对比分学习抓住不同鸟类的特征;(2)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的环节,学习提线小鸟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废弃物品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表现。2.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不同小鸟的外形与动态特征选择合适的表现材料。3.兴趣点: 制作出外形生动,活动自如的提线小鸟玩具,并组织作品展示与表演的交流活动。4.观察点:
感受提线小鸟的脖子与羽毛材质的造型效果及活动性能。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会跳舞的提线小鸟。2.较高要求:
能制作出——只形态生动,色彩搭配和谐、会跳舞的提线小鸟。3.个性探究:
①能选择合适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巧妙构思与创作; ②能与同学合作表演一出提线小鸟木偶。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活动一:分享、讨论、①看一看:欣赏提线木偶戏。
②说一说:你认为提线木偶戏有趣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2: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欣赏课本中两组图片(鸵鸟、白鹤、学生作品)。图片中的鸟,外形、颜色、动作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表现它的外形特征?(2)选一选:利用教师给出的废旧材料,根据它们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应如何利用在设计中?(3)看一看、说一说:仔细阅读制作步骤图,你认为提线小鸟应分为几个制作部分?(4)玩一玩:尝试摆弄一个示范作品。
(5)说一说:提线小鸟为什么会动?是怎样制作的?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论: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2)做一做:动手制作提线小鸟。围绕提线小鸟的外形、颜色、动作,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4.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组织一场提线小鸟的表演。
第11课 神州大地之旅
教学目标:(1)能用恰当的语言对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作出口头描述,说出起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2)对比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与自然实景,发现其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
(4)学生通过活动,能为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过程:
(一)课堂发展,欣赏感受
活动一:挑选旅行团(选择探究主题)。
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教师和小博士设计了两条旅行路线,分为“人文景观团”和“自然景观团”两个旅行团,学生通过分组自主选择团队参加旅行。
1.简略介绍两团的区别,学生选团,并选出团长和小导游,2.团长组织团员们利用课前预习交流相关资料信息,了解旅游路线,提出旅游中想了解的知识,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完成学习评价表练习一:我想了解()。3.向教师汇报。
(二)学习活动
活动二:沿路看风景(宏观的浏览)。
以两个视频同时播发的方式展现神州的美,将学生带入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观看。
1、播放反映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的视频。
路线一:北京——西安——敦煌 路线二:黄山——漓江——九寨沟
2、作为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在欣赏的旅途中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以旅行团队的形式来讨论。
3、团长或小小旅行家向大家汇报旅行的见闻,如故宫、长城、兵马佣、敦煌壁画等等。
4、教师分要点归纳:
建筑:故宫、长城、天坛等 人文景观 雕塑:秦始皇陵 绘画:敦煌莫高窟壁画
实景图片:安徽黄山——广西漓江——四川九寨沟 自然景观
图画表现:国画《黄山云》、《千峰竞秀》
活动三:欣赏和感受(微观探究)
小博士想从我们中间挑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带领我们走近神州文化。
1、学生分组完成练习二:我感兴趣的景观是()。因为(),给了我()的感受。
人文景观——故宫、长城、天坛等;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壁画。
自然景观——黄山、漓江、九寨沟
2、以自然景观和国画作品中的景观对比发现,完成练习三:
相同的地方有:
色彩:
不同的地方有 构图:
用笔用墨:
表现最好的学生授予“优秀小导游”的称号。
(三)体验“游记”艺术表现
1、边游边记:一路走来,神州大地的瑰丽风光和历史文化让身为神州子孙的我们倍感自豪以为,也让人不禁赞叹她的美!怎样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住呢?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做成游记,把祖国的美景记录下来。
2、完成练习四: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国画、摄影、蜡笔画、语言评价、文字等)
(四)课后延伸,互动练习拓展练习:
1、这两条旅游路线远远不能囊括神州的神奇壮美、辉煌灿烂,小旅行家闷也一定不满足与去这几个地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条更棒的旅游路线,下次带我们一块去!
