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介绍与课题选择建议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介绍与课题选择建议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概述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二:科研课题的主要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的表述: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如何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思路的标志。如“利用自编读本提高初中生数学素养的探索”,研究对象是初中学生,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数学素养,通过的途径是师生“自行编写读本”。如“×××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县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调查研究。这些都能够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起得不准确,如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乍一看好象比较清楚,但其实还是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弄清楚,研究的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是所有的学科还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学科,没有指明。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
(1)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题的名称,是不适宜的,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比如,“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需要修改,可以改为“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中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
“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是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作提示进行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基层学校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1、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学校”、“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例如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标准,评估分数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学校。
2、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3、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比如,“非智力因素”、“愉快教育”等等,都存有不同见解。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如果研究
课题所依据的是对某一概念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则必须要有理论的阐述;如果研究采用某一学派或代表人物对某一概念的表述,则应扼要重复这一表述并说明来源;如果研究中概念没有特殊要求,则应采用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含义
(六)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例如一个名为“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的研究”的课题,在其研究计划中列出了所探讨的问题:(1)教师使用“父母参与”技巧对学生语文成绩是否有影响?(2)教师使用“父母参与”技巧对学生数学成绩是否有影响?(3)不同年级的教师使用“父母参与”技巧的频率是否有差异?(4)不同年级的教师使用“父母参与”技巧的类型是否有差异
(七)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但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八)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
(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十一)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
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3)旅差费:外出调查;(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多能答应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课题研究方案。
三:关于课题选择的建议
由于多数老师没有进行过规范的课题研究,下面主要就课题的来源谈几点建议。
1.需要明确哪些问题是不适宜成为课题的。
一个是问题已经解决了,并且有了公认的结论,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适宜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除非是想推翻已有结论。“咀嚼别人吃过的馍是没有味道的”,写文章是这样,进行课题研究更加是这样。如果别人已经研究了,而且研究得比较透彻,那么你即使想申报,也常常是不可能立项的。因此,拟确定为研究课题之前需要搜索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情况。比如,对于有效教学的问题,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如果我们准备申报课题,那么需要了解对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解决得怎么样、我们是不是能够有新的突破。如果没有,那么建议目前可以多学习,多吸收人家已经研究出来的一些东西,等有感觉了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了再来考虑申报课题。
另外一个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不适宜作为研究课题的。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或者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能够更加好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服务。如果一个问题仅仅是为了解决个别的具体问题,该问题解决了也没有多大的迁移价值,那么进行课题研究是没有必要的。
2.要查阅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基础上,从事更新、更高、更有价值的问题的研究。
怎样去了解拟研究课题目前的现状?比较好的一个途径是进
行网络搜索。为了保证搜索的效果,建议可以分为几个主题词来进行搜索,而不要用整段的话,主要可以得到比较多的内容。比如我们的课题“利用自编读本 提高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探索”,关于“读本”,我们曾经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结果发现与此相关的只有:(1)数学学科: 1小学数学读本,该读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张天孝主编,系小学课标实验教材。2初中数学奥林匹克读本,系奥数培训资料。
(2)其他学科中,只有语文学科有语文读本,如洪宗礼主编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它系辅助语文读本,其目的是“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拓宽学生眼界。”(3)4月23日,我们在网上发现类似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实施阶段:2006.6—2008.8),该课题由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由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小学数学室以及湖南省小数会组织实施。因此在初中阶段,尚没有“自编读本”名义的数学辅助教材,或者说该内容到目前为止,尚是空白。因此,我们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东西。
3.课题不要贪大求全。初进行研究者往往有一种贪大求全的心理,贪大求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名称的表述上,开口往往比较大。开口比较大,有时候是因为表述不准确,这个前面已经比较详细地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另外很有可能就是虚荣心理因素在作怪,总想进行所谓开创性的研究,总想能够多大理论方面的突破。第二个是在预期成果的规划上,总表现为不切实际地想有多少成果出现,比如有多少文章获奖、有多少文章发表,能够出版论文集等等。然而最终往往会因为研究水平与研究能力的限制,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无法达到预期成果,从而影响课题及时结题。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课题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怎么样,必须要有成果,没有成果课题就没有完成,当然不能结题。此外,据说研究得再怎么好,假如没有达到预期成果,那么是认为不能结题的。因此,对于预期成果建议宁可低调一些,这样有助于结题。
4.结合自己的特长确定课题。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往往是实践性的研究,这是由于中小学教师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实践,因此为了保证出成果,那么需要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研究。
