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元市新农村建设特色
广元市新农村建设“生态小康型”
地理位置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段,是广元市重要的林、牧、土特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屏障。
一年来,广元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工作思路,启动建设7个示范片、200个村、40000户生态小康户,以建设示范片为重点,成片成带成规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主导产业快速推进、村落民居有序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逐步配套、机制体制不断创新、农民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取得好的成效。苍溪、元坝两个省级示范片已通过省上考核。
经验交流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起点定位。
1、规划引领农民相对集中建设,农居按照产业与市场、业主与农民、种植与养殖、生产与生态、园区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理念,聘请了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项目课题组,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核心,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民居环境改造为突破口,以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切入
点,高规格制定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划。
2、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组成规划组,进村入户征求农民建设意愿,实地考察,详细制定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民居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项目村的村级规划。
(二)以机制创新为切口,破瓶颈制约。
1、创新高效种养机制。创新畜牧建管机制,实行“集中建圈、分户经营”,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模式,解决单户建设缺资金、管理缺技术、生产缺劳力导致设施利用率不高、效益不明显的问题。
2、创新建设示范片模式。推行致富产业增收带、生态家园新村带、公共服务保障带、现代农业园区“三带一区”建设示范片模式。
3、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引导示范片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经营。
4、建立健全了项目实施责任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落实专人抓服务、抓落实、抓推进、抓督办,整合农业、土地整理、以工代赈、扶贫、交通等项目。
(三)以三个结合为抓手,保工作实效。
1、把“挂包帮”活动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相结合。在示范片范围内,副县级以上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采取联乡包村的方式,对示范片范围内的村进行了帮扶全覆盖,并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项目,为建设示范片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相结合。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示范片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产业连片发展。
3、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相结合。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进村庄”和创建卫生村镇活动,全面实施清洁家园、清洁庭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四清工程”和农户“五改五通”工程。
(四)以资金整合为重点,引多元投入。
1、采取“政府投一点、项目倾一点、业主出一点、农民拿一点”。
2、向各自主管省厅局主动汇报、衔接,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投入。
3、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用好用活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作用。
4、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采取“一事一议”等筹资投劳方式,引导鼓励群众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农民建设主体作用。
5、实行市场化运作,引进省市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入驻示范片参与新农村产业建设。
6、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采取贷
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形成集中力量搞建设的良好格局。
(五)以督查督办为手段,定严格奖惩。
1、市上成立了示范片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多次带队深入示范片现场办公。
2、县区也成立了由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任组长,项目建设“一把手”负责
特色
(一)领导重视,五级联动。省、市、县(区)、乡、村五级联动抓建设示范片的工作格局。
(二)种养循环,低碳发展。围绕低碳农业,突出抓好以猕猴桃、生猪为支柱产业,雪梨、蔬菜、烤烟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农业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电”、“畜-沼-粮”等生态循环模式,构建“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特色循环链。
(三)群园联动,打造园区。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推行群园发展模式,加快示范片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园套园。在每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合理布局若干个种、养核心园区,推进种植园与养殖园配套建设。二是园联园。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园,通过专合组织将小园串连成“一村一品”大产业。
三是园带园。跨乡镇建设万亩现代农业园,辐射带动千亩特色产业园建设。
(四)“四个”率先,破解难题。基础设施率先在示范片延伸,社会服务率先在示范片拓展、保障体系率先在示范片延伸、“五有”农民率先在示范片培育。
(五)风貌打造,扮靓民居。以民俗、民族为特色,实施猪肝色勾檐、座白色工字脊戴帽子,白墙壁、红门窗粉面子,窗台以下瓦灰色围裙子,褐色线条勾勒山墙穿斗拴带子,水泥(石板)硬化平坝子,栽花种树绿院子的“六子”工程。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
米易县农民增收下特色农业作用分析调查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X级应用化学班 梁灵内容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攀枝花米易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县农业增收情况,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设施、自然灾害、科技、资源,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米易县的农业发展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关键词: 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 作用分析
