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博士、硕士生开题报告的通知 - 四川大学

时间:2019-05-14 14: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规范博士、硕士生开题报告的通知 - 四川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规范博士、硕士生开题报告的通知 - 四川大学》。

第一篇:关于规范博士、硕士生开题报告的通知 - 四川大学

关于规范博士、硕士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通知

四川大学动物疾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选题背景(重点)

1.国内外研究进展(硕士论文不少于3000字,博士论文不少于5000-10000字)

2.国内外需要解决的问题

3.本实验室对该研究的工作基础

4.本研究的创新点(硕士不少2个创新点,博士不少5个创新点)

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本研究需准备的关键材料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

(关键材料指的是需要研究所需的重要研究材料,如菌种、基因工程载体、表达系统、关键药品试剂等;关键技术指的是该研究课题主要使用或重点研究的科学技术、方法和重要仪器设备,区别于后面的材料和方法,这里先重点提出,在开始做实验前准备好)

三、技术路线(使用图表、流程图对整个实验的规划)

四、材料和方法(可以先设计出来,在做的过程中完善)

五、实验进度安排

六、经费预算

第二篇:硕士生开题报告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篇1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门诊手术术前焦虑情况、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情况、术后晕厥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门诊手术患者舒适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的意义。

与整体护理的目的相一致。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相比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保持最愉快的身心状态,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护理模式更加强调理论化,而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更直观、可操作性更强、更加个性化,如果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护理内容将更加丰富地拓展,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将更明确,患者将更加受益。

舒适护理改变了护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舒适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在舒适方面的需求。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考虑细致周到,全面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工作重点,它要求护理人员从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制定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施,都要以患者舒适为首要的操作原则。有研究显示,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患者身上进行护理干预,保证了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顺利实施,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舒适护理能多角度满足患者的需求。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从细微之处着眼,及时寻求舒适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解决,以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将术后患者处于平卧位、实施放松疗法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和疼痛感。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国外研究进展。

南丁格尔曾强调病房的环境应清洁适宜,她的此种观点成为早期舒适护理萌芽;有关舒适护理的报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Kolcaba在1995年提出舒适护理的定义,认为舒适护理是对护理艺术追求的体现,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舒适感受与基础护理及其研究充分地结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应运而生,使护理领域开始有目的地将此模式进行应用和推广。

临终舒适研究。

某些医疗机构十分重视舒适护理,他们向癌症、临终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并设置舒适护理病房(Comfort care uint),目的是对他们进行临终舒适关怀,如使用麻醉剂和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呼吸困难,使临终患者处于较高的生活质量,不再痛苦而终;据夏威夷法律规定,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时是否被复苏,患者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详的离世;大量患者和医生认为,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接受侵入性治疗,肯定会产生痛苦、恐惧心理,患者对临终舒适应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医生也应协助授权。研究显示,现如今护理人员角色服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不光要为临终患者做好舒适护理,还需帮助他们抉择临终方式。

舒适调整护理研究。

舒适护理的对象是所有有护理需求的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依从性,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来。Kirchhoff指出舒适护理重点应该为能否够对患者提供恰到好处且合适的照护,希望将安慰疗法和治疗护理充分的融合,并调整至最佳状态,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教育和支持都非常重要;Janice研究显示,对住院患者而言,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将患者置于明暗度、气味、声音、温湿度等适宜的感觉刺激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而缺乏适当的刺激却容易引起患者厌倦及压抑,如向婴幼儿提供喜欢的玩具、活动的音乐盒等都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帮助。

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水平,又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其中,而一旦减少舒适护理容易引起患者身心失调。无论疾病治愈与否,护理人员均应积极向患者提供恰当的舒适护理措施,以缓解其焦虑、疼痛等不适症状。

2、国内研究进展。

以研究具体的舒适护理措施为主。

目前,虽然有关各种疾病的舒适护理报道较多,但是舒适护理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护理模式,将其确立下来尚有待商榷,国内尚无关于住院患者舒适护理系统性研究的报道,关于舒适护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罗珊、马凤婵针对患者的特点,将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中,将患者的主观意愿确立为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连续细致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及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至,使患者能够在身心、社会及精神等方面都感到满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李琳进行的关于呕吐患者的舒适护理研究,对其实施松弛疗法,让患者平卧,并调高病室内的温度至17℃~18℃,略低于普通病室温度,综合应用各种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因呕吐带来的痛苦感受。

建立舒适护理病房。

目前,某些疗养性质的医疗机构也非常关注舒适性服务的建设,对舒适性护理服务理念进行界定,对舒适性护理服务文化进行营造,对舒适性护理服务具体措施进行规范,建立了特需病房的基础上的舒适护理病房,以便向患者提供更好的舒适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各项舒适需求。疗养性质的舒适护理服务与现在的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充分展现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氛围,赢得了广大疗养人员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舒适护理已经有效地应用于广大的临床护理工作,而且呈现出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多数研究和应用均集中在对问题的质性描述方面,多集中于陈述关于通过舒适护理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意义显着,而设计缜密的量性研究研究很少,主观判断较多,过于形式化,无法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循证医学依据;另外,目前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多局限于患者身上,而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医疗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她们的舒适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舒适护理的开展,现阶段对护理人员自身进行的舒适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总之,关于舒适护理服务还存在较多的空白,需要后续研究加以完善。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篇2

一、研究背景

中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它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病护人的经验,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所强调的重要一点便是三份治、七分养。医护不分家,所以,我们认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便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现代医院中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极为相似,所以,现代医院应该充分重视中医护理的重要价值,使其在医院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二、研究目的

1、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现状。

2、分析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

3、中医护理在未来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总体:全国的中医医院的护士

(2)样本:廊坊中医医院的病护士

2、研究工具

3、收集资料问卷

(1)编制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请5位专家审阅修改问卷,对15-20名样本测试调查问卷的信度(2周重测)。

(2)收集资料:样本约100例

4、问卷:在护士集中时间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5、统计方法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X2检验,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回归路径分析。

6、进度安排

8月:设计问卷请专家评议,随机抽取15-20例样本填写问卷,1-2周后进行重测(信度检测)

9-10月:发放问卷调查,并在2-3周内收回整理资料

11-12月份:统计学处理

四、预期结果出

1、通过统计分析出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2、撰写1-2篇学术论文

3、完成科研论文

五、创新点及可行性分析

创新点:样本涉及范围较广,文献检索提示近5-无人研究可行性分析:全国各省市都有中医院分布,可以通过各医院护士进行调查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篇3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居住房问题,因为住房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因此,上至国家,地方政府,下至居民,百姓都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动向,时刻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极大地牵动着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后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住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消费开始有效启动,房地产行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20xx年这十年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但由于20xx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增长的幅度大为减弱。在经过20xx年一年的调整后,房地产行业又呈现了比较好的景象,可是最近一向报道显示北京市由于房价过高,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买不起房子而纷纷离开,我们知道北京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离开势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上海亦是如此。因此,有效控制房价,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拟合优度的'方法研究上海房地产价格的分布形态;利用经讳度坐标画出房地产价格等值线,从而结合距离、商圈等信息研究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特点;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将野口悠纪雄在土地上的模型运用到房地产交易的整个过程,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把市场供需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考虑到模型中去。采用因子分析对供需指标进行处理,进而计算出泡沫程度。这些都旨在为政府有效控制房价提供建议,使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2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分为两部分,对房地产价格分布和近几年发展走势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地,根据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于房地产市场,建立了符合上海特点的地价泡沫模型,从而计算出泡沫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实现为有效控制房价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是如何分布的?(2)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3)影响上海市房价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4)上海房地产的泡沫度到底有多大?

1. 2. 2 研究方法

为了保证本论文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对上海房价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时,利用经综度坐标计算出房价距离中心地带的距离,从而分析距离市中心远近对房价的影响,并且结合商业圈对其价格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在研究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时,通过研究1994年-20xx年住宅投资额、住房销售面积、存量房交易情况和住宅交易价格等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未来房价的走势时也用到了定性分析的方法。

(2)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研究房地产价格分布时,用到了幂率拟合和拟合优度检验;

在研究房地产泡沫度时,通过建立房地产泡沫模型,从量化的角度来分析土地价格、人口增长率、建筑成本、CPI增长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对于房价的波动影响,这些都用到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1.3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如下创新点:

(1)本文的数据是一手的材料。本文的上海市房地产数据都来自各大房地产网站(安居客,搜房网等)的挂牌交易价格,其数据为自20xx年5月开始到20xx年7月截止的时间点数据。

(2)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一种新的分布形式。关于房价的幕律分布一般国外研究的比较多,国内来说相对较少,而且相对来说国外的房价大都很好的服从这一分布;本文把此种方法应用与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并研究各个区的房价是否也服从这一分布形态。

(3)本文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并根据上海市房地产的特点,提出了房地产泡沫模型。我们根据房地产的建造成本、人工成本等加之合理的收益来确定房地产的基础价格,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房价提供参考,并根据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差从而计算泡沫程度。

1.4论文结构

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背景,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目的和本文中研究房地产市场时用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也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以后进一步研究时明确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哪些内容需要改善。在本章节的最后介绍了本文撰写的大致框架结构。

第二章,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综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研究房地产价格分布时用到了幂律分布的概念,幕律分布参数值的估计方法及其如何对其进行检验;在研究房价的空间分布时用到了一些空间经济学的知识;在研究房地产泡沫时涉及到了房地产泡沫的概念和相关检验房地产泡沫的方法,包括统计检验法,理论价格法和指标指示法。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开始进入了实证研究部分。

第三章,对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分布进行实证研究。对上海市20xx年7月的房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海的房价经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在某一个跳跃点之上服从幂律分布并且求出了幕律指数;我们再进一步对各个区的房价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各个区的房价也大致服从幂律分布,这也与我们的设想相一致,进一步的我们对上海市20xx年5月的房价和20xx年7月的房价进行比较,发现20xx年各个区的均价均低于20xx年的水平,说明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一直没有松解,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还研究了房价的空间分布特点,大致表现为以市中心向外环房价依次降低的特点,并结合商业圈对各个区的房价进行分析。

第四章,上海房价的发展走势。因为本文主要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住宅价格,因此本部分分析了近几年上海市住宅投资在总投资比重,上海市住宅梭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以及上海市房价。分析发现自1994年-20xx年上海市住宅投资额在总投资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4年-20xx年的住宅梭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不断增加,自20xx年后有所下降,近几年上海的房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第五章,上海房地产泡沫模型和实证分析。本部分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到房地产市场,并结合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特点,提出了房地产泡沫模型。以居住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量化的角度来分析土地价格、人口增长率、建筑成本、CPI增长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对于房价的波动影响。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建立房地产定价模型,并且考虑市场供需因素对房价的影响,从而计算房地产泡沫。本文还根据其他学者对房地产周期的划分,进一步对泡沫程度进行分析,并给出各年份的相关政策以便验证泡沫度划分的准确性。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出全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原文地址: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篇4

一、关于论文选题

1、从总体布局上看,学院的硕士论文应该有一定比例(建议不少于1/3或1/4)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以此保证学院的学术风气、学术水平以及在学术界的影响,也借此发现学术人才。换言之,在每位教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应该至少有1/3的学生要写作纯理论文章。

2、所有论文都应该是立足于解决问题(problem-resolving),包括纯理论问题、应用问题或对策问题。因此,学生选题的思路应该先从问题入手,而不是先从研究范畴入手。没有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是不合格的。

3、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表现在纯理论模型的构建、某种理论的全新应用或进一步的证实或证伪,或者提出一套完全独特而系统的对策。达到以上标准的,自然是优秀的论文。不过,现实一点看,学生也可以在以下方面谋求局部的创新,包括方法的.创新、观点的创新、资料的创新、视角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其中,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切实可行的是后四者,尤其是视角的创新,将能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独特素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所谓的“引入”、“应用”或“借入”型的文章,往往囫囵吞枣,没有深入发掘“引入”之条件,从而也就没有新发现,甚至出笑话。这样的文章,应勿鼓励。

4、选题在文字表达上要清晰、确切,不要玩文字游戏,更不能以不知为知之,显示出投机的学风。那种习惯于堆砌名词(更可怕的是堆砌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名词)的做法,不应该谬种流传到学生那里。

5、选题要和专业相关,要符合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要和指导教师的研究背景相协调。本专业不鼓励语言类的选题,除此之外,选题没有领域限制(只要视角独特,可以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从而丰富研究成果,构成学院特色。但不能深刻理解此点的学生,建议选题在领域上或视角上先求新);不鼓励教师指导超出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选题;应避免完全雷同的研究题目。

二、研究文献评述

1、研究文献评述的目的:知道前人曾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前人做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完善。这些都借助于文献评述来形成结论:我可以做什么。

2、历来的文献评述都是张冠李戴、不着边际、不得要领、东拉西扯。风格上总是“提出了;提出了…”,有述无评。更有甚者,选题(例如)是“形象测量”,却没有一篇相关文献,全是“形象”的文献,显然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此风不可长。

3、当你的选题没有相关文献可评述时意味着什么?

(1)“毫无价值”: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这时,你就不要研究了;

(2)“价值很大但没人研究”:这对你(硕士研究生)来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研究:以你的硕士研究生涯,自然不能完成别人都完成不了的题目。因此,当发现这样的开题报告时,我们会怀疑其可行性。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篇5

(一)选题依据

1、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与生活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其本质的联系就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即教育具有生活意义,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便从不同角度蕴涵着双重意义。因而,发挥生活的地理教育意义和地理一样的生活意义,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生活地理教育”其基本的两个内涵是:一方面,为了学生的生活而进行地理教育,发挥地理教育的生活意义;另一方面,地理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好生活对地理教育的意义。

2、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处在社会环境之中,也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而受教育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想意识、行为能力逐步由感性变为理性的重要阶段,由幼稚变为成熟关键阶段。基础地理教育应回到其本原的目的上去,即为了生活而进行地理教育。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地理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地理教育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渠道,使人变得更睿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能更好地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甚至改造自然。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3、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实现这一理念,地理教学必须体现“生活化”,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为其成人、生活、就业做准备。

(二)选题意义及前景

1、凸显学科价值,丰富地理教学理论

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诸多价值。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由是出现了,高考科目中有地理,中学就开设地理,高考取消地理后,中学也就停开地理,或者是地理学科在中学里很受歧视。为了争夺地理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一席之地,数百名专家集体象教育部呼吁,要求恢复地理为高考科目。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同时在生活化地理教学探讨和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归为本位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形成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有用处的地理教学体系。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地理生活化教学,将地理教学指向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这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上半年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由于是生活的问题,身边的问题,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

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取之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乡土的“有用”地理,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身边各种地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地理生活化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找到了深厚的生活和实践基础。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地理生活化教学扎根于现实生活,以事实为根据,以实践的需要进行思维。这必将培养学生根据事物各自特性选择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做到实践和思维的统一。思维里面最可贵的是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地理生活化教学蕴涵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进行挖掘便于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3、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有些学生缺乏生活技能,地理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4、促进教师更加注重积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两教”,教材和教参,认为课本上涉及到的理论和知识点,就想方设法让学生去记住,过分看重学生记住哪些知识点,记住多少知识点,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忽视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于生活,地理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参考课本、高于课本教学理念,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积累地理教学素材,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愿意学、能进步。教师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才能将此灵活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中学生活化地理教学现状

19xx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列举了地理教育在发展个人知识与理解力面的作用与贡献:

(1)认识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构下审视国内外的事件,理解空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对各种事件的独特认识与看法。

(2)认识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统,以便理解各生态系统内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按自然系统的整体性规律利用自然。

(3)认识地球上的主要社会经济系统,以便对地方有所认识,包括:认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理解按照不同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政治制度创建环境不同途径。

(4)认识地球上不同的人种和社会,以鉴赏人类丰富的文化。

(5)认识作为日常活动空间的本区和国家结构及运动及运行方式,以便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管理。

(6)认识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战和机会,以便参与广泛的国际会作和国际交流。

从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认识地球的重要性,而地理科入为一个综合科学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平台,里面强调先从自身的环境开始,扩展到到世界。

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诸如野外考察技能、地理观察调查技能、阅读和分析地理信息技能以及读图用图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对人们日常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有用,而且对日后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大有帮助。由此可知地理能和生活的关系其实是十份密切的,我们从学会这些技能的同时,对发展我们个人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助正确审视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

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已是世界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设计出良好的课程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长期以来,中小学的地理教育,由于受传统观点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常被认为是地名、物产、数字的结合,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亟待纠正和改进。放眼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课程设计理念及实施情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篇6

电梯的国内外研究动向及意义

从188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到中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在上海出现,电梯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由此电梯变成了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厂房和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对电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然而,人们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21世纪开始国际开始强调“绿色”,绿色和平,绿色天然,绿色和谐。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色,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目前意义上的“绿色”,一般是强调“天然”的一面,强调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电梯属于纯粹的工业产品,其天然性应表现为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小,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及电梯本身的人性化。这也应是绿色电梯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我们这所说的智能化电梯是传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胜任的。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最高的同时,使电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协调。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发展: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乘客自然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乘坐电梯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安全。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最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以CPU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PLC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plc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Plc的研究内容及措施

对于电梯的控制,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a、继电-接触系统: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更换方便,价格较便宜。但是他触点繁多,线路复杂,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能耗高,机械动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使用方便,扩展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易于掌握。总之,PLC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在此次设计中,我将利用PLC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对PLC硬件的设计,软件设计,驻点路的设计,控制柜的设计,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还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设计后,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控制要求:

1、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则。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2、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电梯门自动打开,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3、补充要求: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避免因曳引电机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硕士生开题报告范文 篇7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在实际应用中,估计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算法通常丢弃增长缓慢的簇,这样的.簇趋向于代表离群点。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特别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最佳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二、学位论文研究依据

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聚类分析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对聚类算法的研究必将推动相关学科向前发展。另外,聚类技术已经活跃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与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方面也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聚类算法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聚类算法在某些应用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得还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论文的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聚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前人已经提出很多聚类算法,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以下几种:

1、划分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算法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目或聚类中心,通过反复迭代运算,逐步降低目标函数的误差值,当目标函数收敛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划分聚类算法典型代表是k-means算法[1]和k-modoids算法。这些算法处理过程简单,运行效率好,但是存在对聚类数目的依赖性和退化性。迄今为止,许多聚类任务都选择这两个经典算法,针对k-means及k-modoids的固有弱点,也出现了的不少改进版本。

2、层次聚类算法

又称树聚类算法,它使用数据的联接规则,通过一种层次的架构方式,反复将数据进行分裂和聚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序列的聚类问题解。由于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所以适合于小型数据集的聚类。20xx年,Gelbard等人有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合算法,称为正二进制方法。该方法把待分类数据以正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他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正二进制会改善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聚类的鲁棒性,对于层次聚类算法尤其如此。Kumar等人[9]面向连续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分辨粗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既考虑了项的出现次序又考虑了集合内容,该算法能有效挖掘连续数据,并刻画类簇的主要特性。

第三篇: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1

近日,“复旦大学与时代出版联合培养博士后开题会”在公司会议室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时代出版公司首位进站博士后导师童兵,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后、讲师张大伟,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首位进站博士后的导师田海明,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吴寿兵、丁怀超、朱智润、范源、王宏金出席了会议。

开题会由田海明总经理主持。他首先阐述了公司为促进新闻出版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于今年6月创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并与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招收、培养首批6名博士后。合作双方立足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共同为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与繁荣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会上,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王智源作了《现代版权、传媒知识产权及其经济管理研究》进站开题报告。他从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预期目标与计划、创新点等方面论述了该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指出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思路,给出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

针对王智源的研究课题,复旦大学教授、合作导师童兵从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两个方面做了精辟的点评,对课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给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勉励王智源博士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注意研究的重点,把握研究的深度和进度。

结合王智源的开题报告,公司总经理、合作导师田海明重点评审了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要求其适当调整课题研究的视野和落脚点,以时代出版传媒公司的发展为案例,借助出版社有利的实践环境,结合我国版权产业调整和知识产权运营实践、发展愿景,展开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对我国版权与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运用具有现实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博士后、讲师张大伟和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各位与会导师,也分别就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点及其研究路线、方法是否可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预期成果目标是否恰当等进行了论证,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报告会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会专家经过评审、无记名投票,同意通过王智源博士的开题报告。这标志着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正式开始运行,标志着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博士开题报告2

一、关于文献综述的撰写

在题目选定的情况下,文献综述就是整个论文构思与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全面、深刻地阅读、理解了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究进展,才能明确自己工作的起点;只有清晰地梳理出以往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路径,才有可能把握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走向;只有敏锐地发掘出学术界共同面临而又巫待解决的问题,才能正确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切人点。因此,做好文献综述就等于凝炼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

撰写文献综述的首要环节是对以往成果进行线条清晰的梳理和系统全面的评价。

在文献综述撰写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一是只简单罗列他人观点,未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和提炼。这样就难以理清已有成果之间的前后继承或横向关联关系,也不易区分哪些问题是主要问题,哪些问题是次要问题,从而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归纳或梳理,但未做系统、深人的分析、评价。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找到矛盾和症结所在,进而凝炼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文献综述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果文献综述的撰写是述而未作,那么,充其量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不能达到通过分析、评说而捕捉到创新机遇的目的。三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但是对问题的提炼不够精确。对他人成果进行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在评说他人的基础上挖掘出待研究的问题,才达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

在对以往研究不足的分析和阐述中,有时会出现对前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过分夸大的错误。有的博士生为了突出说明自身研究的重要性,对以往研究的缺欠或不足进行了人为的放大。实际上,这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放大,不仅不能够提升自身研究的价值,反而有可能造成小题大做甚至是重复研究的结果。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①文献搜集不够充分,有些重要文献没有全部掌握,尤其是对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不够深入。②对最新研究成果的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将次要问题或非主流问题作为主要问题或主流问题加以认识。还有的博士生将自己一时的未明之理、未解之惑作为问题提出。其实,任何科学问题都一定是学术界共同面临而又鱼待解决的问题,而那些由于个人认识原因而遇到的问题不能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应选之题。③对学科前沿进展缺少应有的驾驭能力,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对于已有成果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梳理是进行叙述和评价的前提。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可按以下三种方式或其组合进行。一是首先按照时序的先后,将以往研究分成几个发展阶段,再对每个阶段的.进展和主要成就进行陈述和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以往不同研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二是以流派或观点为主线,先追溯各种观点和流派的历史发展,再进一步分析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它们之间的批判与借鉴关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从横向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三是将历史的考察与横向的比较有机结合,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反映历史的沿革,又能揭示横向的关联和互动。

二、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

一般的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之后要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有的博士生认为,参考文献的编排只是全部研究的辅助环节,因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有许多技术环节需要引起博士生的注意。在参考文献的编排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为了显示资料搜集的系统和全面,将尽可能多的参考文献编人其中,以多取胜。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将一些貌似相关、实则无用的研究成果编人参考文献之中,或将一些内容相同,甚至是重复研究的成果也误当重要文献列人。二是为了证明对国外研究进展的全面把握,将自己从来没有看过的外文资料也编人参考文献,甚至将那些以自己不懂的语言出版的文献也列人其中。三是为了表征研究基础的雄厚,将自己(或导师)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相关性不大的成果也列人参考文献。有的博士生导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多地列人参考文献。实际上,这样做既不能抬高导师的学术声誉,也无助于学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以与作者的远近亲疏来决定文献的选取。

在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通过网络可以轻易地搜索到成千上万篇文献。然而,在这些文献中,与自己的研究相关且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少而又少。为此,笔者建议,参考文献的引用和编排要遵循“三不要”的工作原则。

1.没有认真阅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

有的学生查阅到一些从标题上看与自己的研究十分相近的专著或论文,就望文生义,不加认真阅读就直接将其列人参考文献。这样做容易把一些题目看似新颖,实际内容并无参考价值的专著或论文列人参考文献,从而冲淡了重要文献的作用。一般来说,完成一篇博士论文要参考100-200部(篇)专著或论文,即使在看过的文献中也有重要文献和非重要文献之分,列人参考文献的都是一些重要文献。如果将那些不重要或重复性研究的成果过多地列人参考文献,往往会给论文评阅人或其他读者造成论文研究起点不高的印象。

2.非一流期刊上的论文不要引用或慎重引用

目前学术期刊种类繁多、良芳不齐。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起点,那些非一流期刊上的文章重复研究成果多,原创性研究成果少,一些文章的题目看似新颖,其实内容空洞,根本不具参考价值,这样的文献尽量不要引用。

3.虽然读过,但对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没有借鉴意义的名人之作不要勉强引用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种习惯,在发表论文或出版著述时总要将一些名人之作列人参考文献,而不管是否真正参考了这些著述。这样做可能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研究的学术价值。实际上,博士学位论文的真正价值在于作者自身的创新性工作,根本没有必要借他人之力来抬高自己。

三、关于研究内容的安排

研究内容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它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研究内容在整个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研究内容是对文献综述的进一步展开,它实际上是文献综述所提问题的求解程序。其次,研究内容搭建起整个研究的基本框架,下一步研究就是按此框架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内容安排得合理,就会使整个研究少走弯路,顺利达到预期结果。第三,研究内容的确定又是设计技术路线和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第四,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往往就预示着在哪些环节能取得突破,因此,它又是阐述预期创新点的逻辑前提。在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取舍和框架的搭建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搭建“平、空、虚、泛”的研究框架

有的博士生开题之初就立意高远,他们或者是要奠定某研究(或某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要提供某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也有的要构建某研究领域的方法体系。必须承认,能达到上述目标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是较为少见的。由于目标定得过高,在研究内容安排上就力求“全面”、“系统”,这样就使研究本身涉及的领域过宽,超出自身的驾驭能力。这种框架往往使研究思路过于发散,不能通过思维聚焦而产生创新。

2.频频使用生涩、怪诞的词汇

有的博士生在开题报告的各级标题中使用各种时髦的词汇和令人费解的语句,使阅读者难以理解其真实内涵。这种错误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自己“创造”了一些“新概念”,但这些概念同论文的内容和整个逻辑体系又难以兼容;第二,将其他学科或日常语言中的一些新鲜词汇生搬硬套地移植过来。

3.过早地做出判断或给定结论

研究框架一般仅是大致划定一个研究范围,表示研究展开的逻辑,此时,还难以有结论性观点或成熟的推断。如果在开题报告阶段就轻易地得出结论,那么,后续的研究就可能受到先前判断的局限,或者围绕着如何使先设定的结论自圆其说来进行,这恰恰违背了科学推理的基本原则。“任何结论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这句名言对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同样适用。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研究框架的搭建要切合实际

博士学位论文不能没有理论研究,有些论文本身就是纯理论研究,然而,并非是所有的博士学位论文都要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或建立一个方法体系。做出具有原创意义的理论成就固然意义重大,但多数博士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属于对传统理论的完善,或国外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化应用研究。这里,我们并非是不鼓励或不提倡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原创性理论研究,而是倡导一种先尝试在某一点或一方面取得突破,然后再向理论体系构建的方向努力,因此,最初的框架不要搭得太大。

2.玩弄新鲜名词、滥造时髦概念的研究风格不值得提倡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研究领域,时髦的名词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被提炼成科学概念,从而嵌人科学理论的逻辑体系中的名词却较为少见。一些新鲜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语义差异甚大,从一种使用环境到另一种使用环境,从一个学科向另一学科移植,都要对其内涵和外延做进一步的阐明和界定,而不能望文生义地生搬硬套。博士学位论文的真正价值在于观点的新颖、研究方法的独特或解决方案的操作可行。实际上,那些流传百世的经典之作大都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就的。

3.要注意研究内容安排与技术路线设计的相互照应

研究内容安排作为写作的基本框架,它体现了整个论文展开的逻辑关系,而技术路线则是论文研究的工作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路线是框图化的研究框架,或者是研究内容的直观化表述。因此,二者之间应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四、关于创新点的提炼与表述

创新点是博士学位论文的点晴之笔,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创新点提炼得精准、明确,既能凸显论文的理论或应用价值,又能使阅读者较快地把握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者首先阅读的是作者对创新点的阐述。因此,提炼创新点不仅对于论文的写作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论文顺利通过评审、答辩也至关重要。

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和写作过程中,对于创新点的提炼和阐述,较易出现以下错误。一是只讲“苦劳”,不讲“功劳”。在这种阐述范例中,常用的套路是“分析了……”、“论述了……”、“阐明了……”、“提出了……”。上述说法一般只能告诉他人,你做了哪些工作,出了哪些力。至于这些工作有没有实现创新性结果,在这种表述中一般较难看到。二是唯恐对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有所疏漏,就尽可能多地阐述论文的创新点,有的博士生在开题报告或答辩论文中列示出4-6个创新点。实际上。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评述他人成果,或是分析现实问题,或是处理数据,真正具有独特创见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一篇论文有1-2个重要创新足矣。三是对创新程度的自我评价过高。这种情况是对创新成果做了“价值高估”。从某种意义上说,阐述创新点是对研究工作的主观评价。如果这种评价脱离客观实际太远,往往会给人一种学风不够严谨之感。

对于创新点的凝炼和陈述,笔者有如下建议。

(1)创新点是指你设了哪些他人未设之问、说了哪些他人未说之理、用了哪些他人未用之法、解了哪些他人未解之惑。而这些问题的提出、方法的创立(应用)和困惑的解除须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提炼创新点,首要的一条是要明确你的创新是问题创新,还是方法创新,或者是理论和对策建议(操作方案)创新。

(2)对于创新点的阐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填补某领域(或方向)研究空白。也就是说,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了某些他人未曾研究的问题,具有开拓新领域或新的研究方向的意义。二是某学科领域基本理论的完善、发展,乃至突破。这种理论贡献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三是某对象(问题)研究方法的创新。方法创新包括新方法的创立和原有方法的组合(集成)。方法创新的结果是解决了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四是某问题解决方案(具体对策)的设计。这种创新属于应用领域的研究课题,针对某些现实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提出操作可行的对策建议。

(3)对创新点的阐述切忌任意拔高。有些博士生为了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创新点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拔高和提升,这种做法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博士开题报告3

山东中医药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 年

号级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及职称 学 研 所 拟

科究属授

专方院学

业向所位

二O 年月日填

说 明

1.开题报告在本专业教研室(科)范围内举行,须成立开题考核小组,于第四学期4月底之前完成,开题时间和论文答辩时间必须间隔1年以上。

2.本表一式三份(可复印),教研室、所属学院(所)、研究生处各一份,原件交所属学院(所)存档。

3.本表用蓝黑或黑色钢笔填写或打印(不能打印表后粘贴),字迹要工整。 4.根据需要可自行加页,双面打印。 5.博士生在开题报告后应附《查新报告》。

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

-1-

-2-

-3-

博士开题报告4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概况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呼吁比较多,如段丽(20xx)在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就提到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解决则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理应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的专门研究还比较欠缺。不过,关于问题意识的一般性研究较多,几乎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都有关于问题意识的专门文献。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

近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同途径。

袁来德认为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尹启泉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有七个,包括提升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精心设计提问、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等;

王真东认为应从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这四个方面着手;

姚本先提出三个途径:加强双基训练,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还有一些学者涉及到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陈海燕认为有心理障碍、环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定式障碍这五个原因;

刘春梅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等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

2、关于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献里,问题意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问题都比较明显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哲学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影响等,文科的问题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王永斌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从人文社会科学中找到被社会发展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刘大椿认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意识淡漠,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了它们发展的源头,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力将随之枯竭。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令学者们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呢?其原因就在于,学术研究离开了真正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术向两个不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生吞活剥西方的各派理论,进行空洞的所谓“纯学术”研究;另一个方向是干脆退化成肤浅的“对策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并不高明的论证。所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真正问题是:我们有问题吗?或者,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都不明白,要侈谈什么“研究”就是多余,学习就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古代语言中的“学问”一词,比“学术”更有价值。学问即是为了问题而“学”,而学术的目的则不得而知,不过从字面可以看出,反正“学”仅仅是一个手段。这就必然导致“学”为其他不相干的目的服务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对多数“学者”来说,不过是获取名利的手段而已,与一般人理解的“学问”并没有什么关系

3、关于教育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二)已有研究述评

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专门针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很少,虽然现在学术界对问题意识也很关注,但是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目前却缺乏对问题意识的研究,原因在于国外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和问题意识的高度重视,学生历来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使问题意识不称其为“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光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是抽象和空洞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创新是基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意识是不能创新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和理论,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育学研究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提高我们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学研究生,是指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各教育类专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攻读更高级别教育学学位的学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主要指研究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将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处在科研初级阶段的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上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二: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两名进行访谈,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整体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科研问题意识的文献,对科研问题意识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学研究生,人数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编制访谈提纲,选取研究生导师两名,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根据访谈提纲,对4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6、对方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7、对访谈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反,问卷法,访谈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xx.4-20xx.6 理论研究阶段 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

20xx.6-20xx.8 实际调研阶段 对河北省拥有教育学专业的四所高校的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进行调研;

20xx.8-20xx.9 资料分析阶段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xx.10-20xx.12论文撰写阶段 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xx.1-20xx.3 论文定稿阶段 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xx.4 论文审查阶段 将论文提交送审;

20xx.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民青著。意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大椿著。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冯光廉主编。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6]何怀宏著。问题意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xx.

2、期刊杂志类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xx/01.

[2]赵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江苏高教,20xx/05.

[3]黄宇辉。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06.

[4]杨针。永远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学伟、范文斌教授。科学时报,20xx/3/15.

[5]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6]张志文,张巳瑛。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xx/0l.

[7]夏月。教育学研究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02.

[8]幻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里培养。复旦教育论坛,20xx/04.

[9]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10]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xx/05.

[11]李永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川教育,20xx/02.

[12]黄飞跃。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3.

[13]刘大椿。教育学研究应突出问题意识。光明日报,20xx/3/1.

[14]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5]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6]王源源。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17]崔唯航。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学术研究,20xx/09.

[18]冯光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19]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xx/01.

[20]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措施。江西教育,20xx/01.

[21]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做研究不灵。中国教育报,20xx/l.

[22]范远波。论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当代教育科学,20xx/10.

[23]蔡拔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意义、障碍及路径。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11.

[24]朱晓瑜。关注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xx/12.

[25]邓战军;叶小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xx/12.

[26]李荣。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教育,20xx/16.

[27]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xx/01.

[28]吴江林,陈西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01.

[2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30]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xx/08.

[31]康静。对高校教育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2]阎亚军;周谷平。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9.

[34]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35]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02.

[37]祁琛云。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泉。中国出版。20xx/06.

[38]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3.

[39]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中国教育学刊。20xx/03.

[40]姚则会。张部昌。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07.

[41]张晓东。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xx/12.

[42]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评《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06.

[43]周江林。我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实证的方法——兼谈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xx/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xx/10.

[45]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1.

[46]张琼。“问题意识”小议——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20xx/02.

[47]石玉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0xx/19.

[48]李长华。浅谈有效激发问题意识的策略。科学教育。20xx/08.

[49]王豪。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周刊。20xx/13.

[50]王树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周刊。20xx/13.

[51]张永利。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学周刊。20xx/17.

[52]刘献君。国际论坛增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国际意识和地方意识。中国高教研究。20xx/07.

[53]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54]王美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江苏教育研究。20xx/32

[55]李曙光。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

[56]肖林根;王卫华。问题意识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科技信息。20xx/32.

[57]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xx/21.

[58]任艳丽。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xx/07.

[59]王虎学;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学习月刊。20xx/01.