5.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应让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考虑、讨论,就研究方案的各个方面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为周详,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更为明确研究的设想和各人的任务,从而为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中的两点忠告
虽然这是课题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不过我想,在起初,在申报阶段,如果能够意识到,那么对于课题研究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不至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第一点是对于自己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而对于其他合作者不要期望太高。
第二点是.尽量选择能够坐得下来以及有相应研究能力的老师来合作。
说实在的,这是我们目前课题研究中感受最深的,尤其是第二点。在填写“申报评审书”时,你去征求每个老师的意见,保证都是表示乐意参加。然而研究中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一是态度问题,未必都能够到位。二是研究能力问题,未必都跟得上。而这些无疑都会影响课题正常的研究。
以上是本人结合我们课题研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在组织材料时适当参考适当借鉴了一些资料。由于我们起步还比较迟,目前正在研究当中,有些感受可能是比较肤浅的,有些认识未必正确,敬请在座各位批评指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介绍与课题选择建议
绥中中学张海涛
第二篇: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用个调侃、俏皮的比喻导入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重要性:亮而大的双眸、深而圆的酒窝,此女靓也;言简意赅、富有诗意的文题,此文诱人也。同理,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直接决定着该课题的研究价值、立项高低、成败得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中发掘课题。
教育教学中问题多多、困惑多多、盲区多多。特别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林林总总的来自教学实践土壤中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建构生命涌动的课堂、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如何有机落实“三维目标”、如何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等等。从突出的教育教学问题中选择课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首选。我校“十五”省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就是来自新课改教学实践的盲区与突出问题。
2、从理论学习和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中发掘课题。
我校“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中学“生本教育”的实践研究》,源于郭思乐《教育要走向生本》专著,结合陶行知“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融新课程理念于一体,应运而生。该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统帅、生本教育理论为支撑、行知教育主张为手段,课题伊始,就受到了专家的高度重视,课题方案被选作范例,编入全省教科研辅导用书。
3、从成功的经验、学校特色建设中发掘课题。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教育科研激活教师业务生命状态,打造学校品牌,已成为不争的共识。长期的学校个性化文化积淀、多年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是学校教育科研“做大、做亮”的基石。我校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中学生“成功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就是建构于学校成功教育、特色建设平台上产生的课题。该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研究经验刊发于国家级刊物《中国德育》。
4、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参照目录中发掘课题。
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省教育学会下发的研究课题指南,浏览网络,国家及各省市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及研究专长,直接选定课题或从中衍生、派生其他课题。我校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十五”立项课题、正申报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就是得益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参照目录的启迪而诞生的。
诚然,寻找课题的途径还有很多,如从各种信息交流去发掘课题,从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课题,从工作的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等等。寻找课题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要有一双锐利的慧眼,捕捉住有研究价值、科学而有创新意识、可操作性强的研究课题。
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组成: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1、课题名称的表述
课题名称一般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的范畴和研究方法三要素。比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中学生“生本教育”的实践研究》、《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这三个课题中研究对象分别是教学设计、生本教育、学习方法;研究范畴分别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初中学生;研究方法分别是操作性、实践(即行动研究)、调查。当然,课题名称的表述有时也可以省略研究方法: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课题名称的表述常用陈述句型,名称要正确、规范、新颖,句式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我校省“十五”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仍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为例,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一是针对新课程理念与现实教学设计的游离,解决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全方位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二是针对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设计,解决如何创新为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三是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解决如何建构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及操作样式。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即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把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因为拥有了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与趋势,对该问题的研究就拥有了更清醒的了解,更明确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狭义地讲,联系即借鉴、吸收,借鉴其成功经验,吸收其理论精华;区别即创新,即课题近似或界于中的研究致力点的差异,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阐述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同理论假说(也有的课题研究方案直接写为理论假说),通过假设关系的复句,勾勒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是植根于教育教学真实土壤的“草根化”研究,在理论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在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这一块的撰写上,千万别硬扯,有就写,无则免。
5、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如我校《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中,用“迎合时代,有生命力;顺应需要,有潜在力;源于实践,有激活力;设计合理,有感召力”四个短句构成四个方面,阐述了该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以《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提高青年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为例,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教学实践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只有明确这两个概念,研究内容才能界定准确。采用分——总的方法,其对课题的界定为:
