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4:3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第一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一 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农村医疗保障是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中国农村保障体系的建立曾取得过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建设社会质疑新农村的形势下,它的完善人面临很大的困难。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部分国家在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的工作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未下一步的发展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从中探索解决农行村基本医疗,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长效机制,为国家及有关部门调整,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提出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推进,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在医疗制度提供一定依据。

(二)研究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社火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背景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紧急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发展,没有农村的问覅那个就没有国家发稳定。”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拍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农民生存和就医的平等权利,而且可以改善过敏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服务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紧急和人力资源的支

持发展。建立农村将抗保障制度,反应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丁少群,李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从文献检索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社会医疗保险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城镇地区,对于农村医疗的研究文献很难找到,这可能与不同国家服役农行村医疗保障模式的选择不同有关,国外很少采用合作医疗方式解决农行村卫生问题。国内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文献虽多,但都是以论文形式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局部研究,而且大多是从卫生经济学或公共卫生角进行探讨,从保险和社会把膨胀角度研究的少,综合性研究少。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行村医疗保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研究层面上,安医疗保障基金等筹集方式划分没世界各国的农村医疗把屏障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免费为免费医疗帮张,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区合作医疗4种不同模式。[1][2]免费医疗保障模式,也称国家医疗,全民医疗保障模式,是指医疗把膨胀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没酱油税收形成的医疗把膨胀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障享受对象看病是基本上不需要支付费用的制度。英国,加拿大,瑞典,爱尔兰,丹麦等发达国家和

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所实行的福利性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都属于此类。社会医疗保险没事只有国家出面组织的,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共同出资(通常个人之需要承担小部分的费用),像农民提供因生病受伤或生育所必须的医疗服务及经济补偿的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和等特征。[3][4]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和韩国,墨西哥的农村医疗保险都属于这种形式。商业医疗保险是吧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参保者个人能及其雇主所缴纳的保险费,一般而言,政府财政不出资或不补贴,美国事实是商业医疗败选模式的典型代表。社区合作医疗保障模式,是指依靠社会的力量,按照“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通过群众集资建立集中的医疗基金(政府通常也给予一定补贴),采取渔夫方式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种综合性基本医疗保障措施。中国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和泰国的医疗保险卡制度,是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与城市医疗保障较为接近,覆盖面积广,具有货币化,社会化,经济工具化和法制化的特点,基本实现了城乡间统筹发展。同时,发达国家近十几年来非常注重对医疗败选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值得我们简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亚洲和南美洲),目前还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发展农村医疗社会把膨胀制度的可行性,以及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和立法等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新农村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情况看,丁少群,李祯一田野调查为依据,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区域性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想,论证了政府主导的理论依据和各层次保障的内容和制度设计,构建了我国新农合保障水平和补偿的精算模式,考察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表现,影响和生成机理。[5]孟翠连从全新的视觉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实现条件和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的除了城乡分治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合作医疗模式长期存在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新的政策建议。[6]李华认为,新农合制度的狠心问题是能否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在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的前提下,之中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关节环、良性运行时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政府适当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7]高洁认为,西部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具有公共品属性,政府在供给过程中应承担绝对责任,市场可适度介入。[8]邹文开认为,新农合政策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险的合理选择,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是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的责任是保障,控制“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增长”是关键,个主体的策略行为严重影响着制度的健康运行。[9]谭克俭等认为,新农合还不是完善的形态,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0]

三 相关文献综述

从文献检索来看,在国外,虽然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很多,但是由于很多国家并没有城乡之分的医疗保险。因此研究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性发展的文献不多。在国内,随着2003年新农合制度试点的实施,国内对这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性问题研究还不丰富,而随着各试点地区实践的问题及探索措施不断涌现,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需要不断地去探讨、深入。

第二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摘要:根据学术界各学者的研究,从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状况;文献