3、硕博论文类

[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3]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4]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的训练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文章大纲: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应然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涵义

1、问题意识

2、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

(二)科研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特殊性和培养的必要性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实然分析

(一)对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现状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1)研究设计

(2)访谈整理

(3)访谈结论

(三)调查结论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归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自身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障碍

2、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

3、学习方法不科学

4、存在学而不思的情况

5、缺乏实践经验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社会

2、学校与导师

3、家庭与父母

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优化

(一)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优化的理论依据

(二)借鉴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三)加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具体对策

以上是《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问题、意识、研究生、研究,教育学、科研、培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博士开题报告5

1、崔亮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碎片剪辑与周星驰影片中“无厘头”风格的营造》研究了碎片剪辑这一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剪辑艺术手段,并重点分析了周星驰影片中碎片剪辑的运用,创作手段与艺术作品互见,具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理论脉络,也有比较强烈的使用价值。该论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对碎片剪辑产生的电影/文化背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研究了历史传承,结合中外各国代表影片对碎片剪辑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更加可贵的是,我国以往对香港/周星驰电影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个体的层面上,而本文从具体的技术/艺术角度研究了周星驰电影的一个创作层面,以理性的态度对其独特艺术形态的形成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总结和归纳,对于此类电影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该论文文字严谨,论点明确,例证丰富,论证方法多样。崔亮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字/影片资料,多次加工修改,不断提高了论文的水平。由于作者是剪辑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写作中也注重紧紧围绕电影剪辑的艺术/技术特点,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具体的剪辑艺术处理,以例证为论据,以分镜头列表、镜头截图和扎实的分析为论证过程,具有剪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并在各章节中注意理论的提升。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2、张晓章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浅谈舞台表演艺术中的节奏》,研究的是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高级核心元素:节奏。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课题,研究起来也很有价值。论文的特点,一方面梳理了与节奏有关的相关表演理论,一方面以大量具体的实践例子对其论题进行了例证。全文主题突出、层次清晰,扎扎实实,深入浅出。看得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态度端正,论文成果显著。当然,节奏的问题对于所有表演艺术的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科研难题,而节奏又涉及导演艺术、演出样式乃至戏剧本体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本科学生,张晓章同学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知难而上,能够在论文中取得如此成绩已属不易。希望他能够将论文中论及的问题和今后的各种实践密切结合,适时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身体力行地实现自己“一环扣一环”的艺术生活节奏。

3、于丽金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喜剧元素在韩国电影发展中的地位及其研究意义》研究了韩国电影中的喜剧元素问题。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选题。面对近年来声名大振的韩国电影,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电影导演和电影类型上,关注韩国电影中具体创作元素的文章较少。于丽金同学的论文,紧紧抓住喜剧元素这一主题,不仅仅研究喜剧电影,更努力分析在不同类型电影中喜剧因素的运用,并且有历时性的探讨,其着眼点和系统性难能可贵。这篇论文以韩国的民族性和韩国电影中体现出的民族性为基础,即研究作品,又研究观众,并且能够把电影问题放入历史和民族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辨,深入浅出,点面结合,即有理论性,又有实用价值。论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为对不同类型电影中喜剧元素使用技巧的分析,甚至涉及“残酷政治片”和“悲情历史片”,揭示了韩国电影商业活用各种有利创作因素的成功秘密;一为由对韩国电影的分析渐次进入对中国电影创作的思考,对时下中国电影的'创作技巧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论文层次清晰,沉稳大气,资料详实,例证丰富。于丽金同学的写作态度认真,多次向指导教师请教、修改论文,并为全班第一个完成论文的同学,治学态度值得肯定。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4、王颖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革命样板戏电影剪辑分析》研究了中国“”时期中的革命样板戏电影的剪辑技巧,是一个别具一格的选题。长期以来,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而这个选题是有价值的。样板戏电影,来源于舞台上的革命样板戏,是经过大批艺术家创作并经历了观众检验的艺术作品。拍摄成电影后,即保持了样板戏的原貌,又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事情,一方面艺术创作受到种种限制,一方面又有条件集中当时国内最优秀的电影艺术家拍摄革命样板戏电影,形成了其艺术上的特色。革命样板戏电影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高度结合,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假定性。即不是取材于原样板戏进行的电影创作,也不是简单的舞台艺术片。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中,总结、提升了中国电影在此方面的种种经验,并形成了新的样式。对于此类电影的剪辑技巧尤其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事实上,在革命样板戏中,剪接技巧使用得相当流畅、丰富。王颖同学的论文研究了样板戏电影文戏、武戏的不同剪接技巧,继而深入到唱腔、对白、气氛、动作布局、武打各方面的剪接技巧分析,颇有成果。这篇论文主体清晰,布局合理,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写作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由于作者原理那个具体的时代,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仍存在不足之处,是为遗憾。但作为年轻的学生,敢于挑战如此艰深的课题,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值得称赞。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5、李小枫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难以割离的性格与角色——论马龙·白兰度的表演艺术》,对美国表演艺术家马龙·白兰度的表演艺术创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对某一表演元素的研究或者对自身创作的总结,这篇论文属于大师研究的范畴,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论文以史论体的笔法,以马龙·白兰度的生平与创作为经线,以他的个性与方法派表演技巧为纬线,经纬交织,勾勒出了马龙·白兰度的表演世界。论文研究了美国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历史传承,认为白兰度的表演风格是方法派与演员自身个性的结合。正是由于此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白兰度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表现力,为世界电影留下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形象。也正是因为个人性格的过于强烈,也使他在个人创作和个人生活中留下了不少遗憾。论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使用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了梳理与编织。作者对于白兰度三个时期创作的异同点的分析,也颇有见识,令人信服。如果说论文有所不足的话,那就是史论的话语状态稍显强烈,科学的表演理论分析和再建立尚嫌不足。对马龙·白兰度的研究也基本停留在本文分析的层面上,如能更多阐释其对当代电影表演创作有何作用,论文水平将更上一层楼。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对于开拓表演专业论文的选材范围方面,犹具积极意义。

博士开题报告6

第一条论文选题要求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充分了解研究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由导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应遵循学科发展现状、学科理论前沿、学科争鸣热点、学科发展趋势,在学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和现实问题,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选题应立足于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导师的专长和研究生本人的基础进行。

4、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5、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育硕士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第二条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来源。研究生选题可来自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校级课题或自选课题。

2、选题依据。

(1)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所确定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

(2)国内外现状分析:充分分析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说明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本人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不少于20xx字。

3、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4)研究特色和创新性分析;

(5)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4、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第三条开题报告程序

1、以学科方向为单位,由相关方向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小组;

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学院(部、所)进行,院长主持开题报告会,在召开开题报告会之前,应张贴海报公布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等,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

3、研究生填写开题报告,封面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字、1.25倍间距,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并将开题报告于开题报告会一周前送交开题报告评议组成员,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

4、召开开题报告会,由研究生阐述选题来源、选题依据、提出研究的初步研究方案,再有指导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说明,最后由评议组成员进行讨论、审核。审核标准为:

(1)论文选题很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2)文献调研广泛,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

(3)开题报告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书写规范;

(4)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较强,具备论文撰写能力。

5、开题报告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依据审核标准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存在明显问题的,不批准论文开题,限期修改补充,并要求3个月内完成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推迟论文答辩时间,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6、开题报告通过后二日内,研究生将开题报告纸质版一式三份与电子版送交研究生秘书,再由研究生秘书统一报送研究生部审核,审核完成后由研究生本人、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各存一份。

第四条其它

1、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的,不允许参加当论文答辩,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2、开题报告更改。开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者,开题后三个月内研究生本人可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导师、学院(部、所)签署意见,经研究生部批准,方可更改研究主要内容,但必须按上述开题报告程序重新做开题报告,填写开题报告并报研究生部备案。私自更改导致学位论文最终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生部备案开题报告主要内容不符者,一经发现,推迟论文答辩时间,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博士开题报告7

一、论文题目

镰刀菌和杀菌剂对平邑甜茶生理生化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来,中国苹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20xx 年栽培面积为 189 万公顷,产量达到2400 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总量的 2/5 和 1/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

苹果是我国主栽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大,苹果生产已经成为苹果主产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品种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约束日益加剧,我国果树品种新老更替加快,老果园栽植新品种时遇到幼苗生长不良等连作问题越来越突出,苹果连作障碍已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苹果产区,严重影响果树产业的发展。因此,苹果产业还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引起果树连作障碍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即使在同一地区其病因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为苹果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带来诸多困难,目前国内对大豆连作障碍的报道较多,对果树的研究较少,不能为实际生产中有效防治果树再植病提供良好的依据。

以前常采用的防治苹果连作障碍主要方法土壤熏蒸,用的熏蒸剂都存在对人畜毒性大、高残留污染环境、使用量大等问题,该类药剂具有灭生性的特点使用后不仅杀死了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也把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杀灭,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失调。与现在人们追求的绿色无公害理念相违背,筛选环境友好、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化学杀菌剂,并探讨相应的配套应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实验以生产上较常用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验材材,研究水培条件下,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致病机制;盆栽条件下药剂处理后对平邑甜茶生长的促进,以期为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苹果优势产区进入衰老期,老果园面临品种更换和果园更新的问题。耕地面积、经济利益、地域品牌限制等问题的限制使再植障碍成为果树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生物因素是导致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平邑甜茶既是苹果的常用砧木之一,又是果树栽培生理研究中的常用材料,本文以其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和盆栽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尖孢镰刀菌对平邑甜茶生长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化学药剂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为进一步揭示镰刀菌的致病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资料和依据,从而为解决苹果的连作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

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连作土壤中分离的主要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的致病作用不同,尖孢镰刀菌对其抑制作用更强,经滤液处理后幼苗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根长、须根数、根系表面积、鲜重等都比对照有显着的降低。

2. 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研究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培养滤液处理后能够显着抑制植物生长,株高、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的明显降低;镰刀菌培养滤液浓度为 10%时可以轻微促进幼苗生长,培养滤液浓度为 25%时开始抑制幼苗的生长,随着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保护性酶活性在处理初期先升高,随着培养滤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电导率加大,细胞膜透性增大。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 6 种杀菌剂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土和定量接入菌麦粒的的灭菌土药剂处理分别为代森锰锌 WP 2.5 a.i g/10 kg 土;多菌灵 WP 2.5 a.i g /10 kg 土;咯菌腈 WP 1.25 a.i g /10 kg 土对平邑甜茶幼树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后对平邑甜茶生长的促进作用显着,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中的镰刀菌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因素之一。

4.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菌土、连作土与空白对照及各自对照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杀菌剂在接菌土上表现出的促进作用比连作土更加显着,专一性的抑制作用更强。

四、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关键词

1 引 言

1.1 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1.2平邑甜茶

1.3 苹果连作障碍的发病机制

1.4 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

1.5 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2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对水培平邑甜茶生长的影响

2.3 尖孢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水培平邑甜茶的影响

2.4 六种杀菌剂对盆栽平邑甜茶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生物活性测定

3.2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3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4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5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6 六种杀菌剂对平邑甜茶幼树生物量影响

3.7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3.8 六种杀菌剂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9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3.10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SOD 活性的影响

3.11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OD 活性的影响

3.12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CAT 活性的影响

3.13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MDA 含量的影响

3.14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AL 活性的影响

3.15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PO 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种镰刀菌产毒能力差异

4.2 镰刀菌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

4.3 杀菌剂对平邑甜茶根系生长调控作用

5 结论

5.1 明确了连作土壤中四种镰刀菌对平邑甜茶生长的抑制作用

5.2 明确了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3 明确了盆栽条件下杀菌剂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及最适剂量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开题报告8

一 研究目标

本研究试图在GIS和遥感软件支持下,综合野外调查、遥感及定位数据,结合专家系统、数据库、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可视化技术、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多维的热带亚热带植被信息系统,探讨3S技术在不同组织层次植被研究中的应用如森林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分析、植被的时空动态模拟和预测、以及森林景观的格局研究等。

二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GIS平台为ESRI ARCVIEW 3.x及其扩展模块,遥感软件为PCI GEOMATICA (?), 编程语言为C ,图形处理用OPENGL。主要的研究方法参见表1。

1 种群 Population:以距离为基础的种群分布格局、种间联结、邻体效应、种间竞争、母树-幼苗空间关系等。

2 群落 Community:以面积为基础的重取样技术、各种面积曲线、冠层分析等。

3 生态系统 Ecosystem:以地图为基础的植被分类、生产力或生物量估算、植被水平或垂直分布等。

4 景观 Landscape: 以DEM为基础的景观格局结构、缀块分析、生境评价、虚拟3D森林等。

5 植被信息系统:构建多维热带亚热带植被信息系统(图1)。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遥感生物信息提取

遥感影象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极化特征和时间特性是我们鉴别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依据。如何从遥感图象中识别植被、昆虫种群、大型动物等生物信息,则是建立多维生物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通常是用植被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及其它因子的组合来获得植被指数(VI),并采用非监督分类或监督分类的方法,区分不同地物和不同植被类型,但只能用于较大的植被分类阶元;较小的植被单位如群丛必须结合实地调查和其它环境因子,能否直接利用遥感判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昆虫种群和大型动物的判定一般是根据这种昆虫的'生境,也可以考虑标记和电子反射器的办法来定位。引入专家系统或者决策支持系统,模糊数学、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理论,可以更加有效地和精确地进行识别。

2 时空数据模型和时空分析

传统的GIS面向的是只含空间维度和属性维度的SGIS(Static GIS),而能够处理时间维度的GIS则称为TGIS(Temporal GIS)。时间维度具有和空间维度不一样的特点,如何将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引申到时空数据模型,是当前GI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时空一体化的数据模型必须具有时空二维的拓扑特征,才能有效地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效率,减少数据存贮的冗余(陈晋等,1995)。生物学中涉及了许多时空分析问题,也发展了时序分析和生物地理统计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应用都有待完善。而且,现有的GIS软件均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分析。

3 专业组件设计

现有的许多GIS软件并不包含生物学专业模块;建立独立的完全面向生物学的GIS费时费力,而且也不必要。因此,组件GIS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用各种计算机语言或GIS软件附带的语言,编写出适用于生物学的控件或模块,组合到现有的GIS软件中。

4 其它

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维度数据的操作和管理,真三维GIS和虚拟景观的构建等,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 可行性分析

1 实验室具备必须的软硬件;

2 实验组具备相关的软件操作和编程能力;

3 导师组具备相当的指导水平;

4 实验组具备一定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能力。

五 创新之处

1可能填补GIS在种群/种间空间分析方面的空白。

2 首次进行GIS应用于生态学不同组织水平的综合研究。

3 国内首次建立多维热带亚热带综合植被信息系统。

博士开题报告9

效率论研究综述

经济学中的效率理论的构成繁杂,体系庞大,这里从几个侧面对相关的基本观点(因为这些观点相对比较成熟,因此不一一罗列相关着作)进行概括:

效率的经济定义及其演绎

这里的归纳并不完全,但是有代表性。效率(efficiency)一般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上指的就是现有生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学上讲“有效率”是指用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满足。同样,当讲一个人花钱“很值”时,即花费较少的成本,取得了较大效用,也可以讲这种经济行为很有“效率”。依据考察主体的不同,效率分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经济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同时也是较少争议的效率定义就是帕累托效率。这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市场机制形成的效率。这一概念的使用主要是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的。“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揭示的是全部生产资源与所有人的总经济福利之间的对比关系,主要研究的问题在于资源是否在不同生产目的之间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最大部分人们的各种需要。

经济学家法瑞尔(Farrell,M.J.)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从 1957 年技术效率一词被正式提出,学者们分别从投入、产出等各种角度诠释这一概念,并集中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是对技术效率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经验研究则集中于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行业和区域进行微观和中观层面上的技术效率测算、进而分析差异并提出政策建议。所以对技术效率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和测算出现的。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Roberstain, H.)提出 X 效率的定义。这一理论把组织效率同配置效率分割开来,以个人工作(努力)选择的心理和行为为基础来研究企业组织的低效率,认为由于人有选择的理性,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情感的支配,其进行理性选择和不断调整的结果是努力水平最终将停落在“惰性区域”。

如果没有来自企业内、外的压力,或者特别有诱惑力的补偿收益,个人就会停留在常规努力水平,其与可达到努力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产生 X 效率的源泉。

诺思提出了“制度效率”(Institutional Efficiency)。诺思论述的制度效率,是指在一种约束机制下,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产出的增加;而无效率则是指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不能导致产出的增长。制度效率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制度能够提供一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规则,为人们制定一套行为的规范,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让生产与消费获得帕累托原则下的最优交换比率。制度效率也可定义为由于采取某项制度而增加的收益与该制度运行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制度效率分为某项制度安排的效率和制度结构的效率两方面。

实际上,各种效率定义其实都是强调了效率本质含义中的一个侧面,而有了特定研究对象(本文中即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研究,则需要回归效率的本质意义,似乎每个侧面都不可偏废,否则研究的目的就难以达成。

博士开题报告10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由本学科专家进行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士生对拟进行的研究题目理解是否深入、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面、为进行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方案更为合理。

二、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口头报告。

2、由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在掌握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五、评审工作

1、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口头报告及答辩结束后,评审小组应举行内部会议讨论是否准予通过,并对通过的报告提出补充、修正意见。

2、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并上报各院(系),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文献综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议。:

3、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通过后,交院(系)研究生秘书保存。研究生院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抽查。

4、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进行处理。

5、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保存

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应将开题报告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上报各院(系)教学秘书,并由院(系)负责保存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博士开题报告11

各导师、研究生:

按照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为做好该项工作,现将20xx级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xx级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开始(即20xx年3月)前完成。由学科组组织的评审组进行方案论证,导师和评审组对开题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评语,并报到研究生部备案。

二、开题报告按学科组为单位统一进行。本所研究生应通过国科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Http://sep.ucas.ac.cn 进行统一填写,导师通过网上审核后研究生方能做开题报告。联合培养研究生应安排学籍高校的相应要求执行。博士研究生答辩报告时间初定为20xx年3月下旬,具体时间、议程另行通知。

三、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不得少于5000字,并以此作为开题报告答辩提纲,答辩时间为2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

四、为规范研究生培养,请研究生填写并提交《研究生培养计划》。原则上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通过教育管理平台填写,并打印研究生部备案,作为学籍材料存档,并以此审核毕业必要条件。

