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4 17:5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篇: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内容简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聚焦社会的热点话题“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聚焦社会的热点话题

“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

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又该怎么体现呢?那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原本应该是幸福的。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幸福,是教育的人文价值目标。一时间,“关于幸福是什么,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关于教育领域的幸福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和过重课业负担的困扰下,我们的孩子扮演着“学习的奴隶”的角色,他们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大量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受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的限制,受家长追逐社会潮流的影响,他们总是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完成自己不十分情愿的学业,造成了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正如《纲要》指出的那样,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学习活动的确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但艰苦不一定痛苦。短暂的、必要的皮肉之苦后的快感如果让孩子体验到了,那不但不是痛苦,反而是一种幸福。学生心灵的疼痛和创伤是难以愈合的,有时是无法挽回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

(三)关注教师的教育幸福

“工作着并快乐着”作为教育管理成果,令许多人津津乐道,也折射着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与渴望。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本应通过从事教育工作而获得快乐与幸福,工作与快乐并不矛盾。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幸福感指数偏低。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幸福感潜质的教育素材和活动过程,学生才能真正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有人把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教师待遇问题,隐藏了教育管理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显然是片面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指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

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为社会创造着幸福的同时,教育者更有资格享受创造的幸福。如果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又如何能教会孩子去感受幸福呢?

(四)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学校做什么最有价值,怎样做最有价值。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我们选择了一条文化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赢得了家长的满意、社会的认可。在教育上,学校更是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在学校享受校园生活带来的快乐。坚持“怀揣着理想上路,充满着激情工作”的教师文化,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确定后,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举办讲座,征求意见,至此幸福教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借鉴有关“幸福教育”的理论,提出在校实施“幸福教育”,开展幸福教育实践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1.关于幸福的概念

幸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并自然而然的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对于个体来讲,幸福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即使在相同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中,不同的人感受也是不同的。幸福,就是指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2.关于幸福教育的表述

所谓幸福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增强师生“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能力的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与评价、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领域的改革,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幸福的体验,从而实现人们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幸福教育包含三个层次,幸福教育首先是正确的幸福观的培养,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前提;其次是幸福能力的培养,培养师生“创造幸福、给予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础;三是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和幸福体验,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本目标。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Wanner Wilson 1967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渗透心理科学,幸福感研究温度骤升。Seligman提出: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获得幸福的行动。遗传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创造幸福的环境和获得幸福的行动成为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后两个因素我们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幸福需要教育,目前在美国有一百余所高校开设了幸福教育课程。积极心理学的大力倡导者美国心理学会Seligman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设幸福课。英国威灵顿公学、哈佛大学也加入这个行列。

今天对幸福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科学家、经济学家甚至政治学家都介入其中。不丹政府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莱恩的《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相信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我国幸福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杨彦春、何幕陶、朱昌明、马渝根、周建初),研究主要与老年人精神心理卫生有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逐渐开始对其它人群进行研究。有城市成年人、运动员、大学生等。杨宏飞(2002)的教师幸福感研究,王艳梅(2002)的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等等。

在中小学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高峰,他们在2002年开始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的,在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和北师大肖苏教授的帮助下,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形成相互支撑。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德育论》系列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发展。刘次林博士在《幸福教育论》中提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他对当代教育作了理性的反思。吴安春博士在北京新源里中学等就幸福教育进行了研究与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近,部分专家、学者从德育角度就“幸福教育”展开了论述。

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指出: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阅读、写作、共同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肖川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提出:哪些因素影响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与专业成长有怎样的关系、如何促进教师的成长。高峰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幸福教育》提出:幸福教育要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幸福教育是目的与方法的统一

幸福教育是一种目的,它不仅要让人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而且要让人终生充满幸福。幸福教育又是一种方法,它将本体论与幸福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生命本体的幸福论置于优先地位,从而让人真正从灵魂深处来感受和获得教育。因此,幸福教育就是目的与方法的统一。