一、发展历史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 由合作医疗基金组织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医疗费用的一种互助互济的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合作医疗的财产为集体财产;医生和卫生人员的劳动报酬由集体经济支付;治疗费用由农民个人和集体公共金共同负担, 负担比例根据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而定。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推行, 到了60年代中期, 合作医疗已成为农民健康保障的基本形式。由于一系列的问题, 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在许多地区并未得到巩固。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 由于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集体经济积累减少, 个人收入增多, 原有的合作医疗在资金筹集、管理体制及乡村医生劳动报酬等方面都与现实体制和经济状况不相适应, 合作医疗出现了解体、停办的趋势。农村居民通过家庭、亲友资助、商业保险及借贷款等方法来解决医疗问题。为解决农村基本卫生和医疗保险问题, 1994年我国再次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 但实施结果是参与率很低。2003年, 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为建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政府框架和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等方式筹措。参保农民个人每年缴费不低于10元, 省、市、县财政每年每人资助合计不低于10元。此外, 中央财政每年每人补助10元。基金主要用于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具体补偿标准由各地因地制宜确定起付线、封顶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 当年未动用基金的, 可享受若干次常规性体检。政策实施阶段是: 至2005年覆盖率达到50.00%;至2008 年覆盖率达到80.00%;到2020 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村居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但从2003年至今,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存在诸多困难, 有些甚至影响了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推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政府

1.1 资金投入不足

在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主要出自农村居民个人, 而中央政府在财政紧张的约束条件下,勇于社会保障的资源比较有限。而政府也往往把有限的社会保障资源又重点头投向了城市而不是农村。目前, 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实质上是自我保障。

1.2、政府职责不明

(1)政府热情大力操办, 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超出当地, 直接影响该制度下农村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

(2)对医疗基金、医疗机构、社保机构监管不严, 导致出现基金的收支失衡、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差、药费和医疗费用飞涨以及医疗服务的不公平现象, 严重影响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原有信心和支持, 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

1.3、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不尽如人意。

在农村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在很长时间被看成是次要政策。º国家财政政策对农民合作医疗政策的不利影响。从分税制改革以来, 财力向上级政府集中, 基层政府财力变弱。相当数量的基层政府都是负债运转, 在教育支出、工资支出和养老金等领域尚不是宽裕, 更不用说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了。

1.4、政府信用缺失

现在也有些地方受不正之风的影响, 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没用充分贯彻民主原则, 少数人以权谋私, 多数群众没用得到实惠,大大地降低了合作医疗在农民心中的威信。

2、制度

2.1、失去集体经济的强力支持, 导致资金筹集困难

我国农村初期合作医疗的盛行就是得力于公社、村集体和生产队的强力支撑, 但是,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村集体经济迅速解体, 农民医疗保健费用也相应得主要由集体支付转变为主要由个人和家庭支付, 但由于农民较低的收入水平和增收困难, 是合作医疗面临着直接缴费困难的局面。

2.2、保障不到位, 失去对农民的吸引力

首先, 目前的农村合作制度一般是以村、乡为单位进行筹资管理, 如此低的统筹范围必然导致其较差的抗风险能力和较低的保障水平, 也因此导致有较高保障需求的高收入农民有转而投保商业保险的可能。其次, 对于生活贫困、无力缴付合作医疗费用的农民而言, 在现行的合作医疗制度下, 也自然落入了合作保障的空白区。

2.3、由于合作医疗的经济力量的薄弱, 只能对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给与一定的经济照顾。农民一旦患有疑难重病, 巨额的医疗费用将对其本人及家庭造成重大威胁, 合作医疗对此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2.5、合作医疗基金缺少计划和管理, 往往免费项目过多,无形中鼓励农民争相使用合作医疗基金, 使有限的基金入不敷出。、农民 农民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因为农村合作医疗知识普及不够, 农村信息不足导致部分农民观念落后, 在面临选择时没有最大化自己偏好的能力或知识。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太低, 不愿意参加;年轻人、家庭成员身体较好的家庭,认为交了钱也不会花到自己的头上, 只是白做贡献, 也不愿意参加;只有那些家庭成员年龄比较大、健康状况比较差、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才是合作医疗的积极参与者。对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3.1 政府

3.1.1 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支付力度, 突出公共部门的责任 医疗卫生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对其发展的投资应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而多年来, 国家及地方财政主要支持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 将绝大多数农民排斥在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农民又无力投资支持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使农村医疗发展处于半停滞状态。因此, 加大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所在。

3.1.2 借鉴和推广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思路, 在筹资的某些环节探索合适的准强制措施。

3.1.3 加强农村医疗保险的立法 目前,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已经下发, 但是, 具体的用于指导实践的法律还没有颁布出来。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法规, 以规范该实施办法。

