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矿区光明使者
矿区光明使者事迹材料
在百里新汶矿区,年轻的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钦佩。从医15年来,他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精良的服务,先后为上万名眼疾患者驱走黑暗,送来光明,在矿区树立起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被称为矿区的“光明使者”。他本人也连续5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劳动模范,先后荣获集团“十大优秀医务工作者”、“创业标兵”、“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并被泰安市卫生局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市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评为“山东省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一、高尚的医德:以强烈的责任感,立足医院,面向社会。常言道:医者父母心。这简短的一句话,对医生的医德提出了至高要求。自小就神往医生的职业,对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充满敬畏之情。上学后,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不但进一步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而且使他对医生的职业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为他走上从医道路和树立高尚的医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为自己确立了一条从医的准则,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医生的责任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从医十多年,从一位普通的医生到治疗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副院长,他从未收受患者一次红包,从未接受患者家属的吃请。有时患者的家属和朋友不理解,他还要反过来做患者家属的工作,感动的患者家属不知说什么好。济南长清一位94岁的白内障患者,因行动不便,无法到大医院就诊。其亲属先后高薪邀请数家医院的专家上门手术,但因老人年岁较高,手术风险太大,搞不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钱挣不到不说,还有可能身败名裂。因此几家医院都婉言谢绝了。无奈之下,老人的儿女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冒着风险为老人实施了针拨手术。短短的5分钟,使老人告别了黑暗,重新见到了光明,术后视力恢复到了0.4。老人的几十位亲属奔走相告,连称为神医。自走上领导岗位以后,的责任意识更是愈见增强。他意识到,要为患者解除痛苦,单靠个人的力量不行,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为此,在眼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把个人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特别对新分配来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或有培养前途的人员,总是积极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消除他们的顾虑。他总是鼓励说:“没事,出了问题我负责。”正是在的影响和带动下,矿眼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一批年轻人也逐渐脱颖而出。不仅如此,在立足矿医院的基础上,眼睛向外,面向社会。在他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以矿医院为中心,与临沂市蒙阴县的常路医院、莱芜市新矿莱芜中心医院、济宁市泗水县的兴村医院、泰安市新泰天宝医院等十一家医院联合,成立了眼科协会。矿医院将这几家医院作为定点联系医院,发挥矿医院眼科技术先进、医务人员年轻精力充沛的优势,积极带领和组织人员,深入各家医院定期无偿为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不但提高了上述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为矿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本人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也深深折服了患者,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实现了医院和患者的双赢。
二、精湛的医术:以创新的意识,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矿医院作为一个“二级甲等”资质的矿区医院,位置偏僻,规模较小,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取得一定的业绩困难可想而知。但面对不利条件,不但没有气馁,反而在矿医院响亮地提出了“做一个手术,出一个精品”的理念。为实践这一理念,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临床工作。为了提高医疗水平,他始终注重业务学习,先后系统学习了高等医学院教科书,订阅了《中华眼科杂志》等专业刊物,定期参加全国眼科医师培训及眼科学术交流会,不断充实科技前沿知识,及时跟踪国内外眼科发展动态,对较先进的玻璃体切割术、眼底造影、眼底激光、视网膜手术等代表眼科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不仅善于学习,更善于创新,勇于实践。他主持创新实施的“自闭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切口由原先的9mm减少到了3mm,不但减少了患者的创伤,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正常生活,且治疗费用仅为同类手术的三分之一。该项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省内空白,多次在省立医院、泰安附院眼科进行手术演示,并在省卫生厅举办的首届眼科新技术推广应用学习班向全省推广。“t型切口眼胎植入术”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近几年来,先后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聚胞疱和氟美松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等三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并有二篇论文在全国学术交流会上交流。为了搞好学习创新,还十分注重和开展学术交流。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到各大医院和院校学习深造,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主持举办了矿医院眼科学术交流会,邀请了南京、省立医院、泰安及周边县市眼科专家80余人,进行学术交流。在位置偏僻的矿区医院举办如此规模和规格的眼科学术交流会,在全省还是初次。通过学术交流,不但使矿眼科新创的技术得到了认可和推广,而且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引进了超声乳化仪、眼底激光造影仪、眼科a/b超、眼内手术纤维系统等先进设备,为创建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综合性眼科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良的服务:以诚信的理念,服务患者,开拓市场。同时,为进一步搞好医疗服务,又提出了“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的理念,并在眼科专门建立了患者档案,对所有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征得个人同意的情况下,详细记录了其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及病历等。期间,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治疗的患者进行回访,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矿医院眼科的知名度也因之迅速提升。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促进防盲、治盲、残疾复明工作的开展,还组织眼科与当地残联联合,积极开展“扶贫困,送光明”活动。每年为新泰等四个县市的50名贫困失明患者免费进行手术。新泰市放城镇72岁的卢德山老人,在黑暗中生活了5年,生活不能自理,通过的无偿手术,术后第二天就复明了,高兴的热泪盈眶。15岁的小姑娘孙文燕失明多年在家,通过的手术,术后第二天拆除纱布后,激动的拍手喊到:“我看见了,我又能上学了。”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解除了他人的痛苦,心中也感到一种莫明的知足和幸福。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精良的服务,实践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价值,树立了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他不愧为矿区的光明使者。
