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人才交流
河北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88616740 石家庄维明北大街120号
河北省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 88616853 石家庄市合作路142号
石家庄市金桥就业服务中心 86219793
石家庄市双利劳动保障事务所 88625808 石家庄向阳路52号
石家庄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 88623731 石家庄广安街1号
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才交流开发办公室 86054765 石家庄谈中街1号
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 85996907 石家庄长征街48号
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才开发交流中心 88606587
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才开发交流中心 87050567 石家庄泰华街93号
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才智力市场 85899304
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才劳动力开发交流中心 85383271 石家庄天山大街副69号河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83999729 石家庄裕华西路506号
(你找的可能是这个吧?)石家庄市省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86047360 石家庄裕华东路237号
石家庄市长安区职业介绍所 85050149 石家庄建华北大街33号
石家庄市桥东区职业介绍所 86033390 石家庄正东路兴东街4号
石家庄市桥西区职业介绍所 83833266 石家庄中华南大街432号
石家庄市新华区职业介绍所 87878645 石家庄康乐街1号
石家庄市裕华区职业介绍所 83861052
第二篇:人才交流办法
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公司
人才交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集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使干部交流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紫金集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干部交流的范围
(一)紫金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交流;
(二)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流;
(三)紫金集团总部部门之间交流;
(四)其他交流。
第三条 人才交流的条件
(一)职业素质好,工作作风硬,能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方针、政策;
(二)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总部副部以上干部、分公司领导成员、各级后备干部、有专长的业务骨干;
(五)距离退休年限超过五年的;
第四条 交流干部的待遇
交流期间干部待遇,按照原岗位与现岗位相比,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领取,交流干部也可自行选择。
第五条 交流干部在交流前,由紫金集团领导或紫金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与本人谈话。
第六条 交流干部接到正式交流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工作交接和有关手续,按期到交流部门报到工作。
第七条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工作的,应事先向紫金集团人力资源部说明情况,经紫金集团人力资源部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工作。
第八条 各级领导要认真做好干部交流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拒绝执行紫金集团决定的干部交流。
第九条 交流干部应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的,给予降职或免职处理。
第十条 跟踪管理,务求轮岗交流实效。交流到位后,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被交流人员进行谈话交流,深入了解每名同志履新后的工作思路、措施打算,并加以指导,既要保证工作连续性,又要调动发挥履新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篇:人才交流部
一、人才交流部工作职责
1、开展人才流动、人事管理政策咨询。
2、办理市内外人才求职、单位求才登记,发布人才供求信息。
3、组织用人单位与求职人才招聘洽谈。
4、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5、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市场,承办经营管理者的公开招聘工作。
6、办理从市外引进人才的有关手续。
7、办理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发布人才招聘广告的审批手续。
8、办理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合同签证手续。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人才交流部岗位工作职责
人才交流部的职责是在部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进行双向选择,并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人才交流部内设部长、副部长、求职求才登记、招聘洽谈、人才引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广告审批、合同鉴证八个岗位。各岗位职责如下:
(一)部长
1、主持人才交流部的全面工作。
2、制定本部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指定交流部的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
4、组织和领导全体工作人员作好人才交流、供需见面、考试考核等各项管理配套服务工作,并保障本部门各环节的正常运转。
5、负责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6、督促检查本部门各岗位工作情况。
7、具体分管国家不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调研工作和招聘广告审批工作。
8、协调与市场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副部长
1、协助部长做好本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具体分管统配毕业生安置、引进人才和调研工作。
3、协助部长组织、协调、督促本部门工作人员围绕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展开工作。
4、协助部长了解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5、协助部长制定工作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
6、协助部长处理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
7、积极同人才市场其他部室合作,共同完成有关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求职来才登记
1、接待市内外各级党政群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中央、省驻立单位,国企、民营、“三资”、个体等各类公有或非公有经济组织办理单位求才登记.
2、接待各类具有中专(合干部类职高)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在职或非在职人员办理个人求职登记。
3、审查求才单位和求职个人的资格.
4、指导单位或个人填写求才、求职登记表。
5、将求职登记表进行分类、编号后移交信息测评部输入人才库。
6、为信息测评部提供求才信息,并协助信息测评部将求才信息向社会公布。
7、协助信息测评部做好求才信息的发布、调整、撤换工作.
8、为《宜宾市人才市场专栏》和168热线查询电话提供求才、求职信息。
9、负责集市型人才交流会有关求职、求才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落实、归档工作。
10、完成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招聘洽谈
1、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上网查询,为用人单位推荐合适人才.
2、根据求职者的条件和要求,为求职者积极推荐合适的单位.
