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

时间:2019-05-13 08:4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

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是整个教育科研活动的起点和难点,决定了教育科研活动的方向、价值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成败。许多中小学教师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存在不知道选择什么、不知道从何选择、不知道怎样选择、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等问题。要正确选题,中小学教师应当理解教育科研课题的内涵、把握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掌握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标准以及明确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目的。

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简称选题,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要求,从自己所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诸多真问题里,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认识过程。它是整个教育科研活动的起点和难点,决定了教育科研活动的方向、价值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成败。科学学的创立者贝尔纳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是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因此,研究者要顺利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必须首先选择好教育科研课题。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所从事的教育科研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科研实践表明,中小学教师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过程中,经常面临许多困难,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科研选题问题,必然导致科研的失败。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问题,是引导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前提。本文就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探讨。

一、不知道选择什么课题

一提到教育科研选题,许多中小学教师就感到茫然:不知道选择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对教育科研课题的内涵认识不清,不知道教育科研课题是什么,因而不知道选择什么;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必要条件,发现不了问题,因而不知道选择什么。

教育科研课题是什么,在揭示其内涵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科研的对象是什么。笔者曾把教育科研的对象界定为,研究者所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真问题。[1]教育科研课题是从教育科研对象中选择出来的,因此,教育科研课题可以界定为研究者从自己所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诸多真问题里,确定的具体明确、新颖独特、切实可行、具有普遍(或典型)意义的教育问题。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育科研课题实质上就是教育问题,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问题都能成为教育科研课题。教育问题要成为教育科研课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意义性。教育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或典型)意义,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完善,如果只是针对个别现象的问题,则没有必要作为研究课题。例如,“如何帮助某儿童提高说话能力”?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也需要中小学教师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分析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它只是一个具体问题,反映的是个别现象,因而不是一个教育科研课题。

2.明确性。教育问题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也不宜作为研究课题。例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开发现代教学手段?”“怎样加强学生现代科技教育?”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普遍性问题,但是问题涉及的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仅凭中小学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而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它们都只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而不是一个合适的课题。

3.创新性。有研究价值的教育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例如,“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家长的期望对孩子的成才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都被研究过,可以找到很多的答案,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定论,而且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问题解决的办法会有所不同,因此,仍值得研究。

4.可行性。教师提出的教育问题应符合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应有开展研究的可能性。例如,“全省义务教育的质量现状如何?”“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这些问题就牵涉到可行性。前一个问题仅凭一个教师或一所学校的力量难以获得全面的资料,而由省教育科研机构来实施则是可行的。后一个问题是有关课堂内的活动,资料的收集对一般教师来说并不困难,是可行的,但于专业研究人员则有困难。

总之,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就是选择可研究的教育问题,选择具有上述四个基本特征的教育问题。

知道选择教育问题,还必须有问题可选。在科学研究中最糟糕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因此,没有问题的中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挖掘研究问题,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

在教育领域,问题是很多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发现问题或者捕捉到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特别是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一个头脑空空的人是难以发现问题的。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宽泛的知识面,特别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比较熟悉,能自主建构一个比较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同时还应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的专门知识。二是要经常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关注研究动态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研究中的“前

沿问题”、“热点问题”。这既有助于中小学教师把握时代的脉搏,又可以使中小学教师的头脑经常处于激活和开放状态。三是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教育问题是人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的一种意识状态。当问题在被意识到、提出之前,它还处于潜伏状态,只有人们意识到某个问题的存在,才能使其从潜伏状态显现出来。如果中小学教师没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要想发现问题特别是要发现新颖、有价值的问题是相当困难的。