2.幸福教育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课题研究以新课改的理念及有关专家的理论为指导,能初步解决师生课堂生活疲劳、无幸福感及课堂效益低下等问题。它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能较快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让师生在单位时间内,教得轻松愉悦,学生学得快乐幸福,既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享受到课堂生活的幸福,又获得了较高的效益,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3.幸福教育是策略与行动的统一

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学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使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功创建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发展新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我们开展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幸福教育的有效推行策略,在理论与操作层面,特别是实践层面力求有所突破。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指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坚持人本关怀,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目的,尊重和爱护师生的个性差异,使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师生幸福感。1.幸福教育使师生在教育生活中学会如何追求幸福,如何享受幸福。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

2.幸福教育当前是理想化的,高于现实的,它引领社会,着眼未来,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人,同时让未来生活的理想首先体现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全面发展、自由和幸福。

3.幸福教育不仅给人以高品位的理想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给人以幸福及其体验,这种幸福及其体验对整个人生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的一生能否获得幸福,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其教育生活能否获得幸福,这正是幸福教育最深刻意义和价值所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个留下来的就是:人的和谐发展以及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幸福,这正是幸福教育终极追求。

“办幸福学校、塑幸福心灵、享幸福人生”是我校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为宗旨,让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内化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践行幸福教育的办学行为,打造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文化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理论文化体系; 2.环境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物质文化体系; 3.活动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行为文化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结合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发挥优势的原则,既努力办出特色,又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体,逐步实现办学特色。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2)营造幸福教育的文化(3)打造幸福教育的课堂(4)开发幸福教育的课程(5)探索幸福教育的策略 研究内容的操作设想

1.以书香校园来引领,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

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幸福教育的重要行动,把幸福教育的经典理论推荐给教师阅读。通过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撰写教育随笔、读书体会,记录幸福轨迹。

2.以校园文化为基点,营造幸福教育的文化。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丽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雄伟挺拔的教学楼、纤尘不染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园草丛,错落有致的雕塑景点,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庭院,梅园、兰庭、竹苑和菊圃各具特色。在“臻美馆”内有开放式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馆和师生劳科技作品陈列室;“求真楼”“喻真楼”“葆真楼”“存真楼”走廊有师生作品展。通过精心的布置,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3.以科研课题为抓手,打造幸福教育的课堂

围绕幸福教育主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动提供理论支撑,教育行动又直接成为教育研究的研究对象。(1)“幸福课堂”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感受成功、感受幸福。开展“幸福课堂”方面的课题研究活动。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将幸福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使学科渗透成为进行幸福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打造“幸福课堂”是我校实施幸福教育的重中之重。

(2)开展“劳科技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劳科技教育是幸福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实施幸福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劳科技是我校的传统特色,为我校赢得了良好声誉,我们将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劳科技教育与学生的潜能开发、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

(3)围绕“积极心理学”进行专项研究。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题组长。积极心理学是本世纪初才开始在国际上新兴的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着重研究人类心理的积极方面,如:乐观、善良、慷慨、满意、充实、果断、卓越等积极心理,并鲜明地主张,人格力量和美德是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基石。

(4)进行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平台或单独建设幸福教育网站,满足实施幸福教育宣传、信息传递与反馈、交流与咨询等方面的需要,为开展幸福教育扩展时间、空间提供便利。建设幸福教育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4.以课程建设为创新点,开发幸福教育的课程

以校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发教育资源的同时,使教师丰富自身修养,享受幸福生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获得多元发展。(1)劳科技教育课程

我校的劳科技教育有着丰厚的传统,2001年就被确定为市级劳科技特色学校,创作刻纸、剪贴、绢花等作品更是师生的拿手好戏。多年来,学校作品走进了政府会议室,走上了江苏教育报,也走向了社区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将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让传统的劳科技教育升华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劳科技教育。一是加强科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航模、船模制作和自然探究等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开设动漫实验班,将儿童画创作、电子小报编辑、动画基本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技教育项目。我们坚信,学校劳科技教育这张名片一定会更加亮丽。我们更相信,我们的师生会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2)中华传统文化课程