教学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决策、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通过提高参与者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途径。
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提高青年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是指向青年教师,力图通过引导青年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以审视、分析为手段,努力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调节等能力的研究。
支撑性理论亦曰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再通俗一点讲,作文生活化、数学生活化研究需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生本教育”的研究需以发展心理学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教学设计的研究需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为理论依据。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对课题研究达到理想的预设,它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性方面的;二是技术性方面的;三是实效性方面的。仍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为例,三级目标的表述分别为:形成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认识性目标);构建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样式(技术性目标);实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师生双赢。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从而产生课题大框架下的子课题群。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
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
注意,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8、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9、预期成果显示
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集、教学策划集、教师论文集、研究专著、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义。
第三篇: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慈利一中教科室
教育科研的第一步是选题。课题的提出,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发现和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有创见的课题,是研究者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必要胆识的反映。同时,课题的选择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巴丁所说的:“决定一项研究能否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选题是否恰当。”
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教育科研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则是教育科研的终结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教师找不到研究的问题,或者即使找到问题也大而不当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在寻找问题时,或多或少地离开了自己的实践土壤,忘却了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根本目标——改进实践。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应主要围绕自己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师时常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这些疑难或困境,是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并且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如果将这些疑难或困境作为研究课题,就有可能逐渐找到解决疑难或走出困境的对策。
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中小学教师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发现大量待研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场景。可以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正是教育场景蕴涵了大量的甚至是无穷尽的待研究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就能从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但是敏锐的思维则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多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平常见到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厌学现象、学生做作业、开展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可以确定如下课题: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影响研究;学生厌学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学生的作业量与学习的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等等。
二、在阅读理论文献中寻找问题
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阅读这些理论文献时,可以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
读与说明,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在阅读理论文献中寻找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去做:
一是从现有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去发现他人未研究或已研究但是有争议的问题。
二是从他人的研究报告中获得启发,找到研究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是从他人的研究报告中找到其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甚至是相矛盾的地方。
四是阅读教育期刊比阅读教育专著更能发现问题。因为期刊周期性短,内容新,讨论的问题更有利于发现新问题。
五是阅读教育论文索引。如果你确定了研究范围,要明确研究题目时,就可以通过查阅论文索引来进行。
三、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寻找问题
学科是教师生活的精神家园,学校是教师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科发展与学校变革直接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连。教师在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乃至个人的命运与学校或学科的发展规划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自己去解决,就不会坐等问题的现成答案。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而这些问题又有许多是现有的经验或理论难以有效解释,现有的工作模式难以恰当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或群体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四、从他人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寻找问题
先进的也未必总是最先进的,而更先进的总是从先进的发展而来,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多数会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更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应该说是很丰富的,但是,是不是说他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已经不能再进一步优化了?如果可以,那么又该如何进一步去优化呢?
又如,目标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众多先进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为合格教育、提高中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这是不是等于说它是最完美的一种教学模式了呢?如果不是,那它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东西?
再比如,在西方盛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与我国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是否也可以适用?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如何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教学”在一些发达地区的某些学科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成功,它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它在我们这一地区、在不同的学龄段是否也适用?