3、为招聘单位选人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组织面试、安排场地、通知人员、参加面试以及最终向社会公布录取人员名单。
4、负责对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组织制卷、面试、考核、考察工作。
5、负责组织单位和个人参加集市型人才交流大会,并为招聘单位安排准备摊位。
6、完成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人才引进
1、收集我市各类急需人才的需求信息。
2、负责与省内外人才市场、重点院校建立长期、广泛的业务联系。
3、负责组织引进人才来宜参观、考察。
4、负责与引进人才签订来宜工作协议。
5、负责为引进人才落实单位并协同有关单位解除其后顾之忧。
6、完成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毕业生就业指导
1、负责公布、宣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
2、解答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
3、负责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
4、负责接待大中专毕业生办理报到登记手续。
5、负责为毕业生积极推荐就业单位。
6、负责为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
7、负责帮助、指导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8、完成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广告审批
1、负责公布、宣传有关人才招聘广告的政策法规。
2、负责为招聘单位办理广告审批手续。
3、负责为用人单位出具有关广告审批证明文书。
4、负责广告审批资料的存档、备案工作。
5、完成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合同鉴证
1、负责为单位或个人提供劳动法律政策咨询。
2、负责为单位或个人办理合同鉴证手续。
3、负责鉴证合同的存档、备案工作。
4、完成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篇:人才交流
人才交流.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浅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已经逐步变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一个企业要兴旺、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留住人才是关键。为避免人才流失,防止人才过于频繁流动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通过研究分析人才流失的现状,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人才管理的措施,防止人才流失,留住人才。因此,这项工作也就成为当前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关键词:人才流失;原因寄对策
一、造成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不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守契约,言而有信,是每一个经济主体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基本条件。没有良好的信誉,就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而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往往不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对职工的承诺经常不兑现,有时甚至工资奖金都拖欠。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人才流失。
(二)缺乏企业文化。在一些企业内,官僚主义盛行,领导与职工少有沟通,相互之间隔绝,领导不了解员工们的情况及内心真实想法,而人才则觉得受到不受重视,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作用的环境。这样就造成了领导与人才的对立,这些郁郁寡欢的人才们也就另寻他处;另外,一些企业的人际关系复杂,人缘、地缘、亲缘、血缘、学缘等各种关系混杂。当有好事时,这些关系便万箭齐发、能量强大,纷纷占有晋升、调薪、培训、疗养等机会,而不是圈子里的人,即使有很强的才能、较好的业绩,也别想得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才就会心态失衡,想换换环境了。
(三)对员工的培养不够。人的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和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但培训仍被视为21世纪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武器。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企业只让员工努力工作,而忽略对员工的培养;只希望员工以厂为家,却没有营造出相应的环境和气氛,企业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这样也会造成人才流失。
(四)激励机制缺乏。每位职工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企业承认,他们不仅关心收入的绝对值,还关注收入的相对值。企业如果不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员工即使正常的工资奖金都能拿到手,但如果不能让贡献大、业绩多者得到更多的回报,必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优秀员工离开企业。
(五)忽视了身边的人才。身边的人才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是使用不当而被埋没的人才;二是潜在的人才,即有发展前途,只要注意培养和大胆使用便可以成为人才的人。而短视者不去学伯乐如何辩才、识才,而一味地相信“外来和尚好念经”,往往不顾实际,不计成本,想方设法到外面“招贤纳士”。这不仅会导致人才成本增加,企业原有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内部凝聚力不强,还将造成人才流失。
(六)盲目引进人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重视,但不可否认,当前引进人才存在着盲目“追高”的现象。一些企业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经济实力引进专业对路的实用人才,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为了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甚至不惜血本,结果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引进了“人才”,但在具体工作中,人才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安心工作,最终还是离开企业。
二、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
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都是为了留住人才,使人才成为企业的财富和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消除影响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
(一)履行诚实守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履行的基本条件,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的履行必须立足于诚信的道德基点上。在当代中国,诚信具有其他道德无可比拟的特殊价值。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必须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员工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契约的履行实现诚信管理。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留住人才。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舒心的工作场所。一要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人才,做到“乐人才之乐而乐,忧人才之忧而忧”,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实现感情留人;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倡导“团结、进取、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形成积极进取、崇尚竞争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团结、合作精神,“团结出人才、团结生财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1]
(三)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人才是相对的、动态的,如果不继续学习,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老化、落伍,不再是人才。因此,人才只有在用人单位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永不落伍,才能够长久地维持自己的人才特性。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必须积极地履行人才培养的义务,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身学习需求,成为劳动者的终身大学。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带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一件大事。只有体制机制活,人才工作才能满盘皆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并根据个人贡献大小,适当拉开分配档次。二要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建立企业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员工实行奖励。三要不断完善福利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五)善于发现身边人才。一般说来,引进人才,大都能引起重视,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不进、用不上、留不住”的现象。这样,难免会造成被动。对此,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注重人才的发展潜力和能力素质,善于发现和培养身边的可造之才,创新培训机制,强化培训管理,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机会,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为人才的使用奠定基础,既调动身边人才的积极性,促进良好人才环境的形成,也进一步展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引进人才的工作增添新的吸引力。