完成拓展练习:我来设计一条新路线()——()——()——()
2、提示下节课内容。
我们走出国门,开始我们的亚洲之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设计旅游路线。
成果:
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通过回答的方式形成下列成果:
(1)我最感兴趣的景点是什么?它给了什么样的感受?(2)自然景观和中国画作品中的景观对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
评估是通过量规来实现的。量规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第12课 亚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对亚洲的几种建筑、雕塑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选择临摹形式手绘长卷。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亚洲有代表性的建筑或雕刻艺术品,从中领略东方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接受东方艺术,珍惜世界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亚洲建筑的艺术风格;(2)了解亚洲雕刻作品的装饰风格。
2、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3、兴趣点:
以“旅行”的方式欣赏、探究亚洲各地的文化古迹。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对亚洲建筑与雕刻作出描述,指出其特点。
2、较高要求:
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然后连成长卷展示。
3、个性探究:
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个亚洲图片艺术小展览。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将上一届学生作品(亚洲文化遗产)长卷向学生展示。
2.请学生说—说最想去的地方,然后教师也说出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例如:印度
3.教师简单讲述印度的历史,然后眼引出泰姬陵。
二、课堂发展:深入学习:
1、提问学生泰姬陵的建造背景。
2、教师简单讲述其建筑背景,接着引导尝试分析其建筑特色。同时播放具有印度特色的音乐,营造气氛。
功能:陵墓
造型:穹隆顶、尖拱、有塔尖
材料:大理石
装饰: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
3、安排小组利用四个要素(功能、造型、材料、装饰)来比较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
4、教师作出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的比较分析,并画出简单的建筑风格示意图。
5、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所在国家的位置(印度、伊朗、土耳其)。
6、教师分析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分组实践,欣赏评价:
1、创设情境,布置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然后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提示:注意旅游线路和作品的表达方式(剪贴、线描)
2、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学生创作时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
3、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
第13课 欧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对欧洲代表性建筑与壁画艺术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欧洲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和珍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欧洲建筑艺术在造型、功能、装饰、材质与风格等方面的特点,2、教学难点:
了解古希腊三种建筑风格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与哥特式建筑的异同。
3、兴趣点:
(1)旅游观光式的学习形式;
(2)探究欧洲建筑的奇特造型与功能。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说出有代表性的欧洲建筑、壁画艺术名称。
2、较高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对某古建筑艺术作出描述,指出其特点。
3、个性探究:
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选择描绘欧洲文化遗产作为课后练习。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故事导入:
科林斯是一个希腊的小姑娘,九岁因病死去,被葬在一块墓地里。后来墓地的草和花儿长高了,由于墓碑座有突出的石块,花草都被压弯了腰。一位建筑师看到了这些被压弯的花草,突然产生了灵感,设计被压弯了的花草的柱式。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小姑娘,这个柱式后来就被命名为科林斯柱式。
2、欣赏古希腊科林斯式建筑柱式图片
3、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古希腊三种柱式样式: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二、欣赏评述、探究学习:
1、学习教材中的古罗马建筑风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层到第二层的柱子装饰有何区别(分小组互功讨论):
第一层:多立安式
第二层:爱奥尼亚式
第三层:科林斯式
2、现代建筑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古罗马建筑样式对后世的影响。
3、对比欣赏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建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者在券顶的运用上有何不同(分小组互动讨论):
古罗马建筑:园顶
巴黎圣母院:尖顶
4、出示巴黎圣母院内部场景图片,分析使用尖顶后建筑产生的效果。
5、简单讲述以巴黎圣母院为题材的文学和电影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
6、分小组学习埃菲尔铁塔、神圣家族教堂,请学生描述其建筑特点。
三、绘画实践,情感表达:
1、建筑绘画练习,布置活动要求。
2、引导学生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画出喜欢的欧洲建筑古迹。
3、将完成的作品在适当的位置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描绘的欧洲文化遗产。
四、课后延伸:
教师讲述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故事,说明欧洲文明有悠久的历史。
第14课 非洲大地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对非洲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能创怍或临摹一幅表现非洲题材的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观察、分析、思考、表述的过程与方法,感受非洲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非洲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珍惜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2、教学难点:
从文化遗迹到自然景观,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3、兴趣点: 探秘式的学习活动。
4、观察点:
(1)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的造型特征;(2)古埃及壁画的线条与色彩。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然环境、野生动物与人的关系。
2、较高要求:
了解壁画的表现特征,并能够加入自己的理解,临摹或创作一幅埃及形式的壁画。
3、个性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埃及风格的壁画。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验呢?能和大家谈谈你的旅行见闻吗? 2.展示一些非洲的旅行照片(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请学生欣赏。
3.教师小结:旅行是一件有趣而且能增长知识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在小博士的带领下做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4.出示课题:非洲大陆之旅。
二、课堂发展、学习活动:
活动一:通过影像方式展示非洲风情,分小组讨论,汇报见闻。
1、播放反映非洲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景观的短片或图片(加入非洲鼓乐)。
2、作为—个小小的旅行家,在欣赏的旅途中你留意到哪些景观呢?