研究生部

20xx年3月4日

博士开题报告12

一、关于文献综述的撰写

在题目选定的情况下,文献综述就是整个论文构思与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全面、深刻地阅读、理解了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究进展,才能明确自己工作的起点;做好文献综述就等于凝炼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撰写文献综述的首要环节是对以往成果进行线条清晰的梳理和系统全面的评价。在文献综述撰写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一是只简单罗列他人观点,未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和提炼。

二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归纳或梳理,但未做系统、深人的分析、评价。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找到矛盾和症结所在,进而凝炼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文献综述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但是对问题的提炼不够精确。对他人成果进行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在评说他人的基础上挖掘出待研究的问题,才达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

在对以往研究不足的分析和阐述中,有时会出现对前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过分夸大的错误。有的博士生为了突出说明自身研究的重要性,对以往研究的缺欠或不足进行了人为的放大。实际上,这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放大,不仅不能够提升自身研究的价值,反而有可能造成小题大做甚至是重复研究的结果。

二、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

一般的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之后要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有的博士生认为,参考文献的编排只是全部研究的辅助环节,因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有许多技术环节需要引起博士生的注意。在参考文献的编排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为了显示资料搜集的系统和全面,将尽可能多的参考文献编人其中,以多取胜。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将一些貌似相关、实则无用的研究成果编人参考文献之中,或将一些内容相同,甚至是重复研究的成果也误当重要文献列人。

二是为了证明对国外研究进展的全面把握,将自己从来没有看过的外文资料也编人参考文献,甚至将那些以自己不懂的语言出版的文献也列人其中。

三是为了表征研究基础的雄厚,将自己(或导师)与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相关性不大的成果也列人参考文献。在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通过网络可以轻易地搜索到成千上万篇文献。然而,在这些文献中,与自己的研究相关且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少而又少。为此,笔者建议,参考文献的引用和编排要遵循“三不要”的工作原则:

1.没有认真阅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

2.非一流期刊上的论文不要引用或慎重引用;

3.虽然读过,但对博士毕业论文研究工作没有借鉴意义的名人之作不要勉强引用。

三、关于研究内容的安排

研究内容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它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研究内容在整个博士毕业论文研究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首先,研究内容是对文献综述的进一步展开,它实际上是文献综述所提问题的求解程序。

其次,研究内容搭建起整个研究的基本框架,下一步研究就是按此框架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内容安排得合理,就会使整个研究少走弯路,顺利达到预期结果。

第三,研究内容的确定又是设计技术路线和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

第四,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往往就预示着在哪些环节能取得突破,因此,它又是阐述预期创新点的逻辑前提。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研究框架的搭建要切合实际;

玩弄新鲜名词、滥造时髦概念的研究风格不值得提倡;

要注意研究内容安排与技术路线设计的相互照应。

四、关于创新点的提炼与表述

创新点是博士毕业论文的点晴之笔,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创新点提炼得精准、明确,既能凸显论文的理论或应用价值,又能使阅读者较快地把握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博士毕业论文的评阅者首先阅读的是作者对创新点的阐述。因此,提炼创新点不仅对于论文的写作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论文顺利通过评审、答辩也至关重要。

对于创新点的凝炼和陈述,笔者有如下建议:

(1)创新点是指你设了哪些他人未设之问、说了哪些他人未说之理、用了哪些他人未用之法、解了哪些他人未解之惑。

(2)对于创新点的阐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填补某领域(或方向)研究空白。

二是某学科领域基本理论的完善、发展,乃至突破。这种理论贡献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是某对象(问题)研究方法的创新。

四是某问题解决方案(具体对策)的设计。

(3)对创新点的阐述切忌任意拔高。有些博士生为了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创新点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拔高和提升,这种做法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博士开题报告13

一、论文题目。

坡耕地利用的特色农业可拓研究——以陕北地区坡耕地为例

二、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的 18 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 3.6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0%。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坡耕地不仅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耕地资源,而且威胁到国家生态与粮食安全。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末,全国坡耕地因水土流失而毁坏掉的耕地 5000 多万亩,平均每年 100 万亩。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当地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造成地表植被更大程度的破坏。坡耕地在造成山丘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导致了群众生活更加贫困。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淤积了江、湖、河、水库,直接威胁防洪安全,加剧了水土污染,造成对水资源的破坏。耕地中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水土流失带进河流和水库,造成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在坡耕地治理基础上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产业、资源与环境等众多因素,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单一学科的专门化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深入进展,需要借助各门类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本文在坡耕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下,以国内外系统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坡耕地治理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地区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视角下,找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水平的特色产业。实现坡耕地的有效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客观意义上的支持。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可拓学”是以蔡文教授为首的我国学者创立的新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论文利用可拓理论中的基元理论和可拓集理论对区域特色产业系统进行整体描述,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基元的可拓性和变换方法以及与特色产业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元模型。通过研究建立区域产业发展的可拓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2)现实意义

我国现有的 18 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 3.6 亿亩,占耕地总量的 20%。坡耕地的合理利用,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坡耕地利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坡耕地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却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影响下,坡耕地的利用水平非常低下,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下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合理进行坡耕地的利用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并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本质上有利于提高坡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 有助于坡耕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多数地区的生态问题与坡耕地的大量存在密切相关,坡耕地合理利用是大面积生态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坡耕地的改造,增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数量,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生态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有助于改变农民的生产观念

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观念的改善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习惯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农四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克服农民发展经济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四、研究现状

1、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坡耕地的研究在当前阶段,国外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国内坡耕地利用研究进展我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同样起步较早,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实际上,我国在坡耕地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量的专家学者投身于这一事业中来,为我国坡耕地的改良和完善提供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支持。

我国坡耕地的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 )坡耕地利用与治理的技术措施研究坡耕地的利用和开发技术始终是对坡耕地开发利用相关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2) 坡耕地利用模式研究坡耕地利用模式的探究,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区域坡耕地利用研究林昌虎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收集和整理了贵州山区坡耕地的基本开发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坡耕地的开发必须重视林粮间作、坡地改梯田、坡耕地免耕技术的应用。

2、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探索关于此领域的发展问题。

(2)国内特色农业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对特色产业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采取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地采取新的农业发展形式,提供具有发展力的产品,进而促进特色农产品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发展。

我国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特色农业基本概念和内涵。

伍建平、谷树忠对特色农业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农户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收入,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形成具有规范农业形式,具备典型的区域性,并且在市场中能够有较强的生命力,形成的一种农业形式。

2)、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刘志民等通过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认真总结,认为当前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多种理论的应用上保证特色农业取得预期经济收益的重要保证条件,同时,在不同的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有针对性的理论作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我国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3)、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4)、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针对特色农业的发展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是在发展目标的确定上要结合当地情况,实事求是地结合市场确定;第二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政府要提供大力支持;第三是将产业链进行充分延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四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过程进行管理,保证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第五是农户是特色农业的主要参与者,要提高农民工作的积极性。

5)、区域特色农业评价研究。

程炯分别从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了农业生产模式,提出了进行规划和分析闽东南农业的章程。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在坡耕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和坡耕地治理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地区坡耕地的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视角,找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的特色产业。实现有效的坡耕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围绕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这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论文所涉及的坡耕地治理、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这是论文的研究基础部分。主要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与特征,组成要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这是论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三章在第二章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构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不相容问题的物元模型,建立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决策模型和特色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第四章以陕北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五章将坡耕地特色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重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并以陕北地区米脂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六章分析特色农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政府、农户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提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第七章):这是论文研究的结论部分。归纳总结论文各章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并给出后续研究展望。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在对与论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计与预测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坡耕地特色农业系统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目标。

其次,通过基元理论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不相容问题,运用共轭分析和拓展分析方法对各种影响基元的拓展性和变换进行分析,并用关联函数确定特色农业发展的和谐度;建立了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确定特色农业最有种植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与生态环境,宏观政策、粮食安全、人口因素及经济发展的系统动态因果反馈关系,构建特色农业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寻找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

另外,利用动态博弈的方法对坡耕地特色农业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对特色农业的进一步细分,有利于其更好的把握目标市场。

六、论文提纲。

目 录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

1.3.2 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2.1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

2.1.1 特色农业

2.1.2 坡耕地

2.1.3 坡耕地特色农业

2.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系统分析

2.2.1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要素

2.2.2 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2.2.3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目标分析

本章小结

3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分析

3.1 可拓方法概述

3.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

3.2.1 不相容问题的确定

3.2.2 坡耕地系统的共轭分析

3.2.3 坡耕地系统的相关分析

3.2.4 坡耕地系统的蕴含分析

3.3 坡耕地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

3.3.1 模型的建立

3.3.2 模型的求解

本章小结

4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实证分析

4.1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

4.1.1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现状

4.1.2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优势分析

4.1.3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劣势分析

4.1.4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产业分析

4.1.5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分析

4.1.6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决策模型的构建

4.1.7 榆林市特色产品种植的可拓决策

4.2 横山县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5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5.1 坡耕地特色农业 SD 模型

5.1.1 SD 模型因果关系分析

5.1.2 SD 模型的构建

5.1.3 模型检验

5.2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

5.2.1 米脂县基本情况

5.2.2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 SD 模型

5.2.3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

本章小结

6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

6.1 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及行为分析

6.1.1 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6.1.2 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6.2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

6.2.1 发展特色农业的三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6.2.2 农户群体发展特色农业行为分析

6.3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6.3.1 构建长效支农投入机制

6.3.2 构建特色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6.3.3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博士开题报告14

论文题目: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一、文献综述

智慧城市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引起全球关注始于 20xx 年。由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刚刚兴起,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十分有限,主要是围绕智慧城市是什么、如何建设它来展开的,并且这些研究目前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进展也十分有限,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借鉴他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为我所用,以促进中国智慧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探索的持续深入,是行政管理学者需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对于笔者而言,阅读和借鉴前辈们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是寻求自身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的依据所在。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

2.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意义和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

3.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策略方面的研究。

4.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路径方面的研究。

5.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效益和评价方面的研究。

6.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二)国内外实践发展状况。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20xx 年底 IBM 提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地球”的设想,20xx 年又提出建设“智慧地球”首先需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引领世界城市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虽然 IBM 提出的智慧城市理念具有明显的商业利益驱动,甚至可以将其看成是以 IBM 公司为代表的 IT 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当政府和民众面对接踵而至且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如: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公共安全隐患日增等)束手无策时,以智慧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的到来,让困顿中的政府和民众对未来城市生活有了新的憧憬,正是怀着这种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憧憬,智慧城市的理念最终被政府和民众所逐渐接受并推广。

1.城市的智慧发展理念将为解决当今“城市病”提供新的途径。

2.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3.相关研究的薄弱和匮乏是该选题的缘由之一。

(二)选题意义。

在现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对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丰富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理论。

3. 为我国新兴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状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

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理性解读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兴形态和未来趋势,认识智慧城市应首先了解城市的起源、定义及发展历史,从而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在探寻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众说纷纭的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并提炼出本文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和属性认知。在对智慧城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充分解读的前提下,理性地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兴起的动因。

第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而兴起的。以感知技术、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全面覆盖的网络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体系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软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和软件基础条件是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建设才刚刚开始,在目前的建设实践中还未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可供遵循。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模式、实施模式与过程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行的、标准的参考体系,并绘制了有关模式的构成示意图。

第四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预警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我国形成,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的风险研究明显不足。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是智慧城市建设风险的根本诱因,由于智慧城市是虚拟城市与实体城市的融合,因此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对新环境下的城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带来了新的风险威胁。本文从整体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能风险进行了预警。

第五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创新工程,要顺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是防范建设风险的有效屏障,建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创新机制,调动与激发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以保障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和谐管理机制是和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本论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首先系统研究了智慧城市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智慧城市的概念、属性及建设动因;其次,探讨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再次,研究并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模式、实施模式及建设过程管理模式,而后在剖析智慧城市安全风险根源的基础上,预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最后,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防范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选题方面。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篇研究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博士论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题本身就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此选题在国内属于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2.在写作内容方面。尽管当前的一些论文或着作涉及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但多是就其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国内外建设问题的简介与比较,建设模式的讨论,建设的保障措施等。

这些研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关注不够。本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建设动因、前提基础、基本模式、风险预警到保障机制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完整逻辑链条,对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二)不足之处

1.智慧城市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始,文献资料积累有限。同时在实践领域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城市政府接受并着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是从 20xx 年以后才开始的,目前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中,因此缺乏翔实、完整的经验数据。理论研究文献以及实践数据的缺乏,给本文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使得本文的研究缺乏量化分析。

2.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涉及领域广、影响因素多,事关整个城市发展全局,而每个城市就其个体而言情况各异。本文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探讨,缺乏对微观层面的考察。同时本文较多地探讨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共性问题,而对个性问题的讨论还远远不够。

3.本文将界定智慧城市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但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有可能对其外延的研究不足。

五、论文工作量及进度

六、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1)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模式。

(2)形成智慧城市建设预警机制。

(3)形成相关研究论文。

七、完成论文拟阅读的主要文献

(一)外文译着: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xxxx.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xxxx.

[3][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xxxx.

[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xx.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xxxx.

[5][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xx.

[6][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的研究[M].沈原,黄克克,黄玲伊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xxxx.

[7][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xxxx.

[8][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xxxx.

[9][美]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蔡江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xxxx.

[10][美]熊彼特。 增长财富论--创新发展理论[M].李默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xx.

(二)中文着作:

[1]蔡立辉。电子政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xx

[2]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xx

[3]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xxxx

[4]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xx

[5]程工,张秋云,温荣堂等。转轨时期基础设施融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xx

[6]承继成,王宏伟。城市如何数字化:纵谈城市信息化建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xxxx

[7]丁伯康。城市建设投融资战略、模式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xxxx

[8]丁向阳。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xxxx.

[9]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xx

[10]加里·胡佛,薛源等。愿景:企业成功的真正原因[M].北京:中信出版社,xxxx

(三)中文论文: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xx(1):8-16.

[2]陈琳。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xxxx.

[3]陈铭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xxxx(5):84-89.

[4]陈晓芳。电子政务与政府制度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xxxx(3):63-65.

[5]陈振明。公共管理需要新的战略思维--评《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xxxx(11): 118-120.

[6]蔡立辉,龚鸣。整体政府:分割模式的一场管理革命[J].学术研究,xxxx(5):33-42.

[7]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xxxx(6):10.

[8]曹伟,李晓伟。从数字生态建筑走向智慧城市之路[J].城市发展研究,xxxx(7):61-69.

[9] 崔婷婷 . 智慧城市建设重在制度 [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xxxx(2):79-80.

[10]崔国清。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xxxx.

(四)网络文献资料:

(五)外文原文文献:

博士开题报告15

一、论文题目

仲裁员责任制度研究——兼及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反思与构建

二、选题意义的研究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经济交往急剧增加,仲裁因其灵活、快捷、经济、保密以及国际性等优点倍受商人们的青睐,仲裁在解决经济贸易纠纷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仲裁通常用于解决争议,即由双方当事人将其争议交付第三者(即仲裁员)居中评断是非,并做出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拘束力的裁决。

仲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仲裁员,仲裁员关系到仲裁制度的生死存亡。所谓的仲裁员,是指接受当事人技权,在法律和仲裁规则许可的范围内以其专业知识、经验和判断力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其裁决可以依法执行的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仲裁员是仲裁吸引力之所在,是活的仲裁法,是仲裁的水源”。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的某些不正当行为或过失,必然会影响到公正裁决,使当事人遭受不必要且无法预期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仲裁员滥用生杀大权,是否应对仲裁员的权利作出一定的限制,从而避免损失的产生,以及对于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给当事人已经造成损失的故意或过失等不正当行为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便浮出水面。世界各国规定了仲裁员回避及中止、更换制度,从而尽可能避免损失的发生。但对业己产生损失后,仲裁员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各国在仲裁立法和司法实践、仲裁实务以及仲裁法学理论上尚无定论,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和差异。

这主要是因为存在立法理念的冲突,即一方面存在给仲裁员施加一定责任的必要性,从而使其不致故意或不加注意地乱用职权;另一方面存在使仲裁员能够妥善履行职责,同时不必担心受到不正当干扰和不法攻击的必要性。许多国内外法律专家、学者、律师和仲裁实践者在看到仲裁员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仲裁员的法律责任问题。仲裁中,仲裁员不履行其所承担的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时,是否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若是,又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因我国法律尤其是在民事责任方面并无完善的规定,本文通过研究期望为建立和完善中国有关仲裁员法律责任的法律制度,促进我国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虽然仲裁被认为是仲裁当事人合意的产物,作为主要参与者,仲裁员在仲裁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作为具体行使裁决权的主体,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的权利义务,据此承担的责任以及针对这些责任而享有的豁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其中,基于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而确定仲裁员在仲裁中的法律地位是仲裁员贵任制度的起点;仲裁员在仲裁中承担的责任以及针对这些责任的豁免则是仲裁员责任制度的终点。

本文首先对作为仲裁员责任制度起点的仲裁员法律地位问题,特别是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归纳出仲裁员法律地位的模型作为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法理依据;之后对仲裁员责任制度现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归纳出仲裁员责任制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现有的仲裁员法律地位和仲裁员责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别进行了研究,在运用之前构建的模型对我国现状予以解释的同时,对包括豁免和保险在内的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全文共分六章,共计约10万字。

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厘清仲裁员法律地位,并为我国构建仲裁员责任制度提供建议;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根据文献综述,对于仲裁员责任制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虽然较为关注,但对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和仲裁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对仲裁员的责任问题及其豁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第二章从仲裁的最简单形式临时仲裁入手,以比较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仲裁员的法律地位。

本文首先研究了作为普通法系代表的英国,对英国法下与梳理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有关的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进行了研究。在英国法普遍认为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的甜提下,主要研究了英国债法(特别是合同法)、代理法和仲裁法,并研究了仲裁员和仲裁当事人在仲裁中不履行各自义务时对方的救济途径。

本文其次研究了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同样对德国法下与梳理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有关的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进行了研究。在德国法承认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形成“仲裁员合同”的前提下,主要研究了德国债法(特别是合同法)、代理法和仲裁法,并研究了仲裁员和仲裁当事人在仲裁中不履行各自义务时对方的救济途径。