学校以“国学伴我成长,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在2011年5月开发编制了一套校本教材《国学初步》。这套教材共有三个系列六册,即吟唱两册:《三字经》、《百家姓》;吟诵两册:《弟子规》、《千家诗》;解读两册:《千字文》、《论语选编》,分别对应低中高三个年段六个年级。吟唱部分配上音乐,形成童谣,重在培养兴趣;吟诵部分教师作适当讲解,让学生自己感悟;解读部分由浅入深,教师可作较多讲解,重在让学生积累。这套校本教材我们将在2011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浸润其中,扎根其中,幸福无穷。(3)活动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校集中开设各种校本活动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发展。这些课程包括合唱、舞蹈、器乐、动漫、书法、武术等特长类学习小组,阅读与欣赏、写作、数学方法、英语口语等学科类培训班。100%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些活动课程不但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开发新校本课程——幸福教育课程。5.以专题活动来推动,探索幸福教育的策略

在活动中促进,在活动中提高。通过开展幸福教育主题活动,使教师正确理解、深刻把握幸福教育的涵义,体验教师的职业价值,运用科学地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幸福的教育,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如:开展“教师的幸福”读书学习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教师大讲堂”活动。开展“书香校园”与教师的幸福人生,经典诵读浸润心灵实践研究。(2)开展“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研究,进行“教师的幸福与专业化发展”交流体会活动等。(3)开展家校牵手共建幸福的“感恩教育成就幸福家庭”活动。

(4)大力表彰树立爱岗敬业、热心幸福教育实践的先进典型,让幸福教育促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5)举行劳科技节、艺体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享受成功的喜悦。(6)举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演讲和诵读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八、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进一步理清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观察的视角、有意的启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调查问卷法:进行教师、学生幸福感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并确定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观察并反思,调整方案,进而循环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调整的研究方式。本研究在着力打造“幸福课堂”,开展“用幸福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用行动研究法。

4.访谈法:访谈是一种研究性谈话,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在“教师的幸福实践研究”中,访谈教师在研究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体会,及存在的问题,是借助于教师的自我陈述,用访谈法。

5.叙事研究法:指研究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说自己或别人经历过的教育生活,并诠释其中的意义。本课题在“书香校园”与教师的幸福人生,经典诵读浸润心灵实践研究中,用叙事研究法。

九、课题研究原则

1、事业至上的原则

办幸福学校、塑幸福心灵、享幸福人生。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一份责任去追求,让学校生活给孩子留下一生最为美好的记忆,让学校教育成就孩子的梦想,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最眷恋的场所。

2、科学发展的原则 以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育教学行动研究。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使一切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愿望得到尊重、行动得到支持、才能得到发挥、成果得到肯定。

4、实事求是的原则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立足本校实际,努力为师生创设快乐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营造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体验到学校的温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乐,获得来自教育的幸福。

5、教育公平的原则

学校教育虽然无法改变学生的出身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但学生在学校里体验学习快乐、享受教育幸福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教育不应以人的出身而特权化,学校应给予每个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的权利。

十、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课程要求出发,立足师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学校“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健康的成长”的办学理念,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从改革管理机制入手,以提升教师幸福教育观念为基础,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师生教育生活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分层开展多种形式的幸福教育活动,以幸福教育论坛为线索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论坛的主要形式有:网上论坛、座谈沙龙、专家讲座与对话等。通过实践与研究,增强师生对幸福的理性认识和亲身体验,提升师生的幸福观以及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创造一种完整的幸福教育生活。探索一条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径。

十一、课题研究过程

前期工作:学习酝酿,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学习有关高效课堂、幸福教育的理论文献,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2.在深入开展随堂听课、座谈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4.完成各子课题的确立与申报立项工作。5.邀请部分专家担任课题顾问。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6月)

1.根据课题目标内容,确定分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全校铺开,全方位运作幸福教育课题研究。

2.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幸福高效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3.总课题组开展研究与实验过程的听课、评课等调研活动;

