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4:0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

第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

一、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是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今天,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而且一些问题和矛盾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解决。有人说,改革开放近30年,成绩那么大,为什么问题和矛盾又会那么多呢?这就要辩证地

看问题。邓小平90年代初就讲过,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了的问题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发展起来,问题反而多了,这就是辩证法。这叫做“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矛盾”。比如,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改革开放至今,贫困率从31%下降到1.8%,绝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达到了小康,贫困人数大规模减少,贫困人口绝对数很少了,但贫富差距拉开了,贫困问题相对突出了。

邓小平还有一句话,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比解决发展的问题还难。辩证法就是如此,事物的辩证法并不像人们主观想象那么简单。打天下难,但坐天下比打天下还难。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解决,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五统筹”。“五统筹”针对的就是五对矛盾,即城乡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发展起来了,有了基础和条件,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有问题、有矛盾,而且因为问题多了、矛盾多了,需要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也就是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旧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也只有靠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不能简单地把问题和矛盾归咎于改革和发展,存在这些问题和矛盾,恰恰是因为改革和发展不够深入。因此,只有深化改革,加大发展力度,才能解决好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解决好发展问题。而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破除阻碍发展的种种障碍和弊端,这就要深化改革。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这就必须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积极推进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只有发展,才能逐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有效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一,和谐与矛盾。

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斗争哲学,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是和谐哲学。斗争哲学是错误的,和谐哲学是正确的。这种说法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意,又不符合实际情况。这里首先有一个把毛泽东哲学思想同毛泽东本人晚年在哲学认识上的失误区别开来的问题。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成果。而毛泽东本人晚年在哲学认识上是有偏颇的,但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的哲学基础也是一脉相承的。既然具有一脉相承的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那么,把它们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是不适当的。我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

对立统一观点客观地反映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两篇文章里,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了中国化的解释,概括为矛盾规律,把对立统一观点概括为矛盾观点。对立统一观点,即矛盾观点告诉我们:第一,世界充满了矛盾。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第二,矛盾是事物包括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第三,必须用对立统一观点,即矛盾观点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毛泽东所处的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是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消灭“三座大山”,用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要强调斗争性的一面。当然,毛泽东在强调斗争性的同时,也重视同一性。比如,提出抗日民族战争中的统一战线问题,不就是解决同一性问题吗?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实际上也是哲学上的同一性问题。问题在于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条件变了,形势变了,人们强调的方面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了,这就不能过分地强调阶级斗争,对于人民内部矛盾,也不能用一个吃掉另一个的办法来解决,不能把战争

年代历史条件下的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办法,运用到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离开了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条件,片面强调斗争性,这是毛泽东晚年在哲学认识上的失误。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用很长的篇幅论述社会矛盾问题,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观点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认识现实社会的矛盾,分析现实社会的矛盾,善于

化解现实社会的矛盾。

第二,社会和谐和社会基本矛盾。

把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观点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会发现,在社会历史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辩证发展,即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那么,这个矛盾是否仍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呢?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苏联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完全适合”,没有矛盾。这种形而上学观点是导致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失误的一个重要认识原因。“完全适合”,没有矛盾了,就不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体体制上的变革,就会逐步形成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适应,但仍有不相适应的问题。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后来发生的错误是在矛盾的状况、性质和解决矛盾的方式等问题上的错误。邓小平理论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回答了这些问题,从而找到了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就是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今天,虽然我国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人民积极性发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还有不适合的方面,这些方面仍然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所以,一定要针对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继续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上解决好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

第三,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不断提高的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人民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一方面是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另一方面又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面对有限的、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社会生产,就使人民内部矛盾在物质利益分配上更加突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根本问题是正确处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这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四,社会和谐和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也好、主要矛盾也好,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人民内部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量的、反复的、经常出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际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人民内部矛盾从总体上来讲是非对抗性矛盾,但处理不好就可以激化,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就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和对抗化的具体表现。目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正处于多发期,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隐患,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新动向。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还有一个新动向,就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矛盾越发增多。所谓“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当事人与事件并无直接的利害关系,也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和纠纷,但也容易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中。一些群众中存在仇官仇富心理,尽管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积淀下来的这种心理,一有诱因,也很容易爆发出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关键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社会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存在形式。有关系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矛盾。一定的利益差别表现为一定的利益矛盾。适当地保持一定的利益差别对社会发展是一种动力,会产生利益激励效应,推动人们去积极工作,以谋求更多的利益。利益矛盾处理好了,对社会发展有利;利益矛盾处理不好,对社会发展不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状况决定了在人民内部必然存在复杂多样的利益矛盾。物质的、经济的利益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和变化的根源。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诸矛盾的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就必须认真研究和妥善协调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三、社会和谐与多元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文化建设角度来看,既要考虑到文化多元化,又要考虑到文化统一性。