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旅行团队来讨论,然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旅行的见闻。(在汇报的时候注意区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联系前几节课的内容,简单说出这些艺术表现的区别。
活动二:利用“旅游字典”,向同学介绍。请小博士休息,自已扮演小导游。
1、翻开非洲“旅游宝典”找出最感兴趣的照片,仔细阅读背后的文字介绍,然后把它介绍给各小组的同学。
2、请小组评选出的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旅行见闻。“旅游宝典”须课前准备好,每组内容不同。●金字塔 ●神庙 ●壁画 ●自然风光、生态环境 ●木雕
3、评选小导游。
比一比谁讲得最生动,适合做小导游。活动三:具体学习非洲木雕和古埃及壁画。在旅行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一晃而过,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坐下来细细观赏品味的,例如非洲木雕、古埃及壁画。现在开始欣赏这些有趣的艺术作品吧。
1、展示非洲木雕作品图片。创设问题: ●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个面具和你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
● 你喜欢这些艺术作品吗?如果你拥有这些作品,准备摆在哪里?
2、古埃及壁画的欣赏与临摹:
● 这是一个幅古埃及的壁画,从这幅壁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来模仿画中的人物的动作,能模仿出来吗? ●说一说古埃及人是怎样描绘人物形象的? ●你觉得壁画中颜色的使用有什么特点呢?
3、我们一起来描绘这些神奇的壁画吧!
三、动手实践:
鼓励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埃及壁画,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作为旅行纪念品礼物。
四、课后延伸:
1、告诉学生其实教师也没有去过非洲,但是知道这么多非洲的知识,就象真的到过非洲一样,猜猜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呢?答案有三个:
●网上查找资料
●到图书馆找资料,翻看旅游杂志 ●请教别人
2、提示下节课内容。
我们将开始美洲、大洋州之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设计旅游线路。
第15课 美洲、大洋洲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对教材中的作品(建筑、雕塑、壁画、自然景观)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了解教材中柱形雕刻作品的造型特点和装饰方法,能用这种程序制作一件简单的柱形装饰小品;(3)采用构思、收集材料、编辑、剪贴包括描绘等方法制作旅游小册子。
2、过程与方法:
欣赏美洲、大洋州有代表性的艺术品,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与表述,认识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美洲、大洋州文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不同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感受艺术的文化价值。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欣赏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2、教学难点:
从文化遗迹到自然景观,如何做到以点到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3、兴趣点:
模拟小小旅行社,做小导游。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分析教材中的作品。
2、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套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旅行小册子。
3、个性探究:
运用雕刻表现手法,创造一件柱形装饰小品。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分析教材中的作品。
2、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套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旅游小册子。
3、个性探究: 运用雕刻表现手法,创造一件柱形装饰小品。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堂导入:
1、故事导入:
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个神秘的部落,他们很早就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他们拥有精确的天文历法,发明的象形文字至今我们还不能破译,他们还建了数不清的金字塔,可是在大约几百年前,他们的文明却像迷一样消逝了。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2、影片或图片显示:墨西哥著名的古城建筑、雕塑、象形文字。
3、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看的感受。
4、提示学生翻开教材,今天小博士带领我们踏入美洲,首先要探访墨西哥的神秘古城。古城里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在等待我们去探险。
二、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指出玛雅文明发生在中美洲,不是非洲,而且玛雅文明还有很多与其他文明不—样的地方:在托大森林里居住,周围没有河流„„
2、出示埃及金字塔和墨西哥帕伦克古城的金字塔图片,分析、比较造型上的区别:
a.金字塔——侧面为三角形、尖顶,方锥体
b.帕伦克古城的金字塔——侧面为梯形、平顶,顶部还建有庙宇
3、出示我国出土于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面具图片,指出三星堆文化与玛雅文化一样,都具有其神秘性。
4、展示美洲、大洋洲的雕刻作品,学习其造型与装饰手法。
知识要点:柱形雕刻、四个面都有雕刻的内容、纹样丰富、装饰性强。
技能要点:具体分析教材中的《石柱雕刻》和《羽蛇神》的花纹图案。
相同点:具有浅浮雕性质,不镂空。
不同点:《石柱雕刻》采用“阳刻”手法,《羽蛇神》采用“阴刻”手法。
5、教师用石膏材料示范“阴刻”技法,6、继续进行“探秘之旅”。展示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和乌卢鲁国家公园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欣赏,7、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旅行社负责人,需要制作一本小册子向观众介绍刚才看到的景色,应该怎么做?
8、学习设计制作旅游小册子的步骤:
●构思、收集材料、编辑、剪贴、描绘、装订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