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定期召开研究例会,及时反馈研究信息,调整研究策略。5.定期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6.2013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7.外出学习与考察活动。第三阶段:(2013年7月——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2014年1月——12月)1.总结、改进、提升与完善阶段;

2.音像、文献等相关成果的出版、展示等; 3.子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工作;

4.形成“幸福教育故事集”和“幸福教育论文集”。

5.完成相应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结题验收,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

十二、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师生幸福感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011年10月

幸福教育网站

网站建设

2011年12月

幸福校园

学校校刊

2012年12月

幸福课程

校本课程

2012年12月

幸福课堂

教学设计集

2013年6月

最终成果(限3项)

教育与幸福生活

教育故事集

2014年12月

教育与幸福

教育论文集

2014年12月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2014年12月

十三、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教导处不室 年级组

1.学校健全课题研究网络。实验教师不室

领导小组

校长室

教科室不室

德育处不室

后勤处不室

教研组

2.由两位校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直接引领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俩曾先后主持过全国、省、市多项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中现有特级教师1人。常州市骨干教师3人,溧阳市学科带头人1人,溧阳市骨干教师2人,溧阳市教学能手2人,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主持、参与过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有50多篇发表。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3.本课题作为学校主课题,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教师参与教科研积极性高。4.学校现有各类图书资料10万多册,报刊杂志100多种,200多台电脑全部联网,便于资料收集。

5.时间能得到保证,课题组每周一次小型活动(可与业务学习结合),每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科室将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6.学校保证本课题活动经费足额到位。

第二篇:个人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歌唱课中不同伴奏方式的效能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洪波

一、研究背景

有设立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源至2010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学的省送培到市的学习活动上。一位讲课老师说在现在的教学条件见中都有现代化的音响伴奏条件,由此播放出的伴奏音乐形象更丰富,因此,作为钢琴伴奏可少采用,或许是与会老师误听为可不采用,引起哗然!由此引发本人生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伴奏即伴随衬托歌唱的演奏。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单纯的节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

伴奏对歌唱的意义:伴奏有对乐曲内涵的提示及对歌者情绪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实延展了表演的氛围。歌唱教学的伴奏方式:钢伴音响伴奏自己敲击节奏伴奏学生合着伴奏寻找韵律效能:这一词语有多种解释,最基本的解释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那么,在歌唱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载体,调动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学习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保证音乐将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的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那么,歌唱教学的效能就取决于学生对歌曲的喜爱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类型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师生所能进行的互动可能性;

上课老师只是一个人,因此,不同的伴奏方式中老师所能发挥的能动力及能动方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学生所能进行的参与可能性;因为伴奏方式有产生的主动性及被动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实际参与性上有差别。

3.老师对伴奏方式的可驾驭性;这牵涉到伴奏方式的复杂程度及学生在音乐感知上的实际能力。

4.不同伴奏方式对学生课堂积极的调动;因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以及兴趣能力的不同而在参与的积极性上收到影响。

5.不同伴奏方式对教学内容的烘托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引领效果。因各种伴奏方式的优点差别而出现不同效能性。

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如何综合运用伴奏方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投入的全面认识所学内容,在对音乐的整体形象得以把握后能够把外部听觉和自身机体动作结合运用,从而能够形成听、击节奏、唱三者统一的协调运作,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音乐感知力,这才实现歌唱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歌唱中不同伴奏方法的用运,分析和整理在歌唱中不同伴奏方式运用与学生歌唱学习所产生的能动效果,以期能得到一种认识或是一定的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歌唱课中的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并希望能够得出一个完善的研究内容,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现由想法、认识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歌曲:

《渴望春天》《小小的我》《大海啊故乡》《无锡景》《丹顶鹤的故事》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定群体--------选择七年级3班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研究法--------实行班内比较,比较不同歌曲类型出现的差别效果。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参与所能实现的效果。

体验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实际的感受音乐及再创作。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题答卷调查学生对各个伴奏方式的切生感受与认识。

六、课题研究读书目:

《中学音乐教学法》作者:邵祖亮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小学唱歌教学法》作 者:鲁美丽主编 陈登颐译出 版 社:音乐出版社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 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美学》主编:王次炤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课题研究读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2013年2月5日至2013年2月15日读完《中学音乐教学法》2013年2月18日至2013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

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3月20日读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

完成读书笔记时间: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

2013年2月5日至2013年2月15日读完《中学音乐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2013年2月18日至2013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

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3月10日读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完成读书笔记

2013年3月11日至2013年3月20日读完《音乐美学》 完成读书笔记

八完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时间:

第一阶段:2013年2月

该阶段主要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重点,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确定研究使用的教学内容、研究对象;进行人员分工;上报课题材料。

第二阶段:

2013年3月4日,案例分析:《渴望春天》

2013年3月18日,案例分析:《小小的我》

2013年4月1日,案例分析:《大海啊故乡》

2013年4月15日,案例分析:《无锡景》

2013年5月13日,案例分析:《丹顶鹤的故事》

该阶段主要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及影像材料;整理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阶段性认识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

2013年6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概念的界定

1、课间游戏。

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2、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研究背景

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它自发地发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不仅因为玩是有趣的,还可以通过玩来学习。玩是幼儿思考、想象、尝试、验证、创造、吸收的方式,是幼儿理解并适应周围世界的方式。玩——就是游戏。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构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的影响,儿童往往被看作是承受教育影响的被动的客体,是灌输知识的对象与容器。游戏更多地被教师用作是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例如,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幼儿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制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由此可知,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造成了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轻视游戏或忽视游戏的矛盾现象。这种现象长期以来难以扭转。如何消除这一矛盾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研究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游戏的研究,是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早期有关的游戏研究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初,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等幼教专家关于儿童游戏、玩具的研究,就有其独到的见解,有的迄今对游戏的研究仍有积极的影响。如,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

就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中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及游戏的发展变化。他参与拟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把游戏规定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计数、感觉、节奏和舞蹈、模拟游戏以及各种良好的传统游戏等。这些都为以后我国的游戏研究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20世纪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提出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这一命题,又逐渐演变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不论是“主导活动”抑或是“基本活动”,都肯定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幼教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的教学观,“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长期以来难以扭转。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频频成为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组织召开研讨会的主题。美国、俄国、以色列、瑞典等国家的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曾专门研讨这个问题,如克拉哥曼和斯米兰斯基(Klugman & Smilansky,1990)则认为,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在实践中如此困难,是因为从研究结果到实践的链条上缺乏几个“中间环”。“把研究结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要求一个在思考的实际过程”。

在我国,随着幼儿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幼教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从观念上、政策法规上强调重视儿童游戏权利的保障,从理论上探讨游戏的功能和意义,并试图建立中国自己的儿童游戏理论。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规定了游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四)选题意义

本课题是在以上研究背景和热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注意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继续和发展的同时,本课题有自己创新的一面。

首先,将游戏引入到课程领域进行研究,在苏北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其次,本课题试图从教学实践入手,立足于国情、园情,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将我国宝贵的民俗文化和现代教育因素相结合,融入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同时,大胆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就是“玩的教育”,指出幼儿只有在游戏中才能获得有益于他们未来成长的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只有通过游戏的途径才能使幼儿素质教育从观念向行为有效转化。这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作业化、成人化提出了挑战。

再次,对幼儿游戏的界定有新的看法。目前幼教领域有三种观点较突出:

1、认为自主的游戏就是幼儿自由尽情地玩,和组织上课比起来,老师要轻松得多。

2、“游戏和操作是幼儿的生命。”将游戏与操作看作是两个平行线。本课题则认为:幼儿的游戏应是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的,幼儿的学习也是一种游戏,游戏中幼儿与教师是双主体的关系,此时的教师要善于融入幼儿的游戏,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善于深入童心去反思等等,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比组织上课辛苦得多。本课题认为游戏是能使幼儿精神愉快的活动,一切能引发幼儿愉悦探究的,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诸如实验、操作、交流、娱乐等自主活动的教育内容与行为都属于游戏化课程的范畴。

