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好怕彷徨读书心得
读《不要害怕彷徨》有感
这是一本佛学大师写的书,中心思想就是:知足常乐,学会感恩。对于理想、爱情、工作、生活所带给人们的烦恼,作者都认为是人们欲望太多,所求复杂,目标不定。当人们知足常乐,学会感恩时,所有的烦恼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我们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要求很多,看重很多,追求很多。非是我们不想知足常乐,而是现实不让我们停步。知足常乐是我们传统的精神追求,每个人都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可是在现代社会这样生活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上。
所以人有欲望并不可怕,而是应该把欲望放在应该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我觉得应该把欲望放在实现理想上。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百折不挠,风雨兼程。只有实现了理想或者是达到了能使自己感到幸福的状态,我们才可以说知足常乐。
年轻就应该有敢拼敢闯的精神。现在说知足常乐有点过早,要是所有事情知足常乐,那岂不是要去出家当和尚?
第二篇:彷徨读书心得
《彷徨》透过旧社会的人,物,事编织出11个短篇小说,蕴涵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陋习,是一本由字组成的20年代的相集,细阅下能从字里行间找出作者愁绪的踪迹,愁如书名,正是彷徨,彷徨读后感。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彷徨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彷徨读书心得1
《彷徨》透过旧社会的人,物,事编织出11个短篇小说,蕴涵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陋习,是一本由字组成的20年代的相集,细阅下能从字里行间找出作者愁绪的踪迹,愁如书名,正是彷徨,彷徨读后感。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无论故事情节有多精彩,文笔有多流畅,也掩饰不了其中心总是围绕着彷徨一词,在不同的情景中体现出这种与犹豫不决或后悔联系在一起的心情。
鲁迅先生的这11篇小说中每篇均能寻到彷徨的轨迹。
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曾有希望最后又幻灭的妇人,失去丈夫儿子,亦没有梦想和目标,就这样碌碌无为地面对着冰冷的生活无止境地彷徨下去,直至死神的怜悯。
《在酒楼上》写的是“我”的旧同事吕纬甫,叹说人匆匆一生,生死只是一个圈的起点跟终点,挣扎无效,摆脱不了,对人存于世的意义感到彷徨。
在《肥皂》中,肥皂本是一种洗掉污迹的东西,但社会上的病态又如何洗掉了,社会的陋习想求变却无力,为国家的前景感到彷徨。
《长明灯》中的疯子想把长明灯打灭,最后却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之中,想说的只是想打破人们传统又不切实际的迷信,但在根深蒂固的基础下该如何连根拔起植入新苗呢,这也是对社会的前景感到彷徨。
在《示众》中,主角不是被示众的人,而是围观的人,不问被看者为什么示众,也不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这种不正也是中国人长命百岁的恶习吗,彷徨的也是如果改变这个患病的社会。
在《高老夫子》中,以为借高尔基的头衔便高大起来,往日的朋友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实际上还是那胸无点墨高夫子,无论把一只猫打扮得怎像狮子,它还是一只猫,本质上并不会改变,在《孤独者》中,魏连殳跟吕纬甫有所相似,只不过魏连殳最终以死去诉说人生道路上的彷徨而已,有起有跌的生活让人有所觉悟,可明明这一刻已觉悟,可一转弯又陷入彷徨中,反反复复何时才完,生始死终,借死逃避彷徨或者也不失一个好方法。
在《弟兄》中,对于弟弟的病,为兄所受的煎熬不单是为弟弟的病而愁,更有从最后看出是否可以把弟弟抛出街外以免传染自己传染性的内心矛盾,两种思想的激烈搏斗便是想透示对人性的彷徨,犹豫不决不是兄没有情,而是为情死的觉悟并不是人皆有之,敢献出的固然是伟大,不敢的亦属人之常情,何来对与错。
在《离婚》中,一个乡下妇女以泼辣震慑众人,但在有势的官一声下变得惊慌失措,强烈的对比全因中国的制度上,两千年来中国均是封建统治制度,这种专制性压得人们不能畅所欲言,为国忧心。
彷徨二字足以总结全书,每一个人都一样,是生为起点,绕了一个小圈子,然后回到名为死的终点。不同的只是所绕的圈子的大小,这路上便是沿着彷徨去前进。
彷徨读书心得2
彷徨是苦闷的,彷徨是迷茫的,彷徨是无处宣泄的,彷徨就像游走在荒原上的孤魂,不知该何去何从,不光是身体的无处归依,更是灵魂的无法寄托。前方在哪里,有前方吗?真的有前方吗?那又在哪里?