第二篇: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矿区光明使者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矿区光明使者
矿区光明使者**事迹材料 在百里新汶矿区,年轻的**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钦佩。从医15年来,他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精良的服务,先后为上万名眼疾患者驱走黑暗,送来光明,在矿区树立起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被称为矿区的“光明使者”。他本人也连续5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劳动模范,先后荣获集团“十大优秀医务工作者”、“创业标兵”、“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并被泰安市卫生局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市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XX年,**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评为“山东省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一、高尚的医德:以强烈的责任感,立足医院,面向社会。常言道:医者父母心。这简短的一句话,对医生的医德提出了至高要求。**自小就神往医生的职业,对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充满敬畏之情。上学后,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不但进一步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而且使他对医生的职业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为他走上从医道路和树立高尚的医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为自己确立了一条从医的准则,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医生的责任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从医十多年,从一位普通的医生到治疗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副院长,他从未收受患者一次红包,从未接受患者家属的吃请。有时患者的家属和朋友不理解,他还要反过来做患者家属的工作,感动的患者家属不知说什么好。济南长清一位94岁的白内障患者,因行动不便,无法到大医院就诊。其亲属先后高薪邀请数家医院的专家上门手术,但因老人年岁较高,手术风险太大,搞不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钱挣不到不说,还有可能身败名裂。因此几家医院都婉言谢绝了。无奈之下,老人的儿女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冒着风险为老人实施了针拨手术。短短的5分钟,使老人告别了黑暗,重新见到了光明,术后视力恢复到了。老人的几十位亲属奔走相告,连称**为神医。自走上领导岗位以后,**的责任意识更是愈见增强。他意识到,要为患者解除痛苦,单靠个人的力量不行,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为此,**在眼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把个人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特别对新分配来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或有培养前途的人员,**总是积极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消除他们的顾虑。他总是鼓励说:“没事,出了问题我负责。”正是在**的影响和带动下,**矿眼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一批年轻人也逐渐脱颖而出。不仅如此,**在立足矿医院的基础上,眼睛向外,面向社会。在他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以**矿医院为中心,与临沂市蒙阴县的常路医院、莱芜市新矿莱芜中心医院、济宁市泗水县的兴村医院、泰安市新泰天宝医院等十一家医院联合,成立了眼科协会。矿医院将这几家医院作为定点联系医院,**发挥矿医院眼科技术先进、医务人员年轻精力充沛的优势,积极带领和组织人员,深入各家医院定期无偿为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不但提高了上述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为**矿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本人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也深深折服了患者,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实现了医院和患者的双赢。
二、精湛的医术:以创新的意识,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矿医院作为一个“二级甲等”资质的矿区医院,位置偏僻,规模较小,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取得一定的业绩困难可想而知。但面对不利条件,**不但没有气馁,反而在**矿医院响亮地提出了“做一个手术,出一个精品”的理念。为实践这一理念,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临床工作。为了提高医疗水平,他始终注重业务学习,先后系统学习了高等医学院教科书,订阅了《中华眼科杂志》等专业刊物,定期参加全国眼科医师培训及眼科学术交流会,不断充实科技前沿知识,及时跟踪国内外眼科发展动态,对较先进的玻璃体切割术、眼底造影、眼底激光、视网膜手术等代表眼科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不仅善于学习,更善于创新,勇于实践。他主持创新实施的“自闭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切口由原先的9mm减少到了3mm,不但减少了患者的创伤,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正常生活,且治疗费用仅为同类手术的三分之一。该项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省内空白,多次在省立医院、泰安附院眼科进行手术演示,并在省卫生厅举办的首届眼科新技术推广应用学习班向全省推广。“T型切口眼胎植入术”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近几年来,先后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聚胞疱和氟美松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等三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并有二篇论文在全国学术交流会上交流。为了搞好学习创新,**还十分注重和开展学术交流。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到各大医院和院校学习深造,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主持举办了**矿医院眼科学术交流会,邀请了南京、省立医院、泰安及周边县市眼科专家80余人,进行学术交流。在位置偏僻的矿区医院举办如此规模和规格的眼科学术交流会,在全省还是初次。通过学术交流,不但使**矿眼科新创的技术得到了认可和推广,而且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引进了超声乳化仪、眼底激光造影仪、眼科A/B超、眼内手术纤维系统等先进设备,为创建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综合性眼科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良的服务:以诚信的理念,服务患者,开拓市场。医院作为一个特殊性企业,既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为此,**在眼科提出了“服务病人一时,光明患者一生”的理念,倡导诚信待患者,以诚信铸品牌,开拓市场。