以仲裁的最简单形式临时仲裁为例,通过对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在仲裁中的利益诉求的梳理,本文认为,在仲裁中,“合法、有效的仲裁”和“恰当的经济利益”是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基本的利益诉求,也是仲裁中的基本价值判断。基于这两项基本利益诉求,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复合性,构成身份一合同模型,即既存在以作出裁决为标的的身份法律关系,又存在以提供仲裁服务为标的的服务合同关系。

由仲裁协议依法触发的仲裁权源自国家司法权的让渡并对应于国家司法权,由裁决权与裁决权以外的部分组成。前者指仲裁员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与司法权中的判决权对应;后者指仲裁员在案件中所作的除了裁决以外的行为,包括在仲裁过程中阅读仲裁当事人提交的法律文件、组织仲裁审理和质证、就裁决结果制作仲裁裁决书等,并为此获得报酬,与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所作行为,并以该行为的公共服务性质为依据向纳税人收取报酬对应。时者的核心是对争议作出裁判的权力,即经仲裁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和指定程序依法分配并最终为伸裁员所行使的裁决权;后者则涉及仲裁中除裁决以外的所有仲裁服务,由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仲裁员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双方仲裁当事人合意而成。

第三章将仲裁员的责任区分为纪律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对这三种贵任一一进行了研究。在最具争议的仲裁员民事责任方面,本文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历史的纵向比较、国别的横向比较以及将仲裁员责任与法官责任进行比较。

通过历史的纵向比较,本文认为仲裁员在仲裁中的道德责任不断减弱,而法律责任逐步增加。通过国别的横向比较,本文认为,传统的三种仲裁员责任理论中,绝对豁免与无限责任两个极端的理论已经被淘汰,有限责任豁免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通过与法官责任的比较,本文认为,仲裁员与法官的职业共性来自于他们共同的职业原型“行使裁判职责者”(Adjudicator),两者承袭了该原型的本质成为他们各自职业的本质属性。同时,仲裁员与法官的个性区别主要因为他们不同的执业体系,在保留其作为共性的'职业属性之外,在应用中加入了所在体系的实际要求,形成了各自的责任体系。

在第二章关于基本利益诉求和身份一合同模型的论证的基础上,本文对仲裁员民事责任构建了如下模型,即仲裁员行使裁决权的行为应当享受民事责任的豁免,履行仲裁服务合同应当依据合同承担责任,但在意思自治原则下,可以由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约定排除上述责任,或者由法律在必要的情况下规定上述责任的豁免。

第四章对我国仲裁员现行的仲裁员责任制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仲裁员纪律责任的规范和实践较为成熟;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在理论争议最大的民事责任方面,法律规范和仲裁实践几乎空白。本文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既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建议一方面应当统一认识,另一方面需要在仲裁机构运行方式上作出改进,使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直接形成法律关系,使仲裁员在履行仲裁员职责时受到真正具有法律依据的督促,从而与仲裁当事人合作实现“合法、有效的仲裁”和“恰当的经济利益”这两个仲裁中的基本利益诉求。

第五章首先厘清了我国现行只承认机构仲裁的法律环境下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及仲裁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而分析了之前构建的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和仲裁员责任制度模型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下的适应性,并据此建议完善仲裁员的纪律责任,重构仲裁员的刑事责任,并依据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设计仲裁员民事责任及其豁免制度。最后,考虑到一旦仲裁需要向仲裁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其执业风险立即凸显,因此建议建立仲裁员贵任保险制度,从而为仲裁员执业提供保障,也使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得以落实。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本文对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在仲裁中的基本利益诉求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合法、有效的仲裁”和“恰当的经济利益”构成了二者在仲裁中的基本利益诉求,也是构建二者法律关系和前者责任制度模型中必须满足的条件。

其次,本文对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该等法律关系的性质存在双重性,即既具有以仲裁员的裁判者身份为基础的身份法律关系,又具有以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合意为基础的合同法律关系。

最后,根据上述定性,本文对仲裁员责任制度及其豁免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仲裁员承担纪律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的豁免方面,仲裁员就行使裁决权享受的豁免是法定豁免,就履行仲裁服务合同享受的豁免是约定豁免,但也不排除由立法特别规定而形成的法定豁免。

本文对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仲裁员的责任制度及其免责采取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国别比较研究,本文分析了作为普通法系代表的英国和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对上述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归纳出适用于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恰当的模型。

通过对仲裁员责任制度及其免责的历史比较研究、国别比较研究以及与法官责任制及其免责的比较研究,本文分析了仲裁员承担责任的历史沿革和法律依据,并在本文釆取的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模型上提出了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模型。

五、论文提纲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法理基础——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法律关系比较研究

第一节本章概要

第二节英国

一、背景简介

二、研究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及仲哉机构法律关系的路径

三、英国债法综述

四、英国法下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

五、小结

第三节德国

一、背景简介

二、研究仲裁员、仲裁当事人及仲裁机构法律关系的路径

三、德国债法综述

四、德国法下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

五、小结

第四节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困境及其解决

一、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价值选择

二、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合同迷局

三、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关系模型的路径选择

四、仲裁员与仲裁庭的关系

五、小结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仲裁员责任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仲裁员责任及其豁免

比较研究

第一节本章概要

第二节仲裁员民事责任及其豁免比较研究

一、仲哉员w任的纵向比较

二、仲裁员贵任豁免的横向比较

三、仲哉员民事贵任与法官民事责任的比较

第三节身份一合同模型下仲裁员民事责任及其豁免制度的构建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反思——兼及枉法裁决罪之批判

第一节本章概要

第二节我国现行仲裁员责任制度

第三节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反思——枉法裁决罪之批判

一、枉法裁决罪的积极意义

二、对枉法裁决罪内容的置疑

三、对枉法裁决罪影响的置疑

第四节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再反思

一、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二、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现状的利弊分析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的设计一兼及仲裁员责任保险制度

第一节本章概要

第二节机构仲裁语境下我国仲裁员的法律地位及责任制度设计

一、商事仲裁相关法律关系的法理分析

二、我国商事仲裁相关法律关系与法律环境协调性分析

第三节仲裁员责任制度及其豁免

一、仲裁员责任制度

二、仲裁机构责任制度

第四节仲裁员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一、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责任保险的制度思考

二、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责任保险的方式选择

三、对商事仲裁员实行职业贵任保险的现实困境

四、小结

第五节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篇: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

博士开题报告1

论文题目: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一、文献综述

智慧城市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引起全球关注始于 20xx 年。由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刚刚兴起,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十分有限,主要是围绕智慧城市是什么、如何建设它来展开的,并且这些研究目前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进展也十分有限,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借鉴他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为我所用,以促进中国智慧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探索的持续深入,是行政管理学者需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对于笔者而言,阅读和借鉴前辈们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是寻求自身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的依据所在。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

2.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意义和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

3.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策略方面的研究。

4.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路径方面的研究。

5.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效益和评价方面的研究。

6.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二)国内外实践发展状况。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20xx 年底 IBM 提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地球”的设想,20xx 年又提出建设“智慧地球”首先需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引领世界城市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虽然 IBM 提出的智慧城市理念具有明显的商业利益驱动,甚至可以将其看成是以 IBM 公司为代表的 IT 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当政府和民众面对接踵而至且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如: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公共安全隐患日增等)束手无策时,以智慧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的到来,让困顿中的政府和民众对未来城市生活有了新的憧憬,正是怀着这种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憧憬,智慧城市的理念最终被政府和民众所逐渐接受并推广。

1.城市的智慧发展理念将为解决当今“城市病”提供新的途径。

2.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3.相关研究的薄弱和匮乏是该选题的缘由之一。

(二)选题意义。

在现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对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丰富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理论。

3. 为我国新兴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状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

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理性解读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兴形态和未来趋势,认识智慧城市应首先了解城市的起源、定义及发展历史,从而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在探寻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众说纷纭的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并提炼出本文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和属性认知。在对智慧城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充分解读的前提下,理性地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兴起的动因。

第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而兴起的。以感知技术、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全面覆盖的网络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体系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软件基础条件。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和软件基础条件是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建设才刚刚开始,在目前的建设实践中还未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可供遵循。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模式、实施模式与过程管理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行的、标准的参考体系,并绘制了有关模式的构成示意图。

第四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预警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我国形成,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的风险研究明显不足。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是智慧城市建设风险的根本诱因,由于智慧城市是虚拟城市与实体城市的融合,因此技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对新环境下的城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带来了新的风险威胁。本文从整体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能风险进行了预警。

第五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创新工程,要顺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是防范建设风险的有效屏障,建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创新机制,调动与激发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以保障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的和谐管理机制是和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本论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首先系统研究了智慧城市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智慧城市的概念、属性及建设动因;其次,探讨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再次,研究并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模式、实施模式及建设过程管理模式,而后在剖析智慧城市安全风险根源的基础上,预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最后,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防范机制、创新机制及和谐管理机制。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选题方面。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篇研究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博士论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题本身就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此选题在国内属于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2.在写作内容方面。尽管当前的一些论文或着作涉及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但多是就其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国内外建设问题的简介与比较,建设模式的讨论,建设的保障措施等。

这些研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关注不够。本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建设动因、前提基础、基本模式、风险预警到保障机制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完整逻辑链条,对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二)不足之处

1.智慧城市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始,文献资料积累有限。同时在实践领域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城市政府接受并着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是从 20xx 年以后才开始的,目前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中,因此缺乏翔实、完整的经验数据。理论研究文献以及实践数据的缺乏,给本文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使得本文的研究缺乏量化分析。

2.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涉及领域广、影响因素多,事关整个城市发展全局,而每个城市就其个体而言情况各异。本文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探讨,缺乏对微观层面的考察。同时本文较多地探讨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共性问题,而对个性问题的讨论还远远不够。

3.本文将界定智慧城市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但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有可能对其外延的研究不足。

五、论文工作量及进度

六、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1)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模式。

(2)形成智慧城市建设预警机制。

(3)形成相关研究论文。

七、完成论文拟阅读的主要文献

(一)外文译着: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5][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的研究[M].沈原,黄克克,黄玲伊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7][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8][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9][美]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蔡江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美]熊彼特。 增长财富论--创新发展理论[M].李默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二)中文着作:

[1]蔡立辉。电子政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4]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程工,张秋云,温荣堂等。转轨时期基础设施融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6]承继成,王宏伟。城市如何数字化:纵谈城市信息化建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

[7]丁伯康。城市建设投融资战略、模式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xx

[8]丁向阳。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9]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10]加里·胡佛,薛源等。愿景:企业成功的真正原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

(三)中文论文: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8-16.

[2]陈琳。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xx.

[3]陈铭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xx(5):84-89.

[4]陈晓芳。电子政务与政府制度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20xx(3):63-65.

[5]陈振明。公共管理需要新的战略思维--评《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xx(11): 118-120.

[6]蔡立辉,龚鸣。整体政府:分割模式的一场管理革命[J].学术研究,20xx(5):33-42.

[7]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xx(6):10.

[8]曹伟,李晓伟。从数字生态建筑走向智慧城市之路[J].城市发展研究,20xx(7):61-69.

[9] 崔婷婷 . 智慧城市建设重在制度 [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xx(2):79-80.

[10]崔国清。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xx.

(四)网络文献资料:

(五)外文原文文献:

博士开题报告2

一、论文题目

镰刀菌和杀菌剂对平邑甜茶生理生化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来,中国苹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20xx 年栽培面积为 189 万公顷,产量达到2400 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总量的 2/5 和 1/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

苹果是我国主栽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大,苹果生产已经成为苹果主产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品种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约束日益加剧,我国果树品种新老更替加快,老果园栽植新品种时遇到幼苗生长不良等连作问题越来越突出,苹果连作障碍已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苹果产区,严重影响果树产业的发展。因此,苹果产业还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引起果树连作障碍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即使在同一地区其病因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为苹果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带来诸多困难,目前国内对大豆连作障碍的报道较多,对果树的研究较少,不能为实际生产中有效防治果树再植病提供良好的依据。

以前常采用的防治苹果连作障碍主要方法土壤熏蒸,用的熏蒸剂都存在对人畜毒性大、高残留污染环境、使用量大等问题,该类药剂具有灭生性的特点使用后不仅杀死了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也把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杀灭,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失调。与现在人们追求的绿色无公害理念相违背,筛选环境友好、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化学杀菌剂,并探讨相应的配套应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实验以生产上较常用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验材材,研究水培条件下,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致病机制;盆栽条件下药剂处理后对平邑甜茶生长的促进,以期为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苹果优势产区进入衰老期,老果园面临品种更换和果园更新的问题。耕地面积、经济利益、地域品牌限制等问题的限制使再植障碍成为果树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生物因素是导致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平邑甜茶既是苹果的常用砧木之一,又是果树栽培生理研究中的常用材料,本文以其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和盆栽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尖孢镰刀菌对平邑甜茶生长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化学药剂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为进一步揭示镰刀菌的致病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资料和依据,从而为解决苹果的连作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

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连作土壤中分离的主要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的致病作用不同,尖孢镰刀菌对其抑制作用更强,经滤液处理后幼苗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根长、须根数、根系表面积、鲜重等都比对照有显着的降低。

2. 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研究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培养滤液处理后能够显着抑制植物生长,株高、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的明显降低;镰刀菌培养滤液浓度为 10%时可以轻微促进幼苗生长,培养滤液浓度为 25%时开始抑制幼苗的生长,随着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保护性酶活性在处理初期先升高,随着培养滤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电导率加大,细胞膜透性增大。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 6 种杀菌剂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土和定量接入菌麦粒的的灭菌土药剂处理分别为代森锰锌 WP 2.5 a.i g/10 kg 土;多菌灵 WP 2.5 a.i g /10 kg 土;咯菌腈 WP 1.25 a.i g /10 kg 土对平邑甜茶幼树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后对平邑甜茶生长的促进作用显着,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中的镰刀菌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因素之一。

4.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菌土、连作土与空白对照及各自对照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杀菌剂在接菌土上表现出的促进作用比连作土更加显着,专一性的抑制作用更强。

四、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关键词

1 引 言

1.1 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1.2平邑甜茶

1.3 苹果连作障碍的发病机制

1.4 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

1.5 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2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对水培平邑甜茶生长的影响

2.3 尖孢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水培平邑甜茶的影响

2.4 六种杀菌剂对盆栽平邑甜茶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生物活性测定

3.2 四种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3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4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5 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培养滤液对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6 六种杀菌剂对平邑甜茶幼树生物量影响

3.7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3.8 六种杀菌剂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9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3.10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SOD 活性的影响

3.11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OD 活性的影响

3.12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CAT 活性的影响

3.13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MDA 含量的影响

3.14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AL 活性的影响

3.15 六种杀菌剂对根系 PPO 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种镰刀菌产毒能力差异

4.2 镰刀菌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

4.3 杀菌剂对平邑甜茶根系生长调控作用

5 结论

5.1 明确了连作土壤中四种镰刀菌对平邑甜茶生长的抑制作用

5.2 明确了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平邑甜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3 明确了盆栽条件下杀菌剂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及最适剂量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开题报告3

一、博士开题报告基本内容

1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动态

(1)课题来源,相关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

(2)选题的理论

(3)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进展分析

(4)中内外研究成果

(5)研究内容、重点和特点

2 研究方案

(1)技术方案

(2)实施方案条件

(3)主要问题和技术重点

(4)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创新成果

(5)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

(6)研究进度以及经费预算

3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以上举例了一些开题报告需要包含的基本内容要求,因地域、大学的不同开题报告略有调整。例如博士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有的大学是不需要,或者有单独列出,作为开题报告以及文献综述2部分提交。

二、博士开题报告怎么写?

简单来说:1 题目确定(由指导老师给出的方向去定题,清楚选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要得到怎样的答案,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如指导没有提出题目,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以及擅长的领域去选题),2 文献资料检索(得有足够的文献支持选题),3 列出大概框架 4 着手开始写作(博士开题报告5000-15000字)。

具体来说:根据题目先查一些资料,看看别人在研究哪些内容,博士需要创新,得看别人的工作量体现在哪,尤其是设计类的要总结设计的步骤和主要工作量。其次是总结相关资料,形成综述类的文字,清楚开题的字数要求。最后是搞清楚自己要做的方向从哪些角度入手,涉及的关键技术有什么,做设计时的.技术路线是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总之开题报告就是指导课题研究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

其中最难的部分:

博士是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预期贡献、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创新成果(框架如何确定,写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以及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三、博士开题报告字数要求多少呢?

博士开题报告写作中,字数的确定也是重要部分,需要每部分字数分配合理性,不要头重脚轻。一般博士开题报告字数要求是5000-15000字,其中综述部分是要点在于精。

四、博士开题报告文献数量多少?

中英文文献可以去哪儿找?参考文献数量需要达到80-200个,所以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得有足够数量的文献支持,当然这些文献还需要包含国外文献,不单纯需要国内文献。那参考文献需要到哪儿找呢,一般可以从大学图书馆以及知网论文库,维普论文库,万方论文库进行检索,可以参阅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核心论文。国外资料可以从谷歌上浏览,有能力的话可以从国外大学的图书馆进行资料检索。

五、博士参考文献排版有什么要求?

文献索引编排1按拼音字母排列2按姓氏笔画排列。批注:页下注、尾注和文中注,尤其文中注,对于具有相同观点的文章同一个人的要写在一起。

六、博士开题报告需要多久完成?

一般博士开题报告15-60天完成。如果时间允许,最好一年的准备时间,有助于资料的采集。

七、博士开题报告需要原创?

博士必须原创的。原创率要求85%-95%内,具体看大学要求。

八、博士开题报告答辩需要注意什么内容?

1 课题来源讲述 2开题报告内容的研究价值阐述 3参阅了哪些资料 4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九、博士开题报告答辩时间是什么时候?