二、不知道从何选择课题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部分中小学教师知道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就是选择可研究的问题,也具备发现问题的基本条件,但就是不知道问题在哪儿,到哪里去选择教育问题。这主要是没有把握住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或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途径所致。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中小学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宏观领域的问题,即对中小学教育的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如中小学教育的学制问题、课程设置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发展规划问题等;另一类是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指中小学教育某一具体领域或者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如中小学教学工作问题、德育工作问题、管理工作问题以及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等。二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理论问题。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沿着前人足迹、质疑权威观点、寻找学术空白、参与学术争鸣等途径寻找理论问题。从整个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说,从实践中寻找与从理论文献中寻找选题都是可能的。两类课题都离不开中小学教育的实践。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无论是从知识背景,还是从所从事工作的特点来说,从教育实践中选题,从事实践研究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1.实践选题靠近中小学教师个人的知识背景。作为中小学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开展科研工作,与自己的知识背景接近,因而很容易发现问题;而从教育理论文献中选题往往远离中小学教师的知识背景,从而失去必要的知识基础。2.实践选题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很容易返回到实践中,直接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就是学会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立足点。

三、不知道怎样选择课题

当研究者处于问题包围之中时,主要任务是选择可研究的问题。而研究实践表明,许多中小学教师面对众多的教育问题,却不知道怎样选择可研究的问题。结果,在中小学教师所选择的教育科研课题中,要么过大或过小,要么没有普遍意义,要么没有可行性,甚至相似的课题也不少。

在教育科研中,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对可供挑选的课题进行评价、比较,最后作出抉择的过程。明确选择的标准是能否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

笔者认为,在考虑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标准时,必须顾及四个方面:一是课题的价值。价值是选题的出发点,又是选题的归宿。中小学教师所选课题必须体现中小学教育实践改善的需要,必须具有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实践价值; 应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最迫切需要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二是课题的范围和任务。中小学教师选题应选择那个最具明确而集中研究范围和任务的问题。所选课题的大小应适度,开始研究应以小题为主。三是课题的新意。选题时,中小学教师应考虑选题是否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要从新观点、新方法、新经验、新角度考虑选题。四是课题研究所需的主客观条件。中小学教师在选题时,应考虑哪一个选题最符合研究者自身的素质条件,又是研究的物质条件所允许的,就选择那个课题。其实,这四个方面也就是教育科研课题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小学教师要从可供选择的符合教育科研课题特征的问题中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进行综合比较,看哪一个教育问题更具优势就选择那个教育问题。

当然,研究课题的选择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应当研究什么问题,不应当研究什么问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强调考虑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标准,并不否定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因素在选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反,当我们熟练地掌握了这些选题标准后,更能有助于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因素在选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不知道为什么选择课题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许多中小学教师知道到哪里选题,也知道怎样选题,但是真正把课题选择出来之后,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目的性不明确。

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待课题选出来之后,中小学教师应对所选课题进行评审,想一想、问一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选择这个课题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改善有什么意义?选题目的越明确,研究方向就越清

晰,研究的突破口才越容易把握。如果中小学教师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还不够明确,则表明中小学教师对该课题的认识还处于含混、朦胧状态。对于目的、意义不明确的课题,要慎重对待,最好先放一放,要防止盲目选题,误入歧途。

从整个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讲,“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目的应该来自中小学教育的客观需要,也就是应从中小学教育实际出发,去解决中小学教育的理论或实践问题,促进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但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所进行的研究不同于教育专家进行的研究,关注自己身边时刻发生的教育现象、关注学生生命的变化和发展,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引导学生走向完满的生活、完满的人生,这是中小学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进行教育研究的根本特点,也是中小学教师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本剑.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J].教书育人,2004,(1):7—9.

[2]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5

原文载于《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0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课题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

——交流培训讲稿

周真国

一、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感受 神秘: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专家才能做 繁忙:整天忙于教学、批改,根本没时间搞科研 头痛:不知从何下手,缺乏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

二、教育科研对我们究竟有何用?

1、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工作化,工作研究化。

所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研究:研究的问题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不是去研究宏大的教育问题,对教师而言,不断的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大多数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传统的教学常规适合新课程吗?)