一、米易县农民增收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二.特色农业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1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水果种植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1.3养殖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1.3.1牛养殖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1.3.2猪养殖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1.3.3水产养殖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烤烟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 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县有11个乡镇、78个村、468个村民小组、7 697户农户种植烤烟,烤烟大田移栽4 851万平方米,烤烟产量7 250吨,烟叶总产值11 537.94万元,实现烟叶税2 002.64万元。仅烤烟一项烟农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三.非特色农业经营户在米易县,非特色种植农户大约有24716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的年收入总值达1.4亿,人均收入达5664元,数据显示:他们的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26.42%,经商收入占12.53%,务工收入占61.79,资产性收入占0.61%。他们大多是没有土地、或是没有相关特色种植技术,务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开车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劳动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没劳动力的人,在家里种点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稻谷等,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结余,但是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所得,另外,外出务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种植农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在家务农更累,没有外出务工自由、轻松,所以就决定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术、年轻,都是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有很大一部分结余,生活相对也比较宽松,他们就习惯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种地。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对比分析农业类型人数种植规模/亩总收入/亿元人均收入/元特色种植***012.557884非特色247161286451.45664数据显示:特色种植户人均收入比非特色高39.2%,比全县人均收入高21.8%,看的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任然有很多因素制约农民增收,资金:没有资金就不能购买生产资料;设施、资源:没有好的设施和资源就难中出产量好、品质好的产品;气候:在农村,气候影响作物收成,气候不好可能造成颗粒无收;科技:要种出好的农产品也需要科技支持,比如病虫防治、管理、施肥、嫁接等等。所以任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4.1资金问题要让农户增收,当然会有投资,但在投资方面就有问题了,农户的流动资金不多,资金问题就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对于少部分的普通农户,资金基本上能周转,因为他们的资金挪动小,只是少部分的种子钱,肥料钱,基本没有科技投入,而且规模小。对于经特色种植的农户,他们的资金流动就大了,他们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米易县的特色种植农户,41.0%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他们的增收就出现了困难,他们尝试着向银行贷款,但手续麻烦、缺少抵押品、缺少担保人这些因素让他们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特色种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农户增收总值,资金成了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只要农户有资金来源,生产资料就能供应,规模就有了保证,当然就为农民增收加了一个筹码。
4.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比如说水利基础设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风等基础设施。就米易县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蔬菜防冻,对于特色种植农户(水果种植、烤烟种植、蔬菜种植)而言,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缺水,水果品质低、产量少;一旦霜冻,蔬菜大规模死苗,损失极大。在蔬菜种植 过程中采取了应对措施的占62.2%,其中政府帮助的占46.0%;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农户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发展,对于水果,相对的基础应对灾害的设施基本没有,所以水果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对水果种植而言,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农户收入,必须解决水利设施,这样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色水果。4.3资源问题(土地/地理位置)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农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根据海拔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产品。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在这些地段的农户大多都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其中土地资源的88.47%发展为了特色农业,在大规模种植下,收入可观。对于部分农户来说,土地少成了最大问题,一些农户眼看着邻居逐渐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终不多,就是因为土地资源少,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匀,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就有助于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4.4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候及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增收,就米易县而言,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阻碍着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55.0%的农户自己采取措施抗灾;10.7%的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施抗灾保收。自然灾害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由此看出,在应对灾害时,大部分农户束手无策,政府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对较少,导致农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让农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决气候及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灾害的相应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米易县的农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农户增收。