他想患者所想,努力降低患者支出。一方面,积极抓好医护服务质量,要求广大医护人员以诚待患者,让患者治疗放心,住院舒心。另一方面,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手术费用的同时,又适当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病人术后,经过1-2天的住院观察后,他就积极建议病人出院,切实降低了患者的支出,减轻了负担。正是在这样的服务理念指导下,**矿眼科市场逐渐扩大,眼科患者除遍布矿区及周边县市外,已扩大到济南、辽宁等地。**每年行眼科手术1000多例,为医院创收200多万元。同时,为进一步搞好医疗服务,**又提出了“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的理念,并在眼科专门建立了患者档案,对所有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征得个人同意的情况下,详细记录了其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及病历等。期间,**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治疗的患者进行回访,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矿医院眼科的知名度也因之迅速提升。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促进防盲、治盲、残疾复明工作的开展,**还组织眼科与当地残联联合,积极开展“扶贫困,送光明”活动。每年为新泰等四个县市的50名贫困失明患者免费进行手术。新泰市放城镇72岁的卢德山老人,在黑暗中生活了5年,生活不能自理,通过**的无偿手术,术后第二天就复明了,高兴的热泪盈眶。15岁的小姑娘孙文燕失明多年在家,通过**的手术,术后第二天拆除纱布后,激动的拍手喊到:“我看见了,我又能上学了。”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解除了他人的痛苦,**心中也感到一种莫明的知足和幸福。**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精良的服务,实践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价值,树立了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他不愧为矿区的光明使者。
第三篇:110913光明使者江小金(模版)
他是一名电力线路工成长起来的高级工程师,用毕生点亮万家灯火; 他参与设计了11750座架线铁塔,领衔设计4700多公里输电线路; 他爬过的山加起来高度相当于259座珠穆朗玛峰——12000字
光明使者江小金
本报记者 周咏南 方力 童颖骏
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在奉化市长汀松鸣山,天色阴沉,一棵棵青翠的松柏在微风中忧伤地摇摆,簌簌作响,仿佛是低回的呜咽,如泣如诉。两座高耸的铁塔直冲天际,坚定而深情地凝视着这里的公墓。
“没有登不上的高峰,没有过不去的海洋;插上坚强的翅膀,我要飞向远方„„”山谷里回荡着《我心飞翔》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动人心弦,这是宁波市电业局原副总工程师江小金生前最喜欢的歌曲。
每逢佳节倍思亲。江小金去世已经222天,小山坡上站满了上百前来与他团聚的人们。这些与他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手捧鲜花,静默地肃立在他的墓前,心中都有太多的话要诉说。江小金,此刻是他们含在嘴里一个温暖的名字,是闪烁在眼中的晶莹泪花,是回旋在脑海中不会褪色的记忆,是沉淀在心底一份恒久的感动。
40年的风雨征程,江小金从一名普通线路工逐渐成长为宁波电力设计院院长、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踏遍青山万千重,执着电力写华章,他用心灵点亮了万家灯火,绽放璀璨光芒。2011年2月2日,年仅58岁的江小金,因患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永远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工作岗位和亲朋好友。这一天,正是大年三十万家团圆时。
奔波在江小金为之付出毕生心血和生命的这片土地,整整一个多星期的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总是一心想着别人,却很少为自己考虑”;翻开他的遗嘱,上面赫然写道:“我会怀着感恩的心情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字字句句间,这位优秀党员、基层工作者的高风亮节,令人感动。
“看到铁塔导线就觉得亲切,看见灯
火通明就感到自豪” ——江小金工作时常说的话
巨人般耸立的铁塔,是你神采飞扬的诗句;无限延伸的银丝上,有你高昂的奉献之歌。
铁塔是江小金一生的挚爱。与铁塔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970年他刚进入宁波高压供电公司当线路工的时候。那时,宁波的铁塔少之又少,大多是水泥电线杆。
一次,江小金在杂志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中,国外的铁塔整齐排列,银色的电线向远处无限延伸,十分壮观。江小金的心里泛起了涟漪,“如果我们都用铁塔代替水泥杆,就能给千家万户带去更多光明。”
从那以后,他翻阅了许多书,查找资料,研究铁塔。在江小金的人生中,书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在他的办公室还是家里,都摆放着大量专业书;他每次出差,书是必带之物,即使在生病时,依然离不开书。
正是这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为他打开丰富的知识大门。他知道了,电力铁塔按形状分为上字型、叉股型、羊角型等16种;按用途分为直线铁塔、转角铁塔等8种„„当时,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铁塔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而中国自行设计铁塔才刚刚起步。
上世纪90年代,处在市场经济最前沿的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起步较慢的电网成了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市、县领导都出去“跑电”,仍然难以缓解用电压力。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建起大型电厂,可如何快速将电输送到千家万户,仍然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电力系统面前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江小金也一直在思考,没有铁塔架线,就不能更好地将电输送出去,怎样在短时间内多立一些铁塔?“作为党和政府培养起来的新一代工人大学生,破解这些难题是我的使命。”
建铁塔可没那么容易,碰上深山、滩涂、沼泽等复杂地形,便难以操作。而在宁波,要么是深山,大型桩机很难运进去;要么是软土地基,必须用大型桩机直径1米的钻头往地下打约30米深的洞,才能保证铁塔屹立不倒。因此,竖一座铁塔所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不言而喻。
一次,在测量选取铁塔位置时,需要挖掉一棵松树。看似不大的树,却花了施工人员不少时间,才将其连根拔起。看着树底下密密麻麻的树根,江小金忽然想到,铁塔的塔基如果像树根一样,不是既省力又稳固?
用小型桩机配上20至30厘米钻头,在每个塔基上打下7至9根桩,就像树根一样,牢牢稳定住铁塔。一名工人就可以将桩机背进深山的施工现场,既方便又节省时间。于是,1995年,江小金带头设计创新的“树根桩”问世了,这也是铁塔史上的一次重要创新。
如今,在我国东南沿海“树根桩”技术广泛应用,不仅比传统的方法节省成本10%至30%,而且比原来的塔基稳固一倍。
一座座铁塔密集地建造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征用和空中走廊的美观问题。
1998年,从当时的宁波鄞县到海曙要新建两条110千伏双回路高压线,规划部门给了一条30米宽的高压线“走廊”。一座铁塔只能支撑一条110千伏双回路高压线,可依靠30米宽度,只够建一座铁塔。怎么办?
要输送电就要建铁塔,但建铁塔,必须征用土地。一天傍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江小金上门给几家农户做工作。有些人一看是身穿米黄色电力工作服的人,“呯”的一声就关上家门,江小金碰了一鼻子灰。终于又敲开一户农家的门,老农说:“你们不用讲了,阿拉没有地,给钱也不要。”这位老农有些激动,“对阿拉农民来讲,土地就是命根子,可不能断了子孙饭。你们拿国家工资的是不晓得的。”
听了老人的话,江小金并没有埋怨。那晚,久久不能入睡。“经济越来越发达,以后可征用的土地肯定越来越少,这种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手指间夹着的香烟就快燃尽,他浑然不觉,直到被烟头烫到,才猛地回过神。这一烫,似乎也把他烫“醒”了,为何不能将两条双回路高压线并在同一座铁塔上?
江小金立即召集设计人员开始设计模型,并定制铁塔。抱着必胜的信念,江小金等人到北京有关科研部门做了承载力测验。经过反复论证,终于研究成功窄基同塔多回路输电设计线路。