文化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一。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人们必然产生多元文化需求,造就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在全球化浪潮下,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文化的更新转型日益加快,新的文化层出不穷,文化发展越来越呈多元化趋势,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文化的多元共存意味着各种文化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多元文化之间存在冲撞,同时又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和谐社会需要多元文化的共存,需要不同的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避免过分偏离,或过分融入,或过分冲撞。

构建和谐社会,在考虑多元文化的同时,还要坚持统一的、主导的文化。一方面,和谐社会建设要承认多元文化的存在,鼓励发展多元文化。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同阶层的人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才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丰富多彩的社会可以让每个人自身都能得到文化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为主的、占统治地位的,能统一人们思想的核心思想、核心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否则社会就会乱套。现在既有如何鼓励多元文化发展的问题,又有如何加强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的核心信仰,有核心价值观。信仰和价值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巨大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承认多元文化的存在,又要构建为主的、主导的、核心的、把大家凝聚起来的价值体系,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则社会也和谐不了。

第二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前一阶段,我着重加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几点个人体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和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因此,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对松原来讲,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机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继实施东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在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省里研究确定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里也提出了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既是我们审时度势、洞察时机、把握机遇、敏锐应对,适时提出的适应性目标,也是力求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和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松原的情况看,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利润、招商引资、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支柱产业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尚未形成;在建及储备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产品结构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还不多,对全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比较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滞后和不足等等。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心百姓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任务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构建和谐松原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原则

构建和谐松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推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松原的物质基矗建市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动员全社会扶贫帮困,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全市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无论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还是在帮扶困难群体的支出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因此,对我们来讲,要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惟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深刻认识到,仅靠GDp的增长是无法支撑起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坚决克服在经济建设上舍得

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协同共进。

(三)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百姓福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致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养得起老,进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离开城市经济的强有力支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目前,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松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正确方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构建和谐松原的各项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求实的态度,完成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

(一)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构建和谐松原增强经济实力。要坚持工业立市、项目拉动战略不动摇,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对前郭炼油厂2万吨聚四氢呋喃、吉安生化21万吨冰醋酸等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搞好服务,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对长化集团10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要搞好可研论证,推动项目早日启动实施。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四大基地”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尽快谋划5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市项目不断档,发展不停步。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要切实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吉林石油集团热电厂5万千瓦二期和市啤酒厂异地扩建等项目。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规范操作程序,积极筹措改制成本,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构建和谐松原夯实基矗要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具有松原特色的优质粮、优质畜(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三大产业带。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大规模、高起点、专业化、外向型”和“小规模、大群体、特色型”的原则,围绕粮食、畜禽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草业和水产业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构建和谐松原借力助推。要抓住全省鼓励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有利时机,以《全市开发区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在发展定位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创业平台。在整体布局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重点围绕交通干线和中心城镇展开。今后五年,全市要争取建立2-3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10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15个特色工业园区。对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提高承载功能。要对政策进行梳理规范,重点落实好供地、水、电、汽、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增强项目的吸引力。要培育招商文化,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搞好跟踪服务,引进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牵动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型、外向型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与嘉吉、华润等知名企业和集团的合资合作,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取得突破。

(四)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构建和谐松原打造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为城乡建设与和谐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规划既要保证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又不能模糊重点,齐头并进。要抓好规划的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避免规划的无序性。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城市基础建设工程。要加快城中村、城中乡的改造步伐,继续抓好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迅速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建筑工地、整顿散装货物车辆、取缔露天烧烤和治理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攻坚战,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