以上问题都是从一些比较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来的,只要我们肯于动脑筋,敢于提出质疑,一个个新颖而又有意义的问题,就会不断产生,而只要你能提出问题,可供选择的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实际中的问题,那么,是不是所有问题
都可以成为教育科研课题呢?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题、某个学生的思想问题等,只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现象,不能作为课题来研究,因为不能揭示具有普通性的教育规律;又如教师素质的一个培养,虽然问题有意义,但题目太大,研究的目标和范围不明确,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比如,像“如何通过意念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一些问题,虽然它十分诱人,但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终将不会得到什么结果,因为它首先违反了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科研课题。作为科研课题的问题,必须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1、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
例如“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学习具有“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学习上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的能力,这也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
2、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是可以预测的。
研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能纳入到科学知识体系中加以研究。例如对“中学阶段学习不良学生的研究”,从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定义看,主要是指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学习上出现不良表现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心理方面的对策和策略的探索研究,因此,可以利用现有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作为研究它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测,只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学习上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能的。
而像“永动机”式的问题,它的答案是永远不存在的,因为它违反了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机械运动是某一种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结果,没有能量输入就没有能量输出或转化。
3、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过于笼统。
所谓问题界定明确,是指它的外延和内涵都应该是明确的。比如“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界定不明确的,或者说是问题太笼统了。因为学生有各个学龄段的学生,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等,你所研究的是哪个学龄段的学生呢?另外,他们的能力又可分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而学习能力还可以分为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写作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如果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就很难获得预期的结果。上述问题若改为“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可能要好得多。
再比如“希望学校的研究”,首先这个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的,它无法让人知道哪些哪类学校才是“希望学校”,如果把它与“希望工程”联系在一起思考,或者认为“薄弱学校”或“困难学校”就是“希望学校”的话,那么,对这些学校的研究则又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光学校内部问题的研究其内容就比较多,如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除了要研究学校的这些内在问题之外,还有其外在问题,如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等等。
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太笼统了,我们就很难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不
知道应该从哪里进行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题太大了。这也是我们不少老师感到搞教育科研太难的原因之一。
一个问题除了要符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应该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我们对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一般来说,对问题的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这样的课题,就要界定什么是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这些就是所谓的定性分析;有了定性分析还不够,还要比较一下实验班和控制班两班的教学成绩哪一个更好,这就要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上述要求发现并提出一些好的、有意义的问题之后,如何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将其确定为一个好的教育科研课题,我们认为还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价值性原则:(1)理论价值。
理论价值也叫学术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有利于建立新的教育理论科学体系。如愉快教育理论的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研究等。
(2)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类课题是教育实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直接的指导
意义。
(3)综合价值。
不同的研究课题虽然在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方面各有所侧重,但往往二者兼而有之。侧重应用价值的课题只有揭示教育规律,上升到理论,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侧重学术价值的课题,其最终目的是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选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也就是说要有理论和实践基础。
(1)实践基础。
课题是从教育实践中来的,必须具有丰富、可靠的事实和很强的针对性。要注意:一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也就是能透过现象提示教育的本质规律的问题,不能受个别或偶然现象所左右。二是选择具体明确的问题,研究的内容、范围、角度等都必须清楚,如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就非常模糊。
(2)理论基础。
教育科学理论对选题起着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为此,选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否则,就会起点低、盲目性大。为此,选择的课题应能纳入教育科学的某个理论体系之中。
3、创新性原则。
科研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教育科研选题要有新意,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前瞻性,要有自己的特色;即
使是老问题,也要从新的角度去考虑,从新的方向去突破。这样预期的成果才会有价值,值得为其付出时间、精力和资金。因此,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要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课题的创新性具体表现在:
一是反映时代特点,如学生自主性培养的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具有新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寻找新的角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是采用新的方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课题研究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广泛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的研究状况,搞清已有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足,别人是否对该课题感兴趣,是否有必要研究该课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课题的看眼点,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择研究的课题:
