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19-05-13 07:4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教育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领域,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教书育人,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在目前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距离这一要求仍有差距,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

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由于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的身心处于各种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时刻威胁着身体的健康,加之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有1/5的教师是在病态下走上讲台,走进课堂的。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而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也影响着的学生心理与行为,同时这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这正如所罗门教授所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教师的教诲,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不但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而且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心理发展问题。”另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那些情绪经常失控的教师也有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比如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就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点看法和认识:

一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角色问题。有些教师虽然在从事教师工作,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另外,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不积极且效率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抑郁。虽然新课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竞争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较理想的程度。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逊人一等,内心很不平衡。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4.交际不适。教师的人际交往以师生交往为主,多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单调、狭窄,教师群体成为孤立、封闭群体,与社会的联系和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少。据调查,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6.99%,在校外与他人经常交往的只有14.69%,且在人际交往中有不适感觉,表现出固执、偏激、好为人师等不良倾向。

二、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1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2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3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其次,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感情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教师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最后,应该从情绪控制·合理宣泄·学会放松几方面去疏导自我。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和挫折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否则,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控制消极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首先,客观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其次,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在事件中的感受,对于学生顽皮,成绩差,应该看到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若给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是可以改变的;再次,与人相处心理换位。生活中难免与他人发生矛盾,这时,试着心理换位,即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感受,会发现各自都有道理,本不该互相敌视,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不良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良情绪积累过多,得不到适当宣泄,易造成心身紧张,甚至疾病。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感。学会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中小学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为此,教师不仅要

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工作,又是调节心态。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静坐、听音乐、打篮球、钓鱼、练书法等等。

如果我们把教师比喻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那么在此,愿在座的每位老师都能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鲜无人问津。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笔者发现当前农村教师中却存在种种心理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一方面心理健康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必要条件,它可以促进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密切相关,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教师潜能的发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再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此外,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各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身心疲惫;

2、社会责任重、精神压力大;

3、人际交往圈子小,人际关系紧张;

4、焦虑心理严重,常有犹豫感;

5、强迫性人格异常等。

如此种种,造成教师身心疲惫,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抑郁症、神经质等疾病或更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教师健康不容乐观。

查阅网络和相关资料表明,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

1、事事追求完善、自尊清高;

2、对教育功能的过分宣传,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3、职业性质和社会舆论,使教师人格异常;

4、“唯成绩第一”的考核机制,更加重了教师身心疲惫;

5、农村教师的“高投入、低回报”造成教师心理的不平衡。

6、农村教育的管理混乱,教师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圈子狭窄,使教师过于单一的生活,在看到公务员及其他队伍的圈子,产生不平等的观念,造成心理不平衡。

7、教师保姆型的观念急需转变,造成部分教师成为“职业保姆”,使其产生心理畸形。

8、部分农村学校缺编现象严重,教师担负着过多的课程。

三、促进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全社会为教师“减压”

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体现人文关怀,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社会各界都要关心、理解教师,以常人的心态要求教师,不求全责备,要在感情上给予关怀、心理上给予支持。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切实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要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设备投入,适当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问题,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2、相关部门对保证教师心理健康责无旁贷

教育主管部门要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合理的评价教师,减少教师对升学的压力、对考试成绩的焦虑,尽量避免教师超时间、超负荷的劳动;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切实解决边远地区教师编制紧张问题,缓解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其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调适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尽量为教师多安排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工作之余放松心情。

3、明确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有利于教师有意识的调适自己,从而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4、教师要努力提高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

“他助不如自强”,教师中经常的、大量的心理问题应主要靠自我调适来完成。① 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面对现实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正确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不如意,主动迎接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② 坦诚开放,正视自己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拿得起放得下,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扬长避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③ 接纳他人,以诚相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接受和欣赏他人,为同事的成功喝彩,为他人的快乐高兴,以自己的诚心换取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信任和支持。④ 学会倾诉、善于倾听

遇到苦闷不要憋在心里,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倾诉自己的遭遇,缓解心理压力并取得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帮助,从而渡过难关。在别人苦恼时要善于倾听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快乐。