博士开题报告答辩时间一年。因地域、大学的不同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略有调整。最后,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具体参考每个大学给的格式要求。

博士开题报告4

第一条论文选题要求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充分了解研究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由导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应遵循学科发展现状、学科理论前沿、学科争鸣热点、学科发展趋势,在学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和现实问题,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选题应立足于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导师的专长和研究生本人的基础进行。

4、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5、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育硕士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第二条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来源。研究生选题可来自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校级课题或自选课题。

2、选题依据。

(1)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所确定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

(2)国内外现状分析:充分分析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说明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本人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不少于20xx字。

3、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4)研究特色和创新性分析;

(5)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4、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第三条开题报告程序

1、以学科方向为单位,由相关方向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小组;

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学院(部、所)进行,院长主持开题报告会,在召开开题报告会之前,应张贴海报公布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等,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

3、研究生填写开题报告,封面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字、1.25倍间距,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并将开题报告于开题报告会一周前送交开题报告评议组成员,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

4、召开开题报告会,由研究生阐述选题来源、选题依据、提出研究的初步研究方案,再有指导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说明,最后由评议组成员进行讨论、审核。审核标准为:

(1)论文选题很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2)文献调研广泛,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

(3)开题报告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书写规范;

(4)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较强,具备论文撰写能力。

5、开题报告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依据审核标准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存在明显问题的,不批准论文开题,限期修改补充,并要求3个月内完成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推迟论文答辩时间,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6、开题报告通过后二日内,研究生将开题报告纸质版一式三份与电子版送交研究生秘书,再由研究生秘书统一报送研究生部审核,审核完成后由研究生本人、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各存一份。

第四条其它

1、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的,不允许参加当论文答辩,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2、开题报告更改。开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者,开题后三个月内研究生本人可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导师、学院(部、所)签署意见,经研究生部批准,方可更改研究主要内容,但必须按上述开题报告程序重新做开题报告,填写开题报告并报研究生部备案。私自更改导致学位论文最终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生部备案开题报告主要内容不符者,一经发现,推迟论文答辩时间,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博士开题报告5

开题报告包括: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则是阐述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最后就是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写开题报告一切都是从题目出发,围绕这个题目进行讨论研究。所以要让你看到你的开题报告就能明白,你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你如何去通过实验或实践去证明你想要证明的观点。

文献综述

1具体的格式要求,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稍有不同,以学校提供的`格式模板为准,如果没有详细说明的,参考标准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和论文一样是重视格式要求的,一般在要求你写开题报告时会有一个格式模板文件发给你。所以无论你是从哪复制粘贴都要注意符合目标格式。(如图)

我给你的更稳妥的建议是,如果从其他论文或文章上复制一些文字到你现在的开题报告上,不要先复制到底稿上。可以先复制到记事本上,然后编辑好再复制到底稿上。这样就能防止你有的时候忘记统一格式造成局部的格式不正确。(记事本上复制的文字默认是匹配目标格式的,而且排版工作量也稍少些)

2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是对开题报告各部分应该阐述些什么样的内容作出统一的规定,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为了让人更容易一目了然地了解你的思路。不同的开题报告要求不同,这里以工科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作为示范进行讲解。

博士开题报告6

一、论文题目

硒对猪生产与保健的影响及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二、研究概述

硒是人和动物的必餺微量元素,缺乏会严重影响健康。我国约72%国土面积的土壤缺硒,靠天然食品来补充硒无法满足人和动物对硒的需求。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比例63%以上,富硒猪肉的研发对人体补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不同阶段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抗氧化等保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血浆和母乳中硒含量的影响,研宄了硒在猪不同组织中的沉积效果,筛选出硒源和硒水平的最佳组合,建立了富硒猪肉生产的关键技术体系,为开发优质富硒猪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创新点

(1)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晒源及硒水平对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等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等保健功能的影响,对血装和母乳中硒含量的影响及硒在猪不同组织中的沉积效果等系列研究。

(2)研究筛选了对猪生产性能和保健功能、富硒猪肉生产的最佳硒源和硒水平组合,为富硒猪肉的生产奠定基础。

(3)实现背最长肌和后腿肉硒沉积量分别达到0.34nig*kg_i和0.33mg*kg-i,比普通猪肉高出2.4倍和2.3倍,达到富硒猪肉标准,实现了富硒猪肉生产的目标。

(4)本研宄围绕富栖猪肉生产整个系统,以生产富硒猪肉为目的,以猪肉无公害为标准,首次系统地从日粮的添加硒源及硒水平到词养管理、健康养殖、屠宰加工和鲜肉!r: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体系,为富硒猪肉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四、展望

(1)进一步 展硒和VE,硒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对猪生产性能、保健功能和硒在组织中沉积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猪的生产水平,提升猪肉的生产效率和硒在猪肉组织中的沉积量。

(2)开展富硒猪肉产品的深加工研究,探索深加工过程中肉中硒的稳定性,丰富富硒猪肉深加工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开展富硒猪肉生产和产品的标准研^究,制定富硒猪肉的生产和产品标准,填补国内相应标准的空白。

(4) 展富硒猪肉市场开发和营销创新模式的研究,提升猪肉的附加值,提升猪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5) 展富硒猪肉对人体保健功能和抗癌作用的研宄。通过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性肿瘤模型考察富硒猪肉中硒蛋白的抗肝癌作用。

五、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硒的存在形式与分布

2、硒的代谢机制

3、硒的储藏和排泄

4、缺硒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5、硒中毒

6、硒在动物生产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7、富硒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现状

8、主要研究内容级意义

第二章 不同硒海和硒水平对猪生产性能和保健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

1、引言

2、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3、小结

第四章 富硒猪肉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第五章 创新点与展望

1、创新点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开题报告7

一、选题

(一)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对科学技术进步有重要价值的课题,或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应有先进的科学实验或运算手段,能够保证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三)选题一般要求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范围之内。鼓励从事新兴、交叉学科的前沿性课题研究,并达到创造性成果的基本要求。

二、开题报告要求

(一)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期末之前完成。

(二)开题报告要有详尽的文献综述,文字不少于8000字,阅读和引用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至少5篇为外文文献。

(三)开题报告内容应就课题的来源、选题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时间安排、科研条件等实施方案作出论证。

(四)开题报告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集中、公开进行。学科点所在学院组织5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至少4名为教授)的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开题时应吸收有关老师和研究生旁听。跨学科课题应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五)开题报告经考核小组审议通过后方能进入论文阶段。未通过者,应在3个月之内补做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按博士生中期考核有关规定处理。

(六)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改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由博士生提出书面申请,导师签署意见,经学院负责人同意后再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教育学院备案。

(七)开题报告进行后2周以内,博士生应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审核表》及《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表》送交研究生教育学院存档,博士生本人、导师及所在学院各保留1份。

三、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从而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并检查培养过程中其他环节的完成情况。

中期检查的组织和实施:中期检查由学院组织实施。各学院应建立有导师参加的3~5人检查小组,负责本学科中期检查的考评工作。博士生要着重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论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对与选题报告内容中不相符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导师对博士生中期检查情况给出评语,评语包括对已有工作评价,以及对计划完成情况、博士生表现和今后工作的评价。检查小组对博士生中期检查给予评定,并填写《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情况表》。在中期检查中,专家组认为确有创新、有可能成为优秀论文的学位论文,应予以重点关注。对于中期检查评定不合格者,应对该博士生提出修改要求,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复查。没有进行论文中期报告的博士生,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博士开题报告8

各导师、研究生:

按照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为做好该项工作,现将20xx级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xx级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开始(即20xx年3月)前完成。由学科组组织的评审组进行方案论证,导师和评审组对开题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评语,并报到研究生部备案。

二、开题报告按学科组为单位统一进行。本所研究生应通过国科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Http://sep.ucas.ac.cn 进行统一填写,导师通过网上审核后研究生方能做开题报告。联合培养研究生应安排学籍高校的相应要求执行。博士研究生答辩报告时间初定为20xx年3月下旬,具体时间、议程另行通知。

三、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不得少于5000字,并以此作为开题报告答辩提纲,答辩时间为2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

四、为规范研究生培养,请研究生填写并提交《研究生培养计划》。原则上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通过教育管理平台填写,并打印研究生部备案,作为学籍材料存档,并以此审核毕业必要条件。

研究生部

20xx年3月4日

博士开题报告9

一、论文题目。

坡耕地利用的特色农业可拓研究——以陕北地区坡耕地为例

二、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的 18 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 3.6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0%。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坡耕地不仅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耕地资源,而且威胁到国家生态与粮食安全。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末,全国坡耕地因水土流失而毁坏掉的耕地 5000 多万亩,平均每年 100 万亩。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当地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造成地表植被更大程度的破坏。坡耕地在造成山丘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导致了群众生活更加贫困。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淤积了江、湖、河、水库,直接威胁防洪安全,加剧了水土污染,造成对水资源的破坏。耕地中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水土流失带进河流和水库,造成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在坡耕地治理基础上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产业、资源与环境等众多因素,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单一学科的专门化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深入进展,需要借助各门类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本文在坡耕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下,以国内外系统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坡耕地治理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地区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视角下,找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水平的特色产业。实现坡耕地的有效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客观意义上的支持。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可拓学”是以蔡文教授为首的我国学者创立的新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论文利用可拓理论中的基元理论和可拓集理论对区域特色产业系统进行整体描述,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基元的可拓性和变换方法以及与特色产业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元模型。通过研究建立区域产业发展的可拓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2)现实意义

我国现有的 18 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 3.6 亿亩,占耕地总量的 20%。坡耕地的合理利用,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坡耕地利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坡耕地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却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影响下,坡耕地的利用水平非常低下,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下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合理进行坡耕地的利用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并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本质上有利于提高坡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 有助于坡耕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多数地区的生态问题与坡耕地的大量存在密切相关,坡耕地合理利用是大面积生态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坡耕地的改造,增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数量,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生态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有助于改变农民的生产观念

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观念的改善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习惯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农四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克服农民发展经济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四、研究现状

1、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坡耕地的研究在当前阶段,国外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国内坡耕地利用研究进展我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同样起步较早,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实际上,我国在坡耕地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量的专家学者投身于这一事业中来,为我国坡耕地的改良和完善提供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支持。

我国坡耕地的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 )坡耕地利用与治理的技术措施研究坡耕地的利用和开发技术始终是对坡耕地开发利用相关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2) 坡耕地利用模式研究坡耕地利用模式的探究,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区域坡耕地利用研究林昌虎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收集和整理了贵州山区坡耕地的基本开发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坡耕地的开发必须重视林粮间作、坡地改梯田、坡耕地免耕技术的应用。

2、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探索关于此领域的发展问题。

(2)国内特色农业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对特色产业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采取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地采取新的农业发展形式,提供具有发展力的产品,进而促进特色农产品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发展。

我国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特色农业基本概念和内涵。

伍建平、谷树忠对特色农业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农户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收入,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形成具有规范农业形式,具备典型的区域性,并且在市场中能够有较强的生命力,形成的一种农业形式。

2)、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刘志民等通过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认真总结,认为当前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多种理论的应用上保证特色农业取得预期经济收益的重要保证条件,同时,在不同的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有针对性的理论作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我国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3)、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4)、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针对特色农业的发展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是在发展目标的确定上要结合当地情况,实事求是地结合市场确定;第二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政府要提供大力支持;第三是将产业链进行充分延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四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过程进行管理,保证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第五是农户是特色农业的主要参与者,要提高农民工作的积极性。

5)、区域特色农业评价研究。

程炯分别从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了农业生产模式,提出了进行规划和分析闽东南农业的章程。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在坡耕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和坡耕地治理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地区坡耕地的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视角,找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的特色产业。实现有效的坡耕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围绕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这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论文所涉及的坡耕地治理、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这是论文的研究基础部分。主要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与特征,组成要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这是论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三章在第二章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构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不相容问题的物元模型,建立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决策模型和特色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第四章以陕北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五章将坡耕地特色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重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并以陕北地区米脂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六章分析特色农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政府、农户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提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第七章):这是论文研究的结论部分。归纳总结论文各章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并给出后续研究展望。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在对与论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计与预测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坡耕地特色农业系统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目标。

其次,通过基元理论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不相容问题,运用共轭分析和拓展分析方法对各种影响基元的拓展性和变换进行分析,并用关联函数确定特色农业发展的和谐度;建立了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确定特色农业最有种植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与生态环境,宏观政策、粮食安全、人口因素及经济发展的系统动态因果反馈关系,构建特色农业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寻找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

另外,利用动态博弈的方法对坡耕地特色农业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对特色农业的进一步细分,有利于其更好的把握目标市场。

六、论文提纲。

目 录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

1.3.2 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2.1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

2.1.1 特色农业

2.1.2 坡耕地

2.1.3 坡耕地特色农业

2.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系统分析

2.2.1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要素

2.2.2 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2.2.3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目标分析

本章小结

3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分析

3.1 可拓方法概述

3.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

3.2.1 不相容问题的确定

3.2.2 坡耕地系统的共轭分析

3.2.3 坡耕地系统的相关分析

3.2.4 坡耕地系统的蕴含分析

3.3 坡耕地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

3.3.1 模型的建立

3.3.2 模型的求解

本章小结

4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实证分析

4.1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

4.1.1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现状

4.1.2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优势分析

4.1.3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劣势分析

4.1.4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产业分析

4.1.5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分析

4.1.6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决策模型的构建

4.1.7 榆林市特色产品种植的可拓决策

4.2 横山县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5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5.1 坡耕地特色农业 SD 模型

5.1.1 SD 模型因果关系分析

5.1.2 SD 模型的构建

5.1.3 模型检验

5.2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

5.2.1 米脂县基本情况

5.2.2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 SD 模型

5.2.3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

本章小结

6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

6.1 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及行为分析

6.1.1 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6.1.2 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6.2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

6.2.1 发展特色农业的三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6.2.2 农户群体发展特色农业行为分析

6.3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6.3.1 构建长效支农投入机制

6.3.2 构建特色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6.3.3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博士开题报告10

当前国内外对xml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应用和技术实现两个层次上,前者主要分布在技术体系、信息共享/互操作、元数据三个方向上,而后者则集中在模式、索引和查询、存储、数据转换、测试基准五个方向。xml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馆藏数字资源的检索和保存中。其跨平台的特性使得数字资源可以存储于任何平台上,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体系中交换元数据。本文将通过对xml格式文档的操纵(包含存储、索引和检索),以及xml与其它数据格式的接口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一个在有限范围成型的、拥有自主版权的xml操作系统,实现其在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运用。

论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开展研究工作:

①xml数据转换,即准备一大批xml数据,用以测试研究的xml引擎:

②xml存储,主要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一个xml存储机制评价指标,作为选择开放源码xml系统的根据:

③xml索引,作为论文主体这是较为前沿的研究内容,论文将提出xml数据的“结构索引”与“文本索引”相结合的方法,从信息检索的角度出发,大幅度提高对xml数据检索的“全”和“准”;

④xml查询,这是对xml索引的检验,是xml引擎提供使用的窗口,论文将遵从w3c提出的xml查询规范xquery和xml—ql进行研究;

⑤基于xml引擎的数字资源自动建设,这是xml引擎的一个具体应用,是网络信息资源自动建设的支撑技术。

博士开题报告11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由本学科专家进行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士生对拟进行的研究题目理解是否深入、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面、为进行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方案更为合理。

二、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口头报告。

2、由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在掌握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五、评审工作

1、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口头报告及答辩结束后,评审小组应举行内部会议讨论是否准予通过,并对通过的报告提出补充、修正意见。

2、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并上报各院(系),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文献综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议。:

3、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通过后,交院(系)研究生秘书保存。研究生院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抽查。

4、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进行处理。

5、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保存

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应将开题报告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上报各院(系)教学秘书,并由院(系)负责保存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博士开题报告12

效率论研究综述

经济学中的效率理论的构成繁杂,体系庞大,这里从几个侧面对相关的基本观点(因为这些观点相对比较成熟,因此不一一罗列相关着作)进行概括:

效率的经济定义及其演绎

这里的归纳并不完全,但是有代表性。效率(efficiency)一般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上指的就是现有生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学上讲“有效率”是指用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满足。同样,当讲一个人花钱“很值”时,即花费较少的成本,取得了较大效用,也可以讲这种经济行为很有“效率”。依据考察主体的不同,效率分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经济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同时也是较少争议的效率定义就是帕累托效率。这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市场机制形成的效率。这一概念的使用主要是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的。“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揭示的是全部生产资源与所有人的总经济福利之间的对比关系,主要研究的问题在于资源是否在不同生产目的之间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最大部分人们的各种需要。

经济学家法瑞尔(Farrell,M.J.)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从 1957 年技术效率一词被正式提出,学者们分别从投入、产出等各种角度诠释这一概念,并集中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是对技术效率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经验研究则集中于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行业和区域进行微观和中观层面上的.技术效率测算、进而分析差异并提出政策建议。所以对技术效率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和测算出现的。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Roberstain, H.)提出 X 效率的定义。这一理论把组织效率同配置效率分割开来,以个人工作(努力)选择的心理和行为为基础来研究企业组织的低效率,认为由于人有选择的理性,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情感的支配,其进行理性选择和不断调整的结果是努力水平最终将停落在“惰性区域”。

如果没有来自企业内、外的压力,或者特别有诱惑力的补偿收益,个人就会停留在常规努力水平,其与可达到努力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产生 X 效率的源泉。

诺思提出了“制度效率”(Institutional Efficiency)。诺思论述的制度效率,是指在一种约束机制下,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产出的增加;而无效率则是指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不能导致产出的增长。制度效率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制度能够提供一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规则,为人们制定一套行为的规范,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让生产与消费获得帕累托原则下的最优交换比率。制度效率也可定义为由于采取某项制度而增加的收益与该制度运行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制度效率分为某项制度安排的效率和制度结构的效率两方面。

实际上,各种效率定义其实都是强调了效率本质含义中的一个侧面,而有了特定研究对象(本文中即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研究,则需要回归效率的本质意义,似乎每个侧面都不可偏废,否则研究的目的就难以达成。