二十年代的中国,黑暗、混乱、动荡不安,满目疮痍,热血的青年奋起反抗,期望毁灭这个千疮百孔的旧世界。于是有了“五四”运动,鲁迅先生写下了《呐
喊》,向腐朽的封建社会发出了沉重的宣战。“五四”运动后是新文化阵营的分化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从,“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曾经,他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在现在,于是他彷徨了,《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又证明了鲁迅先生是十足的智者,是坚强的斗士,虽然彷徨,虽然苦闷,但仍然求索,不轻言放弃。仍然在锲而不舍地抨击着封建社会,表现了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他的人生是一个圆,有彷徨,有苦闷,但没有放弃。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在生活的重压下,总是会有那么一点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压力来源于责任、和期盼,承受,是我们面对压力的唯一方法,我们承受着亲人与故人对自己寄予的热望和要求,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和善待,我们承受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
古老的中华民族同样承受得太多太多了,原始部落的茹毛饮血,奴隶制的非人压迫,欲挣脱铁链的那一声声叹息,封建社会的精神枷锁,外来列强的欺凌,八年的抗战,年的内战,终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十年,又有多少的冤屈,华夏五千年,社会的每一次前进,是用无数的血与泪、无数的生命铸就成的。
生活在一个相对民主,相对自由的世界的我们,承受着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承受。有悲伤,有泪水,但作为人,最高级的动物,我们应该挺起胸膛,伸直腰杆,呼一口新鲜的空气,像我们的祖祖辈辈那样勇敢地前行吧。
彷徨读书心得3
我读了鲁迅的《呐喊?彷徨》,这本书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到1925年创作的小说。这些作品真实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揭示了种种社会矛盾,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变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呐喊?彷徨》中最令我震动的便是《兔和猫》了。它告诉我生命是不应该被漠视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生存发展,是达不破的规律,似乎我们也不应该对那些处于艰难竞争中的生命发出厚此薄彼的议论。但是看管了弱者的小事,强者的胜利,却会让人变得麻木,冷漠。尤其是当你漠视生命被侵蚀时,可曾想过,当整个世界都无视生命时,那该是如何可怕的境地。
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孔子说,君子跑庖厨,享受美味的同时,躲避开残忍的场景,其实只不过是既成人时间的游戏规则,有逃避内心刺痛的最滑头的手段。
然而,鲁迅却不,他既不想跑,也不愿妥协,而且还要从这不能中找出一条路来。有谁知道,在他那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却又时间最柔软的心肠。在鲁迅身上有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和果决,但她内心深处却是一刻舍身饲虎的此信。这是一个仁者所具备的。
《呐喊?彷徨》中还提到了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其实是一种思想状态,一种心理满足感。也就是说,只要你心里满足了,即使是粗茶淡饭,也是幸福﹔否则的话,即使是锦衣玉食,也体会不到幸福。物质上的充裕与否,想来都不是衡量是否幸福的尺度。幸福只能到你的心里去寻找。只要你知足,知道感恩,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怨天尤人着,是永远也品尝不到幸福滋味的。
再多的激情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在多的感觉也无法用口水来散发,望大家去看《呐喊?彷徨》这部书。
彷徨读书心得4
记得在我孩童时,曾读过一些鲁迅的小说,可能那时年幼,看不懂它们,近几天,我重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更多的注意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同《呐喊》相比,《彷徨》较多的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同样是清醒和深刻的。《彷徨》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表现农村妇女命运的。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诉。《离婚》是鲁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实,表明农村妇女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祝福》和《伤逝》这两篇。《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里面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捶残。
《祝福》把目光关注于农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凶残本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明在这个社会中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也表明这社会的冷酷、麻木。而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对这种气势,对这一社会的强烈不满,厌恶以至愤怒。
《伤逝》是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真的是大家手笔,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闪烁。“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着,才能言爱。有爱,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爱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经济上独立了。所以,女孩,当你在爱和事业中面临选择时,千万记得,没有事业的爱犹如无根之萍,多半会飘荡出你的视线。有立足之本才有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但同时肩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偏见,愚昧,固执,虚无思想,冒险主义,短视,卑怯,——这样的人们。《彷徨》中有不少热情向光明的人物,但这些人物也不少缺陷,梦想着深山大泽丛林伏莽的“消生”。现代人不能没有缺陷,因为现代人是前代人的后代,而且是长期被压迫下的人们的后代,又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包围,被种种偏见与愚昧包围。但是,先生并不以为这种缺陷是“命”定的,是天老地荒终日如斯的,正因为他并不信永远会如此,所以他要无情地剥露这些缺陷的所以然与根源,也正因为他不信,所以他借着“无有”写他的渴望,而《离骚》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的渴望的暗示。
读着《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进!