4.5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显示,特色种植农户中93.1%的农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说种植、防虫、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术,但是其中只有33.3%的农户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科技的需求远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农户迫切希望得到相关技术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个别的甚至自己花钱去学习,然后应用到种植当中。有了相关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户收入也相对较高,多的达10万元/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约着农民的增收,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五.解决对策5.1 资金问题针对农户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创新农户担保体系;拓宽业务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延伸便农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另外,可以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来解决农民贷款难;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以上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带头,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在此基础上贷款给农民,三方相互合作,为农民小额贷款各尽其责,共同为农业再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5.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就米易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防冻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让农户有意识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就得起到带动作用,大力协助并组织农户修建水库,修筑后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奖励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推动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针对蔬菜防冻,就只能增盖大棚,在这方面,只有充分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群众增盖大棚,发虎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支持和鼓励,给盖大棚农户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全面带动农户大规模大棚种植,所以,在设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实现增收。5.3资源问题在米易县,资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问题,根据土地法的分配条例: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隔三至五年,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应该规定村民委员根据农民家庭人口的变化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可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类现象阻碍了土地科学流转的工作,一是村干部无作为现象的阻碍,二是少数不能服从多数的阻碍。由此可见,要想做好土地科学流转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为民服务热情和因地制宜认真负责的心态,二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要是为大多数农户谋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学流转工作,就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户增收。5.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就米易县而言,干旱是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补救的,而且旱灾影响也最为广泛(水果、蔬菜等等)。对于霜冻,也可以通过盖大棚解决,而对于少数大风、冰雹基本上没有应对措施,对此,就把问题规划到设施上了,只要政府带动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增盖大棚,就能解决自然因素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5.5 科技问题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有效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农业部现已确定,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20年要达到18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农村的科技问题能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六 总结就米易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来看,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达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农户特色是种植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对种植中的资金、设施、资源利用、气候影响、科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望米易县政府和农户一起实施,让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另一个新高,把米易县农户的增收数额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部分数据参考:[1]http:///news/news_view.asp?newsid=1935[3] http://218.89.108.58/pt1/eip/news27/news_view.asp?newsid=2139
第三篇:追赶超越 建设特色小康新农村
追赶超越,建设特色小康新农村
(这是我回关中农村老家,应村党支部要求,推辞不过,为村里党员讲的一次党课的讲稿)
一、追赶超越是应有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
1.省十三次党代会的主题和基调
5月7日——11日在西安隆重召开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可见,大会的主题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追赶超越。这个主题从省上一直贯穿到市、县、镇,也应当贯彻到我们村。
2.我村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过历届党支部、村委会的努力,和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我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暂新的变化。村委会大院成为发展的标志和亮点,几乎家家都住上了小二层楼房,不少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村里硬化了街道和生产主干道,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和下排水管道。据估算,2016年,全村总收入600多万元,人均收入10000多元。
但这与村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距离。还有一些村民生活比较困难,集体经济还不厚实,产业基础还不牢固,群众收入还不稳定,村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大家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电子商务、智慧生活基本还没有起步等。一句话,就是大家还期待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发展要比我们好的多。所以我们要追赶超越。
