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专题
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月
日—
日,本人参加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组织的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认真听取了讲话精神》和主任所作的的专门辅导课,参加了苏州市委党校组织的“苏州城市建设与保护”“苏州高新区规划”“苏州最美乡村树山村”“苏州古城保护示范街平江路”等现场教学课学习,对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苏州精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了解,我认为确实是苏州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高度珍惜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苏州发展的基本经验——三大智慧:蓄势谋变、腾笼换鸟、以小博大;三大法宝:敢于争先、勇于突破、善于融合”,对我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通过学习参观,自己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较大的触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是必须抓好规划,并持之以恒坚持按规划执行。这次学习参观,先后参观了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高新区规划展示馆和树山村规划,详细听取了这些规划的建设过程,总体感觉苏州在做好整体规划、超前规划和功能区规划等方面,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特别是如何持之以恒坚持按规划建 设这方面的经验,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这是一个城市一个农村能否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资金浪费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一个地方不会出现“瞎折腾”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县正在广泛进行城市的扩容提质和新农村建设,如何做好一个详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是必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二是必须做好人文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宋人范成大《吴郡志》一句谚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是中国各地风土谚语中流传最广的地方谚语了,一句话成就了千年的苏杭,说明了文化传承的极端重要性。我县也有着千年的客家文化,境内名人古迹、古民居众多,“汉乐、花环龙”更是非遗物质保护产品,如何传承这些古老的人文历史文化,打造客家香格里拉世界客都旅游区,苏州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学习。
三是正视变化中的农村,因地制宜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县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开放,农业已不仅仅局限在种植传统的农副产品,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种植经济农作物,特别是蜜柚、茶叶已成为我县两大特色优势产业,这一改变给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大批家庭农场也在逐步兴起,如何将这些新兴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当前,全县正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这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空前的发展机遇,也是大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千载难逢的时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 大地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第二篇:生态文明及特色小镇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及特色小镇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月X日至X日,我参加了XX举办的生态文明及特色小镇建设专题培训班,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一、“天府之国”重点学府,静心洗礼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此次培训班所在地是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该校区环境优雅、学风浓郁、花木繁茂、建筑别致,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就深切地体会到了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的深刻内涵,它不仅蕴含着多种精神的内涵,并且恰巧暗嵌“川大”二字。于是乎,让人不自觉地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期待在此次培训中能学到些什么?就这样开启了这趟川大培训之旅……
二、应有尽有课程丰富,精心安排
此次培训班XX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专题讲座,也有实践案例;既有情景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分享和学员的交流,使我们在学习和认知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且县委组织部更加精心的安排在于,我们的培训课程仔细一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套完成的流程,是一副亮丽的蓝图!我来为它们排个序: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解决建设用地问题的方法(土地制度改革与特色村镇建设)——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特色小镇规划(特色小城镇建设研究)——生态文明与发展(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支撑(产业园区促进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产区品牌(构建科学系统铸造强势品牌)。
三、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专心充电
XX教授系统地讲解了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是对小镇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应该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为小城市培育、乡镇转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且特色小镇是具有全面性的,它应该具有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管理运营、社会保障、基础设施齐全等内容;特色小镇也是具有门槛性的,它应该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特聘教授XX一开讲就直点主题:“你们需要学习的是一个新的思维,而不是学概念、学理论”,并用了三句耳熟能详的段子更新了我们的以往的观念。第一句是“世界是我们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为“我们是世界的”,并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就需要转变原先的观念,人们才会自觉的行动起来;第二句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在靠车头带的同时,普遍采用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寓意我们需要有团队精神,协同合作,同时发力,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三是长板效应。即木桶原理说的是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又称短板效应。平常的理解,应用于一个组织,说的是,要提升组织能力,获得组织的成功,就必须提升最弱的那个个体的能力;应用于一个个体的人,要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获得个人的成功,就需要提升自己最薄弱的那一点。转变思维理解,每个团队里的成员能力是不一致的,且成员在一段时间内又是相对固定的,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就需要把能力相接近的成员重组成新的小组,这样一来,各个新的小组就都是长板效应了。XX教授与我们一同分享了特色村镇建设的三个方面升华认识和九大土地策略,让我们对土地制度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XX教授,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用青城山农家乐、巴厘岛度假酒店等鲜活案例,搭配上幽默诙谐的演讲,大家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喜眉笑眼,课堂氛围和谐融洽。XX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产品从土特产到现在的产区品牌经历的模式,以及特色小镇流量+文化+产品模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特色镇村活力迸发,良心推荐