彷徨读书心得5
我读了鲁迅的《呐喊?彷徨》,这本书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到1925年创作的小说。这些作品真实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揭示了种种社会矛盾,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变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呐喊?彷徨》中最令我震动的便是《兔和猫》了。它告诉我生命是不应该被漠视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生存发展,是达不破的规律,似乎我们也不应该对那些处于艰难竞争中的生命发出厚此薄彼的议论。但是看管了弱者的小事,强者的胜利,却会让人变得麻木,冷漠。尤其是当你漠视生命被侵蚀时,可曾想过,当整个世界都无视生命时,那该是如何可怕的境地。
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孔子说,君子跑庖厨,享受美味的同时,躲避开残忍的场景,其实只不过是既成人时间的游戏规则,有逃避内心刺痛的最滑头的手段。
然而,鲁迅却不,他既不想跑,也不愿妥协,而且还要从这不能中找出一条路来。有谁知道,在他那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却又时间最柔软的心肠。在鲁迅身上有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和果决,但她内心深处却是一刻舍身饲虎的此信。这是一个仁者所具备的。
《呐喊?彷徨》中还提到了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其实是一种思想状态,一种心理满足感。也就是说,只要你心里满足了,即使是粗茶淡饭,也是幸福﹔否则的话,即使是锦衣玉食,也体会不到幸福。物质上的充裕与否,想来都不是衡量是否幸福的尺度。幸福只能到你的心里去寻找。只要你知足,知道感恩,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怨天尤人着,是永远也品尝不到幸福滋味的。
再多的激情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在多的感觉也无法用口水来散发,望大家去看《呐喊?彷徨》这部书。
彷徨读书心得范文精选
第三篇:青春不彷徨
青春不彷徨
徘徊在时间里的脚步
不知将走向何方:
愿撑一长篙
寻梦在四月的康桥
也愿做海的女儿
游玩在珍珠堆砌的城堡
终有一天
徘徊的脚步不再彷徨
我已有我人生的方向
冲破命运的枷锁
寻找自己的天堂
第四篇:何人青春不彷徨散文
我们常说,电影桥段源于生活桥段。确实,我们从生活中汲取精华,将精华慢慢的变成自己的阅历。可有些人却想着将自己的阅历传与他人,这在我看来这无非是一种妄想。不同的人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差异,脚下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个中酸甜苦辣也都是冷暖自知吧。
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叫《这个杀手不太冷》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过这部95年的神剧。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就红了眼眶,深深被剧中杀手里昂和小萝莉的故事所打动,电影结局主角里昂为了保护小萝莉,和反派同归于尽。最后小萝莉种下了杀手最爱的花,戴上了杀手的圆墨镜,将自己打扮成杀手的模样。我当时心里是一阵莫名的悸动,我想,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将我自己活成了你的模样。