2002年4月,宁波高压“走廊”上架起了全省第一条110千伏水平排列同塔四回路输电线路。要知道,一条水平四回路高压线比两条双回路高压线减少“走廊”20%以上,减少塔基占地面积50%,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江小金一生探寻真理,20年来,他创造了20个浙江省乃至全国电力创新的第一:
——他设计的浙江首条220千伏双回路ACCC导线,充分利用铁塔和通道,使输电量翻了一番;
——他提出的新型接地方式使每公里电缆能节省6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
——他引进GPS定位测量设备,提高了测量精确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江师傅,你已经做了很多贡献,现在是副总工程师了,不要这么拼命啦。”同事经常这样劝江小金。而他总说:“我只要看到铁塔导线就觉得亲切,看见灯火通明就感到自豪。”
认识江小金的人都知道,刚到电力系统时,他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后来成为业内知名的高级工程师,他一直对社会、对组织心存感激。
1977年,公司推荐江小金走进了浙江大学的校门,他也因此成为宁波电业局第一个从线路工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工作40年,江小金获得的荣誉并不多。在他家的书房,我们能看到的几本证书大多是关于科技创新的。“老江就是这样一个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人。”和江小金共事40年的宁波电力设计院送电室副主任盛加昌说。
每当有荣誉评比时,江小金总是自己退到一边,把年轻人推到前面。“年轻人需要鼓励,荣誉该留给他们。我的任务就是多做点工作,回报社会。要不是国家对我的培养,我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省委追授他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40年来,江小金参与设计了宁波11750座铁塔;他带领设计人员完成了4700多公里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他爬过的山加起来高达230万米,相当于259座珠穆朗玛峰。浙江各地电力设计院的同行们都尊称他为“江老大”。
“一个人要爬遍每座山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江小金常对同事说的话
“小金,请你谈谈看,去年我们宁波电力搞得怎么样?”2009年2月,宁波电业局召开工作会议,在分组讨论中,局领导点名要他发言,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
谁也没想到,江小金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想听真话,还是要听好话?”“当然要听真话。”
于是,江小金一连提出了几个宁波电力存在的潜在问题,比如项目储备、网架优化、拆迁赔偿等。他敢于直言的精神赢得与会者一片掌声。
“江小金常年在外跑,对基层一线情况摸得很清楚。他当时提出的建议对后来我们在线路改造、优化铁塔架设、拆迁政策等方面有很大作用。”现任宁波电业局局长孔繁钢说。
“小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常说自己是一名党员,不能只想着领导,多为老百姓着想才是最重要的。”曾经跟江小金共事过的徐惠国说。
“他也经常这样教育阿拉这些年轻人。”宁波电力设计院的周立波依然记得,有一次,他由于疏忽,画错设计图的几条线路,想不到平时随和的江小金狠狠批评了他:“你以为学生做作业?做错了可以重做。一个小小的线路疏忽,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一个人要爬遍每座山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江小金常对同事说起这句话。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座山不仅是他对年轻人的期望,更是对自己敬业奉献的承诺。
狂风大作,洪水肆虐。2006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席卷温州,一幢幢房屋倒塌,一片片农田被淹,一辆辆汽车浸泡在洪水中,原本耸立的铁塔也被狂风拧成一段段“麻花”,全市135个乡镇、2051个行政村停电。
第二天,宁波电业局接到省电力公司下达的援建命令。当时已经担任副总工程师的江小金早有准备,主动请缨,带队赶赴温州。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江小金率领的第一批60名抢修队员马不停蹄赶到灾区。可到了苍南,受强台风影响,好多宾馆、招待所停业,许多抢修人员的住宿成了大问题。
这时,一起参与抢修的同事陈震华提出,要不抓紧求助温州电力同行„„“不行!”没等他说完,江小金把烟蒂往地上一扔说:“现在他们已经够忙了,我们不要再给人家添乱。”
一路找着能住宿的地方,从苍南的龙港找到鳌江。经过一家浴室时,江小金突然停下脚步,“怎么没想到,以前外出施工也经常住浴室的。”可等到次日凌晨2时浴室营业结束,可以入住时,还有12名抢修队员没地方休息。
“让线路工先休息,明天还要干活,其他管理人员跟我到工程车上休息。”江小金说着带头往浴室外走。“江师傅,您是总指挥,年纪又比我们大,怎么能让您睡在车上。”抢修队员们赶忙上去拉住他。
“你们最辛苦,理应先休息。我晚上还要看看明天的抢修计划,如果在一起会妨碍你们休息的。”江小金笑呵呵地拍拍队员的肩膀。
星空下,他还靠在工程车上考虑第二天的抢修计划;烈日下,他浸泡在散发恶臭的洪水中;暴雨中,他带头攀爬在泥泞的山间,干了湿、湿了干的衣服都晒出了盐花。
在温州抢修的10多天,每天夜里江小金都在工程车上度过。宁波抢修队在江小金的带领下,不仅提前完成任务,还主动要求增加新任务。他们敢打敢拼的精神也感动了当地老百姓。一名聋哑孩子紧紧拽着江小金的手,用手语比划着,邀请大家到他家坐坐,喝口水,江小金婉言谢绝。临别时,这位不会言语的孩子朝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江小金总是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008年初,浙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厚厚的冰雪覆盖在电线上,将铁塔压得东倒西歪。宁波也不例外,12条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发生导线覆冰倒塔故障,整个宁波电网仅靠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与华东电网相联,情况十分危急。
“这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我都参与过,让我带队去吧。”江小金又一次冲在最前面。
那天,下着大雨,雨水落在地上很快结成了冰。刺骨的寒风,更是把人吹得 瑟瑟发抖。在北仑九峰山500千伏线路的抢修现场,江小金穿着并不厚实的工作服,披着薄薄的雨衣。他一边拄着拐杖,扶着膝盖,艰难地往上爬,一边还不时回头提醒其他抢修队员:“大家留意脚下,注意安全!”
这时,江小金看到不远处有个运塔材的小伙子正坐在山路边休息,白色的雾气随着他急促的呼吸,不断从嘴里往外冒,身上薄薄的外套,已被雨水打得透湿,全身起了鸡皮疙瘩。
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小伙子,江小金不禁想起自己刚到电力系统工作时的情景。那时他才17岁,是一名线路工人,徒手就得爬上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铁塔,踩在电线上,就像演杂技,虽然有安全保护和抓手,仍然让人望而生畏,“那时多希望有人帮助呀。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线工人的艰辛。”
想到这里,江小金蹲下身,将自己的雨衣披在小伙子身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塞到小伙子嘴里,拿出打火机把烟点上。
江小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先回去换衣服,休息休息再上来。”没等小伙子反应过来,他已经弯下腰,将小伙子搬运的4个瓷瓶挂在脖子上,拄着拐棍,弯着腰,一步一顿地往山上爬。望着江小金的背影,小伙子简直不敢相信,禁不住流下热泪„„
小伙子哪里知道,眼前这个帮助自己的人是一名副总工程师;他又怎么会知道,江小金已经连续3天3夜抢修到午夜,体力严重透支。
“江总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是装着工人兄弟。”宁波电业局品牌管理中心邬晓刚说。
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江小金自己掏钱让哥哥去买热气腾腾的盒饭,送给日夜忙碌的工人;在多少次条件艰苦的抢险中,没吃一口饭的江小金先给工人们泡上热气腾腾的面条„„
面对这些,工人们经常觉得不好意思。而江小金总是笑着摆摆手说:“我只不过在地球上轻轻地画了几条线,这点不算什么。”可这哪只是画几条线啊,这是他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动人的乐章„„
“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得抓紧
和生命赛跑”
——江小金重病中的语录
2008年,江小金的腿上出现铜钱大小的红斑,起初以为是普通的皮炎,只是擦点药水。但到2009年,红斑依然没有消退,人还经常低烧、盗汗,饭量也大大减少,妻子俞秀丽十分担忧,催着他去医院。“哪有时间呢?现在有那么多铁塔要建,大型变电站要投产,我作为副总工怎么能不守在现场?”