二、追赶超越的路径和方法
1.树立目标和榜样
就是找一些比我们发展的好的村子,可以是整体比我们好,也可以是某方面比我们好。以人家为榜样,并且追赶他,超越他。一般说来,各个地方的发展,上级有排名,社会上有 名气,根据排名和名气就能够找到自己的榜样。
有了榜样,也就有了目标,才能形成追赶超越的风气和状态。
2.下依靠群众,上依靠领导,中间依靠领导班子的团结
追赶超越奔小康是群众的事,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追赶超越,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追赶超越。单靠干部孤家寡人、单枪匹马是干不成事的,或者说能干的事情很有限,有时还会落一身怨,搞得很不爽。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落后”论是错误的。
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事实上,我们的事情都是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做成功的。因此要依靠领导,要争取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要通过向上级汇报工作,让领导知道我们的想法和发展思路,比如,我们村的规划就应该报到镇上批准后再实行,并争取把我们的发展思路纳入到上级的规划中去。让上级给我们多批一些项目,多提供一些信息,进行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协调和帮助。
追赶超越还要依靠村领导班子的团结,这包括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三个班子各自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三个班子之间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3.做好“五个一”
建设一套班子。就是把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建设好,使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个班子既各执其事又互相配合,团结一致,有能力带领群众奔小康。其实,常态化制度化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虽然有很多内容,但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来说,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带领尊重奔小康、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上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个班子是追赶超越的关键。
编制一个规划。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思想创造,几上几下,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一个明确的、确定的发展思路,把方向目标任务定下来,把原则立起来,并明确方法途径和保障措施。把这些编制成规划文本,规划期的工作就找规划做。
创建一个机制。就是根据当今国家的政策环境,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内,依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寻找、建设一个把群众组织起来、带领起来、团结起来的经济机制。这个经济机制,要既能发扬农村集体主义的传统,又适应今天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土地权属不变,但通过一个组织形式,使分户经营变集中经营,农民变股民等。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共同富裕,有利于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农村的经济和文化。
组织一支队伍。这就是把相关骨干人员组织起来,围绕追赶超越的中心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提出要求,合理得利。有了队伍,事情才能有人干,规划也才能落实。为此,可以考虑成立公司等经济机构。队伍中应当包括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等,还要取的相关资质。为提高队伍水平,应当进行必要的培训。实施一批项目。总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以后,就要靠项目来落地生根。没有项目,规划就成为空中楼阁。因此,看得见的追赶超越,就是实施一个一个的项目。确定项目,要和国家和上级政府的理念、政策、规划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争取到资金、技术、信息等有关支持。
4.抓住三个机遇
太平森林公园、达观天下和高新开发区的打造和建设,是我村发展难得的三个机遇。太平森林公园距我村不过几百米。目前,太平森林公园有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入口不秀,发展空间狭窄。太平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美化入口,在入口修建相关设设施,完善相关功能。但由于空间狭窄,相关设施和功能只能下移,这样实际上就到了我村的地界,这样就为我村发展停车场、观光车、游客集散、餐饮、旅游产品和山区特产等服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会。此事应该及早考虑,系统考虑。就其规模和内容来看,太平森林公园入口的设施、功能建设和旅游服务工作,单靠我村是做不了的,可以成为镇上甚至县上的重要项目。但我村是近水楼台,应当积极优先介入,义不容辞地多做工作,当仁不让地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达观天下别墅区与我村仅是一路之隔。达观天下远离城镇,因而也远离服务。远处的服务既不方便、成本也高。这样,我村利用地利优势,可以为其提供物业服务、保安服务、家政服务和商业服务等。此事可以请镇上帮助协调,我村与达观天下管理方沟通协商,做出对双方有利的方案来。
高新开发区作为现代工业园区,它需要一个综合服务体系来支撑的。根据我们目前的水平和能力,是可以参与其中的部分服务工作的,比如,物流服务、后勤服务、基建服务、生活服务和休闲服务等。我们可以与高新开发区接洽,以派出员工、承包服务工程等方式,提供绿色食品等方式,增加村民群众就业,提高收入。
三、建设特色
1.产业特色
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我村应当以种养殖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种养殖农业要以绿色品质为特色打品牌,开发市场,提高效益。
还可以依托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靠近旅游区、交通方便的优势,积极发展,利用空地 空房,积极发展休闲养生业。
2.村庄规划特色
在村庄规划上,我们可以突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亮点,建设美丽山水村庄。
3.文化特色
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周边很多村子因为征地搬迁了,我村是保留下来不多的村子之一。这样,我村就有责任和义务把方圆乡村文化传承下来,像习总书记说的“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成为人们对农村的一个念想。这也就形成我村的鲜明文化特色。应该传承的文化很多,比如,婚丧嫁娶民俗、民间艺术文化、纺线织布工艺、大老碗酸搅团的生活,等等。文化特色与山水美丽村庄相结合,我村就成为能观赏能体验的旅游村落。
第四篇:广西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方案
关于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广西民族特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工程 的总体方案
广西沃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关于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广西民族特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工程 的总体方案