(五)研究价值

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理论假设:

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三、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

在园长的引领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

2.每学期至少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与总结。

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5.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至少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

(二)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

(三)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

四、课题研究对象:

大营镇幼儿园小班幼儿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

本课题历时一年(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主要活动是:

①设计研究方案;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③组建研究团队 ④做好经费预算; ⑤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 ⑥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进行文献研究,主要活动是: ①收集、学习相关文献; ②撰写文献综述。

第二步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活动是: ①设计调查方案;

②根据《调查方案》对进行调查; ③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步进行实践研究,主要活动是:

①设计小班幼儿进行课间游戏模式转变和升级的区域推动策略

②实验设计出的“模式”和策略;

③反思; ④提炼经验。

3.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主要活动是: ①整理分析研究过程资料; ② 进行再调查; ③撰写研究报告、著作; ④向有关部门申请鉴定; ⑤召开结题会。

(三)总结结题阶段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阅、购买了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障。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3.小班课间游戏集。

八、研究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林卉景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经过小组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有相应的 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在此制定出以下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是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三)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我选择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

五、研究方法设计:

(一)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二)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内容:

(一)理论假设:

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一)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

(二)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

八、课题研究对象: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小班幼儿。

2016.08.23

第五篇: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总结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民族、国家对海洋开发、利用的程度,对海洋权益争取和维护的力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海洋意识是海洋强国之魂。海洋观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海洋观教育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我校以海洋文化教育实验研究为依托,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强化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信念,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我校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青岛市帆船运动俱乐部学校,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荣获“千帆竞发青岛市帆船运动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集体”。

一、转变观念,让海洋文化教育成为共识

我校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海之滨,滨临大海,学生生活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不仅拥有厚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蕴涵着历史积淀的浓厚多彩的海洋文化和渔文化的意象特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渔文化历史积淀,为我校彰显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作为离大海最近的农村学校,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分析学校加强海洋教育的优势条件,确立将学校打造成“海洋文化”特色学校——让大海的孩子真正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激情像大海一样奔涌,体魄像大海一样健壮!认准发展目标,我们就全面着手规划设计,把连廊下的宣传栏设计为海洋文化的宣传阵地,开展“做一个具有海洋品质的人”、“创建海洋文化特色学校” 主题活动;举办“沙滩体育节”、“小浪花艺术节”、“深蓝科技节”和“安徒生书香节”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楼的走廊分别确定“台风知识主题”、“海洋文化文学作品赏析”等,让学生从中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加强了海洋文化教育。

二、政策保障,优先发展海洋文化教育

学校设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海洋文化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中层干部、学科教研组长、海洋文化辅导员为成员的海洋文化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工作的实施。规定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学生自由分布到各兴趣小组开展活动,训练小组严格考勤,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学校对所有兴趣小组训练进行整体规划,辅导教师制定出科学详尽的训练计划及每天训练活动方案,教导处统一检查,保证每一次辅导的有效性;为调动师生训练、比赛的积极性,除给兴趣小组提供优越的学习训练环境外,学校还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每年组织辅导教师到外地培训学习,每年都请有关海洋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专家来学校作报告,让教师更进一步、更直接的了解当前海洋文化和发展发展的趋势、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达地区海洋文化教育的现状,让教师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指导学生把日常生活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政策的保障,我校海洋文化教育特色日渐鲜明。

在工作中,学校建立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海洋文化育人的大科技体系,构建了四条主线的海洋文化教育网络:教科室——教研组——课堂教学渗透系列;辅导员——兴趣小组,海洋文化活动课系列;政教处——级部——班级,海洋主题活动系列;团委——海洋文化教育阵地——班级,隐性浸润系列,使课堂教学、选修课强化、活动课实践有机形成海洋文化教育模式。在理论建设方面,构建我校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开发新的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实践方面,在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普及海洋基础知识的同时,以系列性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海洋文化教育活动。