(1)创新精神的培养。
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所在的年级,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围绕创新精神培养,确立自己的课题。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2)多媒体教学。
可以研究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结合具体学科和年级探讨课件的运用等等。
(3)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可以研究新课程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等。
(4)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
可以调查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内容的难度、教师的反馈与评价方式、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归因;还可以针对某个学生的实际,做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或采取某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5)学生学习方法问题。
可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状况进行调查,结合各学科知识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等。
(6)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问题。
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考虑形成适合于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彼此之间不必要、也不应该互相雷同。对教学方法,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如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技巧等。
(7)课堂教学中的平等问题、性别问题、交往问题、权利问题。如教师是否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教学活动中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如何有效地利用交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等等。
(8)教学中的情感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
可以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如何能处于最佳教学状态和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9)学生的智能发展问题。
可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强项,开发学生的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阅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资料。
(10)德育实效性问题。
可以研究一切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提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特别提倡个案研究。
4、可行性原则:
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拿出很多专门的时间进行很大课题的研究。因此,要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课题进行研究。正如费布利奇所说的:“选题如果没有实现的可能,这样的选题就等于零。”
(1)可行性的主观条件,包括研究者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对有关资料的掌握,对选择的课题理解的程度和研究兴趣等。
(2)可行性的客观条件,包括保证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时间、设备、经费和必要的行政支持与研究时机等。
研究者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本人熟悉、考虑比较成熟、兴趣最大、能够扬长避短的课题。根据可行性原则的要求,课题选择的范围
不要过大,内容应比较具体,研究周期不要太长,主客观条件不是要求太高。
遵循课题的可行性原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的课题根本不可能取得成果就不要选,否则就只能是“浅谈”了事。比如“提高家长素质的研究”,别说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就是再权威的领导、专家也不可能做到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如果选择“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的研究”则相对可行。
2、有的课题限于自己的研究能力、管理权限,研究不了就不要选。如:“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整体地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素质教育评价研究”等等,就属此类。
3、所选课题中的一些新概念,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思考能够进行界定,即应对其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否则就会造成空谈或者文不对题、语词歧义。如:什么叫学会学习,其操作性定义是什么?可从学习目标、学习时间、计划、内容、方式等方面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
此外,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阅读有关教育科学规划。目前,从中央到各省都有发布的课题研究规划指南,这些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各省的教育实际制定的,研究者可以从规划指南中寻找课题。当然同时要注意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笼统,要真正形成课题,还需要把它具体化。
第四篇: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教育科研工作一般来说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①选择课题; ②制订计划;③搜集资料;④进行实验和论证;⑤撰写报告或论文;⑥鉴定研究成果。
由此可见,教育科学研究要从选题开始,这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是第一步,而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教育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所以说,选好课题是决定整个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有人认为,课题选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选好研究课题的要求
(1)选题要面向实际 中小学教师选题要面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从解决迫切问题入手,注意选择与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相关的课题。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教学方法改革问题,素质教育问题,各科教学渗透德育问题等。这样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针对性强,既容易出成果,又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每位教师必须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爱动脑筋,多考虑一些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2)选题要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选题要注意这一点。如“培养能力问题研究”,选题就显得太笼统,而“数学科自学能力培养研究”就较具体。但选题也不能太小,范围不能太窄。(3)选题要有创新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有创新,有新意,有独到之处,有时代感。没有创新的研究就说不上是什么教育科学研究。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4)选题要有可行性 就是对所选课题要从主客观所具备的条件出发,充分估计课题的研究是否能坚持到底,是否存在现实可能性。首先要看到所选课题是否具备一定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客观条件,这些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其次要看研究者本人的知识、能力、基础、专长、经验、材料、兴趣等是否能够胜任所选课题的研究,如选择教材问题、学制问题来研究,因为这个课题涉及的面非常广,就不是中小学教师所能研究解决的问题,选这种课题是不符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所以选择课题要权衡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寻找最佳结合点,选择能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又力所能及的课题进行研究。选择课题的一般步骤