2009年清明节,禁不住同事和家人一再催促,江小金才利用节假日到上海肿瘤医院做了切片化验。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他患的是罕见的皮肤NK/T细胞淋巴瘤。这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淋巴瘤,美国近30年只发现4000例,中国尚无具体统计,在全世界都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拿着确诊单,江小金斟酌再三,傍晚时分,他请来好友徐惠国商量:“能不能不惊动家里的老人,不打扰单位的同事和领导?妻子身体不好,儿子学习工作很忙,能不能也暂时不要告诉他们?”对于这样的请求,徐惠国懵了——只有单位领导和家人瞒着病人的病情,哪有身患重病的人反而瞒着其他人?他心里装的还是别人。
面对病魔,江小金没有被吓倒,他想得最多的,仍然是他所热爱的电力事业。
结束在上海的第一次化疗后,江小金头发秃了,浑身乏力。在宁波电力设计院为他开的简短欢迎会上,面对大家,戴着棒球帽、脸色苍白的江小金却乐观地说:“你们尽管派活给我。我虽然力气活做不来,至少可以为大家审审图!”尽管是病人,他几乎每天准时上班,最后一个下班。
即使生命只剩下最后一点光亮,他也要让它变成都市里闪耀的灯光。然而,命运就像是执着的恶魔,没有松开勒在江小金身上的绳索。
3个月后,江小金又开始持续低热,胃口也越来越差。幸运没有落到他的身上,癌细胞复发,他不得不再赴上海进行化疗。这一次,用了3倍于前次的剂量。结束化疗回到宁波后,江小金的白血球低于1000个。然而,他又出现在设计院710室——这是一个朝北的房间,由于江小金执意不肯让同事腾出朝南的办公室,院领导只得把这个杂物间整理出来。他总是说:“我不是来这里养老休息的,是来和大家一起干活的,可不能影响别人。”
在患病一年多、经历先后三期共18次化疗的时间里,他还多次向院领导要求,可行性研究、初设的审查他都可以参加,变电所路径勘探他也能带队。可是谁忍心让一个刚做过化疗的老领导干这些活?大家都劝他:“别辛苦了,还是多在家休养吧。”他却回答:“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得抓紧和生命赛跑!”
那段日子,宁波市二院血液肿瘤科的主管护士王微霞,记住了601床的这个特殊病人:只要病情允许,他总在清晨6时就来挂针,挂完后匆忙赶去上班;电力类、管理类、摄影类,他的床头堆满各类书籍;前来探望他的人很多,聊的总是工作。市电力局领导来了,他问起“十二五”宁波电力规划;省电力局领导来了,他记挂地询问全省缺电情况„„
大家都知道,江小金在病重期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余姚屯山变电站项目。这是宁波电力设计院第一次总承包变电站建设,工程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杭甬高速铁路的建设,关系到余姚市千家万户的用电。
屯山变电站原定2011年1月底投产,工程进展顺利,同事们都很欣喜。1月20日,癌细胞已扩散到肺部和骨髓的江小金,连连给副院长舒恺发来短信提醒他:“项目不容易,我来不了了,你们多注意细节。”“请特别关注线路相位,要和有关技术人员事先到现场核实。”果然,在现场检查中,他们发现,进口设备导线上的A、C相位设置反了。要不是这及时的提醒,冲电时设备毁损,将给国家带来多大损失。由于新设备要从广州调运,临近春节,连购买安装设备时需要的绝缘润滑油都很困难,屯山变电站的投产不得不延期。而根据合同,工程必须在3月底前投产,大家都十分焦虑。
1月25日上午,设计院院长许育敏接到江小金来电,要她派司机去拿张纸。“肯定有要紧事,”许育敏立即赶到江家。江小金佝偻着身子斜躺在沙发上,见到她也直不起身来,但还是缓缓地笑着说:“我写了关于屯山变电站投产的10条注意事项。你既然自己来了,我再跟你详细说说。”
递到许育敏手上的,是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用铅笔写满字的A4纸。很难想象,因癌细胞转移、口腔严重溃疡,连说话都会剧痛的江小金,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写满大大的一张纸。讲了一个多小时,把所有技术和工程细节都提醒了一遍,江小金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
“投产准备工作怎么样了?”1月31日,设计院的4位领导一起去病房探望,一见面,江小金就又艰难地问起屯山变电站。
“工期很紧,我们会创造条件尽可能按时投产的。您就放心,好好养病吧。”
“投产起码要两天,工人得连夜加班,天寒地冻的,你们要事先准备点茶叶、开水;周围可能没有饭店,多备点方便面。”江小金抿了抿嘴,口腔溃疡粘连在一起带来的剧痛,让他不由地紧紧抓住病床的护栏。大家注意到,护栏上银色的漆已经被他抓得剥落了,露出白白的不锈钢管。顿了顿,江小金微颤着唇角接着说:“你们备点烟,天冷夜长,让工人提提神。”听到这里,院长忍不住流下泪水,只好不停地点头。他哪里知道,自己的生命不到48个小时了„„
人无回天之力。两天后的大年三十,江小金因多器官衰竭停止呼吸,与世长辞。这是令多少人悲恸欲绝的日子。下午2时50分,在断断续续吃下两调羹稀饭后,病床上的江小金最后看了一眼身边的亲人和这个他热爱的世界,缓缓地闭上眼睛,两滴泪珠从他的眼角慢慢渗出来,顺着鬓角往下淌,隐入灰白发际。令人意外的是,江小金还努力笑了一下,仿佛用尽所有力气,微笑着跟大家告别,平静地走完他58年的人生。
„„
4月5日,清明节,江小金的墓前挤满了宁波电力设计院的同事们。清晨还大雨滂沱,中午就阳光灿烂了。“江院长知道我们来,很开心呢。你们看,天都放晴了!”同事们在墓碑前献上鲜花,许育敏颤抖着双手为江小金斟上满满一杯酒说:“您最关心的屯山变电站,3月29日已经顺利投产。要是您当时在,该多高兴啊„„”说到这,大家早已泣不成声。
正当大家离去时,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珠打在雨伞上,“哒哒”作响。大家沉默了,仿佛是江师傅舍不得他们离开啊。他是个多爱跟大家说说笑笑的慈祥长者。泪水和雨水,一起模糊了人们的视线„„
“生前不能尽孝,死后离父母近一点”
——摘自江小金的遗嘱
“叭叭,叭叭!”见到江钰祥时,这个两周岁的小男孩,正摆弄着爷爷江小金在上海治病期间买给他的玩具手枪。他歪着脑袋,边瞄准目标边告诉记者:“奶奶说,等爷爷出差回来,会再给我买一把手枪!”