博士开题报告13

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修业三到六年的一个总结性文本。不能如期完成论文是博士生超年限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博士论文质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开题报告阶段作为博士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开题报告的写作与提交,在学位论文写作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一、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较之学士论文与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论题更开阔、更重大、更深刻,能够体现作者达到的学术深度与精神境界。一部博士论文的完成、答辩与出版,对于它所涉及到的学科之建设与发展,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重大的作用。

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必要环节之一,对于博士生的成长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博士教育是一种高学历的教育,博士论文是一种高规格的学术论文。第二,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先导;第三,为博士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方向。由此看来,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实质上就是博士生对自己论文的选题之价值性与可行性进行初步的论证,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自己的辩护文本进行论证。另外,开题报告和我们日后的博士论文关系密切。首先,开题报告明确了我们博士论文研究的方向,把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其次,开题报告的主体内容也就是我们博士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开题报告就是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进行全方位的、全息相的、全系统的`论证。第三,开题报告的观念、方法和提纲式决定博士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关系是互相牵制,互相发展的。由此可见,开题报告会对于博士论文的写作,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开题报告本身是不是具有合理性、逻辑性与科学性,则是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成与败的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

二、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特点。

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20xx 级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上,有 9 位博士生进行了开题报告,此次九位博士生所提交的开题报告,从总体看,选题广泛,论题新颖,问题突出,观点鲜明,研究方法有所创新,形成了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选题的合理性。博士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现成的判断、众人的解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挑战,并且要有理论上的创见。前人已经研究很充分并且得出结论的,就没有必要再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第二,选题的可行性。

一个不恰当、不可行的选题,足以影响学位论文写作的成败。此次开题的九位博士生所研究的对象,涉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文体,涉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别文学。他们研究的对象在文化身份上具有多样性,有日裔英国作家、印裔英国作家,作家与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种跨文化的背景,因此它们多半存在重要的特点与重要的问题,经过导师们的论证,认为这些选题都是具有重要性的。第三,批评方法的多样性。九位博士论文的论题在研究方法上都比较明确,他们分别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和文本审美批评方法等来研究具体的作家与作品。第四,问题的尖锐性。在此次开题报告会上,导师们在讨论每一位同学博士论文提纲的时候,往往提出一些很尖锐的问题,让当事者有所警醒、有所反思。有的论文研究问题涉及多个层面,最终没有回到文学而迷失了自己,有的涉及面太广而没有个性与深度,有的涉及问题太多而没有突出自己的问题。特别有的论文没有把文学当文学、没有把文学当艺术,认为这样的研究对于文学与美学研究没有很大的意义。第五,学术探讨气氛浓厚。以上五个方面,可以说明华中师大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学术环境与优秀的学术品质,足以让我们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多的获得教益与深厚的启示。

三、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反思。

此次开题报告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提纲结构不够合理。从此次开题报告的提纲中可以看出,有的论文结构不太合理:研究莫尔诗歌关于“形式”与“伦理”对话,就表现出某种非逻辑性,因为形式与伦理之间是一种非对等的结构关系。论文应该以伦理为中轴和逻辑主线,将诗人不同时期所采取的诗歌形式来进行阐释,要说明的是一个艺术审美特点的问题;可是,作者不仅只提出了概念而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其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待商榷。研究哈代小说地理景观的论文,也存在某种“人与景观的对视”内容,于是就存在一种不对等与不统一的问题。谷崎润一郎早期 20 篇短篇小说模仿痕迹较重,为何只研究早期小说而不研究后期小说,只研究小说而不研究他其他的作品,也缺少必要的逻辑说明,同时,此位作家一生迷恋于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在其小说作品中一直存在,只是关注其早期短篇小说,不足以说明中国元素的形态与成因。

第二,问题意识不够强烈。年鉴学大师费弗尔说,“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就没有史学。”[2]那么到底什么问题意识呢?有学者认为问题意识就是“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景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返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不断地积极地思维,直至问题解决”。[3]对于某一个问题要勇于挑战成见,才会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学术研究中,问题意识往往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需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从景观视角研究哈代小说是一种创新,然而如果研究没有回到文学本身,并且以此说明哈代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就可能会让我们的研究不是很到位。当然,也有问题意识比较强的提纲,如陈富瑞与张一鸣等。提出问题要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4]51。如陈富瑞提出的家、家园、家国等问题,张一鸣提出的天体学、景观学和地理学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为曾经被广大研究者认为某些作家或某些领域的研究已经是陷入死胡同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让人感觉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研究综述比较空泛。在开题报告里,博士研究生一定要考虑到搜集的资料是否全面、权威,综述研究是对研究背景的准确界定的依据,也是博士论文研究的第一步。研究综述并不仅仅是为了陈述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你的研究是有意义与有价值的,同时也是为了说明你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更是为了说明是什么支配你关注那些问题,又是什么使你放过了另外一些问题?有研究者指出,“针对某个问题所作的相关的文献综述可能会发现这个问题尚未被解答。当发现这个空白之后,文献综述通过分析该问题和相关假想是如何被讨论的,以及发现过去所用的抽样、选址和其他重要背景,可以帮助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及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方案”。所以,研究综述最后要归结到前人的研究盲点上,那样一些盲点以及你所发现的种种空白、缺失和疏忽,正是需要你大展身手的地方。前人的研究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研究的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知识互相诠释的过程,一种知识的形成总是“通过另一个既是次要的又是重要的、既是隐蔽的又是基本的意义的话语之明确意义重新整理”

博士开题报告14

1、崔亮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碎片剪辑与周星驰影片中“无厘头”风格的营造》研究了碎片剪辑这一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剪辑艺术手段,并重点分析了周星驰影片中碎片剪辑的运用,创作手段与艺术作品互见,具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理论脉络,也有比较强烈的使用价值。该论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对碎片剪辑产生的电影/文化背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研究了历史传承,结合中外各国代表影片对碎片剪辑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更加可贵的是,我国以往对香港/周星驰电影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个体的层面上,而本文从具体的技术/艺术角度研究了周星驰电影的一个创作层面,以理性的态度对其独特艺术形态的形成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总结和归纳,对于此类电影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该论文文字严谨,论点明确,例证丰富,论证方法多样。崔亮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字/影片资料,多次加工修改,不断提高了论文的水平。由于作者是剪辑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写作中也注重紧紧围绕电影剪辑的艺术/技术特点,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具体的剪辑艺术处理,以例证为论据,以分镜头列表、镜头截图和扎实的分析为论证过程,具有剪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并在各章节中注意理论的提升。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2、张晓章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浅谈舞台表演艺术中的节奏》,研究的是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高级核心元素:节奏。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课题,研究起来也很有价值。论文的特点,一方面梳理了与节奏有关的相关表演理论,一方面以大量具体的实践例子对其论题进行了例证。全文主题突出、层次清晰,扎扎实实,深入浅出。看得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态度端正,论文成果显著。当然,节奏的问题对于所有表演艺术的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科研难题,而节奏又涉及导演艺术、演出样式乃至戏剧本体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本科学生,张晓章同学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知难而上,能够在论文中取得如此成绩已属不易。希望他能够将论文中论及的问题和今后的各种实践密切结合,适时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身体力行地实现自己“一环扣一环”的艺术生活节奏。

3、于丽金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喜剧元素在韩国电影发展中的地位及其研究意义》研究了韩国电影中的喜剧元素问题。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选题。面对近年来声名大振的韩国电影,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电影导演和电影类型上,关注韩国电影中具体创作元素的文章较少。于丽金同学的论文,紧紧抓住喜剧元素这一主题,不仅仅研究喜剧电影,更努力分析在不同类型电影中喜剧因素的运用,并且有历时性的探讨,其着眼点和系统性难能可贵。这篇论文以韩国的民族性和韩国电影中体现出的民族性为基础,即研究作品,又研究观众,并且能够把电影问题放入历史和民族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辨,深入浅出,点面结合,即有理论性,又有实用价值。论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为对不同类型电影中喜剧元素使用技巧的分析,甚至涉及“残酷政治片”和“悲情历史片”,揭示了韩国电影商业活用各种有利创作因素的成功秘密;一为由对韩国电影的分析渐次进入对中国电影创作的思考,对时下中国电影的创作技巧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论文层次清晰,沉稳大气,资料详实,例证丰富。于丽金同学的写作态度认真,多次向指导教师请教、修改论文,并为全班第一个完成论文的同学,治学态度值得肯定。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4、王颖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革命样板戏电影剪辑分析》研究了中国“”时期中的革命样板戏电影的剪辑技巧,是一个别具一格的选题。长期以来,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因而这个选题是有价值的。样板戏电影,来源于舞台上的革命样板戏,是经过大批艺术家创作并经历了观众检验的艺术作品。拍摄成电影后,即保持了样板戏的原貌,又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事情,一方面艺术创作受到种种限制,一方面又有条件集中当时国内最优秀的电影艺术家拍摄革命样板戏电影,形成了其艺术上的特色。革命样板戏电影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高度结合,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假定性。即不是取材于原样板戏进行的电影创作,也不是简单的舞台艺术片。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中,总结、提升了中国电影在此方面的种种经验,并形成了新的样式。对于此类电影的剪辑技巧尤其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事实上,在革命样板戏中,剪接技巧使用得相当流畅、丰富。王颖同学的论文研究了样板戏电影文戏、武戏的'不同剪接技巧,继而深入到唱腔、对白、气氛、动作布局、武打各方面的剪接技巧分析,颇有成果。这篇论文主体清晰,布局合理,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写作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由于作者原理那个具体的时代,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仍存在不足之处,是为遗憾。但作为年轻的学生,敢于挑战如此艰深的课题,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值得称赞。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

5、李小枫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难以割离的性格与角色——论马龙·白兰度的表演艺术》,对美国表演艺术家马龙·白兰度的表演艺术创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演专业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对某一表演元素的研究或者对自身创作的总结,这篇论文属于大师研究的范畴,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论文以史论体的笔法,以马龙·白兰度的生平与创作为经线,以他的个性与方法派表演技巧为纬线,经纬交织,勾勒出了马龙·白兰度的表演世界。论文研究了美国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历史传承,认为白兰度的表演风格是方法派与演员自身个性的结合。正是由于此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白兰度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表现力,为世界电影留下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形象。也正是因为个人性格的过于强烈,也使他在个人创作和个人生活中留下了不少遗憾。论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使用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了梳理与编织。作者对于白兰度三个时期创作的异同点的分析,也颇有见识,令人信服。如果说论文有所不足的话,那就是史论的话语状态稍显强烈,科学的表演理论分析和再建立尚嫌不足。对马龙·白兰度的研究也基本停留在本文分析的层面上,如能更多阐释其对当代电影表演创作有何作用,论文水平将更上一层楼。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论文。对于开拓表演专业论文的选材范围方面,犹具积极意义。

博士开题报告15

一、关于文献综述的撰写

在题目选定的情况下,文献综述就是整个论文构思与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全面、深刻地阅读、理解了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究进展,才能明确自己工作的起点;做好文献综述就等于凝炼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撰写文献综述的首要环节是对以往成果进行线条清晰的梳理和系统全面的评价。在文献综述撰写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一是只简单罗列他人观点,未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和提炼。

二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归纳或梳理,但未做系统、深人的分析、评价。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找到矛盾和症结所在,进而凝炼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文献综述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但是对问题的提炼不够精确。对他人成果进行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在评说他人的基础上挖掘出待研究的问题,才达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

在对以往研究不足的分析和阐述中,有时会出现对前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过分夸大的错误。有的博士生为了突出说明自身研究的重要性,对以往研究的缺欠或不足进行了人为的放大。实际上,这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放大,不仅不能够提升自身研究的价值,反而有可能造成小题大做甚至是重复研究的结果。

二、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

一般的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之后要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有的博士生认为,参考文献的编排只是全部研究的辅助环节,因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有许多技术环节需要引起博士生的注意。在参考文献的编排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为了显示资料搜集的系统和全面,将尽可能多的参考文献编人其中,以多取胜。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将一些貌似相关、实则无用的研究成果编人参考文献之中,或将一些内容相同,甚至是重复研究的成果也误当重要文献列人。

二是为了证明对国外研究进展的全面把握,将自己从来没有看过的外文资料也编人参考文献,甚至将那些以自己不懂的语言出版的文献也列人其中。

三是为了表征研究基础的雄厚,将自己(或导师)与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相关性不大的成果也列人参考文献。在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通过网络可以轻易地搜索到成千上万篇文献。然而,在这些文献中,与自己的研究相关且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少而又少。为此,笔者建议,参考文献的引用和编排要遵循“三不要”的工作原则:

1.没有认真阅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

2.非一流期刊上的论文不要引用或慎重引用;

3.虽然读过,但对博士毕业论文研究工作没有借鉴意义的名人之作不要勉强引用。

三、关于研究内容的安排

研究内容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它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研究内容在整个博士毕业论文研究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首先,研究内容是对文献综述的进一步展开,它实际上是文献综述所提问题的求解程序。

其次,研究内容搭建起整个研究的基本框架,下一步研究就是按此框架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内容安排得合理,就会使整个研究少走弯路,顺利达到预期结果。

第三,研究内容的确定又是设计技术路线和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

第四,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往往就预示着在哪些环节能取得突破,因此,它又是阐述预期创新点的逻辑前提。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研究框架的搭建要切合实际;

玩弄新鲜名词、滥造时髦概念的研究风格不值得提倡;

要注意研究内容安排与技术路线设计的相互照应。

四、关于创新点的提炼与表述

创新点是博士毕业论文的点晴之笔,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创新点提炼得精准、明确,既能凸显论文的理论或应用价值,又能使阅读者较快地把握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博士毕业论文的评阅者首先阅读的是作者对创新点的阐述。因此,提炼创新点不仅对于论文的写作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论文顺利通过评审、答辩也至关重要。

对于创新点的凝炼和陈述,笔者有如下建议:

(1)创新点是指你设了哪些他人未设之问、说了哪些他人未说之理、用了哪些他人未用之法、解了哪些他人未解之惑。

(2)对于创新点的阐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填补某领域(或方向)研究空白。

二是某学科领域基本理论的完善、发展,乃至突破。这种理论贡献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是某对象(问题)研究方法的创新。

四是某问题解决方案(具体对策)的设计。

(3)对创新点的阐述切忌任意拔高。有些博士生为了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创新点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拔高和提升,这种做法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五篇:四川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四川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川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

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2012年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1100名。各学科专业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包括硕博连读),实际招生人数待国家下达我校2012年招生计划后综合考生报考情况、考试情况方能确定。2012年我校继续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博士生分段完成学业,但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生(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非学历教育在读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能报考。

4、同等学力考生,①必须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该专业或相近相关专业工作6年或6年以上;②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含两篇)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③必须有修读过四门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必修课程成绩证明;④外语要求六级通过或通过在职人员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外语考试;⑤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必须加试两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专业主干课程;⑥同等学力考生当年不得同时报考我校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的研究生。

5、报考非定向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考生年龄不限。

6、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7、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四、2012年我校在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同时招收具备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相关背景的硕士学位获得者攻读医学博士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的高级研究人员。详见专业目录。

五、目录中,注有★号的学科专业为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后,我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注有*的导师为校外兼职导师,校外兼职导师原则上招收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

六、2012年我校博士招生报名考试只招一次,仍采取网上报名,详细情况请关注2011年11月研究生院主页发布的《四川大学2012年博士生报考网上报名须知》。

七、现场确认时间为2012年2月14日至15日,2012年3月24日至25日日考试。

八、报考人员需在现场确认时送交下列材料(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来校进行现场确认的可将相关材料提前寄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1、报考博士研究生登记表(报名时由网上下载);(博士报考登记表中单位意见栏以下人员必须由单位签署意见和盖章:①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②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③现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④我校在学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学生,除上述条件外,必须经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查并签章。其余人员可不签意见。)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学位证书在入学前补提供;复试时查验学位证、学生证原件);

3、专家推荐书(报名时由网上下载,需两名专家推荐);

4、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出具外语六级或在职人员申请授硕士学位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和发表的论文原件、交复印件。

5、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及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评议书由已获硕士学位考生提供)。

6、身份证复印件。

九、参加入学考试后,在我校校医院参加体检。

十、考试地点:四川大学(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准考证由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网上打印)。

十一、考试课程:

1、政治理论课(应届毕业硕士生和已获硕士学位者免试)。

2、外国语(初试不考听力)。

3、业务课两门(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初试结束后,部分院系(室、所)将组织学科点的导师对考生进行面试,面试的科目、时间地点、方式等由相关单位安排,同等学力考生面试时须另加试(笔试)两门相关硕士学位专业主干课程。

十二、录取:根据初试和复试综合评分成绩,参考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录取。

十三、学习期间的生活待遇:学校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十四、就业:统招和自筹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就业。定向和委托培养博士生必须回定向、委托单位工作。

十五、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考生可直接与相关院系(室、所)联系。

十六、研招办联系地址:成都市 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610065。联系人:何老师(文理工学科),付老师(医学学科)

咨询电话:(028)85403337、85403008、85404219

有关招生信息将在我校校园网公布:http://gs.scu.edu.cn/

四川大学医学院

2012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610 地址:成都市磨子桥 邮政编码:610065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办 电话:028-85404219 联 系 人:何国宪、付安妮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指导教招生考试科目 备注 及研究方向 师姓名 人数 402 临床医学院 150 本学院只招收硕士毕业生 071003 生理学 ①1001 英语 01 抗耐药菌/真菌/病毒/肿瘤丘小庆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分子机器 ③3301 生理学(专业)

02 小分子抗体模拟物的构建 丘小庆 071007 遗传学 ①1001 英语 01 疾病基因组学 张思仲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02 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疾病相马用信 ③3321 医学遗传学 关基因与小RNA的克

03 心血管及代谢病的基因异常苏智广 及治疗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1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分子发马志贵 ①1001 英语 病机制 ②2302 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02 感染与免疫性疾病 李虹 ③3302 细胞生物学 涂文伟 03 妇科肿瘤/产前诊断 刘珊玲 王和 04 生物医学超声 于廷和 05 分子肿瘤学 林勇 06 肿瘤与免疫 胡怀忠 07 人类疾病的相关基因(心脑白怀 血管疾病/妊娠相 08 人类疾病的相关基因(神经鲁青 干细胞与脑肿瘤的 09 神经发育的分子和细胞生物李华顺 学机制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01 乳腺病理 步宏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肿瘤病理学 李甘地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或 03 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与研究 刘卫平2305 免疫学 04 肿瘤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 周桥 ③3322 病理学(专业)100201 内科学