此次现场教学点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道堰青杠树村,城乡建设示范基地三圣乡,成都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农科村,无论是哪一个点,都让我们产生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道堰青杠树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集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川西民居、林盘特色、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于一体,荣获“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称号。2012年6月,青杠树村启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九个川西民居特色农民新居聚居点。按照“高端项目为龙头,农家旅游为配套,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引进一批现代农庄、休闲会所、乡村酒店和农业总部等“一·三互动”农旅融合产业项目,配套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成立粮经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举办“踏青节”、“香草花海嘉年华”等农旅节会活动,帮助村民实现财产性和经营性双重收益。
城乡建设示范基地三圣乡,也叫“三圣花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五个景点被称为成都“五朵金花”,已经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园区内主要依托当地农户传统的花卉、蔬菜种植为特色,将农房进行了景观化的改造,引导农户经营农家乐,走出了一条不征地、不拆迁,农民就地市民化、农村就地变新城的道路,使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
成都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农科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友爱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也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全村花卉面积数百亩,农家旅游接待户百余户,形成了以农科村为中心的花木盆景生产、销售和农家旅游基地。其中徐家大院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第一家,历经了四个时期的发展,已经多次被CCTV4专题报道。其建筑以中式庭院,田园风格为主。整个大院建筑式样与附属的景观构成川西园林式建筑群体。最早修的小青瓦房最具川西民居特色,二十世纪末期修建的仿古式小楼房与本世纪初修建的房屋是现代中式建筑,各具独特的风格。并与长亭、独亭、小桥流水、喷泉、假山、长短廊等景观相映成趣,形成独具特色的徐家大院美景。
五、学思结合互动交流,真心启发
此次培训班的特色之一就是学员微论坛,部分学员在微论坛上把自己的体会感悟也给大家做了分享,我也对我单位的发展作了一些设想:一是规划引导。坚持高点谋划,高瞻远瞩,专业人做专业事,邀请国内外实力规划团队整体规划全镇发展方向,规划好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合我镇实际,结合土地资源整合优化,用好国家政策,以国际化眼光,积极促进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金融、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引领。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定位准确。着力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发展。以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为例简单设想。设置种植区、观光区、体验区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集散中心,电商平台等;借助打造新农村设置民宿、餐饮一条街、文创产品等。三是思维引变。思维引变是三点里面最重要的一点,顾名思义,就是要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发展的战略远光看得长远,格局的高低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的案例的共性。
第三篇: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参加市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X年4月25日至29日在南宁市委党校参加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通过5天的集中学习培训,收获多多,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建设,而是涵盖“三农”方方面面的工作,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全面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全面内容。
新农村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项阶段性工作,更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确立长远目标,通过渐进式的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也要结合实际,抓住有利时机,有选择、有重点地深化突破。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也不仅仅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是全社会共同任务和责任,是项全局性事业。
二、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广大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
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充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是农民群众的创造实践,各地各部门要顺应农民群众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鼓励农民建设,做到加强领导,但不强迫命令,加强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建设“主角”—农民。9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层面的内容,又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既有科技手段的运用,又有经营方式的选择。因而,需要农民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培养有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目标”。
要加强对广大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本领,提高思想品格素养,使他们在推进实施过程中既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加物质财富,又能主动地实现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
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上来,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第四篇:**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龙江县头站镇尹波干菜特色小镇
建设情况
头站镇位于龙江县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北与景星镇毗邻,南与内蒙扎赉特旗相连,齐乌线、景头线贯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600.71平方公里,人口3.0万,下辖10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全镇拥有30万亩肥沃的黑土地,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是龙江县粮食主产区,同是也是齐齐哈尔市蔬菜和干菜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我们抢抓国家大力培育全国特色小镇的历史机遇,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予以扶持,重点支持干菜小镇建设发展。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规划