中央2014年1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广西是农业及旅游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农业发展有先天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为动员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广西新农村建设并通过引进、利用航天农业科技培育、种植、示范推动,建设高新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产基地,促进城乡协调快速发展,我公司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调研及通过在江浙、广东等地的考察并与大陆、港澳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商讨且达成共识,拟在广西各地市推动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活动和建立航天农业产业基地。通过一年半时间在桂平市建设三至五个新农村示范村和航天农业产业园区,力争通过八到十年的努力,在广西60%以上乡镇,把条件适合的村庄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典范。具体建议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逐个突破、梯度推进”的工作方针和我区当前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村、企合作共建当作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新村镇、新产业、新风貌、新生活建设,做到建设一个,见效一个、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确保形象示范村的生产力水平有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成效,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基层组织建设有新提高,成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样板,把广西新农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力争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省。
二、共建原则
(一)“政府引导,村企自愿”的原则。各镇政府、村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确定合作共建的形式和内容。
(二)坚持村、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村、企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及共建形式和内容,使合作共建新农村活动稳定、持久和可持续地开展,使村、企合作共建从输血型向造血型、从救济型向共同开发型转变。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企业要有实力,试点乡镇以自然村为重点,合作共建的形式、内容和具体措施只要合乎法律法规并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长远利益。
(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结合实际发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配套建设好交通、信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做到协调发展。
三、共建任务
村、企合作共建期限为十年,力争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五年小变,八年大变、十年全变。合作共建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各镇、村实际做好发展规划,明确经济发展目标,通过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发展、培育第三产业等手段,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村集体有项目、观光农业和深加工企业有大收益。到2025年,具备了较强的新农村建设、维护、管理和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村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项收入大幅增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行政村有包括土地使用、基础设施、乡村建设等内容的乡域规划,示范村有以住宅、村道建设和环境绿化为主的建设规划,以生态集中型居住小区为主导,并以配套设施区为辅,文化室、卫生站、运动场所、幼儿园、商贸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田水利及现代观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面通路、通电、通燃(沼)气、通邮、通电视、通电话、通信息网络。
(三)促进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就地开展现代农业、商品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商贸和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并有计划转移乡镇富余劳动力。
(四)实施乡镇新貌整治。按照清污水、清淤泥、清路障,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绿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配套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处理措施,自然村应建有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专职环卫人员,上门收垃圾覆盖率达100%,做到人畜分离,生产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处理,企业排污和农村水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和自然村均有风景林,农
户庭院有风景树,绿化率超过30%,村容整洁,生态良好,村风文明,实现生态示范村创建目标。
四、共建形式
村、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凡有利于村企双方建设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形式均可采用,具体形式应视村、企双方的具体情况而定。村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一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发展。二是合作开发型。把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与集体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村、企合作共建工业项目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农民安居小区等,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实现双方发展的融合与共赢。三是公益捐助型。弘扬企业家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传统美德,捐助公益设施和福利项目建设,修路造桥,助学敬老,扶贫济困,造福一方。
五、主要建设内容
广西新农村建设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养生园区、与加工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和农产品仓储设施区与物流中心区等。以上六个部分在整个项目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且互为依托,形成一个有机的新农村运行系统。整个项目运行机制如下:
(一)建设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
旧村改造。在原旧村址通过统一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集约化建设新村,节省出的土地用于农民安居住宅区的配套设施区、生态农业养生园区等。
整村迁建。另选山坡地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建设新村,旧村土地用作有机产品加工园区和与加工园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等。
(二)建设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
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实现农民增收重要的一环。通过采用与当地农民签订农产品的收购订单的模式,让农民在配套的农业生产区的土地上,按照绿色有机农业操作规程进行科学的农业种植,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有机农产品加工园的建立在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也让承担项目开发的公司获取一定经济效益,逐步收回投资成本。