3.2 制度

3.2.1 建立不以营利为目的 以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提供医疗保障为目的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 以建立农户、保险公司、医院、政府部门四方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

3.2.2 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建设 国家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 负责和指导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克服管理上的松散、粗放等缺点。

3.2.3 确定合理的筹资水平政府应放充分考虑当地财政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支付能力), 并由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提出较为适当的筹资标准。

3.2.4 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发展中总结经验,注意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3.3 农民

3.3.1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和教育, 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3.3.2 鼓励建立私人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 但政府要注意提高从医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 对人员进行培训, 在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允许的前提下给与相应的物质支持。

三、解决的建议

1.结合实际,完善新农合工作方案

在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供需状况,制订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试点方案,也是保证新农合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认真总结过去一些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降低筹资成本,建立起长效、稳定的筹资机制。要做到“以收定支,略有结余”。具体而言,要适当增加农民慢性病门诊、健康体检等小额费用补偿项目,从而扩大受益面;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制定不同的报销比例,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鼓励参合农民到乡镇就近就医,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报销补偿比例,增加农民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信心和吸引力。

2.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

加强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参合农民就近就医、降低医疗服务费用的重要举措例。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切实增加对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对医院要实行建、管结合,实现房屋、设备、人才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要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农村现有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发展需要定向培养人才,进行定向定点招生,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

3.加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经办能力

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完善、充实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人员,落实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经办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经办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参合农民提供良好、高效的服务,从而缩短参合住院农民费用的兑付时间。要加强经办机构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探索县、乡经办机构的网上审核报销工作,缩短审批工作时间,切实提高效能。

4.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卫生行政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收费的监管。要认真选择确定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督促医疗机构健全医疗服务制度,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使用医疗基金,减少农民医药费用。要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收费价格的检查和公示,要积极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压力。

5.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新农合制度的原则、要求和相关政策。特别是要通过受益的参合农民现身说法。宣传新农合的好处,增强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消除群众的疑虑,积极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合,不断增强农民的健康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要切实转变观念,坚持预防为主,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新农合基金也可安排一定比例),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 1] 曾祥炎, 曾祥福, 周远荣.政府信誉缺失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及对策[ 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制度,2005(4).[ 2] 周浩杰.新型农村医疗制度: 经验、挑战和对策[ 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制度, 2005(4).[ 3] 张茂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探讨[ J].经济经纬, 2005(4).[ 4] 张维龙, 张莉.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性探讨[ J].经济体制改革, 2005(1).[ 5] 丁少群, 林义.农村医疗保障, 模式比较与制度选择[ J].改革, 2005

[ 6] 王小林, 李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的财政财政思考[ J].决策,[ 7]张以强,梁媛媛,刘彩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问题探讨[J].法治与社会,2006(11).[ 8]唐娟.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阻滞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5,26(4).[ 9]邓大松,张国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惑与出路[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6).[ 10]孙群,孙金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74.文 献 综 述

小组成员:

闫锐锐540909030149

田林林540909030133

李亚冉540909030118

刘玉伟540909030122

梁文笛540909030120

第三篇:浅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山西省闻喜县人民医院为例

摘要:2006年3月份闻喜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启动了,新农合患者入院三日内在办理住院的窗口办理登记,出院后,结算的同时就可以取到补偿的相关资料,直接领取补偿。

关键字:新农合、补偿、补偿模式、补偿金额、农民

前言:农村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农村医疗保险,可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参合农民可以选择不同医院就诊,一般采取就近原则,选择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比较大,可以分为慢性病、特殊病种、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的情况。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含义及实施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含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时应遵循的原则

1、广泛覆盖、能保尽保;

2、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3、资金统筹、总额控制;

4、比例补偿、额度封顶;

5、强化管理、尽管有效;

6、合理定点、方便补偿、补偿便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2003年起开始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闻喜县人民医院新农合的实施及相关人员的学习

(一)新农合在闻喜县人民医院开始实施

在2006年3月份正式启动了闻喜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闻喜县人民医院是第一批列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

(二)闻喜县人民医院新农合办人员的学习

在市、县新农合办的正确领导下,闻喜县人民医院的新农合办人员认真学习新农合的有关政策,坚决执行新农合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核算,做到为参与新农合的农民补偿程序简单化,补偿合理透明化。