(六)避免盲目引进人才。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对企业肯定是不利的。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除了改善用人环境外,企业引进人才工作要有计划,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引进人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实力,引进专业对路的实用人才,而不是盲目攀高;引进的人才要有事干,不能只当摆设,或被当作有关部门的“业绩”。应把企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如实地告诉应聘者,不要夸大其词或许下不能兑现的承诺,要做到两厢情愿,双向选择,让引进人员无怨无悔。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用事业留人,多给人才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重视对人才的投入和培养,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丰厚的待遇留人,为各类人才确定合适的报酬,让人才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同时,努力克服选人、用人观念上的偏差,做到知人善任,取长舍短,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首页] [上一页] [1] [2]
第五篇:人才交流计划
关于印发《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任务的实施方案》和《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0年11月26日
科协发组字〔2010〕21号
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中承担的任务,经研究决定,现将《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任务的实施方案》和《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做好组织与实施工作。
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任务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中组发〔2010〕10号)要求,完成好中国科协承担的任务,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1.建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载体,重点推动建设100个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帮助企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将依托进站院士、专家,结合解决建站企业的实际技术创新难题和重大产学研项目,与院士专家团队、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重点选拔、培养1000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使之成为企业研发团队的核心人员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计财部、科技咨询中心)
2.建立一线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企业科协组织,重点推动建设1000个一线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部合作,深入实施创新方法培训工作。通过在企业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及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促进科技人员将自身价值和企业发展相结合,营造群众性的创新氛围,培养50000名一线工程创新工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计财部、学会部、科技咨询中心)
3.积极支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企业科协组织参与对企业工程师的评审工作,为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打好基础。(计财部、学会部、科技咨询中心)
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
4.继续办好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等重要奖项,重点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培育成为面向全体科技工作者、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品牌奖项。加强对获奖者的宣传,编印中国科协科技奖项简介系列丛书。(组人部、办公厅、调宣部、学会服务中心)
5.鼓励和支持全国学会发挥学术权威性和公信力,以创新与质量为导向,分类开展人才评价标准、方法及成效研究。支持引导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办好各种科技奖项。(学会部、组人部)
6.做好两院院士初、遴选工作,使科学家的学术贡献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得到承认和肯定。(组人部、学会服务中心)
7.做好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和有关国际科技组织奖项的推荐工作,配合国家自然基金委做好创新群体推荐工作,向有关部门和国外科技团体举荐优秀科技人才。(组人部、国际部、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三、建立和完善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制度,支持科学家参加国际交流
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基地,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制定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支持重点领域科学家参加国际科研计划、学术交流。
8.配合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代表专业团体参与综合性国际工程师组织的活动,建立和保持与各种国际工程师组织的联系,继续跟踪和研究工程师制度国际互认体系,了解各国工程师制度情况和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国际部、学会部、国际会议中心)
9.邀请国外专家来华交流,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组织开展调研,为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建言献策,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国际部、学会部、国际会议中心)
10.每年重点支持100位左右担任国际组织领导职务的科学家出国参加行政性会议,支持50位左右在国际科技组织专业委员会或机构中任职的科学家参加国际组织会议,参与国际组织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保证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的话语权,提高他们在国际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国际部、国际会议中心)
11.加强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重点支持50名左右的国际组织后备队人员参加国际组织重大会议,配合任职科学家的工作,熟悉国际组织事务,支持他们通过竞选和推荐等方式进入重点国际组织决策层,为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国际部、国际会议中心)
12.支持全国学会组团参加重要国际组织全体大会和竞选。每年重点支持50名左右的科学家参加国际科联、世界工程组织、亚洲科学理事会、太平洋科学协会、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国际科技团体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国际部、国际会议中心)
13.积极开展联合国咨商活动。继续在信息社会与信息通讯技术、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人类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咨商活动。围绕联合国的热点问题、我国关心的国际性问题开展调研,组织和支持我国科学家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发表意见和建议。(国际部、国际会议中心)
四、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
14.建立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实现全国学会和各省区市人才需求信息共建共享。(组人部、国际部、国际会议中心)
15.建好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窗口,宣传国家有关政策,传达国内人才需求信息。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和有关单位推荐优秀海外人才。(组人部、国际部、国际会议中心)
16.配合实施“千人计划”,把“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荐才、引才、用才上来。办好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举办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研讨会,开展海外优秀咨询建议征集和评选活动,组织海外科技人员开展国情咨询考察。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社团的联系,了解海外华人科技人员需求,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牵线搭桥。(国际部、组人部、国际会议中心)
五、积极参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依托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7.办好博士生学术年会、青年科学家论坛、新观点新学说沙龙和女科学家高层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启迪创新思维,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鼓励学科发展的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术创新点。(学会部、组人部、学会服务中心、发展研究中心)
18.加大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活动基地建设。办好青年科技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总结、交流、传播、示范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人部)
19.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和“大手拉小手”等活动,指导青少年开展探究式学习,建立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青少年科技中心)
20.聚集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国内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到2015年,建成学科齐全、领域广泛、信息准确、入库专家达1万名左右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库。按照有序管理、以用为本的原则,探索高层次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组人部)
六、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