(三)建设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担负着传承航天精神、融汇航天农业科技成就、开发建设航天农业科技项目的光荣使命,融入当代潮流、融入同业竞争、融入国家崛起,按照“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加快航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突破,推进航天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航天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区域性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企业。政府铺路、同业抱团、价值发现、事业共进,以航天农业产业科技园示范推广、研发、产业孵化、资源整合、战略并购为核心,以控股,参股性经营为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作为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实现航天农业高科技术研发、引进种植、科普教育、农业观光多功能为一体,使之成为高新科技、高效益、多功能的生态园区:通过航天科技创新撬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用航天农业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来推进广西等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航天科技创新支撑航天农业持续发展,以基地合作联盟化生产模式扩展航天农业规模,以人力资本为核心提升航天农业质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带动广西等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带动项目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
应用高新技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绿色等:并且通过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设立,提高广西新农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及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为今后打造品牌创造条件。力求在广西打造中国首个航天蔬菜之乡及航天水稻之乡。
(四)建设生态农业养生园区
生态农业养生园区包括生态农业公园和生态养生院两部分。根据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府提出依靠社会化养老的模式,针对老年人的康复疗养中心和老年公寓成为一个新型的行业,通过与卫生、农业科研院校及医疗机构、慈善机构联合建立生态农业养生园,基本解决当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并且通过生态农业养生园区的建设,提高周边区域的景观效果,营造优美舒适环境。
(五)建设与加工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使农业生产区种植的农作物与加工区加工产品一致,由负责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订单,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引导并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效应化。
(六)农产品仓储设施区与物流中心区
农产品仓储设施区与物流中心区建设的主要意义: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2、项目的实施是国家“扩大内需保增大”政策的具体落实;
3、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培育三产、搞活三产”,进一步活跃地方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5、项目建设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本项目作为区域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企业品牌推介、规范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城市经营信誉和形象等职能,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资金来源
列入建设规划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和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由政策性扶持及我公司自筹解决。
七、组织领导
广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才能取得预想的良好效果。
(一)政府支持。
1、请求地方政府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促进企业与项目区镇、村和农民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2、邀请中国社科院课题组为牵头单位,协调组织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赴广西考察调研,推动与国家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交流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为项目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部门配合。协助办理立项、环保、国土、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确保建设有序开展。
(三)明确责任。村、企合作共建活动的实施主体是镇、村和有关企业,村级组织要主动与企业搞好对接和实施,实现村、企共赢。
(四)注重宣传。要广泛宣传村、企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
义,及时总结村、企合作共建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形成良性循环,有序推进。
广西沃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3年9月16日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
——以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水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例
【摘 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水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实地考察,分析了特色经济即水域经济在当地总体经济建设中的拉动作用,并分析和研究了水域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利弊。针对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改善措施,以促使特色经济开发在拉动总体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水域经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如何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特色农业的开发始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多数特色农业在实际的开发运用中,并未给农民带来预期的效益,尤其在对洪湖水域经济开发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单纯追求特色并不能成为致富的唯一途径,政府的引导与市场供求的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政府和农民的协调,都将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瞿家湾镇水域经济发展现状
