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积累知识,成为全能型教师
怎样积累广博的知识、成为全能型的教师
驻马店市第七中学张青枝 著名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做让学生喜爱的教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追求。教学十几年,自身有很多感悟。其中一点就是学生最喜欢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全能型的教师,能成为这样的老师,是每个教师的梦想和不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的教师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传道、授业、解或。”必须要有专业的态度,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的知识。要成为全能型的教师,仅仅满足于作为基础要件的专业知识是不
够的,还必须博览群书,获得更广博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积累广博的知识,成为全能型的教师呢?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确立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学习观。首先,教师要立足神圣岗位。树立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耐得寂寞。守住清贫,禁得诱惑。惟其如此,才有爱岗敬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渴望。从而确定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教师不应是一桶水,应是一股不断涌出新水的清泉,永远新鲜,有活力,才能在知识迅速变更的年代不落后,交给学生丰厚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师不应局限于所教教材,还应该读各种各样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才会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深地吸引学生。抱着一种务真求实,乐观上进,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各类师资培训和专业学习必须参加。听专家讲课是一种享受,也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专家不同于一般教师,他们都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题有研究、有积累的人。听他们的课会让我们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这种进步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出外学习的机会。
其次,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政策的走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总结、积累,不论是教育心得,还是看书,看新闻,只要是对人生、对教育有用的,就用笔记
下来,最好是分门别类,就像九年级第二轮复习时的专题,有了专题,你才能不断地向里面增加新东西。
再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等获得新知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作为教育思想最为活跃的青少年的我们,思想、知识都不能僵化,要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适应青少年的思想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还有,要通过外出旅游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领略祖国的美景,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民情,激发爱国情感,丰富知识,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汲取更多的营养。
最后,要通过与人交往、交谈,特别是与同行的交往、交谈来获取知识,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通过交谈交往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老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那么相对来说,这个老师的工作就会做得得心应手。要学会分享 与学生分享知识,并且善于表达知识。同时也应该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习文化知识,老师不仅要“授之与鱼”,更应该“授之与渔”。要学会宽容 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这里包含了对人对事的宽容。老师对优等生有偏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能不能分一点给后进生呢?或许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老师在学校里也要注重自身的愉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老师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学生好比
尚未着色的布料。投入了不同颜色的染缸中,染出来的布必定是不同的。第四是学会选择 选择学习的对象,合作的对象,处事的方法。我认为老师这个岗位是需要经验累积的。因此就必须虚心谨慎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学会合作 老师其实是处在一个巨大体中的一员,学会与学生、其父母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合作就会让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学会创新 我认为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老师的工作同样需要创新。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课堂。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落后。除了以上几点,老师应该有着开阔的的胸怀,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充满爱心与责任感。还应该以身作则,以身示教。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向之迈进一步。
总之,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成为知识渊博、全能型的老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课堂更活泼,学生更有兴趣和激情,老师也更有人格魅力,课堂效果才会更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训练,每一位立志成为全能型的优秀教师,都能拥有广博的知识,厚积薄发。在属于教师的精神圣地——三尺讲台导演出一幕又一幕的绝唱。
第二篇:成为全能型大学生
我要成为一名全能型大学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故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决定其在求职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要想有所作为,大学生应该尽早确定择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那么,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呢?
我认为:
一、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1)和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础。广博的知识视野是对人才适应社会岗位、应变环境的文化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求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达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拓展所学到的知识,有所创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打下宽厚、扎实、系统、严谨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功底,才能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动及职业结构调整的变化。(2)掌握一技之长等于获取竞争特殊专业岗位的入场券。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专业方面工作,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评价的资格化倾向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资质也逐步融于社会化、客观化、公平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如:在校期间开始参加相关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通行证,为以后择业、评聘技术职务、薪酬晋升奠定了基础。(3)掌握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为适应社会岗位的全方位要求奠定基础。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大学生应利用专业学习的空余时间多读一些社会科管理方面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从而提高竞争力。如: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能力。(4)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为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条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只掌握本专业现阶段的知识很难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大学生在宝贵的在校时间里应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延展,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信息、关注新行业发展动态、涉猎现代科学书籍,使自己具有专业眼光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思维方法,紧跟国际科技发展的步伐,为自己的择业拓展广阔的空间。
二、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知识用不上、有些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行为方式,尽快培养自己的社会应变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这就难免发生矛盾。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要以我们民族善良、诚实的传统美德来善待他人,“将心换心”“以诚相待”,学会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要学会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的本领;学会处理具体问题时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3)表达能力:以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础性素质,故又称为语言文字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文句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条理性。(4)开拓创新能力:用已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选择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提出新思想的能力。(5)动手能力:把创造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这种动手能力对工科大学生尤为重要,即在实际工作中既能讲出科学道理又能动手干出样子。大学生充分利用实习和勤工俭学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6)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用人单位对具有一定交往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挑选大学生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同时对在校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担任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做一些社会工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以利于今后工作。)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
三、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反映,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第三篇:怎样积累语文知识
怎样积累语文知识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学好语文,构建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海洋,关键在于平时多积累。怎样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呢?