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21.建设科学道德规范体系。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印发《科学道德规范手册》,组织编写《科学道德诚信读本》,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遵守《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科技期刊出版工作道德规范(试行)》,促进学术自律。(组人部)
22.开展科学道德教育和宣传活动。举办科学道德建设论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宣传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开展警示教育。与国外科技团体开展科学家社会责任和科学道德与伦理等研讨交流活动。(组人部、国际部)
23.推动全国学会制定本学科、本领域的科学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开展学术不端行为典型事件的调查,推动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组人部、学会部)
七、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条件保障
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意见。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24.发挥好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科协人才工作。制定人才工作要点,做好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和措施。召开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会议,通报情况,沟通协调,加强对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总结和推广工作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研究和提出对策措施。保障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组人部、学会部、调宣部、计财部、国际部以及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5.深入开展科协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定期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研究不同科技工作者的群体规模、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探索各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具有科协特色的人才工作理论体系。(调宣部、组人部、发展研究中心)
26.加强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工作干部的培训,开展学会秘书长、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培训、评价、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组人部、学会部、机关党委、学会服务中心)
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的工作
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经认真研究,现就中国科协承担的12项任务提出如下具体工作方案:
一、关于“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任务分工》第16项)
1.继续与教育部共同推进县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2010—2015年,分步骤扩大试点范围,整合利用教育、科普等相关资源,强化校外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2010年将开展经验交流,指导参与科普教育共建共享工作的省(区、市)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广模式。2010—2020年,整合每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相关资源,设计开发科普教育资源包并组织推介,供校外活动场所选用。(科普部、青少年科技中心)
2.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示范推广工作。2010—2015年,在全国建立示范推广区,辐射带动区域内校外科学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校外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的有效模式,把与学校科学课程紧密联系的优质科普资源送进学校,在科技场馆内为学校提供适合的科学教育项目和服务,将试点校外科技场馆建设成本地区科技教育活动的资源中心和活动服务中心。(科普部、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
3.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2010—2020年,广泛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组织科学家与青少年开展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科普部、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
二、关于“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任务分工》第40项)
4.积极参与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0—2015年,充分发挥全国学会的独特作用,加强从行业企业、专业学会角度对高校工程教育的指导和评价,不断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会部、国际部、学会服务中心)
5.大力开展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和实践技能培训。2010—2020年,围绕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国家重点产业领域,与大中型重点企业合作,开展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和实践技能培训。大力培育工程创新训练基地。(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三、关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任务分工》第42项)
6.继续举办好博士生学术年会。2010—2020年,与国务院学位办合作,每年举办一次博士生学术年会,规模控制在300人以内。邀请著名科学家为博士生做报告,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体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需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创新性工作遵循的基本规律等,提高博士生科研能力。结合举办地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合有关全国学会,分学科组织博士生开展交流,邀请科学家现场点评。联合举办地政府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组织博士生与举办地用人单位见面,帮助博士生做好职业规划。(组人部、学会服务中心)
7.开展科学道德宣传教育活动。2010—2020年,每年在全国知名大专院校定期组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邀请著名科学家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在研究生中广泛发放《科学道德规范手册》,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科学道德,培育良好的科研行为。2010—2012年,组织编写《科学道德诚信读本》,规范研究生科研行为,进一步推动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组人部)
四、关于“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任务分工》第43项)
8.组织开展科技评价状况调研。2010—2012年,组织有关全国学会围绕科技评价中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010—2020年,把进行科技评价作为学会的重要职能来建设,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推动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用对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承认来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五、关于“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任务分工》第45项)
9.继续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2010—2020年,充分发挥“讲、比”活动示范效应,扩大技术创新活动覆盖面,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有效途径和办法,抓重点,抓亮点,树典型,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不断积累和推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好经验,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计财部、咨询服务中心)
10.积极推动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2010—2015年,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深入企业,参与技术、产品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技术创新提出建议。通过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技术创新队伍的项目合作,指导和帮助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创新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促进科研与企业创新互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2010—2020年,探索建立高校科技工作者服务企业、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计财部、咨询服务中心)
11.积极开展创新方法培训。2010—2012年,全面落实科技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需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开展与企业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企业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方法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计财部、学会部、咨询服务中心)