天真的孩子不知道,爷爷再也不会回来了。在江小金的遗嘱里,几次提到他心爱的孙子——“今后一定要培养好江钰祥”;“由于我的病,抚养诺诺的责任全部由外公外婆包揽去了,看着越来越乖、越来越可爱的孩子,我是问心有愧,只能说一句辛苦了。”
放心不下的,不仅仅是孙子。担任领导岗位多年的江小金,从不因忙碌而忽视双亲。父亲1997年中风偏瘫,体弱多病的母亲近年来住了17次院,每每父母生病入院,江小金都会主动要求值夜班。他总是充满歉意地说:“白天我工作忙,晚上陪夜的任务就交给我吧。”寒冷冬夜,他穿上棉大衣,和衣坐在床头,只要老人一有动静,他就起身照料。第二天早晨6时许,他把老人留给兄弟或妻子照料,自己却匆匆开车赶往宁波上班。
2010年12月8日,江小金生前最后一次回老家奉化看望父母。当时,他身体中的癌细胞已严重扩散,拍片显示整个胸腔都是阴影,在网上查过很多资料的江小金知道自己的病情恶化很快,想悄悄跟老人作最后一次告别。身体十分虚弱的他,每迈一步都要儿子搀扶。可是,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担心,他依然面带笑容,丝毫没有谈到病痛。
“小金,中午休息一会再回宁波。”那天中午,看着母亲忙前忙后为自己铺 被子,江小金很想告诉她,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来看她。“阿妈,坐一下。”江小金拉着母亲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我最近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不能常常来看您啦,您要多多保重。”江小金说着,背过身子清了清嗓子,擦了把泪水,他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的悲伤。
临走时,他虽然有点累,但还是缓步走到母亲的卧室,艰难地弯下腰,在她枕头下塞了1300元钱。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次来看望父母,他总偷偷地在母亲卧室藏点钱,离开后,再打电话告诉她。“他是个孝顺儿,什么都替我们想到。”
他要儿子江炯开车,沿着奉化的220千伏高压走廊绕了一圈。他乏力地蜷缩在座位上,提醒江炯见到铁塔就告诉他。经过由他亲手设计的金钟变电所时,他要求下车呆一会好好看看,但已经无力起身,只得由亲人搀扶下车。
在附近的松鸣岙公墓,有变电所相守,可以眺望高高的铁塔。他靠在大哥身上,握住他的手说:“我的墓地就选在这里吧,既能看到电网,又在父母旁边。生前不能尽孝,死后离父母近一点!”他还说:“我恐怕再也没机会了,拜托大哥带两位老人出去旅游,到处看看。”
那天,归程路上有点堵,儿子江炯忍不住按喇叭,江小金轻轻地劝道:“开车就像做人,还是低调点。”透过后视镜,江炯意外发现父亲流泪了。他抹抹眼角又断断续续地说:“江炯,你哪里知道老爸的良苦用心啊。”
毕业分配时,父亲一定要让江炯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岗位——线路工做起;2008年,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通过公开招考进机关,竞聘报名时父亲不支持,还背着他给评委逐个打电话:“我家江炯基层经验还不够,还是让他在线路工的岗位上再磨练磨练。”多年来的委屈,此刻在父亲的劝慰中顿然消失,他忽然明白,一直以来,父亲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了他能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江小金想到自己很快又要回医院,对妻子交代道:“你为我们家操劳几十年了,也要对自己好一点。”妻子急忙打断他:“你累了,别说啦,先休息吧。”可江小金鼓足勇气接着说:“马上要过年了,以前都是我陪着你去商场买衣服,这次不能陪你去了,你自己去挑几件好看点的。”
看着丈夫期盼的眼神,俞秀丽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她哪里会忘记,在江小金刚开始化疗时,一次她买完菜回到家,发现丈夫正忙着拖地、洗衣服。“你身体不好,怎么能干家务?”而他则低声说:“以前工作忙,没法帮你做家务;现在空了,得想法补偿一下。”妻子哽咽了,两个相濡以沫的人,禁不住抱住对方痛哭起来。
“做社会需要我们做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江小金对家人说的话
看着一双双打过补丁的鞋,俞秀丽禁不住发呆。小金在野外勘探、测量,为电网框架选址布线,爬山时不知磨破多少双鞋,总是舍不得扔,让她拿到弄堂口的鞋摊补补再穿。
“他对自己就是这么小气。”俞秀丽哽咽了:“他总是说,阿拉是吃国家饭的,有固定收入,有社会保障,要知足,可不能忘记那些生活困难的人。要做社会需要我们做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江小金递给妻子一双要补的解放鞋,又 从泛旧的公文包里掏出1万元钱。“老糊涂了吧,补鞋哪用这么多钱?”妻子笑着嗔怪他。江小金说:“把这钱捐到慈善总会去吧,不用留名字。”妻子不解地问:“单位里不是已经捐过2000元吗?”“我们再捐点吧,灾区人民太可怜了。”
整理遗物时,在书房抽屉里,俞秀丽发现一叠慈善捐款收据:1994年,宁波市人民教育基金会“资助费”2000元,当时,江小金的月工资不到800元;1998年,宁波市慈善总会筹委会开出的6000元收据;2000年,慈善总会捐款2000元;2005年,印度洋海啸捐款2000元„„在江小金悄悄捐款时,留下的往往是“无名氏”、“江先生”这样的化名,多是匿名捐款,连发票都不要。
“他总是考虑大局,为他人着想。”曾经的邻居老蒋说,在位于宁波市区战船街的宿舍拆迁时,江小金本可以像他一样,拿上两套房。可是为了带头支持城市化建设,江小金很少考虑自家利益,带头签下拆迁协议,只拿了一套房。“少拿的那套房,放到现在,少说也有100多万元啊!”邻居替他惋惜,可江小金说:“钱够花就好了,不能老是想着多拿。”弥留之际,他还嘱咐妻子:“有困难自己克服,不能跟单位伸手。”驾驶员江华定记得,重病之际,江小金也总是婉言谢绝用公车接送他看病的建议。
江小金在遗嘱中写道:“在我弥留期间,可在市二院、社区医院度过,过后直接送殡仪馆,不要拉回家,免得影响邻居。”“丧事一切从简,不要吹吹打打,不收礼,殡仪馆有挽联,挂几幅就够了。”“40年前我静静到宁波,现在我想静静回去。能有几个朋友送我,已经满足了。”
这些为他送行的朋友,心中却是怎样的不舍。
永丰社区党委书记俞灵娟依然记得,江小金作为社区海选的居委会委员,提议成立党员志愿者“夜巡队”。难能可贵的是,在担任夜巡志愿者的两年时间内,不论多忙,只要排到夜巡值班,江小金总是提前安排好工作,从未缺席一次。
“每次同学会前,他都会提醒几个日子过得不错的同学,不要太张扬。同学之间不讲财富不讲官衔,只讲感情和友谊。”同学余雅仙对江小金的细心印象深刻。聚会上看到有同学穿着过时的中山装和解放鞋,江小金就提议设立帮困基金,其他同学你捐50元我捐100元,江小金自己就掏出1000多元。
他在遗嘱里是这样说的:“我一向小心做事,没炒股、不炒房,也没拿过别人的钱,对企业对我的培养和照顾表示感谢,我想我会怀着感恩的心情,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小金还在遗嘱中写道:“悼念会上向遗体告别一段,太过悲切,又浪费时间。我想改为播放我的题为‘我心飞翔’的照片集,5分钟结束,大家可以早点回家。”
大年初二送别江小金时,他亲手拍摄和挑选的一张张美丽风景照,伴随着激昂的歌曲《我心飞翔》展现在200多位同事和亲友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忍住悲痛的泪水„„