一、要掌握有效的积累方法
熟读背诵是传统的积累方法,也是最有效的积累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实际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当然这里的背诵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理解文本的具体意思,了解内容之间的具体联系,才能更快、更有效地积累知识。另外,阅读、做笔记、办手抄报、写读后感、记卡片、剪报纸等,也是积累知识的常见方法,老师要根据积累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积累方法。
二、要开拓积累的途径
(1)随课文积累。课本中安排的积累内容一定要有步骤、有目的地识记、背诵。如古诗、名言、警句,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完全做到有效积累。教学中,当遇到和原来学过的内容有联系的新知识点时,我们就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这样就增加并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2)在生活中积累。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我们要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积累知识,培养学生做有心人。如对联、广告语、谚语、俗语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对象。
(3)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让学生读成语故事、预言故事、童话故事、唐诗宋词和古典名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增强语感、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4)拓展教材,延伸积累。在课堂教学中,仅仅着眼于一篇课文的教学,仅仅在一篇课文中寻找积累点是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积累的需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知识,办一期以“海洋”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收集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什么方法,说到底都要下苦功夫。语文学习不是一日之功,但也不可一日无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好的效果。
第四篇:怎样成为一名教师
怎样成为一名教师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人说: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为人师表。
教师队伍中有人不注意师德的修养,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光辉形象。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教师负担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儿童和青少年并通过他们对道德建设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先导。
其次,要关心爱护学生。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要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因为恨铁不成钢,对学生讽刺、挖苦、变相体罚、体罚,直至对学生造成伤害。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与愿违,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第三,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常流水。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学生阔步前进。
第五篇:“我们”怎样成为高效能教师
“我们”怎样成为高效能教师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作为教龄在10年以上,又承担了学校一定管理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如何才能成为高效能教师呢?
一、高效能教师是什么
《教学行为指导》中,指出高效能教师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激励性人格。热情、幽默、可信任感。第二,以成功为导向,对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学生;第三,专业品行。教学条理清楚,适应性与灵活性强;文化知识广博。我国华东师大丁刚教授认为,高效能教师是创新型教师,其特点是:第一,认为和学生一起活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期望学生进步,而且往往能发现学生的进步;第二,负起学生学习的责任,当学生学习遭遇挫折时,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获得帮助;第三,为学生学习进行设计,确立达成目标的教学策略;第四,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到胜任愉快;第五,深信能够影响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为达成目标而共同努力;第六,允许学生参与有关达成目标和学习策略的决定。
二、中青年教师的共同特点:
l、年富力强,具有牧强的事业心和成为商效能教帅的欲望。几乎100%教师都的选择锁定在“区教学新秀、青年教学尖子、区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上,这说明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期望很高,具有很强的事业心。
2、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育教学有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中青年教师经过5年以上教育实践,基本熟悉了教育教学常规,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3、在学校中有一定的地位,教学能力与水平相对较高。目前,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大都由中青年教师担任;有的人虽未担任管理职务,也因为自己的资历等在学校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与其他阶段年龄的教师相比,他们的教学能力 与水平相对较高。
三、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的措施
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当一个好教师。处于成熟期与成名期区间的中青年教师要成为高效能教师既需要外
部环境的改善,更需要教师自己的主观努力。
1、强化自主发展的专业意识
自主发展,是指个体把教学看成自己的专业,自觉地以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而不是以奖励、晋级等外部结果为目的,自己设计发展计划、实施发展计划、检查发展计划,最终达到自己的全面发展。强化自主发展的专业意识,就是教师要 把自己看成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要相信自己,具有强烈的成名成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超越功利主义,独立于外在压力,订立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并坚决付诸实施。同时加强自我管理,保证发展计划的达成。
2、抓好关键点
把握好关键时间:关键时期是指对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有莉酌时段,是关键事件发生的敏感期。从外部讲,现在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是中青年教师发展的关键时间,因为现在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里,由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执行,政府和学校都将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内部看,中青年教师处在25岁——35岁的年龄,这正是教师成名时期。教烟;丘}须充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展自己。
做好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做出某种关键性决策。它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做出选择。”从我国一些特级教师发展的经历来看,各地组织的教学大奖赛和教育科研活动是促进教师发展两大关键事件。中青年教师要想成为高效能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用心参加教学大奖赛、教育科研,争取获得丰硕成果。用好关键书籍:关键书籍是指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能起重大作用得着专业书籍、教育理论类书籍。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讲,对自己专业学科中有代表性的专著、教辅材料要经常“温故知新”;而对于一些经典的教育著作或近年来出版的教育理论书籍,责要潜心攻读、耐心领会、细心运用,以此逐渐充实自己教育理论,建构自己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职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理论。
3、学会反思
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1)课堂教学反思;(2)专业水平反思;(3)教育观念反思;(4)学生发展反思;(5)教育现象反思;(6)人际关系反思;(7)自我意识反思;
(8)个人成长反思等。学会反思,就是要求教师敢于挑战自己、否定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存状态。学会反思也意味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技巧和能力。当前,一些学校的教师管理措施是有利于教师学会,反思的。如:每节课后写一点教学反思笔记,每周写一篇教学随笔,每月提 供一个典型案例或一次公开课,每学期做一个课例或写一篇经验总结,每年提供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每五年写一份个人成长报告。
4、坚持走自己的路
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的实践智慧是高效能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根本标志。而要养成这些素质,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专业发展理想为目标,以自己的教学岗位为皋地,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手段,不断地学习、反 思、行动。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坚持性。要坚持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坚持终身学习、坚持行动研究。
坚持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也即教师本人的教育个性。它包括自己独特的教学观念、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比较优势、自己的教学设计风格、自己的擅长的教学方法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管理手段等。
坚持自学。“教书育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门学问的生长点就在于教师学而不已的精神品质。终生学习是教师不断涵养自己教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坚持自学,实际上就是不断地促使自己从一个目标迈向另一个目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创造幸福人生的过程。,坚持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探究教育教学的实践规律,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不单是知识的增长,还意 味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成为高效能教师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人生艰难旅程。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扎实的行动是不能到达美丽的风景的。愿每个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和技能历练,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