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上海市民知识产权认知度调查报告[大全]
2007年上海市民知识产权认知度调查报告
一、调查缘由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庆祝这一重大节日、宣传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市民知识产权意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复旦、交大、同济、华政、上大5所高校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本调查作为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由5所高校知识产权志愿者共同承担问卷调查后,复旦大学知识产权志愿者负责总结、分析和归纳,形成调查报告。
二、调查目的掌握上海市民的知识产权知识及知识产权意识的现状,为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三、调查地点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调查地点:本次调查工作由复旦、交大、同济、华政、上大5所高校的知识产权志愿者承担,为方便志愿者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地点主要在杨浦区、黄浦区、长宁区、徐汇区、闵行区、虹口区6个区。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512份,占75.12%,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
2、调查对象性别:从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看,男性占48.1%,女性占51.9%。
3、调查对象学历:被调查者中,高中及以下占25.3%,本科占65.2%,硕士占9.5%。被调查者总体的教育水平较高。
本次调查是在以六个区为主的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涵盖了不同性别、学历的人群,被调查者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基本上可以反映上海市民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
四、上海市民知识产权认知度的统计分析
市民知识产权认知度是公民对知识产权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们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知识产权知识,故人们的知识产权知识多数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考察。
1、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统称,具体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为考察市民对知识产权内容的了解程度,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据您了解,知识产权包括(可多选):1专利、2植物新品种、3商业秘密、4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商标、6版权”。选1的占61.2%,选2的占45.1%,选3的占51.3%,选4的占33.5%,选5的占75.6%,选6的占52.7%。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对知识产权的内容较了解。
2、目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较普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是屡禁不止。为考察市民对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了解程度,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1盗版及冒牌商品价格便宜,正版商品太贵;2盗版及冒牌商品随处可见,很容易买到;3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大;4对侵权行为惩处不够严;5政府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执法力度不够强;6其他原因”。选1的占52.1%,选2的占61.5%,选3的占65.4%,选4的占53.7%,选5的占62.6%,选6的占10.4%。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较为了解。
3、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在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不同的部门、单位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为考察上海市民对此的了解程度,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您认为下列哪个主体在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1政府、2市民、3教育机构、4销售商、5司法机关”。选1的占38.1%,选2的占22.4%,选3的占12.2%,选4的占12.1%,选5的占15.2%。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认为政府的执法和政府公务员的自身垂范应在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
4、知识产权保护离不开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工商局、公安局、海关等。为考察上海市民对此的了解程度,我们设计这样一道问题“您知晓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职能部门有哪些(可多选):1知识产权局、2版权局、3工商局、4农委、5文化市场执法总队、6文广局、7海关、8公安局、9外经贸委、10城管局”。选1的占65.2%,选2的占75.5%,选3的占45.3%,选4的占0%,选5的占40.1%,选6的占10.3%,选7的占40.8%,选8的占42.1%,选9的占11.5%,选10的占20.7%。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对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职能部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农委的知识产权保护职能不了解,这可能与我们的调查对象集中在城市有一定的关系。
5、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是提高市民知识产权意识的重要手段,宣传活动应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考察上海市民偏好何种宣传形式,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您比较喜欢以下哪种宣传知识产权知识的形式(可多选):1广播或电视宣传片、2宣传小册子/海报、3论坛、4知识竞赛、5讲座/报告会、6问卷调查”。选1的占62.5%,选2的占26.4%,选3的占10.9%,选4的占21.6%,选5的占55.4%,选6的占21.7%。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比较喜欢广播或电视宣传片以及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6、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需要提高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也需要有关部门大力打击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为考察上海市民对此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问题“您认为是否应对我市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1是、2否”。选1的占80.4%,选2的占19.6%。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上海市民认为应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7、无救济即无权利。权利受到侵犯,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予以救济。不同的救济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成本低,而司法保护的力度大。不同的主体对各种救济方式的偏好也是不同的。为考察上海市民(或企业)在其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会选择何种救济方式,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您或您的企业知识产权受到了侵犯,将寻求法律保护的途径是:1首选司法保护(法院)、2首选行政保护(行政机关)、3调解、4不采取任何行动”。选1的占40.1%,选2的占41.5%,选3的占18.4%,选4的占0%。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上海市民(或企业)选择司法保护或行政保护。在当今社会中,这两种方式同样程度地受到重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市民的知识产权知识相对较为丰富,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市民知识产权意识仍然有较大的宣传工作空间。特别是如何引导市民自觉抵制假冒商标商品和盗版物品的诱惑,政府、司法部门和媒体等仍然应当加大努力。(复旦大学知识产权志愿者 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二篇:电子商务认知度调查报告 (范文模版)