2、教育科研和教师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1)在定员定岗中的作用(2)在职称年审中的作用(3)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

3、教育科研能够充实课余生活

三、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1、做好课题的选题工作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 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子课题。

2、制定研究方案

3、制定好研究计划。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

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像研究方案那样复杂。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

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4、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

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5、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

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

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

6、做好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7、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8、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9、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四、学校如何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计划、执行实施方案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的接点。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开题报告会

当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负责人要召集课题组成员(也可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参加),召开开题报告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开题报告会就是课题研究的动员会,标志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式启动。

(2)理论、技术培训

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用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控制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同时,相应的研究技术也是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证。例如,“新课程教育的测量与评价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者必须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测量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数据处理、样本分析等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3)召开例常会议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个人研究基础之上的集体研究,因此,应当象集体备课一样,通过例常会议交流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反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通过例常会议收集整理一些原始资料数据、推介一些课题研究策略。

(4)做好阶段总结

大部分课题研究是分阶段进行的,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研究的侧重点。按照课题研究管理的有关规定,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都要求有阶段或总结,以起到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的作用。首先,实验教师要做好个人阶段总结。研究进行了一个阶段或一年后,要求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认真回顾前段的研究工作,把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体会、经验、疑惑及个人成长等都如实呈现出来;其次,课题组要认真做好阶段总结。要在全体实验教师和研究人员认真回顾、反思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实施方案既定的目标,共同总结本阶段或本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和提炼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解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对策,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第三,整理阶 段成果。根据研究课题的类型,把相应的案例、报告、论文等集结起来,充实课题档案,为形成最终科研成果和结题验收作准备。

五、如何撰写研究方案 六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七、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申请课题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鉴定。其主要工作程序为:

1、送交鉴定结题材料 包括课题科研报告、工作报告、结题鉴定申请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成果材料论文、论著、案例集、学生作品集、获奖证明以及相关音像制品等。

2、专家鉴定 成果鉴定、结题验收一般由主管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到课题单位进行会议鉴定,经过相应的鉴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课题的结题或鉴定结论,填写评审书、颁发成果鉴定证书和结题证书。

3、公布结题 课题鉴定结题后,课题经修改研究报告和成果公报,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发布公报,并着手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三篇: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教育科研工作一般来说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①选择课题; ②制订计划;③搜集资料;④进行实验和论证;⑤撰写报告或论文;⑥鉴定研究成果。

由此可见,教育科学研究要从选题开始,这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是第一步,而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教育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所以说,选好课题是决定整个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有人认为,课题选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选好研究课题的要求

(1)选题要面向实际 中小学教师选题要面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从解决迫切问题入手,注意选择与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相关的课题。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教学方法改革问题,素质教育问题,各科教学渗透德育问题等。这样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针对性强,既容易出成果,又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每位教师必须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爱动脑筋,多考虑一些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中选择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2)选题要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选题要注意这一点。如“培养能力问题研究”,选题就显得太笼统,而“数学科自学能力培养研究”就较具体。但选题也不能太小,范围不能太窄。(3)选题要有创新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有创新,有新意,有独到之处,有时代感。没有创新的研究就说不上是什么教育科学研究。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4)选题要有可行性 就是对所选课题要从主客观所具备的条件出发,充分估计课题的研究是否能坚持到底,是否存在现实可能性。首先要看到所选课题是否具备一定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客观条件,这些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其次要看研究者本人的知识、能力、基础、专长、经验、材料、兴趣等是否能够胜任所选课题的研究,如选择教材问题、学制问题来研究,因为这个课题涉及的面非常广,就不是中小学教师所能研究解决的问题,选这种课题是不符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所以选择课题要权衡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寻找最佳结合点,选择能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又力所能及的课题进行研究。选择课题的一般步骤

(1)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信息,提出初选课题 这一步主要是进行调研,充分地占有材料。要根据有关信息或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课题需要解决,有哪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或正在进行研究?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深入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初选出课题。(2)明确课题的目的任务 初