(三)全院工作人员的学习

新农合办的工作人员先组织全院各科主任和护士长全体中层领导学习新农合的政策和措施,讲解要求和规范,及每年的新政策新方案,然后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反复熟悉、学习新农合政策和制度及相关规定,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做到人人熟练,各个明白。

四、新农合的补偿模式及筹资标准

(一)筹资标准1、2008年:个人20元、县补助10元、市补助10元、省补助20元、国家补助40元,合计100元;

表一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农民本人其实交的钱并不是很多,虽然他们自己是只交了20元钱,但是按照这个表算下来,他们享受的却是他们交的钱的五倍,这是国家政策的好处,一步步为农民着想,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成功实施。2、2011年:个人30元、县补助27.8元、市补助18.2元、省补助46元、国家补助108元,合计230元;

表二

从表

一、表二对比中,可以发现,农民个人交纳的金额上涨了10元,但各级补贴的金额明显增加,总体金额更是大大增加,比2008年增加了1.3倍。

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为保证农民健康更是大力提供了财政支持,人民交纳的一定税额却是落实到了自己手中,也确实让农民享受到了国家的发展,让其不止是光交钱并不享受国家的财政政策,这是国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农民的具体体现。

(二)补偿模式

1、补偿模式分类

新农合的补偿分为:门诊补偿和住院补偿

2、门诊补偿

门诊分为普通门诊、慢性病门诊、大病门诊。

(1)普通门诊:不设起伏线,每次补偿比例80%,以户为单位年封顶额为家庭参与新农合人数乘以35元;

(2)慢性病门诊:每次费用按60%补偿,每月费用不超过50元,全年累计不超过600元;

(3)大病门诊:每次费用按60%补偿,每月费用不超过350元,全年累计不超过4200元。

从上述三个门诊补偿可以看出,国家为了使农民能更好的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从多个角度来为农民着想,不同程度的门诊,不同的补偿,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农民少花钱,好好的治疗自己的病,使其健康,能够更好的生活。

3、住院补偿

2011年住院:乡镇起伏线100元,补偿80%;县级起伏线300元,补偿70%;市级600元,补偿55%;市外起伏线800元,补偿45%。当年累计最高补偿5万元。

住院补偿也是分种类给予农民补偿,各个等级医院的不同补偿金额也就不同。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国家是希望农民就近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五、闻喜县人民医院关于新农合的宣传

闻喜县人民医院新农合的工作人员按照新农合的规定,在门诊大厅的醒目位置布置新农合的宣传栏目,及时更换;设置每月按期公示栏;在医院每个住院科室醒目的位置,都有新农合有关规定的提示;医院住院科室都有新农合办的工作人员分发的有关新农合补偿规定的范围;住院科室都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药品

目录;有关新农合的新规定,新农合办的工作人员总是及时通知全院各个科室,贴出提示和告知。

六、闻喜县人民医院关于新农合的补偿流程和核算

新农合患者入院三日内在办理住院的窗口办理登记,出院后,结算的同时就可以取到补偿的相关资料,直接领取补偿。闻喜县人民医院新农合办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电脑软件工程师的帮助下,根据新农合的政策和规定,设置了符合新农合的软件程序。凡在闻喜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新农合患者,费用清单里就可以直接显示药品、减产费用是报销或是部分报销或是自负,患者可以随时查看,明白消费,准确结算。

新农合办的工作人员实施清楚结算、明白兑现,以使在医院原有的条件、人员、设施的基础上,使补偿流程更合理、补偿到位更快捷。

七、闻喜县人民医院关于新农合患者的人次及补偿费用

2009年:新农合患者为6950人次,补偿基金费用6387224.23元,慢性病补偿基金63554.8元

闻喜县人民医院每月补偿人数600-800人次,每月补偿费用60-80万元。从这些个数字中可以看出,在闻喜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新农合患者每月的补偿人数很多,补偿的费用也很多,起码解决了一些农民所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八、结束语

闻喜县人民医院,是中国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医院,它的新农合的实施,是中国新农合实施的一个小缩影。由此可见,中国目前新农合的实施是比较成功的,也是绝大多数的农民享受到了国家关于农民健康的政策,是国家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卫农卫发[2006]13号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5月)李立清 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现状,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对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就目前看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对本制度实施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进行有益的探讨,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文献综述,以期对本制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状况;类型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1、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推行。到了60年代中期。合作医疗已成为农民健康保障的基本形式。1994年我国再次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但实施结果是参与率很低。2003年,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为建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政府框架和指导意见。至2005年覆盖率达到50。00%;至2008 年覆盖率达 到80。00%;到2020 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村居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