三、开展多种海洋教育活动,拓展海洋教育特色

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海洋、热爱海洋,形成积极、科学的海洋意识,学校除开展研究型课程、举办专家讲座外,还采取了多种模式的的海洋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海洋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海洋,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地提高素质。

1、建立蓝色小卫士,增强环保意识和21世纪主人翁意识教育。

为发挥广大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由学校团委组织挑选各班环保积极分子成立蓝色小卫士环保小组,每星期组织活动,有环保知识讲座、环境卫生实践调查、沙滩卫生清理等活动。

2、利用各种节假日或主题教育日,带出去学习、走出去宣传,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传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开展以认识海洋、探究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海洋知识讲解员,利用现有橱窗传播海洋文化知识,通过广播站、班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为师生系统地讲解海洋文化知识,使认识海洋、探究海洋的意识深入人心。

3、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形成学校传统文化活动项目。

因地制宜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探索与研究。拓展学校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活动。结合每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闯海、野餐、观海等活动。开发学校传统活动项目与“海洋文化”特色相结合,构筑适合我校实际的特色活动。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参与性强,成为学校活动的亮点。

4、打造蓝色校园,营造海洋文化氛围

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鲜明海洋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不仅能凸现学校的海洋教育特色,更能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因此,我校抓住创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契机,着力构筑蓝色校园,使整个校园呈现出高品位的海洋文化与审美格调。为多角度展现洋特色,学校还精心设计,教学楼的走廊、宣传栏更是变成了海洋文化的景观,各种海洋主题的图画宣传,共同构筑了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向学生展示着丰富的海洋动植物及航海知识,使校园充满了海洋气息和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

5、借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蓝色海洋教育系列活动

社会为学校,自然是吾师。特别是我们的家乡青岛,拥有许多海洋教育基地、海洋科技馆、海洋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校在认真组织教研活动,集智打造有效课堂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系列蓝色海洋教育活动。

6、多彩海洋节活动

学校拟定每年7-9月为海洋节活动时间,为期三个月。节日期间,学校多个社团依据学生兴趣,分年级分层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蓝色社团活动,均有佳绩。如高年级多彩绘轩社团有“海韵剪影”“海底总动员”“蓝色T台秀”等亮点;中年级有“炫彩圆盘”“蓝色书法 蓝色情怀”等创意;低年级有“亲海行动”“童心大海”的行动;校级苔花文学社有“蓝色畅想征文大赛”;学校合唱团、舞蹈队等社团有蓝色诗卷文化汇报表演;校级活动还有蓝色畅想倡议书、蓝色作品征集周、“校园小画家”等。海洋节活动均创意非凡,深受学生关注、喜爱,这些活动既是对蓝色课堂的一种拓展延伸,更引发了学生探索海洋、积极进行蓝色创造的百倍热情。

7、特殊的暑期作业

作为海洋节的一部分,也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传统特色,我校充分利用“特殊的寒暑假作业”这一载体,每逢暑期或节假日,都发出“我和大海有个约定”“拥抱大海”等蓝色行动倡议。呼吁学生走进社会,拥抱自然,同时养成爱护海洋和保护海洋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和大海的亲密接触,可以是手抄报,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课件,可以是拍照附文说明,也可以是日记、作文和自拍微电影等等,返校后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或Free taik时间自主汇报,培养学生热爱、亲近与探索海洋、情系海洋的意识。

作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在为本校师生发展提供平台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辐射效能,提高社区居民乃至当地学校学生的海洋意识。为此,学校不仅开放海洋科普资源,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前来参观学习,而且将定期组织“海洋科普日”,组织学生志愿者将搜集、研究的海洋知识编制成宣讲材料和宣传栏进社区进行宣讲,邀请社区居民观看校艺术团排演的海洋教育文艺演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居民宣传海洋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了解的海洋知识告诉家人,带动他们共同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通过向家长、社区、其他学校的辐射,提高社会公众爱护海洋、参与海洋开发利用和海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进而认同海洋科普教育的价值目标,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海洋文化教育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学校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青少年海洋教育工作是一个长远的工程,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我们将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大海洋教育研究力度,大力开展海洋教育,强化海洋文化特色教育,打造海洋文化教育品牌学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做好下列工作:

一、加强海洋文化教育,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学校 结合几年来的海洋教育,我校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和“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的办学宗旨,坚持“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质量创声誉,以和谐带队伍,以特色求发展”的强校之路,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师生的和谐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海洋教育为突出特色办学之路,创建海洋教育特色学校。

二、创设文化氛围,让海洋教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1、让校园充满海洋的气息

我校进一步精心设计校园,设立“海浪花”、“海底世界”、“海贝园地”等栏目,校园处处充满浓郁的海洋味,整个校园弥漫着浓郁海洋的气息。

2、让基地成为海洋教育的支撑点

教育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独特作用是其它教育资源无法替代的。学校从濒临黄海的地缘优势这一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建立校内海洋文化陈列室,由海生动植物标本展览、船模陈列、学生海洋作品展览几个版块,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感官体验,构成了学生理解、体会家乡海洋文化的核心阵地。我们将有计划的组织参观校外科技基地,如青岛奥帆基地,青岛海洋世界、青岛海军博物馆、胶南海水淡化厂、青岛青少年实践基地等为主的校外海洋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学生体验海洋的渠道。

3、让海洋教育文化深入到每个班级

学校、班级要认真制定相应的海洋教育目标,力求培养正确的集体海洋舆论,尤其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每学期,我们将安排如《海洋环境保护》、《珍惜海洋资源》等国旗下讲话;每班每学期开设一次“海娃风采”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形式宣传海洋知识、开展海洋教育;组建“海娃之声”广播,每周播放一次关于“海洋军事”、“海洋生物”等节目;学校宣传窗将不定期刊登学生的海洋画报、海洋文章,以此积极推进校园海洋气氛的形成。

三、不断丰富校本活动,内化海洋意识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学校每年将举办全校性的“海洋月”活动,让学生参加海洋科技信息、海洋文学、海洋美术和涵盖海洋生活技能、渔家生产技能、海洋艺术作品的海洋技能大赛,检验学习的成效,展示学校海洋教育的成果。

校本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它还包含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周游家乡海岛、访问渔老大;组织或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渔民文化节、金沙滩文化节,让学生置身于海洋文化气息中更深地了解海洋、热爱海洋。

四、纳入课程管理,形成教育常规

1、学校对海洋教育内容、课时、课程形式和结构综合安排,每个年级每周将开设2节海洋教育校本课,其中1节为涵盖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环保、海洋文学等内容的海洋意识教育,另1节为包括海洋开发、渔业生产、生活技能等内容的技能教育,使海洋教育系统、规范地进入到每一个班级;同时大力加强海洋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尝试开展海洋英语、海洋音乐、海洋画廊和以渔民画为主的海洋美术教学,适应“面向未来”的要求。

2、为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层次,学校将聘请专家、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海洋教育》系列校本教材,注重多学科联系,力求内容丰富、活动设计实用,成为教师进行海洋内容教学、学生课外进行海洋探究活动的指导性材料。

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将会逐步走出一条富有黄海地域特色和我校实际的海洋文化教育成功之路,真正打造成当地海洋文化教育的品牌学校。

下载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贫困山区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方案一、 课题的提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事实上,我们也非......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5篇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集中学 单士华 一、课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五篇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火马冲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

    教育研究课题

    一、课题:《小学生的书包为何越来越重?》 二、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步骤: 1. 叙述当前小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的现象 2. 提出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3. 叙事各种有关......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编写要点(仅供参考)总体上要围绕本课题思路及成果进“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核心任务,兼顾各部门承担专项规划的编制设想,研究提出本课题的......

    历史课导入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历史课导入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奎山教育中心中学部 刘宝娟 一、课题界定: 有效的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 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进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延伸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

    实践研究课题(5篇)

    10级英语5班陈毓频 101021036 1.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类型研究 2.科技活动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 3.科技实践校本教材的编写研究 4.学生科技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 5.科学技术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