大学有个比较好的哥们叫疯子,疯子名字虽疯,人确实一等一的那种好男人。平时也不见他跟哪个小姑娘勾勾搭搭,却突然不知道从哪骗来个我们都不认识的女孩,女孩叫小莲,长得还不错,就是看起来脾气不大好,不过疯子喜欢我们也从不多说。
记得有一次我们驱车去开发区的大黑山,一路风尘仆仆的追赶着夕阳,天上一大片火烧云随着风儿跳动着它的舞蹈,疯子在驾驶座叼着半根烟轻松地看着前面的车流,脸上满是温暖的阳光。小莲在副驾乐呵呵的从包里掏出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一大块压缩饼干,也不喝水就干吃起来,吃的香喷喷的,看的我都有点馋了。疯子扭头看了看小莲,关上旁边的车窗,似乎是怕小莲吃饼干灌了风。而后又看着前面的道路嘴里喃喃的说:“怎么会有人喜欢吃压缩饼干这种东西,一点没味,还这么硬。”小莲白了疯子一眼:“多香啊,越嚼越香,是你不懂得享受美食。”疯子嘴角裂开一个弧度,露出几颗小白牙,点点头乐着说:“反正我是肯定享受不了这种“美味”。
好景不长,疯子和小莲突然没预兆的分手了,原因是这样对彼此都好。我没有细问具体原因,总之我见到疯子的时候他似乎已经恢复了常态,我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了。只是安慰着说了句,没了一颗歪脖树,咱多了一片大森林对不?疯子望着桌面,半天憋出一句:“其实她腰板挺直的,不算歪脖树”我顿时气的翻了个白眼,猛地干了一杯。
之后的日子里,疯子似乎变成了风流鬼,隔三差五我们总能看到他和陌生面孔的小女生约会,疯子人长得高大英俊,一张人畜无害的小白脸虽然算不上小鲜肉,但也蛮有市场的。那段时间我们一度以为疯子已经习惯了那种自由疯狂的小日子。可就在这时,小莲又回来找疯子,扭捏的说分手后的五个月她兜兜转转又换了几任男友,可都觉得都赶不上疯子。我听到这里一惊,站起身来瞪着疯子说你不会是同意和好了吧?你要是再跟她和好你就是真疯子!疯子低下头难为情的笑了笑:“小莲说我们明天一起吃顿饭吧。”我们几个枕头丢过去差点没给他打翻。
十月末,大连进入了罕见的极端天气。疯子却多了一个爱好,晨练和晚练。当时我听疯子一哥们小胖说疯子:“疯子你怎么跟疯了一样,天气一降温就拿着外套去找弟妹,你说你就不能让弟妹早上出门就多穿点?”疯子白了小胖一眼:“这你就不懂了吧,小莲几乎天天晚上锻炼减肥,也没来陪我出去吃饭,我要是外套都不能送了,我疯子才真该疯了。”
转眼到了期末,有天晚上九点多,我和小胖还有疯子在外面一起吃了顿饭,疯子要去图书馆接正在复习的小莲还有她室友。一进图书馆,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疯子就一个健步冲了过去嘴上喊着:“谁tm欺负你了?”小莲趴在桌子上哭的那叫一个伤心:“学不懂啊,我就不该学这个专业,呜呜呜”疯子听完楞了一下,把小莲桌子上的书全抱起来,在我们震惊的目光中把书全扔进了墙角的垃圾桶。然后回头对着小莲嘿嘿一笑:“学不懂,咱就别学了,将来我养你啊。”我突然想起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的桥段,张柏芝冲着星爷嘲讽道:“我不工作,你养我啊?”星爷把双手做喇叭状放到嘴前大喊:“喂,我养你啊!”那一幕我竟有些恍惚,现在想来,不知电影和生活之间,究竟是谁抄袭了谁的桥段?
过年那天,疯子给我打来电话,我以为是要说新年好之类的祝福语。谁知道电话一接就听到疯子从那边传来的吼叫声:“碧池莲跟别人跑了,我再信她我就是疯子加傻子”我心里呵呵一声,不然你以为你外号为啥叫疯子?