电子商务认知度调查报告
经管学院06级电子商务2班27号任怡谦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反映强烈。北方交通大学是我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开设了《条码技术与电子 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我校自2004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基本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 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之一。那么,广大民众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寒假期间,我对自己周边的的大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以及一些社会人员等90多人进行了电子商务调查,调查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
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
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
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
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
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
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100%的学生和60.8%的其他人员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
数据显示,人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人群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人占46%;认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人民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 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 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更有8人是电子商务专业。另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 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高的。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 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 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 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很多。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 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已经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 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 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 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 全面的学习。在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贸易主要手段的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与 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层楼,将会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壮大
第三篇: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 ——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0-12-27
内容提要:为了解本市市民的出行成本及对交通状况的评价,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时间成本和花费、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及购车意向等多方面内容。调查共回收总量样本2598份,其中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调查显示,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但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受访者上下班单程交通平均时间为50.4分钟。近八成受访者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费用在5元以上。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调查收到回答问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从调查对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一定比重(见表1)。因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
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调查显示,有7.3%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计为42.3%;36.8%认为一般(见图1)。其中,以轨道交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53.5%;认为一般的占34.3%。这表明,市民对上海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调查同时显示,仍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不太方便或者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受访者居住在外环外区域,受公共交通网络布点的局限,上下班转换车辆不便及花费时间较多。图1 受访者对本市公共交通的评价
2、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
公交与轨道交通成为市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显示,有26.9%的受访者选择乘坐公交,17.2%选择乘坐轨道交通,21.4%选择乘坐公交加轨道交通,合计为65.5%;另有12%上下班出行使用助动车,13.%使用私家车,9.3%使用自行车或其他(见图2)。这表明,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这与目前上海公共交通方便快捷、花费少有着重要关系。图2 受访者上下班选择的交通工具
分区域看,居住在内环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66.8%,居住在内中环间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70.1%,居住在中外环间的占71.9%,居住在外环外的占56.9%。这表明,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受访者上下班交通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有9.3%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耗时在15分钟以内,16.4%耗时在15-30分钟,18.7%耗时在30-45分钟,24.2%耗时在45-60分钟,22.4%耗时在60-90分钟,9%耗时在90分钟以上。经加权平均计算,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为50.4分钟。按居住地到单位距离的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耗时越多(见图3)。图3 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上下班单程平均时间
4、受访者平均步行7.5分钟乘上公共交通