“我心飞翔,天地多宽广,我心飞翔,没人能阻挡那梦想的光芒„„”如今,大家忽然明白了江小金选这首歌的深刻含义。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在那电网密布的海际天边,您一定还在忙着巡线;在那青松翠柏茂密之处,在那高塔耸立的山头,依然看得到您梦想闪烁的光芒。一路走好,我心飞扬的小金师傅。在人们心中,您永远是一座用生命铸就的铁塔,是一条默默无闻传递光热的导线,是一位用丹心和忠诚点亮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
(本报宁波9月12日电)
第四篇:光明使者爱洒人间
光明使者爱洒人间
—巴林左旗十佳个体工商户光明眼镜行
经理谢公利、谢公顺兄弟先进事迹材料
2007年金秋季节的巴林草原,山清水碧、云蒸霞蔚、田禾起舞、牛羊肥壮,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这充满收获的美好季节里,扩建装修一新的巴林左旗光明眼镜行,以其店面和牌匾熠熠生辉、店堂宽敞明亮优雅而更受广大顾客的青睐。同时,凭诚信建设、优质服务和无私奉献社会公益事业而在辽古都上京享有盛名,全镇乃至全旗人民都知道两个名字—光明眼镜行经理谢公利、谢公顺,并称赞他们的青春和事业“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更体现了时代精神”。
一、雨后彩虹朵艳丽
谢氏兄弟的光明眼镜行创建于一九八三年。二十多年来,在旗委政府、工商、税务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兄弟俩用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经营使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地打造出了一片前景光明的事业。
二十多年前,谢氏兄弟俩的老家浙江,人多地少,加之生产力水平低,大部分家庭解决不了温饱,其中包括谢公利一家。那年冬天,刚初中毕业的谢公利和还没念完初中的弟弟谢公顺就和父母一起离开家乡,来到冰天雪地的巴林草原。一家人靠零售、维修眼镜来维持生活,常年在街路上摆摊。夏日里顶着炎炎烈日,冬季里冒着刺骨寒风,一年四季脚上只穿一双解放 1
鞋,连一套棉衣也舍不得买。在这样环境下创业,一干就是四年,省吃俭用,每年收入也就是五六百元。这对肢体二级伤残的谢公利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但小伙子硬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书写热血青春,历经努力,1986年下半年开始租门店、上设备,又学会了验光配镜。从那以后其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为了改变人生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谢氏兄弟历经风雨,苦苦追求,终以诚信为本,赢得了全旗各界人士的信赖和支持,失业不断攀上新台阶:一是店面由八十年代中期的20平方米拓展到现在的200多平方米;二是配制工艺由原来完全依靠手工,到采用现代工艺流程,形成了集电脑验光、研磨和装配、维修、销售、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眼镜行,拥有目前世界领先、进口电脑全自动整套设备,总投资60余万元;三是为了回报全旗新老客户的厚爱,光明眼镜行于近两年对服务场所不断进行设计装修,成为了赤峰地区最上规模的眼镜店之一;四是装修后的光明眼镜行,以其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设备先进和新增设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验光室而独具特色,以其拥有日本佳能R—50a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全自动电脑焦度计、法国百利奥6000S全自动电脑磨边机测试准确、配制精确而独领风骚,又以其恰守职业道德、讲求服务信誉而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眼镜行业资格认可证书,被自治区质量技术管理局评为“甲级眼镜行”;分别被左旗工商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评为“诚信单位”和“质量计量信得过单位”;先后被评为“市级诚信个体工商户”
和“旗级十佳个体工商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全新面貌和英姿而跻身于林东临潢路商业步行街的光明眼镜行,已让数不清的左旗人“戴光明眼镜、奔光明前程”,它是谢氏兄弟艰苦创业的成果和见证,有如雨后的彩虹鲜艳夺目,因而人们都称谢氏兄弟为“光明使者”。
二、洒向人间都是爱
靠不懈的努力,谢氏兄弟成功了。他们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从纳税人的角度为左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谢氏兄弟这些年来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各种义举,已是巴林草原的一大美谈。为了帮助贫困者,他兄弟两尽其所能、倾心相助,把爱心献给了成绩优秀面临失学的学生,把爱心献给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1999年夏天,谢公利跟朋友聊天时,听说农村有位姑娘以全旗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林东一中,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专程找到小姑娘,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小姑娘叫包立华,家住左旗浩尔吐乡。12岁那年,母亲因患直肠癌去世,落下二万多元的外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学习费用。他想,这么优异的成绩,真要是辍学太令人惋惜了,哥俩就去林东一中找赵校长,赵校长知道他们来意后,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哥俩。赵校长也理解,他们做生意挺不容易,挣钱也不多。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最后商定学校免收包立华学杂费,由他们哥俩每年为包立华承担1500元生活费。就这样,包立华走进了巴林左旗最高学府林东一中。
这事儿过了半年,林东一中一位班主任来配镜时,谈起他班有一名叫周文的男生,学习在班名列前茅,家庭困难温饱都解决不了,体质又特别差,面临失学。小哥俩听说这个情况后,表示有意扶助这个孩子完成学业。于是,兄弟俩找到周文了解情况:父亲多年肺心病,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因病做了四次手术由于常年求医用药,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上学的费用,唯一办法就是去医院卖血供自己上学……听了周文的哭诉,谢公利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下来。后来他一买上粮食专程打车到周文家看望,确实家里什么都没有,哥俩非常同情,因此决定每年资助周文1500元人民币供他上学读书。
转眼三年过去,他们先后捐资近五万元,圆了包立华、周文的大学梦想。2002年,包立华以564分的成绩考到东北财经大学,并每年继续资助她2000元。周文考了517分,被新疆大学录取,并每年享受谢氏兄弟的资助。
