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产品开发项目流程—案例分析[最终版]
某家公司每年都会有计划性地开发新产品,整个研发的核心项目从“确认新的产品机会”之后,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确认新的产品机会:此阶段的主要成果为“新产品机会说明书”、“新产品概念清单”。●新产品概念评估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成果为“新产品运用案例”、“新产品主要技术”。●研发项目规划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成果为“变更后的新产品运用案例”、“研发项目组织及成员”、“研发项目工作计划”、“产品功能项目”、“产品研发规格”。
●研发设计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成果为“变更后的新产品运用案例”、“变更后的产品研发规格”、“产品基础架构设计文件”、“产品原型”、“初步测试结果”。
●测试及准备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成果为“变更后的新产品运用案例”、“产品测试计划”、“Beta版”、“产品维护文件”、“使用手册”、“营销计划”、“训练教材”、“产品审议及发行计划”。●研发项目评量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成果为“研发项目结案会议”、“研发项目成员绩效考核表”。
项目内容范例
以“确认新的产品机会”为例,此项作业主要由以下活动组成:
●针对一项新的产品概念,检验对消费者的价值、预估的市场价值及需求量,并产生报告。●将新的产品概念,加入原有的“新产品概念清单”。
●检视此项产品概念是否符合公司整体的产品组合策略。
●如果此产品概念符合公司的产品组合策略,则指定一位产品经理负责此产品的研发计划。
以上四项工作,主要是由研发部门主管负责。在过程当中,研发主管必须召开跨部门会议,确实讨论下列议题:
●新的产品概念是否与公司整体的产品组合策略一致?
●新的产品概念与其他产品的概念或是其他的研发项目是否有关联性?
●能否为公司创造获利?
●客户对此项新产品有何意见?
●从过去的经验判断,此项新产品的研发可能会遭遇到哪些问题?
●竞争对手对于类似的产品是否有开发计划?
●消费市场的需求及趋势为何?
研发全方位管理解决方案与建立架构
基于研发项目流程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管理议题的多样性,我们依据过去为各个所提供的系统导入、流程改进、项目管理、知识管理、内控内稽、信息安全等项目经验,加上绩效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方法论,规划了一套以研发项目为核心的全方位管理解决方案。
研发全方位管理解决方案是以流程为核心,而且可以套用在PLM系统功能的环境上。我们已将知识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安全、内控内稽、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等各项管理的观念与方法,整合到流程上,所有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建立,全部从流程切入,我们称之为“流程导向方法论(Process Approach)”。由于所有的管理观念与方法皆与流程整合,因而针对同一条流程,在了解现况后可依据需求针对所有管理议题做同步分析,确认改进点之后一次将
所有的管理制度设计出来,我们称之为“一体成形法”。
整个研发全方位管理解决方案的导入,主要分成七个阶段:
●首先确认研发管理的概略范围。
●第二阶段会针对范围内与研发有关的主流程、子流程、相关项目、支持性流程等项目现况进行分析。
●在第二阶段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后,开始第三阶段的工作,召开高层管理会议,分析公司的策略目标、面临的挑战以及急需解决的管理议题,例如项目管理或是绩效管理。
●第四阶段依据第三阶段决定要解决的管理议题,运用我们发展出来的各项管理概念及方法,分析目前项目流程上的问题点,并建立改进的目标。
●第五阶段针对流程分析的发现事项以及改进目标,设计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系统功能。等相关管理制度及To—be流程确认后,即着手设计内部控制与内部稽核制度,并规划信息安全体系。
●第六阶段将各项管理制度导入及建立,并监督新制度下研发项目的情形。
●第七阶段评估制度建立的成效,找出当初设计时未考虑到的问题点,并予以修正。
第二篇:新产品开发的案例及分析
新产品开发的案例及分析
生产管理是生产型企业的最重要的环节。而新产品开发是生产型企业的经营命脉。一个企业要想有发展,只有自主创新,自主开发新产品,不然,企业只能逐渐衰退。而有些企业为了保持市场活力、扩大市场份额,试图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来推动企业销售增长,结果出现了“产品结构乱,品种上量难,品牌提升慢”的现象,打乱了整体市场的销售布局。
我们来看两个新产品开发的案例。首先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日本canon公司对喷墨打印机的开发。
打印机制造业是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产业。这下产业经历从应用碰撞原理的色带打印、针式打印到应用非碰撞原理的感热打印以及目前流行的激光打印和喷墨打印的技术与市场的巨变过程。Canon自1988年到90年代中期,一直维持着该行业领头羊的优势地位。这一地位的取得,不仅取决于该公司从研发复印机中培养起来的电子照相技术在开发激光打印机得到了充分应用的结果,而且还取决于该公司未雨绸缪地开发和培育起喷墨技术这一新的替代核心技术得以市场化的结果。1986年到1994年间,canon的喷墨打印机的累计市场占有率高达68%。
激光打印机虽然具有打印速度快、清晰度高、噪音低等优势,但同时也因其构造复杂,存在着难以小型化、彩色化、低价格化等问题,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则是喷墨式打印技术。
1975年,canon完成了将电子照相技术应用于激光打印机LBP的开发工作,并把它作为企业的一项核心事业。这项事业刚起步,canon中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开始了探索替代该技术的新技术。他们把目光投向喷墨打印技术时,发现今后可能成为喷墨打印机技术主流的压电振动子原理的技术专利都已被人申请了。为此,他们只能寻找新的技术,于1977年发明了以热能为喷射源的喷墨技术原理,又称BJ原理。但靠激光技术起家的公司其他技术人员的反应则是十分冷淡的。他们认为,该技术作为原理虽很理想,但从实现它的方法上看,却是完全“没用的技术”。为了完善这一技术,BJ开发组成员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技术开发与改良工作。为了消除其他技术人员的偏见,使自己开发出来的技术得以应用,他们说服了公司的各个事业部门。几经周折,最终以使用原有的打印机外壳,不增加产品开发成本为前提,换取了使用他们开发的机芯的机会,实现喷墨打印技术的产品化和量产化。1990年在公司首脑的主导下,他们推出了世界上最廉价的小型喷墨打印机BJ-10V,迈出了该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1991年以后喷墨打印机开发集团作为新的核心部门,其产量大大超过了激光打印机,1995年的销售额超过了canon总销售额的20%。一般地说,企业要获得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开发出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独狼子野心的核心技术与能力,而且还必须进行持续的投资以进一步改良和完善这一技术。但通过这一系列努力而达到的技术能力一旦确立,特别是当能为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时,就蕴含着可能出现阻碍开发和培育另一种新技术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处于发明初期阶段的新技术在多数成果指标上,大都比现有技术拙劣得多,与发明无关的技术开发人员一般不会热心对待这些“不过关的技术”,而产品开发部门也因为它无法满足作为目前事业活动中心的顾客需求而不敢轻易采用这些新技术。就是说,产品的生命虽来由于它与顾客的密切度,但在技术与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种密切完成得越彻底,阻碍在该企业组织内产生新的核心技术与能力的可能就越大。那些曾经一度辉煌的领袖企业之所以走向衰落和失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没能及时地开发和培育出适应技术与市场变化环境的新的核心替代技术。