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这表明,目前受访者上下班两头的平均步行时间约15分钟,平均步行7.5分钟就能到达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
5、近八成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在5元以上
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有20.2%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在4元以内,57.3%在5-10元,22.5%在10元以上。从居住地到单位的距离分组来看,距离越长,相对花费越多。从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公交车成本较低,而乘坐轨道交通的花费相对较高(见表2)。
表2 以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每天上下班交通花费构成 单位:%
三、市民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差异较大
1、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尽管世博会后上海交通更加便捷,但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路面的交通状况仍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仅有7.8%的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的路面“很通畅或比较通畅”,56.1%认为“有点拥堵”,34.9%认为“严重拥堵”。高峰时段市民感受到的路面交通压力与居住地有明显的相关性。居住在内环与中内环间的受访者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占31.8%和31%,而居住在中外环间与外环外的市民认为路面“严重拥堵”的分别达到37.7%和37.2%(见表3)。表3 不同居住地的受访者对高峰时段路面交通的评价 单位:%
2、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世博会期间,为了缓解大客流的压力,上海轨道交通在高峰时段会采取临时性限流措施,封闭部分出入口。这一措施,市民如何反应?调查显示,有43.3%的受访者赞成这一措施,44%认为轨道交通限流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不赞成这种做法。在依靠轨道交通、或公交加轨道交通出行的受访者中,反对限流措施的比重更高,分别达到48.5%和50.3%。这表明,轨道交通限流措施在市民中影响较大,是否能成为应对客流压力的常规手段还有待考量,使用时需谨慎。
四、本市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增加现象值得关注
1、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26.2%拥有私家车。从居住地分组看,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私家车拥有率最高,达到29.9%,比内环高6.7个百分点。
从私家车使用情况看,半数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随着居住区域的外移,使用私家车作为上下班出行工具的比重逐步提高。居住在内环的有车族中仅有40.9%使用私家车上下班;居住在内中环和中外环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分别为46.4%和45.1%;居住在外环外的有车族使用私家车上下班的比重最高,达到59.5%。
2、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
调查中,有77.2%的受访者表示今年没有购车意向。年内有明确购车计划的受访者仅占6.7%。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购车意向较高,达到8.6%;而居住在内环的市民仅有5%打算购车。
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在年内无购车意向(可多选)的受访者中,有62.9%由于油费、停车费、车辆维护费等使用费用较高而放弃购车,50.4%表示道路拥堵不如乘地铁、出租车方便,49.8%是由于牌照费较高而不打算购车(见图4)。图4 受访者不打算购车的原因
五、对本市交通发展的两点建议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从市民的出行的实际选择来看,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从居住地看,在公共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市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此,本市应进一步坚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经济的出行方式。一方面,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完善公共交通补贴机制,进一步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大外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铁站点、换乘枢纽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形成如内中环一样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2、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目前暂无购车意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油、牌照等使用成本过高。从国外做法来看,香港通过高税率来控制私家车规模,只要买车就要根据车排气量的大小交纳相当于汽车价格40%至60%的“首次登记税”;新加坡和伦敦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约束进入中心商业区的车辆;法国实行严格控制驾驶执照考试的通过率来限制司机数量。近年来,本市私家车拥有量快速增加,适当控制私家车发展势在必行。因此,上海可通过调整各种政策如提高私家车道路使用费、停车费,以及相关税收等来控制私家车的发展。针对居住在外环的有车族,可积极为他们提供私家车换乘轨道交通,并优惠停车收费等服务措施,还可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如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来控制进入市区的机动车数量,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出行,以缓解本市交通压力。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认知度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认知度调查报告
前言
台湾,一个多为大陆耳听不得眼闻的地方,自明朝来,与大陆的历史羁羁绊绊,回首昨是,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初郑克塽率臣降清,清末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抗战胜利,台湾光复,解放战争随蒋介石南京政权的节节败退,台湾再次与大陆海峡两隔。然昨是今非红尘滚滚,分分合合之中总归太多牵绊。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抗战或平和,学生都是走在历史的最前沿,其对台湾的历史、经政、文化的认知了解,终将左右民族对分合潮流。故而关于学生间台湾问题的认知度调查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做的一个问卷试题回答,主要途径为现场问答,网上咨询,学生同学间QQ作答、贴吧发帖等。样本采集为黄河水院和洛阳师范的12级学生,以及本人分布在外的各地同学所作出的帮,方向涉及水利、师范、医务、经管、化工、修配等专业的同级或分级学生。但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在样本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与现实见解的差距。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本报告定义为:狭义边旁大学生台湾认知度调查报告。
该次调查的题目共为五道,分为选择题和问答方式调查,了解当代在台湾问题上,就收复台湾所需时间历程,收复方式、其中所遇阻碍,当前所需作何举措以及动身或提及台湾最先想到的文化风景为什么作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认识以及历史情节,其中参考同学在回答过程中提及台湾的语气、情结及时事关注度等。附录:
关于台湾问题调查
1:中国会收复台湾么?若会最早或最晚时间:()
A:2025年。B.2050年 C.本世纪末 D.不会 E.其他---2:当前形势下,收复台湾的最可能方式()
A.联合国或美国调和解决 B.大陆和台湾自行调和解决 C.武力解决 D.台湾地区公投 E.其他 ————
3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瓶颈是什么()可多选 A.美国对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分化。B.大陆地区的政策仍需改善调整 C.两岸之间交流过少,缺乏互信理解 D.台湾台独势力抬头。E.其他————
4现如今国民党或中国政府最应该做的举措是什么?
5若台湾问题解决后,动身台湾最想见的文化、社会风气、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是什么?