(1)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信息,提出初选课题 这一步主要是进行调研,充分地占有材料。要根据有关信息或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课题需要解决,有哪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或正在进行研究?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深入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初选出课题。(2)明确课题的目的任务 初
选出课题后,要通过分析明确课题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根据,提出选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①课题名称;②目的意义;③主要研究内容;④别人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⑤完成课题条件分析。(3)论证课题的研究价值 请专家、行家、领导等对选题进行论证,看看所选课题是否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否有利于全面发展和特长人才的培养。(4)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即问题有无解决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能保证所选课题的完成。避免所选课题不切实际,或意义不大或难度过大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1)从理论文献中找课题 就是通过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从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中去发现空白,揭露矛盾,把理论上还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是别人研究过但有争论的问题;或是别人已有研究的结论,但自己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如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研究,精讲与多练的研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巩固学额的研究,等等都是在理论上还没有解决又很有争议的课题。在这方面既要解放思想,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也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2)从有关部门的科研规划中选课题 就是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研机构提出的各个时期的教育科研项目指南或规划中去选课题。这种选题要结合学校和自己的实际,还需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有的项目还可联合承担,协作攻关。(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 教育教学领域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可以说遍地皆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现课题: ①从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发现课题。各学科教学都有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里面有许多的问题是需要进行研究的。如扎实打好基础问题,能力培养问题、差生转化问题、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问题、主导与主体问题、精讲多练问题、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大有文章可做。②从调查中发现课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会议讨论、个别访问等形式,从中发现许多教育教学问题,把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可提炼出很好的研究课题。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问题的研究,学习困难生心理研究,等等。③从教学困难中发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如课堂上启而不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选出许多课题进行研究,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研究等。④从观察中发现课题。在听课、改作业、辅导过程中,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并有意识地收集积累资料,从中可以理出许多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如,学生注意力分析研究,学习困难生产生的过程分析研究,等等。⑤从教育报刊中发现课题。经常认真阅读报刊、可以发现教育教学上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科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问题,教法改革与减轻学习负担问题,等等。可见,教育科研选题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但在选题进程中要防止以下问题的出现: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次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因此,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过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把握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全局,而且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语文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武汉市二月调考与湖北省2012年“新高考”《考试大纲》的衔接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⒈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调整适应对新考纲的理解和领会。
新课程改革提出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2012年湖北省《考试大纲》的命题原则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反映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命题应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⒉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调整二轮复习,以适应新高考,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实施语文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新课改环境下新高考的复习备考,也为其他年级的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方法和意义的借鉴。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以《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为基准,结合“武汉市2012届高三毕业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中的具体题目,深入分析理解《考试大纲》的命题原则和命题趋势,对高考二轮复习做出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研究目标
⒈把握新高考的变化,掌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基本方向原则。增强二轮复习的效果。2.探索提升学生答题得分的能力,保证高考的成功。
四、研究内容:
⒈分析武汉市二月调考与《考试大纲》的差异。
武汉市二月调考是在2012年湖北省高考考试大纲出台后所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性的,有针对性,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一次综合性考试,对于解读考纲,深入理解考纲的变化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⒉探究二月调考与学生的实际成绩的差异,发现学生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改进。
⒊适当调整现有的复习重难点设置,实现考点全覆盖,重难点全吃透,漏洞不遗漏,缺失考点及时补充。
⒋重点是打破封闭式的课堂复习教学,让高考备考教学融入考试大纲精神和命题原则,全面分析考纲,根据考纲调整教学,以全面适应新高考。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课内课外相结合,双翼并举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点,课内所涉及的内容要进一步深化,努力做到课内全掌握;课外内容要全面补充,努力做到课外无遗漏。2.点面结合的方法。
既要抓重难点考点,同时又要全面覆盖基础考点。3.质与量结合的方法。
“质”体现在训练的内容要以大纲为原则,以二月调考为指导,有针对性的训练,不求多,但求质;不求繁杂,但求落实。“量”指在保证质的前提下,训练要达到一定的量,一定的强度,使学生养成答题习惯,熟悉答题规律。当然,具体的量要根据各班的学生实际特点进行合理化的,科学化的安排。
高三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