(一)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头站镇处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腹地,第一积温带下限,年积温在2750℃,年降雨量在400毫米,自然景观优美,生态资源良好,境内三河一湖,水质优良,灌溉水源为瓮泉湖水,水质检测为弱碱水,种植环境无污染,周边绿水青山,半径50公里内无工业企业,是蔬菜种植的“黄金区域”。(二)有突出的特色产业基础。
头站镇多年以来农民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头站白罗卜、小辣椒远近闻名,近年来,我镇将蔬菜种种植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全镇10个行政村每村都有扶贫小菜园,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主要以小辣椒为主,种植的收益为全镇贫困户分红,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和技术,为发展干菜项目奠定了基础。尹波干菜项目基地面积已达1万亩,其中:架油豆2000亩、胡萝卜3000亩、大白菜2000亩、水果萝卜和白萝卜2500亩、桔梗500亩,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下一步重点以架油豆、胡萝卜和药食两用桔梗为主栽品种,扩大生产规模,2020年辐射到团结村,基地种植面积计划达到2万亩以上,2021年辐射到南华村、二沟河村,基地面积种植计划达到3万亩以上,2022年辐射到全镇适合种植蔬菜的村,基地种植面积计划达到5万亩以上,占全镇耕地的16.7%。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头站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干菜生产和批发基地。
二、目前推进情况
头站镇尹波干菜项目于2017年落户,是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项目。项目投资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420平方米,2019年基地面积已达1万亩,其中:架油豆2000亩、胡萝卜3000亩、大白菜2000亩、种植水果萝卜2500亩、桔梗500亩,在基地生产方式上,采取品种、育苗、技术培训、生产指导、检测销售五个统一,保证每一株蔬菜都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基地建成干菜生产线2条,鲜菜生产线3条,生产工艺国内领先,日产干菜1万斤,鲜菜3万斤,年产干菜总量可达1000万斤,鲜菜3000万斤。产品加工过程中实现了全程无污染、零添加、干菜有外观美、口感好、耐储存的特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
三、工作推进中的经验做法
一是建基地,壮大干菜产业种植规模。
依托头站镇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积极建设蔬菜产业现代化种植基地,全面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目前尹波干菜基地面积已达1万亩,要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村屯,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的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干菜生产和批发基地。二是建企业,提升干菜产业服务水平。
为全面提升干菜产业化发展水平,尹波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占地2万平方米干菜加工车间,上干菜生产线2条,鲜菜生产线3线,年产干菜1000万斤,鲜菜3000万斤,并对干菜购销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进行了完善,有效促进了干菜交易市场经营商户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基地与精准扶贫进行有效对接,尹波干菜可就地转移劳动力47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2017到2019年户均增收1万元。三是创品牌,提升干菜产业品牌影响力。
为全面提升干菜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我镇抢抓“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战略机遇,正在积极注册“尹波干菜”“寒地干菜”“驿站干菜”“老区干菜”等品牌,有效提升了头站干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此同时,我镇积极申报欧盟农产品质量认证,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驰名商标和“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力争打造干菜产业全国知名品牌。以便产品日后打入国际市场。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前期投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协助推动的模式,受资金影响,特色小镇做大做强资金是发展的瓶颈;
二是特色小镇在“特”上还不够明显,缺乏高大上,在差异化、个性化上进一步做文章不足不深;三是特色小镇的产业辐射面和带动力不强。五、下步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是采取“特色小镇+”多元化发展模式。
一是“特色小镇+电子商务”模式。
借助龙江电商平台、龙江鲜生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网络营销,把注册的“尹波干菜”“寒地干菜”“驿站干菜”“老区干菜”挂到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组建头站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整合现有网商资源,为尹波干菜搭建网络平台,同时全镇镇村干部利用微信、QQ、微博等现代营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头站干菜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年销售额实现300万元。二是“特色小镇+小菜园”模式。
现在各家各户小菜园,不上肥、不打药,土壤无污染,特色小镇充分挖掘小菜园资源,采取为农户统一品种、统一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指导、统一检测销售的“五个统一”模式,企业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生产蔬菜交由企业回收,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同时将各村扶贫小菜园纳入特色小镇范围,2020年计划带到全镇1000户,小菜园种植面积达3000亩,2021年带到全镇3000户,小菜园面积达5000亩,2022年带到全镇5000户,小菜园面积达8000亩以上。要将蔬菜产业打造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三是“特色小镇+观光旅游”模式。
要将特色干菜发展成集蔬菜种植、农业观光、采摘、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的静态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现代化的参与性的外出休闲模式,备受认同和青睐。人们对良好的休憩环境的渴望,小镇恰恰满足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心里要求。大大缓解了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压力感,观光采摘休闲式的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而且正形成一种潮流。由单一的蔬菜种植转向采摘与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的开发,使特色小镇更具活力和生机。第五篇:参加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参加教育部辅导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王
戍
2009年4月19日—4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高校辅导员第二期岗位培训班,衷心感谢学校给我创造条件,为我提供了向在此领域的资深领导和专家学习的机会,为我和其他高校辅导员创造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此次培训班是我来华外以后参加的专家层次最高、学习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全、参加活动最多的而且是唯一的一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班的授课专家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政处处长徐艳国,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士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富珉,吉林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邴正,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潜涛,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高文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的资深领导和教育专家。