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满足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应农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1.2 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每户按人均30元投保,以家庭为单位。但得到的补偿只有在规定的医院看病的才可以报销,而且超过1000元以上的部分才可以报销,在指定的门诊上看病只能报10%,住院的费用报20%~60%,报销限额为7万。新医疗制度以为单位,每年的10~11月为缴费期限,超过缴费期限的视为自愿放弃;从缴费的次年1月1日起,即可享受该合作医疗制度,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1.3 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各乡村的缴费都要交由县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县协调委员会、县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实行缴费、筹款、核算、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

2、不同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2.1 中医药依托下的新农合体系

2003年7月,国务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的绝对数和参合率逐步上升,但仍然存在主要依靠西医西药,因而费用昂贵、农民难以承受等弊端和隐患。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就地取材、“简、便、效、廉”等特色和优势,千百年来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中医药能用较低的费用解决农民的病痛,能切实减轻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也有利于降低新农合基金的风险,可以解决农民因医药费昂,贵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的具体困也降低医疗资源浪费并遏制医疗成本不断攀升。在此前提下,中医药作为新农合的依托一定程度上激发广大农民的参合积极性,逐步健全和完善新农合体系。为农村全面奔小康和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时进中医药的振兴和发展,并为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积累经验、拓展思路。

2.2 商业保险参与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政府是推动民生工程的主力军,在建立新农合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极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将商业保险管理机制引入到新农合中体现了政府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也正是由于政府主导观念上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才使得我国新农合的管理上更加科学,体制上更加完善,从而实现政府、参保农民、保险公司三方较为满意的结果,形成一条有特色的成功之路。此外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管理的引入,成就了新农合的新机制,使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承办新农合的业务管理,节省了大量社会资源、降低了政府的运行成本,降低了基金运行与管理、风险实现了监督管理与具体经办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和提升农民满意度,让新农合的实施更加顺畅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至今,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存在诸多困难,有些甚至影响了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推行。

3.1 政府

3.1.1 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在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主要出自农村居民个人,而中央政府在财政紧张的约束条件下,勇于社会保障的资源比较有限。而政府也往往把有限的社会保障资源又重点头投向了城市而不是农村。目前,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实质上是自我保障。

3.1.2政府职责不明

(1)政府热情大力操办,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超出当地,直接影响该制度下农村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2)对医疗基金、医疗机构、社保机构监管不严,导致出现基金的收支失衡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差、药费和医疗费用飞涨以及医疗服务的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原有信心和支持,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

3.1.3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不尽如人意。在农村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在很长时间被看成是次要政策。国家财政政策对农民合作医疗政策的不利影响。从分税制改革以来,财力向上级政府集中,基层政府财力变弱。相当数量的基层政府都是负债运转,在教育支出、工资支出和养老金等领域尚不是宽裕,更不用说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了。

3.1.4政府信用缺失

政府信用缺失现在也有些地方受不正之风的影响,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没用充分贯彻民主原则,少数人以权谋私,多数群众没用得到实惠,大大地降低了合作医疗在农民心中的威信。

3.2 制度

3.2.1 经济支撑的缺失

失去集体经济的强力支持,导致资金筹集困难我国农村初期合作医疗的盛行就是得力于公社、村集体和生产队的强力支撑,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村集体经济迅速解体,农民医疗保健费用也相应得主要由集体支付转变为主要由于个人和家庭支付,但由于农民较低的收入水平和增收困难,是合作医疗面临着直接缴费困难的局面。

3.2.2保障不到位

保障不到位失去对农民的吸引力,目前的农村合作制度一般是以村、乡为单位进行筹资管理,如此低的统筹范围必然导致其较差的抗风险能力和较低的保障水平,也因此导致有较高保障需求的高收入农民有转而投保商业保险的可能。其次,对于生活贫困、无力缴付合作医疗费用的农民而言,在现行的合作医疗制度下,也自然落入了合作保障的空白区。