选出课题后,要通过分析明确课题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根据,提出选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①课题名称;②目的意义;③主要研究内容;④别人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⑤完成课题条件分析。(3)论证课题的研究价值 请专家、行家、领导等对选题进行论证,看看所选课题是否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否有利于全面发展和特长人才的培养。(4)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即问题有无解决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能保证所选课题的完成。避免所选课题不切实际,或意义不大或难度过大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1)从理论文献中找课题 就是通过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从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中去发现空白,揭露矛盾,把理论上还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是别人研究过但有争论的问题;或是别人已有研究的结论,但自己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如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研究,精讲与多练的研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巩固学额的研究,等等都是在理论上还没有解决又很有争议的课题。在这方面既要解放思想,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也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2)从有关部门的科研规划中选课题 就是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研机构提出的各个时期的教育科研项目指南或规划中去选课题。这种选题要结合学校和自己的实际,还需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有的项目还可联合承担,协作攻关。(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 教育教学领域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可以说遍地皆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现课题: ①从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发现课题。各学科教学都有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里面有许多的问题是需要进行研究的。如扎实打好基础问题,能力培养问题、差生转化问题、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问题、主导与主体问题、精讲多练问题、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大有文章可做。②从调查中发现课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会议讨论、个别访问等形式,从中发现许多教育教学问题,把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可提炼出很好的研究课题。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问题的研究,学习困难生心理研究,等等。③从教学困难中发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如课堂上启而不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选出许多课题进行研究,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研究等。④从观察中发现课题。在听课、改作业、辅导过程中,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并有意识地收集积累资料,从中可以理出许多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如,学生注意力分析研究,学习困难生产生的过程分析研究,等等。⑤从教育报刊中发现课题。经常认真阅读报刊、可以发现教育教学上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科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问题,教法改革与减轻学习负担问题,等等。可见,教育科研选题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但在选题进程中要防止以下问题的出现: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次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因此,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过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把握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全局,而且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

第四篇: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慈利一中教科室

教育科研的第一步是选题。课题的提出,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发现和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有创见的课题,是研究者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必要胆识的反映。同时,课题的选择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巴丁所说的:“决定一项研究能否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选题是否恰当。”

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教育科研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则是教育科研的终结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教师找不到研究的问题,或者即使找到问题也大而不当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在寻找问题时,或多或少地离开了自己的实践土壤,忘却了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根本目标——改进实践。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应主要围绕自己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师时常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这些疑难或困境,是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并且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如果将这些疑难或困境作为研究课题,就有可能逐渐找到解决疑难或走出困境的对策。

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中小学教师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发现大量待研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场景。可以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正是教育场景蕴涵了大量的甚至是无穷尽的待研究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就能从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但是敏锐的思维则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多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平常见到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厌学现象、学生做作业、开展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可以确定如下课题: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影响研究;学生厌学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学生的作业量与学习的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等等。

二、在阅读理论文献中寻找问题

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阅读这些理论文献时,可以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

读与说明,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在阅读理论文献中寻找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去做:

一是从现有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去发现他人未研究或已研究但是有争议的问题。

二是从他人的研究报告中获得启发,找到研究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是从他人的研究报告中找到其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甚至是相矛盾的地方。

四是阅读教育期刊比阅读教育专著更能发现问题。因为期刊周期性短,内容新,讨论的问题更有利于发现新问题。

五是阅读教育论文索引。如果你确定了研究范围,要明确研究题目时,就可以通过查阅论文索引来进行。

三、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寻找问题

学科是教师生活的精神家园,学校是教师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科发展与学校变革直接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连。教师在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乃至个人的命运与学校或学科的发展规划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自己去解决,就不会坐等问题的现成答案。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而这些问题又有许多是现有的经验或理论难以有效解释,现有的工作模式难以恰当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或群体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四、从他人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寻找问题

先进的也未必总是最先进的,而更先进的总是从先进的发展而来,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多数会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更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应该说是很丰富的,但是,是不是说他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已经不能再进一步优化了?如果可以,那么又该如何进一步去优化呢?

又如,目标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众多先进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为合格教育、提高中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这是不是等于说它是最完美的一种教学模式了呢?如果不是,那它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东西?

再比如,在西方盛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与我国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是否也可以适用?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如何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教学”在一些发达地区的某些学科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成功,它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它在我们这一地区、在不同的学龄段是否也适用?