后来我曾在微信上问过小莲,你真的爱过疯子么?小莲回了一个一脸懵的表情动图。我突然想把她号给黑了,发什么表情包。我这还严肃着呢。然后我忍着气又问:“那你当初回来找疯子,就是为了再分一次么?”小莲这次足足有半个小时才回我:“上一次我骗他我去睡午觉了,但是我还在别人空间评论,被疯子看到了,疯子没有我为什么骗他去睡觉了。而是问我怎么还没睡着?是不是失眠了。给你唱首催眠曲吧.....”说到这里,小莲发了几个苦笑的表情。然后说:“当时真的很感动,觉得错过了就会是永远。”
我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明白了,爱情永远不等于感动。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重新开学后五个人的聚会从此少了小莲,疯子却看起来比原来更意气风发,似乎又恢复了他潇洒自在的小生活。然而这学期,我经常能看到疯子一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压缩饼干,吃的和小莲一样的津津有味。偶尔去几次图书馆还能碰到他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书,坐的都是小莲以前和她室友坐的位置。只不过现在换成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大男孩,显得有些好笑。前几天晚上洗澡回寝室,碰到了跑步锻炼回来的疯子呢。疯子掀起自己衣服擦了把脸上的汗,冲着我嘿嘿一笑:“这坚持锻炼了几个月,腰不疼了腿不酸了,上楼梯一口气上八层!”我听到他这样解释,笑的弯下了腰,疯子也跟着笑出了眼泪。在淡淡的月光下,泛着点点青春的光芒。
我能想到的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将我自己活成了你的模样。疯子模仿着小莲的生活方式把自己活成了她,这个真疯子。
最近看过不少畅销故事集,那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好像能一次次带你走进另一个世界,体会另一种人生。不过看的多了也就慢慢发现了,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多半是带着青春色彩的失败结局。也难怪,每个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大概都有这样一两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至少在他们心底是这样的,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踉踉跄跄的走着,却因为感觉自己头上有一个主角光环而常常安慰着说:“我不会输得,因为我是主角,我只是需要一段反转的剧情罢了。”
何人青春不彷徨,谁言远方陌路长。
愿每一个人都能被自己的电影桥段温柔以待。
第五篇:怕出事不怕事 心得体会
如何用心工作
--学习宋段长“用心对待工作,想正事,干实事,保证不出事”的心得体会
一个积极主动的员工才能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在工作中他们往往能发现问题,并通过认真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用心做好每件事,做每件事情都要用心,这是应该具备的职业品德,正如德明说的“用力干,只能把工作干完;用心干,才能把工作干好”。用心工作的态度,会为一个人既定的事业目标积累雄厚的实力,也才会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所以,在每一个企业里,“用心”做事的员工是比较青睐的。用心工作与用手工作不一样,只有用心工作才能获得好的质量和效果,工作中要牢记“不做便罢,做就做好”。在用心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主动,要能够像是在为自己家干活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们也许觉得我们的工作简单、琐碎,提不起兴趣,也毫无创造性可言。但是,就是在这极其平凡的、极其低微的工作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迅速、更正确、更完美,调动自己全部的精力,从中找出新的方法来,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肯定和承认。这一切,都需要你积极主动、用心去做。在做一件事情时,不妨这样告诉自己:“我愿意做这份工作,而且我会竭尽所能、尽自己的全力、用心来做。”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积极主动、用心去做,并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不会有丝毫的放松;失败者在做工作时,却常常轻率敷衍、得过且过。
不论现在所从事的是怎样一种工作,都应当以一种职业的精神去对待。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只要积极主动去做,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得很出色。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每个人都希望把工作做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从而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回头看看我们是“在简单地干工作”还是“在用心做工作”?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是绕行,还是迎头解决?这就是用心和不用心的差距。看看我们的违章记录,是在那些方面出现的,作业过程,列车质量,人身安全,还是劳动纪律,其中的任何一项,不都是没有用心工作的结果吗?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保证,可以说千万遍,可以写千万张保证书,有没有用,没有用,真正有用的是,执行制度,在工作中去按照制度工作,才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工作的质量,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
结合本月的工作安排,在开展“五抓五防”活动,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中,我们班组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现在的工作状态进行总结。我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作业过程,列车质量两大方面。作业过程主要是二位检查的单脚现象,和列车试风的活塞确认上面,对到达列车的检查工作中,有一些同志在二位检查时,未按照作业标准双脚进轨进行检查,而是单脚骑轨进行检查;试风过程中对活塞的检查流于形式,没有认真确认,这是对现场控制的力度不足,今后要加强对主要人员作业过程的控制,重点盯控,光是重点盯控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用心工作,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列车质量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主要集中在车轮踏面,三丝,等方面活件。如何保证列车质量?只有作业到为,才能发现活件,才能干好活件,才能保证列车质量。因此,堵漏堵源头,还是从作业过程上严格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用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