3.2.3经济力量薄弱

由于合作医疗的经济力量的薄弱,只能对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给与一定的经济照顾。农民一旦患有疑难重病,巨额的医疗费用将对其本人及家庭造成重大威胁,合作医疗对此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3.2.4基金缺乏管理

合作医疗基金缺少计划和管理,往往免费项目过多,无形中鼓励农民争相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使有限的基金入不敷出。

3.3 农民

因为农村合作医疗知识普及不够,农村信息不农民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足导致部分农民观念落后,在面临选择时没有最大化自己偏好的能力或知识。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太低,不愿意参加。年轻人、家庭成员身体较好的家庭,认为交了钱也不会花到自己的头上,只是白做贡献,也不愿意参加。只有那些家庭成员年龄比较大、健康状况比较差、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才是合作医疗的积极参与者。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对策 4.1政府

4.1.1 加大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支付力度,突出公共部门的责任 医疗卫生属于混合公共产品,对其发展的投资应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而多年来,国家及地方财政主要支持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将绝大多数农民排斥在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农民又无力投资支持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医疗发展处于半停滞状态。因此,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投入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所在。

4.1.2 借鉴和推广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思路,在筹资的某些环节探索合适的准强制措施。4.1.3 加强农村医疗保险的立法目前,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已经下发,但是,具体的用于指导实践的法律还没有颁布出来。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法规,以规范该实施办法。

4.2 制度

4.2.1 建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提供医疗保障为目的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以建立农户、保险公司、医院、政府部门四方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

4.2.2 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国家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负责和指导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克服管理上的松散、粗放等缺点。

4.2.3 确定合理的筹资水平政府应放充分考虑当地财政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支付能力),并由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提出较为适当的筹资标准。

4.2.4 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发展中总结经验,注意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4.3 农民

4.3.1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和教育,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4.3.2 鼓励建立私人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但政府要注意提高从医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对人员进行培训,在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允许的前提下给与相应的物质支持。

5、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5.1 补偿方案的设定问题 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于补偿方案的设定,中央仅仅能给一些方针政策进行指导。付诚等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的重点放在大额医疗费用和住院补偿。补偿比例要根据筹集资金总量,本着 “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一般认为补偿比例应在 20%—30%之间.然而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却十分为难。补偿比设定高了,入不敷出;设定低了,又形成大量的资金沉淀。有的地方资金沉淀较多,只能进行二次补偿。于是很多试点地区只能不断的调整补偿方案。补偿方案要如何设定才能最大程度的使农民受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2 因病致贫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旨在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然而各地的实际补偿比一般都在30%左右,相对于农民要独自承担的70%的费用而言,简直杯水车薪。这样即使覆盖面很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正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能力却十分有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宽筹资渠道,增大筹资力度;

2、深入研究补偿方案的设置问题,可适当采取实验研究的方式,人为设置一定梯度的补偿比,观察不同补偿比下农民的受益情况。将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为补偿方案的设置提供支持。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刚刚起步,今后几年是关键阶段,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又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我们项目关注的如何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进一步研究对真正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于广大农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解决“三农” 问题,以至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必将起到推动的作用。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建议

6.1 结合实际,完善新农合工作方案 在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供需状况,制订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试点方案,也是保证新农合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认真总结过去一些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 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降低筹资成本,建立起长效、稳定的筹资机制。要做到“以收定支,略有结余”。具体而言,要适当增加农民慢性病门诊、健康体检等小额费用补偿项目,从而扩大受益面;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制定不同的 报销比例,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鼓励参合农民到乡镇就近就医,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报销补偿比例,增加农民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信心和吸引力。

6.2 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加强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参合农民就近就医、降低医疗服务费用的重要举措例。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切实增加对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对医院要实行建、管结合,实现房屋、设备、人才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要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农村现有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发展需要定向培养人才,进行定向定点招生,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

6.3 加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经办能力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完善、充实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人员,落实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经办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经办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参合农民提供良好、高效的服务,从而缩短参合住院农民费用的兑付时间。要加强经办机构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探索县、乡经办机构的网上审核报销工作,缩短审批工作时间,切实提高效能。

6.4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卫生行政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收费的监管。要认真选择确定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督促医疗机构健全医疗服务制度,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使用医疗基 金,减少农民医药费用。要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收费价格的检查和公示,要积极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压力。