⑤ 保持充实的家庭生活和业余爱好

事业为主,家庭为重。在尽心尽责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保持家庭的和睦与温馨。要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时间,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转移注意,释放积郁,轻松快乐每一天。⑥ 学会弹性工作

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注意娱乐、运动和休息,让自己的身心很好的放松,做到干有效率、歇有效果。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措施的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本文就目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因素及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字: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措施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社会整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据全国不同城市的大、中、小学校调查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焦虑、偏执等等。其中,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城市教师的问题严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大中专教师的心理问题严重,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严重。这足以说明目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职业适应性差

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甚至看不起所从事的工作,缺少职业自豪感。尤其是一部分新教师上岗以后,缺少思想准备,很难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想做好,可却无法做好,紧张、焦虑的心情往往带给他们消极的情绪。一些中年教师不能顺利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认为自己的教育手法很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从面产生职业倦怠。还有些教师没有发展目标、缺乏工作热情,整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2.情绪控制能力差

这类的老师往往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入课堂,一点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或加重惩罚,使学生敢怒不敢言。长期这样下去,师生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

3.认知偏差

教师往往都会有“光环效应”。认为学生读书好,就什么都是好。反之,读书不好,就什么不好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伤害一些读书不好的同学的自尊心,从而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的减弱。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孤僻、敌对、多疑、焦虑等。经常因为过于自我中心、过于自卑、自闭、自我评价过高、对人苛刻等不良性格,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恶劣。这类教师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冲突,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这种行为的矛盾和冲突,既影响工作,又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健康。此外,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对教师的身心都产生不良影响。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工作压力大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下工作,可能摧毁人的整个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人的生理和心理失衡和失调。目前,我国的许多教师仍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高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激励竞争。为了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在寻找好的方法的同时,还要督促和辅导学生等因素造成了教师的超负荷工作。

2.教师工作繁重,特别是班主任,他们除了平时的上课,还要负责一个班级的其他工作,经常早出晚归,工作严重超负荷,长期下去,易产生身心障碍和疾病。

3.教师竞争激励,随着教育体制全面改革,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行,造成了教师职业安全感大幅下降,一些心理较脆弱的教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的人际关系

据调查,某校45名教师中的89%的认为最难处理的是人际关系。教师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1.教师与领导。领导与教师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教师都应该了解彼此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彼此间的关系。

2.教师与同事。教师工作具有集体性,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都是多个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间要意识到这一点,明白一个成功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减少摩擦。

3.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而教师的管理方式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一言一行。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教师职业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的特殊职业,其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素质多样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1.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应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尽可能地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和讨论,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发展观、个性观及能力观等。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自身的不足,化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成效。

2.压力的理智反应。面对压力,作为教师应做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态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尽量避免产生攻击、回归、冷落、固执、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应。或者对原来行为的不足加以补充,将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或者把注意力从造成心理紧张的目标中暂时移开,代之以其他较为轻松的活动目标,用新的成功达到自我心理平衡。

3.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则,但是在了解自己以后,还须进一步做到接纳自己的优点,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自己所难以改进的缺点,就应该勇敢去承认它,接受它。只有做到这个地步,一个人才有信心,才有进步。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既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也不愿接受自己的缺点。有些人却只注意自己的缺点,而不肯接受无法改进这个缺点的事实,于是这个人便永远生活在不安与不满之中。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师(据分析主要是A型血)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总认为作为学生的楷模,就应该是完美的、不能有缺点的。事实上,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正是不快乐、心理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好所要做的、喜欢做的事,然后试试着手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讨教,不要过分责难自己,要明白人不是万能的,凡事尽力而为就行,不必事事追寻完美。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的很多压力是来源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如何改善与人的关系,这完全有赖于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接纳与赞许他人,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必事事计较,学会宽容的看待身边的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5.培养业余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此得到放松,提升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最好能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学会弹性工作,力求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以避免过重负荷。6.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避免超负荷工作