学习的内容有我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指挥部的领导为我们讲解当今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国家对辅导员的政策、当今辅导员成长、出路等问题;有高校教育战线的资深专家为我们传授当代青年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有现任著名高校学生工作领导为我们讲授典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教育部重点高校相关学生工作的介绍;有跟我们一样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杰出代表——全国优秀辅导员李勤为我们现身说法。培训班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培训期间,我们还相继参加了两次论坛、两次东北师范大学参观考察,使我们增强了交流,增长了见识。
通过培训,我有以下几个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了国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相关背景、相关政策,备受鼓舞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政处处长徐艳国在培训中指出,辅导员队伍是党和国家的亲兵卫队,辅导员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精师易得,人师难求”,这句话把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摆在了一个崇高 的位置上,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但要教学生生存,更要教学生做人,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良师益友是无比高尚的。辅导员作为直接接触学生学习生活的老师,辅导员的言谈举止不仅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更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认清自身职责所在,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担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祖国繁荣发展的神圣使命。
同时,徐处长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于2006年5月20日制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提出了辅导员的定位问题,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规定》指出,辅导员在高校教师的评聘中要占一定比例,评审标准独立,评审标准要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成果认定要灵活。
徐处长指出,今后教育部将要结合辅导员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组织全国优秀辅导员评选,为辅导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徐处长结合教育部“24号令”为我们展示了辅导员的工作重要性、工作背景、前途发展,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组织的全省高校辅导员岗位培训,充分说明了国家和上级教育部门对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的重视,感觉备受鼓舞,更有干劲。
二、充分认识到应切实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
新时期、新阶段的学生工作存在很多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如何着力满足这些新期待、新要求,解决目前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做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有关领导和专家在培训过程中进行的讲解授课,我深刻体会到,新时期的辅导员不是以前的保姆型辅导员、救火队型辅导员和管理型辅导员。当代辅导员要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深入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要通晓工作对象群体的特点,要把党的大政方针贯彻到学生工作中,要做专家型的辅导员,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作用。聆听各位专家的报告后,我深刻体会到,自身在学生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包括,对学生的认知不足,自身知
识层次和结构不足,解决学生心理疾病问题的能力不足,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工作的能力不足,自身的理论素养严重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正视这些不足,有决心、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补充和完善,弥补不足,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适应岗位需要,满足新时期、新阶段广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
三、充分认识到辅导员模范典型的先进性,认识到自身与优秀辅导员尚存在很大差距,需见贤而思齐焉
第二期培训班邀请了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大学生黄来女的辅导员李勤老师为大家作报告,在培训中各位专家也多次提到的上一届全国优秀辅导员复旦大学“包涵”,两位优秀辅导员的感人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要做一个有心的人
《包涵心语》是一个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缩影,她的所作所为很平凡,很普通,可以说只要是完整带学生四年的辅导员都会经历过包涵的这些琐碎的工作,只要是有一点同情心、责任心的老师都会为学生真心地付出,我们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同时都具有一定的文笔表达能力,但是为什么只出了一本《包涵心语》?只有一个包涵?说明我们还不够用心生活,用心工作。诚然,我们可以说有太多琐碎的工作使我们没有时间,尤其是有大型活动或者重要时期,我们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但是我们不可能天天如此,周周如此,月月如此,包涵写的也不是日记,相信她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写日记,她写的是周记!这就说明包涵是一个有心的人,有心生活的人就一定会有心工作,才能在工作中为学生服好务,引好路。
2、做一个无悔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李勤在报告中提出来一个他的伞兵理论:一个人问一个伞兵,你一下飞机就有可能被敌人包围逮捕,你不害怕吗?伞兵回答:我们伞兵生来就是被包围的!——我们要成为无怨无悔的人,要成为无私奉献的人。我觉得对于辅导员来讲非常生动贴切,我们应该认同。李勤在报告中讲述的他和广大同学无私帮助黄来女及其父亲的事迹感染了每一个人,这种帮助已经超越了师生的程度,甚至超越了亲人的程度,这表明他已经把这个伞兵理论充分理解并应用到工作实践之中。
我们当辅导员的都希望学生能够整齐划一,希望学生统一步调,一刀切,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就会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当有学生生病或者有意外事故发生时,当学生因为关心时政而激发爱国热情要搞集体活动时,我们也许会在工作的同时发一些牢骚和抱怨,抱怨生病或者出现问题的学生又给我们添麻烦了,抱怨为了维护学生稳定,我们又不能休周末了。其实不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些事情,我们会得出另外一个结果,学生离家在外,出问题了,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作为辅导员责无旁贷地要冲到前线,也就是说,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这些工作是我们必须做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快乐的工作”呢?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机会,学生个体出现个别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生活上特殊照顾,在思想上多加引导,在学习上不断鼓励,我们为个别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自己的更多的贡献和努力,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价值在这些个别学生身上能够充分体现甚至超值体现而感觉到快乐,而不是怨天尤人。我们更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感谢这些机会。
3、做一个紧扣时代脉搏的人
李勤在报告中说到,他以前经常在博克上与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们学生浏览博客的少,但我们也可以运用现代网络的手段,尝试用飞信与学生交流,飞信有三年的免费期,三年以后一定会有新的免费的沟通方式了,到时候再尝试新的......。所以我们在座的年轻的一线辅导员一定要追赶时代潮流,熟悉前沿通讯、网络手段,接受新事物,才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做好思想工作。
我们需要向包涵、李勤学习的不止这些,还有要做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博学多才的人、富有爱心的人......