6.5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新农合制度的原则、要求和相关政策。特别是要通过受益的参合农民现身说法。宣传新农合的好处,增强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消除群众的疑虑,积极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合,不断增强农民的健康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要切实转变观念,坚持预防为主,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新农合基金也可安排一定比例),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7、结论

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一个崭新、健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到全国农村,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造福广大农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祥炎,曾祥福,周远荣。政府信誉缺失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 及对策[ 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制度,2005(4)。

[2] 周浩杰。新型农村医疗制度: 经验、挑战和对策[ 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制度,2005(4)。

[3] 张茂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探讨[J].经济经纬,2005(4)。[4] 张维龙,张莉。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性探讨[ J].经济体制改革,2005(1)。[5] 丁少群,林义。农村医疗保障,模式比较与制度选择[ J].改革,2005。[6] 王小林,李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的财政财政思考[ J].决策。

[7] 张以强,梁媛媛,刘彩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问题探讨[J].法治与社会,2006(11)。

[8] 唐娟。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阻滞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5,26(4)。[9] 邓大松,张国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困惑与出路[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6)。[10] 孙群,孙金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74。

[11] 范伟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 张以强,梁媛媛,刘彩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问题探〔J〕法治与社会.2006.(11)。[13] 李亦兵,班朝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问题分析〔J〕理论前沿.2009.(8)。[14] 蒋礼,罗荣汉。确立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初探〔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0。

[15] 夏梁省,蔺岩。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探索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7(13)。.[16]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培训讲义(试行)北京.2005.5(3);170—172。

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我国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研究

孟宏斌[1]认为新型合作医疗的筹资渠道一般分个人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及社会化捐助四个部分。建立由政府引导、集体资助、居民自愿参加的多元化筹资制度框架。不少学者则从较为细化的方面来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渠道。李录堂也提出了一条解决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的创新型道路:非货币型发展路径。这些个人筹资路径的创新,是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农民的职业特点生活依托基础和资源约束,设计出来的能有效地将不同类型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操作性方案”。

宫晓霞[2]认为,由于农民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态度有较大差异,在自愿模式下,会出现“逆向选择”,长期实行自愿参加原则,将会使农村合作医疗达不到风险共担的目的,从而造成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入不敷出。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强制性参加,用制度建设来约束利益各方,农民的参保率才会不断提高,也才能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层次和范围,降低合作医疗管理成本,增强合作医疗的筹资能力,把“基金”蛋糕做大、做强,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

在实践中,只保住院、不保门诊的做法,使得这项制度受益率等于大病的发生率,受益面窄,由此突出了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即很多身强力壮、疾病风险小而支付能力强的年轻人不愿意参加,参与率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从而使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许多地方的合作医疗在刚恢复时还有一定的覆盖率,但后来,一部分人因没有享受到合作医疗的好处,对合作医疗的热情降低,因而参加人数越来越少。

二、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方式研究

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地方政府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每人每年补助10元,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适当扶持,这样每人每年平均可筹集合作医疗经费达30元以上。有学者提出这样的筹资报销方式还是不太合理。

方黎明[3]认为住院医疗补助采取先支付全额医药费的措施,对于医疗风险较高的贫困农民而言,是难以承受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王艳[4]认为,我国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多年以来,由于筹资水平低,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因而除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以外,各地普遍存在报销比例与封顶线偏低的状况,与农民的期望值相距遥远,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中,所起到的作用很小,以至于许多农民认为它根本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合医疗中的农民自付比例问题,虽然各地方案不同,差异较大,但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言一般都是比较高的,造成许多农民即使参加了合作医疗也没有承担自付费用的能力,因此也就不敢住院,使得合作医疗基金反而流向相对收入高的农村居民,而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反而得不到支持。这种贫困人口帮助相对富裕人口的趋势,降低了合作医疗的效率,违背了社会保险促进公平的原则,必然会影响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的参保意愿。此外,报销过程中,手续的繁杂也成为让农民对合作医疗信心不足的一个原因。代志明[5]利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规定的医疗费用实际报销额公式:患者获得的新型合作医疗补偿费用=(门诊费用×门诊补偿比率+住院费用×住院补偿比率)×增加系数。得出,在封顶线以下,参保农民在患病就诊时他的预付能力越大,则其可获得的医疗费用补偿越高,而那些低收入的参保农民则可能囿于限而得很少甚至得不到补偿。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研究