以上问题都是从一些比较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来的,只要我们肯于动脑筋,敢于提出质疑,一个个新颖而又有意义的问题,就会不断产生,而只要你能提出问题,可供选择的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实际中的问题,那么,是不是所有问题

都可以成为教育科研课题呢?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题、某个学生的思想问题等,只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现象,不能作为课题来研究,因为不能揭示具有普通性的教育规律;又如教师素质的一个培养,虽然问题有意义,但题目太大,研究的目标和范围不明确,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比如,像“如何通过意念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一些问题,虽然它十分诱人,但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终将不会得到什么结果,因为它首先违反了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科研课题。作为科研课题的问题,必须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1、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

例如“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学习具有“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学习上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的能力,这也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

2、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是可以预测的。

研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能纳入到科学知识体系中加以研究。例如对“中学阶段学习不良学生的研究”,从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定义看,主要是指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学习上出现不良表现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心理方面的对策和策略的探索研究,因此,可以利用现有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作为研究它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测,只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学习上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能的。

而像“永动机”式的问题,它的答案是永远不存在的,因为它违反了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机械运动是某一种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结果,没有能量输入就没有能量输出或转化。

3、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过于笼统。

所谓问题界定明确,是指它的外延和内涵都应该是明确的。比如“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界定不明确的,或者说是问题太笼统了。因为学生有各个学龄段的学生,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等,你所研究的是哪个学龄段的学生呢?另外,他们的能力又可分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而学习能力还可以分为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写作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如果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就很难获得预期的结果。上述问题若改为“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可能要好得多。

再比如“希望学校的研究”,首先这个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的,它无法让人知道哪些哪类学校才是“希望学校”,如果把它与“希望工程”联系在一起思考,或者认为“薄弱学校”或“困难学校”就是“希望学校”的话,那么,对这些学校的研究则又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光学校内部问题的研究其内容就比较多,如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除了要研究学校的这些内在问题之外,还有其外在问题,如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等等。

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太笼统了,我们就很难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不

知道应该从哪里进行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题太大了。这也是我们不少老师感到搞教育科研太难的原因之一。

一个问题除了要符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应该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我们对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一般来说,对问题的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这样的课题,就要界定什么是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这些就是所谓的定性分析;有了定性分析还不够,还要比较一下实验班和控制班两班的教学成绩哪一个更好,这就要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上述要求发现并提出一些好的、有意义的问题之后,如何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将其确定为一个好的教育科研课题,我们认为还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价值性原则:(1)理论价值。

理论价值也叫学术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有利于建立新的教育理论科学体系。如愉快教育理论的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研究等。

(2)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类课题是教育实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直接的指导

意义。

(3)综合价值。

不同的研究课题虽然在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方面各有所侧重,但往往二者兼而有之。侧重应用价值的课题只有揭示教育规律,上升到理论,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侧重学术价值的课题,其最终目的是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选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也就是说要有理论和实践基础。

(1)实践基础。

课题是从教育实践中来的,必须具有丰富、可靠的事实和很强的针对性。要注意:一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也就是能透过现象提示教育的本质规律的问题,不能受个别或偶然现象所左右。二是选择具体明确的问题,研究的内容、范围、角度等都必须清楚,如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就非常模糊。

(2)理论基础。

教育科学理论对选题起着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为此,选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否则,就会起点低、盲目性大。为此,选择的课题应能纳入教育科学的某个理论体系之中。

3、创新性原则。

科研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教育科研选题要有新意,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前瞻性,要有自己的特色;即

使是老问题,也要从新的角度去考虑,从新的方向去突破。这样预期的成果才会有价值,值得为其付出时间、精力和资金。因此,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要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课题的创新性具体表现在:

一是反映时代特点,如学生自主性培养的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具有新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寻找新的角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是采用新的方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课题研究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广泛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的研究状况,搞清已有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足,别人是否对该课题感兴趣,是否有必要研究该课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课题的看眼点,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择研究的课题:

(1)创新精神的培养。

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所在的年级,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围绕创新精神培养,确立自己的课题。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2)多媒体教学。

可以研究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结合具体学科和年级探讨课件的运用等等。

(3)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可以研究新课程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等。

(4)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

可以调查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内容的难度、教师的反馈与评价方式、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归因;还可以针对某个学生的实际,做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或采取某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5)学生学习方法问题。