近几年,谢氏兄弟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但是他们没有忘记社会上还有关心和爱护的弱势群体。从1999年至今,光明眼镜行资助的11名高中生全部考入了大学,并且继续享受着光明眼镜行每年上万元的经济资助。有人问:“小谢,你们哥俩资助那些不认识的学生,图个啥呀,图名还是图利?”他说:“说句心里话,我们从小锅贫困日子,吃上顿没下顿,上学时由学校给我们哥几个减免学费,因为有好心人帮助我们,才有我们脱贫致富的今天,现在我能够帮助这些学生,也可能是他们一生命
运的转折点,希望他们早日迈进大学校门,走向成功”。朴实的话语,流露出百分之百的真诚。为此,谢氏兄弟已又资助着哈达英格中学的贫困学生赵帅和赵颖,三年来已经为其提供学习费用6000余元。此外,在每年的中考到来之时,光明眼镜行都出资5000余元为参考的学生们无偿提供笔袋,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除捐资助学外,眼镜行目前每年向国家缴纳税费35000余元,同时安臵下岗职工18名;2002年高考期间,兄弟俩免费为考生提供矿泉水3180瓶;防“非碘”时期,谢氏兄弟专门到敬老院慰问;2004年,光明眼镜行技术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和宣传材料,深入到20所农村牧区学校,为学生免费验光3800人,优惠配镜170人,免费配镜50人,使我旗农村牧区中学生近视患者、特别是特困近视学生得到了及时的检测和有效的治疗,同时发放预防近视宣传单4千多份,针对如何预防和治疗近视眼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上年5月份,得知丰水山镇五好村20户村民家庭被一场无情大火烧毁后,谢氏兄弟又组织外地个体工商户,开展“向灾民献爱心”活动,将筹集的2000元现金和15袋面粉捐献给20户受灾农民;2005年开始,谢氏兄弟还发起了“光明眼镜,祝学习前程光明”义捐活动,为海兴村小学6名贫困生每年捐献100元,为蒙古族中学2名特困生每人捐献200元,为全旗各中小学义捐国际视力表价值20000元,为全旗5300名中学生捐献背包价值5100元……
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个体业主的善良纯朴和两行坚实的脚印。
谢氏哥俩诚实守信的经营,爱洒人间的义举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认可。教育局赠送了题为“光明使者,助学楷模”锦旗,林东一中赠送了题为“铺洒光明,扶贫济困”锦旗,在获得市旗良机“光彩之星”荣誉称号的同时,还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在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与鼓励的同时,谢公利被选为巴林左旗八届三次政协委员,并参加了工商联合会。在全旗政协会议上,光明眼镜行作了题为《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使我们走上致富路》的典型发言。光明眼镜行扩建装修重新营业庆典之际,其领导和相关部门都前来道贺,谢氏哥俩感到这是旗委政府给了他们极高的荣誉,他们非常自豪,因而也更有信心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全旗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做亮。
谢公利身残志坚,是所有残疾人的楷模与自豪,谢氏兄弟无私奉献社会公益事业,是所有个体工商户的榜样和骄傲。正是千万个谢氏兄弟这样的人,唱出了时代主旋律,奏响了时代最强音,巴林草原的天为之更蓝、鲜花为之更艳……
第五篇:光明的使者 不朽的丰碑
“一生不过是在地球上轻轻划了几条线”这是江小金同志对自己的评价,面对成绩他不骄傲、不炫耀,用平淡的一句话就轻轻地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工作成绩。但在我们眼中他却是“电力新速度”的创造者,是编织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
读完江小金的事迹后,我的心灵被感动着、震撼着和激励着,他用生命、智慧和忠诚践行了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他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一个电力员工,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工作40年,亲手完成300多条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制作校核18000多张图纸;带领同事完成4700多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踏遍宁波11750多座电力铁塔下的土地。这是怎样的精神和毅力。古人云:“人生在世,不索何获。”作为一名由基层线路工人成长起来的工程师,江小金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几句古语蕴含的真谛。
他在实践中探索出“树根桩基础”,有效解决了山区输电线路的建设难题,主持建设和推广了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正如他所言“人的一生不可能爬遍每座高山,但心中必须有一座高山,以之为目标,向上攀登。在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收获。”一生与铁塔导线为伍,从未停止创新步伐的江小金,创造了20多个电力线路领域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在他担任副总工程师5年多时间内,宁波电网投资规模和建设总量,超过以往40年总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一个连兵都当不好士兵更不可能成为将军。“不要以为线路工是大老粗的活,会画图纸只是个起步,要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收获.”他的这几句话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回荡。我们只有立足于本职工作,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面对青工他是慈父;面对病魔他是不屈的勇士;面对工作他是兢兢业业、认真细致、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优秀员工,古之大勇者莫过于此。江小金同志已经离开了,病魔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9岁。但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我们。作为新时代线路工人,我要时刻用江小金的人生事迹鼓舞和激励自己,学习他忠诚企业、科学严谨的职业操守;学习他爱党敬业、爱企如家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心系电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优良品质;学习他孜孜好学、永不懈怠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胸怀大局、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做一个勇攀自己心中那座山的年轻电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