洪湖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的水产业已初具规模,年淡水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县市)第二位。良好的开发起步,为洪湖水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洪湖水产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在进入新的世纪之后,洪湖市委、市政府便作出了在全市大力实施“水产兴市,特色富民”战略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水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力争早日把洪湖建成全国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争创全国水产第一市。围绕这一目标,洪湖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得水产业的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各方加大投入。截至2003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了60.1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22.3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加了30.24万亩和7.56万吨,年递增率分别达到19.6%和11.1%。
以瞿家湾为例,该镇农业生产以水产养殖为主,兼以棉花水稻种植。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2700吨,水产品总量8200吨,造林面积700亩,植树42000株。人均纯收入2806元。粮食、油料、水产品、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4%、40%、9.3%、5.5%。全镇农业增值达4750万元。
为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2006年,该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项目,面向市场,本地优势资源,依托科技,优化模式,实现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全镇建立并形成了“九大”生产基地的生产格局,即:(1)建立了沿洪排河、内荆河3万口网箱养蟮基地;(2)建立了4000亩河蟹养殖基地;(3)建立了1000亩"四大家鱼"轮捕轮放机械化养殖基地(4)建立了500亩渔莲共生基地;(5)建立了3000亩大湖珍珠养殖基地;(6)建立了1000亩渔鸭配套养殖基地;(7)建立了2000亩泻鳜套养生产基地;(8)建立了8000亩上官湖湾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示范基地;(9)建立了5000头二、三元杂交牲猪养殖基地。具体表现:
1. 水产生产:新增精养渔池1000亩,改造老渔池面积5000亩,全镇养殖水面700亩,其中“四大家鱼”面积3000亩,名优特专养面积4000亩,分别占水产养殖面积的42%、58%;“三机配套”面积1000亩,“吨鱼池”面积500亩,分别占精养渔池面积的50%、25%。
2. 种植业生产:完成了市下达的规划种植面积,其中粮食面积14500亩,油料5500亩,蔬菜1500亩,优质高效品种9000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
3. 畜牧业生产:完成了市规划的畜禽栏舍改造任务,实行了畜禽栏舍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建设。
4. 林业生产:全镇当年造林面积900亩,植树4.2万株,更新老林地300亩,超额完成市规划造林面积。
5. 农业板快建设:全镇主要有“水稻”和“水产”二大生产板快,其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的板快有7个,板快的道路、交通方便,排灌、电力设施齐备,技术装备先进,环境卫生优美。
瞿家湾2004~2005板块经济发展对比
二、水域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洪湖市曾先后采用过“兴湖通江出海”、“水产兴市”、“农业产业化”、“工业兴市”等政策,但都因为缺少针对性和连续性而导致失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瞿家湾镇的宣传部负责人吴洁。他对该镇特色农业给我们做出了以下介绍:
1. 土地资源短缺
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是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河湖水面多,土地资源紧缺,同时由于规划的滞后,导致土地空间利用严重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和人为对土地利用的浪费。“一汽”在瞿家湾镇曾投资建设,但现在只能看到一座修建了20多层的大楼闲置在该镇。蓝田集团也在该镇投资了诸如蓝田啤酒等一系列水产品开发项目,在投资中为职工修建住宅区,占地面积将近300余亩。现在住宅区内空无一人,到处杂草丛生。
2. 土地承包隐患
该镇有五个组没有完善二轮延包工作。即屯小村的1、2、4组,是由于村办企业砖瓦厂占地,实际上未占1、2、4组的土地,但他们从中受益不肯腾出土地不愿确权;甘岭村1组是由于当时蓝田公司开发渔池未完善,而一些渔池已由部分农户完善,重新分配后有矛盾,也不同意确权;加堰村2组是由于船闸建设占用6组土地,但土地补偿费全村受益,全村土地也重新调整,2组称受益较其他组小而不拿出土地,也不愿确权。故导致5个组至今未到户。另外一方面,部分群众外出,使土地承包合同的签字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
3. 产品缺乏市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却行不通。该镇的一些企业抱着这种旧观念造成了产品的滞压和市场的阻塞。
以蓝田旗下的系列水产为例,虽品质优良,但均只进行了初加工,附加值低,导致产品市场仅局限于洪湖本地,未形成品牌效应,再加上企业缺乏完善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正确的市场评估,以致产品无法冲出洪湖周边及打开省外市场。
4. 农民实际收益增幅小
纵观全镇的经济发展仍是粗放型经济,水产开发中投入过大,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无形损耗,科技兴农还只是个空口号,科技在水域经济开发中并未突显应有的实力。农民实际收益并未得到实际提高。
2005年,该镇人均纯收入2806元。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5%。但投入到生产中的费用也一年更比一年高。2004年,投入生产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65.8%,2005年,投入生产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69.2%。洪湖市人均收入与农业投入比
三、对特色经济开发的建议
1. 政府重视与扶持
政府在信息的采集与获得上占有的优势,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政府应该帮助特色经济企业分析市场,规划市场营销战略,并投入相应的部分资金,发展配套设施,提供相关服务,为初期的特色经济开发铺好路,起到市场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2. 落实土地承包政策
对于企业生产中的占用农田的现象,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防止耕地的流失和资源的损耗。企业的入市入镇入乡应经过严格的政府把关,政府也应建立一套监督机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闲置等问题采取有力的解决措施。
3. 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该始终把科技进步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科学进步为动力,围绕经济发展抓创新,贴紧特色抓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科技的主导地位明显提高。通过引进、推广、消化、吸收和自我研究开发,使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被广泛采用,有力地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4. 提高认识,科学组织
以洪湖市为例,企业应该把发展绿色水产食品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来抓,依托龙头,建立基地,扩大绿色水产食品生产规模。发展名优,提升品质,促进绿色水产品的生产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大洪湖品牌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洪湖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杨开忠,王彩凤.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的区域差异[J].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中心,2004.
[2]洪湖市2005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