12.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创新、创业、创优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010—2020年,鼓励学会参与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推动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通过加大在高校建立科协组织的力度,培养和凝聚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发展研究中心)
六、关于“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任务分工》第47项)
13.深入扎实落实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确定的各项任务。2010—2020年,继续按照《纲要》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工作主题,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普部、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研究所、科普出版社)
14.切实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2010—2020年,加强中国科协科普出版物配送、广播电视节目、科普活动、展览资源共享和互联网等5个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2010—2012年,面向社会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试点,积极推动不同权属科普资源的集成共享。2010—2015年,继续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支持优秀原创科普作品,扶植和培育一批科普创作基地,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科普部、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研究所、科普出版社)
七、关于“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任务分工》第52项)
15.承办好“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该计划是一项由国际科联联合其它几个重要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为期10年的综合研究计划,将凝聚各国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卫生和工程技术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共同应对自然和人类引发的环境灾害的挑战,提高各国应对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的影响,改进决策机制。2010—2020年,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我国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科研水平,根据申办承诺,中国科协每年将为该计划国际办公室提供人员工资及运行经费支持,并提供办公场所、办公室设备及其它服务支持。(国际部、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16.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人员在国际科技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2010—2020年,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科技工作者和国际组织后备队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国际组织中国委员会在国际科技组织担任职务,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科学家出席国际组织行政会议和重要活动提供支持,为我国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指导、搭建舞台。(国际部、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八、关于“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任务分工》第55项)
17.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活动。2010—2020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科普部、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
18.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社区科普能力。2010—2020年,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科普部、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
九、关于“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体制。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任务分工》第56项)
19.参与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2010—2020年,组织全国学会积极承担本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培训项目,发挥好学会在开展继续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20.起草继续教育引导工程管理实施办法。2011年起草完成该办法,将继续教育纳入各级科协和学会的重要工作议程,明确任务,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切实把继续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1—2012年,各级科协根据各专业领域和各地区实际,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健全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21.加强科协系统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与发布工作。(2010—2020年,学会部、计财部、学会服务中心)
十、关于“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任务分工》第57项)
22.加强与有关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出台加强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2010—2012年,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23.推动用人单位把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2010—2012年,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24.研究制定科协系统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2011年拟定该评估体系,规范评估程序,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示范基地、精品课程和示范网站的管理,定期评估和验收。(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25.鼓励支持学会会员参与继续教育。2010—2020年,通过学习证书、学习档案、会员登记号管理等方式,连续记载会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鼓励和支持将继续教育学分与会员资格条件挂钩,将登记记录作为衡量会员学术水平、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十一、关于“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任务分工》第58项)
26.精心打造一批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品牌。2010—2020年,在科协系统建设100个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培育开发100项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立100个继续教育示范网站。(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27.建立科协继续教育信息发布和管理平台。2010—2020年,在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技术创新领域和专业人才紧缺领域,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搭建继续教育活动平台,培育一批质量高、信誉好、公益性强的继续教育重点项目,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形成规模效应。(学会部、学会服务中心)
28.广泛开展国际继续教育合作。2010—2020年,积极参与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活动,联合开展面向科协系统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活动。与国际著名大学联合建立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国际培训基地,系统设计、开发针对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管理培训项目。支持学会与相应国际组织共同开发、实施继续教育项目,开展重点、关键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学会部、国际部、学会服务中心、)
十二、关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任务分工》第80项)
29.继续办好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2010—2020年,不断提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水平,进一步扩大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帮助他们从小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科普部、青少年科技中心)
30.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2010—2020年,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广泛动员并激励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学传播行动”等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中来,鼓励各地和民间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普及活动,不断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局面。(科普部、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
附表:1 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 %、乙方 %。作为确定盈余分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 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 2 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