做好松原大桥、沿江开发、江南公铁立交桥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有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当前,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生活性和公益性服务业。抓好农村危旧校舍改造、敬老院改造和电视网络改造,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抓好就业援助工作,确保下岗人员实现充分就业。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体系,落实好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巩固“两个确保”,实现“三条保障线”的有效衔接。要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化建设,妥善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xx和突发事件,打造“平安松原”。切实做好信访工作,把解决问题与推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前一阶段,我着重加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几点个人体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和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因此,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对松原来讲,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机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继实施东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在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省里研究确定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里也提出了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既是我们审时度势、洞察时机、把握机遇、敏锐应对,适时提出的适应性目标,也是力求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和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松原的情况看,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利润、招商引资、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支柱产业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尚未形成;在建及储备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产品结构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还不多,对全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比较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滞后和不足等等。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心百姓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任务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构建和谐松原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原则构建和谐松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推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松原的物质基础。建市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动员全社会扶贫帮困,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全市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无论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还是在帮扶困难群体的支出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因此,对我们来讲,要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惟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深刻认识到,仅靠GDp的增长是无法支撑起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坚决克服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协同共进。

(三)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百姓福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致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养得起老,进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离开城市经济的强有力支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目前,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松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正确方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构建和谐松原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求实的态度,完成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

(一)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构建和谐松原增强经济实力。要坚持工业立市、项目拉动战略不动摇,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对前郭炼油厂2万吨聚四氢呋喃、吉安生化21万吨冰醋酸等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搞好服务,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对长化集团10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要搞好可研论证,推动项目早日启动实施。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四大基地”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尽快谋划5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市项目不断档,发展不停步。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要切实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吉林石油集团热电厂5万千瓦二期和市啤酒厂异地扩建等项目。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规范操作程序,积极筹措改制成本,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构建和谐松原夯实基础。要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具有松原特色的优质粮、优质畜(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三大产业带。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大规模、高起点、专业化、外向型”和“小规模、大群体、特色型”的原则,围绕粮食、畜禽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草业和水产业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构建和谐松原借力助推。要抓住全省鼓励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有利时机,以《全市开发区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在发展定位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创业平台。在整体布局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重点围绕交通干线和中心城镇展开。今后五年,全市要争取建立2-3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10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15个特色工业园区。对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提高承载功能。要对政策进行梳理规范,重点落实好供地、水、电、汽、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增强项目的吸引力。要培育招商文化,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搞好跟踪服务,引进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牵动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型、外向型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与嘉吉、华润等知名企业和集团的合资合作,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取得突破。

(四)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构建和谐松原打造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为城乡建设与和谐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规划既要保证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又不能模糊重点,齐头并进。要抓好规划的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避免规划的无序性。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城市基础建设工程。要加快城中村、城中乡的改造步伐,继续抓好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迅速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建筑工地、

第四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

和谐社会,即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运行论的术语来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从社会互构论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意味着多元社会主体——个人、集体、社会,以及作为整体社会的代表——国家,经由行动意义效应的互构过程,在认同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的行动协同。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也有其特定的时代含义,它已不同于传统社会中那种原生性、自发性的和谐秩序。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思想上树立几个深层理念

第一,双赢互利的理念

和谐社会,也可以通俗地说,就是双赢互利的社会。双赢互利,这是和谐社会的要旨,同样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旨。

第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

纯粹的进步、理想状态的进步,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就是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办法。

第三,现代治理的理念,特别是善治的理念

任何和谐社会都不可能自动到来,它凭借的只能是对社会治理,特别是善治的不断尝试和努力,而由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治理一个社会同样是对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所作出的最佳尝试性选择。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和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

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因此,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对松原来讲,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机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继实施东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在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省里研究确定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里也提出了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既是我们审时度势、洞察时机、把握机遇、敏锐应对,适时提出的适应性目标,也是力求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和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松原的情况看,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利润、招商引资、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支柱产业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尚未形成;在建及储备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产品结构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还不多,对全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比较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滞后和不足等等。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心百姓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任务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构建和谐松原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原则

构建和谐松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推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松原的物质基础。建市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动员全社会扶贫帮困,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全市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无论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还是在帮扶困难群体的支出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因此,对我们来讲,要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惟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

下载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模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认识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认识 --------大新县人民法院一、“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视角 千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

    政策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政策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一、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黄枏森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摘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标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述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最近在山东省青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 姓名: 刘洋学号: ***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轰轰烈烈的讨论了几年时间了。 最早,在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