Canon可以说是一个能够比较好地处理和平衡企业现有核心技术与新的核心技术关系的典范企业。该公司在现有企业核心技术作为事业中心起步之时,就着手开发新的核心技术,并且锲而不舍地从人力和财力等多方面培育这一技术。该公司先是应用的电子照相技术开发出激光打印机,取得竞争优势;当激光打印机的技术逐渐被竞争企业所模仿和超越时,又不失时机地应用新的核心技术推出喷墨打印机。比较持久地维持它的竞争优势。
然后再来看一个产品开发的失败案例:美国Gillette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失误。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早期,在制造和销售剃须刀这个最主要的业务范围内,Gillette公司垄断了市场。1962年它占领美国刀片市场的70%,零售额达到了了1.75亿美元。
高级蓝色刀片是Gillette刀片的核心和最高级的产品,也是创利最大的产品,最受消费者青睐。一些比较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乐于使用“薄刀片”或“蓝色刀片”,这两种刀片在市场上销售的历史比其他刀片要长得多。高级蓝色刀片是在经过5年的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1960年正式引入市场的。这种刀片表面覆盖有一层硅,防止因头发屑粘附刀片而妨碍剃须。高级蓝色刀片剃须极为方便,使它立即获得了成功。高级蓝色刀片的价格要比老式的蓝色刀片高出40%,尽管它有硅层覆盖并经过一些很有必要的热处理,但它的生产成本同其他刀片比较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因此高级蓝色刀片马上就成了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1962年,这种刀片创造的利润大约有1500万美元,比公司纯利润总额的1/3还多。
1961年夏天,Gillette的竞争对手Wilkinson开始在美国出售一种新开发的刀片。然而这样一种还没有打开销路的刀片,其售价又是Gillette刀片价格的2倍,要打进市场是相当困难的。最后Wilkinson说服了一些推销商与销售人员以寄售方式把这些刀片存放在园林商店中销售。为了推销刀片,有时就向顾客免费赠送,结果形成了Wilkinson刀片供不应求的现象,Wilkinson公司的这种刀片一时风靡起来。
因此,Wilkinson把这种优良的剃须产品——不锈钢剃须刀引入市场,虽然利润不多,但是到1962年下半年,它已占有了刀片市场的15%。
尽管Wilkinson生产了有巨大需求量的新产品,但也不能对Gillette公司形成威胁。但是由于市场份额的减少,使得Gillette公司开始对生产自己的不锈钢刀片产生了担心和犹豫。
Gillette投资400万美元用于新产品的广告和推销活动,其中的80%费用来自Gillette的其他刀片,显然主要是来自高级蓝色刀片,Gillette昔日对这种产品的推销花费也最多。由于是靠市场开发市场,广告活动包括采取集中电视现场(当场)广告的方式。直到上世纪70年代,Gillette才把生产重心转移到不锈钢刀片上来,这时他们已经失去了40%的市场占有率。
这里我们要研究一下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市场占有率是公司应该尽心竭力保护和保持的对象。虽说减少几个百分点!一般并不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当销售额和利润仍然维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如果市场占有率减少了就意味着顾客向竞争者方面转移了。要重新获得这部分顾客并非易事,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因此,市场占有率十分关键,十分重要。
无论有什么原因,Gillette在引进不锈钢刀片时耽搁的时间太长这总是事实。因此,给了竞争者们一个可乘之机,使其在刀片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不然他们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对这么宝贵的市场保护不周,实在可惜。那么有人可能会辩解说,公司在这一点上确实无可非议,引进这种新刀片上有点迟疑,但可以认为这是精心安排的一着,目的是让竞争者承担开发新产品的风险,只要他们成功,Gillette公司随后就跟上。
我们可以找到Gillette公司延迟推出不锈钢刀片的根源,这就是管理人员办事拖拖拉拉。但是,不愿接受新事物的行为真的可以宽恕吗?对任何企业或组织来说能允许这样吗?不管根源是什么,Gillette公司在开发很有前途的剃须工具上甘居下游,这就是错误。成功的管理就是善于捕捉时机,迅速做出反应。当然,并不是任何发明创造都能无一例外地成功的。
一般说来,进行一项发明试验哪怕得到的是失败,也总比什么发明创造都不搞,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别的企业搞发明新产品获得巨大成功从而成为一种竞争优势而无可奈何要强得多。
不管怎么说,新产品开发永远是企业的生命活力。只要找对企业定位,弄清市场需求,指定开发目标,做足开发准备,多数产品开发都会成功的。
第三篇:新产品开发工作流程
新产品开发、上市工作流程
一、项目的提出
研发中心、市场部、销售公司根据本部门对市场的调研和了解,以《项目提出建议书》的形式提出项目建议。
各部门所提出的项目应结合公司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并对产品进行初步定位,包括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建议的技术储备项目。所有提出的项目应于每月10日前交研发部汇总、筛选,并由研发副总在每月13日的研发会议上,组织各部门对提出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讨论,并确定该项目的废、立,以及是否由市场部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再行决定。
二、项目调研
市场部依据研发会议的决议,对拟进行市场调研的项目制定调研方案。市场调研方案包括调研的方法、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内容。调研方案经企划副总批准后,由市场部组织实施调研工作。
研发中心、销售公司可根据本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其调研方案必须经过本部门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执行。如需要市场部或其他部门协助进行时,应及时沟通,并提供相应的市场调研方案。
三、调研结果确认
市场部根据调研方案中规定的推进计划,将调研结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交企划副总审核,由企划副总提出调研结论。
四、立项的确认
通过研发会议决议或市场部调研结论同意立项的项目,由研发部汇总,并制定相应的项目研发推进计划,呈报总经理批准执行。如项目不能通过立项,则停止运作。