01 胃肠多肽 唐承薇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消化微创介入治疗 李肖 ②2311 病理学

03 炎症性肠病及肠道肿瘤 甘华田

③3324 内科学 04 心律失常 黄德嘉 05 结构性心脏病基础与临床 曾智 06 心律失常、房颤 杨杰孚

07 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 刘小菁 08 高血压、新药临床研究 陈晓平09 心肌病的基础与临床、心脏饶莉 功能超声评价 10 呼吸疾病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文富强 治疗研究 11 肺癌的基础与临床早期诊断 李为民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动脉程德云 高压 13 急性肺损伤感染与炎症机制范红

研究

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 刘春涛 15 造血干细胞基础与临床 刘霆 16 呼吸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梁宗安 17 人胚胎干细胞造血机制的研牛挺 究 18 血液肿瘤治疗基础与临床研贾永前 究 19 血液肿瘤分子发病与诊断 龚玉萍 20 肾脏纤维化、糖尿病肾病、付平血液净化 21 糖尿病肾病 黄颂敏 22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及肝唐红 病的基础与临床)23 传染病学(感染性疾病的基吕晓菊 础与临床)范昕建* 24 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 田浩明 25 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血管病余叶蓉 变的发病机制 26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童南伟 27 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及与刘毅 VDR关系的研究 28 免疫调控与自身免疫 石桂秀 100202 儿科学 01 新生儿疾病 母得志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攻

02 小儿神经发育与疾病 母得志 ②2311 病理学

读科学学位,03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万朝敏 ③3330 儿科学 医院将给予 04 小儿感染与免疫 涂文伟 一定的津贴,05 小儿消化性疾病 万朝敏 咨询电话: 06 循证儿科实践 万朝敏 028-8550245 07 小儿肾脏疾病 王峥 4 08 小儿呼吸疾病 王峥 09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毛萌 10 儿童保健 毛萌 11 早期发育与疾病 毛萌 12 小儿血液肿瘤性疾病 李强 马志贵 何志旭* 13 小儿心血管疾病 李强 100203 老年医学 01 衰老与疾病健康 董碧蓉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老年胃肠肿瘤与胃肠动力障甘华田 ②2311 病理学 碍 ③3331 老年医学 03 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肖恒怡 04 衰老与肿瘤的发生机理与防王修杰 治 100204 神经病学

01 脑血管疾病 何俐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刘鸣 ②2311 病理学 02 癫痫 周东 ③3332 神经病学 03 神经遗传与变性疾病 商慧芳

彭蓉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科学学位,可 01 认知神经科学 杨彦春 ①1001 英语 招收非临床

02 生物精神病学、心身疾病与孙学礼

②2303 生理学 心身医学 ③3333 精神病学 背景考生 03 生物精神病学 李涛 David Collier 04 时间生物学与精神疾病 王正荣 05 精神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龚启勇

06 睡眠与睡眠呼吸障碍 唐向东 07 儿童少年精神病及精神卫生郭兰婷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01 医学真菌学(临床和实验研冉玉平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究)②2311 病理学 02 皮肤医学美容和化妆品 李利 ③3334 皮肤性病学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01 分子影像诊断 郜发宝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心胸部影像诊断 杨志刚 ②2311 病理学 03 腹部影像诊断 宋彬 ③3335 影像诊断学 04 神经影像诊断 龚启勇 05 消化介入治疗 李肖 06 分子核医学 匡安仁 ①1001 英语 07 肿瘤核医学 李云春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08 放射性核素治疗 邓侯富 ③3336 核医学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01 移植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王兰兰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的细胞免疫调节机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或

02 药物基因组学/炎性因子基王兰兰 2350 生物化学

因多态性与器官移 ③3351 临床检验诊断学 03 血液病的实验诊断 贾永前 04 病毒感染的分子基础和临床唐红 研究 05 冠心病发病分子基础与临床曾智 研究 06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基础与临冯玉麟 床研究 07 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分子方定志 基础与临床研究

100209 护理学 01 护理管理 李继平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护理教育、临床护理 汪国成 ②2316 护理学 03 临床护理、灾害护理 蒋晓莲 ③3366 卫生统计学 04 老年护理、灾害护理 胡秀英 100210 外科学 01 胰腺外科疾病及胰岛移植 张肇达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肝脏外科、肝移植 严律南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李波 ③3337 外科学 03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及周总光 微创治疗,腹腔镜 04 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营养伍晓汀 治疗和器官移植(05 腹主动脉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赵纪春 06 肝胆胰外科 曾勇 07 肝移植临床与基础、肝再生、徐明清 肝癌基因干预 08 肝脏移植肝脏外科门脉高压文天夫 症外科 09 肝胆疾病基础与临床 程南生 10 胃肠外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胡建昆 究 11 胰腺外科疾病 刘续宝 田伯乐 12 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 石应康 13 胸外科 赵雍凡 14 心脏瓣膜病及房颤的基础及肖锡俊 临床研究 15 食道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陈龙奇 16 关节重建外科 裴福兴 沈彬 17 脊柱外科 刘浩 宋跃明 18 骨与软骨缺损的组织工程 项舟 19 骨肿瘤与骨创伤修复 屠重棋 20 骨材料与移植免疫 程惊秋 21 骨生物材料及功能材料 严永刚 22 组织工程与干细胞 解慧琪 秦廷武 23 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游潮 24 颅底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姜曙 25 神经肿瘤基础研究 王廷华

泌尿系修复重建、前列腺疾李虹 病、泌尿系结石

肾移植、男科学、泌尿系肿卢一平瘤 28 尿路结石、微创泌尿 王佳

泌尿系修复重建、泌尿系结王坤杰

石 30 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魏强 泌尿腹腔镜 31 小儿消化外科基础与临床研李园 究 32 小儿胚胎发育相关性肿瘤的李园

临床与基础研究

创面愈合、瘢痕防治、体表岑瑛 肿瘤的治疗 100211 妇产科学 01 妇科肿瘤(基础与临床治疗)赵霞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妇科肿瘤(临床基础诊治研郄明蓉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究)③3344 妇产科学 03 生殖内分泌 黄薇 许良智 04 围产医学 周容 05 妇科肿瘤/产前诊断 王和 06 妇科肿瘤 刘珊玲 高国兰 07 妇科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林勇 基础研究)08 妇科肿瘤(基础研究)于廷和 100212 眼科学 01 青光眼 陈晓明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刘旭阳

②2311 病理学

02 眼底病 张军军 ③3345 眼科学 张康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01 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刘世喜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炎 ②2311 病理学 02 听力学及听觉言语康复 刘世喜 ③3346 耳鼻咽喉科学

03 耳鼻喉疾病的临床基础 唐玥玓

100214 肿瘤学 01 肿瘤生物治疗基础与临床 魏于全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罗锋

②2311 病理学

02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与郑鸿 ③3347 肿瘤学 临床 林苹 毕锋 姜愚 刘继彦 03 肿瘤生物放疗的基础与临床 卢铀 04 肿瘤内科综合治疗 易成 05 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及杨莉 应用 邓洪新 陈俐娟 朱文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01 退行性骨关节病康复治疗的何成奇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基础与临床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③3326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0216 运动医学 01 骨与关节损伤 杨天府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③3337 外科学

100217 麻醉学 01 麻醉药理学和新药研发及神刘进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经科学转化研究 ②2317 麻醉学

左云霞

③3327 临床药理学 陈向东 02 重症医学 刘进 03 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监控及新左云霞 技术研发 朱涛 04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与重要脏王儒蓉 器保护的研究 刘斌 朱涛 05 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调控 左云霞 100218 急诊医学 01 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 曾智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②2315 急诊医学 ③3311 病理生理学 100220 ★循证医学

01 循证决策与管理 李幼平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循证临床实践 董碧蓉 ②2312 循证医学 刘鸣 ③3366 卫生统计学 万朝敏 许良智 100221 ★移植科学与工程学 01 慢性移植物失功能机理与干李幼平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预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或 02 移植免疫排斥的分子机制 程惊秋 2303 生理学 或 2305 免疫学

03 免疫病理学 步宏 或 2350 生物化学 04 抗体模拟物与靶向性生物大卢晓风 ③3321 医学遗传学 或 3323 移分子 植免疫生物学 100222 ★临床药物与器械评价科 学 01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王莉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药物毒理学 岑小波 ②2303 生理学 李宏霞 ③3348 药物评价 100223 ★眼视光学 01近视眼/双眼视 叶健雄*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与②2318 生理光学

香港理工大③3349 视光学基础 学联合培养 100224 ★临床遗传学 01 人类疾病基因组学 张思仲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基本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马用信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研究 ③3321 医学遗传学 03 遗传病的分子机理与基因诊马用信

断 100226 ★母婴医学 01 儿童肿瘤的发病机制 马志贵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妇儿感染与免疫 李虹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或 涂文伟 2350 生物化学 03 产前诊断 刘珊玲 ③3302 细胞生物学 王和 04 妊娠医学 胡怀忠 白怀 林勇 05 出生缺陷(神经发育与疾病鲁青 发生)100227 ★医学信息学 01 医院ERP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石应康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02 临床数据挖掘与临床指南 曾智 ②2319 医学信息学 ③3311 病理生理学 或 3366 卫生统计学

03 医学图象处理、识别与远程刘东权 ①1001 英语 传输 ②2032 高级程序设计 04 医学图象三维重建与虚拟现何小海 ③3102 数字图象处理 或 3128 实技术研究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01 中药药理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吴晓华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黄文 ②2303 生理学 或 2311 病理学

02 中药化学与分析 黄文 ③3355 中西医结合基础

03 急腹症的中药治疗学机理、唐文富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

04 支气管哮喘免疫表现遗传机王刚

制研究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1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急腹症 夏庆 ①1001 英语 科学学位 唐文富 ②2303 生理学 或 2311 病理学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毛兵

③3354 中西医结合临床 病

王刚 105101 内科学 01 胃肠多肽 唐承薇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02 消化微创介入治疗 李肖 ②2311 病理学 03 炎症性肠病及肠道肿瘤 甘华田

③3324 内科学

04 心律失常 黄德嘉 05 结构性心脏病基础与临床 曾智 06 心律失常、房颤 杨杰孚 07 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 刘小菁 08 高血压、新药临床研究 陈晓平

09 心肌病的基础与临床、心脏饶莉

功能超声评价 10 呼吸疾病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文富强 治疗研究 11 肺癌的基础与临床早期诊断 李为民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动脉程德云 高压 13 急性肺损伤感染与炎症机制范红 研究 14 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 刘春涛 15 造血干细胞基础与临床 刘霆 16 呼吸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梁宗安 17 人胚胎干细胞造血机制的研牛挺 究 18 血液肿瘤治疗基础与临床研贾永前 究 19 血液肿瘤分子发病与诊断 龚玉萍 20 肾脏纤维化、糖尿病肾病、付平血液净化 21 糖尿病肾病 黄颂敏 22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及肝唐红 病的基础与临床)23 传染病学(感染性疾病的基范昕建* 础与临床)吕晓菊 24 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 田浩明 25 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血管病余叶蓉

变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童南伟 27 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及与刘毅 VDR关系的研究 28 免疫调控与自身免疫 石桂秀 105102 儿科学 01 新生儿疾病 母得志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02 小儿神经发育与疾病 母得志 ②2311 病理学 03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万朝敏 ③3330 儿科学 04 小儿感染与免疫 涂文伟 05 小儿消化性疾病 万朝敏 06 循证儿科实践 万朝敏 07 小儿肾脏疾病 王峥 08 小儿呼吸疾病 王峥 09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毛萌 10 儿童保健 毛萌 11 早期发育与疾病 毛萌 12 小儿血液肿瘤性疾病 李强 马志贵 何志旭* 13 小儿心血管疾病 李强 105103 老年医学 01 衰老与疾病健康 董碧蓉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02 老年胃肠肿瘤与胃肠动力障甘华田 ②2311 病理学 碍 ③3331 老年医学 03 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肖恒怡 04 衰老与肿瘤的发生机理与防王修杰 治 105104 神经病学 01 脑血管疾病 何俐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刘鸣 ②2311 病理学 02 癫痫 周东 ③3332 神经病学 03 神经遗传与变性疾病 商慧芳 彭蓉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01 认知神经科学 杨彦春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02 生物精神病学、心身疾病与孙学礼 ②2303 生理学 心身医学 ③3333 精神病学 03 生物精神病学 李涛 David Collier 04 时间生物学与精神疾病 王正荣

05 精神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龚启勇 06 睡眠与睡眠呼吸障碍 唐向东 07 儿童少年精神病及精神卫生郭兰婷 学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01 医学真菌学(临床和实验研冉玉平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究)②2311 病理学 02 皮肤医学美容和化妆品 李利 ③3334 皮肤性病学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01 分子影像诊断 郜发宝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02 心胸部影像诊断 杨志刚 ②2311 病理学 03 腹部影像诊断 宋彬 ③3335 影像诊断学 04 神经影像诊断 龚启勇 05 消化介入治疗 李肖 06 分子核医学 匡安仁 ①1001 英语 07 肿瘤核医学 李云春 ②2301 医学分子生物学 08 放射性核素治疗 邓侯富 ③3336 核医学 105109 外科学 01 胰腺外科疾病及胰岛移植 张肇达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02 肝脏外科、肝移植 李波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严律南

③3337 外科学 03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及周总光 微创治疗,腹腔镜 04 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营养伍晓汀 治疗和器官移植(05 腹主动脉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赵纪春 06 肝胆胰外科 曾勇 07 肝移植临床与基础、肝再生、徐明清 肝癌基因干预 08 肝脏移植肝脏外科门脉高压文天夫 症外科 09 肝胆疾病基础与临床 程南生 10 胃肠外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胡建昆 究 11 胰腺外科疾病 刘续宝 田伯乐 12 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 石应康 13 胸外科 赵雍凡 14 心脏瓣膜病及房颤的基础及肖锡俊 临床研究 15 食道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陈龙奇 16 关节重建外科 裴福兴 沈彬 17 脊柱外科 刘浩 宋跃明 18 骨与软骨缺损的组织工程

项舟 19 骨肿瘤与骨创伤修复 屠重棋 20 骨材料与移植免疫 程惊秋 21 骨生物材料及功能材料 严永刚 22 组织工程与干细胞 解慧琪 秦廷武 23 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游潮 24 颅底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姜曙 25 神经肿瘤基础研究 王廷华 26 泌尿系修复重建、前列腺疾李虹 病、泌尿系结石 27 肾移植、男科学、泌尿系肿卢一平瘤 28 尿路结石、微创泌尿 王佳 29 泌尿系修复重建、泌尿系结王坤杰 石 30 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魏强 泌尿腹腔镜 31 小儿消化外科基础与临床研李园 究 32 小儿胚胎发育相关性肿瘤的李园 临床与基础研究 33 创面愈合、瘢痕防治、体表岑瑛 肿瘤的治疗 105110 妇产科学 01 妇科肿瘤(基础与临床治疗)赵霞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02 妇科肿瘤(临床基础诊治研郄明蓉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究)③3344 妇产科学 03 生殖内分泌 黄薇 许良智 04 围产医学 周容 05 妇科肿瘤/产前诊断 王和 06 妇科肿瘤 刘珊玲 高国兰 07 妇科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林勇 基础研究)08 妇科肿瘤(基础研究)于廷和 105111 眼科学 01 青光眼 陈晓明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刘旭阳 ②2311 病理学 02 眼底病 张军军 ③3345 眼科学 张康

105112 耳鼻咽喉科学 01 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刘世喜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炎 ②2311 病理学 02 听力学及听觉言语康复 刘世喜 ③3346 耳鼻咽喉科学 03 耳鼻喉疾病的临床基础 唐玥玓 105113 肿瘤学 01 肿瘤生物治疗基础与临床 魏于全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罗锋 ②2311 病理学 02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与毕锋 ③3347 肿瘤学 临床 郑鸿 林苹 毕锋 姜愚 刘继彦 03 肿瘤生物放疗的基础与临床 卢铀 04 肿瘤内科综合治疗 易成 05 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及杨莉 应用 邓洪新 陈俐娟 朱文 105114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01 退行性骨关节病康复治疗的何成奇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基础与临床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③3326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5115 运动医学 01 骨与关节损伤 杨天府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②2307 局部解剖学 ③3337 外科学 105116 麻醉学 01 麻醉药理学和新药研发及神刘进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经科学转化研究 ②2317 麻醉学 左云霞 ③3327 临床药理学 陈向东 02 重症医学 刘进 03 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监控及新左云霞 技术研发 朱涛 04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与重要脏王儒蓉

器保护的研究

刘斌 朱涛 05 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调控 左云霞

105117 急诊医学

01 心肺复苏基础与临床 曾智

①1001 英语 专业学位 ②2315 急诊医学 ③3311 病理生理学

下载关于规范博士、硕士生开题报告的通知 - 四川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规范博士、硕士生开题报告的通知 - 四川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博士开题报告

    2018年博士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博士开题报告。 基本要求: 叙述选题的背景、目......

    博士开题报告(定稿)

    中 南 大 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题目名称: 会计诚信契约:理论构架与实现路径研究 姓 名: 刘 建 秋 学 号: 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系、所): 商......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

    规范开题报告

    规范开题报告 规范开题报告1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审计的职能就是监督,具体表现可概述为:制约、促进、鉴证、信息反馈。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讲,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

    博士开题报告多少字?

    博士开题报告多少字? 博士的开题报告一般需要多少字?怎样写才比较规范呢? 博士生开题报告的写法 1、博士论文要有原创性知识; 2、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不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 副本

    2013年四川大学博士生入学试题《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马克思主义通货膨胀理论与西方货币学派比较 2.价值的生产与分配理论 3.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理论 2012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