杨文选、杨艳[6]的研究指出了农民“参与行为”与“参与意愿”并非完全对等;高的且上升的“参与率”并不能真正反映农民自身的意愿。在一些地区,尽管通过行政手段获得很高的“参与率”,但实际上农民的“参与意愿”并不高,即内心的认可程度、热情不高,信任和信心不足。影响农民参与意愿的因素涉及农民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报销水平、补偿模式、医

[7]疗服务提供及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等。彭现美、周静静指出影响农民参合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的问题,也有医疗机构的问题,主要存在的因素为报销困难、报销比例达不到帮助贫困家庭医疗保障的目的、宣传和监管不足。汤质如等[8]认为在兴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收入和不同教育水平农户的支付意愿和能力,可以设计不同的个人筹资标准,并给予相应的卫生服务待遇,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参保人群的覆盖面,以体现公平性。曾晓琼等[9]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经济因素不会影响该市农村居民的参与意愿,制约农村居民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不高;2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杨春、刘耀光[10]研究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宣传力度、农民满意程度和知晓程度、收入与农民加入行为都是高度正相关,说明随着他们的提高,农民倾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化程度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对新农合有着较高的认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倾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未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来说,彭现美[11]通过研究得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影响因素,一种是认为自己家庭成员都很年轻,多年都未生过病,交钱只在1年内有效;另一种现象是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没必要参加,让年轻人参加。左延莉等[12]通过对2004年全国333个试点的研究,认为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支持是保证参合率的决定因素。中央政府对中西部的资金补助,民政部门对贫困人群的个人筹资部分的补助都体现了政府的支持同时也是政府实现合作医疗筹资公平性的手段。在贫困群体的参合率分析中发现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其贫困人群的参合情况反而不如经济水平低的地区,这并不能说明经济水平富裕的地区更重视筹资的公平性。同时也应该清楚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民政部门的积极配合是提高其公平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总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增强农民抵御大病风险能力,保护农民卫生医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系统信工程。筹资是合作医疗建立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国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找综述文章的过程中,很难看到借鉴国外理论或实际经验的文章,只在百度文库里找到了一些国外免费医疗的介绍。学者们并没有对国外前沿的理论成果引起重视,也没有较好地学习其相关的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制度研究和有效实施的步伐。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脱节。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

制的研究,进行定性分析的学者居多,且绝大多数研究只是从理论上研究,真正去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在调研中展开实证性研究的十分少见这使得其结论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大打折扣。

3、从总体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制度相对还是比较先进的毕竟减少中间环节不会出现国家拨款流入个人口袋现象,但是有些不完善。特别是关于筹资水平、筹资成本、筹资主体的责任能力及筹资机制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学者们得到的还只是一些感性的、原则性的结论,没有针对具体病例和病者自身条件进行建议性分析。只有等国务院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经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后才会更新农合制度才会更系统,现行的法律规章还是试行阶段。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们共同努力。[1] 孟宏斌,王征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与利益相关主体博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 宫晓霞.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8).[3] 方黎明,顾昕.突破自愿性的困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的激励机制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 2006,(4).[4] 王艳.论医疗给付结构对农民参与合作医疗意愿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5,(5).[5] 代志明.新型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歧视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2).[6] 杨文选,杨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重视农民的参与意愿[J].农业经济问题,2007,(8).[7] 彭现美,周静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与农民参与意愿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8).[8] 汤质如,等.安徽省肥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三)——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向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04,(12).[9] 曾晓琼,等.绵竹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参与意愿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11).[10] 杨春,刘耀光.农户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分析[J].农业经济,2008,(4).[11] 彭现美.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8,(2).[12] 左延莉,等.2004年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6,(8).

下载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献综述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 - 副本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 院系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摘要: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医疗卫生农民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述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越来越......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摘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利益密切相关,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民的健康问题更加直接影响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总结传统合......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综述 孙太清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生产经营方式由人民公社转变为家庭经营方式,传统农村合作医疗陷入了危机。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细则 一:新农合补肋对象: 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符合划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孕产妇。 二:住院分娩新农合补助标准: (一):平产按单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疗,是个讲不完的话题,也是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健康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但疾病也一路伴随人生,但看不看得起病却是个难题。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