五、项目开发
研发中心将总经理批准执行的项目研发推进计划,下发各相关部门,各部门根据推进计划中的时间安排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研发中心将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通报项目进行情况。如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研发中心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各相关部门。项目的实施可采取自行研发、购买专利、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
(一)产品小试阶段
1.通过技术资料的搜集,设计新产品的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包括:试验配方、工艺过程等内容。
2.新产品使用的原辅料原则上以公司现有的原辅料优先选择,若为公司内部没有的原辅料,可联系厂家索取样品。必要时,可请综合计划部协助解决。
3.新产品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后,可将认为满意的产品在研发中心内部进行品尝。研发中心品尝通过后,进行集团公司内部品尝。
4.公司内部品尝前,应依据新产品不同的特点,设定相应的通过标准,超过评定标准时,则视为新产品小试通过。如内部品尝未能通过,则应对新产品继续进行试验和改进。
5.在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如遇到技术方面或其他方面不能逾越的困难时,可通过购买专利、技术合作等多种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6.小试通过的新产品必须通过研发总工程师的合格鉴定,方可进行中试申请。
(二)中试准备
1.新产品小试通过后,即进行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写工作。技术文件包括:原辅材料采购标准、原辅材料检验标准、生产加工工艺、成品检验标准。技术文件须经研发总工程师、研发副总核准。
2.进行中试申请,在申请中应明确中试的时间、地点、目的、生产数量等内容,并附所需原辅材料及包装物明细。中试申请经研发总工程师、研发副总、生产副总批准后,由综合计划部协调安排备料、生产等相关事宜,应在1个月内安排中试的具体时间。
3.研发人员在中试前一天到达中试现场,进行技术文件的下发和生产工艺、操作要点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应包括:生产部经理、车间主任、相关班组长、品控部经理、工艺员及质检员。
(三)新产品中试
1.新产品中试的全过程由生产部人员按工艺进行操作,品控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研发人员现场跟踪指导,及时了解和处理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中试产品计入生产产品中,研发部不需申领任何原辅材料和包装物。中试产品采用简易包装物进行包装,并在产品外包装箱上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和中试时间。中试产品由研发人员与生产部共同办
理入库手续,并在交接记录上签字确认。
3.中试进行后,分公司总经理及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填写《中试成果确认/验证记录》。如中试进行顺利,则签字确认中试成功;如存在技术或工艺方面的问题,则须在上对存在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原因,并签字确认。
4.如中试进行三日后,分公司总经理及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仍未完成《中试成果确认/验证记录》,则视为分公司确认新产品中试成功。
5.中试结束后,收回下发的全部技术文件。依据生产过程所反映的情况,对原辅材料采购标准、原辅材料检验标准、生产加工工艺、成品检验标准进行修订,由研发总工程师核准。核准后的技术文件交副董事长和研发中心存档。
(四)产品上市前的相关工作
1.产品通过中试后,研发人员将产品说明、包装尺寸提供给市场部,市场部根据情况通知广告包装部开始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研发中心将《中试成果确认/验证记录》的复印件交综合计划部,产品开发工作完成。
2.研发中心提供产品配方给财务部,由财务部对产品进行定价。如销售部不能认同试销产品的定价,可由财务部、研发中心、综合计划部协调解决。
3.市场部根据情况,安排对新产品进行品尝、调研。
4.研发中心可根据市场部品尝、调研情况反馈的信息,对产品工艺和配方进行微调,对相关的技术文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工艺文
件下发。
(五)其他
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运作的项目,由研发中心按公司规定和需求对合作方进行筛选,签订合作合同,并对该项目进行监控。
六、产品上市后
产品上市后,研发部可根据市场部的市场调研结论和销售部门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新产品加工工艺和风味特色。
第四篇: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TO:总经理、各部门
FROM:财务部
DATE:2010-06.07
研究开发项目费用管理制度
一、研发项目立项及成果报告:
1、研发中心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立项、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供应部、生产部、质管部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2、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立项要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是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不包括对产品的常规升级或对公开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下列各项不属于研究开发活动:
(一)企业利用已经掌握的成熟技术,包括已经完成产业化开发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
(二)通过简单改变尺寸、参数、排列,或者通过类似技术手段的变换实现的产品改型、工艺变更以及材料配方调整活动,企业通过上述活动对产品、工艺无实质性改变;
(三)一般设备维修、改装、常规的设计变更及其已有技术直接应用于产品生产的活动;
(四)一般检验、测试、鉴定、仿制和应用活动;
(五)软件复制和无源代码的程序编制活动;
(六)其他非研究开发活动。
3、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立项计划书编写要求:(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内)
3.1、立项依据
(一)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二)项目研究开发对本企业、行业的推动(带动)作用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
3.2、研究开发内容和目标
(一)项目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二)技术创新点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