(参考词汇:台北故宫、日月潭、法论功、台北大学、大陆地区违禁影像书籍)
第一题中所做咨询为收复台湾的最早时间,该题中选择“2025年左右”解决台湾问题的占总数的24%,2050年左右占32%,本世纪末为10%,近期不能解决的为20%,其他为14%。在提出此题之时,我所考虑的是通过确切时间来了解大学生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不难看出,收复时间在2050年之前选项对当前计策和政治斗争下解决问题是具有一定的认同感,选择其他答案的,不可避免会考虑到当前政策形势下解决问题的艰难性,以及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历史隔阂。相比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政策,台湾问题凸显的更为复杂。而在确切时间段上,也就是ABCD 选项为66%,其他或不会占34%。
分析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在征询大学生关于当前时事热点时的参与热情,粗略调查30%--60%的学生不经常关注此等时事,或认为离此事距离太远。20%左右的大学生偶尔关注,只有5%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海峡两岸、环球视野等一系列解读当前问题的视频新闻。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了解的途径不尽相同,3/4有电脑的学生中90%--60%是用来玩游戏、看电视剧、电影或者聊天。剩下20%左右是用来学习或者了解时事。
第二题中所征询的是收复台湾的方式,其中“联合国或美国 调和解决”占8%,“中国和台湾自行协商解决”占60%“武力解决”占14%,”台湾地区公投”占14%,“其他”占14%。在此题中与当前政治所冲突的为ADC选项,占样本36%,而中国和台湾自行协商的比例高达60%,与第一题中确定收复时间所做对比,得50% 对当前政策下收复台湾有一定希望,AD中所提及的调和或公投是当前强调的国策--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相违背,与以武力解决的14%相结合,30%学生概念不清或是认为台湾形势最终不可控。
第三题中所询问的是当下解决问题的瓶颈,对于这道多选择题来说,美国对中国和台湾的政治分化占28%,大陆政策仍需改善占18%,两岸间协作过少缺乏互信占24%,台湾地区台独势力抬头占22%。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对台湾问题的内因和外因看法上平分秋色,部分同学补充说明中国在台湾地区的文化政治渗透不够,台湾现如今统一意识淡薄的问题。
在第四题的中国政府和台湾政府分别需尽快做什么问题上,50%学生有意识应加强大陆台湾之间的区域协调能力,但总体而言第四题的回答上颇具应试性,给予我最大的感触是回答中的内容空洞不具实际可操作性,并常伴三言两语及无意描述。
至于第五题要征询的若有机会访台,最想考察的人文自然风情为何,由于在题目中给出既定的参考词汇,故造成90%以上的同学选取以此,这是这个调查最大的败笔所在。在这些描述中,50%靠上同学对日月潭、环岛旅行等自然景观感兴趣,40%的同学对台北大学、台北故宫、中正纪念堂有好感,而剩下10%同学选择有大陆违禁书籍等有关的东西,无一选择认知在台湾法律保护下的法论功,而根据有关人员调查,统一的前提,必须有效的解决这些越界的分歧。
结语
以上便为此次调查的全部内容,至于报告中些许不当言辞语气,希望贵方加以批评指正,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即使前路是为艰难险阻,亦阻挡不住前辈今生探索的脚步,终有一天,在放眼祖国山水之时,我辈可轻拍胸脯----漫漫长夜疑无路,至冷之后是黎明。
第五篇:关于音响工程社会认知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音响工程社会认知度的调查报告 音响工程,又叫录音工程,该专业的特点是工程与艺术的互融,学生既有工科学生的功底,又有较高的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之上,能较好地理解各类电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具有音频节目创作、后期制作及电脑音乐制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了解音频节目制作的理论,学习新技术,熟悉新设备发展动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及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电影系统、文化艺术团体、音像节目创作单位及相关从事声音节目制作、录音工程、扩声工程设计等部门的工作。录音工程方向主干学科:声学学科、电子信息学科和音乐学科。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电子线路、电声学基础、室内声学、声学测量、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声频技术、录音节目制作、电脑音乐系统、视唱练耳及乐理、钢琴演奏、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法等。录音艺术专业(录音工程方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本专业培养既具有宽厚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又具备电影、电视、音乐等方面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录音和扩声设备原理,具备工程系统设计和录音节目制作的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艺术部门、音像节目制作单位、音响工程设备公司及相关部门从事录音工程、扩声工程及音响系统工程设计和声音艺术创作高级专门人才。
假期,我对于音响工程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做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我于2月8日对家人,朋友,路人以及专业人士做了关于录音工程专业的社会认知度的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家人,朋友以及路人对该专业的认知分为两种:
①对录音工程专业完全不认知
②对录音工程专业认知不准确
③对录音工程专业有完全及准确的认识
对于这三种情况,我做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①完全不认知——90%
②认知不准确——8%
③有准确的认识——2%
由此数据可知,对于录音工程这一专业,绝大多数人完全不了解,只有极小一部分人对此专业有准确的认识,说明录音工程目前还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冷门专业,发展前景极好。
对于专业人士的调查,我对师兄以及老师做了调查,我将调查结果做了以下总结:
①就业前景好
②工作业绩稳定
③工作压力大
④工作强度大
⑤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快
⑥设备更新快
⑦要对建筑声学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这一行业对于建声的发展很快而且极缺专业的人才。懂得建声可以对体育馆、录音棚、音乐厅等的对声音有要求的建筑做声音的规划。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对录音工程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知己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该专业的了解度,还有录音工程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就业情况,这次社会调查对我更好的认识录音工程这一专业有了很大的帮助。
10音工
王昊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