可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状况进行调查,结合各学科知识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等。

(6)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问题。

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考虑形成适合于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彼此之间不必要、也不应该互相雷同。对教学方法,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如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技巧等。

(7)课堂教学中的平等问题、性别问题、交往问题、权利问题。如教师是否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教学活动中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如何有效地利用交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等等。

(8)教学中的情感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

可以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如何能处于最佳教学状态和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9)学生的智能发展问题。

可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强项,开发学生的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阅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资料。

(10)德育实效性问题。

可以研究一切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提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特别提倡个案研究。

4、可行性原则:

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拿出很多专门的时间进行很大课题的研究。因此,要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课题进行研究。正如费布利奇所说的:“选题如果没有实现的可能,这样的选题就等于零。”

(1)可行性的主观条件,包括研究者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对有关资料的掌握,对选择的课题理解的程度和研究兴趣等。

(2)可行性的客观条件,包括保证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时间、设备、经费和必要的行政支持与研究时机等。

研究者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本人熟悉、考虑比较成熟、兴趣最大、能够扬长避短的课题。根据可行性原则的要求,课题选择的范围

不要过大,内容应比较具体,研究周期不要太长,主客观条件不是要求太高。

遵循课题的可行性原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的课题根本不可能取得成果就不要选,否则就只能是“浅谈”了事。比如“提高家长素质的研究”,别说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就是再权威的领导、专家也不可能做到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如果选择“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的研究”则相对可行。

2、有的课题限于自己的研究能力、管理权限,研究不了就不要选。如:“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整体地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素质教育评价研究”等等,就属此类。

3、所选课题中的一些新概念,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思考能够进行界定,即应对其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否则就会造成空谈或者文不对题、语词歧义。如:什么叫学会学习,其操作性定义是什么?可从学习目标、学习时间、计划、内容、方式等方面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

此外,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阅读有关教育科学规划。目前,从中央到各省都有发布的课题研究规划指南,这些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各省的教育实际制定的,研究者可以从规划指南中寻找课题。当然同时要注意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笼统,要真正形成课题,还需要把它具体化。

第五篇: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形成“题目到课堂教学中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用”的氛围,使教师的工作更加有效,我们围绕小课题,来谈谈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性

(1)“属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

建构某种宏大的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某种普遍规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的召唤水乳交融,这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

(2)真实性: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等等。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

(3)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4)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时间周期不等。

二、一线教师如何选择课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可以说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是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则是研究的终点。那么,课题从哪里来呢?

1.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反思中发现问题。

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都有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就会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有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总是不融洽,对学生说的话总得不到学生积极反应,反而产生一些消极负面作用。这位老师反思自己经常说的一些话,“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下岗、失业。”、“考不上大学就成不了龙,连虫都不如。”、“这一切不都是为你们好吗?”。经过反思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老师的说教有无负效应?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怎么样预防与减少教育的负效应?于是就提出了“教育负效应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有新视角,带有启迪。

新课改大力提倡教师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

2.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或研究成果中发现课题。先进的未必就是最先进的,更先进的总是从先进的发展而来,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就会有新认识、新启发,就会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3.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发现问题。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如果能以科学的敏感来进行理性思考,就不难发现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少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深入观察思考后,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学生的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与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有何影响?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进行咨询指导?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提炼出许多研究课题。

其实,教学中的一些“小现象”中蕴含着真问题,这就像通向解决问题途中的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这层纸,课改就会是一片新天地。

小现象是什么?就是那些存在于课堂上的以及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比如老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按座次依次检查,一人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找问题,平常大家都把这个形式称之为“开火车”,这是司空见惯的,谁也没觉得不对。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当他们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学生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被检查的学生非常认真,可其他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在学习状态,教师却依然在“开着火车跑”,这说明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体验,新课程的理念依然浮在表面上。

当这些小现象进入教师课题研究的视野,说明研究深入了。那个原则始终被坚持:不光研究,而且有用,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从下面的一些研究问题可见一斑:

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教师想让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写到黑板上,但是学生写字很费时间,该怎么办?

问题:作业详批细改是评价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是不是在剥夺着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权利?