3.3、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
3.4、现有研究开发基础
3.5、研究开发项目组人员名单及具体负责内容
3.6、计划工作进度
3.7、费用预算情况,包括
(1)人员人工:研发人员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
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直接投入: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
支出。包括:原材料、水电;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
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
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
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4)设计费用: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
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新产品设
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
费、资料翻译费。
(5)装备调试费: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
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
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
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6)无形资产摊销: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
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
发生的费用摊销。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
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
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
则确定。
(8)其他费用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
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
用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
3.8 各项目现有专用设备、固定资产及需新增设备、固定资产也应在计划书中列明。
4、审批立项计划书,形成立项决议:
4.1公司经理办公会根据立项计划书,经研究同意实施研发项目(自
主、委托、合作研究),签批立项决议。
4.2立项决议及立项计划书经批准后,分别送达至总经理、研发部、财务部。
4.3一般立项计划书应在每年的12月提交公司决策层,立项决议12
月31日前签批。年中有新项目需要立项的,所需资料及程序同上。
4.4如果项目当年未完成,需要第二年继续开发的,应在立项决议中
单独列明并附新的计划书及当年已开发情况的总结报告。
4.5所有研发项目的启动、暂停、终止都须经总工、总经理、财务部
审批。项目组人员、设备变动须报总工、财务部备案。
5、项目鉴定及研究成果报告
5.1 按高新区科技局规定时间和要求,分项目填写项目情况表,项目
鉴定表及其他资料,由科技局对所立项目进行鉴定签章。
5.2开发项目完成后应及时提供研究开发项目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5.3开发项目过程中或完成后可分别进行查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
鉴定、客户使用情况证明等。
5.4委托、合作开发项目的,分项目提供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协议。
二、研究开发费用归集
1、研究开发经费是用于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应
用的专项费用,必须按计划专项管理,统筹安排,节约使用。
2、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政府的专项科技基金拨款;公司自筹研
究开发项目资金;
3、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
3.1公司应根据研究开发项目的立项报告建立研究开发费用专项明
细账,准确、及时地归集各个项目的费用发生情况。多个研发项目使
用共同资源的,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研发费用在各个受益项目之
间分摊。
3.2公司研发中心是研究开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研究开
发费用的签批、核定;公司财务部是研究开发经费的归集、核算、记
帐、监督部门,研究开发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
3.3研究开发经费的拨付在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决议审批后才能启
用,并由项目负责人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合理使用。
3.4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
订科研项目外委技术合作研究合同,该合同须由公司研发中心审查后
才能生效。
3.5研究开发经费报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技术副总审核签批,并在核销票据上注明所属项目后方可到财务核销;所有新产品领料,不论是研发中心还是生产、技术部门,只要是用于新产品的材料必须
由研发中心调度签批,注明所属项目后方可领取。
3.6研究开发经费一律不进入本单位产品成本,在管理费用中列支,月末仓库原材料耗用表中根据新产品领用材料金额在表中单独列明,领料单单独附后。
3.7各项目因研究开发工作需要,购置2000元以上设备、仪器者,须列入该项目专用固定资产,项目完成后办理有关转资手续。
3.8财务部应每季度对研究开发费进行汇总分析,包括金额及占收
入的比例,如未按计划执行或比例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规定标准,应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整。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须披露研究开
发费用的相关财务信息,包括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额度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情况等。
3.9对于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
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
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
2010-06-07
第五篇: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1.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4.1.3 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4.1.4 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4.1.5 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4.1.6 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4.1.7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4.1.8 标准化要求:
a 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 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 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 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d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4.1.9 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4.1.10 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4.1.11 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1.12 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4.1.13 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4.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4.2.1 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4.2.2 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4.2.3 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2.4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4.2.5 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4.2.6 提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4.2.7 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4.2.8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4.3 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5.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5.1 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5.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5.3 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
5.3.1 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5.3.2 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5.3.3 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5.3.4 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3.5 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5.3.6 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5.3.7 编写试制记录.5.3.8 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5.3.9 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5.3.10 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5.3.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6.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6.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6.1.1 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的成套资料。
6.1.2 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图应备有二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资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室、装配和零件加工车间、总工程师办,并存档)。
6.1.3 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6.2 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6.2.1 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6.2.2 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6.2.3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7.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7.1 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7.1.1 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7.1.2 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7.1.3 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7.1.4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工程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7.1.5 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1.6 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
7.2技术资料验收:
7.2.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7.2.2 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7.2.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7.2.4 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7.2.5 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技术研究部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