1.要做到不按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不与教师的评先、评职、调资晋级挂钩,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2.不在学生和家长中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反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以及工作失误,多宣传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3.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学效果,多给教师深造学习的机会,避免教师身兼多职,对教师的教学采取分层次要求等。学校领导要多关心骨干教师及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让他们有松弛、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总之,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思想教育的开拓者,应在心理健康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乐观稳定的情绪、完善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更积极的热情做好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新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2. 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03 3. 王慧婷.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4. 韩洁,付海玲.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J].价值工程,2011.04 5. 蔡雅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6.11 6. 罗莺莺,夏菲菲.中小学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1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秦林臣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摘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不断增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而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师殴打、体罚学生的事件屡见报端,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教师心理上的关怀与帮助,确保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教师心理

健康

原因

维护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毫无保留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无数事实证明,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往往喜怒无常。所以,我们在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压力过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可能摧毁人的整个免疫功能系统.从而导致人的心理和生理失衡和失调。目前,我们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依然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激烈竞争,连续的人学高峰导致的班级人数增加,教师严重缺编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许多教师除了白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以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备课、改作业、出考题„„旧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极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致使不少教师身心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积劳成疾。

(二)经济收入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横向比较,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其他部门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其经济收人相差甚远,于是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人的限制,无钱买房子,无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小学男教师因经济收人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连找对象也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三)学校内部精神环境紧张

精神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无形而巨大的。可是,有些学校的领导者只注重依法治校、制度管人.而忽视了以德治校、以情感人。有的校长整天板着面孔显示其威严;树立其威信,对教师的缺点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不分场合,似电闪雷鸣,丝毫不留情面。其结果,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而且还引起了教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以致造成对促其改正缺点的正确要求也产生了很强的防备和抵制心理。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切实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尽量避免超负荷劳动

首先,要做到不按学生的成绩给教师排队,不按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不与教师的评职、评先、调资晋级挂钩,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局面,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教师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措施。

其次,不在学生和家长中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反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以及工作失误,多宣传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第三,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对教师的教案采取分层次要求等。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骨干教师以及其他教学任务重的老师,让他们也有松弛、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二)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学校领导应在国家增大教育投人、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努力搞好校办产业,为学校增资创收,不断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

(三)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

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能够承受生活的清贫和工作的艰辛,却要求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尊重,有时领导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使教师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学校领导要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

(四)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1.针对教师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

邀请心理卫生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讲课,让教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心理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教师进行分类辅导。

2.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过度的焦虑、忧愁、烦闷、抑郁、愤怒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失常。因此.各地区应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让教师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除。

3.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建立教师心理档案。

通过测试,对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对于在测试中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应及时请心理医生为其治疗。学校应尽量关心这部分教师,并在工作上给予照顾。

参考文献

[1] 彭铧

2013.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研究

湖南大学

[2] 王智,李西营,张大均

2010 中国近20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 [3]丁凤琴 2006(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心态探析: 中小学 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J] 教育探索

[4]张冬梅 2006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J] 教学与管 理

第五篇:我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我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注青少年及儿童的心理健康,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人生成长初期的青少年及儿童,在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里,这一代孩子面临着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多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身心问题,社会对他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任务首先落到了中小学教师身上。作为中小学生眼中的权威和模仿榜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则显得至关重要。

1.过大的工作压力以及职业倦怠带来的认知障碍

2.多重角色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惑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者;同时,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师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要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这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表现出烦躁、沮丧、敏感、过于苛刻、追求完美等职业疾病。

3.过于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5.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

下载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目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视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教......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范文大全)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及专业发展水平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特别是西部经济......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教师是在......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5篇可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突出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敌意和精神症状。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

    如何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教师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方面的问题,以......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 三天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结束了,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总的来讲,这三天培训给我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指连贯紧凑的课程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一、主要工作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德育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校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心理教育的校园氛围;负责开展学校学生发展性和补救性心......

    201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单选题)

    ( )等活动通常适用于哪个班级的发展阶段? 过渡阶段 ( )是一种在良好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 情感性支持 ( )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自身各种物质以及外界进行探索,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