问题:教师的板书是不是学生需要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总结学习重点,表面上看,这样的板书设计合理,美观漂亮,但学生总结问题、系统思考以及梳理知识的能力培养是不是就被教师代替了?

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没有主次与条理怎么办?学生记录时,往往过于繁琐,不会精练表达怎么办?小组合作时,总有一些学生参与不进来怎么办?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课题:(1)从教学实践中选取课题。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都能遇到。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从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中选取教研课题。如一个数学教师从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中,认识到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这位老师运用心理匹配原理,进行《注重心理匹配,迎合学生需要》的课题实验,从诱发认知、激活探究、展示自我、刺激感官、满足娱乐等方面入手,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迎合学生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①对课堂的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我感到我们的教师在追求课堂真实性上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

a满堂问答≠主动参与

现象: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闹,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

b课堂活跃≠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现象: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们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始料不及,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②对教学的研究:

a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现象:无论什么样类型的课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的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

b开展活动≠探究性学习

现象:在实验区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许多活动,做实验,搞小制作,有的教师让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有的地方把“自主、合作、探究”写在黑板上,作为一种固定的程序,每节课照着去做,出现了把探究性学习形式化的倾向。)

③对成长的研究:

a提倡鼓励≠表扬越多越好

现象:目前,几乎所有的课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几乎没有了批评和指责,变成了一味的表扬,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节课老师表扬学生达40余次。虽然课堂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但总觉得似乎欠缺了点什么。

(2)从班级管理中提炼课题。

班级管理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教育因素,会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如:一所学校针对班级晨会教育存在着盲日性和随意性的现状,开展《晨会教育系列教材》的课题研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围绕道德观点、规范训练、生活常识、心理辅导等方面编写晨会系列教材,并在班级中组织实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该系列教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又便于操作,很受班主任老师的欢迎。

4、从实验研究中提取课题。

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实验。一项教育改革和实验推开后,常常会暴露出实验课题的某些缺陷。这时,人们便对原实验课题加以深入的研究改造,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完善。在教育实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会提出多种方案,可以从中“择优录取”,形成新的实验课题。如全国闻名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实验,就是从当初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发展到其他学科的情境教学,而后顺其自然地发展到整个小学的情境教育,现在的情境课程开发也随着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验向前推进、发展。

5.从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制订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五年都要制订一个规划课题指南,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科研系列课题,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各教育科研部门选择申报。围绕这些研究项目,结合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可以分解出很多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6.从理论学习中发现课题。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常常会以某个专题为中心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领域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另外,现在国外不少关于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传入我国,如“多元智能理论”、“成长档案”等对人们启发很大,很多学校能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吸收、迁移、改造、创新,从而提炼出不少实验课题。

四、选定课题的一般过程:

1.总结、反思,查阅文献资料。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分解问题,形成问题系列。4.确定课题,准确表述。5.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五、选题注意事项: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在选题上教师应注意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尽量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

2、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3、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4、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5、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下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好一个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

    如何做好一个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 杨志红 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某些理论或实际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的系统认识过程。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思想政治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选择及其确定原则(推荐5篇)

    思想政治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选择及其确定原则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政治教育新论》 科研课题引导整个研究工作的方向并制约着研究工作的进程。因此,课题选择正确、......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介绍与课题选择建议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介绍与课题选择建议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概述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栾海霞 鸡东县新华学校申请书 尊敬的县教育科研所领导: 我向科研所申报十二五课题:《关于引导小学生自由作文的有 效策略的研究》 原因如下 1、课题研究立......

    如何申报教育科研课题

    如何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一、 学校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①选题→②文献综述→③形成假设→④选择研究方法→⑤对变量进行分类→⑥选择被试→⑦制定研究方案→⑧资料收集和整理→......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泰和县万合二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为了贯彻我校“科研兴校”战略,鼓励我校教职工通过教育科研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营造“全员科研”的氛围,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系列讲座——课题的总结

    第五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总结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总结,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题总结的过程是归纳提炼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改革措施,并运用科学的检测手段评......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教育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领域,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教书育人,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