四、认识到兄弟院校在学生工作中的优秀做法,将其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在培训期间,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向学员展示了在各自领域的工作成绩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工作中力求创新
90年代后期,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被打破,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了“学校推荐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发展阶段。为应对这一形势,1997年,东北师范大学积
极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就业工作模式。“三个三分之一”即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就业行政管理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做毕业生就业指导,三分之一的时间开辟就业市场。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就业高峰可以预见。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提出了“内合外联”就业工作模式:“内合”东北高师院校,形成区域和规模优势,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外联”用人单位,建设毕业生就业基地,双方互为基地,互惠发展。以东北师范大学为龙头的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协作体自2001年合作以来,以“品牌共创、市场共建、信息共享”建成东北教育人才集散地,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区域性教师品牌市场。东北师范大学通过远程网上“集体相亲”、手机信息双服务、搜师引擎“挖”工作、QQ聊天“聊”出工作等多种方式使就业信息在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中共享。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建立网络视频授课、手机飞信业务等方式拓宽共享信息平台。
东北师范大学的资助工作也别具匠心。资助中心下属的爱心驿站开办了“爱心超市”。“爱心超市”完全遵循真正超市的管理模式运行,由学生团体——爱心使者团负责具体运行实施。超市里有学生需要的各种物品(以服装为主),放在货架上供学生选择,每件物品上都打上标签,表明价格。超市里的物品来源为募集,爱心使者团定期组织开展服装、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募集活动,将这些物品洗净、整理、定价后,放在超市里。资助中心每月定期向困难学生的“一卡通”里面打入30—50元的虚拟货币,困难学生持“一卡通”到超市里面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刷卡“消费”。整个超市运行由30个爱心使者团成员具体实施,超市里面布置得非常温馨和谐,衣服清洗的非常干净,以至于我刚一进去的时候误以为是新衣服。超市旁边有一个仓库,仓库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募集来的衣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物品流动非常快,爱心超市每天“营业额”约为200元左右。此外,爱心超市也接受校外一些企业的物资赞助。这样,爱心超市灵活地实现了学生内部之间、社会与学生之间的爱心传递,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了参考思路。
在我们学校,由于学生情况有所不同,不可能照搬他们的做法。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在工作中的创新思维,把创新精神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实际之中。
2、工作中体现人性化
东北师范大学在工作中体现人性化,也是我在培训、参观中另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从东北师范大学正门进入校园内,我们不难发现,中央大道两侧相对立着3对铁柱,这些铁柱是专门为悬挂条幅而专门设立的,每个铁柱上面有类似于升旗用的装置,这比我们在迎新的时候,临时找地方、登上长梯挂条幅方便多了。
走在师大两个校园内,每个路口都有相应的指示牌,告知行人这条路上有什么机构和场所。而我们华外可能校园小的缘故,但我们学生毕业了还找不到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大有人在。
在净月校区参观学生寝室时,我突然想起现在让每个辅导员头疼的违章用电问题,他们说这里不存在违章用电的现象,一是学校的各种保障非常到位,二是限电措施也非常有效。
通过培训,使自己认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学员的交流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兄弟院校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会把学到的先进经验、做法和工作理念、敬业精神融汇贯穿到今后的工作之中。以上是我十二天的“东师行”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日语系:王
戍
2009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